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智慧 拼音:zhì huì
亦作“ 智惠 ”。
(1).聪明才智。《墨子·尚贤中》:“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 三国 魏 嵇康 《大师箴》:“下逮德衰,大道沉沦,智惠日用,渐私其亲。” 宋 梅尧臣 《桃花源》诗:“英雄灭尽有石闕,智惠屏去无年华。” 袁鹰 《篝火之歌·为家乡画图样》:“用双手把图样变成现实,靠你,靠我,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2).梵语“般若”的意译。佛教谓超越世俗虚幻的认识,达到把握真理的能力。《大智度论》卷四三:“般若者,一切诸智慧中最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穷尽到边。”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惠,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神通能动於十方,智惠广弘於沙界。”词语解释:定慧 拼音:dìng huì
定学与慧学的并称。定,禅定;慧,智慧。《法华经·序品》:“佛子定慧具足。” 唐 刘长卿 《送薛据宰涉县》诗:“既将慕幽絶,兼欲看定慧。”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一:“古人念念在定慧,临终安得而乱?今人念念在散乱,临终安得而定?”参见“ 三学 ”。
词语解释:三学 拼音:sān xué
(1). 唐 代称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三学,隶属国子监。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孙得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子孙得入太学,七品以上子孙及平民之俊异者得入四门学。《新唐书·儒学传序》:“广学舍千二百区,三学益生员,并置书算二学,皆有博士。”
(2). 宋 代称太学之外舍、内舍、上舍为三舍,亦称三学。《宋史·职官志五》:“ 熙寧 初,詔用经术取士,广阔黌舍,分为三学,增置生徒总二千八百人。”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参见“ 三舍法 ”。
(3).佛教称戒学、定学、慧学为“三学”。《翻译名义集·示三学法》:“今谓防非止恶曰戒,息虑静缘曰定,破惑证真曰慧……三学是为涅槃法。”词语解释:聪慧 拼音:cōng huì
亦作“ 聪惠 ”。 聪明而有智慧。《国语·齐语》:“ 桓公 又亲问焉,曰:‘於子之属,有居处为义好学,慈孝於父母,聪慧质仁,发闻於乡里者,有则以告。’” 三国 魏 曹植 《静思赋》:“性通畅以聪惠,行孊密而妍详。”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张玄之 、 顾敷 ﹞皆少而聪惠。” 唐 杜甫 《忆幼子》诗:“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 曹靖华 《飞花集·风物还是东兰好》:“几个聪慧的小姑娘,戴着红领巾,静静儿围在她身边。” 曹禺 等《胆剑篇》第二幕:“在她明媚的眼睛里,闪出聪慧和威严。”词语解释:秀慧 拼音:xiù huì
秀美聪慧。《北史·魏纪五·敬宗孝庄帝》:“风神秀慧,姿貌甚美。” 宋 司马光 《皇从侄右屯卫大将军士虬墓记》:“幼而秀慧,不嬉戏,异於常儿。”《明史·秦王樉传》:“又旁建小学,择军校子弟秀慧者,延儒生教之。”词语解释:佛慧 拼音:fó huì
佛教语。唯佛具有的至大至圆的智慧,即无上正等正觉。此种智慧能如实觉知一切真理,了知一切事物。《法华经·方便品》:“常修佛慧,具大神通,善知一切诸法之门。” 唐 王维 《为舜阇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佛者觉也,得觉满者入佛慧。” 唐 李德裕 《赠圆明上人》诗:“今日导师闻佛慧,始知前路化成空。”词语解释:福慧 拼音:fú huì
福德与智慧。 隋炀帝 《遣使入天台山为智顗建功德愿文》:“设以辩才,千万亿偈,讚师福慧,终不能尽。”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人性淳质,宗信外道,贵艺学,尚福慧。” 清 龚自珍 《瑶台第一层》词附《王孙传》:“君在家为佳子弟,出门为贵官,乃人世至矜贵人,亦何取以福慧之身忍而为此?” 周咏 《无题》诗:“满地干戈风雨恶,遥将福慧祝卿卿。”词语解释:明慧 拼音:míng huì
