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战场 拼音:zhàn chǎng
(1).两军交战的地方。《战国策·秦策一》:“於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於战场。” 唐 岑参 《九日思长安故园》诗:“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清 孙枝蔚 《临高台》诗:“战场尘起处,白骨化成灰。” 柔石 《二月》二二:“有似胆怯的人们第一次上战场去一样。”
(2).比喻考场及其他斗争的场所。 唐 李山甫 《下第献所知》诗之三:“十年磨鏃事锋鋩,始逐朱旗入战场。” 老舍 《四世同堂》六:“她已经和 尤桐芳 和两个女儿都闹过了气,现在想抓到机会另辟战场。”词语解释:战马 拼音:zhàn mǎ
通过训练用于作战的马。 北周 庾信 《见征客始还遇猎》诗:“犹言乘战马,未得解戎衣。” 元 尚仲贤 《三夺槊》第二折:“土培损金锁甲,尘昧了锦征袍,空餵得那疋战马咆哮。” 田国浩 《六月雪》:“战马在嘶叫,啦啦队在前呼后应。”词语解释:战尘 拼音:zhàn chén
战场上的尘埃。借指战争。 唐 司空图 《河湟有感》诗:“一自 萧关 起战尘, 河 湟 隔断异乡春。” 前蜀 韦庄 《清河县楼作》诗:“千里战尘连 上苑 , 九江 归路隔 东周 。”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在满布战尘的道路上,我们不是在一条道路上走过的吗?”词语解释:战争 拼音:zhàn zhēng
(1).民族、国家、阶级、集团之间的武装斗争。《史记·秦始皇本纪》:“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战阵攻守·战争》:“《吕氏春秋》曰:‘ 蚩尤 作兵也,利其械。’未有 蚩尤 时,民固削林木以战, 黄帝 与 炎帝 战於 版泉 是矣。为战争起於 炎 黄 之际也。”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傅阁峰尚书》:“时战争连年,虏氛甚恶,穷沙万里,雪没马鼻,行人迷路。”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一节:“战争--从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2).泛指争斗,斗争。 唐 吕岩 《渔父·活得》词:“龙飞踊,虎狂狞,吐箇神珠各战争。”《太平广记》卷五百引 唐 皇甫氏 《原化记·京都儒士》:“儒士方悟,开门尚自战慄,具説昨宵与物战争之状,众大骇异。” 鲁迅 《二心集·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在前年和去年,文学上的战争是有的,但那范围实在太小。”词语解释:战士 拼音:zhàn shì
(1).士兵,参加作战的人。《尉缭子·武议》:“ 武王 伐 紂 ,师渡 盟津 ,右旄左鉞,死士三百,战士三万。”《后汉书·孔融传》:“孤( 曹操 )为人臣,进不能风化海内,退不能建德和人,然抚养战士,杀身为国,破浮华交会之徒,计有餘矣。”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魏巍 《壮行集·开辟中国的黄金时代》:“在战斗结束回来的山路上,有几个战士倒下了。”
(2).泛指参加正义斗争或从事正义事业的人。 张天翼 《畸人手记》:“他说他们的教员从前是所谓打倒 孔 家老店的战士。” 巴金 《探索集·作家》:“作家是战士,是教员,是工程师,也是探路的人。”词语解释:战胜 拼音:zhàn shèng
(1).在战争中取胜;经战斗而获胜。《孙子·虚实》:“故其战胜不復,而应形於无穷。”《史记·陈丞相世家》:“吾用先生谋计,战胜剋敌,非功而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阴沟水》:“逕 垣雍 城南,昔 晋文公 战胜于 楚 , 周襄王 劳之于此。”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冬天和春天》:“我们在过去的条件下,就已经战胜了优势装备的敌人。”
(2).指一种思想克服另一种思想。《韩非子·喻老》:“ 子夏 见 曾子 , 曾子 曰:‘何肥也?’对曰:‘战胜故肥也。’ 曾子 曰:‘何谓也?’ 子夏 曰:‘吾入见先王之义,则荣之,出见富贵之乐,又荣之。两者战於胸中,未知胜负,故臞。今先王之义胜,故肥。’”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战胜臞者肥,止监流归停。” 宋 苏辙 《次韵吕君兴善寺静轩》:“老僧战胜长幽寂,瘦骨缘何未肯肥?”
