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户牖 拼音:hù yǒu
(1).门窗。《老子》:“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淮南子·氾论训》:“夫户牖者,风气之所从往来。”《后汉书·王充传》:“户牖墙壁各置刀笔,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餘万言。” 宋 曾巩 《寄郓州邵资政》诗:“宿云依户牖,流月过松筠。” 陈毅 《太行山书怀》诗:“朝来启户牖,山光照四壁。”
(2).比喻学术上的门户、流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夫自六国以前,去圣未远,故能越世高谈,自开户牖。” 宋 黄庭坚 《奉和文潜赠无咎》:“ 荆公 六艺学,妙处端不朽;诸生用其短,颇復凿户牖。” 清 冯桂芬 《重刻段氏〈说文解字注〉序》:“﹝治《説文》者﹞无虑数十家,先后迭兴,各闢户牖。”词语解释:户外 拼音:hù wài
室外露天处。例如:在正餐时间从户外回来。
作为与室内有区别的室外。例如:在户外度过白天。词语解释:户庭 拼音:hù tíng
户外庭院。亦泛指门庭、家门。《易·节》:“不出户庭,无咎。” 朱熹 本义:“户庭,户外之庭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 南朝 宋 鲍照 《浔阳还都道中》诗:“未尝违户庭,安能千里游?” 唐 李频 《府试老人星见》诗:“良宵出户庭,极目向青冥。”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故西人於水,则轮船无所不通,五洋四海,恍若户庭;万国九洲,儼同闤闠。”词语解释:户口 拼音:hù kǒu
(1).住户和人口的总称。计家为户,计人为口。《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王 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彊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 何 具得 秦 图书也。” 唐 张蠙 《赠九江太守》诗:“二邑旋添新户口,四营渐废旧戈鋋。” 赵树理 《三里湾·变糊涂为光荣》:“为了让远处也看得见,只写了几行大字,说明户口、土地、牲畜等和原来的比较数字。”
(2).指户数。《汉书·张延寿传》:“﹝ 延寿 ﹞数上书让减户邑……天子以为有让,乃徙封 平原 ,并一国,户口如故,而租税减半。”
(3).指人口。 汉 贾谊 《新书·匈奴》:“窃料 匈奴 控弦大率六万骑,五口而出介卒一人,五六三十,此即户口三十万耳,未及 汉 千石大县也。” 明 宋濂 《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明公不以 德润 为不肖,俾吏於 潭 ,然 潭 之户口踰五十万,事必剧甚,非长才不足以任之。”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上》:“ 中国 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
(4).指户籍。 赵树理 《三里湾·国庆前夕》:“他和 玉梅 还没有结婚,为什么先把户口调过来呢?”参见“ 户口册 ”。
词语解释:户口册 拼音:hù kǒu cè
亦作“户口簿”。 记载住户人口(户主和成员)、姓名、籍贯、年龄、职业等内容的簿册。《柳南续笔·太湖渔户》引 清 吴友篁 《太湖渔风》:“渔家日住湖中,自无不肌粗面黑。间有生女莹白者,名曰‘白囡’,以誌其异。渔人户口册中两见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但仔细一看,却是属于别一本户口册上的。” 周立波 《盖满爹》:“ 楠木乡 的八个联组,五百来户,他人人熟悉,家家清楚。他的脑壳就是一本活的户口册。”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江涵笑第四次录音》:“ 曾蔷玖 曾拿户口簿和定期存单在银行里办过一个过户手续。”词语解释:户门 拼音:hù mén
(1).门户。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出生入死篇》:“夫生之於形也,神为之蒂,精为之根,营爽为宫室,九窍为户门。”
(2).户计。《元典章·吏部二·禁治骤升品级》:“是一般受了国家宣勅,管著军民人匠等户,更把持官府,欺凌百姓,影占自己的户门差役。”参见“ 户计 ”。
词语解释:户计 拼音:hù jì
