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打破 拼音:dǎ pò
(1).使物体破坏、损伤。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鸡》:“瀹鸡子法:打破,泻沸汤中,浮出,即掠取。”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二折:“天色暄热,打破了我这脚,我慢慢的行波。”《水浒传》第八回:“ 林冲 走不到三二里,脚上泡被新草鞋打破了。” 茅盾 《子夜》五:“他们嘴里说替工人谋利益,实在是打破了工人饭碗。”
(2).谓击溃敌军。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 江 南学士读《左传》,口相传述,自为凡例,军自败曰败,打破人军曰败(原注:补败反)。”
(3).指突破原有的例规、习惯、状况等。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然世之作伪假真者,往往窃持敬之名,盖不肖之实……识者病之,至有効前辈打破一敬字以为訕侮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你説谁见了钱不要的?而且大众都是这样,你一箇人却独标高洁起来,那些人的弊端,岂不都叫你打破了。”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三章:“刚才那种男女之间的拘谨状态,已经被这位天真活泼的姑娘给打破了。”如:打破常规;打破纪录;打破沉默。词语解释:打头 拼音:dǎ tóu
(1).带头;领先。 宋 陶穀 《清异录·肢体》:“天下多口不饶人,薄德无顾藉,措大打头,优伶次之。”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第二折:“兀那厮,十八般武艺,什么打头?”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他戴了一顶狗皮帽,打头迈进里屋来。”
(2).起初;开头。 宋 杨万里 《阊门外登溪船》诗:“步下新船试水初,打头揽载适逢予。”《西游补》第八回:“﹝判使﹞又稟:‘爷,前任的爷都是看历本的。’ 行者 翻开看看,只见打头就是十二月,却把正月住脚;每月中打头就是三十日或二十九日,又把初一做住脚。”
(3).从头。《红楼梦》第八一回:“你且把从前念过的书,打头儿理一遍。”
(4).顶头。谓风浪阻碍前进。 唐 李涉 《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居知言》诗:“去年腊月来 夏口 ,黑风白浪打头吼。” 宋 范成大 《泊长沙楚秀亭》诗:“舟行风打头,陆行泥没鞍。” 元 萨都剌 《高邮阻风》诗:“离家十日得顺水,不卸蒲帆一千里。忽然今日风打头,寸波寸水逆上流。”
(5).指当头。 清 陈维崧 《念奴娇·乙巳中秋寄广陵诸旧游》词:“爱杀打头天上月,管甚中秋七夕。”
(6).碰头。 宋 苏轼 《戏子由》诗:“ 宛丘先生 长如丘, 宛丘 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7).谓抽头。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今之出钱物以主博者,名曰囊家;什一徵胜者,曰打头。”词语解释:打鼓 拼音:dǎ gǔ
(1).击鼓。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敦 ﹞自言知打鼓吹。” 刘孝标 注:“ 敦 尝坐 武昌 钓臺间,闻行船打鼓嗟称其能。”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二:“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宋 姜夔 《鹧鸪天》词:“移家径入 蓝田县 ,急急船头打鼓催。”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我不会吹号,却能打鼓。”
(2).特指敲打小鼓收买废杂旧货的小贩。 清 无名氏 《燕京杂记》:“有荷两筐击小鼓以收物者,谓之打鼓。交错于道,鼓音不絶,贵家奴婢每盗出器物以鬻之打鼓,旋得旋卖。” 清 杨米人 《都门竹枝词》之八一:“可怜贫到无锥处,百物都归打鼓收。” 清 无名氏 《燕台口号》之六三:“小鬟拾得零星物,高叫街头打鼓儿。”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他叫来个‘打鼓儿的’,一口价卖了十几块钱。”
(3).形容心里忐忑不安。《乾隆下江南》第三回:“ 辅臣 随着小徒弟来到掌柜屋中……掌柜笑嘻嘻的説没什么事情,先请坐,不忙哪, 辅臣 心想,向例掌柜没有这们客气过,料非好事,不由心里直打鼓。” 巴波 《你是在为人类服务吗?》一:“我又看了一遍 巴老师 的信,心里的确有点打鼓,去不去赴约呢?”词语解释:打门 拼音:dǎ mén
(1).叩门;敲门。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 周公 。” 宋 苏轼 《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诗之二:“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租夜打门。” 赵树理 《小经理》:“有人在外面打门,开门跑进个女人来,是他老婆。”
(2).用暴力撞击他人的门。《西游记》九二回:“ 沙僧 道:‘闭门不喧譁,想是暗弄我师父,我们动手哪!’ 行者 道:‘説得是,快早打门。’”
(3).指上门抢劫。 沙汀 《丁跛公》:“他起初路劫,后来抢多了就打门。”词语解释:打围 拼音:dǎ wéi
(1).打猎。因须多人合围,故称。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吴长文使虏》:“ 吴长文 使虏,虏人打围无所获,忽得一鹿,请南使观之。”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一折:“有那 赵卿 打围到此,教俺何处躲者?” 萧红 《生死场》四:“他们想到一百里路外去打围,弄得几张兽皮大家分用。”
(2).四面围起来。 宋 范成大 《次韵徐子礼莺花亭》:“山碧丛丛四打围,烦将旧恨访黄鸝。” 清 顾禄 《清嘉录·新年》:“ 蔡云 《吴歈》诗:‘冶容少妇入人海,轻薄儿童惯打围。’注云:‘新年游玩 圆妙观 ,妇女之容饰妖邪者,游人环集,谓之打围。’”
(3).古代一种儿童游戏。后亦用以称玩骨牌。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打围》:“骨牌之戏有曰打围者,不知何昉。按北人以田猎为打围,又以狭邪游为打茶围。《南部新书》辛:‘駙马 韦保衡 之为相,以厚承恩泽,大张权势。及败, 长安 市儿忽竞彩戏,谓之打围,不旬餘, 韦 祸及。’今骨牌戏殆沿之。”词语解释:打船 拼音:dǎ chuán
造船。 清 袁枚 《随园随笔·俗用字不知所始》:“打,击也。而造船曰打船。”词语解释:打坐 拼音:dǎ zuò
(1).僧道修行方法的一种。闭目盘腿,手放在一定的位置上,断除妄想。 宋 文天祥 《遣兴》诗之二:“莫笑道人空打坐,英雄收敛便神仙。” 元 杨暹 《西游记·诏饯西行》:“京师大旱,结坛场祈雨。 玄奘 打坐片时,大雨三日。”《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京 ﹞虽读儒书,却又酷好佛典,敬重释门,时常瞑目打坐,学那禪和子的模样。”《人民文学》1979年第5期:“寺内僧堂明净,住持 圆觉和尚 正居中盘腿打坐。”
(2).泛指静坐。 宋 张元干 《蝶恋花》词:“歌舞筵中人易老,闭门打坐安閒好。” 元 方回 《寄许太初》诗:“ 句容 破店无卧榻,一夜打坐如禪僧。” 李广田 《山之子》:“且随处是小桥流水……鸡鸣犬吠,人语相闻。山家妇女多做着针织,在杨树下打坐。”词语解释:打头风 拼音:dǎ tóu fēng
逆风。 唐 白居易 《小舫》诗:“黄柳影笼随棹月,白苹香起打头风。” 明 高明 《琵琶记·代尝汤药》:“屋漏更遭连夜雨,船迟又被打头风。”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一出门就遇打头风,倒了运。”词语解释:打杀 拼音:dǎ shā
(1).打死。《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读曲歌》:“打杀长鸣鷄,弹去乌桕鸟。”《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若是婆婆打杀我,活捉你去见阎王。” 郑振铎 《街血洗去后》:“我问车夫:‘什么事发生了?’‘打杀人,打杀人!’”
