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拍拍 拼音:pāi pāi
(1).象声词。鼓翅起飞声。 唐 韩愈 《病鸱》诗:“青泥掩两翅,拍拍不得离。” 宋 梅尧臣 《和永叔雨中》:“锦鞍切莫九衢去,拍拍一如鹅鸭池。” 宋 苏轼 《游桓山得泽字》诗:“春风在流水,鳧雁先拍拍。” 明 高启 《送徐七山人往蜀山书舍》诗:“溪晴雁拍拍,村曙鷄胶胶。”
(2).象声词。枪响声。《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俏大姐》:“伸手举起小手枪,叫声特务看我的。只听拍拍两声响,特务啃泥爬不起。”
(3).充满。 宋 范成大 《玉楼春》词:“云横水绕芳尘陌,一万重花春拍拍。” 宋 赵长卿 《虞美人·江乡对景》词:“雨声破晓催行桨,拍拍溪流长。” 金 元好问 《清平乐》词:“香团娇小,拍拍春多少。”词语解释:趁拍 拼音:chèn pāi
合着节拍。 唐 白居易 《醉后赠人》诗:“香毬趁拍迴环匼,花盏抛巡取次飞。” 宋 张先 《减字木兰花》词:“垂螺近额,走上红裀初趁拍。” 宋 吴文英 《玉楼春·京市舞女》词:“归来困顿殢春眠,犹梦婆娑斜趁拍。”词语解释:按拍 拼音:àn pāi
击节,打拍子。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九五:“旋炙银笙先按拍,海棠花下合《梁州》。”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 姑苏 邹伦 ﹞与子按拍赏音,同饮巨觥而不辞也。” 郁达夫 《无题》诗之四:“《水调歌头》初按拍。 摩訶池 上却逢君。”词语解释:蝶拍 拼音:dié pāi
喻檀板。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其年 题《珂雪词》云:‘万马齐瘖蒲牢吼,百斛蛟螭囷蠢,算蝶拍鶯簧休混。’”词语解释:节拍 拼音:jié pāi
(1).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有一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是衡量节奏的单位。 唐 张祜 《感王将军柘枝妓殁》诗:“画鼓不闻招节拍,锦靴空想挫腰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公子命弹《湘妃》。婢以牙拨勾动,激扬哀烈,节拍不类夙闻。”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章:“大约她们的风琴被砸坏了,她就用手打着节拍,用自己的歌声轻轻伴奏。”
(2).比喻有规律的进程。《朱子语类》卷四四:“盖其言合节拍,所以虽言而人不厌之。”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那警笛声甚是凄厉,但有几乎一定的节拍,足见司令者的从容!”词语解释:歌拍 拼音:gē pāi
犹歌板。 唐 方干 《海石榴》诗:“舞蝶似随歌拍转,游人只怕酒杯乾。”词语解释:打拍 拼音:dǎ pāi
(1).敲击。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二:“得卿同心健儿三十人,皆令持竹竿,於此东行三十里,当有邱陵林树,状若社庙。有此者,便当以竹竿搅扰打拍之。”
(2).唱曲时击盏以按节拍。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妓乐》:“盖嘌唱为引子四句就入者谓之‘下影带’。无影带,名为‘散呼’。若不上鼓面,止敲盏儿,谓之‘打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打拍不知箇高下,谁曾惯对人唱他説他?”
