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拂衣 拼音:fú yī
(1).提起或撩起衣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叔向 ﹞曰:‘姦以事君者,吾所能御也。’拂衣从之。” 杜预 注:“拂衣,褰裳也。”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乃有使酒之客,及於难侵之性,不能堪之,拂衣拔棘,而手足相及。”
(2).挥动衣服。形容激动或愤激。 汉 杨恽 《报孙会宗书》:“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孔 慨然曰:‘……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 唐 谷神子 《博导志·崔玄微》:“ 醋醋 怒曰:‘诸人即奉求,余不奉求。’拂衣而起。”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那班门客才晓得他是 崔 魏 逆党,不待曲终,拂衣散尽。”
(3).振衣而去。谓归隐。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进不能见危授命,忘身殉国;退不能辞粟 首阳 ,拂衣高谢。”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唐 王维 《送张五归山》诗:“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世态纷紜,半生尘里朱颜老;拂衣不早,看罢傀儡闹。”词语解释:拂拭 拼音:fú shì
(1).掸拂;揩擦。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 无盐女 ﹞於是乃拂拭短褐,自诣 宣王 愿一见。” 唐 白居易 《感镜》诗:“今朝一拂拭,自照顦顇容。”《坛经·行由品》:“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臺。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 明 刘基 《从军五更转》诗:“健儿争先起,拂拭宝刀看。” 叶圣陶 《城中·病夫》:“他无意识地把草帽除下,一只手从裤袋里掏出一块手巾来拂拭额上的汗。”
(2).吹拂;掠过。 巴金 《〈春〉序》:“我写完《春》,最后一次放下我的自来水笔,稍微感到疲倦地掉头四顾,春风从窗外进来,轻轻拂拭我的脸颊。” 峻青 《秋色赋·珊瑚沙》:“长堤上面,婆娑多姿的垂柳,在风中轻轻地摆动,长长的柳丝,温柔地拂拭着洲上人家的屋顶。”
(3).修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惑溺》:“ 韩寿 美姿容, 贾充 辟以为掾。 充 每聚会, 贾 女於青璅中看见 寿 ,悦之……自是 充 觉女盛自拂拭,説畅有异於常。” 南朝 梁 吴均 《行路难》诗之二:“ 未央 綵女弃鸣篪,争见拂拭生光仪。”
(4).提拔;赏识。 唐 符载 《祭樊司空文》:“呜呼! 载 本诸生,器识孱愚,猥辱拂拭,化珉为瑜。” 清 侯方域 《管夫人画竹记》:“尉乃鉴之,爱之,重之,与天下之有识者更拂拭而赞叹之。” 清 黄遵宪 《鸟之珠歌》:“自蒙拂拭众人惊,奚啻黄金长声价。”词语解释:拂拂 拼音:fú fú
(1).风吹动貌。 唐 李贺 《舞曲歌辞·章和二年中》:“云萧索,风拂拂,麦芒如篲黍如粟。”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诗之佳,拂拂如风,洋洋如水,一往神韵,行乎其间。” 刘白羽 《日出》:“这时,拂拂的海风吹着我们的衣襟,一卷一卷的浪花拍到我们的脚下。”
(2).颤动貌。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二折:“不由我不峨峨的身摇,拂拂的心跳,烘烘的气倒。”
(3).闪烁貌。《隋书·天文志中》:“客星者,周伯、老子、王蓬絮、国皇、温星,凡五星,皆客星也……王蓬絮,状如粉絮,拂拂然。”
