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押班 拼音:yā bān
(1).百官朝会时领班,管理百官朝会位次。 唐 制,以监察御史二人任其事。 宋 制,由参知政事、宰相分日押班。《新唐书·百官志三》:“朝会,则率其属正百官之班序,迟明列於两观,监察御史二人押班,侍御史顓举不如法者。” 唐 李洞 《题刘相公光德里新构茅亭》诗:“野色迷亭晓,龙墀待押班。”《宋史·吕端传》:“﹝ 端 ﹞虑与 寇準 同列,先居相位,恐 準 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 太宗 从之。”《警世通言·李谪仙醉草吓蛮书》:“ 李白 奏道:‘臣前入试春闈,被 杨太师 批落, 高太尉 赶逐,今日见二人押班,臣之神气不旺。’”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卷二七:“ 韩魏公 荐 王陶 ,而 陶 劾 魏公 不押班以为跋扈。”
(2).内宫女官的首领。《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四年》:“冬,十月,丁酉,立贵妃 郑氏 为皇后。后, 开封 人,本 钦圣殿 押班。”
(3).伶人的领班。《隋唐演义》第八六回:“ 玄宗 喜其聪慧知音,遂命为押班梨园之长,时常得供奉左右……自此 李謩 更得尽传内府新声,其技愈加精妙。”词语解释:押衙 拼音:yā yá
(1).见“ 押牙 ”。
(2).指 古押衙 。 唐 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肯舍生救人,成人之美。见 唐 薛调 《无双传》。后来多用作“侠义之士”的代称。 清 李渔 《蜃中楼·义举》:“小弟虽无 崑崙 之术,颇有 押衙 之心。” 清 李渔 《慎鸾交·赠妓》:“我见他两人如此,一心要做 押衙 故事,成就他每这段姻缘。”
(3). 宋 元 时对吏目的尊称。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三折:“告押衙休疑惑,辨别个是和非。”
词语解释:押牙 拼音:yā yá
亦称“ 押衙 ”。 1. 唐 宋 官名。管领仪仗侍卫。牙,后讹变为“衙”。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中:“武职令有押衙之名。衙宜作‘牙’,此职名,非押其衙府也,盖押牙旗者。”《旧唐书·崔慎由传》:“既离 泗口 , 彦曾 令押牙 田厚简 慰諭,又令都虞候 元密 伏兵 任山馆 。”《旧五代史·外国传二·吐蕃》:“明年, 晋高祖 遣 涇州 押牙 陈延暉 齎詔书安抚 凉州 。”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旗鼓》:“ 魏博 特置驍鋭可倚仗者,使为护卫,名为牙兵。而典总此兵者其结衔名为押衙。”《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只见外面一个人,约莫半老年纪,头带软翅纱帽,身穿紫袴衫,挺带皂靴,好似押牙官模样,踱进店来。”
(2). 金 代亦为天子仪仗侍卫头目。《金史·仪卫志上》:“ 天眷 法驾人数……押纛二人,押衙四人。”词语解释:押牙 拼音:yā yá
亦称“ 押衙 ”。 1. 唐 宋 官名。管领仪仗侍卫。牙,后讹变为“衙”。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中:“武职令有押衙之名。衙宜作‘牙’,此职名,非押其衙府也,盖押牙旗者。”《旧唐书·崔慎由传》:“既离 泗口 , 彦曾 令押牙 田厚简 慰諭,又令都虞候 元密 伏兵 任山馆 。”《旧五代史·外国传二·吐蕃》:“明年, 晋高祖 遣 涇州 押牙 陈延暉 齎詔书安抚 凉州 。”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旗鼓》:“ 魏博 特置驍鋭可倚仗者,使为护卫,名为牙兵。而典总此兵者其结衔名为押衙。”《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只见外面一个人,约莫半老年纪,头带软翅纱帽,身穿紫袴衫,挺带皂靴,好似押牙官模样,踱进店来。”
