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跋扈 拼音:bá hù
(1).骄横,强暴。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横行邑里,跋扈城国。” 李大钊 《面包问题》:“一般武人,却是一日跋扈一日。”
(2).引申为恃强抗拒。《晋书·邵续传》:“而 续 蚁封海阿,跋扈王命。”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上则将帅拥众,有跋扈之心;下则士众久役,有溃叛之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论三逆》:“国初既定 云贵 ,因命 吴三桂 、 耿继茂 、 尚可喜 等世守边圉,以为藩镇,后渐跋扈,拥兵自重。”
(3).勇壮貌。《文选·张衡〈西京赋〉》:“迾卒清候,武士赫怒,緹衣韎韐,睢盱跋扈。” 张铣 注:“跋扈,勇壮貌。”
(4).鱼虾跳跃之貌。 明 孙柚 《琴心记·归途遇寇》:“蔽海之虾跋扈,争如白虎临头。” 清 阮文藻 《观毒鱼》诗:“小鱼戢戢波面浮,大鱼跋扈高一丈。”参见“ 扈业 ”。
(5).指跋扈将军 梁冀 。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夫人 任氏 ,貌比 无盐 ,性同 跋扈 。”参见“ 跋扈将军 ”。
(6).飞扬貌。 宋 陆游 《观村童戏溪上》诗:“竹马踉蹡衝淖去,纸鳶跋扈挟风鸣。” 王滋 《邓氏大姊王娥芳墓志铭》:“九岁受篆法于 独山 莫先生 ,跋扈婉通,自竆笔蓺,盈尺之字,尤为世珍。”
(7).比喻占据统治支配地位。 朱执言 《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贫富悬隔,由资本跋扈;不放任竞争,则资本无由跋扈也。”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我的集子里,只剩着‘庸俗’在跋扈了。”
词语解释:扈业 拼音:hù yè
古代一种捕鱼法。《纬略》卷五引 晋 张勃 《吴都记》:“江滨渔者,插竹绳编之以取鱼,谓之扈业。”《初学记》卷八引 南朝 梁 顾野王 《舆地志》:“扈业者,滨海渔捕之名,插竹列於海中,以绳编之,向岸张两翼,潮上即没,潮落即出,鱼随潮碍竹不得去,名之云扈。”
词语解释:跋扈将军 拼音:bá hù jiāng jūn
《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 冀 骄横,尝朝羣臣,目 冀 曰:‘此跋扈将军也。’”因用以戏称暴风。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跋扈将军》:“ 隋煬帝 泛舟,忽阴风颇紧,叹曰:‘此风可谓跋扈将军。’”词语解释:桑扈 拼音:sāng hù
(1).鸟名。即青雀。又名窃脂。《诗·小雅·小宛》:“交交桑扈,率场啄粟。” 朱熹 集传:“桑扈,窃脂也,俗呼青觜,肉食不食粟。” 唐 卢鉟 《勗曹生》诗:“桑扈交飞百舌忙,祖亭闻乐倍思乡。” 元 马祖常 《用乐天韵因效其题咏闲意》:“邨北邨南桑扈叫,家前家后竹鷄飞。” 清 唐孙华 《莺粟花》诗:“栗留影里垂蕤重,桑扈飞时拂槛斜。”
(2).即 子桑伯子 。古代隐士。 鲁 人。《楚辞·九章·涉江》:“ 接舆 髠首兮, 桑扈 臝行。” 王逸 注:“ 桑扈 ,隐士也。” 清 姚鼐 《本出先伯之门追感往昔》诗之二:“闻説 伯高 真可学,从游 桑扈 见长贫。”参阅 清 梁玉绳 《人表考》卷五。参见“ 桑户 ”。
(3).古代传说 少皞 时主管蚕桑的官。 汉 蔡邕 《独断》:“桑扈氏,农正,趣民养蚕。”
(4).复姓。参阅《通志略·氏族四》。
词语解释:桑户 拼音:sāng hù
