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投老 拼音:tóu lǎo
(1).垂老;临老。《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柰何肆忿於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 夷 投老以长饥, 回 早夭而又贫。” 宋 杨万里 《周子及监簿挽诗》:“投老欣相得,论心恨轻迟。” 清 金农 《题何山人琦活埋庵十韵》:“急喉 何居士 ,投老乐湛湛。”
(2).告老。 晋 王羲之 《十七帖》:“实望投老,得尽田里骨肉之欢。” 唐 牟融 《处厚游杭作诗寄之》:“念我故人劳碌久,不如投老卧沧洲。” 明 张四维 《双烈记·行游》:“投老归湖,皇恩浩荡,閒身得伴鱼竿。” 清 叶廷琯 《吹网录·虎邱贺方回题名》:“诗孙投老 吴下 ,巖壑把名鎸。”词语解释:投闲 拼音:tóu xián
亦作“ 投閒 ”。 谓置身于清闲境地。 宋 陆游 《入秋游山赋诗》之三:“屡奏乞骸骨,宽恩许投闲。” 明 查士标 《雪后同方宝臣张谐石游北固》诗:“僻性从来厌市闤,投閒山寺岁将残。” 清 钮琇 《觚賸·刘将军》:“某投閒何足惜,独羣马伏櫪思战塲,为可惜耳。”
亦作“ 投间 ”。乘隙;伺机。《东观汉记·桓荣传》:“初 荣 遭仓卒困厄时,尝与族人 桓元卿 俱捃拾,投閒輒诵诗。”《后汉书·延笃传》:“百家众氏,投閒而作。” 李贤 注:“言诵经典之餘,投射閒隙而翫百氏也。”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五:“ 文庄 叶公 巡抚 两广 时,素与 邱内翰 仲深 不合, 邱 每投间毁之。”词语解释:投辖 拼音:tóu xiá
《汉书·陈遵传》:“ 遵 耆酒,每大饮,宾客满堂,輒关门,取客车辖投井中,虽有急,终不得去。”辖,车轴两端的键。后以“投辖”指殷勤留客。 唐 杜甫 《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诗:“甘从投辖饮,肯作致书邮。” 明 徐渭 《吴宣府新膺总督》诗:“最怜投辖相知客,不得随车负此情。” 清 曹寅 《西池集饮喜晤陈心简》诗:“非干投辖数,所恨识君迟。”词语解释:投林 拼音:tóu lín
谓鸟兽入林。借喻栖身或归隐。《晋书·文苑传·李充》:“穷猨投林,岂暇择木!” 唐 杜甫 《独坐》诗:“仰羡黄昏鸟,投林羽翮轻。”《红楼梦》第五回:“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浄。”词语解释:投宿 拼音:tóu sù
临时住宿。 汉 刘向 《九叹·逢纷》:“平明发兮 苍梧 ,夕投宿兮 石城 。” 宋 司马光 《投梅圣俞》诗:“高吟桑野阔,日暝即投宿。”《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儿再世前曾贩羊从 夏州 来,到此翁姥家里投宿。” 朱心 《鱼抬梁,土堆亭》:“投宿?这儿又不是客栈!”词语解释:投笔 拼音:tóu bǐ
谓弃文而就他业。多指弃文就武。 唐 魏徵 《述怀》诗:“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宋 杨万里 《送谈星辰许季升》诗:“ 许子 儒冠怨误身,如今投笔説星辰。”《瑟榭丛谈》卷下引 清 蔡莘腴 《龙门即事》诗:“投笔何须侯万里,飞书尚欲辟千人。” 王德钟 《十九岁述怀》诗:“批龙探虎知无我,投笔荷戈更有谁?”参见“ 投笔从戎 ”。
词语解释:投笔从戎 拼音:tóu bǐ cóng róng
《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輟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 傅介子 、 张騫 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后立功 西域 ,封 定远侯 。因以“投笔从戎”为弃文就武的典故。 唐 陈子昂 《为金吾将军陈令英请免官表》:“臣幸以常才,文武兼闕,始年十八,投笔从戎。”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崔秀才》:“盍投笔从戎,聊博升斗?”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七章:“如果我现在是二十几岁的青年,我要立刻投笔从戎,雪此国耻!”词语解释:投壶 拼音:tóu hú
古代宴会礼制。亦为娱乐活动。宾主依次用矢投向盛酒的壶口,以投中多少决胜负,负者饮酒。参阅《礼记·投壶》。《左传·昭公十二年》:“ 晋侯 以 齐侯 宴, 中行穆子 相。投壶, 晋侯 先, 穆子 曰:‘有酒如 淮 ,有肉如坻。宴君中此,为诸侯师。’中之。”《后汉书·祭遵传》:“ 遵 为将军,取士皆用儒术,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 唐 韩愈 《郑公神道碑文》:“公与宾客朋游,饮酒必极醉,投壶博弈,穷日夜,若乐而不厌者。”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投壶视诸戏最为古雅。”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 太炎 先生曾教我小学,后来因为我主张白话,不敢再去见他了,后来他主张投壶,心窃非之。”词语解释:投荒 拼音:tóu huāng
贬谪、流放至荒远之地。 唐 独孤及 《为明州独孤使君祭员郎中文》:“公负谴投荒,予亦左袵异域。”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国家终恢全度,特屈深仁,止行夺爵之文,才示投荒之责。” 明 何景明 《喜望之量移兼寄》诗:“ 岭 海投荒日, 燕臺 远望时。”词语解释:投分 拼音:tóu fèn
定交;意气相合。《东观汉记·王丹传》:“ 昱 道遇 丹 ,拜於车下, 丹 答之。 昱 曰:‘家君欲与君投分,何以拜子孙也?’”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缔交君赠縞,投分我忘筌。” 清 孙枝蔚 《送王金铉归里》诗:“投分苦不早,贱子今衰老。”词语解释:投身 拼音:tóu shēn
