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外慕 拼音:wài mù
犹言他求;别有喜好。《宋书·隐逸传·雷次宗》:“于时师友渊源,务训弘道,外慕等夷,内怀悱发。”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 尧 、 舜 、 禹 、 汤 治天下, 养叔 治射, 庖丁 治牛, 师旷 治音声, 扁鹊 治病, 僚 之於丸, 秋 之於弈, 伯伦 之於酒,乐之终身不厌,奚暇外慕?”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若除去了比较分两的心,各人儘着自己力量精神,只在此心纯天理上用功,即人人自有,箇箇圆成,便能大以成大,小以成小,不假外慕,无不具足。”词语解释:欣慕 拼音:xīn mù
欣羡,爱慕。 汉 桓谭 《新论·祛蔽》:“ 关 东鄙语云:人闻 长安 乐,则出门西向而笑;知肉味美,对屠门而嚼。此犹时人,虽不别圣,亦復欣慕。” 金 王若虚 《李仲和墓碣铭》:“ 仲和 素嗜杂学,闻輒欣慕,予尝力排之,能折其口而不能夺其心也。” 清 曾国藩 《〈湖南文徵〉序》:“惟考据之文,蒐集极少。前哲之倡导不宏,后世之欣慕亦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五节:“ 汉武帝 开 河西 四郡, 羌 人欣慕 汉 文化,陆续内附,与 汉 人杂居 凉州 各郡县。”词语解释:怨慕 拼音:yuàn mù
《孟子·万章上》:“ 万章 问曰:‘ 舜 往於田,号泣於旻天,何为其号泣也?’ 孟子 曰:‘怨慕也。’” 赵岐 注:“言 舜 自怨遭父母见恶之厄而思慕也。” 朱熹 集注:“怨慕,怨己之不得其亲而思慕也。”后泛指因不得相见而思慕。 晋 陆机 《赠从兄车骑》诗:“感彼归途艰,使我怨慕深。” 唐 元稹 《莺莺传》:“﹝ 崔氏 ﹞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必其人有过人之行,偏胜独长之处,而使天下之人怪叹骇汗,怨慕流连,不能自止者。”词语解释:景慕 拼音:jǐng mù
景仰;仰慕。《宋书·范泰传》:“今惟新告始,盛业初基,天下改观,有志景慕。”《老残游记》第十五回:“今闻招呼,遂走过来,与县官作了个揖,彼此道些景慕的话头。”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女同学们景慕地要看志愿军英雄的像片, 秀兰 不给。”词语解释:爱慕 拼音:ài mù
(1).喜欢羡慕。《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七年十月癸丑, 始皇 出游……少子 胡亥 爱慕请从,上许之。”
(2).喜爱倾慕。《后汉书·卓茂传》:“﹝ 茂 ﹞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 茂 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唐 孙棨 《北里志·俞洛真》:“ 文远 一见,不胜爱慕。” 清 刘大櫆 《〈朱子颖诗集〉序》:“ 姬传 以文章名一世,而其爱慕 子颖 者如此。”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二章:“至于其中掺杂了多少个人爱慕的成分,那是直到今天她也难以确定的。”词语解释:永慕 拼音:yǒng mù
长久思念。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南朝 梁武帝 《旌沉崇傃诏》:“方欲以永慕之晨,更为再期之始。” 唐 无名氏 《著胜六年判》:“坟抽细草,抚书带而增悲;牖掛残丝,拂琴絃而永慕。”词语解释:追慕 拼音:zhuī mù
追念仰慕。《后汉书·皇后纪上·光烈阴皇后》:“ 明帝 性孝爱,追慕无已。” 唐 李翱 《陵庙日时朔祭议》:“敬修时享,以申追慕。” 明 高启 《梦松轩记》:“因题所居轩曰梦松,以识追慕之意。” 何其芳 《写给寿县的诗》:“我歌颂 寿县 ,并非追慕它是古代 楚国 的国都。”词语解释:久慕 拼音:jiǔ mù
久已仰慕。《儒林外史》第三一回:“ 韦四太爷 道:‘久慕,久慕。’ 臧三爷 道:‘久仰先生,幸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因为久慕京师 琉璃厂 之名,这天早上,便在客栈柜上问了路径,步行前去。”词语解释:顾慕 拼音:gù mù