元 代将人口按种族、宗教、职业等的区别,分为民户、站户、军户、匠户、冶金户、打捕户、姜户、维吾尔户、也里可温户等,称“诸色户计”,亦省称“ 户计 ”。《元典章·圣政二·均赋役》:“应管军民人匠诸色户计官吏人等,今后毋得将所管户计私自役使影占。”词语解释:户枢 拼音:hù shū
(1).门轴。亦谓门户。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下》:“又传言 西王母 告百姓:‘佩此符者不死。不信我言,视户枢中有白髮。’” 唐 元稹 《后湖》诗:“朝餐有庭落,夜宿完户枢。” 宋 梅尧臣 《一日曲》:“世本富繒綺,娇爱比明珠。十五学组紃,未尝开户枢。”
(2).指门闩。 清 袁枚 《新齐谐·鬼闻鸡鸣则缩》:“至三鼓,门外啾啾有声,户枢拔矣。”
(3).比喻关键。 清 龚自珍 《六经正名》:“小学者,又经之户枢也。”词语解释:户曹 拼音:hù cáo
掌管民户、祠祀、农桑等的官署。 后汉 、 三国 魏 以下有户曹掾。 北齐 与功曹同为参军。 隋 有户曹参军。 唐 诸府称户曹。在州曰司户。户曹掌管籍账、婚姻、田宅、杂徭、道路等事。《后汉书·百官志一》:“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户曹》:“ 汉 公府有户曹掾,主民户祀农桑,州郡为史, 北齐 与功仓曹同为参军, 唐 诸府曰户曹,餘州曰司户。”又 清 代户部司员亦称户曹。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七》。词语解释:户长 拼音:hù cháng
(1). 宋 代负责督催赋税的乡官。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有一村,多豪户,税不可督,所差户长輒逃去。”《宋史·食货志上五》:“役法:役出於民,州县皆有常数。 宋 因前代之制,以衙前主官物,以里正、户长、乡书手课督赋税,以耆长、弓手、壮丁逐捕盗贼…… 淳化 五年,始令诸县以第一等户为里正,第二等户为户长。”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少吏论》:“ 韩淲 《涧泉日记》云:‘罢里正,而以催科之事委之户长。至有逃亡,使之偿补。为户长者,诚为可悯。’案,‘户长’,今改‘里书’、‘图差’。”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户长是里正的副手,乡书手助里正办理文书……户长由二等户,乡书手由三等户充当。”
(2).今谓户主。词语解释:户晓 拼音:hù xiǎo
户户晓喻。《汉书·刘辅传》:“假令 辅 不坐直言,所坐不著,天下不可户晓。” 颜师古 注:“言不可家家晓喻之也。” 唐 柳宗元 《永州新堂记》:“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新唐书·杜如晦传赞》:“彼扬己取名,瞭然使户晓者,盖 房杜 之细邪!”词语解释:户籍 拼音:hù jí
(1).登记户口的册籍。古时也称户版、丁籍、黄籍、籍帐。我国户籍制度建立于 春秋 、 战国 之交。《管子·禁藏》已有“户籍田结”的记载。《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战国 初期政治经济尚较落后的 秦国 于 献公 十年实行“户籍相伍”的制度。《汉书·地理志》保存了最早的全国户口记录。以后历代均定期分类审编,用以稽查人口,征课赋税,调派劳役。 隋炀帝 大业 五年、 明太祖 洪武 三年都曾进行全国规模的人口调查。 清 雍正 时将丁税摊入田赋,户籍失去征调赋税的作用, 乾隆 三十七年遂停止编修。解放前旧 中国 的户籍属保甲制度的一部分。新 中国 的户籍记录各户成员的姓名、年龄、籍贯、职业、婚姻、文化程度等项,主要用于社会管理和人口统计。参阅 梁方仲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总序》。
(2).居住某地区的身分。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国朝三岁发解,进士率以秋季引试,初无定日。举子姦计,多占邻近户籍,至有三数处冒试者,冀於多试之中,必有一得。”如:我住在市内,户籍却在郊区。词语解释:户部 拼音:hù bù
古代官署名。 秦 为治粟内史, 汉 为大司农。 三国 以后,常置度支尚书及左民尚书,掌财用及户籍。 隋 设民部尚书, 唐 因之, 高宗 即位,为避 太宗 李世民 讳,改称户部,为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五代 至 清 相沿不改。 清 光绪 三十二年,设民政部、度支部,户部遂废。参阅《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五》。词语解释:户限 拼音:hù xiàn
