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五翰去声 [kān kàn][guàn,楼观][nàn,灾难][sǎn sàn,解散][gàn,树干,干练][guàn,冠军][dàn,名词][名词][音軟。弱也。同愞。][详注1][zuàn][àn][同案][详注2][详注3][详注4]溿[义与寒旱韵同,又通判。][难去声。按也。]


注1:谩 màn,《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莫半切,音缦。《类篇》欺语也。又《增韵》且也。通作漫。 形词
注2:钎 音干。器也。又急也。《庄子·列御寇》有缓而焊。《注》焊,胡旦反。又音干。急也。
注3:酇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子旰切,音赞。地名。《玉篇》南阳有酇县。《前汉·萧何传》封为酇侯。
注4:谚 《集韵》鱼旰切《正韵》鱼干切,音岸。《类篇》䛀谚,自矜也。《增韵》畔谚,刚猛也。《韵会》叛谚,不恭也。或作谚。引《论语注》子路失於畔谚。正义曰:旧注作𠯘谚。失言也。言子路性行刚强,常𠯘谚失於礼容也。
末字词组
出按临按巡按询按鞫按抚按绳按 
得按外按覆按八府巡按凭按察按劾按 
抑按小按考按举按检按寻按编者按 
新按廉按调按召按抨按文按纠按 
谨按推按证按鞠按摩按断按复按 

词语解释:出按  拼音:chū àn
出外巡察。 唐 李亢 《独异志》卷上:“累岁,会其弟为御史,出按 灵州 狱, 云 以前事密疏示之。”
词语解释:得按  拼音:de àn
谓鹰隼受到擒猎技能的训练。 唐 韩偓 《苑中》诗:“外使调鹰初得按,中官过马不教嘶。”原注:“五坊外按使,以鹰隼初调习,始能擒获,谓之得按。”一本作“ 得案 ”。参见“ 按鹰 ”。
词语解释:按鹰  拼音:àn yīng
纵鹰行猎;驯鹰。《新唐书·仇士良传》:“ 元和 、 大和 间,数任内外五坊使,秋按鹰内畿,所至邀吏供餉,暴甚寇盗。”《新五代史·唐臣传·安重诲》:“佗日,按鹰于西郊,戒左右:‘无使 重诲 知也!’” 清 吴伟业 《题王端士北归草》诗:“玉河呜咽闻嘶马,金殿凄凉见按鹰。”
词语解释:抑按  拼音:yì àn
按压。 汉 蔡邕 《琴赋》:“扺掌反覆,抑按藏摧。”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或徘徊顾慕,拥鬱抑按。” 宋 范正敏 《遯斋闲览·人事》:“ 绍钦 促令登,薪火盛,僧欲下。 绍钦 遣左右以杖抑按,焚之而退。”
词语解释:新按  拼音:xīn àn
初次弹奏。 唐 雍陶 《少年行》:“觅匠重装 燕 客剑,对人新按 越 姬筝。”
词语解释:谨按  拼音:jǐn àn
(1).引用论据、史实开端的常用语。《魏书·源贺传》:“ 怀 乃奏曰:‘谨按条制:逃吏不在赦限。’” 宋 徐度 《却扫编》卷上:“ 忠宣 復对曰:‘谨按国朝典故, 天禧 中,宰臣 王旦 元是太保、平章事,以病乞退,加太尉、侍中。’”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续集·牺樽》:“谨按《博古图》作牛形,背上开窍以注酒,曰牺罇;如象形者,曰象罇。据此可证《三礼图》之谬。” 清 恽敬 《〈卓忠毅公遗稿〉书后》:“谨按 忠毅 授命於 建文 四年,其生平经济、气节,前人已表章之如日月之著矣。”
(2).谓紧握在手。 明 许三阶 《节侠记·忧国》:“为今之计呵,除是麟符谨按观机变,鸞舆反正从人愿,会见凤翼龙鳞庆百年。”
词语解释:临按  拼音:lín àn
亲临按问(刑狱)。《新唐书·儒学传中·郎馀庆》:“又裒货无艺,民诣闕诉之,使者十辈临按, 餘庆 谩谰,不能得其情。”《新唐书·酷吏传·吉温》:“ 温 既謫,又依 希奭 以居, 国忠 奏遣 蒋沇 临按, 希奭 擅稽罪人,贬 海康 员外尉。”
词语解释:外按  拼音:wài àn
冬日以鹰犬出近畿演习狩猎。 唐 韩愈 《唐正议大夫尚书左丞孔公墓志铭》:“ 下邽 令笞外按小儿。” 朱熹 考异:“《唐会要》:每岁冬,以鹰犬出近畿习狩,谓之外按。” 唐 王建 《外按》诗:“夹城门向野田开,白鹿非时出洞来,日暮 秦 陵尘土起,从东外按使初回。”
词语解释:小按  拼音:xiǎo àn
谓聊且弹奏。 宋 周密 《声声慢·九日松涧席》词:“凤拨龙槽,新声小按《梁州》。”