(1).眷念爱慕;向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通变》:“ 汉 之赋颂,影写 楚 世; 魏 之篇製,顾慕 汉 风。” 宋 范仲淹 《临川羡鱼赋》:“弗经营於纲网,空顾慕於鱨魦。” 明 唐顺之 《吴氏墓记》:“至於病且死也,徘徊顾慕周览其家之所有,恋恋不能舍一物而去,此又世之殖产者恒态。”
(2).声音停驻不散貌。《文选·嵇康〈琴赋〉》:“或徘徊顾慕,拥鬱抑按。” 吕向 注:“顾慕、拥鬱、抑按,声驻而下不散貌。”词语解释:相慕 拼音:xiāng mù
爱慕;仰慕。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累眄于 娃 , 娃 回眸凝睇,情甚相慕。”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五:“乌龙不作声,碧玉曾相慕。”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情相慕,心相得,重相见,旧相知,便畅饮彼此无疑。”《东周列国志》第七五回:“ 员 ( 伍员 )见 武 ( 孙武 ),备道 吴王 相慕之意。”词语解释:羡慕 拼音:xiàn mù
亦作“羡慕”。 爱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三国 魏 阮籍 《鸠赋》:“何飞翔之羡慕,愿投报而忘毕。” 唐 陈鸿 《长恨歌传》:“其为人心羡慕如此。” 清 李渔 《意中缘·自媒》:“可见他平生羡慕的只有这一个人。” 韩北屏 《伊犁河畔》:“真是令人羡慕的果树与鲜花的城市。”词语解释:孺慕 拼音:rú mù
(1).《礼记·檀弓下》:“ 有子 与 子游 立,见孺子慕者, 有子 谓 子游 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 郑玄 注:“丧之踊,犹孺子之号慕。”后谓对父母的哀悼、悼念为“孺慕”。《陈书·孝行传·司马暠》:“年十二,丁内艰,孺慕过礼,水浆不入口,殆经一旬。” 宋 王安石 《祭张安国检正文》:“君孝至矣,孺慕以至死。” 清 杨潮观 《寇莱公思亲罢宴》:“相公,我在家不敢常提起,也只怕你孺慕终朝泪不乾。”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章:“ 子桓 之作则宛转哀鸣,孺慕正深,极力的写着‘其物如故,其人不存’的悲感。”
(2).对父母的孝敬。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慈安皇太后圣德》:“ 毅 皇帝 孝事太后,能先意承志,太后抚之亦慈爱备至,故帝终身孺慕不少衰。”
(3).爱戴;怀念。《后汉书·伏湛侯霸等传赞》:“ 湛 霸 奋庸,维寧两邦。 淮 人孺慕, 徐 寇要降。”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帝哀册文》:“充穷靡寄,孺慕奚凴。”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 葵庵 亦以考察去,百姓皆孺慕,送者拥路,至不得行。” 郭沫若 《青年时代·初出夔门》:“但一出 四川 ,外面的情形却不见得比 四川 进步得怎样。而在种种的观感上,反在不识不知之间引起了对故乡的孺慕。”词语解释:仰慕 拼音:yǎng mù
向往思慕;敬慕。《后汉书·李固传》:“昔 尧 殂之后, 舜 仰慕三年,坐则见 尧 於墙,食则覩 尧 於羹。” 唐 丘丹 《经湛长史草堂》诗:“偶寻野外寺,仰慕贤者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妾见父亲敬重君子,一时仰慕,不以自献为羞。” 鲁迅 《华盖集·杂感》:“仰慕往古的,回往古去罢!”词语解释:怀慕 拼音:huái mù
思慕。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慨我怀慕,君子所同。” 宋 梅尧臣 《寄题张令阳翟希隐堂》诗:“今时有若此,成岂不怀慕。”词语解释:钦慕 拼音:qīn mù
