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抬头 拼音:tái tóu
同“擡头”。
(1).举首,仰起头。 唐 皮日休 《病孔雀》诗:“烟花虽媚思沉冥,犹自抬头护翠翎。” 后蜀 顾夐 《荷叶杯》词:“泥人无语不抬头,羞摩羞。”《水浒传》第二回:“ 王进 谢罢罪,起来抬头看了,认得是 高俅 。” 赵树理 《地板》:“﹝ 小刚 ﹞笑得合不住口,羞得我不敢抬头。”
(2).比喻受压制者得到伸展。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依冰山》:“大丈夫有凌云盖世之志,而拘於下位,若立身於矮屋中,使人抬头不得。”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解放了,好人抬头。”
(3).旧时书信、行文的一种格式。即涉及对方时,要按照一定的格式,另起一行书写,以表示尊敬。亦指书信、公文等行文抬头的地方。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忧危竑议前纪》:“仅照原刊抬头,弁之编首。”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跳行》:“作书出格曰抬头。《金石録》称 唐 之《中岳嵩山碑》,书皇帝太后不跳行,不空格。跳行者,抬头也。”《孽海花》第十九回:“ 小燕 説话时,却把眼偷瞧,只见榻上枕边,拖出一幅长笺,满纸都是些抬头,那抬头却奇怪,不是阁下台端,也非长者左右,一迭连三全是‘妄人’两字。” 鲁迅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关于三藏取经记等》:“我的看书,和藏书家稍不同,是不甚相信缺笔、抬头,以及 罗氏 题跋的。”
(4).在信件、票据或单据上写收件人或收款人的地方。 张贤亮 《土牢情话》第八章:“没有抬头,没有落款,而且是用左手写的字。” 高晓声 《陈奂生转业》六:“这五吨材料,将来的发票,自然只能开 奂生 厂里的抬头。”词语解释:抬举 拼音:tái jǔ
同“擡举”。
(1).高举;举起。 唐 元稹 《高荷》:“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 唐 罗隐 《春风》诗:“但是粃糠微细物,等閒抬举到青云。”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二折:“一隻手揪住繫腰,一隻手揝住道服,把那廝轻轻抬举。” 刘大白 《湖滨看气泡儿》:“谁给它扶上青云路--无非仗着东风,拂拂地吹嘘,微微地抬举。”
(2).犹振作。 唐 刘禹锡 《酬郑州权舍人见寄二十韵》:“鎩翮方抬举,危根易损伤。” 宋 杨万里 《谢张功父送牡丹》诗:“抬举精神微雨过,留连消息嫩寒生。”
(3).奖掖;提拔。 唐 张元晏 《谢宰相启》:“骤忝转迁,尽由抬举。” 元 白朴 《梧桐雨》第四折:“蒙主上抬举,加为六宫提督太监。”《水浒传》第二回:“忽一日,与 高俅 道:‘朕欲要抬举你,但有边功,方可升迁,先教枢密院与你入名,只是做随驾迁转的人。’后来没半年之间,直抬举 高俅 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 老舍 《龙须沟》第二幕:“那不含糊,大家抬举我,举我当了委员。”
(4).扶持;照料。 唐 孙鲂 《柳》诗之十:“不是和风为抬举,可能开眼向行人?”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六:“﹝本朝 张师锡 ﹞《老儿诗》曰:‘……抬举衣频换,扶持药屡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 张君瑞 病懨懨担带不去。説不得凄凉,覷不得恓楚。骨消肉尽,只有那筋脉皮肤。又没箇亲熟的人抬举。” 明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试》:“去到 长安 ,那里无人抬举,他遂流落去街上乞食。”
