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不慎 拼音:bù shèn
不小心词语解释:淑慎 拼音:shū shèn
(1).贤良谨慎。《隶释·汉中常侍樊安碑》:“制詔:中常侍 樊安 ,宿卫歷年,恭恪淑慎。”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秘书郎萧遥昌》:“淑慎之迹未彰,违惰之容已及。” 宋 曾巩 《祖母陈氏追封蜀郡太守夫人》:“淑慎恭俭,化行闺门。” 清 曾国藩 《邓湘皋先生墓表》:“妻 曹氏 ,仁厚淑慎,里党钦之。”
(2).使和善谨慎。《诗·邶风·燕燕》:“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郑玄 笺:“淑,善也。” 孔颖达 疏:“又终当颜色温和,且能恭顺,善自谨慎其身。”《仪礼·士冠礼》:“敬尔威仪,淑慎尔德。”《东观汉记·梁冀传》:“大将军夫人,躬先率礼,淑慎其身。”《艺文类聚》卷十八引 晋 张林 《陈夫人碑》:“芳徽风迈,淑慎其身。”词语解释:兢慎 拼音:jīng shèn
小心谨慎。 唐 杜荀鹤 《泾溪》诗:“ 涇溪 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前蜀 杜光庭 《李绾常侍九曜醮词》:“事主立身,得罄忠诚之节;循怀省己,常持兢慎之心。” 宋 范仲淹 《淡交若水赋》:“游泳而学海同济,兢慎而礼防共守。”词语解释:戒慎 拼音:jiè shèn
警惕谨慎。《礼记·中庸》:“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南史·循吏传·王沉》:“清廉戒慎,身恒居禄而居处日贫。”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吾辈最易犯此病,不可不痛自戒慎也。” 郭沫若 《今昔集·笑早者,祸哉!》:“在人类的最大灾难之中,只有戒慎凛烈,才不至于松懈而予瘟疫以转症或再发之隙。”词语解释:敬慎 拼音:jìng shèn
恭敬谨慎。《诗·大雅·抑》:“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原夫颂惟典雅,辞必清鑠,敷写似赋,而不入华侈之区;敬慎如铭,而异乎规戒之域。” 唐 元稹 《镇圭赋》:“尽举凡而得一,故相传而莫二。义存敬慎,道在底绥。” 明 方孝孺 《送伴读朱君之庆府序》:“由义则安,蹈利则危。敬慎则获福,恣肆则致凶。”词语解释:防慎 拼音:fáng shèn
谨慎防备。《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又 田蚡 、 竇婴 ,宠贵横恣,倾覆之祸,为世所传。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枢机之位。” 唐 韦承庆 《重上直言谏东宫启》:“若不防慎,必有愆非。”词语解释:肃慎 拼音:sù shèn
亦作“ 肃眘 ”。 古民族名。古代居于我国东北地区。 周武王 、 成王 时曾以楛矢、石砮来贡。一般认为 汉 以后的 挹娄 、 勿吉 、 靺鞨 、 女真 都和它有渊源关系。亦泛指远方之国。《左传·昭公九年》:“ 肃慎 、 燕 、 亳 ,吾北土也。”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邪与 肃慎 为邻,右以 暘谷 为界。”《汉书·武帝纪》:“海外 肃眘 ,北发 渠搜 , 氐羌 徠服。” 颜师古 注:“《周书》序云:‘ 成王 既伐东夷, 肃眘 来贺。’即谓此。” 明 张居正 《拟唐回鹘嗢没斯率众内附诏宰相李德裕撰〈异域归忠传〉赐之群臣贺表》:“嘉靖 殷 邦,爰致 氐 羌 之享;丕单 武 烈,聿来 肃慎 之庭。”参阅《文献通考·四裔四》。词语解释:重慎 拼音:zhòng shèn
犹慎重。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或问温室中树皆何等木, 光 默然不应,更答以他语。其重慎如此。”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临敌重慎,戒轻出入。”《元典章新集·朝纲·中书省》:“古之王者其於发号施令,重慎如此。”词语解释:清慎 拼音:qīng shèn