门槛。《晋书·谢安传》:“ 玄 等既破 坚 ,有驛书至, 安 方对客围棊,看书既竟,便摄放牀上,了无喜色,棊如故……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智永禪师 ﹞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 明 宋濂 《住持净慈禅寺孤峰德公塔铭》:“暇则翻閲《华严大经》,足不踰户限者凡五春秋。” 清 刘大櫆 《如意寺记》:“揖 乌聊 ,瞰 黟岭 ,渺然巉削之危峰,蓄在户限。”词语解释:户税 拼音:hù shuì
按户征收的赋税。 汉 代除收人口税外,每户每年须出户赋二百钱。 汉 末 曹操 平 袁绍 ,定每户征收绢二匹、绵二斤。 北魏 献文帝 按民户资产多寡征税, 唐 宋 亦采用之。《新唐书·懿宗纪》:“﹝ 咸通 四年﹞七月……免 安南 户税、丁钱二岁。”《宋史·职官志二》:“户部分掌五案:一曰户税案,二曰上供案,三曰修造案,四曰麴案,五曰衣粮案。”参阅《文献通考·田赋三》。词语解释:户扉 拼音:hù fēi
门。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簷宇特起三层,榱柱栋梁,户扉寮牖,金银彫鏤以饰之,珠玉厕错以填之。”词语解释:户邑 拼音:hù yì
户口与县邑。 汉 代开始以户口或县邑为封建单位。《史记·三王世家》:“使诸侯王、封君得推私恩,分子弟户邑。”《后汉书·黄琼传》:“今诸侯以户邑为制,不以里数为限。”词语解释:户等 拼音:hù děng
古代政府将民户按资产多寡分为不同等级以征收赋税。 汉 代按财产比例向商人、手工业者,征赋税, 北魏 献文帝 天安 、 皇兴 年间,将民户分为三等九品,按户等征税,后废; 北齐 再施行。 唐高祖 武德 六年定天下户为三等, 武德 九年,又改为九等。 宋太祖 建隆 中,定民户为九等,上四等按等出税,其馀五等蠲免,实际仅五等; 宋仁宗 至和 时,遂行五则法,按资产多寡分为五等。 元 代分三等九甲,主要实施于中原地区。 明 代按职业分民户、军户、匠户三等,但不作为征税的标准。后遂废止。参阅《史记·平準书》、《魏书·食货志》、《宋史·食货志上五》、《明史·食货志一》、《续文献通考·户口二》。词语解释:户下 拼音:hù xià
(1).门下。指门扇下或门楣下。《左传·庄公八年》:“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 无知 。”《后汉书·庞参传》:“自抱孙儿伏於户下。”
(2).户主的属下,多指奴隶或门客而言。 汉 王褒 《僮约》:“ 资中 男子 王子渊 ,从 成都 安志里 女子 杨惠 买亡夫时户下髯奴 便了 ,决贾万五千。”《元典章·户部三·户口条画》:“诸色人户下子弟,读书深通文学者,止免本身杂役。”《清会典事例·户部·户口》:“籍没人丁,凡係旗人户下者,均令旗人领买。”
(3).户名之下。 宋 王溥 《五代会要·逃户》:“应有坐家破逃人户,其户下物业,并许别户陈告。”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总论》:“然绅衿之豪,以包揽成风,恬不为怪。贫穷亲友及乡间稍裕者,其田地揽归户下,每年钱粮包为代纳。”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邵康节宅契》:“按,今人田宅,称某人户下,亦承 宋 人之旧也。”词语解释:户家 拼音:hù jiā
(1).本家;同族。 欧阳山 《高干大》第十章:“他是本乡乡长 罗生旺 的户家哥哥。”
(2).犹人家。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六:“他把 永生 扶进里间屋,便扛起粮食闯进那买孩子的户家,跟人家讲明原委,说了些好话,费了些周折,才将 志刚 领回来。”词语解释:户计 拼音:hù jì
元 代将人口按种族、宗教、职业等的区别,分为民户、站户、军户、匠户、冶金户、打捕户、姜户、维吾尔户、也里可温户等,称“诸色户计”,亦省称“ 户计 ”。《元典章·圣政二·均赋役》:“应管军民人匠诸色户计官吏人等,今后毋得将所管户计私自役使影占。”词语解释:户穴 拼音:hù xué
洞穴;洞口。 汉 焦赣 《易林·震之蹇》:“蚁封户穴,大雨将集。”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石门最高顶》诗:“长林罗户穴,积石拥基阶。” 唐 孟浩然 《初年乐城馆中卧疾怀归作》诗:“蛰虫惊户穴,巢鹊眄庭柯。”词语解释:户册 拼音:hù cè
门匾。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小学》:“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 元 袁桷 《素轩赋》:“揭嘉名於户册兮,振白首以莫忒。”词语解释:户役 拼音:hù yì
