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队去声 [zài,载运][sài,边塞][详注1][ké ài][lài][cài][详注2][ài]

退[详注3][duì][bèi][《集韵》莫佩切,音妹。《博雅》好也。][详注4][duì,盘敦][lěi]


注1:裁 音在。亦制裁也。《谷梁传序》准裁靡定。《注》读去声。
注2:栽 音再。《说文》筑墙长板。《左传·桓五年》水昏正而栽。《注》设筑板。
注3:回 音悔。绕也。《左传·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读上声。又《集韵》《韵会》音缋。《前汉·赵充国传》回远千里。《注》回谓路迂回也,音胡悔反。又畏避也。《前汉·王温舒传》即有避回。《注》谓不尽意,捕击盗贼。又《盖宽饶传》刺举无所回避。
注4:谇 《广韵》苏内切《集韵》《韵会》苏对切,音碎。《前汉·贾谊传》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服虔曰》谇,犹骂也。《张晏曰》责让也。《师古曰》谇音碎。
末字词组
大憝怨憝豪憝元憝元鲸大憝巨憝  

词语解释:大憝  拼音:dà duì
极为人所怨恶。《书·康诰》:“元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 孔 传:“大恶之人犹为人所大恶。”后用以称极奸恶的人,首恶之人。 晋 潘岳 《西征赋》:“愠 韩 马 之大憝,阻关谷以称乱。” 唐 刘禹锡 《天平军节度使厅壁记》:“ 天寳 末,大憝起於 幽都 。”《明史·刑法志一》:“巨恶大憝,案如山积。”
词语解释:怨憝  拼音:yuàn duì
犹怨恨。《北史·陆俟传》:“无礼之人,易生陵傲,不过期年,无復上下。既无上下,然后收之以威,则人怀怨憝。怨憝既多,败乱彰矣。” 宋 曾巩 《秋声》诗:“蜩螿岂知微,切切如怨憝。”
词语解释:豪憝  拼音:háo duì
大憝。恶人的魁首。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放告》:“至於盗命重情,则有不时之喊告;豪憝巨蠹,则有抱牌之冤鸣。”
词语解释:元憝  拼音:yuán duì
见“ 元憞 ”。
词语解释:元憞  拼音:yuán duì
亦作“ 元憝 ”。
(1).大恶。 汉 扬雄 《法言·修身》:“君子微慎厥德,悔吝不至,何元憞之有?” 李轨 注:“元憞,大恶。”
(2).大恶之人;元凶。《晋书·文帝纪》:“战不穷武,而大敌歼溃;旗不再麾,而元憝授首。”《新唐书·藩镇传·吴少诚》:“臣请以鋭士万人顺流趋 荆 、 楚 ,可以攘翦元憝。”
词语解释:元鲸大憝  拼音:yuán jīng dà duì
指大奸大恶之徒。《魏书·邢峦传》:“电动 岱阴 ,风扫 沂嶧 。遂令逋诛之寇,一朝歼夷;元鲸大憝,千里折首。”
词语解释:巨憝  拼音:jù duì
元凶,大恶人。 宋 苏舜钦 《送安素处士高文悦》诗:“皇天稔巨憝,羌虏稽显戮。”《明史·徐问传》:“王师每入,巨憝潜踪。” 萧蜕 《徐园追祭宋遯初》诗:“巨憝窃国柄,羣材璧马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