(2).抹杀;扼杀。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但‘摘句’又大足以困人,所以 朱先生 就只能取 钱起 的两句,而踢开他的全篇,又用这两句来概括作者的全人,又用这两句来打杀了 屈原 , 阮籍 , 李白 , 杜甫 等辈,以为‘都不免有些像金刚怒目,愤愤不平的样子’。”《诗刊》1978年第1期:“叛徒 江青 ,就是打杀民歌的罪魁祸首。”词语解释:打开 拼音:dǎ kāi
改变关闭状态(如一扇门或一只盖子)例如:打开门。
开口子。例如:打开古代一些帝王的陵墓。
揭开;开拓。例如:打开局面。
拆散某些火器的机械装置。例如:打开猎枪,把两个枪管都装上子弹。
松开,解开。例如:打开他的枷锁。
使处于一种展开的或伸展的状态。例如:把中桅帆打开。
使流动;使运行。例如:打开收音机;打开龙头;打开阀门。
扩大…的范围。例如:打开眼界。词语解释:打失 拼音:dǎ shī
丢失,遗失。 艾芜 《我的青年时代》三:“好好收着,不要打失哪,这是要报上去的。” 艾芜 《端阳节》四:“ 王团总 恍惚觉出打失了什么可爱的东西一样,停住了足。”词语解释:打包 拼音:dǎ bāo
(1).整束行装。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打字》:“行路有打火、打包、打轿。”
(2).特指僧人行脚云游。谓其所带行不多,仅打成一包而已。 宋 曾几 《谒径山佛日杲禅师于虎丘》诗:“打包 龙井寺 ,持鉢 虎丘山 。”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雪峰宗一》:“其徒以为打包潜窜,有欲束装从行者,己乃奄然坐化。”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 景城 天齐庙 一僧,住持 果成 之第三弟子……戒律清苦,虽千里亦打包徒步,从不乘车马。”
(3).泛谓轻装出行。 宋 陈与义 《题继祖蟠室》诗之二:“万卷吾今一字无,打包随处野僧如。”
(4).包装物品。《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 西门庆 这里是 来保 ,将礼物打包整齐。”如:打包装箱;打包机。词语解释:打睡 拼音:dǎ shuì
打瞌睡;睡觉。《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上》:“庄门上有个壮大的单身汉,在门臺上打睡。”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三折:“[旦云]哎,被这先生缠得心烦,且自打睡一会儿咱。”《儒林外史》第一回:“湖边一带緑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词语解释:打麦 拼音:dǎ mài
(1).用工具使麦子去皮或脱粒。 宋 陆游 《禽言》诗:“老翁老尚健,打麦持作饭。”如:打麦场。
(2).儿童的一种游戏。有节奏地以掌相拍打,声音像打麦,故称。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打麦》:“《唐书》: 武元衡 之将遇害也,京师童謡曰:‘打麦三三三。’今俗儿戏有打麦,鼓掌作打麦声,后必三拍之,抑缘此也。”参阅《旧唐书·武元衡传》。词语解释:打鱼 拼音:dǎ yú
捕鱼词语解释:打瓦 拼音:dǎ wǎ
(1).即瓦卜。古代一种占卜方法:击瓦而视其裂纹以定吉凶。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出:“君子还是合婚、选日、揣骨、听声、打瓦、钻龟、发课、算命?” 钱南扬 校注:“打瓦,即瓦卜。《九家集注杜诗》卷三十二《戏作俳谐体遣闷》‘瓦卜传神语’注:‘巫俗击瓦,观其文理分析,以定吉凶,谓之瓦卜。’” 元 朱庸 《和西湖竹枝词》:“小姑疑郎去不归,为郎打瓦復钻龟。”
(2).指儿童掷瓦的游戏。《儒林外史》第二回:“那些孩子就像蠢牛一般,一时照顾不到,就溜到外边去打瓦踢球,每日淘气不了。”
(3).方言。倒楣,家业破落。 姚雪垠 《长夜》五:“我爷我爹都是佃户,可是我爹一死就打瓦。我妈把车牛农具都卖光才还清债。”词语解释:打落 拼音:dǎ luò
(1).奚落,数落。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四折:“你背后常説我似 观音 一般,今日却打落的我成不得个人,这样欺心的?”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四折:“元来如此!我若不害心疼,等我来打落他一个没面皮纔好。” 明 徐渭 《渔阳三弄》:“他那里开筵下榻,教俺操槌按板,把鼓来挝。正好俺借槌来打落。又合着鸣鼓攻他。”
(2).因受力冲击而跌落。 鲁迅 《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画决斗则两个穿礼服的军人在客厅里拔长刀相击,至于将花瓶也打落跌碎。”词语解释:打碑 拼音:dǎ bēi
(1).见“ 打穷碑 ”。
(2).拓碑。 宋 张耒 《读〈中兴颂碑〉》诗:“君不见荒凉沼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宋 朱熹 《考欧阳文忠公事迹·醉翁亭记》:“下有《醉翁亭记》在 瑯琊山 寺侧,记成刻石,远近争传,疲於模打。山僧云:寺库有毡,打碑用尽,至取僧堂卧毡给用。”
词语解释:打穷碑 拼音:dǎ qióng bēi
相传 范仲淹 镇 鄱阳 时,有一书生来献诗,自称是世上最贫寒的人。当时风行 欧阳询 的字,他的《荐福碑》很值钱。 范 想给书生拓一千本,纸墨都已备好。不料前一天夜里,碑被雷击碎。事见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二。后因以“打穷碑”比喻文士时运不佳。 清 李渔 《怜香伴·议迁》:“打穷碑雷声息轰,送 滕王 风帆自通。”亦作“ 打碑 ”。 元 萨都剌 《送莫秀才归番阳》诗:“打碑过《荐福》,携酒看 芝山 。”词语解释:打球 拼音:dǎ qiú
泛指现今各种用手打的球类运动。通常指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沉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又或走近教会中学的城边去,爬上城墙,看看那些中学生打球。”
打毬:1.我国古代军中用以练武的一种马上打球游戏。亦有徒步打球的。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打毬》:“ 开元 、 天宝 中, 玄宗 数御楼观打毬为事。能者左縈右拂,盘旋宛转,殊可观。然马或奔逸,时致伤毙。”《宋史·礼志二四》:“打毬,本军中戏, 太宗 令有司详定其仪。三月,会踘 大明殿 ,有司除地,竖木东西为毬门……左右分朋主之,以承旨二人守门。”
