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末字词组
准拟杂拟支拟详拟酌拟铨拟攀拟补拟
不拟定拟进拟资拟俦拟酷拟揣拟剽拟
比拟无准拟希拟侔拟 侔拟钝拟无可比拟审拟
所拟僭拟注拟防拟虚空横拟度拟敌拟纂拟
伦拟虚拟模拟储拟棿拟摩拟悬拟确拟
见拟供拟议拟配拟企拟摸拟票拟研拟
满拟差拟预拟假拟公拟抗拟规拟备拟
指拟摹拟草拟借拟问拟撰拟窥拟 

词语解释:准拟  拼音:zhǔn nǐ
(1).遵循;模仿。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其有才思者之为之也,犹善於依因机会,準拟体例,引古喻今,言微理举,雅而可笑,中而不伤。”《南史·裴松之传》:“有司奏太子婚,纳徵用玉璧虎皮,未详何所準拟。” 宋 岳珂 《桯史·八阵图诗》:“斑斑犹在 杲卿 髮,离离未落 张巡 齿,爱惜微躯欲安用,有臣如此难準拟。”
(2).希望;料想。 唐 白居易 《种柳三咏》:“从君种杨柳,夹水意如何?準拟三年后,青丝拂緑波。” 唐 刘得仁 《悲老宫人》诗:“白髮宫娃不解悲,满头犹自插花枝;曾缘玉貌君王宠,準拟人看似旧时。” 宋 王沂孙 《高阳台》词:“朝朝準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準拟春来消寂寞。愁风愁雨,翻把春担搁。”
(3).准备;打算。 唐 韩愈 《北湖》诗:“应留醒心处,準拟醉时来。” 金 元好问 《白屋》诗:“明年準拟 莱芜 住,寄谢东邻 范史云 。”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奴家準拟今日抄化几文钱钞,就此追荐公婆。谁知撞着这两个风子,搅闹了一场。” 林学衡 《寓言》诗之一:“吟成準拟凌风去,一叶飘然向十洲。”
(4).准定;一定。 宋 张孝祥 《西江月·黄陵庙》词:“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準拟 岳阳楼 上。” 明 徐霖 《绣襦记·正学求君》:“嘉言敢忘,喜青云有路终须上,凤凰雏準拟朝阳。”
(1).料想;打算;希望。 唐 白居易 《不准拟》诗之二:“不准拟身年六十,游春犹自有心情。”《敦煌曲子词·送征衣》:“今世共你如鱼水,是前世因缘,两情准拟过千年。” 宋 王安石 《耿天骘许浪山千叶梅见寄》诗:“闻有名花即谩栽,殷勤准拟故人来。” 清 陈维崧 《贺新郎·甲寅除夕十四》词:“准拟东风来岁好,屏当春衫细马,看士女鞦韆笑打。”
(2).准备;安排。 唐 元稹 《董逃行》:“缝缀难成裁破易,何况曲针不能伸巧指,欲学裁缝须准拟。”《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太子国中第二贵,出入百司须准拟,因何从骑不过十,耸轡途程来至此?”
(3).旧时公文用语。谓批准下级的拟议。《元典章·朝纲·省部减繁格例》:“如已断(案)公当,别无枉屈,准拟施行。”
词语解释:不拟  拼音:bù nǐ
不料。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八出:“老身大的孩儿 必达 ,不曾婚娶。半月前有媒婆来,曾説亲,不拟三言两句,便説成就。” 明 刘基 《春日杂兴》诗之七:“病来只盼春风到,不拟春风晓更寒。”
词语解释:比拟  拼音:bǐ nǐ
(1).仿效;摹拟。《礼记·乐记》“比类以成其行” 唐 孔颖达 疏:“比谓比拟善类。”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李攀龙》:“晚年高坐 白雪楼 ,取古乐府一一比拟,遂欲凌驾古人,卒貽后来口实。”
(2).比配;与之相类。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六:“今得璽於 咸阳 ……其虫书鸟跡之法,於今传古书莫可比拟。” 冰心 《往事(二)》:“今夜林中月下的青山,无可比拟!”
