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收拾采拾剽拾数拾摭拾援拾一人善射,百夫决拾纠拾
掇拾决拾仰取俯拾筑拾搊拾探拾缉拾 
俯拾芥拾蒙拾骨拾捡拾招拾缀拾 
寒拾樵拾诵拾不可收拾撮拾整拾剟拾 
捃拾删拾蹈拾抉拾攈拾筌拾剿拾 

词语解释:收拾  拼音:shōu shí
(1).收聚;收集。《东观汉记·淳于恭传》:“﹝ 恭 ﹞家有山田橡树,人有盗取之者, 恭 助为收拾,载之归。” 五代 齐己 《送泰禅师归南岳》诗:“有兴寄题红叶上,不妨收拾别为编。”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 张氏 姑妇同刈麦,甫收拾成聚,有大旋风从西来,吹之四散。”
(2).整理;整顿。《后汉书·徐防传》:“收拾缺遗,建立明经。”《北史·高车传》:“ 蠕蠕 社崘 破败之后,收拾部落,转徙广漠之北。” 曹禺 《雷雨》第二幕:“ 四凤 ,收拾收拾零碎的东西,我们先走吧。”
(3).招纳;收容。 唐 刘禹锡 《苏州谢上表》:“收拾耆旧,尘忝班行。” 宋 王明清 《春娘传》:“吾至亲骨肉,流落失所,理当收拾。”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官政》:“后世既收拾强悍无赖者,养之以为兵。良民虽税歛略厚,而终身保骨肉相聚之乐。”
(4).收藏;收敛。 宋 王安石 《东阳道中》诗:“强将诗咏物,收拾济时心。”《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九:“﹝ 嬾龙 ﹞恐怕终久有人算他,此后收拾起手段,再不试用。”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三章:“ 剑平 收拾起笑容说:‘我的看法正跟你相反。’”
(5).收埋。《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吏人死亡,或在坏垣毁屋之下,而家羸弱不能收拾者,其以见钱穀取佣,为寻求之。”《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元年》:“ 宋后 家属并以无辜委骸横尸,不得敛葬,宜敕收拾,以安游魂。”
(6).收拢;收揽。《清史稿·尚善传》:“躬蹈四罪,而犹逞志角力,谬欲收拾人心,是厝薪於火而云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 尔丰 受事之初,已窥其隐患,故思潜移默运,收拾人心。” 沙汀 《退佃》:“这是个老毛病,所以药方也还是那张开过无数次的药方:收拾民心!”
(7).指烹调。《说岳全传》第二四回:“ 张保 道:‘为何把这样的菜来与我吃?’家人道:‘今日却是为了 张爷 ,特地收拾起来的。’” 老舍 《女店员》第五场:“我今天太忙,青菜还收拾得不够理想。”
(8).收割;收获。《太平广记》卷一二八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安国》:“ 安国 有麦半顷,方收拾,晨有二牛来,蹊践狼籍。” 唐 韩愈 《送张道士》诗:“霜天熟柿栗,收拾不可迟。”
(9).拘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过不多时,兵道行个牌到府来,説是奉旨犯人,把 闻参将 收拾在府狱中去了。”
(10).折磨;惩治。 元 曾瑞 《留鞋记》第一折:“又不是老亲多事把我紧收拾。”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便是‘孝’‘烈’这类道德,也都是旁人毫不负责,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法。” 老舍 《樱海集·月牙儿》:“及至我认识了警官,才一个个的收拾他们。”
(11).解脱;排除。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三:“此词过处,既有‘离索餘香,收拾新愁’之语,岂復有妇人在乎?” 金 蔡伯坚 《石州慢·高丽使还日作》词:“却灧灧金尊,收拾新愁重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毕罢了牵挂,收拾了忧愁。”
(12).犹领略。 宋 文天祥 《〈孙容庵甲稿〉序》:“求其领略江山,收拾风月。” 元 锺嗣成 《凌波仙·吊施君美》曲:“ 吴 山风月收拾尽,一篇篇字字新。” 明 祝允明 《金落索·纪别》曲:“不如收拾閒风月,再休惹 朱雀桥 边野草花。”