聪明,聪慧。 汉 刘向 《说苑·谈丛》:“辩智明慧,不如遇世。” 唐 陈鸿 《长恨歌传》:“非徒殊艳尤态致是,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曹禺 《雷雨》第一幕:“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的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明慧。”词语解释:敏慧 拼音:mǐn huì
亦作“ 敏惠 ”。 聪明。《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帝马皇后》:“伏波将军 援 之小女也。少丧父母。兄 客卿 敏惠早夭。”《北齐书·废帝纪》:“﹝ 高殷 ﹞性敏慧。”《旧唐书·王毛仲传》:“ 毛仲 亦悟 玄宗 旨,待之甚谨, 玄宗 益怜其敏惠。”《明史·忠义传一·王祎》:“﹝ 王禕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 何其芳 《画梦录·炉边夜话》:“第三个的特性的是没有特性,诚实而敏慧,谦逊而自信。”词语解释:早慧 拼音:zǎo huì
年少时便聪明出众。 北周 庾信 《周兖州刺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公弱龄早慧,幼学夙成。”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孔大令》:“吾邑 孔蔚庐 大令 广平 ,生而早慧。” 郭沫若 《南冠草》附《夏完淳》上:“在 欧洲 这种现象也很不少,如有名的大音乐家 莫查特 与 悲多汶 ,便都是异常早慧。”词语解释:灵慧 拼音:líng huì
(1).神异的智慧。 晋 张翼 《赠沙门竺法頵》诗之二:“至人如影响,灵慧陶亿刦。” 北魏 段承根 《赠李宝》诗之三:“灵慧虽奋,祅氛未廓。”
(2).机灵聪明。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恬朴如 孙月卿 ,为腊梅;灵慧如 李玉香 ,为凤仙。” 叶圣陶 《倪焕之》十六:“这时他似乎另外睁开一双灵慧的眼睛,从‘ 璋 固女子’云云的背面看出了含蓄的意义。” 欧阳山 《苦斗》四四:“可是就在这个时候, 胡杏 却显出那临危不乱,灵慧矫捷的本领来。”词语解释:通慧 拼音:tōng huì
通达聪慧。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 营丘士 性不通慧,每多事好折难而不中理。”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释道二》:“夫以 富楼那 之通慧,又亲奉如来为大弟子。”《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臣此宝,善者必自然通慧,可知百世。”词语解释:无慧 拼音:wú huì
白痴。《左传·成公十八年》:“ 周子 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杜预 注:“不慧,盖世所谓白痴。”词语解释:小慧 拼音:xiǎo huì
小聪明。《论语·卫灵公》:“羣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小慧谓小小之才知。”《后汉书·韦彪传》:“察察小慧,类无大能。” 鲁迅 《且介亭杂文·河南卢氏曹先生教泽碑文》:“此岂輇才小慧之徒之所能至哉。”词语解释:戒定慧 拼音:jiè dìng huì
佛教语。指“三无漏法”,即防非止恶、息虑静缘、破惑证真。《坛经·般若品》:“变三毒为戒定慧。”《五灯会元·章敬暉禅师法嗣·荐福弘辩禅师》:“帝曰:‘云何名戒?’对曰:‘防非止恶谓之戒。’帝曰:‘云何为定?’对曰:‘六根涉境,心不随缘名定。’帝曰:‘云何为慧?’对曰:‘心境俱空,照览无惑名慧。’” 宋 苏轼 《赠虔州术士谢晋臣》诗:“死后人传戒定慧,生时宿直斗牛箕。” 范文澜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佛教修行方法,不外戒定慧三种。戒如捉贼(烦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因此学佛首先要守戒律。”词语解释:禅慧 拼音:chán huì
