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一个去声 [guō guò,歌韵同。又过失,独用][hè huò,唱和]饿[mò,磨磐][dà][suò,《楚词》中的句末助词。][详注1][怯也。][详注2][详注3][duò][duō][详注4][dān dàn][详注5][枚也]


注1:奈 《广韵》那也。柰、那通。《王维·酬郭给事诗》强欲从君无那老。那作柰。《韩愈·感春诗》已矣知何柰。柰作那。
注2:左 《唐韵》则个切《集韵》《韵会》《正韵》子贺切,音佐《说文》手相左助也。《尔雅·释诂》诏亮,左右相导也,诏相导,左右助勴也,左右亮也。《疏》皆谓佐助,反覆相训,以尽其义。《易·泰卦》以左右民。《疏》左右,助也。《书·毕命》周公左右先王。
注3:作 zuò,同做。音佐。《后汉·廉范传》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无襦,今五裤。《韩愈诗》非阁复非船,可居兼可过。君去问方桥,方桥如此作。今方音作读佐。俗用做。
注4:媠 《集韵》吐卧切,音唾。吴楚衡淮之閒谓好曰娃,南楚之外曰媠,故吴有馆娃之宫,漆媠之室。《前汉·谷永传》车马媠游之具。 又奴卧切,音懦。义同。 又《广韵》《集韵》徒卧切。与惰同。《前汉·外戚传》李夫人曰:妾不敢以燕媠见帝。又《龚胜传》媠嫚亡状。
注5:娑 苏个切,音些。逻娑,土蕃都城名。《唐书·薛仁贵传》为逻娑道行军总管。《杜甫诗》和亲逻娑城。
首字词组
惰游惰民惰容惰废惰傲惰贫惰君 
惰农惰懒惰性惰媮惰力惰食惰坏 
惰偷惰慢惰骄惰弛惰劣惰懈惰倪 
惰慵惰气惰怠惰性气体惰轮惰肆惰侈 
惰窳惰心惰奢惰失惰行惰昏  

词语解释:惰游  拼音:duò yóu
游手好闲。《礼记·玉藻》:“垂緌五寸,惰游之士也。” 唐 韩愈 《送惠师》诗:“吾嫉惰游者,怜子愚且谆。” 清 龙启瑞 《致冯展云侍读书》:“於此而犹不能博考古今得失善败之蹟,与夫礼乐文章之用,以备他日当路而可以自见者,此与凡民之惰游者何异?”
词语解释:惰农  拼音:duò nóng
不勤于耕作的农民。《书·盘庚上》:“惰农自安,不昬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 孔 传:“如怠惰之农,苟自安逸。”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海忠介抚江南》:“ 海 开府 吴中 ,人人以告訐为事,书生之无赖者,惰农之辨黠者,皆弃经籍,释耒耜,从事刀笔间。”
词语解释:惰偷  拼音:duò tōu
亦作“ 惰媮 ”。懈怠苟且,懒惰。 宋 苏轼 《谢馆职启》:“遇宠知惧,庶不至於惰媮。” 宋 陆游 《道宫谢雨疏》:“由官吏之惰偷,致政刑之疵癘。”《明史·云南土司传一·云南》:“驯至 神宗 之世,朝廷惰媮,封疆败坏日甚一日。” 清 顾炎武 《与戴耘野书》:“百家之説,粗有闚于古人;一卷之文,思有裨于后代,此则区区自矢而不敢惰偷者也。”
词语解释:惰慵  拼音:duò yōng
懒惰。 宋 苏辙 《次韵光庭省中书事》:“放浪江湖久惰慵,安排谁置从官中。”
词语解释:惰窳  拼音:duò yǔ
懒惰懈怠。《东观汉记·吴良传》:“议曹惰窳,自无袴,寧足为不家给人足邪?”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盖以庸人之性,率之则自力,纵之则惰窳耳。” 明 唐顺之 《与应警庵郡守书》:“僕质本顽钝,惟不敢惰窳以负相知。” 严复 《救亡决论》:“后世学者,乐其径易,便于惰窳敖漫之情,遂羣然趋之,莫之自返。”
词语解释:惰民  拼音:duò mín