(4).散布貌。 唐 白居易 《红线毯》诗:“綵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宋 张孝祥 《天仙子》词:“三月 灞桥 烟共雨,拂拂依依飞到处。”《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上》:“池内荷花香拂拂,沼中金鲤及青萍。”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六:“醉中作画,觉酒气拂拂,从十指间出。”
(5).茂盛貌。拂,通“ 茀 ”。《大戴礼记·夏小正》:“拂桐芭……或曰,言桐芭始生,貌拂拂然也。”词语解释:拂云 拼音:fú yún
触到云。极言其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凡诸宫殿门臺隅雉,皆加观榭,层甍反宇,飞檐拂云。” 唐 杜甫 《严郑公宅同咏竹》:“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膾跃湍之魴,炙拂云之鹊。”词语解释:拂袖 拼音:fú xiù
亦作“ 拂褏 ”。
(1).甩动衣袖。表示愤怒、不悦。《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 唐 尉迟枢 《南楚新闻·崔铉》:“初 李石 镇 江陵 ,辟为戎卒,一旦拂袖而去。”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范吕不合》:“ 陈石斋 力修 与 陈叔方 争军赏於都堂省,拂袖径出。”《明史·王绂传》:“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霑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輒拂袖起,或闭门不纳。” 郭孝成 《山西光复记》:“ 李 大声曰:‘余游歷东西洋,外国革命事业,知甚悉。汝等如此行为,余决不愿与闻。’拂袖而出。”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三五》:“我说,我是愿意人对我反抗,不合则拂袖而去的。”
(2).谓因不悦而离去。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及是 章丞相 反,不揖客,行入舍,褫其公裳,特易以道服而后出。 鲁公 方趋上,适见之,则亟索去…… 章 以手掠公,目使留,致恳到。会荐汤而从者以骑至,故公得而拂褏。”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清操独介然,片言便拂袖。”
(3).借指引退、归隐。 金 王若虚 《清虚大师侯公墓碣》:“师下车未浹旬,以状上闻,益获蠲免,众赖其庇。已而拂袖栖迟於 洧川 。” 元 贡奎 《高侯画桑落洲望庐山》诗:“日夜千帆万柁过未已,谁肯拂袖同寂寥。”
(4).掠过衣袖;舒展衣袖。 南朝 梁元帝 《玄圃牛渚矶碑》:“画船向浦,锦缆牵磯。花飞拂袖,荷香入衣。山林朝市,併觉忘归。” 宋 谢逸 《蝶恋花》词:“豆寇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 元 萨都剌 《峨眉云歌》:“酒酣拂袖堕秋水,但觉满座光嶙峋。”《水浒传》第三八回:“﹝ 宋江 ﹞再饮满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词语解释:拂尘 拼音:fú chén
(1).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荆公 ﹞亲手於鹊尾瓶中,取拂尘将尘拂去,儼然如旧。”《红楼梦》第三回:“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 李紈 、 凤姐 立於案边布让。”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七:“﹝ 兰先生 ﹞手里一把白马尾拂尘,风儿吹过,绸大衫在下部飘起,白拂尘遮满前胸,长头发散在项后,上中下三部迎风飘舞,真是飘然欲仙。”