(2). 金 代亦为天子仪仗侍卫头目。《金史·仪卫志上》:“ 天眷 法驾人数……押纛二人,押衙四人。”词语解释:押春 拼音:yā chūn
旧时 华中 一带称农民佃田时预付给地主的押金。 江 南一带叫押板。词语解释:押麻 拼音:yā má
监督宣读诏书。 唐 宋 任命大臣的诏书用黄白麻纸,故以麻为诏书的代称。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四:“既入朝, 张公 惟祗候宣麻, 吕公 惟準拟押麻耳。忽有堂吏报 吕公 云:‘相公知 许州 。’ 吕公 大惊,於是 张公 押麻,乃 吕公 除 静江军 节度使、检校太傅,知 许州 也。”词语解释:押敕
签署诏令词语解释:押号 拼音:yā hào
押字;签字。《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陈州粜米记》:“十个保官都押号,官家御押在中间。”词语解释:押花 拼音:yā huā
押字。因用草书,其形体稍花,故称。《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众人都到酒店里面,讨了一张绵纸,一人念,一人写,只要亡八鴇儿押花。”参阅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记与刘无言论书》、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后集·押字》。词语解释:押录 拼音:yā lù
即押司。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国朝州郡役人之制:衙前入役曰乡户,曰押録。”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馀杭何押录》:“ 餘杭 县吏 何某 ,自壮岁为小胥,驯至押録,持心近恕,略无过愆。”参见“ 押司 ”。
词语解释:押司 拼音:yā sī
宋 时办理文书,狱讼的地方胥吏,多由当地有产业人户中差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诸县人吏,国初,押司、録事於等第户差选諳吏道者充。”《宣和遗事》前集:“有那押司 宋江 接了文字看了,星夜走去 石碣村 ,报与 晁盖 几箇,暮夜逃走去也。”《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乔太守 写毕,叫押司当堂朗诵与众人听了。” 洪深 《申屠氏》第六本:“押司点头微笑。”词语解释:押缝 拼音:yā fèng
亦称“ 押尾 ”。 署名于法书两纸首尾缝间。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记与刘无言论书》:“ 魏 晋 以来法书,至 梁 御府藏之,皆是 朱异 ……等题名於首尾纸缝间,故或谓之押缝,或谓之押尾,祗是谓书名耳。”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世人多误﹝《兰亭序》﹞宝鑱本为定武本,或云第五行有僧字,盖是时搨本至多,惟此僧 永 所藏为真。又云,当其行间是僧 权 押缝,后 权 字磨灭,曾不知老之将至,误用僧字。”后用于文书、契约的两纸缝间称押缝,用于文书契约的末尾称押尾。词语解释:押领 拼音:yā lǐng
(1).押送;率领。 唐 薛调 《无双传》:“乃装金银罗锦二十驮,谓 仙客 曰:‘汝易衣服,押领此物出 开远门 ,觅一深隙店安下。’” 唐 薛调 《无双传》:“忽报有中使押领内家三十人往园陵,以备洒扫。”
(2).执掌;管领。 宋 苏舜钦 《上集贤文相书》:“阁下以英伟之量,押领魁柄,必以康济民物,湔涤寃滞为己任,故某不避冒瀆,以铺此言。”词语解释:押不芦 拼音:yā bù lú