(3).振作。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揉开汪泪眼,打拍老精神。” 元 石德玉 《紫云庭》楔子:“你覷波比及攛断那唱叫,先索打拍那精神。”词语解释:促拍 拼音:cù pāi
节奏急促的乐曲。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二:“乐部中有促拍催酒,谓之《三臺》。 唐 士云:‘ 蔡邕 自侍书御史,累迁尚书,不数日间,遍歷三臺。乐工以 邕 洞晓音律,故製曲以悦之。’”词曲中亦有冠以“促拍”之曲调名。如词中有《促拍采桑子》、《促拍满路花》;北曲《般涉调》中有《促拍令》,亦称《急曲子》。 宋 柳永 《浪淘沙令》词:“促拍尽随红袖举,风柳腰身。” 清 洪昇 《长生殿·舞盘》:“此曲散序六奏,止有歇拍而无流拍。中序六奏,有流拍而无促拍。”词语解释:独拍
单掌拍击词语解释:长拍 拼音:cháng pāi
节奏舒缓的乐曲。 宋 梅尧臣 《读黄莘秘校卷》诗:“顷年过我在 芜城 ,忽听长拍去欲懒。”词语解释:花拍 拼音:huā pāi
乐曲正拍外的附加节拍。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六么》:“此曲内一叠名《花十八》,前后十八拍,又四花拍,共二十二拍,乐家者流所谓花拍,盖非其正也。”参见“ 花十八 ”。
词语解释:花十八 拼音:huā shí bā
舞曲名。 宋 欧阳修 《玉楼春·题上林后亭》词:“杯深不觉瑠璃滑,贪看《六么》《花十八》。”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六么》:“ 欧阳永叔 云:‘贪看《六么》《花十八》。’此曲内一叠名《花十八》,前后十八拍,又四花拍,共二十二拍,乐家者流所谓花拍,盖非其正也。曲节抑扬可喜,舞亦随之,而舞《筑毬》、《六么》,至《花十八》益奇。” 宋 范成大 《酒边》诗之二:“新样《筑毬》《花十八》,丁寧 小玉 谩吹簫。”词语解释:曲拍 拼音:qǔ pāi
歌曲的拍子或节拍。 唐 刘禹锡 有《忆江南》词,题曰:“和 乐天 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柳下 一小儿才三岁,曲拍皆中节,在母怀中食乳,捻手指应节。盖宿习也。”词语解释:弹拍 拼音:dàn pāi
犹弹奏。 宋 梅尧臣 《张圣民席上听张令弹琴》诗:“人知难熟独善弹,弹拍未终脂驾速。”参见“ 弹奏 ”。
词语解释:弹奏 拼音:tán zòu
(1).犹弹劾奏闻。《晋书·刘隗传》:“ 隗 之弹奏,不畏彊御,皆此类也。”《旧唐书·职官志三》:“凡事非大夫、中丞所劾,而合弹奏者,则具事为状,大夫、中丞押奏。” 清 姚鼐 《四川川北道按察副使鹿公墓志铭》:“遂遭弹奏,吏籍其家。”
(2).弹琴演奏。 茅盾 《烟云集·搬的喜剧》:“隔壁那一家又在弹奏风琴了。” 冰心 《晚晴集·记一件最难忘的事情》:“北风在无数的花圈上,给我们弹奏着悲壮的军乐。” 华山 《大戈壁之野》:“渔夫用海涛歌唱,找矿的人用石头弹奏未来。”词语解释:小拍 拼音:xiǎo pāi
即小板。 元 张翥 《摸鱼儿》词:“把锦字新声,红牙小拍,分付倦司马。”词语解释:二拍 拼音:èr pāi
《初刻拍案惊奇》与《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一篇:“三《言》二《拍》,印本今颇难覯,可借此窥其大略也。”词语解释:点拍
音乐的节拍。 唐 南卓 《羯鼓录》:“若製作诸曲,随意即成。不立章度,取适短长,应指散声,皆中点拍。”词语解释:腔拍 拼音:qiāng pāi
唱腔节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罗刹海市》:“扮唱不知何词,腔拍恢诡。”词语解释:俯拍 拼音:fǔ pāi
俯摄词语解释:挥拍 拼音:huī pāi
(1).犹挥抹。 唐 张随 《无弦琴赋》:“振素手以挥拍,循良质而周旋。”
(2).舞动球拍。《浙江日报》1988.6.13:“ 日本 队左手直握球拍的 斋藤清 挥拍上阵,以二比一战胜 陈龙灿 ,先得一分。”词语解释:敲拍 拼音:qiāo pāi
敲击,拍打。 前蜀 顾夐 《甘州子》词:“红鑪深夜醉调笙,敲拍处,玉纤轻。”词语解释:凤拍 拼音:fèng pāi
