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末字词组
相抗狼抗阻抗争抗捣虚撇抗拮抗彬比势抗电抗
抵抗让抗负隅顽抗骄抗浪抗拒抗朗抗狡抗
高抗反抗角抗违抗支抗暴抗答抗 
矫抗贤抗顽抗酬抗激抗强抗詶抗 
逊抗诘抗顶抗抑抗清抗拥军优抗衡抗 
对抗逋抗输入阻抗撇抗拗抗挠抗电子对抗 

词语解释:相抗  拼音:xiāng kàng
(1).对抗;相抗衡。《晋书·羊祜传》:“非皆无战心,诚力不足相抗。”《南史·谢瞻传》:“ 瞻 文章之美,与从叔 混 、族弟 灵运 相抗。” 清 薛福成 《滇缅分界大概情形疏》:“当其併 缅 之始,深虑 缅 民不服及 缅 属诸土司起与相抗。”
(2).犹相接。《宋书·武帝纪上》:“十二月, 循 ( 卢循 )、 道覆 ( 徐道覆 )率众数万,方舰而下,前后相抗,莫见舳艫之际。”
词语解释:抵抗  拼音:dǐ kàng
抗拒,抗击。 瞿秋白 《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他们也就非常之‘驯服’,对着外国大财神总是‘镇静而无抵抗’。” 董必武 《失题》诗:“旱涝为灾能抵抗,年收硕果事堪珍。”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四:“要他们的队伍,在敌人进攻时,向后撤退,不要抵抗。”
词语解释:高抗  拼音:gāo kàng
(1).刚正不屈。《后汉书·逸民传·梁鸿》:“ 恢 ( 高恢 )亦高抗,终身不仕。”《南史·孔靖传》:“或諫 奂 曰:‘不宜高抗。’ 奂 曰:‘吾性命有在,岂有取媚凶丑,以求全乎?’” 明 都穆 《南濠诗话》:“ 元 杭州 吾子行 先生,博学好古,精篆籀之学。晚年为妾家所累,有司逮之。 子行 素高抗,不能忍辱。”
(2).指声音昂扬响亮。《三国演义》第三四回:“一人笑而出曰:‘琴韵清幽,音中忽起高抗之调,必有英雄窃听。’”
词语解释:矫抗  拼音:jiǎo kàng
亦作“ 矫亢 ”。 与众违异,以示高尚。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集》:“尊严其容,高自矫抗。”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乃致 公干 仲宣 之论,家有曲直; 安仁 士衡 之评,人立矫抗,况復殊於此者乎。” 宋 秦观 《财用策上》:“ 晋 人 王衍 者,口不言钱,而指以为阿堵物,臣窃笑之,以为此乃姦人故为矫亢,盗虚名於暗世也。” 清 恽敬 《游罗浮山记》:“愚者往往为所眩惑,以古为今,以虚为实,其一二矫抗之士止求奇伟骇心目者,以为山水之至,一邱一壑则委而去之,此均非善游者也。”
词语解释:逊抗  拼音:xùn kàng
三国 吴 名将 陆逊 与其子 陆抗 的并称。 宋 楼钥 《送张定叟尚书镇襄阳》诗:“公固论形势,衮衮到 逊抗 。”
词语解释:对抗  拼音:duì kàng
(1).哲学上指表现为剧烈的外部冲突的斗争形式。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第八章:“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讲课提纲》第八章:“研究斗争的对抗与非对抗的形式的时候,必须注意到两者的联系和互相转化。”
(2).对立;抗拒;抗衡。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九章:“ 周燕 看出她思想还有顾虑,用柔和的语气鼓励她:‘你不要跟农民兄弟对抗,把知道的事情,藏着的东西,都交了出来。’”如:对抗情绪;对抗行动;田径对抗赛。
词语解释:狼抗  拼音:láng kàng