(2).封建时代皇室卤簿仪仗之一。按等级各有定制。《清会典图·舆卫二·卤簿二》:“皇帝卤簿拂尘,朱氂为之,长二尺,结於木柄,柄长二尺一寸二分,围一寸五分七釐,通髤以金,上饰鏤金龙首二寸五分,衔小金鐶以缀拂,下饰鏤金龙尾三寸三分,末属金鐶,垂朱緌。”
(3).掸除尘埃。 晋 无名氏 《白紵舞歌诗》之一:“袍以光躯巾拂尘,制以为袍餘作巾。” 唐 杜甫 《从事行赠严二别驾》诗:“乌帽拂尘青骡粟,紫衣将炙緋衣走。”
(4).洗尘。谓设宴慰劳远方来人。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今日小官在於私宅,聊备蔬酌,与 飞卿 拂尘。”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早安排异品奇珍,与姪儿权且拂尘。”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归省》:“我儿途路辛苦, 赛多娇 看酒,为你姐姐拂尘。”词语解释:拂晓 拼音:fú xiǎo
(1).接近天明的时候。 唐 长孙佐辅 《关山月》诗:“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 宋 华岳 《田家》诗:“拂晓呼儿去採樵,祝妻早办午炊烧。” 明 杨慎 《杨柳枝》词:“ 汉东门 外柳新栽,拂晓长堤露眼开。” 周恩来 《关于粉碎第四次“围剿”的电报》九:“我军拟于二十一日拂晓,采取迅雷手段,干脆消灭 草台冈 、 徐庄 附近之十一师,再突击 东陂 、 五里排 之敌。”
(2).扰乱早晨。 清 陈维崧 《大酺·溪行野店小饮即事》词:“杏蕋撩晴,鶯雏拂晓,几对鵁鶄争浴。”词语解释:拂天 拼音:fú tiān
触到天。极言其高。 汉 班固 《东都赋》:“羽旄扫霓,旌旗拂天。” 汉 王粲 《三辅论》:“州牧之兵,建拂天之旌,鸣振地之鼓,玄胄曜日,犀甲如堵。”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歌》:“忆昔巡幸 新丰宫 ,翠华拂天来向东。” 宋 王安石 《文师种松》诗:“磊砢拂天吾所爱,他生来此听楼鐘。”词语解释:拂曙 拼音:fú shǔ
拂晓。《初学记》卷四引 隋 萧悫 《奉和元日》:“帝宫通夕燎,天门拂曙开。” 唐 司空图 《连珠》:“盖闻霽日纔昇於拂曙,则蚁穴自开;澄川或激於惊波,则龙舟莫进。” 明 唐寅 《惜花春起早》诗:“拂曙起来人不解,只缘难放惜花心。”词语解释:拂子 拼音:fú zǐ
(1).即拂尘。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 五代 和凝 《山花子》词:“佯弄红丝蝇拂子,打檀郎。” 宋 范镇 《东斋记事》卷一:“ 仁宗 当暑月不挥扇, 镇 侍 邇英阁 ,尝见左右以拂子祛蚊蝇而已。”《隋唐演义》第三回:“左右女婢数人,也有执巾櫛的,也有擎香炉的,也有捧如意的,也有持拂子的,两边侍立。”
(2).用于杂技、歌舞等的指挥。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龟兹部》:“戏有五方狮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车驾宿大庆殿》:“每奏先鸣角,角罢,一军校执一长软藤条,上繫朱拂子,擂鼓者观拂子,随其高低,以鼓声应其高下也。”
(3).常为僧尼术士所执持。《花月痕》第四八回:“这妖妇率妖尼等挺立水面,将拂子一挥,战舰都倒转了,礮火一一自打起来。”参见“ 拂尘 ”。
词语解释:拂尘 拼音:fú chén
(1).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荆公 ﹞亲手於鹊尾瓶中,取拂尘将尘拂去,儼然如旧。”《红楼梦》第三回:“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 李紈 、 凤姐 立於案边布让。”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七:“﹝ 兰先生 ﹞手里一把白马尾拂尘,风儿吹过,绸大衫在下部飘起,白拂尘遮满前胸,长头发散在项后,上中下三部迎风飘舞,真是飘然欲仙。”