词语解释:掇拾  拼音:duō shí
(1).采摘;拾取。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至若孌婉丱童及弱年崽子,或单舟採菱,或叠舸折芰,长歌阳春,爱深緑水,掇拾者不言疲,謡咏者自流响。”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然其旧瘞之处,全家骸骨容或掇拾未尽。” 潘漠华 《掇拾》诗:“西风一夜撼松林,满地都落满了黄柯,老的幼的婆娘儿女,弯躬在那儿掇拾。”
(2).搜集。《新唐书·令狐德棻传》:“近代无正史, 梁 、 陈 、 齐 之籍犹可据,至 周 隋 事多脱捐。今耳目尚相及,史有所冯;一易世,事皆汩暗,无所掇拾。” 宋 朱胜非 《秀水闲居录》:“或本书久失,后人掇拾为之耳。”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是时诸儒掇拾补葺,专门名家,各守其师之説。”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一章第四节:“《尧典》等篇,大概是 周 朝史官掇拾传闻,组成有系统的记录。”
(3).指搜集其过失而加以抨击。 宋 梅尧臣 《碧云騢》:“殿中侍御史 马遵 、 吴中復 、 吕景初 极言其过。羣阉於左右或扆后扬言,御史掇拾宰相,自此谁敢当者!”
(4).搜括。 唐 韩愈 《郓州溪堂诗》序:“而公承死亡之后,掇拾之餘,剥肤椎髓,公私扫地赤立,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於此时能安以治之,其功为大。”《旧唐书·裴度传》:“初,度支盐铁使 王播 ,广事进奉以希宠, 度 亦掇拾羡餘以効 播 ,士君子少之。”
词语解释:俯拾  拼音:fǔ shí
(1).俯身拾取。《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四:“﹝ 孙何 ﹞素近视,每上殿进札子,多宿诵精熟,以合奏牘。忽一日飘牘委地,四散俯拾,零乱倒错,合奏不同,上颇讶之。”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俄一蜣螂飞过其前,叟即举杖,一击堕地,俯拾裂食之。”
(2).引申以喻成事之易。《北史·周纪上》:“ 欢 ( 高欢 )违负天地,毒被人鬼,乘此扫荡,易同俯拾。” 明 刘基 《赠杜安道》诗:“拔栅 皖城 犹俯拾,探穴 九江 无险阻。”
(3).屈尊下取。喻俯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 臙脂 ﹞心疑 王氏 未暇往,又疑宦裔不肯俯拾。”
词语解释:寒拾  拼音:hán shí
唐 诗僧 寒山 和 拾得 的并称。 陈衍 《元诗纪事·行端》:“《灵隐寺志》: 端 文字不由师授,自然能通,自称 寒 拾 里人。”
词语解释:捃拾  拼音:jùn shí
拾取;收集。《东观汉记·范丹传》:“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 唐 元稹 《高釴授起居郎制》:“富有文章,优於行实,捃拾匡益,殆无闕遗。” 杨刚 《读〈爱国诗人杜甫传〉》:“往往流于捃拾故事,编凑印象的半真半假之途。”
词语解释:采拾  拼音:cǎi shí
(1).采摘拾取。《后汉书·江革传》:“ 革 负母逃难,备经阻险,常採拾以为养。”《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军士乏食,乃有鬻子去妻,老弱採拾於野,殍踣於行路者。”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 岭 南深山中有大竹……遇夜野火烧,林木为煨烬,而竹黄不灰,如火烧兽骨而轻,土人多於火后採拾,以供药品。”
(2).搜求;拾取;选取。《晋书·谢尚传》:“ 尚 於是採拾乐人,并製石磬,以备太乐。”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 太宗 得 魏徵 ,採拾闕遗,弼成圣政。” 宋 洪巽 《旸谷漫录》:“京都中下之户不重生男,每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甫长成,则随其姿质,教以艺业,用备士大夫採拾娱侍。”
犹选取。 南朝 陈 徐陵 《与王吴郡僧智书》:“ 伊公 在 亳 , 渭老 师 周 ,旌賁邱园,采拾衡巷。”
词语解释:决拾  拼音:jué shí