敬慕。《后汉书·马援传》:“钦慕圣义。”《南史·羊侃传》:“其为北人所钦慕如此。”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二:“汝至 洛 可往謁 邵先生 致吾钦慕而无由相见之意。”词语解释:慨慕 拼音:kǎi mù
感叹仰慕。 唐 李翱 《谢杨郎中书》:“临空文尚慨慕如不足,况亲遇厥事观厥人哉,幸甚,幸甚!” 明 屠隆 《綵毫记·为国荐贤》:“才子声名人慨慕,动君王玉帛安车。”《清史稿·礼志四》:“子孙臣庶,躬被教育者,宜其謳歌慨慕而未有已也。”词语解释:企慕 拼音:qǐ mù
仰慕。 汉 崔寔 《政论》:“富者不足僭差,贫而无所企慕。” 唐 赵元一 《奉天录》:“ 建中 四祀, 朱泚 作乱,居我凤巢,忠臣义士,身死王事,可得而言者,咸悉载之,使后来英杰,贵风义而企慕。” 清 顾炎武 《与颜修来手札》:“大小 阮 才名已达之当事,如便中至郡,可投一刺,极相企慕也。”词语解释:夙慕 拼音:sù mù
旧有的慕求;平素的爱慕。 宋 陆游 《文章》诗:“士生千载后,夙慕当自力。如其不能然,归哉事耕织。”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公主·尚主见斥》:“ 高 ( 高中元 )时已伟躯干,美鬚髯,儼然 河北 仓父,无復少年姿态,主夙慕顿尽,伉儷遂加篤。”词语解释:攀慕 拼音:pān mù
(1).谓对去世帝王的哀悼思慕。《梁书·简文帝纪》:“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慕号躃,厝身靡所。” 宋 苏轼 《天章阁权奉安神宗皇帝御容祝文》:“将往宅於灵宫,永怀攀慕;愿少安於祕殿,无尽瞻依。” 清 恽敬 《太子少师体仁阁大学士戴公墓志铭》:“ 高宗纯皇帝 宾天……公夙夜攀慕。”参见“ 攀髯 ”。
(2).泛指哀悼。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上开府广饶公郑常墓志铭》:“以 大象 元年薨於州镇……吏民攀慕,飞走变色。”
词语解释:攀髯 拼音:pān rán
传说 黄帝 铸鼎于 荆山 下,鼎成,有龙下迎, 黄帝 乘之升天,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馀小臣不得上龙身,乃持龙髯,而龙髯拔落,并堕 黄帝 之弓。百姓遂抱其弓与龙髯而号哭。事见《史记·封禅书》。后用为追随皇帝或哀悼皇帝去世的典故。 唐 元稹 《为令狐相国谢赐金石凌红雪状》:“臣职司復上,恋切攀髯,方当匍匐而前,敢有赫曦之惧。” 宋 欧阳修 《辞特转吏部侍郎表》:“犬马未报,但虞填壑之有时;弓剑忽遗,遽叹攀髯之莫及。” 清 钱德震 《送白学士祭告孝陵及南岳》诗:“攀髯千古事,归胙百官情。”亦作“ 攀龙 ”、“ 攀胡 ”。 晋 陶潜 《命子》诗之三:“於赫 愍侯 ,运当攀龙。抚剑风迈,显兹武功。”《旧唐书·哀帝纪》:“皇太后义深鸣凤,痛切攀龙,亦欲专奉灵舆,躬及园寝,兼进追摧之道,用终克尽之仪。” 宋 欧阳修 《辞覃恩转左丞表》:“国恩未报,但虞填壑以遗羞;金鼎已成,岂谓攀胡之莫及。”词语解释:感慕 拼音:gǎn mù
感念仰慕。《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若亡其妻子者,即给衣粮,厚加慰劳,发遣令还,或有感慕相携而归者。” 宋 曾巩 《陈君式恭轩》诗:“名郎感慕同桑梓,手植依然一亩宽。”《明史·外国传四·琉球》:“ 中山 亦遣寨官子二人及女官 生姑 、 鲁妹 二人,先后来肄业,其感慕 华 风如此。” 章炳麟 《印度中兴之望》:“独苦歷史残闕,无以作人感慕前民之念。”词语解释:敬慕 拼音:jìng mù
尊敬仰慕。《南齐书·刘瓛传》:“﹝ 刘瓛 ﹞住在 檀桥 ,瓦屋数閒,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 青溪 焉。”《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他也自恃其才,没有一个人看得入眼……终日只是穿花街,走柳巷, 东京 多少名妓,无不敬慕他,以得见为荣。” 孙犁 《澹定集·致贾平凹信》:“文章很短,主要是向你表示了我个人衷心的敬慕之意。”词语解释:蚁慕 拼音:yǐ mù
《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羶也。”后因用以比喻向往、归附。 宋 王禹偁 《北狄来朝颂序》:“远逐鸿宾,豁 唐 虞 之日月;至同蚁慕,观华夏之车书。”词语解释:倾慕 拼音:qīng mù