(3).指科举考试登第。 唐 岑参 《送严詵擢第归蜀》诗:“战胜真才子,名高动世人。” 唐 岑参 《送薛播擢第归河东》诗:“归去新战胜,盛名人共闻。”词语解释:战伐 拼音:zhàn fá
征战;战争。《史记·龟策列传》:“然皆可以战伐攻击,推兵求胜。”《三国志·魏志·辛毗传》:“连年战伐,而介胄生蟣蝨。” 唐 杜甫 《阁夜》诗:“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元 马致远 《汉宫秋》楔子:“四海平安絶士马,五穀丰登没战伐。” 朔望 《英雄碑前的花朵》诗:“当年随战伐,何日命干城。”词语解释:战国 拼音:zhàn guó
(1).时代名。自 周 威烈王 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 韩 、 魏 、 赵 三家分 晋 列为诸侯起,至 秦始皇 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止。现在多以 周元王 元年(前475年)至 秦始皇 二十六年(前221年)为 战国 时代。因当时诸侯大国连年战争,故称。 汉 刘向 《〈战国策〉书录》:“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 战国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战国 以前,君臣同书; 秦 汉 立仪,始有表奏。”
(2).谓统治一方、互相交战的国家。《管子·霸言》:“战国众,后与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北史·崔鸿传》:“自 晋 永寧 以后,虽所在称兵,竞自尊树,而能建邦命氏,成为战国者,十有六家。” 宋 苏轼 《石鼻城》诗:“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词语解释:战地 拼音:zhàn dì
两军交战的地方或接近交战的区域。《孙子·虚实》:“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南史·梁安成康王秀传》:“ 夏口 常为战地,多暴露骸骨, 秀 於 黄鹤楼 下祭而埋之。” 唐 杨凝 《送客东归》诗:“君向古 营州 ,边风战地愁。”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挤垮它二》:“大家都习惯了战地为家。”词语解释:战功 拼音:zhàn gōng
战争中所立的功劳。《周礼·夏官·司勋》:“治功曰力,战功曰多。”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一朝谓监军从事曰:‘ 崇文 , 河北 一健儿,偶然际会,累立战功。’”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祝贺》:“他们的到来给这支部队注入了新的有生命力的血液,也从这支部队中很快地接受了优良的战斗作风,立下了累累的战功。”词语解释:战鼓 拼音:zhàn gǔ
(1).古代作战时为鼓舞士气所击的鼓。 北周 庾信 《奉报寄洛州》诗:“雷辕惊战鼓,剑室动金神。” 唐 骆宾王 《荡子从军赋》:“隐隐地中鸣战鼓,迢迢天上出将军。” 清 吴伟业 《高邮道中》诗之三:“雪满防旗暗,风传战鼓酣。”
(2).泛指战争。 清 曾国藩 《祭汤海秋文》:“是时 淮海 ,战鼓殷酣。”词语解释:战骨 拼音:zhàn gǔ
战死者的骸骨。 唐 李颀 《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 汉 家。”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草满畬田多战骨,花飞驛路少人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庙堂有策军书急,天地无情战骨多。”词语解释:战后 拼音:zhàn hòu
某次战争以后。例如:战后问题。词语解释:战舰 拼音:zhàn jiàn
大型战船。今海军舰艇统称战舰。《晋书·陶侃传》:“又加 侃 为督护,使与诸军并力距 恢 。 侃 乃以运船为战舰。” 宋 叶适 《蔡知阁墓志铭》:“浚 肥河 ,修 巢湖 西口闸以通漕,且造战舰於 巢湖 ,并湖民愿为水军者籍焉。”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前记异闻》:“ 王濬 伐 吴 ,战舰长二百四十步,上起走马楼。”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在 越国 会稽 郊外,乌云盖野,一线阳光照着江里停舶的 吴国 战舰船只。”词语解释:战袍 拼音:zhàn páo
战士穿的长衣。亦泛称军衣。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 开元 中,颁赐边军纊衣,製於宫中。有兵士於短袍中得诗曰:‘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唐 马戴 《出塞词》:“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衝雪度 临洮 。” 陈毅 《孟良崮战役》诗:“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词语解释:战酣 拼音:zhàn hān