(1).犹舍身。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 要离 ﹞言讫遂投身於江。”《后汉书·朱晖传论》:“ 专诸 、 荆卿 之感激, 侯生 、 豫子 之投身,情为恩使,命缘义轻。” 南朝 梁武帝 《唱断肉经竟制》:“己不能投身饿虎,割肉贸鹰,云何反更噉他身分?” 陈毅 《向秀丽歌》:“投身烈火,防止爆炸。”
(2).置身,加入。 宋 曾布 《水调歌头》词:“僚吏惊呼呵叱,狂辞不变如初,投身属吏,慷慨吐丹诚。”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復不能投身游侠之林,抗志虚无之党。” 艾青 《启明星》诗:“被最初的晨光照射,投身在光明的行列,直到谁也看不见你。”词语解释:投簪 拼音:tóu zān
丢下固冠用的簪子。比喻弃官。 晋 陆机 《应嘉赋》:“苟形骸之可忘,岂投簪其必谷。”《云笈七籤》卷一○七:“粗得山水,便投簪高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二子之名既就,一生之愿已酬,当投簪海岸,驾橇山林。” 清 金农 《题青林沟所居》诗:“尘坌炎光昼已空,投簪久羡濯缨翁。”词语解释:投竿 拼音:tóu gān
(1).投钓竿于水。谓垂钓。《庄子·外物》:“ 任公子 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为饵,蹲乎 会稽 ,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 三国 魏 嵇康 《四言》诗:“放棹投竿,优游卒岁。” 宋 范仲淹 《临川羡鱼赋》:“胡不学投竿之术,自取盈车。” 清 陈梦雷 《雨夜泊桐庐》诗:“投竿堪寄兴,何事嘆飘蓬。”
(2).丢掉钓竿。谓罢钓,借指出仕。相传 吕尚 钓于 渭 滨, 周文王 出猎相遇,与语大悦,同载而归,以为师。见《史记·齐太公世家》。又 汉 郅恽 曾从 郑次都 隐于 弋阳山 中,渔钓甚娱,后举孝廉出仕。见《东观汉记·郅恽传》。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昔 伊尹 輟耕, 郅惲 投竿,思致君於 有虞 ,济蒸人於涂炭。”《隋书·炀帝纪上》:“而汇茅寂寞,投竿罕至,岂美璞韜采,未值良工,将介石在怀,确乎难拔?” 唐 李商隐 《崔处士》诗:“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词语解释:投机 拼音:tóu jī
亦作“ 投几 ”。
(1).抛石机。古代战具,用以投石击敌。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陈忌问垒》:“弩次之者,所以当投几也。”
(2).设置有机件而能制动的器械。《吴子·料敌》:“士贪于得而离其将,乖乖猎散,设伏投机,其将可取。” 唐 司空图 《复安南碑》:“投机扼险,委劲待时。”
(3).切中时机。《新唐书·屈突通张公谨等传赞》:“投机之会,间不容穟。”一本作“ 投几 ”。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片言解祸》:“自古将相大臣,遭罹譖毁……而以一人片言转祸为福,盖投机中的,使闻之者晓然易寤。”
(4).两相契合。 宋 陈师道 《和黄预病起》:“似闻药病已投机,牛鬭蛇妖顿觉非。”后多指意趣相合。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酒逢知己千钟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杨朔 《麦子黄时》:“不上几天,我们便处得挺投机,仿佛是一家人。”
(5).乘机牟利。 清 徐大椿 《洄溪道情·行医叹》:“要入世投机,只打听近日时医,惯用的是何方何味,试一试偶然得效,倒觉得希奇。” 鲁迅 《书信集·致王志之》:“书中所写,几乎不过是投机的和盲动的脚色,有几个只是赶热闹而已。”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 朱延年 老是做投机买卖,又没有本事,最后蚀光拉倒。”
(6).佛教语。契合佛祖心机。喻彻底大悟。《古尊宿语录·佛眼和尚普说语录》:“智与理冥,境与神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诚哉是言也,乃有《投机颂》云。” 宋 沉辽 《新作小屏》诗:“投机践圣域,所戒怠且狂。”《续传灯录·法光禅师》:“使言言相副,句句投机。”
(7).虫名。即促织。见 晋 崔豹 《古今注·虫鱼》、 宋 陆细 《埤雅·释虫》。词语解释:投迹 拼音:tóu jì
亦作“ 投跡 ”。 举步前往,投身。《庄子·天地》:“且若是,则其自为处危,其观臺多物,将往投迹者众。” 三国 魏 锺会 《檄蜀文》:“诚能深鉴成败,邈然高蹈,投跡 微子 之踪,措身 陈平 之轨,则福同古人,庆流来裔。”《新唐书·狄仁杰传》:“不循礼义,投迹犬羊,以图赊死,此君子所愧。”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三:“翰林非病叟所处,宠禄非庸夫所食,官谤可畏,幸而得请,投跡故山。”词语解释:投阁 拼音:tóu gé
汉 扬雄 校书 天禄阁 时, 刘棻 曾向 雄 问古文奇字。后 棻 被 王莽 治罪,株连 扬雄 。当狱吏往捕时, 雄 恐不能自免,即从阁上跳下,几乎摔死。后有诏勿问,但京师纷纷传语:“惟寂寞,自投阁。”见《汉书·扬雄传赞》。按 扬雄 作《解嘲》,有“惟寂惟寞,守德之宅”语,故云。后用为文士不甘寂寞而遭祸殃之典。 唐 李白 《古风》之八:“投阁良可嘆,但为此辈嗤。” 宋 陈师道 《秋怀》诗:“识字即投阁,贵者须食肉。” 柳亚子 《再题圭塘倡和集》诗:“饮酖共笑 荀文若 ,投阁谁怜 扬子云 ?”词语解释:投绂 拼音:tóu fú
弃去印绶。谓辞官。 宋 苏轼 《和致仕张郎中春节》:“投紱归来万事轻,消磨未尽祇风情。” 金 刘迎 《自解》诗:“投紱归来岁月过,清闲殊胜吏分窠。” 清 姚鼐 《法源寺》诗:“欲偕投紱志,终日问 楞迦 。”词语解释:投鞭 拼音:tóu biān
(1).扔掉马鞭。借谓下马。《三国志·魏志·孙礼传》:“帝猎於 大石山 ,虎趋乘舆, 礼 便投鞭下马,欲奋剑斫虎。” 宋 王安石 《王村》诗:“揽轡联貂帽,投鞭各酒巵。”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 葛封 弃鎗投鞭,涕泣叩马而諫。”
(2).见“ 投鞭断流 ”。