(2).即蹴鞠。古代的一种踢球游戏。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打毬、鞦韆、施鉤之戏。”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一四六:“殿前铺设两边楼,寒食宫人步打毬。”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三折:“不争这廝提起那打毬诈柳,写字吟诗,弹琴擘阮,攧竹分茶,教我兜地皮痛,乍地心酸。”词语解释:打叠 拼音:dǎ dié
(1).收拾;安排。 宋 刘昌诗 《芦蒲笔记·打字》:“收拾为打叠,又曰打迸(一作併)。”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江 南城破, 曹彬 见 李国主 ,即放入宅,言令打叠金银。”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唤山童门户好关者,把琴书打叠。” 茅盾 《路》:“这是因为近来风声又紧, 武昌 城里的老百姓,不得不打迭些细软送进 汉口 租界。”
(2).振作。 元 无名氏 《红绣鞋》曲:“强打叠精神怎过,思量的做不的生活,越思量越间阻越情多。” 巴人 《运秧驼背》:“他打迭着精神起了床,支撑着软瘫了的身体,走下山去。”词语解释:打乖 拼音:dǎ guāi
(1).机变。 宋 司马光 《酬邵尧夫见示安乐窝中打乖吟》:“料非闲处打乖客,乃是清朝避世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 张子房 ﹞得 老氏 ‘不敢为天下先’之术,故不伤手,善於打乖。” 明 金白屿 《点绛唇·八十自寿》套曲:“不是我占场儿惯打乖,试看取傍清溪萧爽斋,指 桃源 有路通,认 天臺 无药采。”
(2).耍花招;不老实。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十出:“没瞒过我,实是你灾。隐僻处直是会打乖,谁头髮剪落便有人买?”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白眉神词》:“教坊妓女,各供白眉神,即祅教也。朔望以手帕紥神面一过,遇子弟有打乖者,輒以帕掷其面,坠地使拾之,自然心悦而从,留恋不已,盖厌术也。”词语解释:打秋千 拼音:dǎ qiū qiān
坐在秋千上荡悠词语解释:打春 拼音:dǎ chūn
旧时州县于立春日鞭土牛以祈丰年的习俗。 宋 晁冲之 《立春》诗:“自惭白髮嘲吾老,不上譙门看打春。”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立春》:“立春前一日……置春牛於府前,至日絶早,府僚打春。”词语解释:打动 拼音:dǎ dòng
(1).使人动心;使人感动。《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你多拿些银子出来打动他。”《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只因他一眼看定了姑娘是个情性中人,所以只把情性话打动他。”《〈艾青诗选〉自序》:“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
(2).敲动,敲起。《儒林外史》第四回:“吃了开经麵,打动鐃、鈸、叮噹,念了一卷经,摆上早斋来。”词语解释:打油 拼音:dǎ yóu
(1).用油提子舀油。亦指零星地买油。如:打油钱不打醋。
(2).榨油。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楷树子如蔓荆实,有红黑二色,黑子打油,可以点灯。”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敢放下那本大书》:“我们必得经过好几个榨油坊,远远的就可以听到油坊中打油人唱歌的声音。”
(3).指打油诗。《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帘捲水西楼,一曲新腔唱打油。”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卷十四:“ 江 南呼成俗之词曰覆窠,犹今云打油也。 杜公 谓之俳谐体。 唐 人有 张打油 作《雪诗》云:‘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 许道真 《眼儿媚》云:‘持杯笑道,鹅黄似酒,酒似鹅黄。’此等句看似有风趣,其实絶空浅,即俗所谓打油腔,最不可学。”
(4).指作打油诗。 鲁迅 《书信集·致林语堂》:“前函令打油,至今未有,盖打油亦须能有打油之心情,而今何如者。”参见“ 打油诗 ”。
词语解释:打油诗 拼音:dǎ yóu shī
旧体诗的一种。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相传为 唐 代 张打油 所创。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笑柄·打油诗》:“按打油诗始见于《南部新书》,其无关於人之名节者,原未尝不可以为游戯。” 胡适 《读沉尹默的旧诗词》:“我常说那些转弯子的感事诗,与我们平常做的打油诗有同样的性质。”词语解释:打过 拼音:dǎ guò
放过去。《朱子语类》卷八:“学者须是立志,今人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词语解释:打团 拼音:dǎ tuán
成团;聚在一起。 宋 洪咨夔 《卜算子》词:“芍药打团红,萱草成窝緑。”《水浒传》第七一回:“一应小头目人等,各令自去打团儿吃酒。”词语解释:打扮 拼音:dǎ bàn
(1).使容貌和衣着好看;装饰。 宋 卢炳 《少年游》词:“绣罗褑子间金丝,打扮好容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打扮得整整齐齐,则等做女婿。” 徐迟 《凤翔》:“一九四九年九月……整个 北京 被打扮起来。 新华门 前,焕然一新; 天安门 前,雄伟庄严。”
(2).指打扮出来的样子。 宋 杨无咎 《两同心》词:“见个人、越格风流,饶济济、入时打扮。”《红楼梦》第六八回:“ 二姐 见他打扮不凡,举止品貌不俗,料定必是 平儿 。” 张枚同 程琪 《拉骆驼的女人》四:“她缓缓地抬起头,沉静地看了他一眼, 李尚尚 完全是一副工人打扮了。”词语解释:打劫 拼音:dǎ jié
(1).围棋术语。谓双方在一处可以交互吃一子的争夺战。但打劫须隔一着方能还吃,故漏洞少的一方取胜可能就大。有时整盘棋也由打劫决定输赢。 唐 杜荀鹤 《观棋》诗:“得势侵吞远,乘危打劫赢。”《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 程师爷 苦苦的给老爷先摆上五个子儿, 叶通 还是尽力的让着下,下来下去,打起劫来,老爷依然大败亏输。”