仰慕;倾心爱慕。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一:“宗党生光辉,宾僕远倾慕。” 明 李贽 《唐贵梅传》:“盖同乡少年倾慕太史久矣,读其书,閲其事,则必私相告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然女自闻琴以后,心窃倾慕,每冀再聆雅奏。”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十二章:“我爱你,不是由于别人的强迫,也不是虚荣的动机,而是对一个真正的战士的倾慕。”词语解释:忻慕 拼音:xīn mù
高兴而仰慕。《史记·管晏列传》:“假令 晏子 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宋 曾巩 《相制二》:“朕观前代君臣之际,圣贤相与之盛,慨然忻慕,愿比迹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劳山道士》:“ 王 窃忻慕,归念遂息。” 梁启超 《南学会叙》:“则 启超 日日执鞭以从诸君子之后,所忻慕焉。”词语解释:思慕 拼音:sī mù
(1).怀念;追慕。《荀子·礼论》:“哀痛未尽,思慕未忘。” 汉 班固 《白虎通·诛伐》:“哀孝子之思慕,不忍加刑罚。”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夫人思慕本乡,追求 洋川 米。” 明 李贽 《与焦弱侯书》:“ 一拂 自少至老读书此山寺,后之人思慕遗风,祠而祀之。” 郭沫若 《前茅·暴虎辞》:“嗟乎!勇士竟此下吏死,令人至今思慕之。”
(2).仰慕;爱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不多几天,他又来了一封信,仍然是一片思慕感激的话。” 郁达夫 《沉沦》:“他在她的面前实在是受苦不起了……然而他思慕她的情,却一天一天的浓厚起来。”词语解释:缅慕 拼音:miǎn mù
思念向往。《宋书·后妃传·文帝沉婕妤》:“昔 豳 都追远,正邑缠哀,缅慕德义,敬奉园陵。” 唐 杨巨源 《秋夜闲居即事寄庐山郑员外蜀郡符处士》诗:“悵怀 石门 咏,缅慕 碧鸡 游。”词语解释:遐慕 拼音:xiá mù
对过去人、事的企慕。 晋 陆机 《述先赋》:“抱朗节以遐慕,振奇迹而峻立。” 明 李东阳 《送青溪先生之南京吏部》诗之四:“我昔游南都,山川爱清淑,中年有遐慕,愿此託微禄。” 清 方文 《丹阳道中怀古》诗:“斯人悵已矣,千秋耿遐慕。”词语解释:恋慕 拼音:liàn mù
留恋爱慕。亦指留恋爱慕之情。《东观汉记·邓训传》:“故吏皆恋慕 训 。” 明 李东阳 《萧公墓志铭》:“以僉事满去,民皆恋慕再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爱奴》:“别归,怀思颇苦,敬往祝之,殊无影响。乃市櫬发冢,意将载骨归葬,以寄恋慕。” 梁斌 《红旗谱》五四:“ 江涛 抬头看了看天上星河,对着眼前的城市的夜晚,不禁动了恋慕的心情。”词语解释:余慕 拼音:yú mù
无限的仰慕之情。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僧正教》:“盖所以仰传应身,远注灵觉,羡龙瓶之始晨,追鵠林之餘慕。”词语解释:号慕 拼音:hào mù
《孟子·万章上》:“ 万章 问曰:‘ 舜 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 孟子 曰:‘怨慕也。’……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 大舜 见之矣。”后以“号慕”谓哀号父母之丧,表达怀恋追慕之情。《北史·文苑传·樊逊》:“父 衡 ,性至孝。丧父,负土成坟,植柏方数十亩,朝夕号慕。”《新唐书·杨炎传》:“父丧,庐墓侧,号慕不废声。” 宋 王禹偁 《记孝》:“徒跣既终,丧行有日矣,又遶坟号慕,几乎絶者数四。”词语解释:叹慕 拼音:tàn mù
赞叹羡慕。 明 宋濂 《歙县孔子庙学记》:“神来顾韵,如在左右。观者叹慕,至於咏蹈。”词语解释:希慕 拼音:xī mù