词语解释:投鞭断流 拼音:tóu biān duàn liú
前秦 苻坚 将攻 东晋 ,部下 石越 认为 晋 有 长江 之险,不可轻动。 苻坚 说:“以吾之众旅,投鞭於 江 ,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见《晋书·苻坚载记下》。后以“投鞭断流”形容兵众势大。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六》:“或有见于多多益善之説而败于投鞭断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 廕昌 统兵援 鄂 ,几取各镇劲旅萃於 鄂 北一隅,似宜投鞭断流, 武汉 唾手可復。”亦省作“ 投鞭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投鞭可填 江 ,一扫不足论。”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词:“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 张 许 ?”词语解释:投刺 拼音:tóu cì
(1).投递名帖。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或有人慕其高义,投刺在门, 元慎 称疾高卧。” 唐 孟郊 《送李观韩愈别兼献张徐州》诗:“ 禰生 投刺游, 王粲 吟诗謁。”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 明 季士大夫投刺率称某某拜,开国犹然,近人多易以‘顿首’二字。” 黄远庸 《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盖是日乃 中山君 不见客之日也,投刺而入,即蒙接见。”
(2).留下名帖。表示解职告退。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 滂 覩时方艰难,知其志不行,乃投刺而去。”《后汉书·循吏传·童恢》:“及 赐 被劾当免,掾属悉投刺去, 恢 独诣闕争之。”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序:“先君体有不安,昼则輟食,夜则废寝,方寸烦乱,容身无所,便投刺解职,以遵归路。”词语解释:投足 拼音:tóu zú
(1).踏步;举步。《吕氏春秋·古乐》:“昔 葛天氏 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2).栖身;投宿。 晋 张华 《鹪鹩赋》:“匪陋荆棘,匪荣茝兰。动翼而逸,投足而安。” 唐 滕倪 《留别吉州太守宗人迈》诗:“千里未知投足处,前程便是听猿时。” 明 张纲孙 《百竹村》诗:“日晚慎前行,何处堪投足?”词语解释:投劾 拼音:tóu hé
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东观汉记·崔篆传》:“‘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战阵不访儒士,此举奚至哉?’遂投劾归。”《后汉书·周燮黄宪等传序》:“﹝ 仲叔 ﹞遂辞出,投劾而去。” 李贤 注:“自投其劾状而去也。” 宋 苏轼 《自金山放船至焦山》诗:“行当投劾谢簪组,为我佳处留茅庵。” 清 王鹏运 《〈彊村词〉序》:“会庚子之变,依翁以居者弥岁,相对咄咄,倚兹事度日,意似稍稍有所领受,而翁则翩然投劾去。”词语解释:投戈 拼音:tóu gē
放下武器。谓休战。 汉 扬雄 《解嘲》:“ 叔孙通 起於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于是 黑山 叛邑,诸城洞开。白虏连羣,投戈请命。” 宋 王安石 《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投戈更讲诸儒艺,免胄争趋上将风。”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 禄山 甫叛,而堂堂天子,仓皇西走。 哥舒 老将,一战投戈。”词语解释:投漆 拼音:tóu qī
比喻情投意合。语出《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唐 骆宾王 《冬日过故人任处士书斋》诗:“神交尚投漆,虚室罢游兰。” 唐 杨衡 《夷陵郡内叙别》诗:“抚怀极投漆,感物重黄金。”词语解释:投赠 拼音:tóu zèng
赠送。 唐 王昌龄 《何九于客舍集》诗:“此意投赠君,沧波风褭褭。” 宋 王安石 《答刘季孙》诗:“愧君緑綺虚投赠,更觉贫家报乏金。” 明 李东阳 《次傅太史》诗:“犹有送行诗卷在,一时投赠许谁先?” 王国维 《人间词话》:“人能於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则於此道已过半矣。”词语解释:投晓 拼音:tóu xiǎo
临晓。 宋 晁补之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词:“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 宋 秦观 《德清道中还寄子瞻》诗:“投晓理竿栧,溪行耳目醒。”词语解释:投子 拼音:tóu zǐ
博具。或云起于 战国 ,或云创于 三国 魏 曹植 ,取其投掷之义。初用玉制,只两颗,后改用骨制,故又称“骰子”,增至六颗。每颗成正立方体,六面分别刻一点至六点之数,投掷以决胜负。点着色,故后世又称“色子”。参阅 唐 李匡乂 《资暇集·投子》、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投子》。《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或欲大投” 南朝 宋 裴駰 集解:“投,投子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平索看精》:“观下文有律令,有头盘,有抛打,殆亦以投子为之耶?”词语解释:投隙 拼音:tóu xì
乘隙;伺机。《列子·说符》:“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 宋 陆游 《雀啄粟》诗:“乘时投隙自谓才,苟得未必为汝福。” 明 何景明 《敌中篇》:“然卒为所图焉者,彼有以揣摩投隙,而此有以中之也。”《续资治通鉴·宋宁宗真定七年》:“如 耶律德光 之不能即安中土,则姦雄必将投隙而取之。”词语解释:投金 拼音:tóu jīn