战斗正激烈的时候。《淮南子·览冥训》:“ 鲁阳公 与 韩 搆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撝之,日为之反三舍。”《宋史·张威传》:“ 金 人闻其名畏惮之。临陈战酣,则精采愈奋,两眼皆赤,时号‘ 张红眼 ’。”词语解释:战时 拼音:zhàn shí
战争时期。 毛泽东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在战时,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官兵打成一片,军民打成一片。”词语解释:战斗
1.敌对双方所进行的武装冲突。《国语·晋语四》:“ 偃 也闻之:‘战鬭,直为壮,曲为老。’未报 楚 惠而抗 宋 ,我曲 楚 直。”《后汉书·杨震传》:“三边震扰,战鬭之役至今未息,兵甲军粮不能復给。” 唐 杜甫 《昼梦》诗:“安得务农息战鬭,普天无吏横索钱。” 清 金农 《闻喜县中早发因纪长歌》:“当年 韩 赵 空战鬭,时清安有烽烟惊。” 巴金 《军长的心》:“可是战斗前的准备工作,不论大小,他都要过问。”
2.泛指争斗,斗争。《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哀有哭泣,乐有歌舞,喜有施舍,怒有战鬭。” 唐 韩愈 《贞女峡》诗:“江盘峡束春湍豪,雷风战鬭鱼龙逃。” 清 杨焯 《同石苓登天宁塔》诗:“倾耳奔雷霆,天海相战鬭。”
3.喻艰苦的工作。 艾芜 《两件往事的启发》:“他工作完了,喜欢听听秦腔传统戏,消除紧张,解除疲劳,以便投入更紧张的战斗。”词语解释:战兢 拼音:zhàn jīng
(1).畏惧戒慎貌。《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恭肃小心,动有法度,承事 阴后 ,夙夜战兢。”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夫战兢则彝伦叙,怠荒则姦宄作。” 清 顾炎武 《将去关中别中尉存杠于慈恩寺塔下》诗:“叹昔尝忧患,先人独战兢。”参见“ 战战兢兢 ”。
(2).恐惧发抖。《东周列国志》第九三回:“不料军中不戒,有犯王躬。 寤生 不胜战兢觳觫之至!”《明史·方国珍传》:“子姓不戒,潜搆衅端,猥劳问罪之师,私心战兢,用是俾守者出迎。”参见“ 战战兢兢 ”。
词语解释:战战兢兢 拼音:zhàn zhàn jīng jīng
(1).畏惧谨慎貌。《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毛 传:“战战,恐也。兢兢,戒也。”《汉书·武帝纪》:“战战兢兢,惧不克任,思昭天地,内惟自新。”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惧或乖谬,有亏大雅君子之德,所以战战兢兢若履深薄云尔。”《白雪遗音·马头调·盗令》:“ 杨 令爱姬 张紫燕 ,夜至三更,战战兢兢盗得令箭暗来到。”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在这种地方, 马希贤 先生不失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无时无刻不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2).因害怕或寒冷而颤抖貌。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有那等贫寒之家,身无遮体之衣,口无应飢之食,战战兢兢,无颜落色,冻剥剥的袖手低头。”《西游记》第九三回:“那官儿慌得战战兢兢的,双手举着圣旨,口里乱道。”《古今小说·任孝子烈性为神》:“那时 周得 心慌,爬上去了,一见 任珪 ,战战兢兢,慌了手脚,禁了爬不动。” 叶紫 《丰收》八:“ 云普叔 战战兢兢地回答着,身子几乎缩成了一团。”
词语解释:战战兢兢 拼音:zhàn zhàn jīng jīng
(1).畏惧谨慎貌。《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毛 传:“战战,恐也。兢兢,戒也。”《汉书·武帝纪》:“战战兢兢,惧不克任,思昭天地,内惟自新。”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惧或乖谬,有亏大雅君子之德,所以战战兢兢若履深薄云尔。”《白雪遗音·马头调·盗令》:“ 杨 令爱姬 张紫燕 ,夜至三更,战战兢兢盗得令箭暗来到。” 王西彦 《一个小人物的愤怒》:“在这种地方, 马希贤 先生不失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无时无刻不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2).因害怕或寒冷而颤抖貌。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一折:“有那等贫寒之家,身无遮体之衣,口无应飢之食,战战兢兢,无颜落色,冻剥剥的袖手低头。”《西游记》第九三回:“那官儿慌得战战兢兢的,双手举着圣旨,口里乱道。”《古今小说·任孝子烈性为神》:“那时 周得 心慌,爬上去了,一见 任珪 ,战战兢兢,慌了手脚,禁了爬不动。” 叶紫 《丰收》八:“ 云普叔 战战兢兢地回答着,身子几乎缩成了一团。”词语解释:战战 拼音:zhàn zhàn