佛教谓禅定和智慧。《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惟此名区,禪慧攸託。” 李善 注:“禪慧,禪定、智慧也。即六度之二度也。”词语解释:不慧 拼音:bù huì
(1).谓白痴。《左传·成公十八年》“ 周子 有兄而无慧” 晋 杜预 注:“不慧,盖世所谓白痴。” 杨伯峻 注:“似 杜 所据本‘无’作‘不’。”《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二十一年》:“ 安帝 幼而不慧,口不能言,至於寒暑饥饱亦不能辨,饮食寝兴皆非己出。”按,《晋书·安帝纪》作“不惠”。
(2).不智;不聪明。《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慧。”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昔时幸遇明师 郑君 ,但恨子弟不慧,不足以钻至坚,极弥高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饿鬼》:“少不慧,喜其能读。”
(3).不贤惠;无德行。《豆棚闲话·党都司死枭生首》:“无如 伯甫 口嘴肥甜,一心信道团练是个好人,反把妻子駡个不贤不慧,生出事来。”
(4).谦词。僧人自称。词语解释:辩慧 拼音:biàn huì
聪明而富于辩才。《墨子·尚同中》:“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 汉 祢衡 《鹦鹉赋》:“性辩慧而能言兮,才聪明以识机。”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西蜀 官妓曰 薛涛 者,辩慧知诗。” 章炳麟 《訄书·商鞅》:“夫使民有权者,必其辩慧之士,可与议令者也。”参见“ 才辩 ”。
词语解释:才辩 拼音:cái biàn
亦作“ 才辨 ”。 才智机辩。《后汉书·列女传·蔡琰》:“﹝ 琰 ﹞博学有才辩,又妙於音律。”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客甚有才辨, 瞻 ( 阮瞻 )与之言良久,及鬼神之事,反復甚苦。” 唐 海顺 《三不为篇》之二:“一朝鹏举,万里鸞翔,纵任才辩,游説君王。” 清 戴名世 《蔡瞻眠文集序》:“ 瞻眠 通敏有才辨,其气甚豪。”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使绝域一科,以能通各国公法、各国条约章程,才辩开敏者为及格。”词语解释:辨慧 拼音:biàn huì
聪明而富于辩才。辨,通“ 辩 ”。《商君书·垦令》:“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辨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今本“辨”多作“辩”。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临淮王 元彧 ﹞博通典籍,辨慧清恬,风仪详审,容止可观。” 唐 裴铏 《传奇·孙恪》:“岂有 袁氏 海内无瓜葛之亲哉!又辨慧多能,足为可异也。”词语解释:牙慧 拼音:yá hu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云:‘ 康伯 未得我牙后慧。’”原谓言外的理趣,后以“牙慧”指旧有的观点、见解和说法等。《西湖佳话·孤山隐迹》:“﹝ 林逋 ﹞为诗孤峭澄淡,自写胸臆,絶不袭人牙慧。”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大蜈蚣》:“有客惯将牙慧拾,合呼他作可怜虫。”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其下焉者,则拾牙慧,蒙虎皮,借此以为阶进之路。”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此地有人拾‘彼间’牙慧,大讲‘革命文学’,令人发笑。”词语解释:恶慧 拼音:è huì
指狡黠之心。 章炳麟 《人无我论》:“恶慧既深,道德日败,矫弊者乃憬然於宗教之不可泯絶。而崇拜天神,既近卑鄙,归依浄土,亦非丈夫榦志之事。”词语解释:妙慧 拼音:miào huì
佛教谓微妙的智慧。《法华经·序品》:“佛子心无所着,以此妙慧求无上道。” 宋 黄庭坚 《跋周元翁龙眠居士〈大悲赞〉》:“其言语文章,发明妙慧,非为作使之合,盖其中心纯粹而生光耳。”词语解释:黠慧 拼音:xiá huì