春秋 时 伍员 由 楚 逃 吴 途中,于 濑水 旁向洗衣女乞食。食毕,嘱女掩其壶浆,以免暴露行踪。女以见疑于 员 ,俟其去,即投水自杀,以示贞信。后 伍员 重过 濑水 ,叹息不已,以无由报答,乃投百金于水而去。事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后以“投金”为报恩之典。 唐 李白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惜其投金有泉,而刻石无主,哀哉!”词语解释:投石 拼音:tóu shí
见“ 投石超距 ”。
词语解释:投石超距 拼音:tóu shí chāo jù
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功活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王翦 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 司马贞 索隐:“超距,犹跳跃也。” 宋 李纲 《辞免知枢密院事》:“猛将辐凑,各喋血乘胜之有闻;壮士云屯,皆投石超距之可用。”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请於常廪之外多储金钱,以赏其用命者,以作其投石超距之气。”亦作“ 投石拔距 ”。《汉书·甘延寿传》:“投石拔距,絶於等伦。”亦省作“ 投石 ”。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闕投石之猛志,无飞矢之丽辞。”词语解释:投袂 拼音:tóu mèi
甩袖。形容激动奋发。《左传·宣公十四年》:“ 楚 子闻之,投袂而起。”《后汉书·朱浮传》:“昔 楚 宋 列国,俱为诸侯。 庄王 以 宋 执其使,遂有投袂之师。” 李贤 注:“投袂,奋袂也,言其怒也。”《旧唐书·郑畋传》:“而 畋 衝冠怒髮,投袂治兵,罗剑戟於罇前,练貔貅於閫外。” 明 屠隆 《昙花记·讨贼立功》:“下官闻变投袂,泣血禡牙。” 辕孙 《露西亚虚无党》绪言“邦人君子,有念我者乎,盍亦投袂而兴哉!”亦用以形容舞姿。 晋 陆机 《文赋》:“譬犹舞者赴节以投袂,歌者应絃而遣声。”词语解释:投杼 拼音:tóu zhù
(1).《战国策·秦策二》:“昔者 曾子 处 费 , 费 人有 曾参 者,与 曾子 同名族,杀人。人告 曾子 之母曰:‘ 曾参 杀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杀人也。’织自若。有顷,人又曰:‘ 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参 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墻而走。夫以 曾子 之贤,与母之信,而三人疑之,虽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投杼”比喻谣言众多,动摇了对最亲近者的信心。《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臣之贤不若 曾参 ,王之信臣又不如 曾参 之母信 曾参 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北齐书·文襄帝纪》:“当是不逞之人,曲为无端之説,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 宋 孝宗 《复岳飞官封敕》:“会中原方议於櫜弓,而当路力成於投杼。” 明 何景明 《上杨邃庵书》:“夫谗言屡至,慈母投杼;浸渍之灌,可解胶漆。”
(2).织布。亦借指织女星。 明 夏完淳 《七夕咏牛女》:“汉北有负軛,汉南有投杼。”词语解释:投醪 拼音:tóu láo
《吕氏春秋·顺民》:“ 越王 苦 会稽 之耻……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后因以“投醪”指与军民同甘苦。《三国志·蜀志·先主传》“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 唐 李德裕 《刘公神道碑铭》:“士怀挟纊之恩,人感投醪之醉。” 唐 唐顺之 《牌》:“本司於钱粮毫髮原不经手,理合转发……作军前给赏支销,则军士皆荷诸上司投醪之惠。”词语解释:投书 拼音:tóu shū
(1).投交书信。亦指所投交的书信。《汉书·赵广汉传》:“又教吏为缿筩,及得投书,削其主名,而託以为豪桀大姓子弟所言。”《三国志·魏志·国渊传》:“时有投书诽谤者, 太祖 疾之。” 清 鲁一同 《关忠节公家传》:“夷不报命而急战,战方交则投书议和。” 鲁迅 《华盖集续编·(也许是广告)为半农题记〈何典〉后,作》:“两三月后,报章上就有投书出现,说 会稽 先生不懂催眠术,以此欺人。”
(2).谓将文书或信件投入水中。 晋 庾阐 《吊贾生文》:“涉 湘川 而观 汨水 ,临 贾生 投书之川。”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地理》:“ 汪藻 彦章 为 江西 提学,作《石头驛记》云:‘自 豫章 絶 江 而西……曰 石头渚 ,世以为 殷洪乔 投书之地。’”
(3).扔下书籍。《晋书·文苑传·赵至》:“ 至 感母言,诣师受业,闻父耕叱牛声,投书而泣。”词语解释:投文 拼音:tóu wén
(1).投赠文章。 唐 杜荀鹤 《送人南游》诗:“纵有投文处,於君能几何?”《旧唐书·韩愈传》:“洎举进士,投文於公卿间,故相 郑餘庆 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於时。”
(2).投递诉状。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堂规式》:“本县放告,以三六九日为期。其餘日止收投文。”词语解释:投胶 拼音:tóu jiāo
犹投漆。比喻情投意合。语本《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唐 杜甫 《陪诸公上白帝城头宴越公堂之作》诗:“英灵如过隙,宴衎愿投胶。” 明 张居正 《寄胡剑西太史》诗之二:“投胶约在终相忆,附驥才慳却自知。”词语解释:投策 拼音:tóu cè
