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满把 拼音:mǎn bǎ
(1).谓拉满弓。《吕氏春秋·忠廉》:“吾尝以六马逐之 江 上矣,而不能及;射之矢,左右满把,而不能中。今汝拔剑则不能举臂,上车则不能登軾,汝恶能!” 陈奇猷 校释:“弓之握手处曰把。字亦作‘弝’,见《玉篇》。”
(2).犹一手,只凭一人之力。《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大社的优越性》:“社里的各项工作都搞不好:分配到队里的农具随便丢,收下的庄稼没有人看,社员的政治教育也没有人过问,劳动纪律很松懈,最后,样样事情都由社长满把抓。”词语解释:盈把 拼音:yíng bà
(1).满把。把,一手握取的数量。《韩诗外传》卷五:“故盈把之木,无合拱之枝。”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盈把那须沧海珠,入怀本倚 崑山 玉。”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 山阴 怀古意,欲揽不盈把。”
(2).《艺文类聚》卷八一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 陶潜 无酒,坐宅边菊丛中,採摘盈把,望见 王弘 遣送酒,即便就酌。”遂以“盈把”为采菊之典。 唐 王绩 《九月九日赠崔使君善为》诗:“香气徒盈把无人送酒来。” 宋 梅尧臣 《和刘原甫省中新菊》:“东篱独此物,盈把恨无觴。”词语解释:拱把 拼音:gǒng bǎ
指径围大如两手合围。《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杨伯峻 注:“ 赵岐 注云:‘拱,合两手也;把,以一手把之也’此言树之尚小。”《后汉书·崔駰传》:“譬犹 衡 阳之林, 岱 阴之麓,伐寻抱不为之稀,蓺拱把不为之数。”《云笈七籤》卷十五:“夫十围之木,起於拱把;百仞之臺,起於足下。”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一年开花,二年结果,三年拱把,十年合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又顾殿东隅,修竹拱把,下有巨池,野藕已花。”亦以喻指弱小或成长初期。 宋 苏轼 《送王竦朝散赴阙》诗:“擢子拱把中,云有驥騄姿。”词语解释:总把 拼音:zǒng bǎ
元 代武官名。《元史·兵志一》:“ 世祖 时,颇修官制……外则万户之下置总管,千户之下置总把,百户之下置弹压,立枢密院以总之。”《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十六年》:“戊子,千户 託訥 、总把 呼岱 擅引军入 婺州 永康县 界,杀掠吏民。”词语解释:菜把 拼音:cài bǎ
指蔬菜。 唐 杜甫 《园官送菜》诗:“清晨送菜把,常荷地主恩。” 宋 范成大 《冬日田园杂兴》诗之七:“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 清 赵翼 《扈从木兰杂诗》之三:“酒瓶屡加水,菜把须论緡。”词语解释:倒把 拼音:dǎo bǎ
转手倒卖以牟取暴利。《文汇报》1983.2.10:“ 上海 同其他城市一样,在打击了投机倒把,在财政经济实现了统一原理和统一领导之后,物价稳定下来了。”
倒持。 宋 欧阳炯 《春光好》词之二:“饮处交飞玉斝,游时倒把金鞭。”词语解释:话把 拼音:huà bà
亦作“ 话霸 ”。 话柄。《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差毫釐,成话欛,无面目得人怕。” 宋 晓莹 《罗湖野录》卷二:“翻身逃掷百千般,冷地看佗成话霸。”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我则怕人瞧见做风流话欛。”参见“ 话把 ”。词语解释:柄把 拼音:bǐng bǎ
植物果实和枝茎相连的部分。 刘白羽 《珍珠》:“一串串结在巨大象牙般柄把上的香蕉,和黄铜色的椰子,堆积如山。”词语解释:年把 拼音:nián bǎ