(1).即 子桑户 。又名 子桑伯子 。 鲁 人。古代的隐士。《庄子·大宗师》:“ 子桑户 死,未葬。 孔子 闻之,使 子贡 往待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 桑户 乎!嗟来 桑户 乎!而已返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2).鸟名。即桑扈。 汉 焦赣 《易林·同人之未济》:“桑户窃脂,啄粟不宜,乱政无常,使心孔明。”原注:“桑户,鸟名,窃脂即桑扈也。”参见“ 桑扈 ”。
(3).桑枝编成的门。参见“ 桑户棬枢 ”、“ 桑户蓬枢 ”。
词语解释:桑扈 拼音:sāng hù
(1).鸟名。即青雀。又名窃脂。《诗·小雅·小宛》:“交交桑扈,率场啄粟。” 朱熹 集传:“桑扈,窃脂也,俗呼青觜,肉食不食粟。” 唐 卢鉟 《勗曹生》诗:“桑扈交飞百舌忙,祖亭闻乐倍思乡。” 元 马祖常 《用乐天韵因效其题咏闲意》:“邨北邨南桑扈叫,家前家后竹鷄飞。” 清 唐孙华 《莺粟花》诗:“栗留影里垂蕤重,桑扈飞时拂槛斜。”
(2).即 子桑伯子 。古代隐士。 鲁 人。《楚辞·九章·涉江》:“ 接舆 髠首兮, 桑扈 臝行。” 王逸 注:“ 桑扈 ,隐士也。” 清 姚鼐 《本出先伯之门追感往昔》诗之二:“闻説 伯高 真可学,从游 桑扈 见长贫。”参阅 清 梁玉绳 《人表考》卷五。参见“ 桑户 ”。
(3).古代传说 少皞 时主管蚕桑的官。 汉 蔡邕 《独断》:“桑扈氏,农正,趣民养蚕。”
(4).复姓。参阅《通志略·氏族四》。词语解释:农扈 拼音:nóng hù
亦作“ 农鳸 ”。 古时各种农官的总称。语本《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 杜预 注:“扈有九种也。春扈鳻鶞,夏扈窃玄,秋扈窃蓝,冬扈窃黄,棘扈窃丹,行扈唶唶,宵扈嘖嘖,桑扈窃脂,老扈鷃鷃。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后亦借指农事。 唐 宋之问 《龙门应制》诗:“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 唐 陈子昂 《奉和皇帝上礼抚事述怀应制》:“愿罢瑶池宴,来观农扈春。” 唐 李白 《古风》之四八:“但求 蓬岛 药,岂思农鳸春。”词语解释:九扈 拼音:jiǔ hù
(1).相传为 少皞 时主管农事的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 杜预 注:“扈有九种也……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按,《尔雅·释鸟》扈作“鳸”,《说文》引作“九雇”,本是农桑候鸟,借以作农事官名。《文选·张衡〈东京赋〉》:“嘉田畯之匪懈,勤致賚于九扈。” 薛综 注:“九扈,农正,知田事;扈,正也。” 清 钱维城 《定远山行即事抒怀》诗:“安得九扈官农师,赤坟白壤泽毕陂。”
(2).鸟名。 唐 柳宗元 《春怀故园》诗:“九扈鸣已晚, 楚 乡农事春。”词语解释:有扈 拼音:yǒu hù
古国名。 夏启 立, 有扈 不服,灭之,其子孙以国为姓。故址在今 陕西省 户县 北。有,词头。《书·甘誓》:“ 启 与 有扈 ,战于 甘 之野。” 孔 传:“ 有扈 与 夏 同姓,恃亲而不恭。”《淮南子·齐俗训》:“昔 有扈氏 为义而亡。” 高诱 注:“ 有扈 , 夏启 之庶兄也。以 尧 舜 举贤, 禹 独与子,故伐 启 。 启 亡之。”词语解释:玄扈 拼音:xuán hù
(1).山名。在 陕西省 雒南县 西, 洛水 之南。据《太平寰宇记》引《黄帝录》称, 黄帝 于此山拜受凤鸟啣来之图。《山海经·中山经》:“自 鹿蹄之山 至于 玄扈之山 ,凡九山。”《宋书·符瑞志下》:“ 玄扈 之凤,昭 帝轩 之鸿烈, 酆宫 之雀,徵 姬文 之徽祚。”《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明堂乐歌》:“瑞鸟飞 玄扈 ,潜鳞跃翠涟。”