(1).犹抽签。《慎子·威德》:“夫投钩以分财,投策以分马,非鉤策为均也,使得美者不知所以德,使得恶者不知所以怨,此所以塞愿望也。”
(2).弃鞭。《公羊传·定公八年》:“诸 阳 之从者,车数十乘,至于 孟 衢。 临南 投策而坠之。 阳越 下取策, 临南 駷马而由乎 孟氏 。” 何休 注:“策,马捶也……恐 阳越 不听,故诈投策欲使下车。”
(3).投杖,弃杖。 晋 张协 《七命》:“阳乌为之顿羽, 夸父 为之投策。” 晋 陶潜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诗:“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逯钦立 注:“投策,投杖。”词语解释:投檄 拼音:tóu xí
投弃徵召的文书。借指弃官。 唐 韩愈 《忆昨行和张十一》:“今君纵署天涯吏,投檄北去何难哉!” 宋 苏辙 《和毛君新葺囷庵船斋》:“终身狥禄知何益,投檄归耕贫未堪。” 宋 陆游 《芒屦》诗:“芒屨一双青,笻枝九节轻。登山犹健在,投檄太迟生。”词语解释:投合 拼音:tóu hé
(1).相合;融洽。《文选·班固〈答宾戏〉》“啾发投曲感耳之声” 唐 李善 注:“投曲,投合歌曲也。” 明 袁宏道 《与梅客生书》:“家弟自 云中 归,极口称 梅开府 才略盖世,识见絶伦,且意气投合,不减 庞道玄 之遇于节使也。”《儒林外史》第三十回:“话説 杜慎卿 同 季苇萧 相交起来,极其投合。” 沙汀 《困兽记》一:“他又每每感到一点和他性情不相投合的凄怆。”
(2).迎合。 宋 叶适 《庐州钱公墓志铭》:“﹝公﹞始末皆守一説,思虑皆执一意,非若他视时上下,随世改易,揣摩而投合之也。” 清 吴敏树 《业师两先生传》:“吾以不悦时人之文,故未能工为媚状,以取投合。”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多大的作家,也不能说都能投合每个人的口味。”词语解释:投梭 拼音:tóu suō
(1).织布时来回投射梭子。指织布。 五代 王周 《采桑女》诗:“採桑知蚕饥,投梭惜夜迟。”
(2).见“ 投梭折齿 ”。
词语解释:投梭折齿 拼音:tóu suō shé chǐ
《晋书·谢鲲传》:“邻家 高 氏女有美色, 鯤 尝挑之,女投梭,折其两齿。”后以“投梭折齿”为女子拒绝调戏的典故。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诗》:“惟《静女》篇则真难解其言,此女俟我於城隅,又貽我以物,我悦其美。若称誉贤女,岂容作此等语,必至投梭折齿矣。”亦作“ 投梭之拒 ”。 唐 元稹 《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不知有慕 涘烈娜 之 克力泰士 者,虽遭投梭之拒,而未能忘情者也。”亦省作“ 投梭 ”。 明 马銮 《投梭女》诗:“早识春蚕丝易尽,当时应悔误投梭。”词语解释:投钓 拼音:tóu diào
垂钓。喻隐居。 晋 王彬之 《兰亭诗》:“临川欣投钓,得意岂在鱼。” 南朝 梁元帝 《荐鲍几表》:“叶龟登梦之客,日賁於丘园;韦轂投钓之臣,相望於魏闕。” 唐 李白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诗:“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词语解释:投明 拼音:tóu míng
(1).破晓。 宋 夏元鼎 《水调歌头》词:“顺风得路,夜里也行船。岂问经州过县,管取投明须到,舟子自能牵。”《三国志平话》卷下:“﹝ 庞统 ﹞却写书与 梅竹 ,投明还寨。”
(2).奔向光明。 元 关汉卿 《单鞭夺槊》第二折:“他有投明弃暗的心,拿云握雾的手,休猜做人中禽兽。”词语解释:投畀 拼音:tóu bì
抛弃;放逐。《诗·小雅·巷伯》:“豺虎不食,投畀有北。” 晋 潘岳 《关中诗》:“ 庐播 违命,投畀朔土。” 宋 苏辙 《代滕达道龙图苏州谢上表》之一:“虽欲自安於散地,然犹横被以恶名,投畀遐方,要令没齿。”《剪灯馀话·泰山御史传》:“拔自下鬼,擢於近臣,刀被冢伯之讼言,合在狱卒之投畀。”词语解释:投琼 拼音:tóu qióng
(1).《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后以“投琼”喻施惠于人。 北周 庾信 《将命至邺酬祖正员》诗:“投琼实有慰,报李更无蹊。”
(2).掷骰子。《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君独不观夫博者乎?或欲大投,或欲分功,此皆君之所明知也” 南朝 宋 裴駰 集解:“投,投琼也。”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酒壚先叠鼓,灯市蚤投琼。” 明 陈继儒 《群碎录》:“投琼,即今之掷投子。”
(3).指骰子。《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帝復与宗戚饮博於宫中,酒酣, 朱全昱 忽以投琼击盆中迸散。” 胡三省 注:“此所谓投琼,即骰子也。”词语解释:投诚 拼音:tóu chéng
(1).投献诚心。 南朝 宋 颜延之 《范连珠》:“盖闻匹夫履顺,则天地不违;一物投诚,则神明可交。” 唐 李商隐 《同州任侍御上崔相公启》:“感恩抚己,誓志投诚,仰维辉光,终赐埏埴。”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八:“ 方务德 侍郎帅 绍兴 赴召,士人 姚某 以书投诚。”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我并没有在 吕纯阳 祖师门下投诚过。”
(2).归附,归顺。 清 李渔 《比目鱼·谲计》:“这一省的大小官儿,都知道他有些见识,闻得他降了,自然个个投诚,人人纳欵。”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 臺湾 郑克塽 投诚后,设 臺湾 一府。”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一章:“有一个 李 伪军的参谋向我投诚。”词语解释:投躯 拼音:tóu qū