(1).决,通“ 抉 ”。古代射箭用具。决,扳指,多以骨制,套在右手拇指上,用以钩弦;拾,套袖,革制,套在左臂上,用以护臂。《诗·小雅·车攻》:“决拾既佽,弓矢既调。” 毛 传:“决,鉤絃也;拾,遂也。”《仪礼·大射》:“小射正奉决拾以笥,大射正执弓。” 汉 张衡 《东京赋》:“决拾既次,彫弓斯彀。”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手以挥絃,使其指节纍纍,几类弯弓之决拾。”
(2).决,通“ 抉 ”。谓射箭。《国语·吴语》:“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造弓造矢之人,未必尽嫻决拾。”
(3).决,通“ 抉 ”。借指弓弩。《清史稿·圣祖纪三》:“朕自幼读书,寻求治理。年力胜时,挽强决拾。”
词语解释:芥拾  拼音:jiè shí
《汉书·夏侯胜传》:“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后以“芥拾”指轻易地取得。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廷试》:“ 嘉靖 末年,及今上近科,以大力得路者,改佳名以应廷对,自谓芥拾鼇甲,竟不如所愿,揆地亦付之浩叹而已。”
词语解释:樵拾  拼音:qiáo shí
樵采,采薪。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岭门山》诗:“渔舟岂安流,樵拾谢西芘。”
词语解释:删拾  拼音:shān shí
删削捡取。《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吕不韦 者, 秦 庄襄王 相,亦上观尚古,删拾《春秋》,集六国时事,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为《吕氏春秋》。” 宋 王安石 《得子固书因寄》诗:“旧学待鐫磨,新文得删拾。”
词语解释:剽拾  拼音:piāo shí
犹抄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伪中》:“今读此书,所称仁义道德,皆剽拾 老 庄 之肤语,傅合 周 孔 之庸言。”
词语解释:仰取俯拾  拼音:yǎng qǔ fǔ shí
随时随地拾取。多形容人善于积聚资财。语本《史记·货殖列传》:“ 鲁 人俗俭嗇,而 曹 邴氏 尤甚,以铁冶起,富至巨万。然家自父兄子孙约,俛有拾,仰有取,貰贷行贾徧郡国。”俛,同“ 俯 ”。 宋 苏轼 《代书答梁先》:“学如富贾在博收,仰取俯拾无遗筹。”亦作“ 仰拾俯取 ”。 清 唐孙华 《时世公子行》:“家藏金穴自封闭,仰拾俯取仍贪饕。”
词语解释:蒙拾  拼音:méng sh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辩骚》:“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童蒙者拾其香草。”后因称摘取文词为“蒙拾”,常用作书名,含有自谦之意。如 清 代 王士禛 有《花草蒙拾》、 王士禄 有《读史蒙拾》、 杭世骏 有《汉书蒙拾》《后汉书蒙拾》
词语解释:诵拾  拼音:sòng shí
诵读摭拾。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家书七》:“愚者诵拾名数以炫侈博。”
词语解释:蹈拾  拼音:dǎo shí
谓蹈袭前人,拾人牙慧。 柴萼 《梵天庐丛录·美人杂咏》:“予於近世词家,常称 有宋 ,独《恨补楼词》,不蹈拾 宋 人一字一调,而一往情深,有 后主 之高妙。”
词语解释:数拾
查点;收拾
词语解释:筑拾
拾掇,拾取
词语解释:骨拾  拼音:gǔ shí
尸骨。《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我把那私窠子的骨拾烧成灰撒了!”《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回:“投崖的拖拉着少七没八的骨拾,跳河跳井的自己抱着个瓮大的肚子行动不得。”参见“ 骨殖 ”。
词语解释:骨殖  拼音:gǔ shi
尸骨;骨灰。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非 老 庄 之学,故无骨殖而取偶俗之徒,遂流漂於不然之説,而不能自返也。” 元 朱凯 《昊天塔》第一折:“被番兵将我尸首焚烧了,把骨殖吊在 幽州 昊天塔尖上。”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怅眺》:“果然后来 退之公公 潮州 瘴死,举目无亲。那 湘子 恰在云端看见,想起前诗,按下云头,收其骨殖。” 罗广斌 等《在烈火中得到永生·魔窟》:“﹝先烈的遗体﹞或是干脆抛进镪水池里,连骨殖也不让保存下来。”