一年左右的时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到了十二三岁上,便託人荐到一家小钱庄去学生意。这年把里头,他的娘就死了。” 李文元 《婚事》:“妮子还没长成人的嘛,停年把再说吧。”词语解释:执把 拼音:zhí bǎ
(1).拿着。《元典章·兵部五·围猎》:“ 汉 儿人执把弓箭围猎。”《元典章新集·刑部·骗夺》:“悬带弓箭,执把鎗刀铁尺,将路行客旅拦截。”
(2).把持;掌管。《元典章新集·朝纲·纪纲》:“﹝诸司﹞或为僧道护持,或与权豪执把。”《元代白话碑集录·荥阳洞林圣旨碑四》:“属 雪堂 总统的 郑州 大觉禪寺 里住持的 瑋长老 、 祥提点 、 福监寺 、 璨监寺 四个执把。”词语解释:火把 拼音:huǒ bǎ
(1).火炬的俗称。束状的照明物。顶部燃火,下部为握柄。 宋 叶适 《送吕子阳携所解〈老子〉访留未久急归》诗:“火把起夜色,丁鞵明齿痕。”《水浒传》第四二回:“﹝ 宋江 ﹞只听的外面拿着火把,照将入来。” 西戎 《女婿》:“ 青枝 爹赶回来,天早黑了,街上到处是灯笼火把,到处是人。”
(2).指束状的易燃物。《七国春秋平话》卷中:“於牛角上施枪,腿上安刃,尾上扎火把,膏油灌於其上。”词语解释:禾把 拼音:hé bǎ
连穗带秆的稻捆子。词语解释:翻把 拼音:fān bǎ
(1).不承认说过的话;不认账。
(2).被打败的敌人重占上风,反攻倒算。 李之华 《反“翻把”斗争》:“叫 孙林阁 把他‘翻把’的坏底子掏出来,咱们要挖掉这老坏根儿!”淮剧《王贵与李香香》:“翻把倒算我难忍耐,难道说分他财产不应该?”词语解释:反把 拼音:fǎn bǎ
(1).犹反扑。《安徽捻军传说故事·山猫独斗铁头蛇》:“还没容 铁头蛇 睁眼反把, 山猫 趁劲窜到跟前……把 铁头蛇 撩个嘴吃泥。”
(2).反悔;不认账。 王汶石 《风雪之夜·蛮蛮》:“这娃才是--你说过的话,一转眼又反把啦!”词语解释:力把 拼音:lì bǎ
见“ 力巴 ”。
词语解释:力巴 拼音:lì bā
亦作“ 力把 ”。
(1).方言。指笨手笨脚的人。《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女子见这般人浑头浑脑,都是些力巴。” 邓友梅 《别子,濑户内海》十二:“ 虎子 一下子感到自己长大了一大截,不再是个自顾自的小力巴了。”
(2).指外行。《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行家莫説力把话,你难道没带着眼睛,还要问‘却是为何’!” 韦君宜 《我们的老高》:“我们谁也没怎么干过这,捆的力巴(外行的意思),结果押到半道上被他把绳子不知怎么磨蹭的挣散了。”词语解释:千把 拼音:qiān bǎ
(1). 清 代对武官千总、把总的并称。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自提镇以至千把,各捐一月薪水,以备赏需。” 郑观应 《盛世危言·练兵》:“储备口粮以千把轮流经管。”
(2).一千左右。《儿女英雄传》第十回:“ 十三妹 略略数了数,通共也有个千把两银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这千把吊钱,我是看得稀松。”词语解释:大把 拼音:dà bǎ
一手抓物的最大量。引申为数量很多。 茅盾 《子夜》四:“他知道有了这东西,便可以常常向老头子逼出大把的钱来放开手面化用。”词语解释:扫把 拼音:sào bǎ
即扫帚。《中国歌谣资料·长工歌》:“丢下槤枷拾扫把,缸里无水骂长工。”参见“ 扫帚 ”。
词语解释:扫帚 拼音:sào zhǒu
(1).除去尘土、垃圾等的用具。《南齐书·刘休传》:“令 休 於宅后开小店,使 王氏 亲卖扫箒皂荚以辱之。”《隋书·五行志上》:“金作扫帚玉作把,浄扫殿屋迎西家。”《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猛抬头看见他檐下挂着一把破扫帚。” 赵树理 《三里湾·奇怪的笔记》:“她给家里做过什么活……在院里没有动过扫帚!”