(5).培育。 宋 陶穀 《清异录·百花》:“抬举牡丹法:常以九月取角屑、硫磺,碾如麵,拌细土……至开时,大如盌面。”词语解释:抬眼
举目。 宋 李之仪 《临江仙·景修席上再赋》词:“虽然公子暗招魂。其如抬眼看,都是旧时痕。” 宋 马成 《玉楼春·东坡被召赴阙》词:“从今寧忍看 西湖 ,抬眼尽成肠断处。”词语解释:抬手 拼音:tái shǒu
同“擡手”。
(1).犹言庆功。 明 无名氏 《庆赏端阳》第一折:“如今元帅府里安排筵会,与 柴绍 抬手,兄弟!我和你走一遭去。”
(2).动手,举手。《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一开口,一抬手,便於状元不利。”
(3).谓宽容饶恕。 老舍 《二马》第五段一:“ 玛力 要告状,咱们全完;她高高一抬手,万事皆休。”词语解释:抬高 拼音:tái gāo
同“擡高”。提高。多指物价、地位等。茅盾 《子夜》三:“去年被他那么一收买,茧子价钱都抬高了,我们吃尽了他的亏。”如:打击别人,抬高自己。词语解释:抬贴 拼音:tái tiē
同“擡贴”。
(1).亦作“ 抬帖 ”。凑合;配合。 宋 吴泳 《清平乐·寿吴毅夫》词:“梅霖未歇,直透菖华节。荔子纔丹栀子白,抬贴诞弥嘉月。” 宋 石孝友 《水调歌头》词:“琵琶亭畔,正是枫叶荻花秋。点检诗囊酒碗,抬帖舞裀歌扇,收尽两眉愁。” 元 曾瑞 《哨遍·秋扇》套曲:“最难甘递互相抬贴,卖弄他风流醖藉。只能驱一握掌中风,几曾将烦暑除絶。”
(2).照顾,体贴。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三折:“没盘缠,在店舍,在谁人,廝抬贴。”词语解释:抬爱 拼音:tái ài
同“擡爱”。犹言看得起;抬举。 老舍 《神拳》第二幕:“哥儿们抬爱,推我作大师兄,我不推让!”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大家抬爱我,举我当了委员。”词语解释:抬策 拼音:tái cè
同“擡策”。扬鞭策马。 唐 曹唐 《病马》诗之五:“ 王良 若许相擡策,千里追风也不难。”词语解释:抬帖 拼音:tái tiē
凑和、配合。宋·石孝友·水调歌头·高情邈云汉词:“点检诗囊酒碗,抬帖无裀歌扇,收尽两眉愁。”亦作“抬贴”。
词语解释:抬贴 拼音:tái tiē
同“擡贴”。
(1).亦作“ 抬帖 ”。凑合;配合。 宋 吴泳 《清平乐·寿吴毅夫》词:“梅霖未歇,直透菖华节。荔子纔丹栀子白,抬贴诞弥嘉月。” 宋 石孝友 《水调歌头》词:“琵琶亭畔,正是枫叶荻花秋。点检诗囊酒碗,抬帖舞裀歌扇,收尽两眉愁。” 元 曾瑞 《哨遍·秋扇》套曲:“最难甘递互相抬贴,卖弄他风流醖藉。只能驱一握掌中风,几曾将烦暑除絶。”
(2).照顾,体贴。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三折:“没盘缠,在店舍,在谁人,廝抬贴。”词语解释:抬鼓弄
许多人把一个人抬起来翻倒词语解释:抬裉 拼音:tái kèn
同“擡褃”。上衣从腋到肩的部分。《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套一件藕色緙丝氅衣儿……抬褃里又带着对成对儿的荷包。”词语解释:抬筐 拼音:tái kuāng
同“擡筐”。由两人抬的装物大筐。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青年战士拔腿跑到滤沙架子底下拖来了一只大抬筐。”词语解释:抬粮 拼音:tái liáng
同“擡粮”。借粮。高玉宝 《高玉宝》第一章:“你爹抬粮去了,待会儿等你爹抬回粮,妈多作点,叫你吃一顿饱饭。”词语解释:抬轿子 拼音:tái jiào zi
同“擡轿子”。
(1).比喻对他人的阿谀奉承。 邓颖超 《坚定不移地搞好党风》:“要向我们全党的干部、党员呼吁,警惕有人吹捧、抬轿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他趾高气扬、昂头挺胸,感到自己是一个强人,又有人给自己抬轿子了。”