(3).比方,譬喻。《南史·王玄谟传》:“ 孝武 狎侮羣臣,各有称目,多鬚者谓之羊,短、长、肥、瘦皆有比拟。” 清 江昱 《琵琶仙·康山》词:“还暗想,琵琶碎了,信《鬱轮》比拟非匹。”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绿》:“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
(4).比照前例拟定。《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七》:“詔:‘诸州得替防御、团练使、刺史并宜於班行比拟,如未有员闕,可随常参官逐日立班。’”
(5).比较,对照。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执泥绘像》:“一日父归,其子疑之,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 毛泽东 《论持久战》:“ 中国 近代无数解放运动的失败都有其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都不能比拟今天的情况。”
(6).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把物拟作人,叫“拟人”;把人拟作物,叫“拟物”。亦泛称比喻手法。
(7).本待,打算。《敦煌曲子词·鹊踏枝》:“比拟好心来送喜,谁知锁我在金笼里。”
词语解释:所拟  拼音:suǒ nǐ
(1).所能比拟。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夫非常者,故非常人所拟也。”
(2).所作(文章)。《文选·陆机〈文赋〉》:“必所拟之不殊,乃闇合乎曩篇。” 吕延济 注:“所作篇目或不殊古人之则,辞句闇合於古篇者。”
词语解释:伦拟  拼音:lún nǐ
比较;比并。 唐 元稹 《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日者銓覈羣才,兼荣揆务,颇烦伦拟,有异优崇。”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其年三月中,宴於 曲江亭 ,供帐之盛,罕有伦拟。” 宋 岳珂 《桯史·宣和御画》:“ 卢溪 、 与之 ,虽非可伦拟者,第详玩诗语,似不若前作简而有味云。”
词语解释:见拟  拼音:jiàn nǐ
拟议,打算。 唐 刘禹锡 《题王郎中宣义里新居》诗:“见拟移居作邻里,不论时节请开关。” 唐 贾岛 《题隐者居》诗:“犹嫌住久人知处,见拟移家更上山。” 唐 吴融 《寄贯休上人》诗:“见拟 沃州 寻旧约,且教丹顶许为邻。”
词语解释:满拟  拼音:mǎn nǐ
满心打算。 茅盾 《子夜》十六:“当下 周仲伟 就决定了要找益中公司试试他的运气,满拟做一个‘第二个的 陈君宜 ’!”
词语解释:指拟  拼音:zhǐ nǐ
指望,指靠。《宋史·河渠志二》:“盖 孝先 、 俞瑾 等知合用物料五千餘万,未有指拟,见买数计,经岁未及毫釐,度事理终不可为,故为大言。”《金史·白华传》:“今耕稼已废,粮斛将尽,四外援兵,皆不可指拟。”
词语解释:杂拟  拼音:zá nǐ
古诗诗体之一种。指各种模拟前人作品所写的诗。《文选·诗·杂拟上》 唐 刘良 注:“杂,谓非一类。拟,比也;比古志以明今情。” 唐 刘禹锡 《送慧则法师归上都因呈广宣上人》诗序:“予有社内之因,故言别之日,爱缘瞥起,时也秋尽,咏 江淹 《杂拟》以送之。” 宋 苏轼 《孔毅父以诗戒饮酒问买田且乞墨竹次其韵》:“枕书熟睡呼不起,好学怜君工杂拟。” 清 刘熙载 《艺概·诗概》:“﹝ 江文通 ﹞虽长於杂拟,於古人苍壮之作亦能肖吻,究非其本色耳。”
词语解释:定拟  拼音:dìng nǐ
定案拟罪,作出判决。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人命上》:“按律例定拟,连人解审。”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王兰皋先生》:“又命讯 湖南 永明县 贿买武童及 长沙 勒买常平仓穀二案,分别定拟奏闻,奉旨允行。”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内务府定制》:“凡审讞内府所属人犯,罪在杖一百以下者,本司依律议结,杖以上者,皆移送刑部定拟。”