(2).蔾科植物地肤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地肤》:“地葵、地麦、落帚、独帚、王蔧、王帚、扫帚……茎可为帚,故有帚、蔧诸名。”词语解释:印把 拼音:yìn bà
见“ 印把子 ”。
词语解释:印把子 拼音:yìn bà zi
亦称“ 印把 ”。亦作“ 印靶子 ”。 1.官印的把子。代指官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一回:“自己带了那一颗小小的印把……一同上制臺衙门去。”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章:“朝廷硬把印把子塞到你手里,你能够坚决不要。”
(2).喻指官职或权力。《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回:“你虽然候补了多年,如今却是第一回拏印把子。” 鲁迅 《彷徨·长明灯》:“他的祖父不是捏过印靶子的么?”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三:“咱们穷人自己掌上印把子,拿上枪杆子才行。”词语解释:刀把 拼音:dāo bà
亦作“ 刀靶 ”。亦作“ 刀欛 ”。
(1).刀的把手。 汉 班固 《与窦宪笺》:“令赐 固 刀把曰:‘此大将军少小时所服。’”《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右手四指拢定了刀靶,大拇指按住了刀子的掩心。” 赵树理 《三里湾》十五:“整个的上滩,像一把菜刀,那一带地就像刀把。”
(2).比喻把柄。 清 李渔 《比目鱼·征利》:“见他莫把威严吓,乡民易惊怕。骗得状词来,杀人有刀欛。”《红楼梦》第六八回:“谁知越使钱,越叫人拿住刀靶儿,越发来讹。”
(3).比喻权柄。参见“ 刀把子 ”。
词语解释:刀把子 拼音:dāo bà zi
刀把。多用以比喻兵权或杀生大权。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六章五:“ 黎元洪 身边全是旧人,刀把子操在他手里,到底可靠不可靠?”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关大妈四》:“刀把子总有一天会拿在我们手里的。”词语解释:件把 拼音:jiàn bǎ
表示约数,指事物数量接近于最小基数“一件”的大约数目。《水浒传》第二四回:“他便央你做得件把衣裳,你便自归来吃些点心,不值得搅恼他。”《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这门子未免恃着爱宠,做件把不法之事。”词语解释:防把 拼音:fáng bǎ
防卫把守。 宋 叶适 《定山瓜步石跋三堡坞状》:“至於屏蔽 江 南,防把口岸,则其説尤长,敢不尽布愚悃。”词语解释:车把 拼音:chē bǎ
骑车、推车、拉车时用手把住的柄。 老舍 《骆驼祥子》一:“他坐在了水簸箕的新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词语解释:吊拷絣把 拼音:diào kǎo bīng bǎ
亦作“吊拷絣把”。 捆绑起来吊打。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 凌景埏 校注:“吊拷,吊起来拷打。絣把,也写作綳把、拼扒、絣扒、掤扒,剥去衣服绷綑。”词语解释:靠把 拼音:kào bǎ
谓传统戏剧中演员表演古代武将着铠甲开打。也称靠背。如:靠把戏;靠把武生。词语解释:挜把
挜靶词语解释:外委总把
清代武官名。地位低于总把词语解释:句把
一两句,指很少的话词语解释:遭把
一两次;个把次词语解释:番把
几次词语解释:弓把 拼音:gōng bǎ
亦作“ 弓靶 ”。亦作“ 弓弝 ”。 弓身正中手把握处。《礼记·曲礼上》“左手承弣” 唐 孔颖达 疏:“弣,谓弓把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佳兵》:“凡樺木……其皮护物,手握如软绵,故弓靶所必用。” 清 赵翼 《初用眼镜》诗:“收宜近笔牀,掛岂杂弓弝。”《儿女英雄传》第六回:“只见那女子左手把弓靶一托,右手将弓梢一按,钓鱼儿的一般,轻轻的就把 安公子 钓了起来。”词语解释:棵把 拼音:kē bǎ
指成束的农作物植株。如:棵把多,行子小,打的粮食吃不了。词语解释:闸把 拼音:zhá bǎ
制动闸的把手。 李季 《玉门儿女出征记·战士的心》:“左手残废右手干,一只手握闸把如钢似铁。”词语解释:门把 拼音:mén bà
被转动时可打开门锁的把手词语解释:个把 拼音:gè bǎ