(2).水名。在 陕西省 雒南县 西,源出 玄扈山 ,因注 洛水 ,故又名 洛汭 。传说 仓颉 帝于此受灵龟负书。《山海经·中山经》:“ 阳虚之山 ,多金,临于 玄扈 之水。”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河图玉版》曰:‘ 仓頡 为帝,南巡狩,登 阳虚之山 ,临于 玄扈 洛汭 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
(3). 玄扈山 上石室名。《初学记》卷三十:“《春秋合诚图》:‘ 黄帝 坐 玄扈 洛水 上,与大司马 容光 等临观,凤皇衔图置 黄帝 前,帝再拜受图。’ 宋均 注:‘ 玄扈 ,石室名。’”《梁书·武帝纪下》:“詔曰:‘皇王在昔,泽风未远,故端居 玄扈 ,拱默巖廊。’”词语解释:青扈 拼音:qīng hù
即桑扈。俗名青雀。背青黑色,腹下蓝色,故称。 南朝 齐 谢朓 《咏竹》:“青扈飞不碍,黄口得相窥。” 唐 崔兴宗 《青雀歌》:“青扈绕青林,翩翾陋体一微禽。”参见“ 桑扈 ”。
词语解释:桑扈 拼音:sāng hù
(1).鸟名。即青雀。又名窃脂。《诗·小雅·小宛》:“交交桑扈,率场啄粟。” 朱熹 集传:“桑扈,窃脂也,俗呼青觜,肉食不食粟。” 唐 卢鉟 《勗曹生》诗:“桑扈交飞百舌忙,祖亭闻乐倍思乡。” 元 马祖常 《用乐天韵因效其题咏闲意》:“邨北邨南桑扈叫,家前家后竹鷄飞。” 清 唐孙华 《莺粟花》诗:“栗留影里垂蕤重,桑扈飞时拂槛斜。”
(2).即 子桑伯子 。古代隐士。 鲁 人。《楚辞·九章·涉江》:“ 接舆 髠首兮, 桑扈 臝行。” 王逸 注:“ 桑扈 ,隐士也。” 清 姚鼐 《本出先伯之门追感往昔》诗之二:“闻説 伯高 真可学,从游 桑扈 见长贫。”参阅 清 梁玉绳 《人表考》卷五。参见“ 桑户 ”。
(3).古代传说 少皞 时主管蚕桑的官。 汉 蔡邕 《独断》:“桑扈氏,农正,趣民养蚕。”
(4).复姓。参阅《通志略·氏族四》。
词语解释:桑户 拼音:sāng hù
(1).即 子桑户 。又名 子桑伯子 。 鲁 人。古代的隐士。《庄子·大宗师》:“ 子桑户 死,未葬。 孔子 闻之,使 子贡 往待事焉。或编曲,或鼓琴,相和而歌曰:‘嗟来 桑户 乎!嗟来 桑户 乎!而已返其真,而我犹为人猗!’”
(2).鸟名。即桑扈。 汉 焦赣 《易林·同人之未济》:“桑户窃脂,啄粟不宜,乱政无常,使心孔明。”原注:“桑户,鸟名,窃脂即桑扈也。”参见“ 桑扈 ”。
(3).桑枝编成的门。参见“ 桑户棬枢 ”、“ 桑户蓬枢 ”。
词语解释:桑扈 拼音:sāng hù
(1).鸟名。即青雀。又名窃脂。《诗·小雅·小宛》:“交交桑扈,率场啄粟。” 朱熹 集传:“桑扈,窃脂也,俗呼青觜,肉食不食粟。” 唐 卢鉟 《勗曹生》诗:“桑扈交飞百舌忙,祖亭闻乐倍思乡。” 元 马祖常 《用乐天韵因效其题咏闲意》:“邨北邨南桑扈叫,家前家后竹鷄飞。” 清 唐孙华 《莺粟花》诗:“栗留影里垂蕤重,桑扈飞时拂槛斜。”
(2).即 子桑伯子 。古代隐士。 鲁 人。《楚辞·九章·涉江》:“ 接舆 髠首兮, 桑扈 臝行。” 王逸 注:“ 桑扈 ,隐士也。” 清 姚鼐 《本出先伯之门追感往昔》诗之二:“闻説 伯高 真可学,从游 桑扈 见长贫。”参阅 清 梁玉绳 《人表考》卷五。参见“ 桑户 ”。
(3).古代传说 少皞 时主管蚕桑的官。 汉 蔡邕 《独断》:“桑扈氏,农正,趣民养蚕。”
(4).复姓。参阅《通志略·氏族四》。词语解释:拔扈 拼音:bá hù
专横,拔,通“ 跋 ”。《诗·大雅·皇矣》“无然畔援” 汉 郑玄 笺:“畔援,犹拔扈也。”《文选·张衡〈西京赋〉》:“緹衣韎韐,睢盱拔扈。” 李善 注:“拔与跋古字通。”词语解释:鱼扈 拼音:yú hù
见“ 鱼沪 ”。
词语解释:鱼沪 拼音:yú hù
亦作“ 鱼扈 ”。 即鱼簖。 唐 戴叔伦 《留别李道州圻》诗:“鱼沪拥寒溜,畬田落远烧。”一本作“ 渔沪 ”。《太平广记》卷四六七引 宋 徐铉 《稽神录》:“近有海上人於鱼扈中得一物。” 宋 陆游 《江村道中书触目》诗:“别浦回潮鱼沪密,孤舟春近雁沙温。” 元 吴莱 《潮溪夜渔》诗:“插竹侵沙鱼扈短,篝灯映草蟹碕空。”词语解释:春扈 拼音:chūn hù