清廉谨慎。《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威 , 咸熙 中官至 徐州 刺史”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其父子清慎如此。於是名誉著闻,歷位宰牧。” 唐 皮日休 《元鲁山》诗:“三年 鲁山 吏,清慎各自持。” 宋 苏舜钦 《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盖 文正公 以清慎训诸子,而公亦恬於进取也。”《明史·忠义传五·高斗垣》:“﹝ 高斗垣 ﹞为人孤鯁,以清慎得名。” 清 刘大櫆 《送倪司城序》:“ 倪君 清慎自持,奉公勤民之术,不足为 倪君 告。”词语解释:廉慎 拼音:lián shèn
清廉谨慎。《北齐书·冯翊王润传》:“及长,廉慎方雅,习于吏职,至摘发隐伪,姦吏无所慝其情。”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滕王 婴 蒋王 暉 皆不能廉慎。”《明史·忠义传三·文昌时》:“又 文昌时 , 全州 举人。知 临淄 县,以廉慎得民。”词语解释:谨慎 拼音:jǐn shèn
言行慎重小心,以免发生有害或不幸的事情。《穀梁传·桓公三年》:“父戒之曰:‘谨慎从尔舅之言。’母戒之曰:‘谨慎从尔姑之言。’”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朝廷大臣以谨慎不言为朴雅,以时进见者不过一二亲信。” 丁玲 《母亲》一:“他也不禁有一阵凄凉之感,当然下药是更谨慎了。”词语解释:周慎 拼音:zhōu shèn
周密谨慎。《后汉书·胡广传》:“﹝ 胡广 ﹞翼翼周慎,行靡玷漏。” 唐 李白 《上安州李长史书》:“ 白 少颇周慎,忝闻义方。” 明 唐顺之 《吏部郎中林东城墓志铭》:“君小心周慎,画尺寸不敢失。”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说上·刺史新闻》:“僕偶出,客必为其主左右之,较僕尤为周慎。”词语解释:畏慎 拼音:wèi shèn
戒惕谨慎。《东观汉记·樊準传》:“﹝ 準 ﹞明习 汉 家旧事,周密畏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二表》:“﹝臣﹞虽无功名报国,常以畏慎周身。” 清 龙启瑞 《致曾涤笙侍郎书》:“某此事实出於万不获已,寸心可对天地,质鬼神。若世之所谓谨默畏慎者,难免不以为非,要亦不足听从也。”词语解释:方慎 拼音:fāng shèn
方正而谨慎。《魏书·李孝伯传》:“﹝ 孝伯 ﹞性方慎忠孝。每朝廷大事有不足,必手自书表,切言陈諫,或不从者,至於再三。削灭稿草,家人不见。”词语解释:勤慎 拼音:qín shèn
勤勉谨慎。《三国志·魏志·程昱刘放传论》:“ 刘放 文翰, 孙资 勤慎,并管喉舌,权闻当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杀讷亲》:“上即位初,以果毅公 訥亲 为勤慎可托,故厚加信任。” 柳青 《狠透铁》七:“上河里水越小,看水的人越要细心、勤慎。”词语解释:守慎 拼音:shǒu shèn
保持慎重的态度;慎守持重。《管子·正》:“守慎正名,伪诈自止。”《云笈七籤》卷九:“执勤守慎,清直异群,君上所憎,众邪所怨。”词语解释:明慎 拼音:míng shèn
明察审慎。《易·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宋 曾巩 《胡援杜紘刑部郎中制》:“尚思明慎,以称厥官。”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旧闻·独立捐办御道》:“ 楫 字 济川 ,诸 蒋 中家最饶,性慷慨,仗义疎财。官刑部十年,明慎练达,囹圄有颂声焉。”词语解释:将慎 拼音:jiāng shèn
调养保重。《隋书·杨素传》:“ 素 又自知名位已极,不肯服药,亦不将慎,每语弟 约 曰:‘我岂须更活耶?’”词语解释:考慎 拼音:kǎo shèn
审慎考察。《诗·大雅·桑柔》:“秉心宣犹,考慎其相。” 宋 王安石 《提转考课敕词》:“然非夫任事之臣,躬率以正而考慎其实……则朕之志,岂能独信于天下?” 宋 曾巩 《相制三》:“惟文昌政本,揆叙百度,介于左省,考慎朕命,图济厥服,尔其往哉!”词语解释:恭慎 拼音:gōng shèn