亦作“ 狼伉 ”。亦作“ 狼亢 ”。 傲慢,暴戾。《晋书·周顗传》:“ 处仲 刚愎强忍,狼抗无上,其意寧有限邪!”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嵩 性狼抗,亦不容於世。”《宋书·始安王休仁传》:“ 休佑 平生,狼抗无赖。”《资治通鉴·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初, 孙岳 颇得豫内廷密谋, 冯 ( 冯贇 ) 朱 ( 朱弘昭 )患 从荣 狼伉, 岳 尝为之极言祸福之归。”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自相国去后, 英 人自恃其积年之狼亢,见后至者,以为土室懦夫,易而侮之。”
词语解释:让抗  拼音:ràng kàng
《三国志·吴志·陆抗传》“故得将士欢心”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抗 与 羊祜 推 侨 札 之好, 抗 尝遗 祜 酒, 祜 饮之不疑, 抗 有疾, 祜 馈之药, 抗 亦推心服之。”后以“让抗”谓交友不逊于 陆抗 、 羊祜 。 唐 韩愈 《答张彻》诗:“结友子让 抗 ,请师我慙 丁 。”
词语解释:反抗  拼音:fǎn kàng
用行动反对;抵抗。 邹鲁 《福建光复》:“联络社团,反抗秕政,以激发民气,则以 林斯琛 等所办之社会办事处为中心。” 鲁迅 《书信集·致刘炜明》:“黑暗之极,无理可说,我自有生以来,第一次遇见。但我是还要反抗的。”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这些作品的主题全是反抗传统的道德,提倡女性的独立的。”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五章:“我就把那个白人拖倒在通道上,这是我第一次敢于反抗一个白人。”
词语解释:贤抗  拼音:xián kàng
贤能而刚直。《韩非子·问辩》:“其观行也,以离羣为贤,以犯上为抗。人主者説辩察之言,尊贤抗之行。”
词语解释:诘抗  拼音:jié kàng
犹颉颃。谓责问抗辩不相上下。 清 范元伟 《南漕行》:“嚮晨高坐仓厅上,官与帮丁互詰抗。”
词语解释:逋抗  拼音:bū kàng
谓逃避或抗交租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如言钱穀,应追者,则举其逋抗之奸。”
词语解释:阻抗  拼音:zǔ kàng
阻挡抵抗。 清 陈天华 《警世钟》:“若 太平王 当日秋毫不犯,这乡团也就不阻抗他了。”
词语解释:负隅顽抗  拼音:fù yú wán kàng
凭恃险阻,顽固抵抗。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三章:“他可能装死躺下,也可能负隅顽抗。不管他耍什么花样,都要制服他。” 李存葆 《高山下的花环》八:“扼守在堑壕中的敌人想负隅顽抗,我们劈头盖脸便是一顿猛扫。”
词语解释:角抗  拼音:jiǎo kàng
抗争。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瓮牖绳枢之子,岂皆怀帝制自为之野心者,顾敢奋臂以起,悍然与当世之雄强相角抗,此自当代之国法伦理观之,固可加以叛逆之显僇,被以盗贼之恶名。”
词语解释:顽抗  拼音:wán kàng
顽强抗拒;拼死抗拒。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完粮奖励》:“开徵比卯,其顽抗自若也。”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八章:“在敌人主要的工事集中地区,遇到三个火力点的顽抗。部队不得不在炮弹坑里隐伏下来。”
词语解释:顶抗  拼音:dǐng kàng
顶撞和违抗
词语解释:输入阻抗  拼音:shū rù zǔ kàng
四端网络、传输线、电子电路等的输入端口所呈现的阻抗。实质上是个等效阻抗。只有确定了输入阻抗,才能进行阻抗匹配,从信号源、传感器等获取输入信号。
词语解释:争抗  拼音:zhēng kàng
斗争;抵抗。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盖古民曼衍播迁,其为争抗劬劳,纵不厉于今,而视今必无所减。” 茅盾 《三人行》八:“那时,我感到是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支配一切,即使我们努力争抗,也属徒然。”