按户分派的差役。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沉文昭》:“若无衣食之忧,户役之扰,疾病之累,以夺其心,便是有福。”词语解释:户侧 拼音:hù cè
门边。《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己卯, 孟孙 卒。 公鉏 奉 羯 立于户侧。”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仲智 手批之, 刁 为辟易於户侧。”词语解释:户版 拼音:hù bǎn
户籍;户口。《周礼·天官·宫伯》“掌王宫之士庶子凡在版者”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版,名籍也。以版为之。今时乡户籍谓之户版。” 孙诒让 正义:“ 汉 时户籍亦以版书之,故又谓之户版。”《新唐书·卢承庆传》:“帝问歷代户版, 承庆 敍 夏 商 至 周 隋 增损曲折,引据该详,帝嗟赏。”《宋史·职官志七》:“﹝县令﹞凡户口、赋役、钱穀、振济、给纳之事皆掌之,以时造户版及催理二税。” 元 戴表元 《寄赵子昂济南》诗:“ 济南 官府最风流,闻是 山东 第一州:户版自多无讼狱,儒冠相应有宾游。”词语解释:户阖 拼音:hù hé
(1).门户关闭。 晋 潘岳 《哀永逝文》:“户闔兮灯灭,夜何时兮復晓。”
(2).门扉。《新唐书·魏徵传》:“东薄海,南踰 岭 ,户闔不闭,行旅不齎粮,取给於道。”词语解释:户说 拼音:hù shuō
挨家挨户地告谕解说。《管子·水地》:“是以圣人之治於世也,不人告也,不户説也。”《楚辞·离骚》:“众不可户説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朱熹 集注:“言众人不可户户而説。”《史记·货殖列传》:“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説以眇论,终不能化。” 唐 韩愈 《感二鸟赋》:“虽家到而户説,祇以招尤而速累。”词语解释:户算 拼音:hù suàn
户税。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户算资渔猎,乡豪恃子孙。”词语解释:户贯 拼音:hù guàn
户籍。因其上列乡贯,故称。《魏书·韩麒麟传》:“往年校比户贯,租赋轻少。臣所统 齐州 ,租粟才可给俸,略无入仓。”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置士籍》:“欲自后举始,行下诸路运司,牒州县先置士籍。编排保伍,取各家户贯,三代年甲,娶谁氏,兄弟男孙若干之数。”词语解释:户扇 拼音:hù shàn
门扇。《说文·户部》:“扉,户扇也。” 北周 庾信 《镜赋》:“始摺屏风,新开户扇。” 唐 沉亚之 《冯燕传》:“转匿户扇后,而巾堕枕下。”词语解释:户槛 拼音:hù kǎn
(1).门槛。《东周列国志》第十四回:“忽见户槛之下,露出丝文履一隻,知户后藏躲有人。”
(2).引申为要害之处。《明史·太祖纪一》:“吾欲先取 山东 ,撤彼屏蔽,移兵两 河 ,破其籓篱,拔 潼关 而守之,扼其户槛。”词语解释:户牡
门钥词语解释:户钩 拼音:hù gōu
门环。借指门户。 唐 李益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诗:“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鉤。”词语解释:户符 拼音:hù fú
发给民户的证券。 唐 刘禹锡 《郑州刺史东厅壁记》:“君侯始来三日,司税掾举七县董租之吏累百,君曰:‘此百螣也。’悉罢之,用户符而输入益办。”词语解释:户扃 拼音:hù jiōng
自外关闭门户用的门栓。《旧唐书·良吏传下·任迪简》:“监军使闻之,拘 迪简 於别室,军众连呼而至,发户扃取之。”词语解释:户阈 拼音:hù yù
门限。 元 贡师泰 《过仙霞岭》诗:“或列若屏幛,或限若户閾。” 明 李东阳 《一朴居士蔡公墓志铭》:“暇则匡坐一室,非大宾客及乡饮礼请,未尝出户閾。”词语解释:户屏 拼音:hù píng
指照壁。《后汉书·庞参传》:“郡人 任棠 者,有奇节,隐居教授。 参 到,先候之。 棠 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於户下。”词语解释:户钥
门上开关的锁钥词语解释:户将 拼音:hù jiāng
汉 代掌管宫门的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有车、户、骑三将”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如淳 曰:“《汉仪注》:郎中令主郎中,左右车将主左右车郎,左右户将主左右户郎也。”《后汉书·百官志四》:“旧有左右户将,别主左右户直郎, 建武 以来省之。”词语解释:户头 拼音:hù tóu