(1).不务正业的游民。《商君书·垦令》:“惰民不窳,而庸民无所於食,是必农。”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惰民不务正业,专以异端诬民,伤风败俗,莫逾於此。”
(2). 元 明 时 浙江 境内受歧视的一部分民户。也称“堕民”。 元 灭 宋 后,将俘虏和罪犯集中于 绍兴 等地,称之为“怯怜户”,在 绍兴 也叫“乐户”,后称“惰民”。 明 编户籍,统列之为“丐户”,世充婚丧喜庆等贱役,不许与平民通婚和应科举。或曰 宋 将 焦光瓒 率部降 金 , 金 军北退后, 宋 贬其部为“惰民”。此外尚有 明 初设置之说,其成员传系 张士诚 、 方国珍 的部属。惰民直至 清 雍正 时始改变其户籍,和平民同列。参阅《通志·食货五》、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降臣》、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除乐户丐户籍及女乐考附古事》
词语解释:惰懒  拼音:duò lǎn
亦作“ 惰孏 ”。懒惰。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 姜望 至德而佃不復种, 重华 大圣而渔不偿网,然后玉璜表 营丘 之祚,大功有二十之高,何必讥之以惰嬾,而察才以相士乎!” 晋 陶潜 《责子》诗:“ 阿舒 已二八,惰嬾故无匹。”一本作“ 懒惰 ”。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 王丹 ﹞每岁时农收后,察其强力收多者,輒歷载酒肴,从而劳之……其惰孏者独不见劳,各自耻不能致 丹 。”
词语解释:惰慢  拼音:duò màn
(1).懈怠不敬。《荀子·礼论》:“其立声乐恬愉也,不至於流淫惰慢;其立哭泣哀戚也,不至於隘慑伤生。” 汉 王符 《潜夫论·考绩》:“设如家人有五子十孙,父母不察精愞,则懃力者懈弛,而惰慢者遂非也,耗业破家之道也。” 唐 王建 《留别舍弟》诗:“固合受此训,惰慢为身羞。” 宋 司马光 《答胡寺丞书》:“虽感戢勤仰之心无时少忘,而惰慢之辜,诚无以辞於左右。”
(2).懈怠涣散。《三国演义》第一回:“ 左丰 挟恨,回奏朝廷,説我高垒不战,惰慢军心。”
词语解释:惰气  拼音:duò qì
犹惰性。 鲁迅 《准风月谈·为翻译辩护》:“去年虽然还有以 郭沫若 先生的盛名幸而出版的《战争与和平》,但恐怕仍不足以挽回读书和出版界的惰气。”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 北平 原是帝都,只要有权者一提倡‘惰气’,一切就很容易趋于‘无聊’的,盖不独报纸为然也。”
词语解释:惰心  拼音:duò xīn
怠懒的思想。《国语·晋语四》:“ 重耳 敢有惰心,敢不从德。” 唐 韦应物 《学仙吟》之二:“石上凿井欲到水,惰心一起中路止。” 曾松乔 《〈青岛潮〉弁言》:“譬如人有惰心,惰即心亡之一,于是而斵丧身体之诸败德相乘以起,而其人遂不可救药矣。”
词语解释:惰容  拼音:duò róng
委靡不振的神情。《后汉书·张湛传》:“ 光武 临朝,或有惰容, 湛 輒陈諫其失。” 唐 白居易 《淮南节度使检校尚书右仆射赵郡李公家庙碑铭》:“动有常度,居无惰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诸客肃然起敬,无敢有惰容。”
词语解释:惰性  拼音:duò xìng
(1).不易改变的落后习性。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 中国 社会组织,有几千年惰性化的(历史学上又谓之迟缓律)经济现象做他的基础。” 郭沫若 《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但要从那种结局中把自己救起来,须得彻底反抗那种摧残文化的暴力,同时并须克服自己内心的苟且偷安、甘为顺奴的那种惰性。”
