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触拨 拼音:chù bō
(1).顶触,碰撞。 唐 韩偓 《闲居》诗:“麋鹿跳梁忧触拨,鹰鸇搏击恐粗疏。” 宋 张耒 《南征赋》:“岂舟人之肃洽兮,艇触拨而欲倒。”
(2).触动撩拨。 宋 范成大 《秋前风雨顿凉》诗:“酒杯触拨诗情动,书卷招邀病眼开。” 金 元好问 《别纬文兄》诗:“行期几日休相问,触拨覊愁恐不禁。” 清 佟法海 《浔阳楼》诗:“琵琶一曲断肠声,触拨当筵謫宦情。” 清 徐志岩 《闻鹧鸪》诗:“忽听格磔钩輈语,触拨归心泪满衣。”词语解释:捍拨 拼音:hàn bō
弹奏琵琶用的拨子。因其质地坚实,故称。 唐 元稹 《琵琶歌》:“泪垂捍拨朱絃湿,冰泉呜咽流鶯涩。”《新唐书·礼乐志十一》:“象牙为捍拨。” 前蜀 牛峤 《西溪子》词:“捍拨双盘金凤,蝉鬢玉釵摇动。”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 明皇 ﹞又令 益州 织半臂背子、琵琶捍拨、鏤牙合子等。”词语解释:撩拨 拼音:liáo bō
(1).引逗;挑动。 唐 张鷟 《游仙窟》:“渠未相撩拨,娇从何处来?” 宋 秦观 《忆秦娥·灞桥雪》词:“清寒冽,祗缘不禁,梅花撩拨。”《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六:“老和尚还皮着脸撩拨他几句, 杜氏 一句话也不来招揽。” 茅盾 《动摇》二:“ 胡炳 固然胆大,自己也有心撩拨。”
(2).招惹。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葛周》:“ 葛公 为 梁 名将,威名著於敌中。 河北 谚曰:‘ 山东 一条 葛 ,无事莫撩拨。’”《水浒传》第二回:“那个 九纹龙 史进 是个大虫,不可去撩拨他。” 魏金枝 《三老爷》:“但一有空隙,我们还是要冒险去撩拨他一下。”
(3).挑唆。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一六章:“这句话带着很大的撩拨人的意思。”
(4).排除。 吴组缃 《山洪》八:“奶奶堆着柴,心里像笼着重雾,她撩拨不开那些漠然一片的东西。”词语解释:铁拨 拼音:tiě bō
弹拨弦乐器的工具。铁制而成,故名。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开元 中有 贺怀智 ,其乐器以石为槽,鵾鸡筋作絃,用铁拨弹之。” 宋 苏轼 《杜介熙熙堂》诗:“遥想闭门投辖饮,鵾絃铁拨响如雷。” 元 张宪 《良宵》诗:“铁拨顿敲壶口破,金刀频剪烛心齐。”词语解释:叱拨 拼音:chì bō
良马名。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櫪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四:“ 唐 天宝 中, 大宛 进汗血马六匹:一曰红叱拨,二曰紫叱拨,三曰青叱拨,四曰黄叱拨,五曰丁香叱拨,六曰桃花叱拨。” 宋 陆游 《闻蝉思南郑》诗:“金羈叱拨驹,玉盌蒲萄酒。”《丹铅总录·鸟兽·叱拨》引 宋 王明 《群牧故事》:“北方马以叱拨及青、白、紫纯色,緑鬃騮为上。”词语解释:一拨 拼音:yī bō
(1).谓一经拨开。《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上古之时,医有 俞跗 ,治病不以汤液醴洒,鑱石撟引,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
(2).稍加指点。《朱子语类》卷三五:“这样人都是资质美,所以一拨便转。”
(3).一批;一组。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来了一拨儿,跟着就都来!”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我们这一拨的人虎头蛇尾的太多了。”词语解释:根拨 拼音:gēn bō