(1).约略之词。一两个。《水浒传》第十四回:“ 晁盖 动问道:‘敝村曾拿得个把小贼么?’”《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六老 呆呆的等了个把时辰。”《官场现形记》第三三回:“从此简在帝心,陈臬开藩,都是意中之事,放个把实缺,小焉者也,算不得什么。”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兵民是胜利之本》:“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 日本 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
(2).指一个,犹个。 张天翼 《万仞约》:“据说要是在前 清 --写得了这么一手字的就能够当个把秀才哩。”
箇把:谓一两个。《水浒传》第十四回:“ 晁盖 动问道:‘敝村曾拿得箇把小贼么?’”《西游补》第一回:“我前日打杀得箇把妖精,师父就要念咒。” 词语解释:树杈把 拼音:shù chà bǎ
见“ 树杈 ”。
词语解释:树杈 拼音:shù chà
亦称“ 树杈把 ”。 树枝的交汇处。 田汉 《洪水》第二场:“谁想到我们今年要在屋顶上、树杈上和土堆上过中秋哩。”《中国民间故事选·荨麻与艾蒿》:“她赶紧跑进房子后面的果树园子,跐蹓跐蹓很快地爬上了结满甜桃的树杈把上。”词语解释:松明火把 拼音:sōng míng huǒ bǎ
用松明做成的火把。《新华月报》1979年第4期:“两只泪眼一晃,在松明火把下发出光亮。”《花城》1981年第6期:“两个壮小伙举着松明火把,从齐腰深的水里走了过来。”词语解释:搔把 拼音:sāo bǎ
亦作“ 搔爬 ”。亦作“ 搔耙 ”。 谓以指爪或他物抓刮爬梳。 唐 白居易 《春日闲居》诗之一:“饱竟快搔把,筋骸无检束。”把,一本作“ 爬 ”。 宋 黄庭坚 《代书》诗:“刺头簿领中,蚤蝨废搔爬。” 清 龚自珍 《寒月吟》:“挽鬚搔爬之,磨墨揄揶之。” 郁达夫 《出奔》五:“ 钱时英 到这时才放声叹了一口气,向头上搔耙了许多回。”词语解释:捞一把 拼音:lāo yī bǎ
用不正当手段取得一些利益。例如:乘机捞一把。词语解释:捣把 拼音:dǎo bǎ
倒把。谓利用物价涨落买入卖出,牟取暴利。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四:“‘那是有人在那里捣把之故’, 赵委员 俨然正容说。”词语解释:拉把 拼音:lā bǎ
提携;抚养。《国强报》1920.3.19:“这可不是我说分界限的话,你瞧,我们外省的人,最能拉把同乡。” 严阵 《牡丹园记》:“后来大伙帮忙拉把着她那孩子,又时常凑钱,帮她治病,可治来治去,总是那样。”词语解释:批把 拼音:pī bǎ
即琵琶。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因以为名。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批把》:“谨按此近世乐家所作,不知谁也。以手批把,因以为名。”参阅《集韵·平脂》。参见“ 琵琶 ”。
词语解释:琵琶 拼音:pí pá
(1).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 波斯 、 阿拉伯 等地, 汉 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一说,我国 秦 末,百姓苦 长城 之役,弦鼗而鼓之,琵琶即始于此。(见 晋 傅玄 《〈琵琶赋〉序》。) 南北朝 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我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 唐 宋 以来经不断改进,柱位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现今民间的琵琶有十七柱,通常称四相十三品,革新的琵琶有六相十八品;后者能弹奏所有半音,技法丰富,成为重要的民族独奏乐器。
(2).指弹奏琵琶的指法。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王蝺 ﹞又见 康崑崙 弹琵琶云:‘琵声多,琶声少,亦未可弹五十四丝大弦也。’自下而上谓之琵,自上而下谓之琶。”《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怎的推手向外为琵,合手向内为琶,怎的为挑,为弄,为勾,为拨:--指使的他按谱徵歌都学得心手相应。”