(1).户主,一家之长。《隋书·食货志》:“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为户头,以防容隐。”《后汉书·章帝纪》“加赐 河南 女子百户牛酒” 唐 李贤 注:“此女子百户,若是户头之妻,不得更称为户。此谓女户头,即今之女户也。” 宋 赵昇 《朝野类要·入仕》:“初入仕,必具乡贯、户头、三代名衔、家口、年齿、出身履歷。”《元典章·户部三·妻侄承继以籍为定》:“ 至元 二十七年官司抄户, 萧福九 为户头。”
(2). 清 代负责督催田粮的基层人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催征》:“圣天子深知排年为百姓之大害,于是亟议革除,而催督之任,惟专责之各甲之户头……愚以为一甲之钱粮寄之户头,必就本甲择年力精壮、殷实粮多、小心畏法者充之。”
(3).主顾。 茅盾 《子夜》十:“好户头有的是!只要我们的房子粉刷装修得合式,他是肯出好价钱的。”
(4).有帐务关系的个人或团体。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二:“﹝ 朱延年 ﹞主要的是想请 徐总经理 担保在银行开个户头,可以透支。”词语解释:户尉 拼音:hù wèi
门神。道教称门神左者为门丞,右者为户尉。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二折:“小圣乃 蔡 氏门中门神是也,此一位乃户尉之神。”《西游记》第十回:“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参阅 明 冯应京 《月令广义·十二月令》、 清 翟灏 《通俗编·鬼神》。词语解释:户卫 拼音:hù wèi
守卫宫门的禁军。《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女医 淳于衍 者, 霍氏 所爱,尝入宫侍皇后疾。 衍 夫 赏 为掖庭户衞,谓 衍 ‘可过辞 霍夫人 行,为我求 安池 监’。”词语解释:户侍 拼音:hù shì
户部侍郎的省称。 宋 施彦执 《北牕炙輠》卷上:“ 张子公 为户侍,苦用度窘,欲出祠部,改盐钞。”词语解释:户口册 拼音:hù kǒu cè
亦作“户口簿”。 记载住户人口(户主和成员)、姓名、籍贯、年龄、职业等内容的簿册。《柳南续笔·太湖渔户》引 清 吴友篁 《太湖渔风》:“渔家日住湖中,自无不肌粗面黑。间有生女莹白者,名曰‘白囡’,以誌其异。渔人户口册中两见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但仔细一看,却是属于别一本户口册上的。” 周立波 《盖满爹》:“ 楠木乡 的八个联组,五百来户,他人人熟悉,家家清楚。他的脑壳就是一本活的户口册。”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江涵笑第四次录音》:“ 曾蔷玖 曾拿户口簿和定期存单在银行里办过一个过户手续。”词语解释:户口簿 拼音:hù kǒu bù
见“ 户口册 ”。
词语解释:户口册 拼音:hù kǒu cè
亦作“户口簿”。 记载住户人口(户主和成员)、姓名、籍贯、年龄、职业等内容的簿册。《柳南续笔·太湖渔户》引 清 吴友篁 《太湖渔风》:“渔家日住湖中,自无不肌粗面黑。间有生女莹白者,名曰‘白囡’,以誌其异。渔人户口册中两见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但仔细一看,却是属于别一本户口册上的。” 周立波 《盖满爹》:“ 楠木乡 的八个联组,五百来户,他人人熟悉,家家清楚。他的脑壳就是一本活的户口册。” 祖慰 《被礁石划破的水流·江涵笑第四次录音》:“ 曾蔷玖 曾拿户口簿和定期存单在银行里办过一个过户手续。”词语解释:户伯 拼音:hù bó
五人之长。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伍伯,一伍之伯也。五人曰伍,五长为伯,故称伍伯,一曰户伯。 汉 制,兵吏五人一户灶,置一伯。故户伯亦曰火伯,以为一灶之主也。”《宋书·黄回传》:“会中书舍人 戴明寳 被繫,差 冋 为户伯,性便辟勤紧,奉事 明寳 ,竭尽心力。”词语解释:户主 拼音:hù zhǔ
户籍上一户之主;家长。《宋书·孝义传·蒋恭》:“收 恭 及兄 协 付狱治罪…… 协 列 协 是户主,延制所由,有罪之日,关 协 而已,求遣弟 恭 。”《通典·食货七》:“ 开元 二十五年户令云:诸户主皆以家长为之。”《金史·食货志一》:“户主推其长充。”词语解释:户席 拼音:hù xí
门户和坐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成汤 盘盂,著日新之规; 武王 户席,题必戒之训。”《北史·后妃传上·魏文帝悼皇后郁久闾氏》:“ 蠕蠕 俗以东为贵。后之来,营幕户席,一皆东向。”词语解释:户房 拼音:hù fáng