(2).抢劫。《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 玉梅 将贼兵打劫及 范希周 救取成亲之事,述了一篇。”《说唐》第二四回:“这般人行李沉重,财物必多,何不打劫来去做寿礼?”《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説也奇怪,无端来了几十箇人去打劫有利银行,听説当场拿住了两箇。” 田汉 《咖啡店之夜》:“哪一天马贼会来打劫,我们也不知道。”词语解释:打并 拼音:dǎ bìng
亦作“ 打并 ”。亦作“ 打屏 ”。亦作“ 打并 ”。
(1).收拾;清理。 宋 杨万里 《晓起探梅》诗:“打併人间名利心,万山佳处一溪深。”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吕许公知许州》:“是日, 张公 打屏阁子内物色过半矣。” 元 宫天挺 《七里滩》第四折:“为君的紧打并吞伏四海,为臣的紧铺劳日转千堦。”《水浒传》第六五回:“那人钻入舱里来,被艄公一手揪住,一刀落时,砍的伶仃,推下水去。艄公打併了船中血迹,自摇船去了。” 清 曹寅 《蝶恋花·纳凉西轩追和迦陵》词:“打併新凉成一味,散花还待诸天戏。”
(2).凑集。《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汪世雄 苦苦相留了几遍,到后来毕竟留不住了,一时手中又空乏,打并得五十两银子分送与二人。”
见“ 打併 ”。词语解释:打草 拼音:dǎ cǎo
(1).收割草料。
(2).起草。指初步写出文稿或画出画稿。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也不打草,不勾思,先序几句俺传示,一挥挥就一篇诗,笔翰与 羲之 无二。”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四折:“指河里的船,便是题目,不打草,便作四句诗,好才也!”词语解释:打拍 拼音:dǎ pāi
(1).敲击。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二:“得卿同心健儿三十人,皆令持竹竿,於此东行三十里,当有邱陵林树,状若社庙。有此者,便当以竹竿搅扰打拍之。”
(2).唱曲时击盏以按节拍。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妓乐》:“盖嘌唱为引子四句就入者谓之‘下影带’。无影带,名为‘散呼’。若不上鼓面,止敲盏儿,谓之‘打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打拍不知箇高下,谁曾惯对人唱他説他?”
(3).振作。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揉开汪泪眼,打拍老精神。” 元 石德玉 《紫云庭》楔子:“你覷波比及攛断那唱叫,先索打拍那精神。”词语解释:打倒 拼音:dǎ dǎo
(1).打击使翻倒。 宋 杨万里 《海岸七里沙》诗:“行人莫近岸边行,便恐波头打倒人。”《水浒传》第二九回:“那厮必然去报 蒋门神 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
(2).引申为攻击使垮台;推翻。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我常常当冲,至今没有打倒,也可以说是每一战斗,在表面上大抵是胜利的。” 洪深 《劫后桃花》五五:“帝国主义,迟早要被打倒的!”
方言。退货还钱。《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回:“一般也还是先年的铜货,偏偏的嫌生道冷起来,生意比往日十分少了九分。这一分之中换了去的,十个有九个来打倒。”亦指讨还已付的钱。《醒世姻缘传》第七六回:“那瞎子最是伶俐,料得是 素姐 与他打倒,站住了不肯进去。 素姐 説他魘镇不效,瞎长瞎短的駡他,又要剥他的衣裳,準那一两银子。”词语解释:打斋 拼音:dǎ zhāi
(1).谓僧家沿门募化乞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相公可到我庵中作寓,早晚可以攻书,自有道者在外打斋,不烦薪水之费。” 包蕾 《猪八戒学本领》:“凡巡山擒妖、寻洞除怪的勾当,他都推三阻四,要是化缘打斋,他几曾落在后面。”
(2).指念经做法事。《金瓶梅词话》第三四回:“东庙里打斋,西寺里修供,捨经施像,那里没求。”《廿载繁华梦》第四回:“ 伍姨太太 暗忖 邓奶奶 死得好寃枉,便欲延请僧尼道三坛,给 邓奶奶 打斋超度。”《羊城晚报》1982.8.2:“尽管监拆人员一再表示不相信该楼有鬼,但却仍然打算在拆卸期间安排‘打斋’,以平息可能出没于该处的‘鬼魂’云云。”词语解释:打底 拼音:dǎ dǐ
(1).最后面。《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 僧儿 指自茶坊道:‘恰纔在桚里面打底床铺上坐地底官人,教我把来与小娘子,又不交把与你!’”
(2).犹言作为基本条件。 老舍 《四世同堂》四六:“他本想再钉问一句,可是既有‘揍’打底儿,他不便再费话了。”
(3).奠定基础。 赵志萱 《道路》:“还得感谢两年来的 孔 孟 之书打底,入学考试后就被录取为三年级的学生。”如:这座房子是用花岗石打底的。
(4).指写文章或绘画起草稿。 柯岩 《快活的小诗·没字的信》:“雪白的信纸上,先用铅笔打底。”
(5).用普通蔬菜垫在珍贵菜肴盘碗底部。
(6).在赴宴之先,吃些食物,以免空腹饮酒。词语解释:打钱 拼音:dǎ qián
(1).掷钱游戏。 唐 赵光远 《咏手》之二:“慢笼彩笔閒书字,斜指瑶阶笑打钱。” 宋 文同 《画厨杂咏·邓隐老木寒牛》:“羸牛日晚已噍草,稚子天寒犹打钱。”
(2).无赖代人挨打所索取的报酬。 清 褚人穫 《坚瓠五集·哈打打》:“ 吴中 无赖为人代比较者,计笞数索钱,曰打钱。”
(3).制造首饰的工钱。 清 褚人穫 《坚瓠五集·哈打打》:“一人之妻,稍积一二金,使银匠打造二簪,其工值亦曰打钱。”
(4).旧时卖艺人向观众收钱。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六:“演完一场,艺人照例拿着盘子或筐箩向观众打钱。”词语解释:打令 拼音:dǎ lìng
行酒令。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唐人酒令》:“又有旗幡令、闪擪令、抛打令,今人不復晓其法矣。惟优伶家,犹用手打令以为戏云。” 元 张可久 《上小楼·春思》曲:“东风酒家, 西施 堪画,打令续麻,攧竹分茶。”词语解释:打马 拼音:dǎ mǎ
古代博戏名。 宋 李清照 《〈打马图经〉序》:“打马世有二种:一种一将十马,谓之关西马;一种无将,二十四马,谓之依经马。流传既久,各有图经。” 宋 李清照 《打马赋》:“打马爰兴,樗蒱遂废,实小道之上流,乃深闺之雅戯。” 宋 陆游 《乌夜啼》词:“冷落鞦韆伴侣,阑珊打马心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女曰:妾生平戯技,惟諳打马,但两人寥落,夜深又苦无局。今长夜莫遣,聊与君为交綫之戯。”词语解释:打散 拼音:dǎ sàn
(1).犹拆散。 明 梁辰鱼 《巫山十二峰·怀人》套曲:“双双配偶,是谁打散?”