亦称“ 押不卢 ”。 来自阿拉伯语yabruh或abruh(波斯语jabrūh),草名。产西方。有毒。具有催眠麻醉作用。传说能起死回生。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押不芦》:“ 回回国 之西数千里地,产一物极毒,全类人形,若人参之状,其酋名之曰‘押不芦’。生土中深数丈,人或误触之,著其毒气必死……埋土坎中,经岁然后取出曝乾,别用他药製之,每以少许磨酒饮人,则通身麻痹而死,虽加以刀斧亦不知也。至三日后,别以少药投之即活。盖古 华陀 能刳肠涤胃以治疾者,必用此药也。今闻御药院中亦储之, 白廷玉 闻之 卢松厓 。或云:今之贪官污吏贜过盈溢,被人所讼,则服百日丹者,莫非用此?”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 车力特穆尔 :‘也好,我倒不稀罕这些一晚上就会凋谢的芍药花,我倒希望你这朵起死回生的押不芦花啦。’”词语解释:押车 拼音:yā chē
为防止物品丢失或出现其他差错而随车看管、照料。也作“压车”词语解释:押金 拼音:yā jīn
租借时所付的作抵押用的钱。通常按所借物的原价或高于原价交付,在归还借物时退还。词语解释:押差 拼音:yā chāi
旧时押解犯人或押送赋税的差役。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米色刁难》:“但至临仓之时,串通管兑经承仓蠧,故嫌米色不堪,勒令晒颺,致押差保歇乘机讲兑。”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高王庙土地》:“俄顷,有乘舆来謁城隍者,押差谓 吕 曰:‘此汝夫君也,何不求之?’”词语解释:押引 拼音:yā yǐn
犹言率领。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 石晋 时, 张从恩 尹 洛 。 凝式 自 汴 还,时飞蝗蔽日,偶与之俱。 凝式 先以诗寄 从恩 曰:‘押引蝗虫到 洛 京,合消郡守远相迎。’ 从恩 弗怪也。”词语解释:押燕 拼音:yā yàn
见“ 押宴 ”。
词语解释:押宴 拼音:yā yàn
亦作“ 狎讌 ”。亦作“ 押燕 ”。 陪伴宾客,主持宴会。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北令邦》:“《续挥犀》载: 刁约 使 契丹 ,戏为诗云:‘押燕 移离毕 ,看房 贺跋支 。饯行三匹裂,密赐十毗狸。’”《宋史·欧阳修传》:“﹝ 脩 ﹞奉使 契丹 ,其主命贵臣四人押宴,曰:‘此非常制,以卿名重故尔。’”《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二年》:“是日, 萨喇 、 哈嚕 等入辞於 崇政殿 ,赐宴 显静寺 ,命 赵良嗣 押宴, 王环 ( 瓌 )伴送。”词语解释:押合同
签订合同词语解释:押了花字
押花词语解释:押摊 拼音:yā tān
赌博的一种。庄家在有盖的盆内摇骰子,参加者在各门下赌注。开盖看骰子的点数以定输赢。 冰心 《冬儿姑娘》:“四五岁的时候,就满街上和人抓子儿,押摊,耍钱,输了就打人,骂人,一街上的孩子都怕她。”词语解释:押床
牢狱中刑械之一。俗称编床。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三折:“[ 张千 云] 李万 ,抬过押牀来,丢过这滚肚索去扯紧着。” 明 沉鲸 《双珠记·狱中冤恨》:“你既是绞罪犯人,论官法该上押牀的,且请你试一试。”词语解释:押帐 拼音:yā zhàng
借钱时用某种物品做抵押。词语解释:押岁锞子 拼音:yā suì kè zǐ
即压岁钱。锞子,小金锭或银锭,旧时作货币用。《红楼梦》第五三回:“正值丫头捧了一茶盘押岁錁子进来。”参见“ 压岁钱 ”。
词语解释:压岁钱 拼音:yā suì qián
旧俗,阴历除夕以彩绳穿钱置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在过阴历年时给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压岁钱》:“以綵绳穿钱,编作龙形,置於牀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 欧阳山 《高干大》第十章:“此外,还有婆姨娃娃把法币,响洋,首饰,压岁钱,体己钱,拿出来交给他存的。他一桩一桩登记,一桩一桩收下。”词语解释:押当 拼音:yā dàng