亦作“ 黠惠 ”。 机敏聪慧。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颜色悦懌,颇更黠慧胜故。” 唐 崔颢 《邯郸宫人怨》诗:“七岁丰茸好颜色,八岁黠惠能言语。”《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 乐天 喜其黠慧,遂口吟一絶。”《清史稿·王杲传》:“ 王杲 ,不知其种族。生而黠慧,通番、汉语言文字,尤精日者术。”词语解释:德慧 拼音:dé huì
道德智慧。《孟子·尽心上》:“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 汉 刘向 《说苑·建本》:“惟学问可以广明德慧也。”词语解释:俊慧 拼音:jùn huì
秀美聪明。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爱妓 王屋山 ,俊慧非常。”词语解释:夙慧 拼音:sù huì
(1).早慧。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古之圣贤,生而神灵,长而狥齐,固不在夙慧之列也。”
(2).生来就有的悟性。《红楼梦》第一回:“ 士隐 本是有夙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悟彻。”
(3).佛教语。指前世所作的善业。 清 洪昇 《长生殿·情悔》:“业障縈,夙慧轻。今夕徒然愧悔生,泉路茫茫隔上清。” 清 赵翼 《游孝女测字养亲》诗:“嗟哉女何贤, 曾 閔 出巾櫛,岂惟夙慧深,托业良可卹。”词语解释:英慧 拼音:yīng huì
亦作“ 英惠 ”。 聪明。《晋书·刘元海载记》:“﹝ 元海 ﹞齠齔英慧,七岁母忧,擗踊号叫,哀感旁邻。”《北史·王肃传》:“故 扬州 刺史 肃 ,忠义结於二世,英惠符於 李 杜 。”词语解释:知慧 拼音:zhī huì
亦作“ 知惠 ”。 聪明,才智。《庄子·列御寇》:“知慧外通,勇动多怨,仁义多责。” 陆德明 释文:“知,音智。”《荀子·君道》:“其知惠足使规物,其端诚足使定物。”《孔子家语·执辔》:“食气者神明而寿,食穀者知慧而巧。”一本作“ 知惠 ”。词语解释:贤慧 拼音:xián huì
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大娘子又贤慧,却如何肯起这片歹心?”《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 宋敦 见浑家贤慧,到也回愁作喜。”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七:“婉是美好与和顺,俗称贤慧。”参见“ 贤惠 ”。
词语解释:贤惠 拼音:xián huì
贤明仁慈。 汉 王充 《论衡·治期》:“案富饶者命厚所致,非贤惠所获也。”后多形容女子心地善良,通情达理。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二折:“显的我这夫克己,你箇妻贤惠。”《老残游记》第五回:“这 吴氏 真是好个贤惠妇人!” 冯德英 《苦菜花》第二章:“谁都晓得,她贤惠,心肠好,待人直,为人正派,肯帮助人。”词语解释:闻慧 拼音:wén huì
佛教语。谓由闻教法而生之慧解。《百喻经·以梨打破头喻》:“汝若不痴,为他所打,乃至头破不知逃避。比丘亦尔,不能具修信戒闻慧,但整威仪,以招利养。”词语解释:令慧 拼音:lìng huì
犹聪慧。《晋书·孙放传》:“ 放 字 齐庄 ,幼称令慧。年七八岁,在 荆州 ,与父俱从 庾亮 猎, 亮 谓曰:‘君亦来邪?’应声答曰:‘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亮 又问:‘欲齐何庄邪?’ 放 曰:‘欲齐 庄周 。’”词语解释:佞慧 拼音:nìng huì
善于阿谀奉承而又狡黠。《三国志·蜀志·董允传》:“ 皓 ( 黄皓 )便僻佞慧,欲自容入。”词语解释:营慧 拼音:yíng huì
运用智谋。《淮南子·俶真训》:“夫人之事其神而嬈其精,营慧然而有求於外,此皆失其神明而离其宅也。”词语解释:口慧 拼音:kǒu huì
见“ 口惠 ”。
词语解释:口惠 拼音:kǒu huì
亦作“ 口慧 ”。
(1).空口许人以好处。《礼记·表记》:“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 孔颖达 疏:“言口施恩惠於人而实行不至。”《淮南子·缪称训》:“骄溢之君无忠臣,口慧之人无必信。” 洪深 《青龙潭》第四幕:“空口说白话,一点实际的好处没有,我们的苦头,就是吃在这种口惠的教育上!”
