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拟议 拼音:nǐ yì
(1).揣度议论。多指事前的考虑。《易·繫辞上》:“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夫动先拟议,明用稽疑。”《朱子语类》卷五九:“只今眼下便是用功处,何待拟议思量与辨论是非,讲究道理不同。” 清 黄宗羲 《四明山九题考》:“ 陆皮 未尝亲至,止凭 遗尘 之言,凿空拟议。”
(2).比拟。《晋书·文苑传·左思》:“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以今準古,拟议非伦。”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一》:“ 杜少陵 诗,自与造化同流,孰可拟议。”
(3).犹建议。 郭沫若 《孔雀胆》附录《昆明景物》:“ 云南 多茶花……闻前有人曾有以茶花为 云南 ‘省花’之拟议。”
(4).打算,计议。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五:“他原想住在校里过夏,但是母亲要他回家……便把先前的拟议取消了。”词语解释:拟作 拼音:nǐ zuò
摹仿别人的风格或假托其口吻而写的作品。亦谓摹仿别人进行写作。 宋 苏轼 《仇池笔记·拟作》:“ 刘子玄 辩《文选》所载《李陵与苏武书》,盖 齐 梁 文士拟作。”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休洗红》二章,调甚高古,而语颇类《子夜》、《前溪》,非 汉 末辞,即 晋 人拟作。” 郭沫若 《蔡文姬》附录:《再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据此可见,拟作是不容易的事。”词语解释:拟待 拼音:nǐ dài
犹打算。 宋 黄庭坚 《好女儿》词:“拟待不思量,怎奈向、目下恓惶。” 宋 向子諲 《梅花引·戏代李师明作》词:“花阴边,柳阴边,几回拟待偷怜不成怜。”词语解释:拟学 拼音:nǐ xué
犹仿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此是屋上架屋耳,事事拟学,而不免俭狭。”词语解释:拟伦 拼音:nǐ lún
比拟;伦比。《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一年》:“以 隋 之府库、仓廩、户口、甲兵之盛,考之今日,安得拟伦?” 宋 苏辙 《祭文与可学士文》:“风雅之深,追配古人;翰墨之工,世无拟伦。”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一·评李杜》:“二子( 杨慎 、 杨诚斋 )所引古人,拟伦俱似亡当。”词语解释:拟古 拼音:nǐ gǔ
诗文仿效古人的风格形式。如 汉 扬雄 拟《易》作《太玄》,拟《论语》作《法言》,以及《文选》中的“杂拟”等。后成为诗体之一。 晋 陆机 、 南朝 宋 鲍照 等皆有《拟古》诗。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评》:“拟古惟 江文通 最长,拟 渊明 似 渊明 ,拟 康乐 似 康乐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后拟古而作相材时务内策,仗此决巍科,取青紫,亦不后於人矣。”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拟古之作,或拟其声,或拟其意,或声意并拟。”词语解释:拟托 拼音:nǐ tuō
亦作“ 拟托 ”。
(1).模拟假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既自难干,加意气拟託,萧然自得,四坐莫不厌心。”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凡诗之言安得者,皆不可得,而设或拟托之词也。”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八章三:“如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以及拟托的 苏 李 诗一之类的作品,大概也就在这时代产生了。”
(2).比附。 唐 李峤 《上高长史述和诗启》:“拟託非伦,揣摩增靦。”
(3).打算委托。 唐 秦韬玉 《贫女》诗:“蓬门未识綺罗香,拟託良媒益自伤。”词语解释:拟效 拼音:nǐ xiào
仿效。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 秦 汉 事神,歌工所奏,隶之乐府,辞调殊异,遂相拟效,即称乐府。”词语解释:拟出 拼音:nǐ chū
一般是指无形的东西,常强调形成或造出与预想的设计、原来的目的或某些不可避免的事实相适合的东西。例如:拟出一项财政报告。词语解释:拟人 拼音:nǐ rén
(1).与他人相比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君子拟人必於其伦。”
(2).指向人。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一:“擎着手枪怒目拟人的‘三道头’、 印 捕、 华 捕,又冲到群众面前示威。”
(3).修辞方式之一。把事物人格化,即赋予人以外的他物以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 端木蕻良 《关山月的艺术》:“ 林和靖 是了解梅花的,他把自己的人格和梅花的品格联系在一起,使梅花得到拟人化的效果。”词语解释:拟题 拼音:nǐ tí
(1).应试举子揣度命题。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拟题》:“今日科场之病莫甚乎拟题……因陋就寡,赴速邀时。”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拟题之讹》:“今举子於场前揣主司所命题而预作之号曰‘拟题’。按 宋 何承天 私造《鐃歌》十五篇,不沿旧曲,而以己意咏之,号曰‘拟题’。此二字之始。今以为士子揣摩之称,误矣!”