(2).谓把成套或成包的物件分散。如:这套瓷器不要打散了。
(3).旧谓祭奠后把供品分与众人。也称散福。《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一齐拿上来与梵僧打散,登时把梵僧吃的楞子眼儿。”《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老和尚﹞先捧到 牛布衣 柩前奠了酒,拜了几拜,便拿到后边与众人打散。”
宋 元 戏曲术语。每场杂剧演完,附加一段表演,作为整个演出的结束,称“打散”。亦泛指曲艺歌舞。《水浒传》第五一回:“如今现在勾栏里説唱诸般品调,每日有那一般打散:或是戏舞,或是吹弹,或是歌唱,赚得那人山人海价钱。”词语解释:打闹 拼音:dǎ nào
(1).嘈杂;混乱。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我与你打闹处先赸过,拿笠儿忙盖合,心惊的我面没罗。”《水浒传》第二五回:“ 西门庆 见踢倒了 武大 ,打闹里一直走了。”
(2).争斗;争吵。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三折:“你两个一来一往、一上一下有似飞,见元帅打闹哩。”《红楼梦》第一百回:“譬如 迎姑娘 倒配的近呢,偏时常听见他和女婿打闹,甚至于不给饭吃。”
(3).玩耍笑闹。 赵树理 《三里湾·不能只动一个人》:“妇女们咭咭呱呱的聒噪,小孩们在谷穗堆里翻着斤斗打闹。” 敖德斯尔 《欢乐的除夕》:“当天夜里,队部的大帐篷中挤满了人,有的在热烈的争论,有的在打闹,帐篷里荡漾着一阵阵笑声。”词语解释:打包僧 拼音:dǎ bāo sēng
即云游僧。 宋 陈造 《次韵杨宰葫芦格》:“仍烦析尘语,远寄打包僧。” 宋 陆游 《俶装》诗:“絶物离人恨未能,聊为旦过打包僧。” 清 曹寅 《月当厅·闻钟》词:“跏趺浑似打包僧,何限老身,古寺待来听经。”参见“ 打包 ”。
词语解释:打包 拼音:dǎ bāo
(1).整束行装。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打字》:“行路有打火、打包、打轿。”
(2).特指僧人行脚云游。谓其所带行不多,仅打成一包而已。 宋 曾几 《谒径山佛日杲禅师于虎丘》诗:“打包 龙井寺 ,持鉢 虎丘山 。”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雪峰宗一》:“其徒以为打包潜窜,有欲束装从行者,己乃奄然坐化。”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 景城 天齐庙 一僧,住持 果成 之第三弟子……戒律清苦,虽千里亦打包徒步,从不乘车马。”
(3).泛谓轻装出行。 宋 陈与义 《题继祖蟠室》诗之二:“万卷吾今一字无,打包随处野僧如。”
(4).包装物品。《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 西门庆 这里是 来保 ,将礼物打包整齐。”如:打包装箱;打包机。词语解释:打铁 拼音:dǎ tiě
用手工锻造铁器。《水浒传》第十三回:“﹝他﹞原是本县打铁匠人出身,后来开张碓房,杀牛放赌。” 徐特立 《留法老学生之自述》:“我在长沙师范当校长,收了一个打铁的学生,姓 黎 名 升洲 。”词语解释:打算 拼音:dǎ suàn
(1).计算;核算。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祭酒 芮国器 奏曰:‘陛下只是被数文腥钱使作,何不试打算,了得几番犒赏?’” 元 刘一清 《钱塘遗事》卷四:“ 贾似道 忌害一时任事之閫臣,行打算法以污之。 向士璧 守 潭 费用,委 浙西 閫打算; 赵葵 守 淮 ,则委 建康 閫 马光祖 打算。 浙 閫 史严之 、 徐敏子 , 淮 閫 杜庶 , 广 帅 李曾伯 皆受监钱之苦。”《元史·刘秉忠传》:“今宜打算官民所欠债负……凡陪偿无名,虚契所负,及还过元本者,并行赦免。”
(2).考虑;计划。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恰打算离别苦况味,见小玉言端的。又惊散鸳鸯两处飞,喒须索权迴避。”《红楼梦》第八一回:“我原打算去告诉老太太,接二姐姐回来,谁知太太不依。” 朱自清 《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 北京 回到 徐州 ,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商韬 《论元代杂剧·元杂剧中的喜剧》:“他打算去负荆请罪,他也两次三番地想到投崖自杀。”词语解释:打虎 拼音:dǎ hǔ
猜谜。《醒世姻缘传》第五八回:“ 相于廷 道:‘脱不了咱两个人,怎行令?喒打虎罢。我説你打,你説我打,喒一递一个家説。’”词语解释:打更 拼音:dǎ gēng
旧时夜间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锣报时。 宋 杨万里 《不寐》诗:“深山五鼓鷄吹角,落月一窗鹅打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内臣罪谴》:“内臣得罪……发 南海子 常川打更,则示意杀之,十无一存者矣。” 张天翼 《新生》:“什么地方在那里打更,一下一下的梆声仿佛敲到了他的心脏上。”词语解释:打哄 拼音:dǎ hǒng
胡闹;开玩笑。《朱子语类》卷八四:“前者某人丁所生继母忧,《礼经》必有明文,当时满朝更无一人知道合当是如何,大家打鬨一场,后来祇説莫若从厚。”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 红娘 ,我对你不是打鬨,你且试听一弄。”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你是五霸诸侯命,一品大臣名,乾打哄胡廝噥过了半生。”《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当下 牛布衣 吟诗, 张铁臂 击剑, 陈和甫 打鬨説笑。”词语解释:打翻 拼音:dǎ fān
通过用力使之倾斜或倾覆。例如:一条被浪打翻的小船。
击垮;推翻。例如:打翻在地,再踏上脚。词语解释:打量 拼音:dǎ liang
丈量。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以丈尺量地曰打量。” 宋 欧阳修 《论牧马草地札子》:“臣今欲乞令差去官只据见在草地,逐段先打量的实顷亩,明立封标界至。”《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何谓推排打量之法?……又去丈量尺寸,若是有餘,即名隐匿田数,也要没入,这便是打量。”
(1).料想;估计。 宋 范成大 《甘雨应祈》诗之三:“説与 东江 津吏道:打量今晚涨痕来。”《红楼梦》第九十回:“那 雪雁 此时只打量 黛玉 心中一无所知了。”一本作“ 打谅 ”。 茅盾 《秋收》二:“ 阿四 !到底 多多头 干些什么,你说一打量我不知道么?”