即凤板。 明 梅鼎祚 《顿姬坐追谈正德南巡事》诗:“徧选檀槽催凤拍,忽传金弹逐鶯声。”参见“ 凤板 ”。
词语解释:凤板 拼音:fèng bǎn
乐器名。即拍板。 唐 吕岩 《忆江南》词:“素练金童鏘凤板,青衣玉女啸鸞弦。”参见“ 拍板 ”。
词语解释:拍板 拼音:pāi bǎn
(1).打击乐器的一种。也称檀板、绰板。用坚木数片,以绳串联,用以击节。 唐 宋 时拍板为六或九片,以两手合击发音,今拍板常由三片木板组成。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就按於 清元 小殿, 寧王 吹玉笛,上羯鼓,妃琵琶, 马仙期 方响, 李龟年 觱篥, 张野狐 箜篌, 贺怀智 拍板。”参阅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拍板》、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乐舞声歌·拍板》、《清文献通考·乐十三》。
(2).击节,打拍子。 清 钮琇 《觚賸·雪遘》:“孝廉夫人亦妙解音律,亲为家伎拍板,正其曲误。”
(3).商行、交易所拍卖货物采用竞争买卖方式时,双方讨价还价至适当价格时,由行所人员拍打木板,表示成交。亦泛指成交。 王广尧 《保护竞争必须刹住歪风》:“也有一些采购人员趁拍板签字之机,放开海口,大提个人的物质要求。”
(4).借指作出决定。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他说一不二,敢拍板也敢负责,许了愿必还。”词语解释:豚拍 拼音:tún pāi
猪肋肉。一说,指猪腿。拍,同“ 髆 ”。《周礼·天官·醢人》:“豚拍鱼醢。” 郑玄 注:“ 郑大夫 、 杜子春 皆以拍为膊,谓胁也。或曰:豚拍,肩也。今 河间 名豚胁。” 清 厉鹗 《答金华马使君启》:“酒波挹縠水之清,豚拍是洞天所产。”词语解释:吹拍 拼音:chuī pāi
阿谀逢迎;过分称颂、赞许。例如:除了吹拍,他没别的能耐。词语解释:破拍 拼音:pò pāi
乐曲名。 唐 宋 大曲的第三段。歌舞并作。以舞为主。节拍急促。 唐 王建 《宫词》之五三:“忽觉管絃先破拍,急翻罗袖不教知。”词语解释:凑拍 拼音:còu pāi
见“ 凑泊 ”。
词语解释:凑泊 拼音:còu bó
亦作“ 凑拍 ”。
(1).凝合;聚合。《景德传灯录·慧寂禅师》:“我今分明向汝説圣边事,且莫将心凑泊,但向自己性海如实而修。”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登 玉龙 ,其阁跨瀑布上流,当两山峡口,乃西支与中支二大距凑拍处。” 李大钊 《Pan……ism之失败与Democracy之胜利》:“一九一四年世界战祸之勃发,与夫吾国近来政局之翻覆,虽原因多端,凑泊而成,未可以一概而论。”
(2).凑合;拼凑。 宋 陆游 《跋吕成尗〈和东坡尖义韵雪诗〉》:“字字工妙,无牵强凑泊之病。”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何得以一二韵约束为之?既约束,则不得不凑拍;既凑拍,安得有性情哉?” 梁启超 《读十月初三日上谕感言》:“实则不过无机的集合,偶然的凑泊,絶非有一共同之目的以相团结。”
(3).促成;形成。《朱子语类》卷六三:“物若扶植,种在土中,自然生气凑泊他。”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诗》:“此等诗虽非 坡公 著意之作,然自然凑泊,触手生春,亦见其学之富而笔之灵也。” 蔡元培 《美术与科学的关系》:“我为什么此时到 湖南 ?为什么今日到这个第一师范学校……这都有各种原因凑泊成功,竟没有一点自由的。”
(4).附着。《朱子语类》卷四:“人之所以生,理与气合而已,天理固浩浩不穷,然非是气,则虽有是理,而无所凑泊。”
(5).凑巧。《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也是机缘凑泊,适纔 闻人生 庵前閒看时,恰好 静观 偶然出来閒步,在门缝里窥看。”词语解释:重拍 拼音:chóng pāi
景或物的再次拍摄词语解释:使拍 拼音:shǐ pāi
谓唱曲时打拍子。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使拍超烘非乐事,筑球打弹谩徒劳。” 钱南扬 校注:“‘使’有‘用’义,用拍即打拍。”词语解释:胡笳十八拍 拼音:hú jiā shí bā pāi