(2).指口头给予的赞扬。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其於它人词,凡所盛称,率非其至者。直是口惠,不甚爱惜云尔。”词语解释:颖慧 拼音:yǐng huì
亦作“頴慧”。 聪慧。 南朝 梁 陶弘景 《〈相经〉序》:“或颖慧若神,仅至齠齔;或不辨菽麦,更保黄耉。”《明史·王廷陈传》:“ 廷陈 颖慧絶人,幼好弄,父抶之,輒大呼曰:‘大人奈何虐天下名士!’”《红楼梦》第五回:“ 宝玉 还欲看时,那仙姑知他天分高明,性情颖慧,恐泄漏天机,便掩了卷册。”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梨花》:“至任所,以其頴慧,命司宅门。” 王闿运 《桂阳陈侍郎行状》:“侍郎性颖慧,质实端慤。”词语解释:诈慧 拼音:zhà huì
狡诈的智慧,鬼聪明。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刁姓》:“ 刁 从容望空横指曰:‘此何难辨。试观贵人顶上,自有云气环遶。’众目不觉集视一人,覘其云气。 刁 乃指其人曰:‘此真贵人!’众惊以为神。里人归述其诈慧。”词语解释:内慧 拼音:nèi huì
(1).内心敏慧。《宋史·度宗纪》:“资识内慧,七岁始言,言必合度。”
(2).指内心的智慧。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赵媒婆》:“无论公子内慧何如,即此外秀,便足削尽天下公侯之色。”词语解释:道慧 拼音:dào huì
谓佛教的真义。《太平广记》卷八九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法朗》:“病者曰:‘隔房比丘,是我和尚。久得道慧,可往礼覲。’”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其意盖谓至于七住,虽功行未满,而道慧已具足。”词语解释:静慧 拼音:jìng huì
佛教语。安静之智慧;清净之智慧。 隋炀帝 《与释智顗书》之二二:“ 玉泉 创立道场严整,禪众归集,静慧日新。”词语解释:了慧 拼音:le huì
聪明。《太平广记》卷三七引《仙传拾遗·阳平谪仙》:“有一少年,自言无亲族,赁为摘茶,甚勤愿了慧。”词语解释:心猿智慧
喻头脑机敏灵活词语解释:单慧
小有才慧词语解释:檀慧 拼音:tán huì
佛教语。布施和智慧。 隋炀帝 《天台建功德发愿疏》:“斯盖无量刦来,檀慧具足,深护佛法,发起羣生。”词语解释:儇慧 拼音:xuān huì
浮浅慧黠。《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罢黜中外老成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词语解释:齿牙余慧 拼音:chǐ yá yú huì
见“ 齿牙餘惠 ”。
词语解释:齿牙余惠 拼音:chǐ yá yú huì
谓帮人说好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生乃坐,请所命。曰:‘令女甥寡居无耦,僕欲得主中馈。屡通媒妁,輒以无尊长之命为辞。幸无惜齿牙餘惠。’”亦作“ 齿牙餘慧 ”。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夫隐恶扬善,现在功德,何惜齿牙餘慧,而必以朴訥为耻。”词语解释:浮慧 拼音:fú huì
谓才知浮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浮慧者观綺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词语解释:淑慧 拼音:shū huì
贤淑聪明。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 江氏 名 全 ……少淑慧,能记诵《孝经》、《列女传》。”词语解释:炳慧 拼音:bǐng huì
昭明智慧。 南朝 梁 沉约 《绣佛像赞》序:“含微宅理,炳慧临空。”词语解释:牙后慧 拼音:yá hòu huì
见“ 牙慧 ”。
词语解释:牙慧 拼音:yá hu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云:‘ 康伯 未得我牙后慧。’”原谓言外的理趣,后以“牙慧”指旧有的观点、见解和说法等。《西湖佳话·孤山隐迹》:“﹝ 林逋 ﹞为诗孤峭澄淡,自写胸臆,絶不袭人牙慧。” 清 许秋垞 《闻见异辞·大蜈蚣》:“有客惯将牙慧拾,合呼他作可怜虫。”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其下焉者,则拾牙慧,蒙虎皮,借此以为阶进之路。”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此地有人拾‘彼间’牙慧,大讲‘革命文学’,令人发笑。”词语解释:宿慧 拼音:sù huì