(2).封建时代皇室卤簿仪仗之一。按等级各有定制。《清会典图·舆卫二·卤簿二》:“皇帝卤簿拂尘,朱氂为之,长二尺,结於木柄,柄长二尺一寸二分,围一寸五分七釐,通髤以金,上饰鏤金龙首二寸五分,衔小金鐶以缀拂,下饰鏤金龙尾三寸三分,末属金鐶,垂朱緌。”
(3).掸除尘埃。 晋 无名氏 《白紵舞歌诗》之一:“袍以光躯巾拂尘,制以为袍餘作巾。” 唐 杜甫 《从事行赠严二别驾》诗:“乌帽拂尘青骡粟,紫衣将炙緋衣走。”
(4).洗尘。谓设宴慰劳远方来人。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今日小官在於私宅,聊备蔬酌,与 飞卿 拂尘。”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早安排异品奇珍,与姪儿权且拂尘。”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归省》:“我儿途路辛苦, 赛多娇 看酒,为你姐姐拂尘。”词语解释:拂掠 拼音:fú lüè
轻轻掠过。 唐 韩愈 《戏题牡丹》诗:“双燕无机还拂掠,游蜂多思正经营。” 宋 叶适 《过叶威仲不值》诗:“菊苗新擢马兰丛,柳老吹花拂掠空。” 元 祖柏 《题自写昌蒲》诗之一:“瀟洒凭谁供拂掠,澹烟微雨及清风。”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蜿蜒转折的长车沿着湖边经四十多个山洞,拂掠雪枝,映漾冰影。”词语解释:拂席 拼音:fú xí
拂拭坐席。表示尊敬。《战国策·燕策三》:“ 田光 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唐 韩愈 《山石》诗:“铺牀拂席置羹饭,疎糲亦足饱我飢。”《旧唐书·文苑传下·王维》:“ 维 以诗名盛於 开元 、 天宝 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駙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词语解释:拂黛 拼音:fú dài
涂上青黑色。 唐 杜甫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沲江画图十韵》:“霏红洲蕊乱,拂黛石萝长。”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六:“一位‘美人’走进来了,红粉两颊,长眉拂黛。”词语解释:拂壁 拼音:fú bì
覆盖墙壁。《楚辞·招魂》:“蒻阿拂壁,罗幬张些。” 王夫之 通释:“蒻,当作‘弱’,纤也。阿,阿緆,轻縠也。所以为壁衣者纤阿,而用罗为幬。”词语解释:拂除 拼音:fú chú
犹祓除。古代迷信习俗,举行仪式以除灾去邪。《太平御览》卷五九引《韩诗外传》:“ 溱 与 洧 ,三月桃花水下之时,众士女执兰拂除。 郑国 之俗,三月上巳之日,此两水上招魂,拂除不祥也。” 唐 韩愈 《论佛骨表》:“诸侯行弔於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拂除不祥。”拂,一本作“ 祓 ”。词语解释:拂舞 拼音:fú wǔ
三国 时 江 东地区以拂子为舞具的一种歌舞。《晋书·乐志下》:“拂舞,出自 江 左。旧云 吴 舞,检其歌,非 吴 辞也。亦陈於殿庭。 杨泓 序云:‘自到 江 南见《白符舞》,或言《白鳬鳩舞》,云有此来数十年矣。察其辞旨,乃是 吴 人患 孙晧 虐政,思属 晋 也。’”参阅《宋书·乐志一》、《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晋拂舞歌》 宋 郭茂倩 题解。词语解释:拂膺 拼音:fú yīng
气逆胸臆。极言愤怒。 宋 岳珂 《桯史·黄潜善》:“ 维扬 渡 江 ,以覆餗赐罢。迹其媕阿患得之心,盖已见於在庶僚时矣,遗臭千载,言之拂膺。”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二:“锻炼虽极,而不得实情,的见诬罔,孰所为据?而遽皆处极典,览之拂膺!”词语解释:拂明 拼音:fú míng