(2).拟定题目。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杂觚·求贤审官》:“内出一书摺角,此係斯文精粹,惜试后未叩之拟题大臣也。”词语解释:拟度 拼音:nǐ dù
揣度;推测。《礼记·学记》“发虑宪” 汉 郑玄 注:“宪,法也。言发计虑当拟度於法式也。”《易·繫辞上》“拟之而后言” 唐 孔颖达 疏:“圣人欲言之时,必拟度而后言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单伯》:“《公》《穀》不见 鲁国 史,多为拟度之词,疣赘满行。”词语解释:拟断 拼音:nǐ duàn
量刑判罪。《明律·名例·以理去官》:“犯罪者并依职官犯罪律拟断。”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赃私》:“依律拟断,按数给没。”词语解释:拟圣 拼音:nǐ shèng
(1).比拟圣人。《庄子·天地》:“子非夫博学以拟圣,於于以盖众,独弦哀歌以卖名声於天下者乎?”
(2).仿效圣人。 汉 赵岐 《孟子题辞解》:“ 孟子 退自 齐 梁 ,述 尧 舜 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词语解释:拟定 拼音:nǐ dìng
(1).一定。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这妮子拟定都和那酸丁演撒,我明日自上门去,见俺姑娘,只做不知。”
(2).决定。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我又不会 临邛县 驾车,他又不会 昇仙桥 题柱,早学那 卓文君 拟定嫁 相如 。”《红楼梦》第五十回:“ 薛姨妈 心中因也遂意,只是已许过 梅 家,因 贾母 尚未説明,自己也不好拟定。”
(3).起草制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臬司得了意旨,便赶忙回衙门去説明原委。他却早已拟定一个摺稿了。”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六章:“成就与否,须视他所拟定的计划,在实行时,是否有失错。”词语解释:拟用 拼音:nǐ yòng
(1).拟定使用。《魏书·王肃传》:“其从 肃 行者,六品已下听先拟用,然后表闻。”
(2).备用。 唐 元稹 《望云骓马歌》:“御马齐登拟用槽,君王自试 宣徽殿 。”词语解释:拟奏 拼音:nǐ zòu
起草奏章;准备奏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擢 公孙 之对策,叹 儿宽 之拟奏。” 元 马祖常 《无题》诗之四:“ 扬雄 拟奏《河东赋》,但乞君王酒一巵。”词语解释:拟经 拼音:nǐ jīng
汉 扬雄 仿《易》作《太玄》,仿《论语》作《法言》,后人谓之“拟经”。 南朝 陈 徐陵 《让左仆射初表》:“臣闻七十之岁, 扬雄 拟经;六十之年, 平津 对策。”词语解释:拟盐 拼音:nǐ yán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谢太傅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 胡儿 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后以“拟盐”指咏雪。 唐 韩愈 《喜雪献裴尚书》诗:“拟盐吟旧句,授简慕前规。”词语解释:拟论 拼音:nǐ lùn
(1).指拟立为太子之说。《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初, 文帝 与 平原侯 植 并有拟论, 文帝 曲礼事 彧 。”
(2).科学上有待证明的假设。 李四光 《跟着中国科学翻了身的地质学》:“一切科学的活动,必须在理论或拟论的指导下进行。”词语解释:拟合 拼音:nǐ hé
一组观测结果的数字统计与相应数值组的吻合词语解释:拟迹 拼音:nǐ jì
亦作“ 拟跡 ”。