词语解释:不可收拾  拼音:bù kě shōu shí
(1).谓无法整顿。 唐 韩愈 《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頽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2).形容事情坏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明史·杨涟传》:“从来乱臣贼子,只争一念,放肆遂至不可收拾。” 巴金 《“豪言壮语”》:“﹝我﹞却没有想到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了头,就不可收拾。”
词语解释:抉拾  拼音:jué shí
古代射箭用具。抉即扳指;拾即臂衣,套于左臂上用以护臂。《周礼·夏官·缮人》:“掌王之用:弓弩、矢箙、矰弋、抉拾。”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诗》云:‘抉拾既次。’诗家説,或谓抉谓引弦彄也;拾谓韝扞也。”《战国策·楚策一》:“ 章 闻之,其君好发者,其臣抉拾。” 鲍彪 本抉作“决”。
词语解释:摭拾  拼音:zhí shí
(1).收取;采集。 唐 柳宗元 《裴瑾崇丰二陵集礼后序》:“自 开元 制礼,大臣讳避去《国恤》章……由是累圣山陵,皆摭拾残缺,附比伦类,已乃斥去,其后莫能徵。”《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国中二三新进小臣,逆料公主必危, 寄华 势焰将败,摭拾前过,纠弹一本。”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全唐文纪事》:“至评隲优劣,训释音义,辨证异同,见於 唐 以来各集,亦详加摭拾。” 刘师培 《〈新方言〉后序一》:“ 餘杭 章太炎 适有《新方言》之作,方俗异语,摭拾略备。”
(2).犹挑剔。《元典章·刑部十三·失盗》:“近年以来,各处捕盗官吏,畏惧不获贼人罪名,往往将失盗事主,非理疏驳,百端摭拾,故行推调,不即受理追捉。”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著述·吕焦二书》:“丁酉, 焦 又不幸承乏典试,遂借闈事摭拾之,调外去。”
(3).收拾。《明史·侯震旸传》:“果能加意训练,则进止迟速不从中制,虽撤抚臣,一以付之,无不可者。如不然,则督其条晰陈奏,以听吏议,摭拾残局,专任 化贞 。”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诚知地大物博,非须臾所能摭拾,四分五裂之餘,兵运不解,则军实匱而内乱生。”
词语解释:搊拾  拼音:chōu shí
宋 元 时踢球的术语。 元 朱凯 《黄鹤楼》第二折:“官人忙便罢,若閒时,家来教你打几箇搊拾。” 元 邓玉宾 《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毬双关》套曲:“你看他打搊拾云外飘,蹬圆光当面绕。”
词语解释:捡拾  拼音:jiǎn shí
搜集;拾取。 金 王若虚 《瑞竹赋》:“妒忌忿疾,以相捡拾;阴营私积,以自植立。” 沉从文 《新与旧·萧萧》:“一面还捡拾有花纹的田螺给坐在身边的小丈夫玩。”
词语解释:撮拾  拼音:cuō shí
撮取。 清 全祖望 《刘继庄传》:“略求得其读书著书之概,因为撮拾而传之。”
词语解释:攈拾  拼音:jùn shí
亦作“攟拾”。 采集。 清 李调元 《诗人主客图序》:“然彼攟拾閎富,论者称其精当无遗。”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历史·辽史拾遗》:“近人 韩小云 尝辑《全辽文》,未见其藳,盖不过於地志及近出碑幢中攟拾奇零而已。”
词语解释:援拾  拼音:yuán shí
提携收录。旧用为缔姻时女方对男家同意订婚的谦词。《太平广记》卷四二九引 唐 薛渔思 《河东记·申屠澄》:“ 澄 愕然叹曰:‘小娘子明慧若此,某幸未昏,敢请自媒如何?’翁曰:‘……颇有过客,以金帛为问,某先不忍别,未许。不期贵客又欲援拾,岂敢惜,即以为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万一能成,肯赐援拾否?”