拂晓。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张世杰忠死》:“ 周 亟杀一马,拂明,亟遣以半体送之。”词语解释:拂旦 拼音:fú dàn
拂晓。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宫赐綵缕人胜应制》诗:“拂旦鸡鸣仙卫陈,凭高龙首帝城春。”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拂旦视之,则流血涂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今夕察之,拂旦报公。”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绛县老人》:“迨夜,各就寝,拂旦行。”词语解释:拂晨 拼音:fú chén
拂晓。 唐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承明连夜直,建礼拂晨趋。” 宋 王巩 《闻见近录》:“ 张文定 守 蜀 ,重九药市,拂晨骤雨。”词语解释:拂庐 拼音:fú lú
上层 吐蕃 人所居的毡帐。 唐 杜甫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诗:“草肥蕃马肥,雪重拂庐乾。”《旧唐书·吐蕃传上》:“其屋都城号为 逻些城 。屋皆平头,高者至数十尺。贵人处於大毡帐,名为拂庐。”《旧唐书·高宗纪上》:“辛未, 吐蕃 使人献马百匹及大拂庐可高五丈,广袤各二十七步。”《新唐书·吐蕃传上》:“其赞普居 跋布川 ,或 逻娑川 ,有城郭庐舍不肯处,联毳帐以居,号大拂庐,容数百人。其卫候严,而牙甚隘。部人处小拂庐,多老寿至百餘岁者。” 元 王逢 《后无题》诗之二:“银河珠斗低沙幕,乳酒黄羊减拂庐。”词语解释:拂士 拼音:bì shì
辅佐的贤士。拂,通“ 弼 ”。《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朱熹 集注:“拂士,辅弼之贤士。” 宋 范成大 《馆娃宫赋》:“盖自有以贾祸,非天为之孽。方其衔哀茹痛,抆泪饮血;儼拂士於前庭,尅三年而报越。”《明史·杨爵传》:“諍臣拂士日益远,而快情恣意之事无敢齟齬於其间,此天下之大忧也。”词语解释:拂云堆 拼音:fú yún duī
古地名。在今 内蒙古 包头 西北。 唐 时 朔方军 北与 突厥 以 河 为界, 河 北岸有 拂云堆 神祠, 突厥 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 张仁愿 既定 漠北 ,于 河 北筑中、东、西三 受降城 以固守。 中受降城 即在 拂云堆 ,故 拂云堆 又为 中受降城 的别称。 唐 李益 《拂云堆》诗:“ 汉 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 拂云堆 。” 金 元好问 《醉中送陈季渊》诗:“ 陇 头地寒无草芽, 拂云堆 边春更晚。” 清 纳兰性德 《沁园春》词:“ 碎叶城 荒, 拂云堆 远,雕外寒烟惨不开。”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十一·榆林镇》。词语解释:拂经 拼音:fú jīng
违反常理。《易·颐》:“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孔颖达 疏:“颠,倒也。拂,违也。经,义也。丘,所履之常处也。” 朱熹 本义:“求养於初,则颠倒而违於常理;求养於上,则往而得凶。丘,土之高者,上之象也。”词语解释:拂意 拼音:fú yì
(1).违背他人之意。 明 李东阳 《河南按察司副使致仕陈君直夫墓志铭》:“在 福建 清屯田,在 河南 賑飢民,皆悉心综治,不苟应故事,顾其所拂意者恒多。”
(2).不如意。 清 张潮 《〈快说续记〉小引》:“ 金圣叹 与 王斲山 赌説快事, 王子 丹麓 续而记之。世有拂意者,于烦恼场中展读一过,不啻如醍醐之灌顶,甘露之洒心。”《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人生在世,有如电光石火,讲到立德、立言、立功,岂不是桩不朽的事业,但是也得你有那福命去消受那不朽;没那福命,但生一分妄想心,定遭一番拂意事。”词语解释:拂世 拼音:fú shì