以衣物等向当铺抵押借钱。亦指收受抵押物取利的典当行业。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述异·张汶祥之狱》:“ 汶祥 始为 粤 匪所虏,继而逃出至 寧波 ,以押当贸利自给。值 马公 廵抚 浙江 ,擒斩海盗颇众,復禁歇押当, 汶祥 益贫无赖,乃时思为海盗报讐。”词语解释:押文字 拼音:yā wén zì
签字。《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自 吕颐浩 再相,专权自私,会食外往往各於閤子押文字,虽军旅之事,差除之属,亦有不同相关决者。”词语解释:押板 拼音:yā bǎn
押租。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 朱暮堂 伸出了贪婪的手,先摘了 汤富海 的田,又扣了他的押板,全年的收成全逼了去,变卖了一点可怜的家产还他还不够。”词语解释:押牌宝 拼音:yā pái bǎo
见“ 押宝 ”。
词语解释:押宝 拼音:yā bǎo
亦称“ 押牌宝 ”。 赌博的一种。猜测宝上所指的方向下注。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旧五代史·杨凝式传〉注证》:“ 薛史 在 乾隆 中,馆臣从《永乐大典》纂出所存传文,尚有四百餘言,然亦无諫父押宝事。”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假使有钱,他便去押牌宝,一堆人蹲在地面上, 阿Q 即汗流满面的夹在这中间,声音他最响:‘青龙四百!’” 丁玲 《母亲》一:“往年这时候我们家就好玩多了。人又多,常常可以溜到场上去押宝、赶羊。”词语解释:押黄 拼音:yā huáng
帖黄的别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黄勅既行,下有小异同,曰帖黄,一作押黄。”参见“ 帖3黄 ”。词语解释:押狱 拼音:yā yù
狱卒。《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陈州粜米记》:“押狱见了痴呆定,荒(慌)忙便去解麻绳。”《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陈州粜米记》:“五牢押狱不认得,错打龙图 包相公 。”词语解释:押店 拼音:yā diàn
旧时称规模较小的当铺。词语解释:押座文 拼音:yā zuò wén
唐 人宣讲佛教经文或故事前,先讲唱一段使在座听众安静下来的精练短文,叫押座文。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十一章五:“另有一种押座文,是在讲经以前所唱的,如《八相押座文》、《三身押座文》、《维摩经押座文》等,都是七言诗句。‘押座’之‘押’,义与‘压’同。即在正式开讲以前,以此压住听众,叫他们安静下来的意思。与后来话本的‘入话’、杂剧的‘楔子’以及弹词的‘开篇’相近似。” 王重民 《敦煌变文研究》:“押座文的体裁,大致与变文仿佛,而短小精练,是它唯一的特点。押座文的来源,有一些是有目的的创作,但也可以采用通行的歌赞,或把变文中的精采部分,提出作押座文使用。”词语解释:押期 拼音:yā qī
抵押期限。词语解释:押标金 拼音:yā biāo jīn
营造商人于投标前所纳的保证金。词语解释:押榜 拼音:yā bǎng
签发布告文书。《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曹操 闻此信,便押榜数十张射入城去。”词语解释:押不卢 拼音:yā bù lú
见“ 押不芦 ”。
词语解释:押不芦 拼音:yā bù lú
亦称“ 押不卢 ”。 来自阿拉伯语yabruh或abruh(波斯语jabrūh),草名。产西方。有毒。具有催眠麻醉作用。传说能起死回生。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押不芦》:“ 回回国 之西数千里地,产一物极毒,全类人形,若人参之状,其酋名之曰‘押不芦’。生土中深数丈,人或误触之,著其毒气必死……埋土坎中,经岁然后取出曝乾,别用他药製之,每以少许磨酒饮人,则通身麻痹而死,虽加以刀斧亦不知也。至三日后,别以少药投之即活。盖古 华陀 能刳肠涤胃以治疾者,必用此药也。今闻御药院中亦储之, 白廷玉 闻之 卢松厓 。或云:今之贪官污吏贜过盈溢,被人所讼,则服百日丹者,莫非用此?”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 车力特穆尔 :‘也好,我倒不稀罕这些一晚上就会凋谢的芍药花,我倒希望你这朵起死回生的押不芦花啦。’”词语解释:押柜 拼音:yā guì