词语解释:探拾  拼音:tàn shí
拾取。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如所谓 钟离 、 铁拐 、 韩湘子 、 张果老 之属,皆《列仙传》探拾而强合之耳。”
词语解释:招拾  拼音:zhāo shí
犹搜集。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六府孔修,百司尽毕,搜求儒雅,招拾遗逸。”
词语解释:整拾  拼音:zhěng shí
整修,收拾。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我后晌就要和 兰英 她们先领带上人手,到 鸦窝沟 整拾咱村里的崖窑。”
词语解释:筌拾  拼音:quán shí
犹收录。《南齐书·百官志》:“其餘散在史注,多已筌拾,览者易知,不重述也。”
词语解释: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拼音:yī rén shàn shè ,bǎi fū jué shí
(1).古谚语。比喻为将者善战,其士卒亦必勇敢无前。《国语·吴语》:“夫 申胥 、 华登 简服 吴国 之士於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也。” 韦昭 注:“决,鉤弦。拾,捍。言 申胥 、 华登 善用兵,众必化之;犹一人善射,而百夫竞著决拾而效之。”《孔丛子·答问》:“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章邯 梟将,卒皆死士也。” 宋 苏轼 《训兵旅策》三:“天下之大,可以名劫也;三军之众,可以气使也。谚曰: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苟有以发之,及其飜然之间而用其锋,是之谓倡。”
(2).喻凡事为首者倡导于前,则其众必起而效之。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二章:“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众人好施,则风俗随之。”
词语解释:缉拾  拼音:jī shí
收集编次。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始 尧 舜 时君臣以賡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歷 夏 、 殷 、 周 千餘年, 仲尼 缉拾、选练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其餘无闻焉。”
词语解释:缀拾  拼音:zhuì shí
采集连缀。 明 张居正 《重刊〈大明集礼〉序》:“汇为《大明集礼》一书,盖编摩缀拾,虽出于一时诸臣之手,而斟酌损益,皆断自圣衷。” 明 袁宗道 《刻〈玉海〉序》:“而今世经生学鲜本原,藉口 孔氏 多识鸟、兽、草、木之语,齪齪焉取前所谓载花鸟纪奇衺者而缀拾之,以流连光景,谓足驰骋艺林矣。”
词语解释:剟拾  拼音:duō shí
摭拾。 清 龚自珍 《资政大夫礼部侍郎武进庄公神道碑铭》:“日著书,曰《尚书既见》如干卷,数数称《禹謨》《虺誥》《伊训》,而 晋 代剟拾百一之罪,功罪且互见。”
词语解释:剿拾  拼音:chāo shí
袭取。《明史·白瑜传》:“会 瑜 论治 河 当专任,﹝帝﹞遂责其剿拾陈言,謫 广西 布政使照磨。”
词语解释:纠拾  拼音:jiū shí
揭发检举。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大计纠内阁》:“六年京官大计,吏部都察院主之。及事毕,纠拾大僚,属科道为政,而阁臣票拟去留,或下部院覆议罪状当否,以听上裁。”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台省·科道互纠》:“ 萼 又以 成化 三年八月宪纲载其事,上以 萼 言为然,命吏部勒科道互相纠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