词语解释:无准拟  拼音:wú zhǔn nǐ
尚无确定的打算、安排。 唐 储光羲 《同王十三维偶然作》诗之八:“冽冽玄冬暮,衣裳无準拟。”
词语解释:僭拟  拼音:jiàn nǐ
越分妄比。谓在下者自比于尊者。《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宗既王,亲属洽和,诸侯大小为藩,爰得其宜,僭拟之事,稍衰贬矣。”《晋书·宣帝纪》:“今大将军 爽 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内官定制》:“近日内臣用事稍关兵柄者,輒改御马衔以出,如督抚之兼司马中丞,亦僭拟甚矣。”
词语解释:虚拟  拼音:xū nǐ
设想;虚构。《红楼梦》第九四回:“独有那些无赖之徒,听得 贾 府发出二十四个女孩子来,那个不想?究竟那些人能够回家不能,未知着落,亦难虚拟。” 叶圣陶 《病夫》:“随后就没有什么可说了,不应心的话原是很难虚拟的。”
词语解释:供拟  拼音:gòng nǐ
亦作“ 供儗 ”。 供给,供应。《旧唐书·儒学传下·卢粲》:“岁时服用,自可百司供拟。”《新唐书·魏少游传》:“诸王、公主悉有次舍,供儗穷水陆。” 金 王若虚 《太一三代萧公墓表》:“所在供拟,多伤物命,其违天意甚矣,自今宜罢之。”
词语解释:差拟  拼音:chà nǐ
犹差注。拟,注拟,吏部按选人的才能拟定其官职。 宋 秦观 《鲜于子骏行状》:“近岁人物衰少,凡一官有缺,差拟为艰。”《宋史·选举志四》:“其令翰林学士 李諮 与吏部流内銓以成资闕为差拟。”
词语解释:摹拟  拼音:mó nǐ
(1).亦作“ 摹儗 ”。模仿。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中:“ 文通 诗体总杂,善於摹拟。筋力於 王微 ,成就於 谢朓 。” 宋 陆游 《嘉祐院观壁间文湖州墨竹》诗:“纷纷可笑空摹拟,尔辈毫端万斛尘。” 明 宋濂 《经畬堂记》:“世儒不之察,顾切切然剽攘摹儗其辞为文章,以取名誉於世。” 清 何绍基 《〈使黔草〉自序》:“至於刚柔阴阳,禀赋各殊,或狂或狷,就吾性情,充以古籍,閲歷事物,真我自立,絶去摹儗,大小偏正,不枉厥材,人可成矣。” 萧军 《羊·樱花二》:“教员们常领他们到那里去画风景,也有自己跑到假山各处摹拟兵们打仗的。”
(2).指仿制品。 元 杨弘道 《东坡〈石钟山记〉墨迹》诗:“摹拟遍天下,真伪杂相半。”
(3).犹假想。 艾青 《火把·演说》诗:“他的眼睛在灯光下闪烁,像在搜索他所摹拟的敌人。”
词语解释:支拟  拼音:zhī nǐ
支付应用。 唐 张九龄 《敕河西节度副大使牛仙客书》:“又恐 安西 资用之乏,卿可於 凉府 将二十万段物往 安西 ,令随事支拟,及充宴赐。”
词语解释:进拟  拼音:jìn nǐ
(1).谓准备向某处进军。《宋书·垣护之传》:“宜使 竺灵秀 速进 滑臺 助 朱脩之 固定,节下大军进拟 河北 ,则 牢 洛 游魂,自然奔退。”
(2).犹奏呈。谓大臣奏呈事项,作为拟议,以备采用。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或同列进拟稍繁,则谓之沓伯。”《旧唐书·李绅传》:“会 逢吉 进拟,言 李绅 在内署时,尝不利於陛下,请行贬逐。” 宋 秦观 《录壮愍刘公遗事》:“时 陕西 转运使员缺,执政方以公进拟 真宗 。” 宋 赵昇 《朝野类要·进拟》:“进拟,刑部定法断狱奏呈也。”
词语解释:希拟  拼音:xī nǐ
效法。 晋 葛洪 《抱朴子·正郭》:“以此为忧世念国,希拟素王,有似蹇足之寻龙騏,斥鷃之逐鸿鵠,焦冥之方云鹏,鼷鼬之比巨象也。”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泥洹以无乐为乐,法身以无身为身,若本不希拟,亦可为增躭逸之虑,肇好奇之心。”
词语解释:注拟  拼音:zhù nǐ
唐 时选举官员,凡应试获选者先由尚书省登录,经考询后再按其才能拟定官职,称为“注拟”。 宋 代选举因袭此制。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颂德》:“从前注拟,皆约循资格,至 国忠 创为押例,选深者尽留,乃无才与不才也。”《旧唐书·刘祥道传》:“时选人渐众, 林甫 奏请四时听选,随到注拟,当时甚以为便。” 宋 叶适 《信州教授厅记》:“今吏部按格注拟,或特命为堂差,赢数千里,至终始坐学不敢离局。”