词语解释:廉按  拼音:lián àn
查访,审察。廉,通“ 覝 ”。《新唐书·儒学传中·郎馀令》:“ 煚 试廉按,果得其姦。”
词语解释:推按  拼音:tuī àn
推究审问。《三国志·吴志·陆凯传》:“先帝每察竟解之奏,常留心推按,是以狱无寃囚。”《旧唐书·方伎传·崔善为》:“自是有四方疑狱,多使 善为 推按,无不妙尽其理。”《太平广记》卷二一六引《命定录·蒋直》:“公至 縉云郡 却廻,当有一緋一緑一碧人来相推按。”
词语解释:巡按  拼音:xún àn
(1).巡行按察。《旧唐书·宇文融传》:“巡按所及,归首百万。” 宋 范仲淹 《举欧阳修充经略掌书记状》:“臣叨膺圣寄,充前职任,即日沿边巡按。” 清 顾炎武 《日知录·部刺史》:“至 玄宗 天宝 五载正月,命礼部尚书 席豫 等分道巡按天下风俗及黜陟官吏,此则巡按之名所繇始也。”
(2). 明 代有巡按御史,为监察御史赴各地巡视者。其职权颇重,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知府以下均奉其命。简称“巡按”。《明史·职官志二》:“而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清 陈鹤 《明纪·成祖纪一》:“ 永乐 元年二月乙卯,遣御史分诣各布政司巡视民瘼,巡按之设,自此始。” 巴金 《家》十二:“我说我要发狠读书,只要将来做了八府巡按,妈也就可以扬眉吐气了。”
词语解释:覆按  拼音:fù àn
见“ 覆案 ”。
词语解释:覆案  拼音:fù àn
亦作“ 覆按 ”。 审察;查究。《史记·李斯列传》:“ 章邯 以破逐 广 等兵,使者覆案 三川 相属,誚让 斯 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史记·梁孝王世家》:“乃遣使,冠盖相望於道,覆按 梁 ,捕 公孙诡 、 羊胜 。”《后汉书·朱浮传》:“覆案不关三府,罪谴不蒙澄察。”《资治通鉴·唐武宗会昌五年》:“议者多言其寃,諫官请覆按,詔遣监察御史 崔元藻 、 李稠 覆之。” 严复 《原强续篇》:“十年以来, 中国 出入口之货籍具在,可覆案也。”
词语解释:考按  拼音:kǎo àn
见“ 考案 ”。
词语解释:考案  拼音:kǎo àn
亦作“ 考按 ”。
(1).考查按验。《汉书·魏相传》:“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官比至任终以来,御史臺考按,得使一道镇静、諳知大体、所察得实、民无冤滞为称职。”
(2).拷问查究。《后汉书·皇后纪上·和帝阴皇后》:“十四年夏,有言后与 朱 共挟巫蛊道,事发觉,帝遂使中常侍 张慎 与尚书 陈褒 于掖庭狱杂考案之。”《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今所考案,皆海内人誉。”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遂密擒 恩 ,狱中考按,尽得 恩 与其宗人诸不法状。”
(3).犹稽考。《新五代史·李从荣传》:“自前世无天下大元帅之名,其礼无所考按。” 清 吴敏树 《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盖 明 忠臣 顺德 陈忠愍 公 邦彦 之故物,其铭识可考按云。”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三》:“儒家的古史系统是根据大一统的思想考案出来的东西。”
(4).案卷,名单。 明 冯梦龙 《山歌·多》自注:“我曹胸中,自有考案一张。如捐额外者不论,稍堪屈指,第一、第二以至累十,井井有序。”
词语解释:调按  拼音:diào àn
调弄按抚(管弦);演奏。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二:“士人 江衍 謁祠下,夜梦往溪南之神宇,闻歌声,閽者止之曰:‘公与夫人方坐白云障下调按新词,汝勿遽进。’”
词语解释:证按  拼音:zhèng àn
验证。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其所论物理,既不周悉,其所证按,又不著明,皆闕所要而难解。”