(2).麻将赌博中两家或三家串通,使一家输钱。 张天翼 《春风》:“ 金老师 虽然跟他们合不来,他可也来凑一脚,打不到一圈,他就得嘟哝着:他知道别人在抬他轿子,在那里联合起来排挤他。”
(3).谓扶持新人。《文汇报》1982.9.28:“老演员不能只坐轿子,还要抬轿子。”词语解释:抬肩 拼音:tái jiān
裁剪用语。指上衣肩头至腋下的尺寸词语解释:抬价 拼音:tái jià
同“擡价”。提高物价。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第二:“惟太僻远之地,小贩力不能达,其业常为一二大资本家所专,联行抬价之弊,不可不防。”词语解释:抬亭 拼音:tái tíng
同“擡亭”。即抬阁。《解放日报》1945.2.18:“‘车亭’、‘抬亭’和‘揹亭’,过去是扮旧的故事,现在要演新的故事。”参见“ 抬阁 ”。
词语解释:抬阁 拼音:tái gé
同“擡阁”。旧时民间迎神赛会中的一种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四方形小阁里有两三个人扮饰戏曲故事中的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攟馀》:“郡城於四月望赛元帅会……更以行院姣女,饰之绣縚画茧,緑絁红兜,扮演故事,谓之抬阁。”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词语解释:抬快 拼音:tái kuài
同“擡快”。方言。谓大清早就谈鬼说怪。旧时认为不吉利。 艾芜 《端阳节》五:“龟子东西,大清早晨你就在抬快。”原注:“一般人忌讳早饭以前谈鬼说怪,如果说了,那天便不吉利,称犯此者为抬快。”川剧《乔老爷奇遇》第四场:“怪了!我这里从来没有掉过轿子,哪个背时鬼……[打自己嘴]呸,呸!哎,这么早就抬快!”词语解释:抬迭 拼音:tái dié
同“擡迭”。照顾,体贴。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二折:“富豪家安稳把孩儿好擡迭,这孩儿脱命逃生,媳妇儿感承多谢。”词语解释:抬驾 拼音:tái jià
同“擡驾”。抬轿。喻吹捧、拍马。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弄得不好,那些‘朋友’就会变成保驾的打手或抬驾的轿夫。”词语解释:抬阁 拼音:tái gé
同“擡阁”。旧时民间迎神赛会中的一种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四方形小阁里有两三个人扮饰戏曲故事中的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攟馀》:“郡城於四月望赛元帅会……更以行院姣女,饰之绣縚画茧,緑絁红兜,扮演故事,谓之抬阁。” 鲁迅 《朝花夕拾·五猖会》:“其次是所谓‘高跷’、‘抬阁’、‘马头’了;还有扮犯人的,红衣枷锁,内中也有孩子。”词语解释:抬扛 拼音:tái káng
同“擡扛”。吵架:两人面红耳赤地抬扛。茅盾 《春蚕》二:“为了那‘洋种’问题,她到现在常要和 老通宝 抬杠。”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八:“ 谭招弟 随着她进来,一路吵吵嚷嚷和 钟珮文 抬杠。”词语解释:抬奖 拼音:tái jiǎng
同“擡奬”。奖掖抬举。《朱子语类》卷一三二:“又缘顷被某人抬奬得太过。正如箇舡阁在沙岸上,要上又不得,要下又推不动。”词语解释:抬揲 拼音:tái dié
同“擡揲”。举起。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三折:“慌的我来战篤速,这手儿可怎生抬揲。”词语解释:抬炮 拼音:tái pào
同“擡炮”。过去使用的以火药发射铁弹丸的一种炮。词语解释:抬盒 拼音:tái hé
同“擡盒”。一种用两人抬着盛放礼物的箱盒。 巴金 《秋》二一:“过礼用的抬盒前一天就送来了。凤冠霞帔、龙凤喜饼、花红果子……以至于绍酒坛、鲜鱼、鸡鸭等,租的租,买的买,都已齐备。众人忙了好一阵,才把抬盒装好了。”词语解释:抬头纹 拼音:tái tóu wén