见“ 春鳸 ”。
词语解释:春鳸 拼音:chūn hù
亦作“ 春扈 ”。
(1).鸟名。农桑候鸟。《尔雅·释鸟》:“春鳸,鳻鶞。”《左传·昭公十七年》“九扈为九农正” 晋 杜预 注:“春扈,鳻鶞。” 唐 陆龟蒙 《村夜》诗之二:“种以春鳸初,穫从秋隼下。”
(2).相传为古代 金天氏 的春季农官。 汉 蔡邕 《独断》:“春鳸氏农正,趣民耕种。”《晋书·食货志》:“昔在 金天 ,勤於民事,命春鳸以耕稼,召夏鳸以耘锄。”词语解释:龙扈 拼音:lóng hù
皇帝的扈从。 宋 程武 《念奴娇·题马嵬图》词:“龙扈星联,羽林风肃,未放鸞駣去。”词语解释:陪扈 拼音:péi hù
随从帝王左右。 唐 陆贽 《唐朝臣振武节度论惟明鄜坊观察使制》:“奉主忘身,弃家从国,越自郊甸,再踰 巴 梁 ,险阻艰难,靡不陪扈。”词语解释:飞扬跋扈 拼音:fēi yáng bá hù
(1).谓意气举动,越出常轨,不受约束。《北史·齐纪上·高祖神武帝》:“ 景 ( 侯景 )专制 河 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唐 杜甫 《赠李白》诗:“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金 田紫芝 《冥鸿亭下第后作》诗:“眼底功名一物无,飞扬跋扈竟何如!”
(2).骄横放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席方平》:“飞扬跋扈,狗脸生六月之霜;隳突叫号,虎威断九衢之路。”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闻 小幡氏 尤为蛮暴,其飞扬跋扈之状,咄咄逼人。” 秦牧 《艺海拾贝·〈爱友·诤友〉》:“因此,他们对于飞扬跋扈,意气骄横,傲视一切,鄙薄群伦那一套花样缺乏兴趣。”词语解释:卑扈 拼音:bēi hù
矮而广。 清 恽敬 《舟经丹霞山记》:“自 南雄 浮 溳水 而下,过 始兴江 口,岸山皆卑扈无可观。”词语解释:蓶扈 拼音:wéi hù
花叶鲜艳貌。《后汉书·马融传》:“蓶扈蘳荧,恶可殫形。” 李贤 注引 郭璞 曰:“《尔雅》云:‘草木花初出为笋。’与蓶通。其字从唯。扈音户。花叶貌。”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蓶扈,犹萑扈也。《淮南子》曰:‘萑扈炫煌。’ 高诱 曰:‘萑扈炫煌,采色貌。’”词语解释:脩扈 拼音:xiū hù
高大。 汉 蔡邕 《太傅安乐乡文恭侯胡公碑》:“路车雕驂,四牡脩扈,赞事上帝,祗祠宗祖。”词语解释:顽扈 拼音:wán hù
愚妄强暴。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二年三月》:“今人主威柄,移於帅臣之顽扈。朝廷号令,夺於监司之狂率。”词语解释:趋扈 拼音:qū hù
谓随从护驾。 明 张煌言 《上鲁国主启》:“既恨臣力太绵,不敢轻为迎驾。復顾臣心独苦,又不敢輒行趋扈。”词语解释:傍扈 拼音:bàng hù
清 代禁中护驾卫士之称。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领侍卫府》:“侍卫以二班或三班随从,日行以侍卫二十人前导,左右各十人,名曰傍扈,豹尾枪殿如常制。”词语解释:随扈 拼音:suí hù
谓跟随皇帝出巡。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 宗伯 后以随扈南巡,道卒。”词语解释:修扈 拼音:xiū hù
同“脩扈”。
高大。
词语解释:脩扈 拼音:xiū hù
高大。 汉 蔡邕 《太傅安乐乡文恭侯胡公碑》:“路车雕驂,四牡脩扈,赞事上帝,祗祠宗祖。”词语解释:专横跋扈 拼音:zhuān hèng bá hù