仰慕;羡慕。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 马寔 ﹞昼诵经书,夜习弓兵,希慕名流,交结豪杰。”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 东坡 希慕 乐天 ,其诗曰:‘应似 香山 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红楼梦》第七九回:“ 贾政 又深恶 孙 家:虽是世交,;不过是他祖父当日希慕 寧 荣 之势,有不能了结之事,挽拜在门下的,并非诗礼名族之裔。”词语解释:悲慕 拼音:bēi mù
哀伤思念。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礼舍利宝塔门》:“以悲慕故,善心浓到。” 宋 苏舜钦 《歙州黟县令朱君墓志铭》:“向使如常童,悲慕不能自引去,徒血兇锋,於祸无所转,则家君死难之节不表,而 朱 氏之祀殄矣。” 明 方孝孺 《与讷斋先生书》:“疾疢沉绵,无由致哀於一慟,不胜悲慕耳。”词语解释:哀慕 拼音:āi mù
谓因父母、君上之死而哀伤思慕。《梁书·处士传·范元琰》:“父 灵瑜 ,居父忧,以毁卒。 元琰 时童孺,哀慕尽礼。” 唐 刘肃 《大唐新语·极谏》:“ 太宗 崩,﹝ 徐充容 ﹞哀慕而卒。” 明 陈子龙 《谒禹陵》诗:“玄女精灵尽,黄熊哀慕长。” 清 曾国藩 《李勇毅公神道碑铭》:“公因哀慕未忘,而婴疾转篤,请假四十日调养。”词语解释:向慕 拼音:xiàng mù
向往仰慕。《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於是 子训 流名京师,士大夫皆承风向慕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慕贤》:“所值名贤,未赏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高丽公案》:“﹝一 高丽 人﹞私语本国主向慕 中国 之意。” 萧三 《那深深的黑海……》诗:“那深深的 黑海 ,那没有底的 黑海 --是我向慕你的那颗心。”
向往,思慕。《三国志·魏志·陈留王奂传》:“文告所加,承风嚮慕。” 宋 司马光 《与王介甫书》:“曏者与 介甫 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然於 光 嚮慕之心,未始变易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沉鹿坪师》:“远近嚮慕,登堂负笈者,踵相接。”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我曾做过一个设计: 四川 有 三峡 的幽峭,有栈道的蜿蜒,有 峨嵋 的雄伟,我是最向慕的!”词语解释:荣慕 拼音:róng mù
羡慕。《三国志·魏志·杜恕传》:“搢绅之儒,横加荣慕。”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繁华荣慕絶,父母慈爱捐。”词语解释:歆慕 拼音:xīn mù
羡慕。《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适》:“帝有所感即赋诗,学士皆属和。当时人所歆慕。”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德奴家烛有异香》:“ 杨德奴 ,南曲第五家居焉,颇为名辈歆慕。” 明 方孝孺 《上蜀府笺》:“己之所得,乐与人同;人之所能,不求其备。是以羣士歆慕,若飞鸟之宗鸞凰,众流之趍江海。”词语解释:愁慕 拼音:chóu mù
忧思。 汉 张衡 《思玄赋》:“虽游娱以媮乐兮,岂愁慕之可怀。” 唐 杜甫 《咏怀》之二:“邦危坏法则,圣远益愁慕。”词语解释:称慕 拼音:chēng mù
赞许钦羡。《史记·韩长孺列传》:“﹝ 安国 ﹞於 梁 举 壶遂 、 臧固 、 郅他 ,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汉书·卢绾传》:“ 豨 少时,常称慕 魏公子 。”词语解释:欢慕 拼音:huān mù
欢欣仰慕。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是以海内欢慕,莫不风驰雨集。” 晋 傅玄 《洪业篇》诗:“羣下仰清风,海外同欢慕。”词语解释:眷慕 拼音:juàn mù