花木的根株。 宋 苏轼 《谢关景仁送红梅栽》诗:“珍重多情 关令尹 ,直和根拨送春来。” 宋 吕本中 《童蒙训》卷上:“ 洛 人以见根拨而知花之高下者,知花之上也;见枝叶而知高下者,知花之次也。”词语解释:指拨 拼音:zhǐ bō
(1).以指弹拨乐器的弦。用左手扣弦、揉弦是指法,用右手顺手下拨或反手回拨是拨法,合称“指拨”。 唐 元稹 《琵琶歌》:“自后流传指拨衰, 崑崙 善才徒尔为。” 宋 欧阳修 《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诗:“娇儿身小指拨硬,功曹厅冷絃索鸣。”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这琵琶不是野调,好似 裴兴奴 指拨。”
(2).指点;指挥。《朱子语类》卷四十:“ 曾参 、 曾点 父子两人絶不类, 曾子 随事上做,细微曲折,做得极烂熟了,才得圣人指拨,一悟即了当。”《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知观又指拨把檯桌搭成一桥,恰好把孝堂路逕塞住。” 茅盾 《子夜》四:“你也不用发忧,还有你老子是识途老马,慢慢地来指拨你罢!”词语解释:挑拨 拼音:tiǎo bō
(1).拨动灯芯使灯火明亮。引申为启发。《古尊宿语录·佛眼普说》:“我费许多力挑拨儞,儞因何得恁么辜负耶!” 南唐 李昇 《咏灯》:“主人若也勤挑拨,敢向尊心不尽心。”
(2).拨物使动;挑动。《朱子语类》卷九四:“踏着动的机,便挑拨得那静的。”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一庙三怪》:“闻琵琶琅琅作声,若有人挑拨之者。” 续范亭 《警告中国抗战营垒中的奸细分子》:“无孔不入,无地不钻,来挑拨 中国 的内战。”
(3).播弄是非,调唆。《水浒传》第二一回:“是谁挑拨你,我娘儿两个下半世过活都靠着押司,外人説的闲是闲非都不要听他,押司自个做主张。” 老舍 《全家福》第三幕:“我妈妈对她那么无情,他总是忍着,没有挑拨过是非。”
(4).逗引,撩拨。《白雪遗音·玉蜻蜓·露像》:“明晓 志贞 生母无疑,何故又以戏言挑拨?” 张恨水 《啼笑因缘》第二回:“其实这两条腿,除富于挑拨性而外,不见得怎样美。”词语解释:杆拨 拼音:gǎn bō
古时弹琵琶用以代替手指的拨弦之具。 唐 王建 《宫词》之三二:“红蛮桿拨贴胸前,移坐当头近御筵。用力独弹金殿响,凤皇飞下四条弦。”词语解释:摆拨 拼音:bǎi bō
(1).撇开;摆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我今故与 林公 来相看,望卿摆拨常务,应对玄言,那得方低头看此耶?” 宋 陆游 《晓登千峰榭》诗:“只道文书无了日,也能摆拨上层臺。” 明 高明 《琵琶记·祝发买葬》:“万苦千辛难摆拨,力尽心穷,两泪空流血。”
(2).处置,安排。《二刻拍案惊奇》卷七:“ 吕使君 与 董孺人 ……商量已定,也都是 吕使君 摆拨。”
(3).犹挣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孝廉怒,搏其颊,欲缚捶之。撑住摆拨间,同舍闻声皆来助捉,忽一脱手,已琤然破窗遁。”词语解释:红叱拨 拼音:hóng chì bō
(1).名马名。 唐 天宝 中, 西域 进汗血马六匹,分别以红、紫、青、黄、丁香、桃花叱拨为名。见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四。也泛指骏马。 前蜀 韦庄 《长安清明》诗:“紫陌乱嘶红叱拨,緑杨高映画鞦韆。”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末白]有甚好名儿?[丑白]飞龙、赤兔……红叱拨、紫叱拨、金叱拨。 青海 月支 生下, 大宛 越腅 将来。”
