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巧韵 上声 ǎo niù 效 韵 去声 拗拼音:
 ào 属 效韵,另见巧 韵
 
 
拗 ào〈动〉 
违反;不服从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唐·韩愈《答孟郊》又如:拗憋(倔强顽抗,不顺从);拗怒(压抑愤怒);拗抗(违反;不服从);拗戾(违反)不顺口,作旧诗时平仄不依常格怪事,没有比这个再拗口,再难记的了。—茅盾《陀螺》又如:拗律(违反平仄常格的律诗);拗救(律诗的拗句,须用拗救,有拗有救,才不为病);拗字(律诗中不合常格的字)撬,扳口如暴死人,铁石拗不开。——前蜀·贯休《偶作》又如:拗项(扭拗颈项。比喻士大夫期望高官厚禄);拗开(两手把东西掰开) 康熙字典拗
 《唐韻》《集韻》《韻會》於絞切《正韻》於巧切,𠀤坳上聲。 《說文》手拉也。《增韻》折也。《尉繚子》拗矢折矛。《王令詩》低樹狂貌日摧拗。又《韻會》《正韻》𠀤於教切,坳去聲。 拗戾,固相違也。《朱子·語類》王臨川天資亦有拗强處。《李綽秦中歲時記》初冬納文書,却謂之選門閉。四月選事畢,却謂之選門開。選人名在令史前,謂之某家百姓。狀在判後,又却須黏在判前,因名四拗。又《集韻》於交切,音坳。 義同。又《集韻》《正韻》𠀤乙六切,音郁。 抑也。《班固·西都賦》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註》禽獸十分殺其二三,抑士卒怒以少息焉。又《集韻》於糾切,幽上聲。 義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