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汉语字典抄拼音:chāo 属 肴韵
 
 
抄 chāo〈动〉 
〈名〉(形声。从手,少声。本义:叉取)同本义掠取,抢掠 。如:抄暴(以武力掠取);抄夺(抢劫掠夺);抄掠(搜劫他人财物)抄写 。如:抄集(抄录编集);抄白(抄本;副本)搜查并没收而抄捕南海馆之报忽至。——清·梁启超《谭嗣同传》又如:抄籍(抄没并登记归公);抄没(查抄没收)从侧面绕过去 。如:抄击(绕道击敌);抄近(走近路)两手交叉在胸前或背后插在袖筒里 。如:抄手;抄着腰(叉着腰)顺手牵羊拿走 。如:谁把我的字典抄走了迅速拿起 。如:抄起一把锹就走了 
匙子;小勺两个初煨黄栗子,半抄新炒白芝麻。——《清史稿》 康熙字典抄
 《唐韻》《韻會》《正韻》楚交切《集韻》初交切,𠀤與鈔同。 叉取也。《杜甫詩》飯抄雲子白。《韓愈詩》匙抄爛飯穩送之。又《廣韻》略取也。《魏志·太祖紀註》抄略諸郡。又《增韻》謄寫也。《通俗文》遮取謂之抄,寫錄之目亦謂之抄。又姓。明永樂中有舉人抄思。又《集韻》楚絞切,音炒。 抄掠也。又《唐韻》初教切《集韻》《韻會》楚教切,𠀤鈔去聲。 亦略取也。又《集韻》桑何切,音娑。 摩挱之挱亦省作抄。《集韻》或作摷。本作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