旧 中国 商业企业中被雇职工缴纳的保证金。始于外商在华开设的洋行。其后华商亦有采用。如店员受雇于商店、人力车工人向车行租车,均须缴纳押柜。又,旧 中国 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向用户收取的水表、电表等的保证金,亦称押柜。词语解释:押注 拼音:yā zhù
押上赌注。 巴金 《沉默集·丹东的悲哀》:“但是他马上又埋下头去注意手中的纸牌,一面追问 马德兰 拿什么来押注。”词语解释:押岁钱 拼音:yā suì qián
即压岁钱。《红楼梦》第五三回:“然后散了押岁钱并荷包金银錁等物。”参见“ 压岁钱 ”。
词语解释:压岁钱 拼音:yā suì qián
旧俗,阴历除夕以彩绳穿钱置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在过阴历年时给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压岁钱》:“以綵绳穿钱,编作龙形,置於牀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 欧阳山 《高干大》第十章:“此外,还有婆姨娃娃把法币,响洋,首饰,压岁钱,体己钱,拿出来交给他存的。他一桩一桩登记,一桩一桩收下。”词语解释:押水 拼音:yā shuǐ
水路运输的押运人。《冷眼观》第十八回:“就将行李一切,点交小轮上押水,托他存放城外轮局里,候我着人去取。”词语解释:押款 拼音:yā kuǎn
(1).商业用语。以货物或有价证券等做抵押向银行或钱庄借款。亦指用以上方式借得的款子。
(2).预先付款。亦指预付的款项。 曹禺 《日出》第四幕:“[ 李太太 :]医院要钱。他们要现款,都要现钱。最低的都要五十块押款。”词语解释:押伴 拼音:yā bàn
(1).陪伴客使。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选押伴使》:“三 徐 名著 江 左,皆以博洽闻中朝,而骑省 鉉 尤最。会 江 左使 鉉 来脩贡例,差官押伴,朝臣皆以词令不及为惮,宰相亦艰其选。”
(2).压抑,羁绊。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二》:“顷尝有一士焉,以草茅疏贱,不为禄诱,不为祸怵,连章累牘,抗论今日任兼将相之大臣,皇帝曾一闻之否乎?窃意皇帝闻之,亦必为羣论所惑,以此士为多事者也,戾俗而沽名者也,而况乎其见驳於纳言,押伴於举主也?”词语解释:押保 拼音:yā bǎo
押出交保。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疑狱》:“於是将 任 姓父子收监, 高某 等押保。”词语解释:押券 拼音:yā quàn
木匣藏券。《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田婴 令官具押券斗石参升之计,王自听计,计不胜听,罢食,后復坐,不復暮食矣。” 王先慎 集解引 孙诒让 曰:“《商子·定分篇》:‘主法令之吏,谨以其右券木押,以室藏之,封以法令之长印。’此押券即右券木押。押,与‘柙’通。”词语解释:押价 拼音:yā jià
典当或抵押的价格。词语解释:押月 拼音:yā yuè
旧时房客租赁房屋,要先付两个月的租金、付的第一个月的租金叫“进房”,付第二个月的租金叫“押月”。《儒林外史》第三三回:“ 南京 的风俗是要付一个进房,一个押月。”词语解释:押牢 拼音:yā láo
宋元 时称管理监狱。《水浒传》第十二回:“且説 杨志 押到死囚牢裡,众多押牢禁子、节级,见説 杨志 杀死 没毛大虫 牛二 ,都可怜他是箇好男子,不来问他要钱,又好生看覷他。”词语解释:押例 拼音:yā lì
