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惧然 拼音:jù rán
惊视貎;惊貎。惧,通“ 瞿 ”。《庄子·庚桑楚》:“ 老子 曰:‘子何与人偕来之众也?’ 南荣趎 惧然顾其后。” 郭庆藩 集释:“惧然,即瞿然也,盖惊貌。” 锺泰 发微:“‘惧然’即瞿然,惊而举其目也。”《汉书·惠帝纪赞》:“闻 叔孙通 之諫则惧然。纳 曹 相国 之对而心説,可谓宽仁之主。” 颜师古 注:“惧读曰瞿。”《后汉书·杨厚传》:“母知其旨,惧然改意,恩养加篤。”词语解释:惧慑
畏惧。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周兴 、 来俊臣 罗织衣冠,朝野惧慴。”词语解释:惧怯 拼音:jù qiè
恐惧;胆怯。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四折:“他从来不曾见大官府,恐怕他惧怯,説不出真情来,小的替他代诉。”《水浒传》第六八回:“贼兵今日输了两将,必然惧怯,乘虚正好刼寨。” 王鲁彦 《父亲的玳瑁》:“我们弯过头去看,它伏在父亲的膝上,睁着略带惧怯的眼望着我们。”词语解释:惧高症
心理学名词。身处高处所产生的过分恐惧反应,不敢往下看、双腿发软、颤抖或晕眩等词语解释:惧震 拼音:jù zhèn
惊恐。《汉书·陈汤传》:“斩 郅支 之首,县旌万里之外……万吏慴伏,莫不惧震。”词语解释:惧选 拼音:jù xuǎn
恐怕被放逐。《左传·昭公元年》:“ 秦 后子 有宠於 桓 ,如二君於 景 。其母曰:‘弗去,惧选。’” 洪亮吉 诂:“《説文》:‘选,遣也。’……今攷遣义较 杜 注为长。”词语解释:惧骇 拼音:jù hài
惊恐。《后汉书·皇甫规传》:“四年之秋,戎丑蠢戾,爰自 西州 ,侵及 涇阳 ,旧都惧骇,朝廷西顾。”词语解释:惧色 拼音:jù sè
害怕的神色。例如:面无惧色。词语解释:惧服 拼音:jù fú
畏服。《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自 膺 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词语解释:惧内 拼音:jù nèi
怕老婆。旧称妻为内或内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勋戚·惧内》:“士大夫自中古以后多惧内者,盖名宦已成,虑中冓有违言,损其誉望也。”《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原来 唐氏 为人妬悍, 贾涉 平昔有箇惧内的毛病;今日 唐氏 见丈夫娶了小老婆,不胜之怒,日逐在家淘气。”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老爷又是惧内的,未必肯依他讲话。”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四章:“﹝ 嵇科长 ﹞并且不惜把一面惧内的挡箭牌挂在口上,一点不怕人笑。”词语解释:惧怕 拼音:jù pà
害怕。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二折:“不料 赵襄子 惧怕,出走 晋阳 。”《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满朝文武,惧怕 严 家,没一个敢来送行。”《老残游记》第七回:“所以这两省有武艺的,全敌他不过,都惧怕他。”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当她无端遭受婆婆狺狺然辱骂时,她只是冷冷地看着,并不惧怕。”词语解释:惧思 拼音:jù sī
因有所戒惧而反省。《左传·文公三年》:“ 孟明 之臣也,其不解也,能惧思也。” 杨伯峻 注:“谓既败而惧,惧而思,思而修德也。”词语解释:惧怖 拼音:jù bù
恐惧;惶惧。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吾国君惧怖,令於国:有能还 吴 军者,与之分国而治。” 曹禺 《原野》第二幕:“ 花氏 在外候着,惧怖地谛听里面的声音。”词语解释:惧詟
恐惧。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五:“﹝ 慧炽 ﹞谓 贤 曰:‘君旦食肉美否?’曰:‘美。’ 炽 曰:‘我生不能断肉,今落饿鬼地狱。’ 道贤 惧讋。”词语解释:惧悚 拼音:jù sǒng
恐惧。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闔县惧悚,虑致灾变。” 明 沉鲸 《双珠记·术士玄谋》:“那七个僧人生得古怪,你须大着胆,见奇形休惧悚。”词语解释:惧惑 拼音:jù huò
恐惧惶惑。 汉 王充 《论衡·明雩》:“见异惧惑,变易操行。”词语解释:惧惮 拼音:jù dàn
畏难;畏惧。《元典章·刑部十八·人口不得寄养》:“自腹里至 江 南,或至 闽 广 ,动经数千百里之远,官司往復行移数年,於内纵有勘当得实者,其亲属惧惮地远,不能前来识认。”《二刻拍案惊奇》卷四:“把一个地方搅得齏菜不生,鷄犬不寧,人人惧惮。”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