(2).察看。《红楼梦》第三回:“这 熙凤 携着 黛玉 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一回,便仍送至 贾母 身边坐下。”一本作“ 打谅 ”。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四章:“他打量了一下这个院子,像是住了四家人。” 赵树理 《传家宝》:“忽然觉得房子里总还有点不整齐,仔细一打量,还是婆婆床头多了一口破黑箱子。”
(3).打算;考虑。 沉从文 《失业》:“那日记上写着一片胡涂的言语,写了一段,他自己看看,很生气,还打量继续写下去的也不再写了。” 沉从文 《三三》:“不回来又到什么地方去落脚, 三三 并不曾认真打量过。”词语解释:打样 拼音:dǎ yàng
(1).在建筑房屋或制造机械、器具之前,画出设计图样。
(2).书报等排版后,先印出样张以供校对。词语解释:打供 拼音:dǎ gòng
供养;照应。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盖寺有神姓 施 ,封护国公,为之打供,僧徒得以济。”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六出:“织绢更得缉蔴,得人知重。感得诸天打供,又遭遇 李大公 。” 钱南扬 校注:“打供,供养。本谓天神供养佛菩萨,这里作‘天照应’解。”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 东坡 云]这是伽蓝堂,怎生不打供?”词语解释:打住 拼音:dǎ zhù
停止;刹住。《红楼梦》第七五回:“ 贾珍 道:‘且打住,吃了东西再来。’” 清 褚人穫 《坚觚十集·水饭词》:“尊前正欲饮流霞,却被伊来刚打住。” 闻一多 《给臧克家先生》一:“本星期及下星期内共有三个讲演,都是谈诗的,我得准备一下,所以今天就此打住了。”词语解释:打当 拼音:dǎ dāng
(1).收拾;准备。《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荳儿米麦满牀上,仔细思量像甚样,公婆性儿又莽撞,只道新妇不打当。”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五折:“我可也不索慌,不索忙,早把手脚儿十分打当,看那廝怎做隄防。”《水浒传》第二四回:“ 武大 吃了早饭,打当了担儿,自出去做道路。”
(2).指江湖上卖草药兼行医的人。《元典章·刑部十九·禁毒药》:“凡有村野説谎聚众,打当行医不通经书、不著科目之人尽行断禁。”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二折:“怕不大倾心吐胆、尽筋竭力把个牙推请,则怕小处尽是打当。” 元 石君宝 《秋胡戏妻》第二折:“怕不待要请太医,看脉息,着甚么做药钱调治,赤紧的当村里都是些打当的牙槌。”
(1).馈送财物以取得方便。 宋 王明清 《挥麈前录》卷四:“﹝ 王延德 ﹞使 高昌 次至 都囉囉 族, 汉 使过者,遗以财货,谓之打当。”
(2).旧谓当铺出售典当过期的物件。 李家瑞 《北平风俗类徵·市肆》:“这行买卖,向跟当铺打交对,每遇当铺打当的时候,先撒看货条子,约请大家去看货。”词语解释:打野 拼音:dǎ yě
(1).亦称“ 打野呵 ”。谓艺人在街头卖艺。 宋 章渊 《槁简赘笔》:“如今之艺人,於市肆作场谓之打野,皆谓不著所,今人谓之打野呵。” 宋 周密 《武林旧事·瓦子勾栏》:“或有路歧,不入勾栏,只在耍闹宽阔之处做场者,谓之打野呵,此又艺之次者。”
(2).方言。犹言东张西望。《人民文学》1982年第12期:“ 吴勇 窜上阳台,‘呃,在这里做作业吧,还可以看看下面走路的人。’他喜欢打野,在学校,老师都不敢把他放在窗户边坐。”
(3).方言。犹言捞外快。《人民文学》1981年第2期:“运动初期, 钟 家写了揭批铁匠‘打野’挣双工资的大字报。”词语解释:打发 拼音:dǎ fā
(1).派遣。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二折:“我着员外打发你去。”《儒林外史》第二六回:“ 向道臺 又打发一个管家,拿着一百两银子,送到 鲍 家。” 丁玲 《母亲》:“大姑奶奶又打发人回去拿了小毛衣来。”
(2).使离去。 元 无名氏 《村名堂》第二折:“那箇弟子孩儿,不似好人,偷东摸西,打发他去了罢!”《老残游记》第十九回:“﹝ 老残 ﹞赏了车夫几两银子,打发回去。” 艾芜 《三十年代的一幅剪影》:“文章登出来了,可是去要稿费的时候,却像打发叫化子似的,丢给我一块钱。”
(3).特指嫁女。《龙川县志·土语》:“嫁女曰打发。” 清 李渔 《奈何天·妒遣》:“﹝夫人﹞叫我遍諭媒婆,快寻两分人家,打发他出门,完了这桩心事。” 老舍 《柳家大院》:“干脆把她打发了,进点彩礼,然后赶紧再给儿子续上一房。”
(4).发付,发放。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打字》:“左藏有打套局,诸库支酒谓之打发。”《恨海》第六回:“ 李富 也起来了,看见 棣华 便道:‘请小姐打发点银子,买点粮食好开船。’”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章:“他放下饭碗,用手掌揩一下嘴巴,就叫他两个同他一块上粮站去,准备着打发粮食。”
(5).送给;施舍。 元 曾瑞 《留鞋记》楔子:“ 梅香 ,取上好的脂粉来,打发这秀才咱!” 何士光 《赶场即事》:“一把五颜六色的糖果,就算给娃娃们吃的,不然还说当长辈的手紧得很,不打发一点见面礼!” 老舍 《茶馆》第二幕:“难民:‘掌柜的,行行好,可怜可怜吧?’ 王利发 :‘走吧,我这儿不打发,还没开张。’”
(6).安排;照料。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四折:“那时节先打发了 孙家 孔目出牢囚,我就直到他衙门里面报冤讎。”《英烈传》第二五回:“不免有许多新官到任,参上司、按宾客、公堂宴庆的行仪, 亮祖 一一的打发完事。”《红楼梦》第六二回:“我正打发你姐姐梳头,不得出来回你。” 王统照 《站长》:“快到旧历年--那些照例过活的人家,无论怎么样,总有他们的年关逼近应该打发的事务。”
(7).应付;回复。《金瓶梅词话》第五一回:“如今俺娘要和你对话哩,你别要説我对你説,交他怪我,你须预备些话儿打发他。”《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只为我的名声太大了,一到京住在 承恩寺 ,就有许多人来求,也有送斗方来的,也有送扇子来的,也有送册页来的,都要我写字、做诗……昼日昼夜,打发不清。” 柳青 《狠透铁》:“老监察不禁惊讶地说:‘你怎么打发出这号话?人不应该忘本啊!’”