依恋;怀念。 晋 陆云 《九愍·□□》:“祗中怀以眷慕,岂鉴寐而忘归。” 唐 柳宗元 《愚溪诗序》:“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 明 李东阳 《倪公墓志铭》:“为尚书歷两京四部,去一部,其属必眷慕不忍别。”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盖人不乐为皂隶,则孰能不眷慕悲悼之。”词语解释:雅慕 拼音:yǎ mù
甚为仰慕。 明 唐顺之 《李宜人传》:“余於交游中,雅慕 洪先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拜明孝陵》:“其他如 辽 金 诸陵,亦皆如謁 明 陵制,其雅慕先代如此。”词语解释:望慕 拼音:wàng mù
仰慕。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望慕结不解,貽尔新诗文。”《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望慕閶闔,徘徊闕庭。” 唐 独孤及 《祭扬州韦大夫文》:“俛仰兴怀,望慕悽凉。”词语解释:效慕 拼音:xiào mù
羡慕,仿效。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 盛 为人亦方严,公心效慕之, 盛 亦喜公类己。”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皇上以仁育万物为心,恐天下妇人女子相率效慕,轻杀其生也,詔不必旌。”
效法;摹仿。 唐 柳宗元 《种树郭橐駞传》:“视 駞 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傚慕,莫能如也。”词语解释:尊慕 拼音:zūn mù
尊崇仰慕。《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天下怀乐敬爱而尊慕之,皆愿以为君王。” 清 姚鼐 《赠孔撝约假归序》:“岂 孔子 子孙人人贤哉,尊慕者深,则推及其遗体也远。”词语解释:孝慕 拼音:xiào mù
指对先辈孝敬追慕。《北史·刁冲传》:“ 冲 字 文朗 。十三而孤,孝慕过人。”《北史·孝行传·郭文恭》:“年踰七十,父母丧亡。 文恭 孝慕罔极,乃居祖父墓次,晨夕跪拜。”词语解释:好慕 拼音:hǎo mù
向慕;爱好。 唐 柳宗元 《送澥序》:“其文蓄积甚富,好慕甚正。” 宋 曾巩 《学舍记》:“至於文章,平生所好慕,为之有不暇也。”词语解释:师慕 拼音:shī mù
谓对老师仰慕。 宋 曾巩 《贺赵大资致政启》:“ 巩 蚤荷陶钧,与游门馆。观大贤出处之迹,足劝士伦;知儒者进退之宜,敢忘师慕。”词语解释:延慕 拼音:yán mù
仰慕。《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近以不敏,受任来西,延慕光尘,思稟良规。”词语解释:浮慕 拼音:fú mù
表面上仰慕。《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己心内虽不合,然阳浮慕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盖 太宗 所骋志文词,所钟嗜翰墨,於经籍盖浮慕焉。”《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国学讲习会序》:“虽今摧破旧俗若无所存,而名异而痕尚可寻,毒深而根骤不可爬梳,则今日之浮慕新学,与谈国闻而恝置者,亦何足怪其然乎?”词语解释:归慕 拼音:guī mù
倾心仰慕。《续汉书·郡国志五》注引 周 吕尚 《阴谋》:“民尊亲其君,天下归慕。”《后汉书·锺皓传》:“时 皓 及 荀淑 并为士大夫所归慕。”《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君学成师范,縉绅归慕,仰高希驥,歷年滋多。”词语解释:畏慕 拼音:wèi mù
(1).畏惧和羡慕。《书·毕命》:“弗率训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 孔 传:“使能畏为恶之祸,慕为善之福。”