(2).一种名贵的猫。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动》:“ 楚州 谢阳 出猫,有褐花者。 灵武 有红叱拨及青驄色者。”词语解释:筚拨 拼音:bì bō
植物名。多年生藤本植物。中医用干燥果穗入药。《说郛》卷一百引 唐 锺辂 《前定录·张宝藏》:“ 太宗 苦于气痢,众医不效…… 寳藏 尝困是疾,即具疏以乳煎蓽拨方进,上服之立瘥。”词语解释:龙香拨 拼音:lóng xiāng bō
用龙香木料制成的拨子。用以弹奏月琴、琵琶等弦乐器。 唐 郑嵎 《津阳门诗》:“ 玉奴 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 宋 苏轼 《宋叔达家听琵琶》诗:“数絃已品龙香拨,半面犹遮凤尾槽。” 宋 范成大 《浣溪沙·元夕后三日》词:“鱼子牋中词宛转,龙香拨上语玲瓏,明朝车马莫西东。”词语解释:拨拨 拼音:bō bō
鱼游动或跳动貌。 唐 白居易 《泛渭赋》:“鱼乐兮泉底,鬐拨拨兮尾潎潎。” 宋 欧阳修 《盆池》诗:“游鱼拨拨不盈寸,泥潜日炙愁暴鳃。” 宋 王安石 《安丰张令修芍陂》诗:“魴鱼拨拨归城市,粳稻纷纷载酒船。”词语解释:剔拨 拼音:tī bō
(1).犹点拨,开导。《朱子语类》卷十六:“才剔拨得有些通透处,便须急急躡踪趲乡前去。”《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这两个学生将来是两个大器,正该请一个极好的明师剔拨他方好。”
(2).拨动。 萧军 《羊·货船》:“大个子翻扬着铁锨;一刻又用长长的钢钩在两张贪婪的嘴里剔拨着,搅动着。”词语解释:调拨 拼音:tiáo bō
(1).调唆挑拨。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俺再在女孩儿根前调拨他,等他两个不和,訕起脸来,那时另接一个富家郎。”《封神演义》第六七回:“奸舌利齿,妄为是非,调拨士卒,互相争斗,致乱行伍,此为刁军;犯者斩。”《红楼梦》第九回:“﹝ 贾蔷 ﹞走至后面,悄悄把跟 宝玉 书童 茗烟 叫至身边,如此这般,调拨他几句。”
(2).点拨;指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晚霞》:“但闻鼓鉦喤聒,诸院皆响。既而诸院皆息。姥恐 阿端 不能即嫺,独絮絮调拨之。而 阿端 一过,殊已了了。”
调动分拨。《水浒传》第二十回:“且説 济州 府尹点差团练使 黄安 ,并本府捕盗官一员,带领一千餘人,拘刷本处船隻,就 石碣村 湖荡调拨。”《儒林外史》第四三回:“调拨已定,往前进发。” 刘绍棠 《鹧鸪天》二:“我看不如(把汽车)调拨到大学或科研单位。”词语解释:起拨 拼音:qǐ bō
起驳,用小船将货物运至岸上。《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只见两隻大盐船被风横扫了,抵在岸边。便有两百隻小拨船,岸上来了两百个凶神也似的人,齐声叫道:‘盐船搁浅了!我们快帮他去起拨!’”词语解释:破拨 拼音:pò bō
琵琶的弹奏方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乐》:“古琵琶絃用鵾鸡筋。 开元 中, 段师 能弹琵琶,用皮絃。 贺怀智 破拨弹之,不能成声。” 唐 刘禹锡 《泰娘歌》:“低鬟缓视抱明月,纤指破拨生胡风。” 唐 羊士谔 《夜听琵琶》诗之三:“破拨声繁恨已长,低鬟敛黛更摧藏。”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破拨四絃悲。”词语解释:掁拨 拼音:chéng bō
碰撞;拨动。 唐 杜甫 《四松》诗:“所插小藩篱,本亦有隄防;终然振拨损,得愧千叶黄?” 唐 寒山 《诗》之一四三:“塚破压黄肠,棺穿露白骨。欹斜有瓮瓶,掁拨无簪笏。”词语解释:桓拨 拼音:huán bō