古乐府琴曲歌辞名。相传 汉 末 蔡邕 女 蔡琰 ( 文姬 )作。共十八章,一章为一拍。又为古琴曲名。《乐府诗集·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宋 郭茂倩 题解:“ 唐 刘商 《胡笳曲序》曰:‘ 蔡文姬 善琴,能为《离鸞别鹤》之操。胡虏犯中原,为胡人所掠,入番为王后,王甚重之。 武帝 与 邕 有旧,敕大将军赎以归 汉 。胡人思慕 文姬 ,乃捲芦叶为吹笳,奏哀怨之音。后 董生 以琴写胡笳声为十八拍,今之《胡笳弄》是也。’《琴集》曰:‘大胡笳十八拍,小胡笳十九拍,并 蔡琰 作。’按 蔡翼 《琴曲》有大小胡笳十八拍, 沉辽 集,世名 沉 家声;小胡笳又有契声一拍,共十九拍,谓之 祝 家声, 祝氏 不详为何代人。”按,《乐府诗集》尚录有 蔡琰 原辞,《后汉书·列女传》则仅录《悲愤诗》。词语解释:翻拍 拼音:fān pāi
(1).谓拍动翅膀飞舞。《杨家将演义》第十二回:“寻香戏蝶轻翻拍,求友娇鶯巧奏簧。”
(2).摄影中复制原件的一种技法。在图表、书画、照片、文件等需要复制时使用。词语解释:顿拍 拼音:dùn pāi
拍击。 清 张岱 《夜航船·物理·衣服》:“弃前水,復以温汤浸之,又顿拍之,勿展开,候乾折藏之,不浆不熨。”词语解释:软拍拍 拼音:ruǎn pāi pāi
十分松软的样子。 端木蕻良 《朱刀子》:“这小兔羔子脸上像银子似的一样白,全身软拍拍的,脑袋挑在脖筋上。”词语解释:赴拍 拼音:fù pāi
应和节拍。 清 赵翼 《同顾北墅王漱田观西洋乐器》诗:“吸嘘竽调簧,节簇笳赴拍。”词语解释:过拍 拼音:guò pāi
犹过片。详“ 过片 ”。
词语解释:过片 拼音:guò piàn
又作过遍。也称过拍。词的第二段的开头。词除单调外,多由上下两片组成,慢词有多至三片、四片者。从上一片过到下一片,必须衔接贯串,不能割断词意。其下片首句和上片首句不同者,一般称为换头,或称“过变”。参阅 宋 张炎 《词源》卷下。词语解释:露拍 拼音:lù pāi
见“ 露陌 ”。
词语解释:露陌 拼音:lù mò
宝刀名。《初学记》卷二二引《典论》:“ 魏 太子 丕 造百辟宝刀,一曰灵宝,二曰含章,三曰素质,又作露陌刀,一名曰龙鳞刀。”《太平御览》卷三四六引 晋 张协 《露陌刀铭》:“露陌在服,威灵远振。”一本作“ 露拍 ”。 明 许自昌 《水浒记·慕义》:“有那昆吾刀、鸣鸿刀、灵宝刀、含章刀、露陌刀。”词语解释:霹拍 拼音:pī pāi
象声词。 明 阮大鋮 《春灯迷·织狱》:“考察时,那扎板也来吓人,不住的霹拍霹拍霹靂拍。” 陆灏 《昼夜之间》:“窗户上糊的纸,也被吹得霹拍乱响。”词语解释:快拍
戏曲中拍子急速的调子词语解释:实拍拍
形容硬、结实词语解释:浑同三拍
含糊词语解释:应节合拍 拼音:yīng jié hé pāi
(1).合乎节拍。 韦君宜 《似水流年·一个炼铁厂的历史》:“他们一面拉风箱一面唱歌,应节合拍。”
(2).用以比喻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三一:“一方面‘俯拾即是’,一方面却又‘着手成春’,只因为工夫已经成熟,在无所容心之间,自能应节合拍的缘故。”词语解释:椎拍 拼音:zhuī pāi
用椎拍击。《庄子·天下》:“椎拍輐断,与物宛转。” 王先谦 集解:“ 郭 释椎拍,谓如椎之拍。凡物稍未合,以椎重拍之,无不合矣。”词语解释:鼓拍 拼音:gǔ pāi
鼓和拍板。泛指乐器。 李调元 《大司农沉云椒先生初自京寄书和前韵二首见怀复再答之》附 清 沉初 诗:“畅吟山水烟霞外,泥醉鶯花鼓拍旁。”词语解释:三言二拍 拼音:sān yán èr pāi
五部短篇小说集的总称。指 明 冯梦龙 纂辑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 明 凌濛初 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一篇:“三言二拍,印本今颇难观,可借此窥其大略也。”词语解释:开拍 拼音:kāi pāi