(1).仿效。 汉 张衡 《西京赋》:“齐志 无忌 ,拟跡 田文 。”《三国志·魏志·张范传》:“今孤以土地之广,士民之众,欲徼福 齐桓 ,拟迹 高祖 ,何如?”《周书·侯植传》:“愿公推诚王室,拟迹 伊 周 ,使国有 泰山 之安。”
(2).揣度足迹。 唐 骆宾王 《应诰》:“夫至人之处世,拟迹而后投,隐心而后动。”按,此谓行事之前先行揣度。词语解释:拟象 拼音:nǐ xiàng
模仿其状。 宋 梅尧臣 《次韵和马都官宛溪浮桥》:“在昔 当阳侯 ,建桥临大川。洪波不为阻,驰道南北连。何此小溪上,拟象坦且平。”词语解释:拟踪 拼音:nǐ zōng
谓打算达到。《后汉书·刘表传论》:“ 刘表 道不相越,而欲卧收天运,拟踪三分,其犹木禺之於人也。”词语解释:拟疏 拼音:nǐ shū
奏疏的草稿。《花月痕》第四六回:“我略瞧两篇拟疏,一是请裁汰……一是请罢废。”词语解释:拟注 拼音:nǐ zhù
宋 代官制。应试入选者,由吏部注名于册,经考询后拟定授官,称为拟注。 宋 范仲淹 《奏乞差新转京官人充沿边知县事》:“自来除合差京朝官外,其餘并从銓司拟注,别无选择之法。” 宋 陆游 《傅正议墓志铭》:“有自吏部拟注来代者,始徙 南安县 丞。”《宋史·章衡传》:“判吏部流内銓,尝有员闕,既拟注,而三班院輒用之,反讼吏部。”词语解释:拟容 拼音:nǐ róng
谓形貌上的比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拟容取心,断辞必敢。”词语解释:拟足 拼音:nǐ zú
(1).揣度脚步。《文选·扬雄〈解嘲〉》:“欲谈者卷舌而同声;欲步者拟足而投跡。” 李善 注:“欲行者拟足不前,待彼行而投其跡也。”
(2).谓投足。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若质乎中人之体,运乎在用之质,而栖心古烈,拟足公途,值心而言,则言无不是。”词语解释:拟墨 拼音:nǐ mò
即拟程。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熊铅山司寇》:“壬戌科主会试总裁,於闈中拟墨,文字荒疏,不堪入目。”参见“ 拟程 ”。
词语解释:拟程 拼音:nǐ chéng
科举制度中主考官拟作的示范文章。又称拟墨。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六:“主司改窜刻録曰程文,主司拟作之文曰拟程……近以主司之拟程为程文,未知所本。”词语解释:拟不于伦 拼音:nǐ bù yú lún
见"擬非其伦"。词语解释:拟罪 拼音:nǐ zuì
定罪。《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知县验了银子,晓得不枉,即将 卢智高 重责五十板,取了口词收监,等拿获 胡美 时,一同拟罪。”《杨家将演义》第十八回:“此係忤逆圣旨,拟罪当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拟罪原有一定之律例。” 鲁迅 《热风·随感录六十五》:“从前看见 清 朝几件重案的记载,‘臣工’拟罪很严重,‘圣上’常常减轻。”词语解释:拟稿 拼音:nǐ gǎo
起草文稿。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李傅相入曾文正公幕府》:“果必奏劾,门生不敢拟稿。”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五三回:“是否由外交部拟稿,呈明大总统裁夺。”词语解释:拟肘 拼音:nǐ zhǒu
指 袁绍 对 曹操 举印向肘事。《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袁绍 与 韩馥 谋立 幽州 牧 刘虞 为帝, 太祖 拒之。 绍 又尝得一玉印,於 太祖 坐中举向其肘, 太祖 由是笑而恶焉。”《晋书·张寔传》:“ 兰池 长 赵奭 上军士 张冰 得璽,文曰‘皇帝璽’。羣僚上庆称德。 寔 曰:‘孤常忿 袁本初 拟肘,诸君何忽有此言?’”词语解释:拟行路难 拼音:nǐ xíng lù nán