词语解释:询按  拼音:xún àn
查核按验。《新唐书·裴休传》:“ 休 分遣官询按其弊,乃命在所令长兼董漕,褒能者,謫怠者。”
词语解释:八府巡按  拼音:bā fǔ xún àn
巡按之名,起于 明 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治。“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 张太太 又问他説:‘我们姑爷儿今个这就算八府巡按了不是呀?’” 巴金 《家》十二:“我说我要发狠读书,只要将来做了八府巡按,妈也就可以扬眉吐气了。”
词语解释:举按  拼音:jǔ àn
见“ 举案 ”。
词语解释:举案  拼音:jǔ àn
(1).亦作“ 举桉 ”。举起托盘以进奉食品。 唐 鲍溶 《山行经樵翁》诗:“举案馈宾客,糟浆盈陶尊。” 唐 刘禹锡 《伤往赋》:“我行其野,农民桑者,举桉来饁,亦在林下。”
(2).亦作“ 举按 ”。揭发审查。《后汉书·廉范传》:“ 陇西 太守 邓融 备礼謁 范 为功曹,会 融 为州所举案。” 李贤 注:“举其罪案验之。”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况国有职制,禁民越礼,颁行已久,莫能举按。”
词语解释:召按  拼音:zhào àn
召来按问。《史记·曹相国世家》:“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词语解释:鞠按  拼音:jū àn
审讯,考问。鞠,通“ 鞫 ”。 汉 王符 《潜夫论·明忠》:“歷观古来爱君忧主敢言之臣,忠信未达而为左右所鞠按,当世而覆被,更为否愚恶状之臣者,岂可胜数哉。” 汪继培 笺:“‘鞠按’犹《汉书·王商传》云‘穷竟考问’也。”
词语解释:鞫按  拼音:jū àn
亦作“ 鞫案 ”。 审讯考问。 唐 康骈 《剧谈录·袁相雪换金县令》:“议者僉云奸计换之,遂遣理曹椽与军吏数人就鞫案其事。”《宋史·刑法志一》:“鞫按之任,委在胥吏,求无寃滥,岂可得也。”《辽史·刑法志下》:“ 乙辛 教牌印郎君 萧讹都斡 自首……帝信之,以 乙辛 等鞫按,至杖皇太子。”
词语解释:凭按  拼音:píng àn
据以查验。 明 袁宏道 《送京兆诸君升刑部员外郎序》:“数年以来,文网繁密,当事者有所平反,輒加訶责,爰书之牘,不足凭按。”
词语解释:检按  拼音:jiǎn àn
考查审理。《魏书·甄琛传》:“ 卢昶 败於 胊山 ,詔 琛 驰驛检按。”《北史·宋世良传》:“ 河内 太守 田估 赃货百万, 世良 检按之,未竟,遇赦而还。”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若必不信,方且重復检按,则饥羸之民,索之於沟壑间矣。”
词语解释:抨按  拼音:pēng àn
弹劾查究。《新唐书·许景先传》:“ 宋璟 、 苏頲 择殿中侍御史,久不补,以授 景先 ,时议僉愜,抨按不避近彊。”
词语解释:摩按  拼音:mó àn
按摩。《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臑骨》:“打断者有碎骨,跌断者则无碎骨,壅肿疼痛,心神忙乱,遍体麻冷,皆用手法,循其上下前后之筋,令得调顺,摩按其受伤骨缝,令得平正。”
词语解释:抚按  拼音:fǔ àn
(1).安抚。 宋 范仲淹 《谢授知邠州表》:“陟降秘殿,为宠甚隆;抚按边庭,所寄至重。”
(2).爱护提携。 宋 王安石 《谢提转启》:“遂以一身之贱,猥分千里之忧,荷覆露之生成,出隽贤之抚按,窃惟幸会,良用震惊。”
(3).按摩。 克非 《春潮急》三四:“因此只好躺在椅子上,不住抚按他那猪尿泡一般的肚皮。”
(4). 明 清 巡抚和巡按的合称。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当时抚按不留郡守令坐;司理县令行取,亦只立待茶而已。”《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王振 ﹞密唆朝中心腹,寻 马万羣 当初做有司时罪过,坐赃万两,着本处抚按追解。”
词语解释:察按  拼音:chá àn
审察。《新唐书·李峤传》:“今所察按,準 汉 六条而推广之,则无不包矣,乌在多张事目也?”