(1).戒慎貌;畏惧貌。《逸周书·大匡》:“在昔 文 考战战,惟时祇祇。”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民困则多离叛,其祸必振矣,可不战战以待旦乎?可不慄慄而虑危乎?” 宋 司马光 《上皇太后疏》:“方今天下之势危如累卵,大小战战,忧虑百端。”
(2).为发抖貌。 清 林嗣环 《秋声诗》序:“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丁玲 《水》:“头发脱光了的老外婆,又战战的用着那干了的声音自语起来。”
(3).象声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妖术》:“公急跃避,矢贯於壁,战战有声。”词语解释:战守 拼音:zhàn shǒu
攻和守。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是故战守之策,不可不早定也。” 晋 陆机 《辩亡论上》:“战守之道,抑有前符,险阻之利,俄然未改,而成败贸理,古今诡趣,何哉?”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札子》:“故臣以谓西北之宜当择将率,付之一州一路,任之以战守之责。”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剿抚异同》:“现在 僧格林沁 兵威已壮,讲求战守,振刷精神,洋人颇知畏惧。”词语解释:战垒 拼音:zhàn lěi
战争中用以防守的堡垒。 清 查慎行 《渡漳河》诗:“天垂旷野名都壮,路入中原战垒多。” 林学衡 《春尽日出金陵》诗:“青山过雨晴逾好,战垒经春草自芊。”词语解释:战鼙 拼音:zhàn pí
亦作“ 战鞞 ”。 古代军中马上所击的鼓。借指战争。 前蜀 韦庄 《江上逢史馆李学士》诗:“ 关 河 自此为征垒,城闕於今陷战鼙。”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裴晋公 赴敌 淮西 ,题名 华岳 之闕门。 大顺 中,户部侍郎 司空图 以一絶纪之曰:‘岳前大队赴 淮西 ,从此中原息战鞞。’”词语解释:战蜗 拼音:zhàn wō
古代寓言,有建立在蜗牛角上的国家,右角上的叫 蛮氏 ,左角上的叫 触氏 ,双方常为争地而战,伏尸数万。见《庄子·则阳》。后以“战蜗”比喻在细小事情上的争夺。 元 赵孟頫 《苏武慢》词:“细看来聚蚁功名,战蜗事业,毕竟又成何济!”词语解释:战阵 拼音:zhàn zhèn
亦作“ 战陈 ”。
(1).作战的阵法。《左传·成公七年》:“教 吴 乘车,教之战陈,教之叛 楚 。”《后汉书·刘陶传》:“今 西羌 逆类,私署将帅,皆多 段熲 时吏,晓习战陈,识知山川。”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文武归为一途,儒知战阵,将知仁义,则弊去。”
(2).交战对阵。《礼记·祭义》:“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后汉书·吴汉传》:“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三国演义》第一○四回:“ 王平 、 廖化 ……等皆忠义之士,久经战阵,多负勤劳,堪可委用。”
(3).阵列;阵营。 唐 韩愈 《南山诗》:“或屹若战阵,或围若蒐狩。” 鲁迅 《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词语解释:战旗 拼音:zhàn qí
军中的旗帜。 五代 齐己 《杨柳枝》诗:“多谢将军遶营种,翠中閒卓战旗红。” 阿英 《夜》:“一眼看去,江上不知有多少的伟大之暗影,仿佛都执着战旗在奔向前敌。”词语解释:战多 拼音:zhàn duō
战功。语本《周礼·夏官·司勋》:“战功曰多。”《新唐书·契苾明传》:“ 李敬玄 征 吐蕃 , 明 为 柏海道 经略使,以战多,进左威卫大将军。”《新唐书·浑瑊传》:“父 释之 ,有才武,从 朔方军 ,积战多,迁累开府仪同三司。”词语解释:战船 拼音:zhàn chuán
作战用的船。 三国 魏 曹操 《船战令》:“鼓三通鸣,大小战船以次发。”《晋书·文帝纪》:“略计取 吴 ,作战船,通水道。”《水浒传》第四四回:“令 马麟 监管修造大小战船。”词语解释:战将 拼音:zhàn jiàng
善战的将领。《后汉书·陈俊传》:“ 光武 望而叹曰:‘战将尽如是,岂有忧哉!’”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俺这里有雄兵百万,战将千员,量他到的那里。”亦泛指能干、得力的人。 杜鹏程 《延安人》:“ 黑成威 说:‘没有你妈这一员战将,料你今日也下不了台!’”词语解释:战云 拼音:zhàn yún
(1).比喻战争即将爆发时的紧张气氛。 萧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当时 希特勒 已经相继吞并了 奥地利 和 捷克 ,战云已经在 欧洲 上空弥漫。”
(2).指战争。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一章:“ 印度 自上古 日王 、 月王 相争千载,战云已惨。”词语解释:战败 拼音:zhàn bài
(1).打败仗,在战争中失败。《战国策·魏策二》:“ 梁君 田侯 恐其至而战败也,悉起兵从之,大败 赵氏 。”《史记·陈涉世家》:“ 齐王 曰:‘闻 陈王 战败,不知其死生。’”《水浒传》第九九回:“ 马灵 战败逃生。”