(1).违背世情。《管子·法禁》:“拂世以为行,非上以为名,常反上之法制,以成羣於国者,圣王之禁也。”《史记·李斯列传》:“凡贤主者,必将能拂世磨俗,而废其所恶,立其所欲。” 司马贞 索隐:“拂世,盖言与代情乖戾。”《汉书·王莽传上》:“克心履礼,拂世矫俗,确然特立。”
(2).盖世。 宋 苏舜钦 《上孙冲谏议书》:“窃维阁下宇量拂世,业问追古,放言遣怀,剖昏出明。”词语解释:拂郁 拼音:fú yù
愤闷。拂,通“ 怫 ”。 汉 焦赣 《易林·比之咸》:“杜口结舌,心中拂鬱,去菑患生,莫所寃告。”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所以鞭浪山而疾驱波岳,亦粗足展余拂鬱之心胸。”词语解释:拂须 拼音:fú xū
(1).揩拭胡须。《宋史·寇準传》:“初, 丁谓 出 準 门至参政,事 準 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 準 鬚, 谓 起徐拂之。 準 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鬚耶。’ 谓 甚愧之。”后以“拂鬚”为谄事长官的典故。 宋 李洪 《新交行》诗:“若非大夫尝便客,亦是丞相拂鬚人。” 明 无名氏 《鸣凤记·二相争朝》:“劾微忱拚死捐生,做不得拂鬚参政,俺待要对天朝明讯于君听。” 清 黄鷟来 《猛虎行》:“ 中山 之狼恣反噬, 莱公 远謫为拂鬚。”
(2).戏剧陈式。振动胡须,表示气愤。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川剧老生,两手旋转,拂须飞扬,表示愤怒。”词语解释:拂过 拼音:bì guò
辅助君主纠正过失。拂,通“ 弼 ”。 汉 贾谊 《过秦论下》:“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 秦 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於口而身为戮没矣。”词语解释:拂手 拼音:fú shǒu
挥手。表示轻蔑和愤怒。 汉 王充 《论衡·书虚》:“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词语解释:拂暑 拼音:fú shǔ
拂除暑气。旧时文人常用来称扇子,故为人书扇面常于上款署名后称“拂暑”。词语解释:拂乱 拼音:fú luàn
违反其意愿以乱之。《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赵岐 注:“所行不从,拂戾而乱之。”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府当衝会,久烦重德,天将授任,必拂乱之,增益所能尔。” 明 唐顺之 《与张本静书》:“僕数年来终日在疾疚拂乱之域,平日清虚意见,到此更无逃躲处。” 清 戴名世 《〈困学集〉自序》:“辛苦拂乱,神志荒惑。”词语解释:拂汩
风动的样子词语解释:拂掉
拂杓。拂拭;扫除词语解释:拂臣 拼音:fú chén
辅弼之臣。拂,通“ 弼 ”。《韩诗外传》卷八:“时进善者百人,宫朝者千人,諫臣五人,辅臣五人,拂臣六人。”词语解释:拂缀 拼音:fú zhuì
杂乱缠绕。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莎靡縵萝蔷,翠蔓红刺相拂缀。” 赵仁举 注:“言藤萝之翠蔓,蔷微之红刺,相乱连绕。”词语解释:拂翟 拼音:fú zhái
宋 时郊祀祭礼的一种仪式。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国朝故事,乘舆亲祠郊庙,拂翟后,以金合贮龙脑,内侍捧之,布於黄道,重齐洁也。”《宋史·礼志一》:“皇帝自大次至版位,内臣二人执翟羽前导,号曰拂翟。”词语解释:拂髦 拼音:fú máo
拂拭垂发。词语解释:拂逆 拼音:fú nì