语本《后汉书·梁冀传》:“帝少而聪慧,知 冀 骄横,尝朝羣臣,目 冀 曰:‘此跋扈将军也。’”后以“专横跋扈”谓专断强暴。 黄酼璜 《关于艺术细节》:“ 鲁迅 小说《离婚》……处于支配地位的是封建势力的代表 七大人 ,作者没有从声色上罗列很多的材料揭露其专横跋扈,主要通过两个艺术细节加以刻划。”词语解释:公扈 拼音:gōng hù
见“ 公户 ”。
词语解释:公户 拼音:gōng hù
亦作“ 公扈 ”。 复姓。 汉 有 公户满意 。见《汉书·儒林传·韩婴》。词语解释:抪扈 拼音:bù hù
见"抪?"。词语解释:毕扈 拼音:bì hù
一齐跟随。 唐 王諲 《花萼楼赋》:“万国争驰而駢会,千官毕扈而咸秩。”词语解释:煌扈 拼音:huáng hù
壮盛貌。 清 王夫之 《九昭》:“捐盛年之煌扈兮,殉奄息於既耄。”自注:“煌扈,壮盛貌。”词语解释:扈扈 拼音:hù hù
(1).广而大。《礼记·檀弓上》:“ 南宫縚 之妻之姑之丧。夫子诲之髽,曰:‘尔毋从从尔,尔毋扈扈尔。’” 郑玄 注:“扈扈,谓大、广。”
(2).光彩鲜明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发红华,秀朱荣,煌煌扈扈,照曜鉅野。”《后汉书·冯衍传下》:“光扈扈而煬燿兮,纷郁郁而畅美。” 李贤 注:“扈扈,光彩盛也。” 清 龚自珍 《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卢公神道碑铭》:“公曰火攻,扈扈虎虎,緋旂赤常。”词语解释:强扈 拼音:qiáng hù
强横跋扈。《新唐书·赵国公李峘传》:“时 展 强扈,既受詔,即悉兵度 淮 , 峘 、 景山 拒之。”词语解释:当扈 拼音:dāng hù
传说中的鸟名。《山海经·西山经》:“﹝ 上申之山 ﹞其鸟多当扈,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当扈》:“鸟飞以翼,当扈则鬚,废多任少,沛然有餘。”词语解释:符扈 拼音:fú hù
桔梗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桔梗》﹝释名﹞引 三国 魏 吴普 等述《神农本草经》:“﹝桔梗﹞一名利如,一名符扈,一名房图。”按《太平御览》引作“符蔰”。词语解释:苗扈 拼音:miáo hù
有苗氏 与 有扈氏 。 有苗 又称 三苗 ,曾叛 舜 , 舜 命 禹 往讨。 扈 ,古国名,在今 陕西省 户县 北,曾叛 夏 , 启 往讨之。后世因用 苗 扈 比喻叛逆者。《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是 夏 殷 所以丧, 苗 扈 所以毙。” 李善 注:“《尚书》:‘帝曰,咨 禹 ,惟时 有苗 不率,汝徂征。’又曰:‘ 啟 与 有扈 战于 甘 之野。’” 刘良 注:“ 苗 , 有苗 。不归 舜 , 舜 命 禹 讨之。 扈 , 有扈氏 。威侮五行,并为暴乱,故以见毙。毙,死也。”词语解释:老扈 拼音:lǎo hù
亦称“ 老鳸 ”。亦称“ 老雇 ”。词语解释:狼扈 拼音:láng hù
(1).纵横散乱貌。《周礼·秋官·序官》“条狼氏” 汉 郑玄 注:“ 杜子春 云:‘条当为涤器之涤。’涤,除也;狼,狼扈道上。” 贾公彦 疏:“谓不蠲之物在道,犹今言狼藉也。”《新唐书·李密传》:“民食 兴洛仓 者,给授无检,至负取不胜,委於道,践輮狼扈。”
(2).指散乱之物。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街道》:“古之王者,於国中之道路,则有条狼氏,涤除道上之狼扈,而使之洁清。” 章炳麟 《訄书·族制》:“三古之世卿,若执桃茢以赤犮其不材之种,然后九州去其狼扈,而集其清淑。虽竞存,非私也。”
(3).跋扈,猖獗。《新唐书·元结传》:“往年逆贼,东穷海,南 淮 汉 ,西抵 函 秦 ,北彻 幽都 ,丑徒狼扈在四方者几百万,当时之祸可谓剧,而人心危矣。” 宋 王楙 《野客丛书·以物性喻人》:“惟狼之喻尤多,言其恣食则曰狼餐……言其陆梁则曰狼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