词语解释:模拟  拼音:mó nǐ
亦作“橅拟”。 模仿,仿效。《晋书·文苑传·袁宏》:“ 公琰 殖根,不忘中正。岂曰模拟,实在雅性。” 唐 柳宗元 《上裴行立中丞撰訾家洲亭记启》:“累奉游宴,窃观物象。涉旬模拟,不得万一。” 宋 程大昌 《演繁露·浑仪浑象》:“至於浑象也者,设为圆毬而橅拟天度,以日星傅寘毬上。”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过称誉,岂其中心,专模拟,非其本色。” 沙汀 《困兽记》三:“他模拟着如坐针毡的神气。”
词语解释:议拟  拼音:yì nǐ
(1).犹言相提并论。《宋史·文苑传三·刁衎》:“若 太祖 之勤俭,若 太宗 之惠慈,答天地敷锡之意,保祖宗艰难之业,则 周成 、 汉文 二宗之美,不可同年而议拟也。”
(2).拟议,设计筹划。《元典章·户部八·盐课》:“约会本部官一同从长商议,明白议拟,相应都省准拟关请,依上施行。” 明 于谦 《议处边计疏》:“诚恐各官迁延,有妨边备,已经节次议拟奏准。”
词语解释:预拟  拼音:yù nǐ
事先打算。 清 唐孙华 《己卯元旦》诗之一:“一著退耕差较稳,占年预拟问农祥。” 茅盾 《子夜》五:“他们这公司预拟的投资地点应该是邻近‘东方大港’和‘四大干路’的沿线。”
词语解释:草拟  拼音:cǎo nǐ
起草;初步设计。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 南后 :国王已经听信了 屈原 的话,要和 齐国 重申和亲的盟约,已经叫你们在草拟国书了。”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二:“ 白大夫 正伏在桌子上在审视他亲自草拟的特种外科医院的计划。”
词语解释:详拟  拼音:xiáng nǐ
根据案情提出处理意见并向上级呈报。《明史·周新传》:“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 北京 閒田,监禁详拟,往復待报,多瘐死。”
词语解释:资拟  拼音:zī nǐ
谓根据其人资格拟定官职予以推荐。《新唐书·裴行俭传》:“ 行俭 始设长名榜、銓注等法,又定州县升降、资拟高下为故事。”
词语解释:侔拟  拼音:móu nǐ
类似,相同。拟,比。 宋 范仲淹 《答赵元昊书》:“大王世居西土,衣冠语言,皆从本国之俗,何独名称与中朝天子侔拟?”
词语解释:防拟  拼音:fáng nǐ
犹防备。《梁书·羊侃传》:“时 景 既卒至,百姓竞入,公私混乱,无復次第。 侃 乃区分防拟,皆以宗室间之。”《北史·杨素传》:“时皇太子入居 大宝殿 ,虑上有不讳,须豫防拟,乃手自为书,封出问 素 。”《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八年》:“但夷狄多诈,深须防拟,口陈降款,毋宜遽受。”
词语解释:储拟  拼音:chǔ nǐ
(1).储备。《宋书·刘敬宣传》:“ 敬宣 既至 江州 ,课集军粮,搜召舟乘,军戎要用,常有储拟。”
(2).备办物资以供需用。《旧唐书·代宗纪》:“丁丑,次 华州 官吏藏窜,无復储拟。”
词语解释:配拟  拼音:pèi nǐ
谓依据资历拟定官职。《新唐书·裴光庭传》:“ 光庭 惩之,因 行俭 长名榜,及为循资格,无贤不肖,一据资考配拟。”
词语解释:假拟  拼音:jiǎ nǐ
虚构。 郭沫若 《〈孔雀胆〉故事补遗》:“关于谗害 段功 的人在各种地方史志上均无可考,因此我所假拟的 车力特穆尔 还不至于发生问题。”
词语解释:借拟  拼音:jiè nǐ
谓假如作某种打算。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小麦》“穬麦非良地则不须种”原注:“凡种穬麦,高、下田皆得用,但必须良熟耳。高田借拟禾、豆,自可专用下田也。”
词语解释:酌拟  拼音:zhuó nǐ
斟酌情形而拟订。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长江设关》:“所有各口关税章程,仍着 奕訢 等悉心酌拟具奏。”
词语解释:俦拟  拼音:chóu nǐ
(1).犹比拟。 唐 杜光庭 《贺获神剑进诗表》:“刜鐘切玉者,詎可比伦;斩马断蛇者,那堪儔拟。”
(2).指同类的人。 明 陈德文 《刻阮嗣宗集叙》:“ 箕子 之明夷, 南容 之免患,无亦 嗣宗 之儔拟非邪!”