(8).度过;消磨。 徐迟 《牡丹》五:“她练腿、练腰、练手、练眼、练唱。这中间她打发掉了两年的 香港 幽居生活。” 李劼人 《天魔舞》第七章:“ 成都 人民不但不感到秋热,而且也心安理得的打发各人的日子。”词语解释:打狗 拼音:dǎ gǒu
打狗子
台湾省高雄市旧名,港口词语解释:打猎 拼音:dǎ liè
在野外捕杀鸟兽。《水浒传》第十一回:“只説那 柴进 一行人,上马自去打猎,到晚方回。” 艾青 《画鸟的猎人》诗:“一个人想学打猎,找到一个打猎的人,拜他做老师。”词语解释:打水 拼音:dǎ shuǐ
汲水或取水
用手或脚轻轻溅水、玩水。例如:她坐在船沿上,两脚打水。词语解释:打瞌睡 拼音:dǎ kē shuì
亦作“ 打磕睡 ”。 打盹。《白雪遗音·玉蜻蜓·游庵》:“[小旦]来了,师父,佛婆可在?[正]在此打瞌睡。” 鲁迅 《彷徨·离婚》:“船便在新的静寂中继续前进;水声又很听得出了,潺潺的。 八三 开始打磕睡了。”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主人们]有时在这里卜神课,无聊时就打瞌睡。”词语解释:打流 拼音:dǎ liú
方言。犹流浪。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贫农﹞全然无业,即既无土地,又无资金,完全失去生活依据,不得不出外当兵,或出去做工,或打流当乞丐的,都是‘赤贫’。” 张天翼 《万仞约》一:“ 闵桂 林就家里当大少爷,当呀当的把几个钱当完,老子一死,他就到 安化 那些地方打流,拣拣茶叶。”词语解释:打行 拼音:dǎ xíng
明 清 之际一种替人充当保镖、打手的行帮。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鞠真卿》:“府谓曰:‘县多骡夫难治,好为之。’ 王 唯之,然不知骡夫何物,讯之。即 吴 下打行天罡之类。大家必畜数人,讼无曲直,挺鬭为胜,若小民直气凌之矣。” 褚人穫 《坚瓠九集·打行》引《亦巢偶记》:“打行,闻兴於 万历 间,至 崇禎 时尤盛,有上中下三等。上者即秀才贵介亦有之,中者为行业身家之子弟,下者则游手负担里巷之无赖耳。三种皆有头目。人家有斗殴,或讼事对簿,欲用以为卫,则先謁头目。顷之齐集,后以银钱付头目散之,而头目另有谢仪。散银钱復有扣头,如牙侩然,故曰行也。”词语解释:打乱 拼音:dǎ luàn
干扰(如加以妨碍或使改变方针或使停止)例如:打乱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
破坏已定的、合意的或井井有条的秩序或扰乱适当安排。例如:打乱了家务的正常进行。词语解释:打山 拼音:dǎ shān
上山打猎。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四八回:“民兵们一听说打仗,那真比打山的碰见金钱豹都高兴。”词语解释:打拳 拼音:dǎ quán
练拳术。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谚云:‘喫拳何似打拳时。’此言虽鄙,实为至论。”《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那些家将也都会些撂跤打拳,马鎗步箭,桿子单刀,跳高爬绳的本领。” 丁玲 《母亲》四:“这天他刚在前边同 玉儿 兄弟玩,他教 玉儿 打拳,恰巧 于三太太 出来找他们。”词语解释:打女真 拼音:dǎ nǚ zhēn
辽 代与 女真 人进行贸易之称。 宋 洪皓 《松漠纪闻》卷上:“每春冰始泮, 辽 主必至其地,凿冰钓鱼放弋为乐, 女真 率来献方物,若貂鼠之属。各以所产量轻重而打博,谓之打 女真 。”打博,谓贸易。词语解释:打躬 拼音:dǎ gōng
同“ 打恭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叉手横仗》:“若抚按之待其下,惟由科目者尚得打躬,讲揖让之礼。”《儒林外史》第一回:“皇上亲自送出城外,携着手走了十几步, 危老先生 再三打躬辞了,方纔上轿回去。”《再生缘》第二二回:“ 皇华 打躬应连声,施礼恭称谢大人。”词语解释:打手 拼音:dǎ shǒu
(1).指精于技击、勇敢善战的人。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而先时 濬 既诛,其酋 杨留 者无所归,乃率其党千餘人诣 宾州 应募为打手。 宾州 兵素弱,故倚打手。” 清 魏禧 《兵迹·华人编》:“四方行教者,技艺悉精,并诸杀法,名曰打手。苟招而致之,不惟能战,并可教战。”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我军以逸待劳,利用他的过失……往后的事,就看你们这些打手了。”
(2).邪恶势力豢养的用以直接欺压人民群众的爪牙。 曹禺 《日出》第一幕:“楼上的一帮地痞们,尽是打手。” 张天翼 《清明时节》:“ 罗二爷 说他已经知道了主使是谁,要是三天里找不出凶犯,找不出证据,他也要买打手来报复一下。”词语解释:打通 拼音:dǎ tōng
(1).除去阻隔使相贯通。 宋 范成大 《病中三偈》之一:“苦相打通俱入妙,病缘纔入更何疑。”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十章:“帮助我打通 剑平 。因为我要是直接跟他谈,他可能又要误会。”
(2).戏曲术语。参见“ 打闹臺 ”。
词语解释:打闹台 拼音:dǎ nào tái
戏曲术语。又称打通。旧时戏曲多在乡间野台演出,开演之前先用锣鼓和唢呐演奏,借以招徕观众。演奏分为三通,每通之间停息片刻。词语解释:打闲 拼音:dǎ xián
谓因无事可做而闲着。 宋 杨万里 《晓过丹阳县》诗:“小儿不耐初长日,自织筠篮胜打闲。” 井岩盾 《辽西纪事》:“大活一连扛了二十个,腰也弯了,腿也直了,扛活顶不住一个了,就打闲。”词语解释:打转 拼音:dǎ zhuǎn