(3).鱼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於是乎长鲸吞航,修鯢吐浪,跃龙腾蛇,鮫鯔琵琶。” 刘逵 注:“琵琶鱼,无鳞,其形似琵琶,东海有之。”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海鱼千岁为剑鱼,一名琵琶,形似琵琶而善鸣,因以名焉。”词语解释:掌把 拼音:zhǎng bǎ
掌握;掌管。《元典章·刑部八·取受》:“风宪是掌把纪纲法则的职分。” 元 高文秀 《襄阳会》第一折:“我也掌把不住这 荆 襄 九郡。”《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你既是 张 家的儿子媳妇,怎生掌把着 刘 家的家私?”词语解释:掐把 拼音:qiā bǎ
用力紧紧握住。比喻束缚箝制。《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我生平是这们个性子:该受人掐把的去处,咱就受人的掐把;人该受咱掐把的去处,咱就要变下脸来掐把人个够!”词语解释:搂把 拼音:lōu bǎ
锄地,培土。《人民文学》1981年第6期:“春天,爷儿俩把半亩地搂把搂把,刨些坑。”词语解释:手巾把 拼音:shǒu jīn bǎ
旧时饭馆、澡堂或剧场中的堂倌或富家仆人用热水沃过再拧干以供客拭面的热手巾。《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谁知拿了进去,钦差还没有闻着,打手巾把子的人已经挑眼了。” 老舍 《骆驼祥子》五:“ 张妈 既是得伺候着烟茶手巾把,那群小猴自然全归 祥子 统辖。”词语解释:拖把 拼音:tuō bǎ
擦拭地板的工具。用许多布条系在木棒的一头做成。 张天翼 《春风》:“校长 佟老师 叫校役 长寿 擦去这些黑疤疤的,可是用拖把来拖也没弄干净。”词语解释:扎把 拼音:zhā bǎ
成捆的草把。《阿细的先基·男女说合成一家》:“扎把倒是晒干了,可是这些扎把啊,上面晒得白生生的了,下面还是绿茵茵。”词语解释:拏把 拼音:ná bǎ
(1).抓住。《元典章·户部四·田长宜强收嫂》:“ 田五儿 将 阿段 两手拏把,其 田长宜 用棍於左臂上打讫两下,不能动止。”
(2).把握。 清 冯班 《钝吟杂录·诫子帖》:“学前人书,从后人入手,便得他门户;学后人书,从前人入手,便有拏把。”词语解释:把把 拼音:bǎ bǎ
把粪便。 元 无名氏 《岳飞精忠》楔子:“得了胜的着他帅府里就掛元帅印,输了的都罚去 史家衚衕 喫把把。”《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如今自己挑了黄怱怱的一担把把,这臭气怎生受得?”词语解释:拿把 拼音:ná bǎ
刁难;摆架子。《官场现形记》第五回:“为着这一点点,他就拿把,我看来也不是甚么有良心的东西!”《官场现形记》第五回:“有病请假,没有病也请假,他还是拿把我。” 张书绅 《张师傅外传》:“来的人以为 德祥 故意拿把抬价,就陪笑说:‘老师傅,条件只管明说,工资、房子、劳保,都好商量。’”词语解释:拜把 拼音:bài bǎ
亦作“ 拜把子 ”。 旧时谓朋友结拜为异姓弟兄。《天地会诗歌选·金台拜把歌》:“自从拜把金臺后,沆瀣都归一气中。” 遯庐 《童子军·归田》:“你看营里头那班花翎红顶的人,不是俺当初拜把子让头功的好兄弟么?” 康濯 《灾难的明天》二:“ 陈玉 有个过去买卖场中挺要好的拜把兄弟,在敌区给敌人办事,就是那家伙三番五次催 陈玉 去的。”词语解释:架把 拼音:jià bǎ
方言。搀扶。如:老太太被姑娘们架把着走进来。词语解释:拤把 拼音:qiá bǎ
方言。勒索;克扣。 贺敬之 《秦洛正》第一场:“这功夫咱们起来跟他算算旧账说说理,出出窝囊气,要回他拤把咱们那些血汗钱。”原注:“拤把,剥削、勒索或压迫之意。”词语解释:持把 拼音:chí bǎ
执持。《元典章·户部八·盐课》:“其盐徒动輒百十结连羣党,持把器仗,专一私贩。”词语解释:投机倒把 拼音:tóu jī dǎo bǎ
谓以囤积居奇、买空卖空、搀杂作假、操纵物价等手段攫取暴利。 浩然 《艳阳天》第四七章:“投机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条文的事情, 弯弯绕 那家伙能干这样傻事?” 白危 《被围困的农庄主席》:“我们是堂堂正正的集体农庄;可不是什么投机倒把的私商!”词语解释:尿尿把把 拼音:niào suī bǎ bǎ
谓解大小便。《西游记》第四十回:“我驮着你,若要尿尿把把,须和我説。”词语解释:烧天火把 拼音:shāo tiān huǒ bǎ