词语解释: 侔拟
拟,比
词语解释:虚空横拟
凭空想像
词语解释:棿拟  拼音:ní nǐ
模拟;比拟。棿,通“ 掜 ”。 汉 扬雄 《太玄·棿》:“棿,拟也,图象也,告其所由往也。维天肇降生民,使其貌动、口言、目视、耳听、心思,有法则成,无法则不成,诚有不威,棿拟之经。垂消为衣,襞幅为裳,衣裳之示,以示天下,棿拟之三八。” 范望 注:“準拟其事,取象而作之也。”
词语解释:企拟  拼音:qǐ nǐ
谓企望与之相比。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诗》云:‘明明上天,照临下土’;‘明明天子,令问不已’。《易》曰:‘王明并受其福’;‘幽赞神明’;‘神而明之’。此则明之与神合体,诚非纯仁所能企拟也。”
词语解释:公拟  拼音:gōng nǐ
共同拟订。 茅盾 《子夜》十七:“算了吧! 曼丽 自己破坏了约法,我们公拟出了一个罚规来!” 田汉 《关汉卿》第十二场:“词儿是大家公拟的,仍使递上去了,我想应该有些影响的。”
词语解释:问拟  拼音:wèn nǐ
审问罪犯,拟定罪刑。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问拟》:“问拟者,问其所犯之由,而拟其罪也。”
词语解释:铨拟  拼音:quán nǐ
谓选拔人才并拟定官职。《金史·完颜守贞传》:“陛下即位,復立是科,朝廷宽大,放及百数,诚恐积久不胜銓拟。”
词语解释:酷拟  拼音:kù nǐ
谓竭力模仿。 清 冯班 《钝吟杂录》:“酷拟之风,起於近代。”
词语解释:钝拟  拼音:dùn nǐ
犹准拟。打算,安排。
词语解释:度拟  拼音:dù nǐ
量度比拟。《文选·马融〈长笛赋〉》:“撟揉斤械,剸掞度拟。” 李善 注:“度拟,量度比拟也。”
词语解释:摩拟  拼音:mó nǐ
(1).比拟研究。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上:“我家跛童云:‘冷砖墻下方石,有字存焉。’与 心齐 互相摩拟,得‘凤凰池’三字。”
(2).模仿。 象升 《〈振素庵诗集〉序》:“君( 蒋伯寅 )之言曰:‘天下所病於 明 七子者,曰摩拟剽窃也。’” 梁启超 《宪法大纲刍议》:“然大纲所録举,虽於东西外貌略有摩拟,而中实要款涤净无存。”
词语解释:摸拟  拼音:mō nǐ
模仿,仿效。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公琰 殖根,不忘中止。岂曰摸拟,实在雅性。” 宋 曾巩 《与王介甫第一书》:“ 欧公 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译者无文,不足摸拟其万一。”
词语解释:抗拟  拼音:kàng nǐ
抵敌;抗衡。《宋书·恩倖传·徐爰》:“且当使缘边诸戍,练卒严城,凡诸督统,聚粮蓄田,筹计资力,足相抗拟。”《周书·武帝纪下》:“伪 定南王 韩建业 作守 介休 ,规相抗拟。”
词语解释:撰拟  拼音:zhuàn nǐ
撰写拟定。《清会典事例·翰林院·撰文》:“ 顺治 十六年定:尊崇册立,暨册妃嬪各册寳印文、恭上恭加尊諡、升祔册諡各册寳文,均由翰林院撰拟进呈。”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二:“ 康熙 年间命翰林按官职所掌撰拟告身文字,无须临事猝办,不必专切一人。积弊廓清,无能行其私智。”
词语解释:攀拟  拼音:pān nǐ
犹模拟。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李攀龙》:“古乐府音节久亡,不可攀拟。”
词语解释:揣拟  拼音:chuāi nǐ
揣想,估量。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外间小説,遂谓二十年后,以 土尔扈特 嫌,絶不与通,揣拟失旨。” 丁玲 《阿毛姑娘》第一章三:“三姐说起城里来, 上海 来,简直像一种神话中的奇境,她揣拟都无从揣拟了。”
词语解释:无可比拟  拼音:wú kě bǐ nǐ
见“ 无可比象 ”。
词语解释:无可比象  拼音:wú kě bǐ xiàng
没有什么可与譬比。《云笈七籤》卷七一:“焕彻如寒霜素雪之状,又似钟乳垂穗之形,五色备具,无可比象。”亦作“ 无可比拟 ”。《续传灯录·江陵护国齐月禅师》:“穷外无方,穷内非里,应用万般,无可比拟。”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多么可爱呵,圆满的果子!由青而黄,色彩多么美丽!内容洁白,芬芳无可比拟。”