谦恭谨慎。《三国志·魏志·赵王干传》:“初封诸侯,训以恭慎之至言,辅以天下之端士。”《新唐书·隐逸传·李元恺》:“性恭慎,未尝敢语人。”《明史·徐达传》:“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 达 愈恭慎。” 苏曼殊 《碎簪记》:“吾友 庄湜 恭慎篤学。”词语解释:矜慎 拼音:jīn shèn
谨严慎重。 唐 薛逢 《送沉单作尉江都》诗:“少年作尉须矜慎,莫向楼前坠马鞭。”《明史·虞谦传》:“帝方矜慎刑狱, 谦 等亦悉心奏当。” 梁启超 《雷庵行》:“文章一出惊海内,立言矜慎恒踌躇。”词语解释:厎慎 拼音:dǐ shèn
致慎。谓采取慎重态度。《书·禹贡》:“庶土交正,厎慎财赋。” 孔 传:“致所慎者财货贡赋,言取之有节不过度。”厎,一本作“ 底 ” 晋 左思 《魏都赋》:“关石之所和钧,财赋之所厎慎。”词语解释:诫慎 拼音:jiè shèn
警惕,谨慎。 唐 高适 《东征赋》:“纵孤舟於浩大,抚垂堂以诫慎。”词语解释:详慎 拼音:xiáng shèn
周详审慎。《孔子家语·弟子行》“欲善则详” 三国 魏 王肃 注:“欲善其事,当详慎也。” 宋 许洞 《虎钤经·战候》:“临阵之际,胜败之候,能详慎者,善矣。”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三:“隐君专精训詁之学,考订详慎。”词语解释:介慎 拼音:jiè shèn
耿直谨慎。词语解释:冲慎 拼音:chōng shèn
谦虚谨慎。《艺文类聚》卷五十引《桓宣城碑铭》:“神栖冲慎,形同俯仰。”词语解释:豫慎 拼音:yù shèn
事先慎戒。《逸周书·王佩》:“不困在豫慎,见祸在未形。”词语解释:优慎 拼音:yōu shèn
宽容谨慎。《文选·班固〈典引〉》:“而礼官儒林屯用篤诲之士,不传祖宗之髣髴,虽云优慎,无乃葸与!” 李善 注:“优,谓优游也。”词语解释:贞慎 拼音:zhēn shèn
守正谨慎。《国语·晋语四》:“公使 赵衰 为卿,辞曰:‘ 欒枝 贞慎, 先軫 有谋, 胥臣 多闻,皆可以为辅佐。’”《晋书·孔安国传》:“ 安帝 隆安 中下詔曰:‘领军将军 孔安国 贞慎清正,出内播誉,可以本官领 东海王 师,必能导达津梁,依仁游艺。’” 唐 元稹 《莺莺传》:“婢曰:‘ 崔 之贞慎自保,虽所尊不可以非语犯之。’”词语解释:脩慎 拼音:xiū shèn
谓注重修养,处世谨慎。《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 邈 性脩慎,偶醉言耳。”词语解释:六慎 拼音:liù shèn
谓国君所应谨慎的六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申子 曰:‘慎而言也,人且知(和)女;慎而行也,人且随女。而有知见也,人且匿女;而无知也,人且意女。女有知也,人且臧女;女无知也,人且行女。故曰:惟无为可以规之。’”后以为立身处世的箴言。 唐 皇甫湜 《履薄冰赋》:“行之止於三思,戒实先於六慎。”词语解释:谦虚敬慎 拼音:qiān xū jìng shèn
见“ 谦虚谨慎 ”。
词语解释:谦虚谨慎 拼音:qiān xū jǐn shèn
亦作“谦虚敬慎”。 虚心、恭顺而慎重。《晋书·张宾载记》:“及为右长史、大执法,封 濮阳侯 ,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士无贤愚,造之者莫不得尽其情焉。”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十:“将来我们国家富强了,我们一定还要坚持革命立场,还要谦虚谨慎,还要向人家学习。”词语解释:谦虚谨慎 拼音:qiān xū jǐn shèn
亦作“谦虚敬慎”。 虚心、恭顺而慎重。《晋书·张宾载记》:“及为右长史、大执法,封 濮阳侯 ,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士无贤愚,造之者莫不得尽其情焉。”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十:“将来我们国家富强了,我们一定还要坚持革命立场,还要谦虚谨慎,还要向人家学习。”词语解释:谦慎 拼音:qiān shèn
谦虚谨慎。《东观汉记·樊宏传》:“ 宏 为人谦慎。”《新唐书·韩充传》:“ 充 谦慎无少懈。” 明 刘基 《甘露颂序》:“皇帝愈加谦慎。”词语解释:讷慎 拼音:nè shèn