(1).指交易所开始挂出证券名目,由买卖双方议价成交。 茅盾 《子夜》七:“昨天各报纸上大书特书中央军胜利,交易所早市一声开拍,各项债券就涨上二三元。” 茅盾 《子夜》十一:“编遣公债终于在跳起半元的收盘价格下拍过去了!台上那揭示板旋出了‘七年长期公债本月期’来。这是老公债,这以下,都是北洋政府手里发行的老公债开拍;这些都不是‘投机’的中心目标。”
(2).电影、电视剧等开始拍摄。《人民文学》1981年第6期:“拍科教片的同志也开拍了。”词语解释:抢拍 拼音:qiǎng pāi
不失时机,抓紧拍摄。例如:一定要将重要镜头抢拍好。词语解释:抚拍 拼音:fǔ pāi
(1).亲昵,谄媚。
(2).击拍。《仪礼·乡射礼》“抚矢” 唐 贾公彦 疏:“言抚者,抚拍之义。”
(3).古乐器名。《旧唐书·音乐志二》:“抚拍,以韦为之,实之以糠,抚之节乐也。”词语解释:歇拍 拼音:xiē pāi
(1). 唐 宋 大曲曲调名。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三:“凡大曲,有散序、靸、排遍、攧、正攧、入破、虚催、实催、衮遍、歇拍、杀衮,始成一曲,此谓大遍。”参阅 王国维 《唐宋大曲考》。
(2).填词每阕之末,谓之“歇拍”,犹曲之煞尾。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一:“曲有煞尾,有度尾。煞尾如战马收繮,度尾如水穷云起。煞尾犹词之歇拍也,度尾犹词之过拍也。”词语解释:煞拍 拼音:shà pāi
打击乐器中的拍板。 清 张岱 《陶庵梦忆·世美堂灯》:“花盖亩餘,不用煞拍鼓鐃,清吹嗩呐应之。望花缓急为嗩呐缓急,望花高下为嗩呐高下。”词语解释:实拍 拼音:shí pāi
真实存在的,实实在在的。 元 无名氏 《云窗梦》第一折:“郎君每买了些虚脾风月,卖了些实拍庄田。”词语解释:揊拍 拼音:pì pāi
轰击声。 唐 崔湜 《野燎赋》:“或霍濩以燐乱,乍轰嗃而揊拍。”词语解释:拊拍 拼音:fǔ pāi
拍打。《释名·释乐器》:“搏拊以韦盛穅,形如鼓,以手拊拍之也。”词语解释:遍拍 拼音:biàn pāi
犹节拍。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 广南 有舂堂,以浑木刳为槽,一槽两边约十杵,男女间立,以舂稻粮,敲磕槽舷,皆有徧拍,槽声若鼓,闻于数里。”词语解释:急拍拍 拼音:jí pāi pāi
急忙。例如:我急拍拍奔出第一栋红楼,冲向校门。词语解释:强打拍 拼音:qiáng dǎ pāi
谓勉强振作精神。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四折:“我将这老精神强打拍,小名儿叫的明白。”词语解释:挂拍 拼音:guà pāi
(~儿)①指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运动员结束运动员生活,不再参加正规训练和比赛。②指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比赛结束:全国少年乒乓球赛~。词语解释:气拍 拼音:qì pāi
说书艺人用的醒木。亦指旧时官员问案时用的惊堂木。《平妖传》第十五回:“ 瞿瞎子 当下打扫喉咙,将气拍向桌上一拍,念了四句悟头诗句,然后説入正传。”《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知州敲着气拍,故意问道:‘ 江溶 ,怎么説?’”词语解释:筹拍 拼音:chóu pāi
筹划拍摄。例如:筹拍历史传记故事片。词语解释:簇拍 拼音:cù pāi
促拍。乐拍名,音调急促,犹今之快板。词语解释:稳拍拍 拼音:wěn pāi pāi
亦作“ 稳丕丕 ”。 稳稳地。拍拍,后缀,无义。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二折:“他可便那里怕人笑怕人駡,只待要急煎煎挟橐携囊,稳拍拍乘舟骗马。”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四折:“我这里稳丕丕土坑上迷颩没腾的坐。” 明 丘汝成 《端正好·上太师》套曲:“文修武备,日转迁阶,稳拍拍的抚边庭把烟尘尽扫。”亦省作“ 稳拍 ”。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二折:“俺这里敲中宰马,做箇庆喜的筵席,你则待稳拍做筵席。”词语解释:稳拍 拼音:wěn pāi