(1).舍身;献身。 南朝 宋 鲍照 《出自蓟北门行》:“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殤。” 唐 王维 《李陵咏》:“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资治通鉴·晋元帝建武元年》:“﹝ 陇西 太守 吴绍 ﹞遗相国 保 书曰:‘王室有事,不忘投躯。’”
(2).置身。《云笈七籤》卷一○四:“登峻履谷,艰寻师门,掷形絶崿,投躯万津。”词语解释:投掷 拼音:tóu zhì
(1).抛;扔。《诗·邶风·北门》“王事敦我” 汉 郑玄 笺:“敦,犹投掷也。”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中盘进橙栗,投掷倾脯酱。” 清 白华山人 《〈十洲春语〉序》:“予之结习於糝芳点碧者,老无所为,自分投掷於人间也。”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 屈原 ﹞愤愤地望着众人的背影,最后将茅人投掷于地。”
(2).投射。 巴金 《春》十二:“这一点点认识在她的心上投掷了一线光明,一个希望。” 丁玲 《入伍》:“他又向 徐清 投掷了一眼。” 徐迟 《狂欢之夜》:“火光射入了诗人的窗子,搜索着天花板,在天花板投掷出一个闪动的菱形。”词语解释:投谒 拼音:tóu yè
投递名帖求见。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侮谑》:“﹝ 范液 ﹞曾为诗曰:‘举意三江竭,兴心四海枯。南游 李邕 死,北望 守珪 殂。’ 液 欲投謁二公,皆会其沦躓,故云。”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微词·神童》:“ 赵司寇 乃 费阁老 同年,每投謁,书‘年晚生’。”词语解释:投钱 拼音:tóu qián
汉 赵岐 《三辅决录·饮马》:“ 安陵 道者有 项仲仙 ,饮马 渭水 ,每投三钱。”后用为清介、不妄取的典故。 唐 李绅 《闻里谣效古歌》:“春日迟迟驱五马,留犊投钱以为谢。” 宋 王禹偁 《堂前井》诗:“利物诚堪拜,投钱恶近名;饮之何以报,官况与诗情。” 清 管同 《黄蛟门传赞》:“予幼闻古人还麦投钱之事,心敬慕之。”词语解释:投间 拼音:tóu jiàn
见“ 投閒 ”。
词语解释:投闲 拼音:tóu xián
亦作“ 投閒 ”。 谓置身于清闲境地。 宋 陆游 《入秋游山赋诗》之三:“屡奏乞骸骨,宽恩许投闲。” 明 查士标 《雪后同方宝臣张谐石游北固》诗:“僻性从来厌市闤,投閒山寺岁将残。” 清 钮琇 《觚賸·刘将军》:“某投閒何足惜,独羣马伏櫪思战塲,为可惜耳。”
亦作“ 投间 ”。乘隙;伺机。《东观汉记·桓荣传》:“初 荣 遭仓卒困厄时,尝与族人 桓元卿 俱捃拾,投閒輒诵诗。”《后汉书·延笃传》:“百家众氏,投閒而作。” 李贤 注:“言诵经典之餘,投射閒隙而翫百氏也。” 明 陆容 《菽园杂记》卷五:“ 文庄 叶公 巡抚 两广 时,素与 邱内翰 仲深 不合, 邱 每投间毁之。”词语解释:投心 拼音:tóu xīn
(1).诚心。《三国志·魏志·毌丘俭传》:“ 俭 以计厚待 钦 ,情好欢洽。 钦 亦感戴,投心无贰。” 南朝 宋 鲍照 《咏白雪》:“投心障苦节,隐迹避荣年。”
(2).指诚心归附。 晋 潘岳 《杨荆州诔》:“鸟则择木,臣亦简君。投心 魏 朝,策名委身。”词语解释:投降 拼音:tóu xiáng
停止抵抗,向对方屈服。 唐 陆贽 《放淮西生口归本贯敕》:“其投降人等,权於诸州县安置者,亦任各从所适。” 辽 懿德皇后 《伏虎林应制》诗:“灵怪大千俱破胆,那教猛虎不投降。” 明 唐顺之 《为擒获溃兵及奸细事疏》:“餘党怜其被脇,既已投降,悉从轻典,理合题知。” 梁斌 《播火记》四八:“为了革命,流血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投降与屈辱!”词语解释:投瓜 拼音:tóu guā
投赠木瓜。亦泛指赠以微物。语本《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朱熹 集传:“言人有赠我以微物。” 唐 陆龟蒙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种豆悲 杨惲 ,投瓜忆 卫旍 。”《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昔年为友抛妻子,今日孤儿转受恩。正是投瓜还得报,善人不负善心人。”后用以称青年男女赠送定情信物。 明 杨珽 《龙膏记·诉因》:“道是桑间约暗投瓜,偷折 吴王 宫苑花。”词语解释:投鼠 拼音:tóu shǔ
见“ 投鼠忌器 ”。
词语解释:投鼠忌器 拼音:tóu shǔ jì qì
比喻欲除害而有所顾忌。语本 汉 贾谊 《治安策》:“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諭也。鼠近於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於贵臣之近主乎!”《北齐书·文苑传·樊逊》:“至如投鼠忌器之説,盖是常谈;文德怀远之言,岂识权道。” 宋 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三:“ 蔡京 用事,首逐先臣,极力倾挤,寘之死地。一时忠良,相继贬窜。方遂其指鹿为马之计,岂復以投鼠忌器为嫌。” 明 杨珽 《龙膏记·罗织》:“为他是丞相上宾,投鼠忌器,只得且忍耐了。”《春风》1979年第2期:“﹝ 张志新 ﹞烈士敢于逆潮流而动,无投鼠忌器之顾虑,有破釜沉舟之决心,为了真理,头可断,血可流。”亦作“ 投鼠之忌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宫闱·今上家法》:“闻上初见弹 吕 疏,圣意甚不懌,特以贵妃故,有投鼠之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某即有罪,倘死於寓所,则咎在小生。请少存投鼠之忌。”亦省作“ 投鼠 ”。 明 陆采 《怀香记·鞫询香情》:“流言欲成投鼠误,偏惑犹然见豕讹。”词语解释:投报 拼音:tóu bào
(1).报答。语本《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宋书·谢庄传》:“虽志在投报,其路无由。” 宋 秦观 《次韵刘逊父以宁斋诗二轴作以还之》:“明珠白璧堪投报,细草幽花入献酬。”