(1). 唐 宋 诸朝官署名,掌有关户部事务。《新唐书·百官志一》:“ 开元 中, 张説 为相,又改政事堂号‘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一曰吏房,二曰枢机房,三曰兵房,四曰户房,五曰刑礼房,分曹以主众务焉。”《宋史·职官志一》:“中书人吏分掌五房:曰孔目房、吏房、户房、兵礼房、刑房。”
(2). 清 代府厅州县掌民户的机构。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户房经管应徵解给、夏税秋粮、丁差徭役、杂课等项。”《清会典事例·吏部·经济额缺》:“都察院堂印房经承一人,吏房经承三人,户房经承三人。”词语解释:户帐 拼音:hù zhàng
户籍册。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治理政体·户帐》:“ 武德 六年三月,令天下户,每岁一造帐籍, 开元 十八年十一月,敕请户籍三年一造,此户口有帐之初也。”《宋史·食货志上二》:“诸州岁奏户帐,具载其丁口。男夫二十为丁,六十为老。”词语解释:户丁 拼音:hù dīng
(1).每户中的成年男子。《元史·世祖纪二》:“﹝ 中统 三年三月﹞庚申,括 北京 鹰坊等户丁为兵,蠲其赋。” 清 恽敬 《新喻东门漕仓记》:“坊长、地保以酒食召管首,管首召户丁,为期悉纳之坊长、地保,坊长、地保纳之官,故赋税无后时者。”
(2).泛指丁口。《六部成语·户部》“户丁”原注:“通族中之丁口也。”词语解释:户奴 拼音:hù nú
家奴。《新唐书·锺绍京传》:“ 景龙 中,为苑总监,会讨 韦氏 难, 绍京 帅户奴、丁夫从。”《新唐书·常山王承乾传》:“使户奴数十百人习音声。”词语解释:户品 拼音:hù pǐn
户之品第。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其科率之列,不约户品之上下,但家有粟帛者,则以人徒围袭,如擒捕寇盗。”词语解释:户告人晓 拼音:hù gào rén xiǎo
挨户晓谕,使人人知道。 汉 刘向 《列女传·梁节姑姊》:“ 梁国 岂可户告人晓也?被不义之名,何面目以见兄弟国人哉!”词语解释:户帖 拼音:hù tiē
亦作“户贴”。 登记每户田产或人口的册子。《宋史·食货志上二》:“﹝方田﹞凡田方之角,立土为埄,植其野之所宜木以封表之。有方帐,有庄帐,有甲帖,有户帖;其分烟析产、典卖割移,官给契,县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为正。”《元典章·户部三·异姓继承立户》:“今次追到 万洪 户帖查照,与各人所供相同。”《元典章·户部三·抄数户计军产》:“有司随即出给印押户贴付各户收执。”《明史·食货志一》:“ 太祖 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帖给之民。”词语解释:户均 拼音:hù jūn
每户平均。例如:去年全队户均收入五百元;这个村子全年户均售猪八头多。词语解释:户贴 拼音:hù tiē
见“ 户帖 ”。
词语解释:户帖 拼音:hù tiē
亦作“户贴”。 登记每户田产或人口的册子。《宋史·食货志上二》:“﹝方田﹞凡田方之角,立土为埄,植其野之所宜木以封表之。有方帐,有庄帐,有甲帖,有户帖;其分烟析产、典卖割移,官给契,县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为正。”《元典章·户部三·异姓继承立户》:“今次追到 万洪 户帖查照,与各人所供相同。”《元典章·户部三·抄数户计军产》:“有司随即出给印押户贴付各户收执。”《明史·食货志一》:“ 太祖 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帖给之民。”词语解释:户豹 拼音:hù bào
豹之有文彩者。户,通“ 昈 ”。词语解释:户调 拼音:hù diào
按户征调的赋税。实行于 东汉 末年及 魏 晋 时代。《三国志·魏志·赵俨传》:“时 袁绍 举兵南侵,遣使招诱 豫州 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 阳安郡 不动,而都尉 李通 急録户调。”《晋书·武帝纪》:“﹝ 泰始 七年﹞闰月,大雩,太官减膳。詔 交趾 三郡、南中诸郡,无出今年户调。”参阅《文献通考·户口》。词语解释:户郎 拼音:hù láng
(1). 汉 代主守卫宫门的官。户将的下属。《史记·滑稽列传》:“ 王先生 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有车、户、骑三将”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主车曰车郎,主户卫曰户郎。”