见“ 稳拍拍 ”。
词语解释:稳拍拍 拼音:wěn pāi pāi
亦作“ 稳丕丕 ”。 稳稳地。拍拍,后缀,无义。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二折:“他可便那里怕人笑怕人駡,只待要急煎煎挟橐携囊,稳拍拍乘舟骗马。”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四折:“我这里稳丕丕土坑上迷颩没腾的坐。” 明 丘汝成 《端正好·上太师》套曲:“文修武备,日转迁阶,稳拍拍的抚边庭把烟尘尽扫。”亦省作“ 稳拍 ”。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二折:“俺这里敲中宰马,做箇庆喜的筵席,你则待稳拍做筵席。”词语解释:合拍 拼音:hé pāi
(1).符合节奏。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下:“手中胡琴,按板合拍,并无絶续。” 金近 《念不完的第一课》:“声音大小长短,都得合拍。”
(2).符合;相一致。《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刘氏 听见 滕爷 言语,句句合拍,分明 鬼谷先师 一般,魂都惊散了,怎敢抵赖。”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周公瑾 词,刻意学 清真 ,句法字法,居然合拍。” 郭沫若 《谈诗歌问题》:“它(新诗)和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的变化都是合拍的。”
(3).共同摄制。《羊城晚报》1984.9.25:“《击鼓少年》是 墨西哥 和 西班牙 合拍的一部彩色故事片。”词语解释:吹吹拍拍 拼音:chuī chuī pāi pāi
吹捧。《解放日报》1945.1.9:“由于某些自由主义与宗派主义的存在,又曾经发生另一偏向,对人拉拉扯扯,吹吹拍拍。”《人民文学》1977年第4期:“现在他别的能耐没有,却会吹吹拍拍,大家暗地里都叫他‘马屁精’。”词语解释:劈劈拍拍 拼音:pī pī pāi pāi
亦作“ 劈劈啪啪 ”。 象声词。爆裂、拍打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两个差人来,拖了就走,到得堂上,不由分説的,劈劈拍拍打了一百板。” 洪深 《香稻米》第一幕:“焚化纸锭元宝,奠了酒,那爆竹的声音劈劈拍拍的好不响亮。” 林建征 《莺歌海》:“模糊的天空劈劈啪啪地掉下铜钱大的雨点。”词语解释:劈拍 拼音:pī pāi
象声词。《红楼梦》第五回:“ 黛玉 禀气虚弱,不禁‘劈拍’之声。” 曹禺 《日出》第三幕:“这孩子连 金八爷 都劈拍两耳刮子。”词语解释:袁水拍 拼音:yuán shuǐ pāi
(1916-1982)诗人。笔名马凡陀,江苏吴县人。早年在银行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任《新民报》、《大公报》编辑。建国后曾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中宣部文艺处处长。著有诗集《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春莺颂》等。词语解释:球拍 拼音:qiú pāi
用来打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的用具,也叫球拍子。词语解释:狼牙拍 拼音:láng yá pāi
古代守城武器。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器式》:“狼牙拍,用榆槐木枋造,长五尺,阔四尺五寸,厚三寸。以狼牙铁钉数百箇,皆长五寸,重六两,布钉於拍上,出木三寸,四面嵌一刃刀,四角钉环,以绳滑绞於滑车,鉤於城上。敌人蚁附攻城,扯起拍落下,自难攻也。”词语解释:呵拍 拼音:hē pāi
责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翠》:“婢嫗无不粲然。夫人呵拍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