先天的智慧;先天聪慧。《景德传灯录·鸩摩罗多》:“ 闍夜多 承言领旨,即发宿慧,恳求出家。”《红楼梦》第一回:“ 士隐 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镜花缘》第八回:“如此天资,若非宿慧,安能如此。此等人若令读书,何患不是奇才!” 清 马位 《秋窗随笔》:“此等句无点烟火气,非学力能到,宿慧人遇境即便道出。”词语解释:慈慧 拼音:cí huì
仁慈聪慧。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三:“ 方主任 注视着他慈慧的眼光,马上就要和这样令人尊敬的老人离开,他也不由地心酸起来。” 吴伯箫 《攀金顶》:“﹝ 乐山 ﹞大佛高七十米,依岩端坐,俯视三江,慈慧庄严。”词语解释:愚慧 拼音:yú huì
犹愚智。 南朝 宋 颜延之 《重释何衡阳〈达性论〉》:“欲言愚慧相倾,惽算相制。”参见“ 愚智 ”。
词语解释:愚智 拼音:yú zhì
亦作“ 愚知 ”。
(1).愚者与智者。《庄子·在宥》:“愚知相欺,善否相非。”《吕氏春秋·勿躬》:“蒙厚纯朴,以事其上。若此,则工拙、愚智、勇惧可得以故易官。易官,则各当其任矣。”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宁寺》:“且 尒朱荣 不臣之跡,暴於旁午,谋 魏 社稷,愚智同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谈丛二》:“言国运且衰,旦夕有愚智同尽之祸也。”
(2).愚笨与聪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江 南风俗,儿生一期……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鍼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寳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谓试儿。” 宋 欧阳修 《送吴生南归》诗:“众人为不善,积微成灭身;君子能自知,改过不逡巡。唯於斯二者,愚智遂以分。”
(3).谓似智而实愚。《西游补》第七回:“ 项羽 道:‘美人,人要辨个智愚、愚智。 始皇 的智是个愚智。’”词语解释:察慧 拼音:chá huì
亦作“ 察惠 ”。 聪明有智慧。《淮南子·泰族训》:“仁莫大於爱人,知莫大於知人,二者不立,虽察慧捷巧,劬禄疾力,不免於乱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 潘岳 ﹞幼未成德,故誉止於察惠;弱不胜务,故悼加乎肤色。”《新唐书·郑元璹传》:“ 元璹 字 德芳 , 隋 沛国公 译 之子。性察慧,爱尚文艺。”词语解释:清慧 拼音:qīng huì
清秀慧美;美好明智。 晋 陆云 《为顾彦先赠妇》诗:“目想清慧姿,耳存淑媚音。” 明 唐顺之 《郑君元化正典序》:“ 会稽 金锡竹箭之产甲天下,其钟为人文大率峭拔清慧,能以文章勋伐耀於当世。” 郁达夫 《黄花节日觞咏摄影同仁嘱题照后藉赠园主》诗:“难得主人能好客,诸孙清慧令公贤。”词语解释:才慧 拼音:cái huì
亦作“ 才惠 ”。 才能和智慧。《后汉书·桓彬传》:“父 麟 ,字 元凤 ,早有才惠。”《晋书·列女传·段丰妻慕容氏》:“有才慧,善书史,能鼓琴。” 北齐 刘昼 《新论·崇学》:“人能务学,钻鍊其性,则才惠发矣。”《平山冷燕》第四回:“不期才慧实是天生, 山黛 一个小女子,偏生记得清清白白,逐欵填写分明。”词语解释:机慧 拼音:jī huì
亦作“ 机惠 ”。 机智聪明。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六十年前,王号 尸罗阿迭多 ,机慧高明,才学赡敏。”词语解释:拾牙慧 拼音:shí yá huì
见“ 拾人牙慧 ”。
词语解释:拾人牙慧 拼音:shí rén yá hu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云: 康伯 未得我牙后慧。”后以“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人家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野叟曝言》第一一八回:“明用故事,却暗翻前局,方不是拾人牙慧。”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论文辨伪》:“某甲本不知文,而偏又习知文家似是而非之説,宜其拾人牙慧而又失所指其不通。” 张天翼 《新生》:“ 逸汉先生 只会拾人牙慧。”亦省作“ 拾牙慧 ”。 梁启超 《新民说·论进步》:“大抵今日谈维新者有两种,其下焉者,则拾牙慧,赏虎皮,借此以为阶进之路。”词语解释:拾人牙慧 拼音:shí rén yá hu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殷中军 云: 康伯 未得我牙后慧。”后以“拾人牙慧”比喻拾取人家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野叟曝言》第一一八回:“明用故事,却暗翻前局,方不是拾人牙慧。”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论文辨伪》:“某甲本不知文,而偏又习知文家似是而非之説,宜其拾人牙慧而又失所指其不通。” 张天翼 《新生》:“ 逸汉先生 只会拾人牙慧。”亦省作“ 拾牙慧 ”。 梁启超 《新民说·论进步》:“大抵今日谈维新者有两种,其下焉者,则拾牙慧,赏虎皮,借此以为阶进之路。”词语解释:晓慧 拼音:xiǎo huì
