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kàng 漾韵

抗 kàng
〈动〉
  •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 同本义
  • 抗,扦也。——《说文》
  • 抗,御也。——《小尔雅·广言》
  • 抗木横一缩。——《仪礼·既夕礼》
  •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贾谊《过秦论》
  • 又如:抗木(旧时所用的葬具。在棺木之上覆盖一席,用以防御尘土);抗力(抵抗力);抗犯(抵抗与进犯);抗玩(玩忽抗命);抗质(谓劫持人质以相抗);抗矫(矫情抗俗,高蹈)
  • 抗拒;拒绝
  • 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 抗辞慷慨。——·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 又如:抗拒(顶撞;违抗并拒绝);抗违(抗拒,违背);抗租(抗缴地租);抗逆(违抗,抗拒);抗斗(反抗斗争)
  • 匹敌,抗衡
  • 独莲花与抗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 又如:抗横(抗衡);抗行(并行;抗衡);抗美(抗衡媲美);抗库(并立,抗衡)
  • 举起
  • 抗皓手而清歌。——曹植《七启》
  • 又如: 抗力(力能举起);抗手(举手为礼);抗足(投足,举足);抗兵(举兵)
  • 呈上 。如:抗表(向皇帝上奏章);抗章(向皇帝上书直言)
〈形〉
  • 高;大。通“亢”
  • 谪戍之众,非抗于几国之师也。——·贾谊《过秦论》
  • 以犯上为亢。——《韩非子·问辩》
  • 又如:抗世(高世,超乎世俗);抗殿(谓高筑殿堂或指高大的殿堂)
  • 刚正不阿;高尚
  • 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萧统《文选序》
  • 又如:抗迈(俊杰出群,高超不凡);抗行(高尚的德行);抗迹(高洁不群的行为);抗直(坦率刚直);抗词(直言陈说。亦指严厉正直的言辞)
  • 高亢;高声 。如:抗烈(高亢激烈);抗朗(高亢响亮);抗言(高声而言);抗音(抗声)
康熙字典古文:

  • 《唐韻》苦浪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浪切,𠀤音伉。 (漾韵)
  • 《說文》扞也。《儀禮·旣夕》抗木橫三縮二。《註》抗,禦也,所以禦止土者。
  • 又《廣韻》舉也。《禮·文王世子》周公抗世子法於伯禽。《註》舉以世子之法,使與成王居而學之。又《樂記》歌者上如抗,下如墜。《疏》歌聲上響,感動人意,如似抗舉也。
  • 又以手舉物也。《淮南子·說山訓》百人抗浮,不若一人挈而趨。
  • 又振也,蔽也。
  • 又《增韻》抵也,敵也。《前漢·貨殖傳》子貢聘享諸侯,所至國君,無不分庭與之抗禮。
  • 又《揚子·方言》縣也。山之東西曰抗,燕趙之郊縣物於臺之上謂之佻。
  • 又《集韻》居郞切,音岡。 (阳韵)
  • 與掆同。亦舉也。《詩·小雅》大侯旣抗。《箋》舉鵠而棲之於侯也。《毛傳》苦浪反。《朱傳》居郞反。
  • 又《唐韻》胡郞切《集韻》寒剛切,𠀤音杭。 (阳韵)
  • 義同。《蔡邕·釋誨》九河盈溢,非一𠙽所防。帶甲百萬,非一勇所抗。
  • 《說文》抗或从木。《徐鉉》曰今俗作胡郞切。別見木部。亢字作亠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