(2). 汉 代主守卫宫门的官。户将的下属。《史记·滑稽列传》:“ 王先生 谓户郎曰:‘幸为我呼吾君至门内遥语。’”《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有车、户、骑三将”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主车曰车郎,主户卫曰户郎。”词语解释:户曹参军 拼音:hù cáo cān jūn
专管户籍的州县属官。《宋史·职官志七》:“户曹参军掌户籍赋税、仓库受纳。”《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 仲翔 在 蔚州 做官两年,大有声誉,陞迁 代州 户曹参军。”词语解释:户曹尚书 拼音:hù cáo shàng shū
古代官职名。相当于后世的户部尚书。《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休 升便殿,谦不即御坐,止东厢。户曹尚书前即阶下讚奏。”词语解释:户辨 拼音:hù biàn
见“ 户辩 ”。
词语解释:户辩 拼音:hù biàn
亦作“户辨”。
(1).挨户说明。《淮南子·泰族训》:“四海之内莫不仰上之德,象主之指,夷狄之国重译而至,非户辩而家説之也,推其诚心,施之天下而已矣。”
(2).家家明瞭。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民不畏死》:“是故好知之君忧世劳民……变化万事,动以悦民,家知户辨,里有仁贤。”词语解释:户辩 拼音:hù biàn
亦作“户辨”。
(1).挨户说明。《淮南子·泰族训》:“四海之内莫不仰上之德,象主之指,夷狄之国重译而至,非户辩而家説之也,推其诚心,施之天下而已矣。”
(2).家家明瞭。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民不畏死》:“是故好知之君忧世劳民……变化万事,动以悦民,家知户辨,里有仁贤。”词语解释:户辚 拼音:hù lín
见“ 户橉 ”。
词语解释:户橉 拼音:hù lìn
亦作“户轔”。 门限,门槛。《淮南子·氾论训》:“枕户橉而卧者,鬼神蹠其首。”《淮南子·说林训》:“虽欲谨,亡马不发户轔。” 高诱 注:“轔,户限也, 楚 人谓之轔。”词语解释:户枢不蠹 拼音:hù shū bù dù
亦作“户枢不螻”。亦作“户枢不朽”。 经常转动的门轴不易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可以不受外物侵蚀而历久不坏。《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螻,动也。” 唐 马总 《意林》卷二引作“户枢不蠹”。《三国志·魏志·吴普传》:“﹝ 华佗 ﹞语 普 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穀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宋 苏象先 《丞相魏公谭训》卷七:“人生在勤,勤则不匱。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此其理也。” 谢觉哉 《体育活动的好处》:“有句老话:‘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身亦然,如果你的五官百骸,像门的枢一样,常在转动,像溪水一样常在流,那你就会长久不蠹、不腐,长久能保持健康。”词语解释:户橉 拼音:hù lìn
亦作“户轔”。 门限,门槛。《淮南子·氾论训》:“枕户橉而卧者,鬼神蹠其首。”《淮南子·说林训》:“虽欲谨,亡马不发户轔。” 高诱 注:“轔,户限也, 楚 人谓之轔。”词语解释:户枢不朽 拼音:hù shū bù xiǔ
见“ 户枢不蠹 ”。
词语解释:户枢不蠹 拼音:hù shū bù dù
亦作“户枢不螻”。亦作“户枢不朽”。 经常转动的门轴不易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可以不受外物侵蚀而历久不坏。《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螻,动也。” 唐 马总 《意林》卷二引作“户枢不蠹”。《三国志·魏志·吴普传》:“﹝ 华佗 ﹞语 普 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穀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宋 苏象先 《丞相魏公谭训》卷七:“人生在勤,勤则不匱。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此其理也。” 谢觉哉 《体育活动的好处》:“有句老话:‘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身亦然,如果你的五官百骸,像门的枢一样,常在转动,像溪水一样常在流,那你就会长久不蠹、不腐,长久能保持健康。”词语解释:户枢不蝼 拼音:hù shū bù lóu