言语谨慎、迟钝。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惠施 以之辩给, 万石 以之訥慎。”词语解释:葸慎 拼音:xǐ shèn
胆小谨慎。 清 顾炎武 《朱子斗诗序》:“而为人亦温恭葸慎,以求全於世。”词语解释:信慎 拼音:xìn shèn
诚信谨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惩其恶稔之时,显其贯盈之数,摇奸宄之胆,订信慎之心。”词语解释:避慎 拼音:bì shèn
应避忌和当心的。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序》:“至於切脉诊候,採药合和,服饵节度,将息避慎,一事长於己者,不远千里,服膺取决。”词语解释:靖慎 拼音:jìng shèn
沉静谨慎。 宋 曾巩 《团练使驸马都尉制》:“夫恭俭靖慎,可以保令问而绥宠禄。”词语解释:修慎 拼音:xiū shèn
谓注重修养,处世谨慎。《南史·循吏传·阮长之》:“ 彭城 内史 魏恭子 廉惜修慎,在公忘私,安约守俭,久而弥固。” 宋 王巩 《王氏谈录·修慎》:“此言必书之史,传施后世,而不善之名安可掩哉?士君子岂得不修慎哉!”词语解释:严慎 拼音:yán shèn
审慎;庄重谨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礼部·考察官议礼不纳》:“疏入上不省,盖 世宗 之严慎计典,不肯轻破成例如此。”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凡遇有风之日,即轮一人大声巡警曰:‘谨慎灯烛,牢插线香。’严慎如此。”《明史·后妃传二·庄烈帝愍周皇后》:“后性严慎。尝以寇急,微言曰:‘吾南中尚有一家居。’帝问之,遂不语,盖意在南迁也。”词语解释:底慎 拼音:dǐ shèn
对……保持谨慎。《书·禹贡》:“庶土交正,底慎财赋。” 孔 传:“致所慎者财货贡赋,言取之有节不过度。” 晋 左思 《魏都赋》:“关石之所和钧,财赋之所底慎。”词语解释:庶慎 拼音:shù shèn
指众慎罚之事。《书·立政》:“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是训用违。” 周秉钧 易解:“慎,与狱连言,盖谓慎罚也。”一说为众当慎之。见 清 孙星衍 《尚书今古文注疏》卷二四。词语解释:公慎 拼音:gōng shèn
公正谨慎。 唐 陈子昂 《座右铭》诗:“从官重公慎,立身贵廉明。”词语解释:检慎 拼音:jiǎn shèn
检点谨慎。 宋 苏洵 《审势》:“朝廷如此,然后平民益务检慎,而姦民猾吏亦常恐恐然。”词语解释:钦慎 拼音:qīn shèn
敬慎。 宋 王安石 《石遇四厢都指挥使制》:“比以材选,服劳於边,折衝御侮,尝有所试矣。迁进使号,付之部督。往其钦慎,以报宠荣。”词语解释:柔慎 拼音:róu shèn
温顺谨慎。 清 薛福成 《书〈汉书·外戚传〉后》四:“ 文帝 时,后( 张皇后 )居危疑之地,而能柔慎以终天年。”词语解释:洁慎 拼音:jié shèn
廉洁谨慎。《晋书·郑默传》:“是时 鬲 令 袁毅 坐交通货赂,大兴刑狱。在朝多见引逮,唯 默 兄弟以洁慎不染其流。”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乡贤》:“以余所知,往哲如 姚太守 隆 之洁慎, 王给事 徽 之清直。”词语解释:小心谨慎 拼音:xiǎo xīn jǐn shèn
谓说话、做事非常慎重。《汉书·霍光传》:“出入禁闥二十餘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帝善 况 小心谨慎,年十六,拜黄门侍郎。”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六回:“ 二楞 是个暴性子,更要小心谨慎才行啦!”词语解释:毖慎 拼音:bì shèn
谨慎。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评论·吕焦二书》:“君子处末世,即著书立言,亦当毖慎,况其他乎?”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辽左弃地》:“夷夏之防,比前毖慎。”词语解释:失慎 拼音:shī shèn