唐 杨国忠 所创以任官年限久者得优先授官之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颂德》:“ 林甫 薨后, 杨国忠 为左相,兼总銓衡。从前注拟,皆约循资格,至 国忠 创为押例,选深者尽留,乃无才与不才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 杨国忠 为尚书,创为押例,选深者先授官;有文状闕失,许续通,不令駮放。淹滞之流,翕然归美。”词语解释:押地 拼音:yā dì
旧时行为抵押品的田地。使用权并不转移,只用作偿还债款本息的担保。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五:“光近十来年的押地,也差不多有那么多!”词语解释:押头 拼音:yā tou
(1).吏卒头目。《水浒传》第三七回:“次日, 宋江 置备酒食与众人回礼,不时间又请差拨、押头递杯,管营处常常送礼物与他。”
(2).书籍的题签。《正字通·页部》:“题,押头也,犹今书面籤题。”
(3).抵押品。 茅盾 《子夜》八:“几千的数目,没有押头,自然也可以借到。”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九:“她想起她爹也是拉下 杜 家的饥荒,拿她作押头,送给 杜 家做童养媳的。”词语解释:押塼
层层相压迭的砖墙。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一:“ 钱氏 甓城,前后相押,凡四重,号押塼,故久而不坏。”词语解释:押发 拼音:yā fā
押送。 宋 于冕 《乞恩疏》:“臣父先以征南为由,选其精鋭者,押发前去 湖广 、 广东 军前听调。”《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崔寧 不合在逃,罪杖,发遣 建康府 居住。当下差人押送……讨了船,直到 建康府 ,押发人自回。”《古今小说·沉小官一鸟害七命》:“将画眉给还 沉昱 ,又给了批迴,放还原籍,将 李吉 押发市曹斩首。”
旧时妇女的绾发用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他走到房门口,我回眼一望,头上紥的是白头绳,押的是银押髮,暗想他原来是穿着孝在这里。”词语解释:押字 拼音:yā zì
犹今言签字。 宋 范成大 《坐啸斋书怀》诗:“眼目昏缘多押字,胸襟俗为少吟诗。”词语解释:押宝 拼音:yā bǎo
亦称“ 押牌宝 ”。 赌博的一种。猜测宝上所指的方向下注。 清 叶廷琯 《吹网录·〈旧五代史·杨凝式传〉注证》:“ 薛史 在 乾隆 中,馆臣从《永乐大典》纂出所存传文,尚有四百餘言,然亦无諫父押宝事。” 鲁迅 《呐喊·阿Q正传》:“假使有钱,他便去押牌宝,一堆人蹲在地面上, 阿Q 即汗流满面的夹在这中间,声音他最响:‘青龙四百!’” 丁玲 《母亲》一:“往年这时候我们家就好玩多了。人又多,常常可以溜到场上去押宝、赶羊。”词语解释:押宴 拼音:yā yàn
亦作“ 狎讌 ”。亦作“ 押燕 ”。 陪伴宾客,主持宴会。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北令邦》:“《续挥犀》载: 刁约 使 契丹 ,戏为诗云:‘押燕 移离毕 ,看房 贺跋支 。饯行三匹裂,密赐十毗狸。’”《宋史·欧阳修传》:“﹝ 脩 ﹞奉使 契丹 ,其主命贵臣四人押宴,曰:‘此非常制,以卿名重故尔。’”《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二年》:“是日, 萨喇 、 哈嚕 等入辞於 崇政殿 ,赐宴 显静寺 ,命 赵良嗣 押宴, 王环 ( 瓌 )伴送。”词语解释:押司 拼音:yā sī
宋 时办理文书,狱讼的地方胥吏,多由当地有产业人户中差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二:“诸县人吏,国初,押司、録事於等第户差选諳吏道者充。”《宣和遗事》前集:“有那押司 宋江 接了文字看了,星夜走去 石碣村 ,报与 晁盖 几箇,暮夜逃走去也。”《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乔太守 写毕,叫押司当堂朗诵与众人听了。” 洪深 《申屠氏》第六本:“押司点头微笑。”词语解释:押契 拼音:yā qì