谓大治。《诗·商颂·长发》:“ 玄王 桓拨,受小国是达。” 毛 传:“桓,大;拨,治。”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三二:“ 丰 沛 之士,忘桓拨之君。” 南朝 宋 王韶之 《高祖武皇帝歌》:“赫矣 圣武 ,抚运桓拨。”词语解释:遮拨 拼音:zhē bō
排斥;反对。 章炳麟 《记政闻社员大会破坏状》:“原吾辈之所以遮拨立宪者,非特为 满 汉 相争不欲拥戴异族以为共主;纵今日御宇者犹是 天水 、 凤阳 之裔,而立宪固不适于 中国 矣。”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而昌无治之义者輒又遮拨国家,几欲根本推翻,不稍宽假。”词语解释:标拨 拼音:biāo bō
(1).犹分拨。《元典章·户部一·职田》:“各路府州司县官员职田顷亩,除断没地营盘草地外,仰於本处係官并户絶地及冒占荒闲地内,依数标拨。”《水浒传》第六七回:“把 李固 、 贾氏 ,钉在陷车内,将军马标拨作三队,回 梁山泊 来。”
(2).犹分辩。 元 郑廷玉 《忍字记》第四折:“我和你个庄家理説,也不索去官中标拨。”词语解释:撑拨 拼音:chēng bō
撩拨;激发。 唐 白居易 《题卢秘书夏日新栽竹二十韵》:“撑拨诗人兴,勾牵酒客欢。”词语解释:焊拨 拼音:hàn bō
1.亦作"焊拨"。
2.即捍拨。弹奏琵琶用的拨子。词语解释:提拨 拼音:tí bō
(1).振作。 明 方孝孺 《深虑论》九:“则当博求众庶之善,施之於政,而持其大纲,以提拨天下之勌怠,洗濯天下之昏秽。”
(2).提醒;指点。《水浒传》第七五回:“我叫这个干人跟随你去。他多省得法度,怕你见不到处,就与你提拨。” 清 李渔 《意中缘·卷帘》:“梅香姐,他们都説有一个男子,躲在桌闈里面,提拨他画画,可是真的么?” 冯不异 孙秀文 《住医院》:“我爱人胆儿小,直给我提拨:‘她是小人,别得罪她。’”
(3).调拨。《明律·兵律·军政》:“若有病亡、残疾、提拨等项事故者,不在此限。”词语解释:反拨 拼音:fǎn bō
犹言反抗;抵抗。 夏衍 《我这样的写了〈心防〉》:“也许是由于感情上的反拨……我把场面安放在斗士们的一边。” 楼适夷 《痛悼傅雷》:“孩子在父威下所受压抑愈重,反拨得也更为强烈。” 许杰 《一个人的独白》:“我在我的人生旅路上遭遇到一种恶势力的反拨,那也是因为我曾经给予这种恶势力以无情的白眼的缘故。”词语解释:该拨 拼音:gāi bō
犹注定。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二折:“姻缘是五百载该拨下的配偶。”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一折:“子要你箇撮合山成就了鸞孤凤隻,便是俺五百年该拨定的佳期。”词语解释:划拨 拼音:huà bō
转拨钱款。例如:货款已于日前划拨到乙方账号中了。
分出给予。例如:农林部划拨五千台拖拉机支援灾区。词语解释:分拨 拼音:fēn bō
分派;分配。《元典章·吏部三·投下》:“今后诸王駙马,各投下各枝儿里行与文书他每分拨到城子里,委付达鲁花赤呵选拣 蒙古 人委付者。”《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众好汉都来与 婆留 相见。船中已备得有酒肉,各人大碗酒大块肉吃了一顿。分拨了器械,两隻船,十三筹好汉,一齐上前进发。”《廿载繁华梦》第五回:“大人既准两人平分,自是好事;若是不能,但使小弟代谋这副本钱,不致亏缺,餘外就由大人分拨,小弟断没有计较的。”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六章:“众人商量:分拨一个烧水,两个借碗,三个分头收慰劳品。”词语解释:送拨 拼音:sòng bō