聪明,聪慧。 汉 王充 《论衡·别通》:“晓慧之吏,陈所闻见。”词语解释:悟慧 拼音:wù huì
聪明。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使人悟慧如此,不事明天子,反事逆贼,何所图也?”词语解释:端慧 拼音:duān huì
端庄聪慧。《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年復一年,看看长成,端慧多能,工容兼妙。” 清 冯桂芬 《潘母张太夫人墓志铭》:“生而端慧,能读书。”词语解释:精慧 拼音:jīng huì
精细聪明。 汉 蔡邕 《青衣赋》:“精慧小心,趋事如飞。中馈裁割,莫能双追。”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斤九梨》:“吾乡谚云‘觔九厘,觔八厘’,以目时人之精慧者,言其思算无遗也。”词语解释:空慧 拼音:kōng huì
佛教语。谓悟入空理的智慧。 唐 道绰 《安乐集》卷上:“若依《涅槃经》,佛性为宗;若依《维摩经》,不可思议解脱为宗;若依《般若经》,空慧为宗。”词语解释:警慧 拼音:jǐng huì
机敏聪慧。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苛碎峭嶮,怀螫挟毒者,谓之公方正直;令色警慧,有貌无心者,谓之机神朗彻。”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待制知制诰》:“盖 恭公 不由科第,不諳典故,致受讥女子。而此女对答之时,元未尝往外家也,其警慧如此。” 清 吴伟业 《过锦树林玉京道人墓》诗序:“问之,輒乱以它语,其警慧虽文士莫及也。”词语解释:狂慧 拼音:kuáng huì
佛教语。谓散乱不定的浅慧。 隋 智顗 《观音经玄义记》卷上:“若定而无慧者,此定名痴定,譬如盲儿骑瞎马,必堕坑落堑而无疑也;若慧而无定者,此慧名狂慧,譬如风中然灯,摇颺摇颺,照物不了。” 清 龚自珍 《又忏心》诗:“佛言劫火遇皆销,何物千年怒若潮?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復中宵。”词语解释:琐慧 拼音:suǒ huì
亦作“璅慧”。 犹言小聪明。《晋书·文苑传·王沉》:“空嚣者以泓噌为雅量,琐慧者以浅利为鎗鎗。” 唐 司空图 《注愍征赋述》:“附修名而不朽,量璅慧以多慙。”词语解释:好行小慧 拼音:hǎo xíng xiǎo huì
爱耍小聪明。《论语·卫灵公》:“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小慧,谓小小之才知。”慧,一本作“ 惠 ”。词语解释:爽慧 拼音:shuǎng huì
明慧。《晋书·华谭传》:“﹝ 谭 ﹞及长,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辩,为邻里所重。”词语解释:狡慧 拼音:jiǎo huì
狡猾机敏。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逆贤羽翼纪略》:“ 永贞 白晳长鬚,性狡慧。”词语解释:婉慧 拼音:wǎn huì
柔美聪慧。《晋书·列女传·慕容垂妻段氏》:“少而婉慧,有志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 维扬 居天地之中,川泽秀媚,故女子多美丽,而性情温柔,举止婉慧。”词语解释:狷慧 拼音:juàn huì
聪慧。 清 钮琇 《觚賸·河东君》:“ 河东君 柳如是 ……性獧慧,赋诗輒工,尤长近体七言。”词语解释:姿慧 拼音:zī huì
美貌、才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温公 丧妇,从姑 刘氏 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词语解释:姞慧 拼音:jí huì
恭顺而聪明。 清 黄景仁 《除夕述怀》诗:“有女已上头,长欲与母参,心性稍姞慧,恨渠不为男。”词语解释:天慧 拼音:tiān huì
天赋的智慧。 唐 刘禹锡 《海阳湖别浩初师》诗引:“汩没天慧,不得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