(2).指尊敬仰慕。《旧唐书·郭元振传》:“ 元振 风神伟壮,而善於抚御,在 凉州 五年,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被野,路不拾遗。”《宋史·苏轼传》:“宰相 韩琦 曰:‘ 軾 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復异辞矣。’” 明 刘基 《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所至有德,泽加於民,真足以起后人之畏慕,昭轨范於将来。”词语解释:兴慕 拼音:xīng mù
引起思念、景仰。 晋 潘岳 《怀旧赋》:“既兴慕于 戴侯 ,亦悼 元 而哀 嗣 。”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瞻栋宇而兴慕。” 唐 柳宗元 《虞鸣鹤诔》:“行道咨嗟,观礼兴慕。” 清 曾国藩 《书仪礼释义后》:“亦足使篤古之士低徊而兴慕也。”词语解释:契慕 拼音:qì mù
犹爱慕。 明 李贽 《读史·曹公》:“唯愈疾,然后见 魏武 之爱才最篤,契慕独深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疗病》:“五曰平时契慕之人,可以当药。”词语解释:渴慕 拼音:kě mù
非常想望。 明 屠隆 《綵毫记·夫妻翫赏》:“各无心於香奩,耻怀繾綣;并栖情於石室,渴慕清虚。”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小生 河南 侯朝宗 ,一向渴慕,今才遂愿。”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词语解释:贪慕 拼音:tān mù
向往羡慕,贪恋爱慕。《后汉书·独行传·李业》:“朝廷贪慕名德,旷官缺位,于今七年,四时珍御,不以忘君。” 宋 苏轼 《国学秋试策问一》:“夫贪慕其成功而为之,与惩其败而不为,此二者皆过也。”《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张廪生 ﹞贪慕着 兴哥 才色,甚是恋恋不捨。”词语解释:响慕 拼音:xiǎng mù
向往,仰慕。 唐 白居易 《与杨虞卿书》:“斯僕所以响慕勤勤;岂敢以骨肉之姻、形骸之旧为意哉?”词语解释:托慕 拼音:tuō mù
谓寄托仰慕、向往之情。 晋 潘岳 《西征赋》:“犹犬马之恋主,窃託慕於闕庭。” 南朝 梁 沉约 《游沉道士馆》诗:“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 南朝 梁 江淹 《建平王之南徐州刺史辞阙表》:“今便奉官外甸,卷迹 徐州 ,託慕宸严。”词语解释:诱慕 拼音:yòu mù
为被诱惑而贪恋。《文子·九守》:“圣人诚使耳目精明玄达,无所诱慕,意气无失,清浄而少嗜欲,五藏便寧。”《淮南子·原道训》:“炎炎赫赫,怵然若有所诱慕。” 晋 张华 《鹪鹩赋》:“任自然以为资,无诱慕于世伪。”词语解释:艳慕 拼音:yàn mù
亦作“艷慕”。 爱慕;羡慕。亦谓使人羡慕。 明 归有光 《与吴三泉书》:“非曰虚名美誉,足以艳慕人而已也。”《东周列国志》第七九回:“忽闻 齐 馈女乐,如此之盛,不胜艳慕。” 茅盾 《色盲》五:“ 林白霜 很艳慕似的继续想。”词语解释:贵慕 拼音:guì mù
犹羡慕。 宋 李季可 《松窗百说·仙家》:“人间所以贵慕神仙者,以其快乐无恼、长生久视耳。”词语解释:举踵思慕 拼音:jǔ zhǒng sī mù
思之深,念之切,至踮脚而望。 汉 司马相如 《难蜀父老》:“举踵思慕,若枯旱之望雨。”亦作“ 举踵思望 ”。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盖闻中国至仁,德洋恩普……举踵思望,如枯旱之望雨。”词语解释:耸慕 拼音:sǒng mù
敬重仰慕。耸,通“ 竦 ”。 唐 刘禹锡 《太师崔公神道碑》:“当进陛,遂上疏乞移荣於亲。优詔允之,特封 清河郡 太君。士林耸慕,皆自痛其不及。” 唐 黄滔 《华岩寺开山始祖碑铭》:“诣 章教大师 法会, 章教 奇之,令首其众,凡十年。士君子之造者,无不耸慕。” 宋 范仲淹 《尹师鲁〈河南集〉序》:“ 师鲁 深於《春秋》,故其文谨严,辞约而理精,章奏疏议,大见风采,士林方耸慕焉。”词语解释:膻慕