抵押契约
定约押租。例如:押契田产。词语解释:押尾 拼音:yā wěi
见“ 押缝 ”。
词语解释:押缝 拼音:yā fèng
亦称“ 押尾 ”。 署名于法书两纸首尾缝间。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记与刘无言论书》:“ 魏 晋 以来法书,至 梁 御府藏之,皆是 朱异 ……等题名於首尾纸缝间,故或谓之押缝,或谓之押尾,祗是谓书名耳。”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世人多误﹝《兰亭序》﹞宝鑱本为定武本,或云第五行有僧字,盖是时搨本至多,惟此僧 永 所藏为真。又云,当其行间是僧 权 押缝,后 权 字磨灭,曾不知老之将至,误用僧字。”后用于文书、契约的两纸缝间称押缝,用于文书契约的末尾称押尾。词语解释:押寨夫人 拼音:yā zhài fū rén
旧小说、戏曲中称绿林首领的妻子。《水浒传》第三五回:“ 燕顺 便问道:‘ 刘高 的妻,今在何处?’ 王矮虎 答道:‘今番须与小弟做个押寨夫人。’”《金瓶梅词话》第八四回:“哥哥,争奈小弟没个妻室,让与小弟做个押寨夫人罢。” 明 无心子 《千祥记》第七出:“如今山寨十分兴旺,只少个押寨夫人。”词语解释:押岁盘 拼音:yā suì pán
指旧时除夕长辈给小孩的用盘盛的各种礼物。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七:“杉上又挂小牛、小马、飞艇、镰刀、千里镜,种种纸制玩具……做送小儿童的礼物--好一似 中国 的‘押岁盘’。”词语解释:押韵 拼音:yā yùn
亦作“ 押韵 ”。 诗词歌赋句末(偶亦在句中)用同一韵母的字,以使声韵和谐。一般用于偶句句尾。也称韵脚。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歷,押韵必有出处。”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三》:“ 山谷 作诗,有押韵险处,妙不可言。”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四:“吏部侍郎 赵公 玉峰 曰:‘公诗大佳,尤难其押韵天然耳。’” 洪深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五:“押韵是加强节奏的一种手段;韵愈繁,节奏愈急。”词语解释:押禁 拼音:yā jìn
关押;拘禁词语解释:押铺 拼音:yā pù
军巡铺的头目。《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史弘肇 到那 孝义店 ,过未得一个月,自押铺已下,皆被他无礼过。”词语解释:押赴 拼音:yā fù
用武装强制把人送到某一目的地,尤指交付处死或交付给惩罚地点。例如:把一罪犯押赴刑场。词语解释:押队 拼音:yā duì
跟在队伍后面保护或监督词语解释:押送 拼音:yā sòng
押解护送。《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学士回家,将这段新闻向夫人説了。夫人亦骇然。於是厚具装奩,约值千金,差当家老姆姆押送 唐解元 家。”《平山冷燕》第一回:“只候得日色沉西,方见四个小太监捧着许多赏赐,又一个小太监押送 山黛 出来。”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大王命我传谕 勾践 ,速供肥牛千头,押送 姑苏 。”词语解释:押角 拼音:yā jiǎo
坐于榻角。 唐 中书、门下两省官上事之制。 宋 洪迈 《容斋三笔·典章轻废》:“ 唐 两省官上事,宰臣送上,四相共坐一榻,各据一隅,谓之押角。”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补遗》:“ 唐 国子祭酒 李涪 作《刊误》云:‘两省官上事日,宰相临焉。上事者,设牀几面南而坐,判三道案,宰相别施一牀,连上事官南坐於四隅,谓之押角。’”词语解释:押砖 拼音:yā zhuān