同“擡头纹”。额上的皱纹。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八:“低着头的 杜善人 听到这儿,冷丁吃一惊,抬头纹上漫着汗珠子。”词语解释:抬头不见低头见 拼音:tái tóu bú jiàn dī tóu jiàn
比喻经常见面词语解释:抬写 拼音:tái xiě
同“擡写”。旧时一种行文书写格式。凡臣下奏章及一般文书中,遇及皇室、陵寝及天地等字样,必于次行抬头一格或二三格书写,以示尊敬。《清会典事例·内阁·职掌》:“近来各省陈奏事件,凡本章摺奏内,恭载 乾隆 年间皇考諭旨与 嘉庆 年间所降諭旨一律抬写,殊非敬谨之道。嗣后在京各衙门,各直省文武大臣,遇有陈奏事件,恭载 乾隆 年间皇考諭旨,首行俱用三抬。 嘉庆 年间,朕节次所降諭旨,首行俱用双抬。”词语解释:抬秤 拼音:tái chèng
同“擡秤”。大型杆秤。使用时以竹木杠或扁担穿过秤纽由两人抬着,故称。词语解释:抬盘 拼音:tái pán
同“擡盘”。犹桌面。多用以喻正式的场面。 周立波 《卜春秀》:“ 卜春秀 无论如何不肯陪客人吃饭…… 卜妈 发火了,咬着牙道:‘上不得抬盘的贱货,你只莫理她。’”词语解释:抬杠 拼音:tái gàng
同“擡杠”。
(1).旧时指用杠抬运灵柩。《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那四个长工里头,有一个原是抬槓的团头出身,只因有一膀好力气,认识 邓九公 ,便投在他庄上。只听他説怎样的‘安耐磨儿’、‘打底盘儿’、‘拴腰拦儿’、‘撕象鼻子’、‘坐卧牛子’一口抬槓的行话。”
(2).争辩;顶牛。《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姑老爷先不用合我们姑太太抬槓。”词语解释:抬价 拼音:tái jià
提高物价。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第二:“惟太僻远之地,小贩力不能达,其业常为一二大资本家所专,联行抬价之弊,不可不防。”词语解释:抬枪 拼音:tái qiāng
过去使用的一种火器。枪筒粗长,发射时装上火药和铁砂,枪筒放在一人肩上,由另一人点导火线。 清 王韬 《瓮牖馀谈·贼中悍酋记》:“我军遇之,以擡鎗击中其腹几洞。” 周立波 《沁源人》:“抬枪很长,移动的时候,要两个人抬。”词语解释:抬估 拼音:tái gū
抬高估价。《旧唐书·宪宗纪上》:“ 元和 五年都收卖盐价钱六百九十八万五千五百贯。校量未改法已前四倍擡估,虚钱一千七百四十六万三千七百贯。”《新五代史·周臣传·王章》:“百官俸廩,皆取供军之餘不堪者,命有司高估其价,估定又增,谓之‘擡估’。”词语解释:抬叠
打迭,收拾。 元 王仲元 《江儿水·妇人脸上笑靥》曲:“一团儿可人衠是娇,粧点如花貌,抬叠起脸上秋,出落腮边俏。”词语解释:抬颏 拼音:tái kē
犹昂首。气宇轩昂貌。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你覷他交椅上抬頦样儿,待的你不同前次。”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四折:“他对着那有期会的众英才,一个个稳坐擡頦。”词语解释:抬裉 拼音:tái kèn
上衣从腋到肩的部分。词语解释:抬敬 拼音:tái jìng
推重,敬重。《醒世姻缘传》第八回:“﹝ 梁生 、 胡旦 ﹞説起那锦衣卫各堂多有相知,朝中的显宦也还有亲眷,把 梁 胡 二人又从新擡敬起来。”词语解释:抬舁
扛抬。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公主出降》:“用檐床数百,铺设房卧,并紫衫卷脚幞头,天武官抬舁。”词语解释:抬炮 拼音:tái pào
过去使用的以火药发射铁弹丸的一种炮。《林则徐日记·道光十七年八月十五日》:“晨起赴较场閲籐牌阵,又閲马射及鸟鎗、擡炮,午回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