谓心所向往,如蚁之慕羶。语本《庄子·徐无鬼》“蚁慕羊肉,羊肉羶也。” 明 江盈科 《雪涛小说·心高》:“人心羶慕,非名即利。”参见“ 羶行 ”。
词语解释:膻行
令人仰慕的德行。《庄子·徐无鬼》:“羊肉不慕蚁,蚁慕羊肉,羊肉羶也。 舜 有羶行,百姓悦之。” 成玄英 疏:“羊肉羶腥,无心慕蚁,蚁闻而归之; 舜 有仁行,不慕百姓,百姓悦之。故羊肉比 舜 ,蚁况百姓。” 前蜀 贯休 《送卢舍人朝觐》诗:“羶行无为日,垂衣帝道亨。” 景耀月 《读史感言》诗:“ 尧 舜 有羶行,羣黎称慈母。”词语解释:乡慕 拼音:xiāng mù
向往思慕。乡,通“ 向 ”。《汉书·匈奴传上》:“单于乡慕礼义,所以为民计者甚厚,此长久之策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读史漫录》:“ 唐 之中也,文臣为天下所乡慕者惟 鲁公 一人,武臣惟 汾阳 一人。”词语解释:跂慕 拼音:qí mù
向往,仰慕。 宋 洪迈 《夷坚三志壬·岳阳董风子》:“ 建康 曹道人 者,常犯罪黔面,跂慕声光,千里而来。”词语解释:轸慕 拼音:zhěn mù
痛念。 南朝 梁元帝 《高祖武皇帝谥议》:“万有沦伤,三辰掩曜。人祗軫慕,山海含悲。”词语解释:逖慕 拼音:tì mù
仰慕,仰望思慕。表示恭敬。 明 张居正 《寄有道李中溪言求归未遂》:“赖天之灵,中外乂安,国家无事,乃稽首归政,恳疏乞骸,亦欲逖慕 留侯 ,庶几得弃人间事矣。”词语解释:信慕 拼音:xìn mù
信奉仰慕。 宋 曾巩 《唐安乡开化寺卧禅师净土堂碑铭》:“世皆以谓四方幽远,殊类异俗,不知礼义,出於天性,故夷之。然其於佛,皆知信慕,以其有罪福报应之説。”词语解释:那达慕 拼音:nà dá mù
蒙古语nagadum的音译。意为娱乐或游戏。是 蒙古 族一种传统的群众性集会,多在祭“敖包”(神的标志)时举行,内容有赛马、摔跤比赛、文艺演出等,亦有集市贸易。词语解释:驰慕 拼音:chí mù
犹驰仰。 明 张居正 《寄有道李中溪言求归未遂书》:“万里缄书,不胜驰慕。”词语解释:鱼鸟慕 拼音:yú niǎo mù
鱼慕渊,鸟慕林。比喻隐逸静退之心。《南史·隐逸传上·宗测》:“而今鬢已白,岂容课虚责有,限鱼鸟慕哉。”词语解释:托慕 拼音:tuō mù
谓寄托仰慕、向往之情。词语解释:注慕 拼音:zhù mù
倾心仰慕。 唐 吕温 《〈裴氏海昏集〉序》:“每赋一泉题一石,毫墨未乾,传咏已遍,其为物情所注慕如此。”词语解释:毁慕 拼音:huǐ mù
指居丧因慕念其亲而形容憔悴。《晋书·羊祜传》:“寻遭母忧,长兄 发 又卒,毁慕寝顿十餘年。”《北史·后妃传上·魏文成文明皇后冯氏》:“帝酌饮不入口五日,毁慕过礼。”《新唐书·柳公绰传》:“ 公绰 居丧毁慕,三年不澡沐。”词语解释:推慕 拼音:tuī mù
推崇仰慕。《后汉书·陈纪传》:“兄弟孝养,闺门廱和,后进之士皆推慕其风。”词语解释:惊慕 拼音:jīng mù
惊讶仰慕。 宋 洪迈 《夷坚丁志·盱江丁僧》:“僧衣金栏袈裟,坐壁间青莲华上,类世所画佛菩萨然,妻惊慕作礼。”词语解释:敦慕 拼音:dūn mù
勉力。《荀子·儒效》:“彼学者:行之,曰士也;敦慕焉,君子也;知之,圣人也。” 王先谦 集解引 王引之 曰:“敦、慕,皆勉也。《尔雅》曰:‘敦,勉也。’《大戴记·五帝德篇》曰:‘幼而彗齐,长而敦敏。’《内则》曰:‘惇行孝弟。’敦、惇古字通。是敦为勉也。《説文》:‘慔,勉也。’《尔雅》曰:‘慔慔,勉也。’《释文》:‘慔,音墓,亦作慕。’是慕为勉也。此承上文而言,言能行之,则为士,行而加勉,则为君子。故《曲礼》云:‘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非徒厚慕之而已也。”词语解释:想慕 拼音:xiǎng mù
怀念;思慕。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害得我眠里梦里只是想慕着他。” 明 方孝孺 《送河南佥事汤侯序》:“闔境数千里之地,莫不称其美,而想慕其为人。” 丁玲 《母亲》二:“好些古诗,她读过的就正有着这样的境界,她从前想慕过的田园生涯……不正是这样吗?”词语解释:挹慕 拼音:yì mù
牵念,羡慕。 明 唐顺之 《答王南江提学书》:“以为世间种种嗜好,凡人之所可玩可喜者,多足以掛兄之胸臆,而动其挹慕不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