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鞭抶 拼音:biān chì
用鞭抽打。 唐 元稹 《告畬三阳神文》:“乃劝州人,大课芟銍。人人自利,若受鞭抶。” 宋 梅尧臣 《书窜》诗:“遂倾 西蜀 巧,日夜急鞭抶。”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其不用命者,纵不能尽如临阵之刑,而军令所谓鞭抶、贯耳等类,许将官督操,亦时一行之以示威。”词语解释:扑抶 拼音:pū chì
杖击,鞭打。 唐 沉佺期 《被弹》诗:“劾吏何咆哮,晨夜闻扑抶。”词语解释:暴抶 拼音:bào chì
残暴地鞭打。指酷刑。 宋 梅尧臣 《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诗:“府胥喜君来,督责去暴抶。”词语解释:棰抶 拼音:chuí chì
拷打。《新唐书·韦伦传》:“ 国忠 ( 杨国忠 )多发州县齐人令鼓铸,督非所习,虽箠抶苛严,愈无功。”词语解释:执抶 拼音:zhí chì
谓持鞭督责。语本《左传·襄公十七年》:“ 子罕 闻之,亲执扑,以行筑者,而抶其不勉者。” 清 钱谦益 《戏为拂水筑台歌赠嘉定夏生华甫》:“不烦执抶争用命,日旰奋迅逾亭午。”词语解释:摽抶 拼音:biāo chì
犹搏击。 清 赵执信 《观斗促织》诗:“摽抶猛士心,奋迅良马状。”词语解释:朴抶 拼音:pǔ chì
击挞。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八:“先是, 庄宗 自为俳优,名曰‘ 李 天下’,杂於涂粉优杂之间,时为诸优朴抶摑搭,竟为嚚妇恩伶之倾玷,有国者得不以为前鉴!”词语解释:箠抶
拷打。《新唐书·韦伦传》:“ 国忠 ( 杨国忠 )多发州县齐人令鼓铸,督非所习,虽箠抶苛严,愈无功。”词语解释:罚抶 拼音:fá chì
鞭刑。《新唐书·高适传》:“官吏惧谴,责及隣保,威以罚抶,而逋逃益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