(2).犹打败。战胜了敌人。如: 孙行者 战败了 铁扇公主 。词语解释:战文 拼音:zhàn wén
(1).以诗文相较量。 唐 裴度 李绅 等《刘二十八自汝赴左冯途经洛中相见联句》:“插羽先飞酒,交锋便战文。” 唐 刘禹锡 白居易 《乐天是月长斋遂为联句》:“持论峯峦峻,战文矛戟深。”
(2).指应科举考试。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緦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旧,策蹇步於利足之途,张空拳於战文之场。”词语解释:战栗 拼音:zhàn lì
亦作“ 战慄 ”。因恐惧、寒冷或激动而颤抖。《论语·八佾》:“使民战栗。” 朱熹 集注:“战栗,恐惧貌。”《战国策·楚策四》:“ 襄王 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慄。”《资治通鉴·隋文帝仁寿四年》:“ 陈夫人 与后宫闻变,相顾战栗失色。”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赵芥堂》:“时天寒风雪交作,乡民解衣裸体,傴僂战慄。”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六章:“她狠命地咬着自己的嘴唇,也竭力克制着因过于激动而引起的战栗。”词语解释:战征 拼音:zhàn zhēng
征战;战争。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节:“俘虏一次可杀至二千六百以上,则战征之剧烈殊可想见。”词语解释:战卒 拼音:zhàn zú
兵士,战士。《管子·形势解》:“古者 武王 地方不过百里,战卒之众不过万人。”《商君书·算地》:“方土百里,出战卒万人者,数小也。”《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备 乃乘单舸往见 瑜 曰:‘今拒 曹公 ,深为得计。战卒有几?’”词语解释:战气 拼音:zhàn qì
战斗意气;斗志。《旧唐书·武宗纪》:“战气方酣,再迴 鲁阳 之日;鼓音不息,三周 不注 之山。” 王闿运 《李仁元传》:“ 仁元 军不满三百,屯府城,战气十倍。”词语解释:战机 拼音:zhàn jī
(1).用兵作战的谋略。 唐 李昌符 《秋中夜坐》诗:“为应 金门 策,多应説战机。” 唐 司空图 《洛阳咏古》:“ 石勒 童年有战机, 洛阳 长啸倚门时。”
(2).泛指战争。 前蜀 韦庄 《题淮阴侯庙》诗:“能扶 汉 代成王业,忍见 唐 民陷战机。”
(3).作战的有利时机。 赵大年 《公主的女儿》八:“对面的敌军正在悄悄换防,这是突袭敌人的极好战机。” 马季 《游击小英雄》:“上级认为战机成熟,头天晚上八路军开进了村子……就等敌人上钩了。”词语解释:战鬼 拼音:zhàn guǐ
战死者的鬼魂。 唐 李昌符 《送人出塞》诗:“战鬼秋频哭,征鸿夜不栖。” 曹禺 《原野》第三幕:“无数的矮而胖的灌树似乎在草里伺藏着,像多少无头的战鬼。”词语解释:战骑 拼音:zhàn qí
(1).谓骑兵作战。《六韬·战骑》:“ 武王 问 太公 曰:‘战骑奈何?’”
(2).骑兵。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闔閭 復使 子胥 屈 盖餘 、 烛佣 ,习术战骑射御之巧。”《新唐书·曹王皋传》:“练兵峙粮,市 回鶻 马以益战骑,岁时大畋以教士。”
(3).战马。《宋史·程之邵传》:“以羡茶入 熙 秦 易战骑,得良马益多。” 陈毅 《在天津新河某部营房夜宿》诗:“练兵要练在平时,不忘一朝跨战骑。”词语解释:战攻 拼音:zhàn gōng
进攻;征战。《尉缭子·攻权》:“故明主战攻之日,合鼓合角,节以兵刃,不求胜而胜也。”《韩非子·亡徵》:“主多怒而好用兵,简本教而轻战攻者,可亡也。”《史记·匈奴列传》:“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词语解释:战车 拼音:zhàn chē
又称兵车。盛行于 春秋 、 战国 。每辆配有一定数量的将士,故往往用战车数量计算兵力。现泛指作战用的车辆。《管子·山国轨》:“国为师旅,战车敺就。”《战国策·秦策一》:“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 陈毅 《野营》诗:“恶风暴雨住无家,日日野营转战车。”词语解释:战勋 拼音:zhàn xūn
战功,军功。 唐 张说 《右羽林大将军王氏神道碑》:“朝盛勇爵,家荣战勋。” 唐 路岩 《义昌节度使浑公神道碑》:“阴德代封之庆,则大於 于公 虞詡 ;战勋忘家之跡,则优於 平阳 去病 。”词语解释:战心 拼音:zhàn xīn
战斗的决心。《尉缭子·攻权》:“分险者无战心,挑战者无全气,鬭战者无胜兵。” 汉 贾谊 《新书·修政语下》:“凡有战心者,必修之以政而兴之以义,然后能以胜也。”词语解释:战火 拼音:zhàn huǒ
战事;战争。 巴金 《家》二二:“战火虽然平息,可是市面还很混乱,人心还是不安定。” 杨朔 《迎志愿军归国》:“你们跟 朝鲜 人民一起,扑灭了敌人点的战火。”词语解释:战具 拼音:zhàn jù