乐府组诗名。南朝宋鲍照作。共十八首。主要抒发对人生艰难的感慨,表达出身寒门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大多感情强烈,语言遒劲,辞藻华丽。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句。词语解释:拟话本 拼音:nǐ huà běn
模拟话本形式而作的小说。其名最初见于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三篇,本用以称 宋 元 间受话本影响而产生的作品,如《宣和遗事》等。今则多指 明 代文人模拟 宋 元 话本而写的白话短篇,即 鲁迅 所指“ 明 之拟 宋 市人小说”,如 冯梦龙 《三言》中的一部分和 凌濛初 的《二拍》等。词语解释:拟程 拼音:nǐ chéng
科举制度中主考官拟作的示范文章。又称拟墨。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六:“主司改窜刻録曰程文,主司拟作之文曰拟程……近以主司之拟程为程文,未知所本。”词语解释:拟范 拼音:nǐ fàn
效法。《易·繫辞上》“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 晋 韩康伯 注:“范围者,拟范天地而周备其理也。” 孔颖达 疏:“言法则天地以施其化,而不有过失违天地者也。”词语解释:拟非其伦 拼音:nǐ fēi qí lún
谓比拟不当。语本《礼记·曲礼下》:“拟人必於其伦。” 清 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以 岳忠武 比 良玉 ,毋乃拟非其伦矣。”词语解释:拟貌 拼音:nǐ mào
摹拟描摹。《敦煌曲子词·倾杯乐》:“时拈金针,拟貌舞凤飞鸞。”词语解释:拟质 拼音:nǐ zhì
犹比拟。 唐 韩愈 《通解》:“将欲齐之者,其不犹矜粪丸而拟质 随 珠者乎?”词语解释:拟死 拼音:nǐ sǐ
(1).定为死刑。《杨家将演义》第十一回:“老贼如此欺罔,罪该拟死。”
(2).指某些昆虫的假死。因受外界惊动或袭击而呈半死状态,静伏不动,或跌落地面如死物,借以避敌。词语解释:拟正 拼音:nǐ zhèng
试任或代理官员改为正式任命。《清会典事例·翰林院·升除》:“翰林院侍读,著拟正之 全顺 补授。”《红楼梦》第八五回:“现今工部出了一个郎中缺,外头人和部里都吵嚷是老爷拟正呢。”词语解释:拟物 拼音:nǐ wù
修辞方式之一。把人拟作物或把甲物拟作乙物。词语解释:拟水 拼音:nǐ shuǐ
古代祭祀仪式中模拟盥洗的动作。《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二十一年春二月,公还 鄴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临祭就洗,以手拟水而不盥。夫盥以洁为敬,未闻拟而不盥之礼。”词语解释:拟柱体 拼音:nǐ zhù tǐ
所有顶点都在两个平行平面内的多面体。两个互相平行的面称为拟柱体的底面,其余的面称为拟柱体的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拟柱体的高。设拟柱体的上、下底面和中截面面积分别为q1、q2、q0,高为h,则其体积v=16h(q1+4q0+q2)。词语解释:拟订 拼音:nǐ dìng
草拟。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六章六:“我们拟订了一个扩大禁烟纪念的计划,想大规模地做它三天。”词语解释:拟规画圆 拼音:nǐ guī huà yuán
谓依样模仿。《朱子全书》卷五:“所谓徒守纸上语,拟规画圆,摸矩作方,此初学之通病。”词语解释:拟谕 拼音:nǐ yù
见“ 拟喻 ”。
词语解释:拟喻 拼音:nǐ yù
亦作“ 拟諭 ”。 打比方。《隋书·李德林传》:“以 正平 比夫 大禹 ,常谓拟諭非伦。”词语解释:拟法 拼音:nǐ fǎ
效法。 汉 马融 《长笛赋》:“上拟法於《韶箾》、《南籥》,中取度於《白雪》、《渌水》,下采制於《延露》、《巴人》。”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 范蠡 观天文,拟法於紫宫筑作小城,周千一百二十一步,一圆三方。”词语解释:拟斥 拼音:nǐ chì