违背,违反。 宋 苏轼 《省试策问三》:“安视而不卹歟,则有民穷无告之忧;以义而裁之歟,则有拂逆人情之患。”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七:“人所见不同,若有拂逆,不可加罪。”《花月痕》第十五回:“ 紫沧 自将 采秋 不忍拂逆他妈一段苦情,细细表白一番。 荷生 听了,便也释然。” 茅盾 《子夜》十七:“他,向来是支配一切,没有人敢拂逆他的命令的!”词语解释:拂耳 拼音:fú ěr
(1).逆耳。《韩非子·安危》:“闻古 扁鹊 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杂说》:“苦口之药,疾者甘之;拂耳之言,明君爱之。”
(2).掠过耳际。谓有所闻。 南朝 齐 王僧虔 《诫子书》:“且论注百氏, 荆州 《八袠》,又《才性四本》,《声无哀乐》,皆言家口实,如客至之有设也。汝皆未经拂耳瞥目,岂有庖厨不脩,而欲延大宾者哉?”词语解释:拂拂娇 拼音:fú fú jiāo
裙名。流行于 唐 、 五代 时。 宋 陶穀 《清异录·衣服》:“ 同光 年,上因暇日晚霽,登 兴平阁 ,见霞彩可人,命染院作霞样纱,作千摺裙,分赐宫嬪。是后民间尚之,竞为彩裙,号拂拂娇。”词语解释:拂袖而去 拼音:fú xiù ér qù
把衣袖一甩(古时衣袖较长)表示生气地离去词语解释:拂云帚 拼音:fú yún zhǒu
竹的一种,以其纤长,故名。词语解释:拂云帚 拼音:fú yún zhǒu
竹的一种,以其纤长,故名。 宋 赞宁 《笋谱·拂云帚竹笋》:“出 庐山 ,茎大如指,竹杪细叶,密翠如箒。彼人採为方物赠人。谓之拂云箒,竹纤长也。”词语解释:拂帚 拼音:fú zhǒu
即拂尘。《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一个手捧花瓶,一个手拿拂帚。” 缪敏 《红十军第一次进军闽北散记》:“ 方政委 回过身来,把通讯员手里的一根马尾拂帚拿过来举在前面。”参见“ 拂尘 ”。
词语解释:拂尘 拼音:fú chén
(1).古代用以掸拭尘埃和驱赶蚊蝇的器具。《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荆公 ﹞亲手於鹊尾瓶中,取拂尘将尘拂去,儼然如旧。”《红楼梦》第三回:“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 李紈 、 凤姐 立於案边布让。”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七:“﹝ 兰先生 ﹞手里一把白马尾拂尘,风儿吹过,绸大衫在下部飘起,白拂尘遮满前胸,长头发散在项后,上中下三部迎风飘舞,真是飘然欲仙。”
(2).封建时代皇室卤簿仪仗之一。按等级各有定制。《清会典图·舆卫二·卤簿二》:“皇帝卤簿拂尘,朱氂为之,长二尺,结於木柄,柄长二尺一寸二分,围一寸五分七釐,通髤以金,上饰鏤金龙首二寸五分,衔小金鐶以缀拂,下饰鏤金龙尾三寸三分,末属金鐶,垂朱緌。”
(3).掸除尘埃。 晋 无名氏 《白紵舞歌诗》之一:“袍以光躯巾拂尘,制以为袍餘作巾。” 唐 杜甫 《从事行赠严二别驾》诗:“乌帽拂尘青骡粟,紫衣将炙緋衣走。”
(4).洗尘。谓设宴慰劳远方来人。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今日小官在於私宅,聊备蔬酌,与 飞卿 拂尘。”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早安排异品奇珍,与姪儿权且拂尘。”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归省》:“我儿途路辛苦, 赛多娇 看酒,为你姐姐拂尘。”词语解释:拂撤 拼音:fú chè
见“ 拂彻 ”。
词语解释:拂彻 拼音:fú chè
消除,除去。《文选·张衡〈南都赋〉》:“苏蔱紫薑,拂彻羶腥。”彻,一本作“ 撤 ”。 李善 注引 杜预 《左氏传》注:“彻,犹去也。” 吕向 注:“言苏蔱紫薑香辛,能拂除羶腥之气也。”词语解释:拂性 拼音:fú xìng