方言。送给。《海上花列传》第五九回:“ 蓬壶 坐下,袖中取出一张新闻纸,道:‘ 红豆词人 送拨耐个诗。’”《吴歌·山歌好唱口难开》:“买双草鞋送拨种田汉,买斤生丝送拨捉鱼郎。” 胡祖德 《沪谚外编·陆野臣卖娘子》:“暗拿十块银洋饼,送拨阿姊活性命。”词语解释:选拨 拼音:xuǎn bō
挑选调拨。《水浒传》第七八回:“ 高太尉 又去御营内选拨精兵一万五千,通共各处军马一十三万。”词语解释:赤拨 拼音:chì bō
骏马名。即叱拨。 元 泰不华 《送琼州万户入京》诗:“曾把乌号悲絶域,却乘赤拨上神州。”参见“ 叱拨 ”。
词语解释:叱拨 拼音:chì bō
良马名。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櫪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宋 李石 《续博物志》卷四:“ 唐 天宝 中, 大宛 进汗血马六匹:一曰红叱拨,二曰紫叱拨,三曰青叱拨,四曰黄叱拨,五曰丁香叱拨,六曰桃花叱拨。” 宋 陆游 《闻蝉思南郑》诗:“金羈叱拨驹,玉盌蒲萄酒。”《丹铅总录·鸟兽·叱拨》引 宋 王明 《群牧故事》:“北方马以叱拨及青、白、紫纯色,緑鬃騮为上。”词语解释:蹿拨 拼音:cuān bō
旧时卫士名。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二四章:“一名俗称为蹿拨的护卫,突然从轿后拍马前驱,越过了在队前引路的顶马,先期驰到总理衙门的大门前,高喊一声:‘王爷驾到!’”自注:“旧日王公官宦出行,在快抵达目的地时,常有一名护卫骑马奔跑到目的地先行通报,叫作蹿拨。今日 北京 土语中有‘催拨’一词,有供人驱使之意,当即蹿拨一词的音转。”词语解释:胡拨 拼音:hú bō
(1).即火不思。 清 曹寅 《诸敏庵弹平调琵琶感赋长句》:“芦管角角鷄登木,胡拨嘈嘈怪鸟啄。”参见“ 火不思 ”。
(2). 云南 纳西 族的乐器名。与火不思是同类的乐器。
词语解释:火不思 拼音:huǒ bù sī
突厥语qobuz的音译。一种弦乐器。约 宋 元 时传入内地。形似琵琶,但颈细,槽有棱角,与琵琶又有不同。《元史·礼乐志五》:“火不思,制如琵琶,直颈,无品,有小槽,圆腹如半瓶榼,以皮为面,四絃皮絣,同一孤柱。”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火不思》:“琵琶直颈者, 宋 以来谓之‘火不思’。 俞玉吾 《席上腐谈》云:‘浑拨四’形较琵琶小,胡人改造琵琶, 昭君 笑曰:‘浑不似也。’后譌为‘浑拨四’。案‘火不思’、‘浑拨四’皆单字还音,非有改造不似义。《长安客话》谓之‘胡拨思’…… 唐 人犹有直颈琵琶、曲颈琵琶之名, 宋 元 始以直颈者名‘火不思’。”参阅 林谦三 《东亚乐器考·关于火不思(浑不似)》。词语解释:关拨 拼音:guān bō
拨发或领取。 宋 岳珂 《桯史·大散论赏书》:“兼 鱼关 签厅,所备金帛钱物,充满府藏,宣抚不住关拨,岂是无椿办也。”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而脩内司又逐时於左帑关拨,数尤不少。”《明律·兵律·毁弃军器》:“凡将帅关拨一应军器,征守事讫,停留不回纳官者,十日杖六十,每十日加一等。”词语解释:勾拨 拼音:gōu bō
(1).弹奏。 元 褐佑民 《绣妇行》:“几回停线望长昝,年深勾拨入教坊。”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花布囊琴……遂脱囊授 温 ,视之,纹理佳妙,略一勾拨,清越异常。”
(2).挑逗,调戏。 清 采衡子 《虫鸣漫录》卷二:“怒责其勾拨妇女,欲送官。僧哀之再三,方罚其经资而释之。”词语解释:配拨 拼音:pèi bō
配给调拨。例如:政府供应与调节糙米共达四十八万多公吨,配拨对象如下。词语解释:俵拨 拼音:biào bō