层层相压迭的砖墙。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一:“ 钱氏 甓城,前后相押,凡四重,号押塼,故久而不坏。”词语解释:押票 拼音:yā piào
旧时司法机关羁押刑事被告人所用之凭证。词语解释:押番 拼音:yā fān
宋 代禁军中比兵高一级的军士。《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当日就差押番去 临安府 僧録司讨一道度牒,将乙侍者剃度为僧……就作郡王府内门僧。”《水浒传》第五十回:“侧首坐着孔目,下面一箇押番,几箇虞候,堦下尽是许多节级牢子。”词语解释:押纛 拼音:yā dào
执掌大旗的旗手。古代仪仗侍卫之一。《金史·仪卫志上》:“ 天眷 法驾人数……押纛二人,押衙四人。”词语解释:押触 拼音:yā chù
冲撞。《旧唐书·刘悟传》:“ 悟 少有勇力……始亦未甚知,后因击毬驰突,衝 师古 马仆。 师古 怒,将斩之。 悟 猛以气语押触 师古 , 师古 奇而免之。”词语解释:押运官 拼音:yā yùn guān
(1).特指押送漕运的官。《清会典·吏部三·尚书侍郎职掌三》:“粮则漕运总督分其治於粮储道,道分其治於押运官以治运。”
(2).指一般监督运送货物的官。词语解释:押账 拼音:yā zhàng
借钱时用某种物品作抵押。例如:叫他把细软留下作押账为当头。——《七侠五义》词语解释:押运 拼音:yā yùn
监督运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説罢,便辞别长行。自有一众家人亲兵等,押运行李。”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其一半应归佃夫所有的,由他们去处置,我们把我家应得那一半,雇人押运回家。”词语解释:押署 拼音:yā shǔ
签名;画押。《法书要录》卷四引 唐 韦述 《叙书录》:“ 元悌 等又割去前代名贤押署之跡,惟以己之名氏代焉。”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许汉阳》:“写毕,令以 汉阳 之名押之。展向前,见数首皆有人名押署,有名 仲方 者,有名 巫 者,有名 朝阳 者,而不见其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商》:“计定,令 二商 押署券尾,付直而去。”词语解释:押租 拼音:yā zū
旧时租用土地、房屋或其他财物所付的保证金。在退租时应归还租用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次日早起,便同到 养育巷 去,立了租摺,付了押租,方才回栈。”《苦社会》第十回:“ 心纯 道:‘你就做渔丈人,房子上的押租,也好凑用,我那里好累到你呢?’” 郭沫若 《橄榄·行路难上篇三》:“房主人说他们的孩子多,又说他们是 中国 人,因此一定要他们找店保,押一百五十块钱的押租。”参见“ 押金 ”。
词语解释:押金 拼音:yā jīn
租借时所付的作抵押用的钱。通常按所借物的原价或高于原价交付,在归还借物时退还。词语解释:押解 拼音:yā jiè
(1).监督解送。《水浒传》第三七回:“知府道:‘快写个帖来,便送下城外牢城营裡去。本府自差公人押解下去。’” 明 徐榜 《济南纪政·杨化记》:“众人即同去,拿 于大效 审问。 大效 强辩不认,渠即掌 大效 面,拽之去其家,於灶额前取出原银, 大效 无辞,里老押解首县。”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 仁宗 睿皇帝 怒却其贡,押解回国。” 洪深 《开船锣》:“[茶房:]那一定是押解两个重要犯人到省城里去。”
(2).监督解送犯人的人。即解差。《平山冷燕》第五回:“却説 宋信 辞了出来,押解催促起身。”词语解释:押脚 拼音:yā jiǎo
(1).指书画上名号后或在低处边角上所用的印。 清 陈克恕 《篆刻针度》卷二:“今人于引首押脚閒杂等印,每取成句。”
(2).在重要电报的末尾署以发报者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