谓违反人的本性或本意。语本《礼记·大学》:“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宋 曾巩 《南轩记》:“少而思,凡吾之拂性苦形而役於物者,有以为之也。” 宋 王安石 《与孙莘老书》:“况某之不肖,所学者非世之所可用,而所任者非身之所能为,忍心拂性,苟取衣食。”词语解释:拂彻 拼音:fú chè
消除,除去。《文选·张衡〈南都赋〉》:“苏蔱紫薑,拂彻羶腥。”彻,一本作“ 撤 ”。 李善 注引 杜预 《左氏传》注:“彻,犹去也。” 吕向 注:“言苏蔱紫薑香辛,能拂除羶腥之气也。”词语解释:拂戾 拼音:fú lì
违逆。 汉 马融 《长笛赋》:“牢剌拂戾, 诸 賁 之气也。” 清 恽敬 《历代因革论八》:“故养生不至于拂戾,趋事不至于迂回。”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司行政者处处拂戾,不待问,但观其既非素习,鉅任弗辞,可知矣。”词语解释:拂心 拼音:fú xīn
违逆其心意。多用于臣子对帝王。《汉书·杜钦传》:“臣窃有所忧,言之则拂心逆指,不言则渐日长,为祸不细。”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洁操履之拘苦者,所以全拔萃之业;纳拂心之至言者,所以无易方之惑也。”《新唐书·元稹传》:“其小人则择利曰:‘吾君所恶者拂心逆耳,吾将苟顺是非以事之。’” 宋 李纲 《论节义》:“节义之士,平居事君,苦言逆耳,至计拂心,人主类多不能堪之。”词语解释:拂悟 拼音:fú wù
违反,违逆。悟,通“ 牾 ”。《韩非子·说难》:“大意无所拂悟,辞言无所繫縻,然后极骋智辩焉。” 王先慎 集解:“《説文》:‘牾,屰也’,牾为正字,悟、忤并通假字。”《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迺后申其辩知焉。” 张守节 正义:“拂悟,当为‘咈忤’,古字假借耳。咈,违也。忤,逆也。”词语解释:拂然 拼音:fú rán
愤怒貌;不悦貌。拂,通“ 怫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怒色拂然以侮,欲色呕然以偷。”《二刻拍案惊奇》卷八:“小姬拂然道:‘凭我自主,何故阻我!’”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十二年癸亥正月初三日, 秋鸿 至,贺岁復谢梨,以众人喧杂,意拂然去。”词语解释:拂汨 拼音:fú mì
风吹动貌。《文选·扬雄〈甘泉赋〉》:“帷弸彋其拂汨兮,稍暗暗而靚深。” 李善 注:“拂汨,鼓动之貌。”词语解释:拂绰 拼音:fú chuò
犹拂拭;除去。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四折:“你与我拂绰了白象床,整顿了销金帐。”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四折:“从今日起填还了妻子寃家债,我心上别无掛碍,拜辞了人我是非乡,拂绰了满面尘埃。” 明 无名氏 《打董达》头折:“为甚我一片丹心安宇宙,和我这两隻妙手定乾坤,拂绰了四海三江闷。”词语解释:拂杓 拼音:fú sháo
犹拂击。 元 朱庭玉 《哨遍·风情》套曲:“拂杓牙牀珊枕,锦衾轻襜,玉山低偃。”词语解释:拂枕席 拼音:fú zhěn xí
谓侍寝。《战国策·魏策四》:“今以臣之凶恶,而得为王拂枕席……四海之内,美人亦甚多矣。闻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趋王。”词语解释:拂激 拼音:fú jī
违逆而愤激。 明 方孝孺 《观乐生传》:“少好学而家贫,精确篤志,不以贫故自沮,遇事有拂激於意,輒闭门,取书诵之,声抑扬若合音节可听。”词语解释:拂煦 拼音:fú xù
犹送暖。 毛泽东 《送瘟神》诗序:“微风拂煦,旭日临窗。”《人民日报》1960.4.27:“像拂煦的春风,吹遍千家万户。”词语解释:拂夺 拼音:fú duó
争夺。《荀子·性恶》:“假之人有弟兄资财而分者,且顺情性,好利而欲得,若是则兄弟相拂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