词语解释:骄抗  拼音:jiāo kàng
骄纵不逊。《明史·李梦辰传》:“骄抗如此,安可不重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检讨上书事》:“皇太子虽以疾废,然其过失,良由习於骄抗,左右小人诱导之故。”参见“ 骄伉 ”。
词语解释:骄伉  拼音:jiāo kàng
(1).放纵倨傲。《穀梁传·桓公十八年》“ 濼 之会不言及夫人何也,以夫人之伉,弗称数也” 晋 范宁 注:“ 濼 之会,夫人骄伉,不可言及,故舍而弗数。”
(2).指地位高贵。 唐 柳宗元 《故秘书郎姜君墓志》:“不矍矍於进取,不施施於骄伉。左絃右壶;乐以自放。”
词语解释:违抗  拼音:wéi kàng
违背和抗拒;不听使唤。 清 李渔 《比目鱼·假神》:“公差紧急难违抗,敬辞尊餉。”《老残游记》第七回:“再想写信,那里笔砚竟违抗万分,不遵调度,只好睡了。”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皇帝要挑选宫人到 匈奴 去,违抗圣旨是要杀头的。”
词语解释:酬抗  拼音:chóu kàng
酬对;答对。《太平广记》卷三一八引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陆机》:“见一少年,精姿端远,置易投壶,与 机 言论,妙得玄微。 机 心伏其能,无以酬抗。”
词语解释:抑抗  拼音:yì kàng
(1).缩小与夸张。《后汉书·班固传论》:“若 固 之序事,不激诡,不抑抗……信哉其能成名也。” 李贤 注:“抑,退也;抗,进也。”
(2).夸张。《三国志·魏志·荀彧传》“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也”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于是 徐州 未平, 兖州 又叛,而云十万之众,虽是抑抗之言,要非寡弱之称。”
词语解释:撇抗  拼音:piē kàng
犹撇嵌。 元 范居中 《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终日悬望,恰原来擣虚撇抗!误我一向,到此纔知言是谎。”参见“ 撇嵌 ”。
词语解释:撇嵌  拼音:piě qiàn
弄虚作假。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一折:“我每日撇嵌为生。俺娘向诸宫调里寻争竟(竞)。”
词语解释:捣虚撇抗  拼音:dǎo xū piē kàng
谓弄虚作假。 元 范居中 《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终日悬望,恰原来擣虚撇抗。误我一向,到此才知是谎。”
词语解释:浪抗  拼音:làng kàng
放荡无行。 清 郝懿行 《宋琐语·言诠》:“《宋书·文九王传》:‘ 休祐 平生浪抗无赖,吾虑 休仁 往哭,或生祟祸。’按今人以浪抗为不牢固之意,此之所言似谓浪当无检也。”浪抗,一本作“ 狼抗 ”。
词语解释:支抗  拼音:zhī kàng
抵抗。《晋书·王濬传》:“ 濬 自发 蜀 ,兵不血刃,攻无坚城, 夏口 、 武昌 无相支抗,於是顺流鼓棹,径造 三山 。”
词语解释:激抗  拼音:jī kàng
高亢。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録》之类,或激抗难徵,或疏阔寡要。”
词语解释:清抗  拼音:qīng kàng
清高超拔。《南史·隐逸传下·蔡荟》:“ 蔡薈 字 休明 , 陈留 人,清抗不与俗人交。”《南史·齐衡阳王道度传》:“ 吴郡 张融 清抗絶俗,虽王公贵人,视之慠如也。”
词语解释:拗抗  拼音:niù kàng
违反,不服从。 水运宪 《祸起萧墙》:“ 小罗 委实不愿意去,又不敢拗抗 戚副部长 的指示。”
词语解释:拮抗  拼音:jié kàng
微生物菌落之间的对抗作用
词语解释:拒抗  拼音:jù kàng