(2).化学名词。物质不易跟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化合的性质。如高岭土、炭末就是惰性物质。
(3).物理学名词。又称惯性。即物体未受外力时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性质。
词语解释:惰骄  拼音:duò jiāo
骄傲懈怠。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瓦亭联句》:“喜闻羸师入吾地,主将踊跃士惰骄,神锋前挥拥胜势,横阵立敌俱奔逃。” 明 方孝孺 《送河南佥事汤侯序》:“皇上临御,荡涤惰骄,作新士气。”
词语解释:惰怠  拼音:duò dài
懒惰懈怠。《汉书·成帝纪》:“间者,民弥惰怠,乡本者少,趋末者众,将何以矫之?” 唐 韩愈 《嘲鼾睡》诗之一:“太阳不忍明,飞御皆惰怠。”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五:“这种集中制在军事时代很有用处,没有一人没有一天能浪费物品或偷闲惰怠的。”参见“ 惰性 ”。
词语解释:惰性  拼音:duò xìng
(1).不易改变的落后习性。 瞿秋白 《饿乡纪程》二:“ 中国 社会组织,有几千年惰性化的(历史学上又谓之迟缓律)经济现象做他的基础。” 郭沫若 《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但要从那种结局中把自己救起来,须得彻底反抗那种摧残文化的暴力,同时并须克服自己内心的苟且偷安、甘为顺奴的那种惰性。”
(2).化学名词。物质不易跟其他元素或化合物化合的性质。如高岭土、炭末就是惰性物质。
(3).物理学名词。又称惯性。即物体未受外力时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性质。
词语解释:惰奢  拼音:duò shē
怠惰奢侈。 汉 桓宽 《盐铁论·授时》:“今曰‘施惠悦尔,行刑不乐’,则是閔无行之人,而养惰奢之民也。”
词语解释:惰废  拼音:duò fèi
怠惰废业。《周礼·夏官·大司马》“进贤兴功” 唐 贾公彦 疏:“起其劝善乐业之心,使不惰废。”
词语解释:惰媮
见“ 惰偷 ”。
词语解释:惰偷  拼音:duò tōu
亦作“ 惰媮 ”。懈怠苟且,懒惰。 宋 苏轼 《谢馆职启》:“遇宠知惧,庶不至於惰媮。” 宋 陆游 《道宫谢雨疏》:“由官吏之惰偷,致政刑之疵癘。”《明史·云南土司传一·云南》:“驯至 神宗 之世,朝廷惰媮,封疆败坏日甚一日。” 清 顾炎武 《与戴耘野书》:“百家之説,粗有闚于古人;一卷之文,思有裨于后代,此则区区自矢而不敢惰偷者也。”
词语解释:惰弛  拼音:duò chí
怠惰松懈。 宋 叶适 《晋元帝庙记》:“城隍, 晋元帝 旧祠,孤寄寒窶,牲瘦酒薄,祝史桀慢,执吏惰弛,不记其王此土也。” 章炳麟 《辨诗》:“自 王粲 而降,作者抗志,欲返古初,其辞安雅,而惰弛无节者众。”
词语解释:惰性气体  拼音:duò xìng qì tǐ
指氦、氖、氩、氪、氙、氡六个元素。它们化学性质极不活泼,一般不易跟其他元素化合。也叫稀有气体。
词语解释:惰失  拼音:duò shī
怠惰失职。《管子·宙合》:“外淫于驰骋田猎,内纵于美色淫声,下乃解怠惰失。”
词语解释:惰傲  拼音:duò ào
犹怠慢。《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君小国事大国,而惰傲以为己心,将得死乎?”