转动;转来转去。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三折:“见一个旋风儿在这榆柳园,古道边,足律律往来打转。”《西游记》第七二回:“你去见他便了,却如何在这里打转?” 叶君健 《曙光》九:“ 彭玛莉 这时也抬起头来,把视线掉向 吴大勋 ,眼睛对着他直溜溜地打转。”
返回。 张天翼 《包氏父子》五:“可是 老包 到了门口又打转。”词语解释:打筋斗 拼音:dǎ jīn dǒu
亦作“ 打觔斗 ”。 翻跟斗。 宋 朱熹 《夜宿方广闻长老守荣化去敬夫感而赋诗因次其韵》:“只么虚空打筋斗,思君辜负百年身。”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三折:“某正在空地上学打觔斗,有父亲呼唤,须索走一遭去。”词语解释:打光棍 拼音:dǎ guāng gùn
谓成年未娶妻。《玉田县志·方言》:“打光棍儿,鰥居也。”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九章:“这样的老婆我也不要,豁着一辈子打光棍。”词语解释:打架 拼音:dǎ jià
互相争斗殴打。《红楼梦》第十回:“谁知昨日学房里打架,不知是那里附学的学生,倒欺负他。” 邹韬奋 《萍踪寄语》二八:“穷苦和无知往往又结不解缘,他们在偷闲的时候便聚赌,一言两语不合便在赌场里打架。”词语解释:打秋风 拼音:dǎ qiū fēng
谓假借各种名义向人索取财物。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上·懛子秋风》:“俗以干人云打秋风,予累思不得其义,偶於友人处见 米芾 札有此二字,风乃‘丰熟’之‘丰’,然后知二字有理,而来歷亦远。”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诀谒》:“你説打秋风不好, 茂陵 刘郎 秋风客,到后来做了皇帝。”《儒林外史》第四回:“ 张世兄 屡次来打秋风,甚是可厌。” 阿英 《盐乡杂信》九:“盐警打秋风的事情很多很多……想出种种的方法,如做生日之类,向盐民们弄钱。”词语解释:打点 拼音:dǎ diǎn
(1).收拾;整理。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一折:“我把这行李一一收拾下了,将这车辆打点的停当。”《水浒传》第四四回:“大哥,你便打点一间房,请叔叔来家里过活,休教邻里街坊道个不是。”《红楼梦》第五七回:“将从前小时玩的东西,有他送你的,叫你都打点出来还他;他也将你送他的打点了在那里呢。”
(2).准备;打算;考虑。 元 范康 《竹叶舟》第一折:“小生学成满腹文章,正要打点做官哩。老实对你説,小生出不的家!”《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小人见这个监生好道,打点哄他些东西,情是有的。”《平山冷燕》第二回:“倘或你一时胆怯,行礼不周,圣上有问,对答不来,未免有罪。你也须预先打点。” 谢璞 《二月兰》:“在老监察眼里我哥哥是个嘴上没胡须的冲天炮,容易失打点,损失了上口的粮。”
(3).行贿以请托他人疏通、照顾。 元 无名氏 《灰阑记》第一折:“你可去衙门打点,把官司上下布置停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匯了一万多银子来,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打点到了,然后把呈子递上去。” 老舍 《柳屯的》:“谣言说我已和那位‘军官’勾好,也有人说我在县里打点妥当:这使我很不自在。”
(4).振作。《二刻拍案惊奇》卷三:“ 权翰林 在书房中梳洗已毕,正要打点精神,今日求见表妹。”《红楼梦》第四七回:“这会子你不打点精神赢老太太几个钱,又想算命?”《快心编初集》第二回:“因而打点精神静心等候。”词语解释:打扫 拼音:dǎ sǎo
扫除;清理。 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楔子:“下次小的每打扫书房,着孩儿安下,温习经史,不要误了茶飰。”《红楼梦》第三回:“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孽海花》第九回:“忙了数日,直到廿二日上午,方把诸事打扫完毕。”词语解释:打鼾 拼音:dǎ hān
熟睡时发出粗重呼吸声。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他飘飘然的飞了大半天,飘进土谷祠,照例应该躺下便打鼾,谁知道这一晚,他很不容易合眼。” 刘白羽 《战斗的幸福》:“ 唐明智 在被窝里睡得呼呼打鼾了。”词语解释:打腾腾 拼音:dǎ téng téng
迟延不进貌。《新唐书·五行志二》:“ 高宗 自 调露 中欲封 嵩山 ,属 突厥 叛而止;后又欲封,以 吐蕃 入寇遂停。时童謡曰:‘ 嵩山 凡几层,不畏登不得,但恐不得登,三度徵兵马,傍道打腾腾。’”词语解释:打花 拼音:dǎ huā
(1).采花,摘花。《古今小说·张古老种瓜娶文女》:“ 六合县 里有两个扑花的,一个唤做 王三 ,一个唤做 赵四 ,各把着大蒲篓来,寻 张公 打花。”
(2).打水激起浪花。《西游记》第六回:“那 大圣 变鱼儿……急转头,打个花就走。 二郎 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鱖鱼,花鳞不见。’”
(3).闲谈,说笑。《西游记》第八四回:“ 三藏 喝道:‘不要打花,且干正事!端的何如?’”
(4).方言。扯谎。 毛泽东 《长冈乡调查·革命竞赛》:“会后主席等(即公证人)到各村去巡视,看值日代表的报告是否‘打花’(扯谎)。”词语解释:打谷 拼音:dǎ gǔ
用连枷或脱谷机脱粒词语解释:打退 拼音:dǎ tuì
用打击来驱散。例如:用短棍打退凶猛的恶狗群。
击退(如袭击或打退敌人);通常指以武装力量击退。例如:打退敌人的进攻。
取消预约
赶走,驱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