词语解释:敌拟  拼音:dí nǐ
匹敌。谓才艺相当。《太平广记》卷二四六引 唐 余知古 《渚宫旧事·柳信言》:“ 梁 安城王 萧佽 博学,善属文……初 佽 以文词擅名,所敌拟者,唯 河东 柳信言 。”
词语解释:悬拟  拼音:xuán nǐ
揣摩想象。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脱套》:“ 西子 捧心,尚不可效,况效 东施 之顰乎!且戯场关目,全在出奇变相,令人不能悬拟。” 叶圣陶 《倪焕之》一:“‘有这样热心的人!’ 焕之 感服地说。便悬拟 蒋先生 的容貌,举止,性格,癖好,一时又陷入沉思。”
词语解释:票拟  拼音:piào nǐ
明 清 内阁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先将拟定之辞书写于票签,附本进呈皇帝裁决,称为“票拟”。 清 代设军机处后,重要奏章改用奏折,此制遂废。《明史·郑以伟传》:“文章奥博,而票拟非其所长。” 清 黄宗羲 《文靖朱公墓志铭》:“ 潯 帅 陈邦傅 请世守 粤西 ,如 黔国 故事。公票拟不允。” 清 黄宗羲 《文靖朱公墓志铭》:“夫未进呈曰票拟,既落红即圣旨。”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郭刘二疏》:“凡阁中票拟俱由 明珠 指麾,轻重任意。”
词语解释:规拟  拼音:guī nǐ
(1).谓某物与另物形状之相似者。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内又进两天门,路渐东北转,崖石诡变,多所仿类,导者行急,予强留諦视,顾此失彼,然予所欲睹者,正不在种种规拟也。”
(2).设想;拟定。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诗经》的时代,果真如‘毛传’或‘朱注’所规拟的那样吗?他们究竟有什么确实的根据?” 郭沫若 《断断集·再谈官票宝钞》:“他最初的建议便是那 咸丰 元年九月所奏的理财一折,在那儿他规拟了一条。”
词语解释:窥拟  拼音:kuī nǐ
1.暗中图谋。
词语解释:补拟  拼音:bǔ nǐ
谓按照选人的才能拟定补授的官职。《周书·儒林传·乐逊》:“选曹赏録勋贤,补拟官爵,必宜与众共之,有明扬之授。”参见“ 注拟 ”。
词语解释:注拟  拼音:zhù nǐ
唐 时选举官员,凡应试获选者先由尚书省登录,经考询后再按其才能拟定官职,称为“注拟”。 宋 代选举因袭此制。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颂德》:“从前注拟,皆约循资格,至 国忠 创为押例,选深者尽留,乃无才与不才也。”《旧唐书·刘祥道传》:“时选人渐众, 林甫 奏请四时听选,随到注拟,当时甚以为便。” 宋 叶适 《信州教授厅记》:“今吏部按格注拟,或特命为堂差,赢数千里,至终始坐学不敢离局。”
词语解释:剽拟  拼音:piāo nǐ
抄袭摹拟。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五:“然而正变云扰,剽拟雷同。”《四库全书总目·别集存目四·闲居集》:“其时 慎中 、 顺之 倡议尽洗 李 何 剽拟之习。”
词语解释:审拟  拼音:shěn nǐ
审问拟罪。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总论》:“今汇刑名为部,而先之以告理、差拘、审拟诸件。”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猾夏之渐》:“奉旨交刑部审拟,永远监禁。”
词语解释:纂拟  拼音:zuǎn nǐ
编写草拟。 伧父 《立宪运动之进行》第二节:“自筹备年限缩短以后,朝旨派 溥伦 、 载泽 纂拟宪法。”
词语解释:确拟  拼音:què nǐ
切实拟定。 清 李清 《三垣笔记》上:“近见皇上批驳诸招,或曰所拟未足蔽辜,或曰还着确拟具奏。”
词语解释:研拟  拼音:yán nǐ
研究拟定。例如:研拟方案;研拟对策。
词语解释:备拟  拼音:bèi nǐ
防备;准备。 唐 陆贽 《请边城贮备米粟等状》:“去岁版筑 五原 ,大兴师旅,所司素无备拟,临事支计缺然。”《旧唐书·王晙传》:“若多屯士卒,广为备拟,亭障之地,蕃、汉相参,费甚人劳,此下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