词语解释:惰力  拼音:duò lì
不图进取的消极落后力量。 郭沫若 《蒲剑集·青年哟,人类的春天》:“无论平时和乱时,每一个人对于自己所最难克服而且也最当克服的便是驯服于老衰现象的惰力吧。”
词语解释:惰劣  拼音:duò liè
怠惰无能。《晋书·孔愉传》:“臣以朽闇,忝厕朝右,而以惰劣,无益毗佐。”
词语解释:惰轮  拼音:duò lún
输送机上用以引导和张紧此带或链条的轮子
起支承或导向作用而不传递动力的齿轮
词语解释:惰行  拼音:duò xíng
在行为上有所怠忽。 汉 刘向 《说苑·立节》:“廉士不辱名,信士不惰行。”
词语解释:惰贫  拼音:duò pín
明 代 浙江 奉化 地区受歧视的一部分民户。 明 祝允明 《猥谈·丐户》:“ 奉化 有所谓丐户,俗谓之惰贫……其始皆宦家,以罪杀其人而籍其牝,官穀之,而征其淫贿,以迄今也。”参见“ 惰民 ”。
词语解释:惰民  拼音:duò mín
(1).不务正业的游民。《商君书·垦令》:“惰民不窳,而庸民无所於食,是必农。”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惰民不务正业,专以异端诬民,伤风败俗,莫逾於此。”
(2). 元 明 时 浙江 境内受歧视的一部分民户。也称“堕民”。 元 灭 宋 后,将俘虏和罪犯集中于 绍兴 等地,称之为“怯怜户”,在 绍兴 也叫“乐户”,后称“惰民”。 明 编户籍,统列之为“丐户”,世充婚丧喜庆等贱役,不许与平民通婚和应科举。或曰 宋 将 焦光瓒 率部降 金 , 金 军北退后, 宋 贬其部为“惰民”。此外尚有 明 初设置之说,其成员传系 张士诚 、 方国珍 的部属。惰民直至 清 雍正 时始改变其户籍,和平民同列。参阅《通志·食货五》、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降臣》、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除乐户丐户籍及女乐考附古事》
词语解释:惰食  拼音:duò shí
不劳而食。《商君书·垦令》:“无得取庸,则大夫家长不建缮,爱子不惰食,惰民不窳,而庸民无所於食,是必农。”
词语解释:惰懈  拼音:duò xiè
懒惰懈怠。 汉 贾谊 《新书·礼容语下》:“ 成王 质仁圣哲,能明其先,能承其亲,不敢惰懈,以安天下,以敬民人。”
词语解释:惰肆  拼音:duò sì
怠慢放肆。《宋史·隐逸传上·何羣》:“今之士,语言説易,举止惰肆者,其衣冠不如古之严也。”
词语解释:惰昏  拼音:duò hūn
萎靡不振。 清 林则徐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惟是吸烟之辈,陷溺已深,志气无不惰昬,今日安知来日。”
词语解释:惰君  拼音:duò jūn
败坏国事之君。《晏子春秋·谏上七》:“君上不度圣王之兴,而下不观惰君之衰……以覆社稷,危宗庙。”
词语解释:惰坏  拼音:duò huài
败坏。 宋 苏轼 《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然臣私忧过计,常恐百官有司,矫枉过直,或至於媮,而 神宗 励精核实之政,渐致惰坏。”
词语解释:惰倪  拼音:duò ní
犹疲乏。《管子·轻重戊》:“归市亦惰倪,终日不归。” 郭沫若 等集校引 马非百 曰:“‘惰倪’二字,又见《管子·正世篇》,其言曰‘力罢,则不能无堕倪’,‘堕’即‘惰’字之误也。‘倪’, 于省吾 云:应读作‘薾’……惰薾謰语。《庄子·齐物论》:‘薾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是薾为疲役貌,正与惰义相因。”
词语解释:惰侈  拼音:duò chǐ
懒惰奢侈。 金 王若虚 《保义副尉赵公墓志》:“﹝公﹞治生尤勤俭……见诸惰侈者,咄嗟恶弃,殆不能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