谓仿效帝王制度。《后汉书·孔融传》:“ 荆州 牧 刘表 ,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词语解释:拟票 拼音:nǐ piào
明 清 时,各处奏本送达内阁后,由阁员用墨笔预拟批答于浮票,再送呈皇帝朱批,称为拟票,也称票拟。 明 张居正 《岭西大捷辞免加恩疏》:“ 广东 罗旁 大捷,请叙録有功人员本,臣已酌量拟票上请。”词语解释:拟托 拼音:nǐ tuō
见“ 拟託 ”。词语解释:拟喻 拼音:nǐ yù
亦作“ 拟諭 ”。 打比方。《隋书·李德林传》:“以 正平 比夫 大禹 ,常谓拟諭非伦。”词语解释:拟寇 拼音:nǐ kòu
犹御寇。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议征伐》:“夫兵甲者,国家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人凋;中国虽安,妄战则人殆。凋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参见“ 御寇 ”。
词语解释:御寇 拼音:yù kòu
(1).即 列御寇 。相传为 战国 郑 人,属道家者流。《庄子·田子方》:“ 御寇 伏地,汗流至踵。” 明 高启 《出郊抵东屯》诗之四:“不能使争席,心愧 御寇 徒。”
(2).抗击敌寇。御,通“ 御 ”。 宋 王安石 《与王子醇书》:“得书,喻以御寇之方。”
谓防御贼寇。《易·蒙》:“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左传·襄公十年》:“征者丧雄,御寇之利也。”词语解释:拟于不伦 拼音:nǐ yú bù lún
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词语解释:拟捍 拼音:nǐ hàn
犹防御。《魏书·卢昶传》:“卿可深思拟捍之规,攘敌之略,使还具闻。”词语解释:拟制 拼音:nǐ zhì
(1).比拟其规模制度。《宋书·江夏王义恭传》:“修治馆宇,拟制 东城 。”
(2).草拟制订。如:下年度计划正在着手拟制。词语解释:拟抵 拼音:nǐ dǐ
犹抵命。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被殴伤风方》:“凡被殴后,以伤风致死者,在保辜限内,於律不能不拟抵。”《官场现形记》第五七回:“就是‘故杀’,敝国亦无拟抵的罪名。”词语解释:拟宪 拼音:nǐ xiàn
效法。《新唐书·后妃传上·杨贵妃》:“第舍联亘,拟宪宫禁。”词语解释:拟想 拼音:nǐ xiǎng
犹设想。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一:“ 焕之 却又把近来想起的要兼教社会的意思告诉他,联带说一些拟想中的方案。”词语解释:拟态 拼音:nǐ tài
谓某些动物的形态、色泽或斑纹等极似他物,借以蒙蔽敌害,保护自身的现象。如尺蠖之极似树枝,凤蝶幼虫之极似鸟粪等。亦指人在外表上所模拟的形态。 鲁迅 《〈热风〉题记》:“记得三四年前,在他们身上偶而还剩有制服模样的残余;再早,就更体面,简直是童子军的拟态。”词语解释:拟仪 拼音:nǐ yí
模仿其法度;仿效。《后汉书·孔融传》:“ 刘表 桀逆放恣,所为不轨,至乃郊祭天地,拟仪社稷。”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永明寺》:“西域远者,乃至 大秦国 ……衣服车马,拟仪中国。” 章炳麟 《论式》:“九流之言,拟仪以成变化者,皆论之儕。”词语解释:拟人化 拼音:nǐ rén huà
使人格化;使带有或赋予人性的色彩。例如:把螳螂拟人化地描写成拿着长柄大镰刀的人。词语解释:拟则 拼音:nǐ zé
效法;模仿。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中官专朝,奢僭无度,各起第宅,拟则宫室。”《宋书·礼志三》:“其墻宇规范,宜拟则太庙。”词语解释:拟主 拼音:nǐ zhǔ
越分比于君主。《韩非子·说疑》:“内宠并后,外宠贰政,枝子配适,大臣拟主,乱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