见“ 户枢不蠹 ”。
词语解释:户枢不蠹 拼音:hù shū bù dù
亦作“户枢不螻”。亦作“户枢不朽”。 经常转动的门轴不易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可以不受外物侵蚀而历久不坏。《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螻,动也。” 唐 马总 《意林》卷二引作“户枢不蠹”。《三国志·魏志·吴普传》:“﹝ 华佗 ﹞语 普 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穀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宋 苏象先 《丞相魏公谭训》卷七:“人生在勤,勤则不匱。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此其理也。” 谢觉哉 《体育活动的好处》:“有句老话:‘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人身亦然,如果你的五官百骸,像门的枢一样,常在转动,像溪水一样常在流,那你就会长久不蠹、不腐,长久能保持健康。”词语解释:户灶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名同灶而食的兵吏编为一户灶。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 汉 制,兵吏五人一户灶,置一伯。”词语解释:户止 拼音:hù zhǐ
阻止。《新唐书·韦温传》:“盐铁推官 姚勗 按大狱,帝以为能,擢职方员外郎,将趋省, 温 使户止,即上言:‘郎官清选,不可赏能吏。’”词语解释:户钞 拼音:hù chāo
农户缴纳税款后取得的收据。 宋 桂万荣 《棠阴比事原编·刘相邻证》:“丞相 刘沆 知 衡州 日,有大姓 尹 氏,欲买邻人田,莫能得,邻人老而子幼,乃伪为券。及邻人死,即逐其子。讼二十年,不得直, 沆 至,又诉, 尹 氏出积岁户钞为证。 沆 曰:‘若田百顷,户钞岂特收此乎?’”词语解释:户限为穿 拼音:hù xiàn wéi chuān
门坎都被踩破了。形容进出的人很多。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智永禪师 ﹞积年学书,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头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七:“自《地球报》揭露此可惊可愕之异闻,而 波德兰区 覃文省街 四十六号 康氏 之屋,几乎户限为穿。”词语解释:户绝 拼音:hù jué
绝户。无子嗣。《宋史·食货志上一》:“或户絶之家不与命继;或经陈诉许以给还,輒假他名支破,竟成乾没。”《元典章·户部五·家财》:“若有身丧,户絶,别无应继之人,其田宅、浮财、人口、头疋,尽数拘收入官。”词语解释:户课 拼音:hù kè
即户税。《晋书·武帝纪》:“﹝ 太康 五年﹞ 任城 、 梁国 、 中山 雨雹、伤秋稼。减天下户课三分之一。”参见“ 户税 ”。
词语解释:户税 拼音:hù shuì
按户征收的赋税。 汉 代除收人口税外,每户每年须出户赋二百钱。 汉 末 曹操 平 袁绍 ,定每户征收绢二匹、绵二斤。 北魏 献文帝 按民户资产多寡征税, 唐 宋 亦采用之。《新唐书·懿宗纪》:“﹝ 咸通 四年﹞七月……免 安南 户税、丁钱二岁。”《宋史·职官志二》:“户部分掌五案:一曰户税案,二曰上供案,三曰修造案,四曰麴案,五曰衣粮案。”参阅《文献通考·田赋三》。词语解释:户者 拼音:hù zhě
守门的人。《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先 黥布 反时, 高帝 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詔户者无得入羣臣。”词语解释:户马 拼音:hù mǎ
宋 代官府派民户养马以供军用的制度。 庆历 间试行于 河北路 。 熙宁 五年, 王安石 实行新法,遂行户马法、保马法。《宋史·兵志十二》:“户马者, 庆历 中尝詔 河北 民户以物力养马,以备官买。 熙寧 二年, 河北 察访使 曾孝宽 以为言,始参考行之。”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弛户马、保马、宽青苗助役钱。” 金 亦有户马制。 宋 周煇 《北辕录》:“马料供于民,谓之户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