比喻急躁的性子。 元 朱凯 《昊天塔》第二折:“凭着我这烧天火把,问甚么经文也那佛法,我大踏步踹入僧房,拏住和尚,揝定袈裟。”词语解释:个把
谓一两个。《水浒传》第十四回:“ 晁盖 动问道:‘敝村曾拿得箇把小贼么?’”《西游补》第一回:“我前日打杀得箇把妖精,师父就要念咒。”词语解释:絣把 拼音:bīng bǎ
见“ 絣扒 ”。
词语解释:絣扒 拼音:bīng bā
亦作“ 絣把 ”。 剥去衣服捆绑起来。絣,通“ 绷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有刑罚,徒流绞斩,吊拷絣把,设而不用,束杖理民宽雅。”《水浒传》第五一回:“这一班禁子人等,都是和 雷横 一般的公人,如何肯絣扒他?”词语解释:笤把 拼音:tiáo bǎ
即笤箒。 吴组缃 《山洪》一:“他用袖口拭了几下眼角,把手里谷粒掷回石臼里,拿起笤把在石臼边上扫着。”参见“ 笤箒 ”。
词语解释:笤帚 拼音:tiáo zhǒu
亦作“ 笤帚 ”。 以细竹枝或去粒的高粱穗、黍子穗等扎成的扫地用具。 元 王和卿 《拨不断·长毛小狗》曲:“你道你有似箇成精物,咬人的笤箒。”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 赵老头 ﹞开了街门,拿起笤帚,打扫院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四章:“你拿笤帚来扫磨子吧,我帮你套上。”词语解释:一手把 拼音:yī shǒu bǎ
一把。表示一手抓起的数量。 艾青 《大堰河--我的保姆》诗:“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 ,她含泪的去了。”词语解释:离把 拼音:lí bǎ
方言。犹外行。《白雪遗音·马头调·人人劝我》:“他一开口,句句説的是离把的话。” 郭澄清 《大刀记》第十六章:“大叔,你骟驴骟马是行家,劁猪可看出离把来了。”词语解释:刹把 拼音:shā bǎ
内燃机车、钻机等的把状制动装置。 光未然 《英雄钻井队》诗五:“只见他那魁梧的身躯,死死压在刹把上。”词语解释:劣把 拼音:liè bǎ
力巴。指外行。《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咱们这里虽説不短人抬,都是些劣把。”亦称“ 劣把头 ”。《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难为你还冲行家呢!到底儿劣把头么!”词语解释:一大把 拼音:yī dà bǎ
(1).谓一手能够握住的最大数量。如:一大把米;一大把头发。
(2).用于形容年龄,犹言很大。 叶曙明 《卖假药的老头》:“这么一大把年纪了,说句话还忸忸怩怩,真是少见。”词语解释:大捞一把 拼音:dà lāo yī bǎ
乘机放手攫取利益,有贬义。例如:既然供不应求,他们就可以乱提价格,大捞一把了。词语解释:守把 拼音:shǒu bǎ
(1).把守,防守。 宋 欧阳修 《保明张景伯》:“今月六日,有军贼约二十餘人入县,围却县城,有守把兵士三十餘人,於县门楼上相射。” 元 李五 《虎头牌》第一折:“为你守把夹山口子,累建奇功,加你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行枢密院事。”《水浒传》第五一回:“ 解珍 、 解宝 守把山前第一关, 杜迁 、 宋万 守把 宛子城 第二关。”《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缘此时该校校长 杨子侁 ,深恐学生出外‘肇祸’,嘱将校舍前后门一律锁起,亲偕监学分头守把,不许学生出校,学生因而大鬨。”
(2).掌管。《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娶妻 王氏 ,姿色非凡,颇称对当。家私富裕,多亏那 王氏 守把。”词语解释:大厮把 拼音:dà sī bǎ
同“大廝八”。 元 刘庭信 《一枝花·春日送别》曲:“一箇大厮把的忙牵金勒马,这一箇悄声儿回转画轮车。”一本作“ 大四八 ”。词语解释:目把 拼音:mù bǎ
指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小首领。《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恩》:“其后九司头目日恣,所辖蛮民不堪,知府 陈璜 曲加绥戢。目把 刘观 、 卢回 以復土为名,鼓众作乱。” 清 钱谦益 《中宪大夫四川叙州府知府赵君墓志》:“夷府目把,以买盐布为名,宿留内地,为 水西 间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