分配调拨。《水浒传》第八九回:“ 宋江 将生擒八将,尽行解赴 赵枢密 中军收禁。所得马匹,就行俵拨各将骑坐。”词语解释:那拨 拼音:nà bō
挪借调拨。《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七年》:“数年来,常平桩积,极留圣意。不然,今日岂有米斛可以那拨?”词语解释:革拨 拼音:gé bō
取消;废除。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一:“盖凡得士庶言章,先令诸朝贵……披详,可,然后得进,多为诸人革拨,百无一达者。”《元典章·圣政二·均赋役》:“在先若有免役圣旨懿旨,并行革拨。”词语解释:拉拨
辛勤扶养、照顾词语解释:朗拨
颖悟超群词语解释:逼拨 拼音:bī bō
荜茇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荜茇》。词语解释:铁轮拨 拼音:tiě lún bō
一种古代兵器。首尾有刃,用于马上格杀。《宋史·兵志十一》:“﹝ 相国寺 僧 法山 ﹞且献铁轮拨,浑重三十三斤,首尾有刃,为马上格战具。”词语解释:木拨 拼音:mù bō
弹拨乐器的弹拨木片。《旧唐书·音乐志二》:“旧琵琶皆以木拨弹之, 太宗 贞观 中始有手弹之法,今所谓搊瑟琶者是也。”词语解释:门户差拨 拼音:mén hù chāi bō
妓院中向嫖客需索财物。即后来所谓“砍斧头”。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一折:“只要姐姐肯许了 王焕 ,便是你妳妳利害,这等门户差拨, 王焕 也当的过来。”词语解释:兑拨 拼音:duì bō
调拨;调给。 宋 苏轼 《再乞发运司应副浙西米状》:“除已截拨二十万石外,更兑拨三十万石与 浙西 诸州,充出糶借贷。”词语解释:鼓拨 拼音:gǔ bō
挑动。 康濯 《代理支书》四:“生产上自己年岁大了,干不干也罢,谁知他也要鼓拨着别人发懒耍滑,磨洋工。”词语解释:钞拨 拼音:chāo bō
掠夺抢劫。《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太祖 乃还救 谭 ,十月至 黎阳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遂放兵钞拨,屠城杀吏,交尸盈原,裸民满野。”词语解释:钎拨 拼音:qiān bō
亦作“銲拨”。 即捍拨。弹奏琵琶用的拨子。 宋 张先 《定西番·执胡琴者九人》词:“銲拨紫槽金衬,双秀蕚,两回鸞。”参见“ 捍拨 ”。
词语解释:捍拨 拼音:hàn bō
弹奏琵琶用的拨子。因其质地坚实,故称。 唐 元稹 《琵琶歌》:“泪垂捍拨朱絃湿,冰泉呜咽流鶯涩。”《新唐书·礼乐志十一》:“象牙为捍拨。” 前蜀 牛峤 《西溪子》词:“捍拨双盘金凤,蝉鬢玉釵摇动。”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 明皇 ﹞又令 益州 织半臂背子、琵琶捍拨、鏤牙合子等。”词语解释:扶拨 拼音:fú bō
(1).扶治倾斜。《管子·宙合》:“夫绳,扶拨以为正;准,坏险以为平。”《淮南子·本经训》:“用六律者,伐乱禁暴,进贤而退不肖,扶拨以为正。” 高诱 注:“拨,任也。扶,治也。”
(2).扶持拨正。《淮南子·本经训》:“夫权轻重,不差蟁首;扶拨枉橈,不失鍼锋。”词语解释:摘拨 拼音:zhāi bō
(1).调派。《元典章·户部八·盐课》:“採石依旧设官批验引目,摘拨军船,一同盘捉私盐。”
(2).挑选。《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正是,我愁着哥谢孝这一节。少不的也谢,只摘拨谢几家要紧的,胡乱也罢了。”词语解释:弄拨 拼音:nòng bō
弹奏。 宋 惠洪 《临川康乐亭碾茶观女优拨琵琶坐客索诗》:“十指纤纤葱乍剥,紫燕飞翻初弄拨。”词语解释:摧拨 拼音:cuī bō
毁坏。 汉 王粲 《羽猎赋》:“山川於是摇荡,草木为之摧拨。”词语解释:撒拨 拼音:sā bō