(1).失火。语本《周礼·天官·宫正》:“春秋以木鐸修火禁。” 贾公彦 疏:“谓宫正於宫中特宜慎火,故修火禁。”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轮船失火》:“货舱失慎,延及舱面,燃着自来火,遂至不可扑灭。” 震钧 《天咫偶闻·南城》:“ 咸丰 末,户部失慎,火三日不熄,存案悉燬。”
(2).不慎。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蒋翊武下起义令》:“ 孙武 装弹失慎爆炸, 邢伯谦 以其事来告。”词语解释:愚慎 拼音:yú shèn
敦厚谨慎。《南史·王弘传》:“爰自总髮,迄将立年,州閭乡党,见许愚眘。”词语解释:敦慎 拼音:dūn shèn
敦厚谨慎。《后汉书·宦者传·蔡伦》:“ 伦 有才学,尽心敦慎,数犯严颜,匡弼得失。”《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养子 嵩 嗣,官至太尉”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续汉书》:“ 嵩 字 巨高 ,质性敦慎,所在忠孝。”词语解释:息慎 拼音:xī shèn
(1).古代我国东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即 肃慎 。《竹书纪年》卷上:“二十五年, 息慎 氏来朝,贡弓矢。”《史记·五帝本纪》:“北 山戎 、 发 、 息慎 、东 长 、 岛夷 。”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 息慎 ,或谓之 肃慎 ,东北夷。”
(2).传说中的南方大陆名。八陵之一。《尔雅·释地》:“南陵 息慎 。”词语解释:忠慎 拼音:zhōng shèn
忠诚谨慎。 汉 刘向 《列女传·霍夫人显》:“ 光 以忠慎,受 孝武皇帝 遗詔,辅翼少主。” 唐 杜牧 《代人举周敬复自代状》:“掌纶言於西掖,才称发挥;参密命於内庭,众推忠慎。”《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 古弼 为人,忠慎质直。”词语解释:悛慎 拼音:quān shèn
悔改戒慎。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今 吴 寇当平,汝方表斩 张华 ,汝之暗戇,皆此类也。若不悛慎,当旦夕加诛。”词语解释:朴慎 拼音:pǔ shèn
朴实谨慎。 晋 孙楚 《井赋》:“絶彼淫饰,安此朴慎,俗尚其华,我篤其信。” 清 姚鼐 《张逸园家传》:“都御史为人端凝朴慎,而君慷慨强果。”词语解释:惇慎 拼音:dūn shèn
敦厚诚信。《荀子·君子》:“故仁者仁此也……忠者惇慎此者也。”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慎者,诚也。言能惇厚诚信於此五者,谓之忠也。”词语解释:恤慎 拼音:xù shèn
谨慎。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君有定天下之功,重以明德,班叙海内,宣美风俗,旁施勤教,恤慎刑狱。”词语解释:恪慎 拼音:kè shèn
恭敬谨慎。《书·微子之命》:“恪慎克孝,肃恭神人。”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一》:“自膺上嗣,毓德春闈,恪慎于厥躬,祇勤于大训,必能诞敷至化,安劝庶邦。” 明 李东阳 《封翰林院编修文林郎王君墓碣铭》:“故 瓚 美文翰,以恪慎称於官焉。”词语解释:恐慎 拼音:kǒng shèn
犹恐惧。《晏子春秋·杂上二六》:“ 燕 之游士有 泯子午 者……睹 晏子 ,恐慎而不能言。” 吴则虞 集释引 孙诒让 曰:“《广雅·释詁》:‘慎,恐也。’此古义之仅见者。”词语解释:端慎 拼音:duān shèn
庄重谨慎。 唐 元稹 《令狐楚等加阶》:“端慎严恪,夙夜在公,按度悬衡,守而不失。” 明 张居正 《吕豫所墓志铭》:“上在东宫,亦雅知公端慎。”词语解释:笃慎 拼音:dǔ shèn
厚重谨慎。 汉 孔融 《荐祢衡表》:“陛下篤慎取士,必须效试。”《北齐书·陆卬传》:“ 卬 自在朝,篤慎固密,不説人短,不伐己长。”《南史·傅昭传》:“性尤篤慎,子妇尝得家餉牛肉以进 昭 , 昭 召其子曰:‘食之则犯法,告之则不可。取而埋之。’” 清 曾国藩 《葛寅轩先生家传》:“篤慎而好学。”词语解释:稷慎 拼音:jì shèn