词语解释:寻按  拼音:xún àn
见“ 寻案 ”。
词语解释:寻案  拼音:xún àn
亦作“ 寻按 ”。 查考。《三国志·魏志·孙礼传》:“今二郡争界八年,一朝决之,缘有解书图画,可得寻案擿校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余究而观之,殊多不备,诸急病其尚未尽,又浑漫杂错,无其条贯,有所寻按,不即可得。”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五礼混挠,杂饰纷错,枝分叶散,重出互见,更相贯涉。曲儒寻案,犹多所滞,驳难渐广,异同无已。”
词语解释:文按  拼音:wén àn
见“ 文案 ”。
词语解释:文案  拼音:wén àn
(1).亦作“ 文按 ”。公文案卷。《北堂书钞》卷六八引《汉杂事》:“先是公府掾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晋书·桓温传》:“机务不可停废,常行文按宜为限日。” 唐 戴叔伦 《答崔载华》诗:“文案日成堆,愁眉拽不开。”《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诸曹皆得良吏以掌文按。”《花月痕》第五一回:“ 荷生 觉得自己是替他掌文案。”
(2).旧时衙门里草拟文牍、掌管档案的幕僚,其地位比一般属吏高。《老残游记》第四回:“像你老这样抚台央出文案老爷来请进去谈谈,这面子有多大!” 夏衍 《秋瑾传》序幕:“将这 阮财富 带回衙门去,要文案给他补一份状子。”
词语解释:断按  拼音:duàn àn
形式逻辑三段论法中的结论。 章炳麟 《诸子学略说》:“近人或谓 印度 三支,即是 欧洲 三段。所云宗者,当彼断按;所云因者,当彼小前提;所云同喻之喻体者,当彼大前提。”
词语解释:绳按  拼音:shéng àn
亦作“ 绳案 ”。 约束制裁。《旧唐书·韦凑传》:“州人前 仁寿 令 孟神爽 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前后官吏莫敢绳按。” 宋 司马光 《大理寺丞庞之道墓志铭》:“﹝ 之道 ﹞绳案无所避,豪贵为之歛手。”
词语解释:劾按  拼音:hé àn
亦作“ 劾案 ”。 审查核实罪状。《后汉书·虞诩传》:“寻 永平 、 章和 中,州郡以走卒钱给贷贫人,司空劾案,州及郡县皆坐免黜。”《新唐书·文艺传下·李华》:“宰相 杨国忠 支婭所在横猾。 华 出使,劾按不橈,州县肃然。”
词语解释:编者按  拼音:biān zhě àn
编辑人员对一篇文章或一条消息所加的意见、评论等,常常放在文章或消息的前面。也作编者案。
词语解释:纠按  拼音:jiū àn
见“ 纠案 ”。
词语解释:纠案  拼音:jiū àn
亦作“ 纠按 ”。 弹劾审察。《后汉书·侯霸传》:“﹝ 侯霸 ﹞再迁为执法刺姦,纠案埶位者,无所疑惮。”《后汉书·蔡茂传》:“时 阴氏 宾客在郡界多犯吏禁, 茂 輒纠案,无所迴避。”《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仍分命使者,纠按守宰之贪者。”
词语解释:复按  拼音:fù àn
复查。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人言可畏”》:“况且那些记载,大抵采自经官的事实,绝非捏造的谣言,旧报俱在,可以复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