侦骑四出。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撒拨架梁》:“ 明 时军中以侦骑四出为撒拨,结营不动为架梁。”词语解释:披拨 拼音:pī bō
犹推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周王 既入,始至阶头,帝逆遣传詔遏使就东厢。 周侯 未悟,即却略下阶;丞相披拨传詔,径至御牀前。”词语解释:摽拨 拼音:biāo bō
标明调拨。摽,通“ 标 ”。《宋史·兵志四》:“ 涇原路 陇山 一带係官地,例为人侵冒,略无色役。非自朝廷置局招置摽拨,无以杜絶姦弊。”词语解释:截拨 拼音:jié bō
截留调拨。 宋 叶适 《应诏条奏六事》:“又有特养之大者,御前之军,屯驻四处,铸兵买马,截拨纲运,貲力竭矣。”词语解释:抽拨 拼音:chōu bō
选择调拨。《清会典事例·户部·转输蓟易》:“每汛设兵五名,催趲巡查。所需汛兵,於附近各营抽拨。”词语解释:擗拨 拼音:pǐ bō
分割。 宋 洪迈 《容斋五笔·王安石弃地》:“﹝ 辽国 ﹞必欲以 代州 天池 分水岭为界…… 王安石 当国,言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於是詔不论有无照验,擗拨与之。”词语解释:差拨 拼音:chāi bō
(1).派遣;调派。 宋 范仲淹 《奏乞拣选往边上屯驻兵士》:“臣窃见去年以来,自京差拨禁军,往 陕西 边上屯戍。”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一折:“等你过门之日,俺这里暗暗的差拨名将,假称护送,乘势夺了城门。”
(2). 宋 代牢城内看管囚犯的差役。《水浒传》第二八回:“你新到这里,包裹里若有人情的书信,并使用的银两,取在手头,少刻差拨到来,便可送与他。”词语解释:点拨 拼音:diǎn bō
(1).指点。《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 每日求 王教头 点拨十八般武艺,一一从头指教。” 浩然 《艳阳天》第二三章:“第三遭,经 焦振茂 一点拨,他明白过来了。”
(2).搬弄是非;教唆。《水浒传》第四一回:“都是 黄文炳 那厮,三回五次点拨知府,教害二位。”
(3).舞弄;演习。《古今小说·汪信之一死救全家》:“自此 程彪 、 程虎 住在 汪 家,朝夕与 汪世雄 演习弓马,点拨枪棒。”
(4).点名调拨。《说唐》第二三回:“ 张公瑾 、 史大奈 、 白显道 、 尉迟南 、 尉迟北 、 曾延平 、 北延道 七人皆要去拜寿,都来相求公子点拨同行, 罗成 依允,就在父亲面前点了他七人随行。”词语解释:牙拨 拼音:yá bō
弦乐器的拨弦用具。多用象牙或骨、角制成,故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婢以牙拨勾动,激扬哀烈,节拍不类夙闻。” 何垠 注:“牙拨,拨弦物也。《童蒙训》:‘ 高丽 琵琶,以象牙为拨。’”词语解释:排拨 拼音:pái bō
调拨,调遣。 太平天囯 洪秀全 《防备浦口诏》:“朕昨令弟排拨官兵五千,亲见统带,星夜赶赴 六合 镇守。”词语解释:支拨 拼音:zhī bō
调拨;调遣。 宋 欧阳修 《乞放行牛皮胶鳔》:“亦曾闻奏及申三司,乞自京师支拨。”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二折:“谁做先锋,谁做合后,师父支拨军马,众将听令也。” 清 夏燮 《中西纪事·漏厄本末》:“始自 江苏 之 上海 ,定以每箱二十四两,以二十两归入军需支拨,四两作为办公费用。”词语解释:枨拨 拼音:chéng bō
触动;拨动。《文选·谢惠连〈祭古冢文〉》:“刻木为人,长三尺,可有二十餘头,初开见,悉是人形,以物棖拨之,应手灰灭。” 李善 注:“南人以物触物为棖也。” 唐 陈子昂 《窅冥君古坟记铭序》:“初开时文彩可见,及棖拨之,应手灰灭。”词语解释:没摆拨 拼音:méi bǎi bō