作战器械;武器。《战国策·齐策五》:“ 秦王 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令於境内,尽堞中为战具,竟为守备,为死士置将,以待 魏 氏。”《三国志·吴志·甘宁传》:“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脩。”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火药》:“本朝以火器御虏,为古今第一战具。” 鲁迅 《华盖集·这个与那个》:“战具比我们精利的 欧 美 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 匈奴 、 蒙古 、 满洲 人,都如入无人之境。”词语解释:战角 拼音:zhàn jiǎo
军队的号角。多借指战争的号角声。 唐 杜甫 《遣兴》诗:“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唐 皇甫冉 《送袁郎中破贼北归》诗:“万里长闻随战角,十年不得掩郊扉。”词语解释:战陈 拼音:zhàn chén
见“ 战阵 ”。
词语解释:战阵 拼音:zhàn zhèn
亦作“ 战陈 ”。
(1).作战的阵法。《左传·成公七年》:“教 吴 乘车,教之战陈,教之叛 楚 。”《后汉书·刘陶传》:“今 西羌 逆类,私署将帅,皆多 段熲 时吏,晓习战陈,识知山川。” 郑观应 《盛世危言·学校》:“文武归为一途,儒知战阵,将知仁义,则弊去。”
(2).交战对阵。《礼记·祭义》:“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韩非子·难一》:“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后汉书·吴汉传》:“诸将见战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三国演义》第一○四回:“ 王平 、 廖化 ……等皆忠义之士,久经战阵,多负勤劳,堪可委用。”
(3).阵列;阵营。 唐 韩愈 《南山诗》:“或屹若战阵,或围若蒐狩。” 鲁迅 《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词语解释:战法 拼音:zhàn fǎ
作战的方法。指战争的策略和技能。《司马法·定爵》:“凡战之道,既作其气,因发其政。假之以色,道之以辞,因惧而戒,因欲而事,踏敌制地,以职命之,是谓战法。”《晋书·慕容皝载记》:“宜量军国所须,置其员数,已外归之於农,教之战法。”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吾乡之下劣无赖,与人打架,好用粪帚,足令勇士却步。 张 公 资平 之战法,实亦此类也。” 张世友 《发扬我军优良的战斗作风》:“抗 日 战争中的地道战,解放战争中的爆破战,都是适应各种情况创造出来的战法。”词语解释:战格 拼音:zhàn gé
(1).即战栅。防御障碍物。 唐 杜甫 《潼关吏》诗:“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踰。” 仇兆鳌 注:“战格,即战栅,所以捍敌者。”《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罗城西南隅守者,焚战格以应 师鐸 。” 胡三省 注:“战格,列木为之, 汉 人谓之笓格,今谓之排杈。” 清 赵翼 《书锦州牧刘慕陔守城事》诗:“弩臺彀机括,战格列梐枑。”参见“ 战栅 ”。
(2).战斗。 宋 苏舜钦 《太子太保韩公行状》:“ 延州 陷没,边城中人诬以降敌,朝廷发兵监其家。公求对,力辨战格甚苦,无降屈之状。上意释然,去守兵。”
词语解释:战栅 拼音:zhàn shān
战时设置用以防御的栅栏。《宋史·扈再兴传》:“破 淅川镇 ,杀 金 人三百,追至 马磴砦 ,焚其战栅。”词语解释:战事 拼音:zhàn shì
(1).军事行动;行阵征战之事。《孙子·九地》:“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齐王 自以儿子,年少,不习兵革之事,愿举国委大王。大王自 高帝 将也,习战事。” 章炳麟 《序〈革命军〉》:“ 左宗棠 喜功名,乐战事,徒欲为人策使。”
(2).泛指战争。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从前此地也算 中 俄 交界第一商埠,几经战事,凋敝不堪。”词语解释:战略 拼音:zhàn lüè
(1).作战的谋略。 唐 高适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诗之十一:“当时无战略,此地即边戍。”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杨忠武公训子语》:“公一生战略,具载国史。”
(2).指导战争全局的计划和策略。对战术而言。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五:“兵书上说得好:战略与战术乃二个全异之行动。战术是关于战斗诸种行动之指导法,战略乃连系配合各种战斗之谓。战略为作战之根源,即创意定计;战术乃实行战略所要求之手段。”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一:“敌人最初的计划,据传是将采取大迂回的包围战略。”
(3).比喻在一定历史时期指导全局的方略。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了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战略方针。” 邓小平 《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认识到,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词语解释:战术 拼音:zhàn shù