(2).前往报告;报告。 郭沫若 《黑猫》二:“因此邻近各乡遇着有匪难的时候便都来投报我们,我们也每每带领大兵去捉拿土匪。”词语解释:投名 拼音:tóu míng
(1).投递名帖。《北齐书·毕义云传》:“ 天保 元年四月, 竇氏 皇姨祖载日,内外百官赴第吊省, 义云 唯遣御史投名,身遂不赴。”《南史·齐纪上·武帝》:“时 休范 典籤 许公与 诈称 休范 在 新亭 ,士庶惶惑,诣垒期赴 休范 ,投名者千数。” 宋 许顗 《彦周诗话》:“ 刘涇 巨济 题诗一絶云:‘……后来可是无奇客,东阁投名尚不通。’”
(2).谓入籍。 宋 司马光 《乞罢免役钱依旧差役札子》:“今召募四方浮浪之人充役……一旦事发则絜家亡去,变易姓名,往别州县投名,官中无由追捕。”词语解释:投得 拼音:tóu de
犹投至。 宋 李之仪 《江神子》词:“投得花开,还报夜来风。”词语解释:投胎 拼音:tóu tāi
迷信谓人或动物死后,灵魂投入他胎,转生世间。 明 李贽 《与周友山书》:“﹝ 戒禪师 ﹞一来 苏 家投胎,便不復记忆前身事。”《红楼梦》第一回:“原来是……一块顽石,上面叙着堕落之乡,投胎之处。” 茅盾 《秋收》二:“难道隔开了五六十年,‘小长毛’的冤魂还没转世投胎么?”词语解释:投死 拼音:tóu sǐ
犹效死。《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萧王 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李贤 注:“投死,犹言致死也。”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及至 袁绍 据 河 北,兵势彊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於后。”词语解释:投置 拼音:tóu zhì
投入;加入。例如:投置于战争之中。词语解释:投纶 拼音:tóu lún
(1).垂钓。《列子·汤问》:“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唯鱼之念。投纶沉鉤,手无轻重,物莫能乱。”
(2).投弃钓具。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此 宁子 商歌之秋,而 吕望 所以投纶而逝也。” 赵幼文 校注:“投,弃也。”词语解释:投金濑 拼音:tóu jīn lài
即 濑水 。今名 溧水 。在 江苏省 溧阳县 西北。 伍员 奔 吴 途中所遇洗衣女投于此水。 员 后重过其地,投金于水而去,故名。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徙鱼》:“流水长者今公是,雨花散乱 投金瀨 。” 清 毛世楷 《秋日感怀》诗:“人间何处 投金瀨 ,天上徒闻 析木津 。”参见“ 投金 ”。
词语解释:投金 拼音:tóu jīn
春秋 时 伍员 由 楚 逃 吴 途中,于 濑水 旁向洗衣女乞食。食毕,嘱女掩其壶浆,以免暴露行踪。女以见疑于 员 ,俟其去,即投水自杀,以示贞信。后 伍员 重过 濑水 ,叹息不已,以无由报答,乃投百金于水而去。事见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后以“投金”为报恩之典。 唐 李白 《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惜其投金有泉,而刻石无主,哀哉!”词语解释:投贽 拼音:tóu zhì
进呈诗文或礼物求见。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一:“﹝ 雍陶 ﹞后为 简州 牧,自比之 谢宣城 、 柳吴兴 也,宾至则折挫之,閽者亦怠,投贄者稀得见焉。”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 王性之 读书,真能五行俱下……后生有投贄者,且观且捲,俄顷即置之。”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二:“ 陈无己 少有誉, 曾子固 过 徐 , 徐守 孙莘老 荐 无己 往见,投贄甚富。” 明 宋濂 《元故奉训大夫杨君墓志铭》:“各执政与宪司纪者,艳君之文,无不投贄愿交。”词语解释:投暮 拼音:tóu mù
傍晚。《汉书·游侠传·原涉》:“投暮,入其里宅。”《后汉书·任光传》:“ 世祖 遂与 光 等投暮入 堂阳 界。”《三国志·魏志·贾逵传》“ 充 , 咸熙 中为中护军”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李孚传》:“自著平上幘,将三骑,投暮诣 鄴 下。”词语解释:投箠
犹投鞭。 唐 孙元晏 《晋苻坚投箠》诗:“投箠填 江 语未终, 谢安 乘此立殊功。”参见“ 投鞭断流 ”。
词语解释:投鞭断流 拼音:tóu biān duàn liú
前秦 苻坚 将攻 东晋 ,部下 石越 认为 晋 有 长江 之险,不可轻动。 苻坚 说:“以吾之众旅,投鞭於 江 ,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见《晋书·苻坚载记下》。后以“投鞭断流”形容兵众势大。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六》:“或有见于多多益善之説而败于投鞭断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 廕昌 统兵援 鄂 ,几取各镇劲旅萃於 鄂 北一隅,似宜投鞭断流, 武汉 唾手可復。”亦省作“ 投鞭 ”。 唐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投鞭可填 江 ,一扫不足论。”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词:“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 张 许 ?”词语解释:投弃 拼音:tóu qì
(1).贬谪。 汉 扬雄 《逐贫赋》:“汝在六极,投弃荒遐。” 唐 沉佺期 《峡山寺赋》序:“予投弃南裔,承恩北归。”
(2).抛弃。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毁发旧塋,投弃棺柩。” 宋 苏轼 《凤翔八观·石鼓歌》:“埽除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是 白公 脱屣尘埃,投弃轩冕,一种非凡光景,岂不是个謫仙人?”词语解释:投晚 拼音:tóu wǎn