犹没摆布。《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到明日天晓起来,头边不见了细软包儿。正在那里没摆拨,只见店小二来説道:‘公公,昨夜同公公来的官人来相见。’”参见“ 没摆佈 ”。
词语解释:没摆布 拼音:méi bǎi bù
无法处置。《水浒传》第十九回:“正没摆佈处,只听得后面胡哨响。迎着风看时,只见芦花侧畔,射出一派火光来。” 明 沉鲸 《双珠记·助恶谋奸》:“欲要出门,只恐误了机会;住在家里,又没摆佈,怎生是好?”词语解释:派拨 拼音:pài bō
安排;调遣。《三国演义》第三九回:“ 孔明 遂聚集众将听令……派拨已毕, 玄德 亦疑惑不定。”《日知会始末》引 清 张之洞 札文:“上月 江西 萍乡 , 湖南 瀏阳 、 醴陵 ,各处会匪起事……现已派拨大兵,驰往勦办。”词语解释:活拨拨 拼音:huó bō bō
活泼泼。生动自然貌。 元 朱凯 《黄鹤楼》第三折:“今日落在俺渔翁之手,鱼也,你也难回渊浪,自损你那残生。你若是做小伏低,我着你活拨拨的远趁江湖。”词语解释:无拨 拼音:wú bō
方言。没得,没有。《海上花列传》第一回:“ 杨家娒 道:‘ 张大少爷 无拨相好末,也攀一个哉啘!’”《海上花列传》第四回:“ 吴雪香 把手帕子望 罗子高 面上甩来,説道:‘耐末总无拨一句好闲话説出来!’”词语解释:弹拨 拼音:tán bō
用手指或拨子弹琴弦。例如:三弦属弹拨乐器。词语解释:唆拨 拼音:suō bō
教唆挑拨。《醒世姻缘传》第七回:“那百姓们势众了,还説老爷向日在那里难为他们,都是这些乡宦举人唆拨的。”词语解释:筹拨 拼音:chóu bō
筹措拨付。《清会典事例·户部·直省办运铜铅锡限期》:“覈计所领高低铜数,於一月限内筹拨。”词语解释:紫叱拨 拼音:zǐ chì bō
骏马名。 明 高明 《琵琶记·杏园春宴》:“红叱拨,紫叱拨,金叱拨,正是 青海 月氐 生下, 大宛 越腅 将来。”词语解释:科拨 拼音:kē bō
犹科派。《宋史·食货志上二》:“ 大观 二年詔:‘天下租赋,科拨支折,当先富后贫,自近及远。’”《元典章·户部七·钱粮》:“每月五、十五日为头……将科拨包银数目令当该掾史驰驛賫咨发来呈报。”《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尚书吏部员外郎 刘大中 宣諭 江南路 还,以举刺官吏、申明利害、平反狱讼,科拨财赋为八册来上。”词语解释:嘲拨 拼音:cháo bō
(1).调笑。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二折:“当时嘲拨无拦当,乞相公宽洪海量,怎不的仔细参详?”
(2).挑逗,撩拨。 元 无名氏 《来生债》第四折:“我着两句言语嘲拨他,看他晓的么?”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如此佳丽美人,料他识字,写个简帖儿嘲拨他。”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你休嘲拨着俺这花奶奶。”词语解释:刺拨 拼音:cì bō
犹刺闹。 茅盾 《锻炼》六:“一阵香风分散了 罗求知 百分之几的注意。接着是热蓬蓬的口气,在他颈后刺拨;他知道 殷美林 来了,而且坐在他背后。”词语解释:解拨 拼音:jiě bō
解送调拨。 李晴 《天京之变》三:“户部以 向荣 是 汉 员,根本不拿正眼瞧他,解拨饷银颟顸迟缓;各省积欠饷银,常达数十万两之多。”词语解释:剖拨 拼音:pōu bō
割剥。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待廿一世纪的剖拨戮尸,倒不如马上就给他一个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