(1).作战的策略、方法。《宋书·索虏传论》:“而自 木末 以来,并有贤才狡算,妙识兵权,深通战术。”《太平广记》卷三七一引 唐 李隐 《潇湘录·马举》:“叟曰:‘方今正用兵之时也,公何不求兵机战术,而将御寇讎?’”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五:“战术是关于战斗诸种行动之指导法,战略乃连系配合各种战斗之谓……战术乃实行战略所要求之手段。”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四章:“因为包围敌人是野战军常使的战术。”
(2).比喻在斗争和工作中使用的方法。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但是他的战术依然停留在第一阶段,即并不指出被攻击的人的姓名,只是影射着对方,正像一通没头没脑的谩骂那样。”词语解释:战艺 拼音:zhàn yì
指参加科举考试。 唐 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 贞元 初,挟其能,战艺於京师,再进,再屈于人。” 元 杨载 《送朱仲山岁贡入京》诗:“战艺锋无敌,搜贤网正恢。”词语解释:战夫 拼音:zhàn fū
兵士,战士。《关尹子·六匕》:“渔夫习水则沉,战夫习马则健。”《后汉书·陈龟传》:“战夫身膏沙漠,居人首係马鞍。” 唐 李白 《送张遥之寿阳幕府》诗:“战夫若熊虎,破敌有餘闲。” 清 李渔 《凰求凤·堕计》:“和议讲,烽烟随熄,有甚么敲不止的战夫鼙。”词语解释:战篦 拼音:zhàn bì
装饰在妇女头上微微抖动的篦子。 唐 温庭筠 《思帝乡》词:“迴面共人闲语,战篦金凤斜。” 唐 温庭筠 《归国遥》词:“双脸,小凤战篦金颭艷。”词语解释:战乱 拼音:zhàn luàn
指战争引起的动荡混乱状态。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不断遭受战乱的 谷城 一带,自从 张献忠 的农民军驻扎在这里以后,稍稍有一些太平景象。”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一幕:“特别是你外公有不少的著作,经过战乱,遗失了,回去我想也总可以收集得一些。”词语解释:战笔 拼音:zhàn bǐ
国画中的曲折颤动的笔法。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孙尚子》:“﹝ 孙尚子 ﹞善为战笔之体,甚有气力,衣服、手足、木叶、川流,莫不战动。” 宋 米芾 《画史》:“ 江 南 周文矩 士女,面一如 昉 。衣纹作战笔,此盖布文也。”词语解释:战甲 拼音:zhàn jiǎ
古时战士穿的护身甲衣。多以皮革或金属制成。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前后用兵二十餘年,国中战甲不少解。” 清 孙枝蔚 《乱后登金山有感》诗:“何时销战甲?高枕看 扬州 。”词语解释:战棹 拼音:zhàn zhào
战船。《续资治通鉴长编·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癸丑,詔:在京诸军选 江 淮 习水卒,於 金明池 按试战棹,立为水虎翼军。”词语解释:战军 拼音:zhàn jūn
作战的部队。《后汉书·冯衍传上》:“大将军所部不过百里,守城不休,战军不息,兵革云翔,百姓震骇,奈何自怠,不为深忧?”词语解释:战祸 拼音:zhàn huò
战争的祸害。 康有为 《大同书》乙部第一章:“其时战祸徧地,故仁人深恶而痛絶之。” 罗正纬 《滦州革命先烈事略》:“ 湘鄂 战兴, 绍曾 奔走 长江 ,提倡 庐山 国是会议,以期消弭战祸。” 瞿秋白 《鞘声》:“现时外交家尽在那里结上打结,而实在不是解结,势必至于重见战祸。”词语解释:战图 拼音:zhàn tú
作战地图。 唐 曹松 《己亥岁》诗之一:“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旧唐书·张仁愿传》:“ 万岁通天 二年,监察御史 孙承景 监 清边军 ,战还,画战图以奏。”词语解释:战耕 拼音:zhàn gēng
作战和耕种。 清 张养至 《晚次电白县》诗:“客来海国迷烟瘴,人习彝风乐战耕。”词语解释:战书 拼音:zhàn shū
通知敌军交战的文书。《七国春秋平话》卷中:“ 田单 令下战书与 骑劫 。”《水浒传》第六九回:“虽然去打他城子,也和他通些礼数,差两个人,賫一封战书,去那里下。”《花月痕》第四八回:“这妖妇见破了阵,就向 雨花臺 筑起一坛,要与女提督鬭法,递封战书。”词语解释:战器 拼音:zhàn qì
武器。 唐 常衮 《授李抱玉开府仪同三司制》:“究诗书之义府,修德刑之战器。” 唐 许棠 《将过单于》诗:“行李亦须携战器,趋迎当便着戎衣。”词语解释:战役 拼音:zhàn yì
为实现一定的战略目的,按照统一的作战计划,在一定的作战方向和时限内所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的总和。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七章四:“在 淞 沪 战役中,我曾往 苏州 去访问过他。”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 老葛 ﹞兴奋地望着运粮民工雄壮的行列,想起即将到来的这次战役的伟大意义。”词语解释:战色 拼音:zhàn sè