即 肃慎 。古族名。《逸周书·王会》:“西面者正北方 稷慎 大麈。” 孔晁 注:“ 稷慎 , 肃慎 也。”词语解释:稳慎 拼音:wěn shèn
稳重谨慎。 郭沫若 《星空·春潮》:“我的灵魂哟!阳春已到!你请学着那森森的林木高标!自由地、刚毅地、稳慎地、高标地、向那无穷的苍昊!” 克非 《春潮急》三一:“这情景,这场面,这气氛,方才那些讲讽刺话的富裕农民看了,有几个比较稳慎一点的,忙忙闭了嘴巴,将自己爱造口孽的儿子女子,也从门外赶了回去。”词语解释:警慎 拼音:jǐng shèn
警惕谨慎。《佛本行集经·耶输陀罗梦品》:“汝等诸人,今夜持更,悉执器仗,共守门閤,应须警慎。”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本命醮词》:“窃恐志随灾易,留连於声欲之间;情逐祸移,沉湎於杯觴之内。因思警慎,仍切懺陈。”词语解释:裁慎 拼音:cái shèn
犹审慎。《后汉书·方术传下·郭玉》:“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於病哉!此其所为不愈也。”词语解释:司慎 拼音:sī shèn
古代传说诸侯结盟时伺察不敬者之神。司,通“ 伺 ”。详“ 司盟 ”。
词语解释:司盟 拼音:sī méng
官名。《周礼》秋官之属,掌盟约之辞及其礼仪。参阅《周礼·秋官·司盟》。
古代传说诸侯结盟时伺察盟者之神。司,通“ 伺 ”。《左传·襄公十一年》:“或间兹命, 司慎 、 司盟 ……明神殛之,俾失其民。” 杜预 注:“二司,天神。”《仪礼·觐礼》“加方明于其上” 唐 孔颖达 疏:“ 司慎 ,司不敬者; 司盟 ,司察盟者。”词语解释:妥慎 拼音:tuǒ shèn
妥当而慎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调集符信》:“若事非得已,亦宜酌量远近多寡而调,方为妥慎。”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广州新军起义清方档案·宣统二年正月初十日军机处寄署两广总督袁树勋电旨》:“至善后一切事宜,著该署督,妥慎办理。”如:对自己携带之文件,应妥慎保管,以防洩露或遗失。词语解释:温慎 拼音:wēn shèn
温和谨慎。《北齐书·段韶传》:“又雅性温慎,有宰相之风。” 唐 杜牧 《上池州李使君书》:“足下性俊达圣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 明 唐顺之 《萧孺人墓志铭》:“而孺人济以和柔温慎,其所匡助为多。” 清 陈维崧 《刘逸民隐如》诗:“君也性温慎,十步必繾綣。”词语解释:审慎 拼音:shěn shèn
谨慎、慎重。《汉书·于定国传》:“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鰥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下》:“先王之法,亦求其实而已,哀矜审慎则有之,至于当罪无疑而必有三宥焉……此后世之虚文而非先王之正道也。” 清 恽敬 《上秦小岘按察书》:“盖 敬 积十五年而后敢言,深知先生前后审慎如此。”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从此以后,他对社会上的事,发表什么看法的时候,比以前审慎多了。”词语解释:祗慎 拼音:zhī shèn
敬慎。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故祗慎乎所常忽,敬防乎所未防。” 宋 曾巩 《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则念虑先於兆朕,祗慎尽於纤芥。” 明 李东阳 《陈公墓志铭》:“出朝力疾以往,至则夙夜祗慎,严为部曲。”词语解释:省慎 拼音:shěng shèn
小心审察;谨慎反省。 前蜀 杜光庭 《鲜楚臣本命九曜醮词》:“况职务所司,重轻咸繫,恐乖省慎,更结罪尤。”《明史·楚王桢传》:“尔子疾逝,恐灾不止此,尚省慎以回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