抗拒。《北齐书·祖珽传》:“贼先闻其盲,谓为不能拒抗。” 宋 苏辙 《为兄轼下狱上书》:“兄 軾 所犯,若显有文字,必不敢拒抗不承,以重得罪。”《元典章·兵部一·正军》:“ 蒙古 汉 军駈军逃窜者……拒抗不伏,仰所在官司添力捉拿。” 王西彦 《静水里的鱼》:“自然,他竭力拒抗这种种讨厌的扰乱。”
词语解释:暴抗  拼音:bào kàng
暴猛抗直。《史记·佞幸列传序》:“ 高祖 至暴抗也,然 籍孺 以佞幸。” 司马贞 索隐:“暴伉,伉音苦浪反。言暴猛伉直。” 清 吴伟业 《下相怀古》诗:“重瞳顾柔仁,隆準至暴抗。”
词语解释:强抗  拼音:qiáng kàng
高傲。《世说新语·方正》:“监、令各给车自此始” 刘孝标 注引 晋 曹嘉之 《晋纪》:“中书监令常同车入朝,至 和嶠 为令,而 荀勗 为监。 嶠 意强抗,专车而坐,乃使监、令异车,自此始也。” 唐 柳宗元 《先君石表阴先友记》:“ 郑元均 强抗,少所推让。”
词语解释:拥军优抗  拼音:yōng jūn yōu kàng
地方拥护军队,优待抗 日 军人家属。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四:“在解放区,一方面,军队应实行拥政爱民的工作,另一方面,民主政府应领导人民实行拥军优抗的工作,更大地改善军民关系。”
词语解释:挠抗  拼音:náo kàng
阻挠抗拒。 明 李东阳 《封大安人杨母张氏墓志铭》:“ 山西 学政久弛, 应寧 力剗宿弊,有无赖子挟势挠抗,索治之,几毙杖下。”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前总督 高其倬 诱禽 阿近 ,议设营汛,以控前后左右各寨。 苗 力挠抗。”
词语解释:彬比势抗  拼音:bīn bǐ shì kàng
谓以官仪相处,以官威相抗。 明 何景明 《送孙处州序》:“先生处吾郡,与武卫肩立,彬比势抗,干沮衝折,而卒能行其威。”
词语解释:朗抗  拼音:lǎng kàng
亦作“ 朗伉 ”。 高亢不驯。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方言》:“南都方言……不雅驯曰藞苴、曰朗伉、曰磊砢、曰孟浪。” 王闿运 《论诗文体法》:“故贵以词掩意,托物寄兴,使吾志曲隐而自达,闻者激昂而欲赴……幽旷窈眇,朗抗犹心,远俗之致,亦於是达焉。”
词语解释:答抗  拼音:dá kàng
犹答辩,抗辩。《南史·儒林传·戚衮》:“﹝ 徐摛 ﹞辞辩纵横,难以答抗,诸儒慑气。”
词语解释:詶抗  拼音:zhòu kàng
酬对;对答。《艺文类聚》卷七九引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见一年少,神姿端达,与 机 言玄门妙物, 机 心服其能,无以詶抗。”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三·道融》:“ 融 与婆罗门拟相詶抗,锋辩飞玄,彼所不及。”
词语解释:衡抗  拼音:héng kàng
抗衡。 明 胡应麟 《诗薮·遗逸下》:“举六代、 江 左之音,率《子夜》《前溪》之类,了无一语丈夫风骨,恶能衡抗北人。”
词语解释:电子对抗  拼音:diàn zǐ duì kàng
也称“电子战”或“电子斗争”。敌对双方利用电子技术进行的作战行动。目的是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以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包括雷达对抗、无线电通信对抗、光电对抗等。基本内容有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和电子防御。电子对抗是现代战争的重要作战手段。
词语解释:电抗  拼音:diàn kàng
电感或电容在电路中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词语解释:狡抗  拼音:jiǎo kàng
狡顽违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