(1).敬畏的神色。《论语·乡党》:“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蹜蹜,如有循。”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战色,敬也。” 朱熹 集注:“战色,战而色惧也。”
(2).战争的气氛。 唐 杨乘 《甲子岁书事》诗:“竖子未鼎烹,大君尚旰食。风雷随出师,云霞有战色。”词语解释:战惕 拼音:zhàn tì
惊悸;恐惧。 汉 张仲景 《伤寒论·太阳病下》:“脉浮而迟,面热赤而战惕者,六七日当汗出而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元少先生》:“僮变色曰:‘我为先生,祸及身矣!’战惕奔入。”词语解释:战瘢 拼音:zhàn bān
作战受伤所留下的疤痕。词语解释:战汗 拼音:zhàn hàn
(1).恐惧出汗。 唐 柳宗元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拜伏无路,不胜惶惕。轻冒威重,战汗交深。”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 顥 不胜区区,敢闻左右。俯伏阶屏,用增战汗。” 元 戴善夫 《风光好》第一折:“恨不得目下天昏日晚。諕的那舞女歌儿似受战汗,难施逞乐艺熟閒。”
(2).中医学病症名。在外感热病过程中,先战栗而后出汗的一种症状。《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脉浮,故知汗出解也”集注引 沉明宗 曰:“夫自解証,有从衄解,有从下血而解,有从下利而解,有从小便暗除而解者,此即太阳战汗之一端。”词语解释:战力 拼音:zhàn lì
(1).勇力;战斗能力。《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降自 秦 汉 ,世资战力,至於翼扶王运,皆武人屈起。” 唐 元稹 《加陈楚检校左仆射制》:“由是天以雷霆苏蛰气,兵以鼓鼙作战力。” 宋 苏舜钦 《吴越大旱》诗:“復闻藉兵民,驱以教战力。”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士和祖国》:“为甚么敌人凶残的炮火、飞机吓不倒他们,并且表现了世界人类最大的勇敢、最强的战力?”
(2).犹战功。《新唐书·淮安王神通传》:“今贼食尽,克不旦暮,正当破之,以玉帛酬战力。”词语解释:战克 拼音:zhàn kè
亦作“ 战剋 ”。 战胜。《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战克而王饗,吉孰大焉。”《韩非子·初见秦》:“土地广而兵强,战剋攻取,詔令天下。”《三国志·蜀志·刘封传》:“将兵俱与 诸葛亮 、 张飞 等泝流西上,所在战克。”词语解释:战取 拼音:zhàn qǔ
争取;夺取。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人生现在实在苦痛,但我们总要战取光明,即使自己遇不到,也可以留给后来的。” 郭沫若 《反正前后》第二篇:“因此, 中国 的民族资本主义在起初战取它的位置的时候,它不能不遇着两重敌人。”词语解释:战史 拼音:zhàn shǐ
(1).记载战争情况的史书或文章。 黄兴 《广州三月二十九日革命之前因后果》:“他日革命战史告成,必能表彰诸先烈之志事。”
(2).指战争的历史。 郭沫若 《序〈志愿军一日〉》:“经过这样挑选出来的《志愿军一日》,真真是无愧于抗 美 援 朝 运动的有血有肉的战史。”词语解释:战兵 拼音:zhàn bīng
(1).谓以武力决胜负。《文中子·问易》:“强国战兵,霸国战智,王国战义,帝国战德,皇国战无为。”
(2).从事战斗的士兵。 宋 苏轼 《上皇帝书》:“又城大而兵少,缓急不可守,今战兵千人耳。”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长江设关》:“探得 英国 水师兵头 霍 姓,现带小火轮兵船五隻,战兵八百餘名,洋商数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一节:“文武官员和自由民都受到耕地,也都负担服兵役的义务。丁壮人当战兵,有马的人当马军。”词语解释:战帆 拼音:zhàn fān
战船。 唐 陆龟蒙 《和袭美〈馆娃宫怀古〉》之四:“江色分明练绕臺,战帆遥隔綺疏开。”词语解释:战扇 拼音:zhàn shàn
闪动。 唐 陆龟蒙 《吴俞儿舞歌·矛俞》:“手盘风,头背分,电光战扇,欲刺敲心留半綫。”词语解释:战惊 拼音:zhàn jīng
惊恐。 明 徐元 《八义记·孤儿出宫》:“你们不须隐名,吾宫内并没来人。伊休战惊,宽怀放下心。”词语解释:战金 拼音:zhàn jīn
谓金光闪动。 五代 和凝 《山花子》词:“鸂鶒战金红掌坠,翠云低。”战,一本作“ 颤 ”。词语解释:战代 拼音:zhàn dài
战国 时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战 代以来,弃德务功,铭辞代兴,箴文委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