向暮,傍晚。《南史·文学传·何思澄》:“每宿昔作名一束,晓便命驾,朝贤无不悉狎,狎处即命食……投晚还家,所齎名必尽。” 宋 袁去华 《诉衷情·中秋微雨入夜开霁》词:“晓来犹自雨冥冥,投晚却能晴。”词语解释:投裔 拼音:tóu yì
流放边荒之地。 宋 欧阳修 《初至夷陵答苏子美见寄》诗:“得罪宜投裔,包羞分折腰。”词语解释:投冠 拼音:tóu guān
弃官。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作》诗:“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縈。”词语解释:投地 拼音:tóu dì
(1).仆倒于地。《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以手自擣,以头击壁户柱,从牀上自投地,啼泣不肯食。” 明 文徵明 《记中丞俞公孝感》:“盖乡人在太学者传 郧阳 死矣,公投地大慟,絶而復苏。”
(2).掷物于地。《南史·文学传·卞彬》:“ 会稽 太守 孟顗 以令长裁之,积不能容,脱幘投地……拂衣而去。”《周书·赵刚传》:“ 刚 抽刀投地曰:‘公若为忠臣,可斩 道和 ;如欲从贼,可见杀。’”词语解释:投栖 拼音:tóu qī
前往栖息;投宿。 明 高濂 《玉簪记·下第》:“困龙失水难归去,因此上远投栖。”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人情倦,马力疲,暮烟生处且投栖。”词语解释:投渊 拼音:tóu yuān
《庄子·让王》:“ 舜 以天下让其友 北人无择 , 北人无择 曰:‘异哉后之为人也,居於畎亩之中而游 尧 之门!不若是而已,又欲以其辱行漫我,吾羞见之。’因自投清泠之渊。”后以“投渊”为洁身自好之典。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臣闻太朴既亏,则高尚之标显;道丧时昏,则忠贞之义彰。故有洗耳投渊,以振玄邈之风。”词语解释:投托 拼音:tóu tuō
见“ 投托 ”。词语解释:投奔 拼音:tóu bèn
亦作“ 投逩 ”。
(1).前往依靠别人。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陶副车求荐见忌》:“得则固守,不得则将家属掠金帛,入 河东 投奔 刘大王 。” 元 金仁杰 《追韩信》第三折:“行至 乌江 ,无处投奔。” 明 高明 《琵琶记·路途劳顿》:“我这里,谁投逩!”一本作“ 投奔 ”。《儒林外史》第十九回:“小弟来省,特地投奔三哥,不想公出。” 叶君健 《曙光》一:“我们得隐姓埋名,投奔他乡。”
(2).指落脚依靠的人或地方。 清 徐大椿 《洄溪道情·劝葬亲》:“何曾见看风水的尽享高官厚禄,只见他穷得来无投奔。”《红楼梦》第十四回:“众人领了去,也都有了投奔。”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十六:“你们下 关东 ,有投奔吗?”词语解释:投店 拼音:tóu diàn
投宿旅店。 独孤红 《紫凤钗》第一章:“这个我知道,但设若天天如此,日后谁还敢来 北京 投店?”词语解释:投兵 拼音:tóu bīng
(1).向人投掷兵刃。谓诛杀。《后汉书·张奂传论》:“自 鄛乡 之封,中官世盛,暴恣数十年閒,四海之内,莫不切齿愤盈,愿投兵於其族。”
(2).放下武器。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愚戇自陷不义,实恐投兵之日,不免孥戮也。”词语解释:投窜 拼音:tóu cuàn
(1).逃匿。《晋书·庾亮传》:“ 亮 明日又泥首谢罪,乞骸骨,欲闔门投窜山海。”《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长枪短剑如麻乱,争奈失计无投窜。” 宋 苏辙 《迎寄王适》诗:“投窜千山恨不深,扁舟夏涉气如蒸。”
(2).放逐,流放。 唐 柳宗元 《上广州赵宗儒尚书陈情启》:“顷以党与进退,投窜 零陵 。” 宋 秦观 《国论》:“陛下即位以来,图任元老,眷礼名儒,屏弃姦臣,投窜刻吏。” 明 文徵明 《送提学副使序》:“夫既已得罪,则投窜摧辱,有所不辞。”词语解释:投艰 拼音:tóu jiān
赋予重任。《书·大诰》:“予造天役,遗大投艰于朕身。” 孔颖达 疏:“投掷此艰难之事於我身。” 周秉钧 易解:“投艰,谓任以难事。” 明 王廷相 《慎言·保傅》:“或问持盈之要,曰:‘苞桑之戒,投艰之忧,心日兢兢也。’” 清 王夫之 《宋论·度宗》:“且夫拔起而登天位,遗大投艰于眇躬,亦甚难矣。”词语解释:投签 拼音:tóu qiān
谓帝王勤于政事。语出《陈书·世祖纪》:“每鸡人伺漏,传更籤於殿中,乃勑送者必投籤於阶石之上,令鎗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惊觉也’。” 宋 王禹偁 《园陵犬赋》:“见观书于乙夜,听求衣于未曙;既无吠乎投籤,每夙兴于晓鼓。”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传箭闻严鼓,投籤见拊床。”词语解释:投药 拼音:tóu yào
给以药物服用词语解释:投险 拼音:tóu xiǎn
投赴危险之地。《北史·孝行传·吴悉达》:“时有 齐州 人 崔承宗 ,其父於 宋 世仕 汉中 ,母丧因殯彼。后 青 徐 归 魏 ,遂为隔絶。 承宗 性至孝,万里投险,偷路负丧还京师。” 南朝 陈 徐陵 《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躬率褊裨,聊与挑战,虏便土崩瓦解,投险赴坑,大小皆禽,鲸鯢尽戮。”词语解释:投至 拼音:tóu zhì
及至;等到。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二折:“韵悠悠比及地角品絶,碧荧荧投至那灯儿灭。”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若不是孔目哥哥,那里得我性命来。投至今日得见孔目哥哥呵!似那拨云见日,昏镜重磨。” 明 冯惟敏 《新水令·送李阁老南归》套曲:“投至得碧云湖緑杨堤,戧金船雪浪催,望 东山 访渔磯,对南薰颭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