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曷入声 [lá là][duō duo][sā sǎ][hè yè hē][详注1][zá][详注2][lā][è][dá][yuè sà][è][音跋。回也。又音拨。把也。][bā][hè][huò][hé][bá][wò][详注3][详注4]


注1: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
注2:暍 《集韵》阿葛切,音遏。《博雅》焕也。又许葛切,音喝。热也。
注3:剟 音掇。削也。《郭璞·尔雅序》剟其瑕砾。《疏》剟削去其疵瑕瓦砾。剟音掇。
注4:汰 《正韵》他达切,音闼。亦滑也。《苏轼·秧马歌》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鹥。
首字词组
挖掘机械挖潜挖云挖墙脚挖耳当招挖苦挖运 
挖掘挖心挖洞挖窖挖花挖腰包  
挖方挖东墙补西墙挖垫挖镶挖补挖肉补疮  
挖空心思挖单挖年挖角挖耳挖选  

词语解释:挖掘机械  拼音:wā jué jī xiè
利用铲斗挖掘土壤或矿石的机械。分两类:(1)单斗挖掘机。装有一个铲斗,挖掘力大,能采挖硬土和矿石。(2)多斗挖掘机。在转轮或链条上装有若干铲斗,转轮或链条运转时,进行连续作业。生产率高,开挖面平整光洁,适用于开挖较软的土壤。
词语解释:挖掘  拼音:wā jué
(1).挖,掏。 艾青 《他死在第二次》诗:“人们在他所守卫的河岸不远的地方,挖掘了一条浅坑。”
(2).引申为深入开发,探求。 宗白华 《美学向导·美学家寄语》:“我们现在要大力挖掘旧的资料中的有价值的东西。”
词语解释:挖方  拼音:wā fāng
土木工程施工时开掘的土石方。
词语解释:挖空心思  拼音:wā kōng xīn sī
费尽心机。 鲁迅 《花边文学·考场三丑》:“那些题目,是只要能够钞刊文,就都及格的。例如问‘十三经’是什么, 文天祥 是那朝人,全用不着自己来挖空心思做。” 曹禺 《日出》第一幕:“我没有挖空心思骗过人,抢过人。”
词语解释:挖潜  拼音:wā qián
挖掘内部潜力。《新华文摘》1982年第1期:“如果人人都少依赖国家,都自己挖潜,那我们的国家会是什么景象!”
词语解释:挖心  拼音:wā xīn
掏心。形容痛心,痛苦。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六章:“ 生宝 听了挖心地难受。”
词语解释:挖东墙补西墙  拼音:wā dōng qiáng bǔ xī qiáng
挖这里的去补那里。比喻勉强应付。 杜鹏程 《延安人》三:“眼下,只能挖东墙补西墙。”
词语解释:挖单  拼音:wā dān
包袱,包裹衣服等东西的织物。有一定的规格,也可用来罩东西。《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看那彩亭时,前面一座抬的两座不高的佛像,只是用红绸挖单幪着。”《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 安老爷 道﹞‘来,把我给大奶奶那份东西拿来!’只听侍候的人大家答应了一声,抬过一个大方盘来,上面盖着块大红挖单。”
词语解释:挖云  拼音:wā yún
镂穿成云头形的边饰。《红楼梦》第四九回:“ 黛玉 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只见五颜六色的旗子迎风招展,挖云镶边的号褂映日争辉。”
词语解释:挖洞  拼音:wā dòng
掘穴;打地洞。例如:幼虫在树中挖洞。
词语解释:挖垫  拼音:wā diàn
旧时女红之一,把布帛镂穿成各种花样,在后面垫上不同颜色的布帛做衬托。
词语解释:挖年  拼音:wā nián
明 清 时吏部对选人按年次铨选。挖年谓选人在年限上找门路,使能提前参加选补。《醒世姻缘传》第七五回:“次日,又与 童奶奶 商量,定了主意,挖年选官,差 狄周 到家还得捎百数银子使用。”
词语解释:挖墙脚  拼音:wā qiáng jiǎo
拆台;比喻从根本上损害别人。 毛泽东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彼此不挖墙脚,彼此不在对方党政军内组织秘密支部。”
词语解释:挖窖  拼音:wā jiào
挖掘窖藏。旧俗作为农历元旦迟起的代词,以示彩头。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就在那第二年的元旦,我那时和我的父母是同寝室的,我很早就起来了,父亲和母亲都还在‘挖窖’。”
词语解释:挖镶  拼音:wā xiāng
将布帛局部镂空,镶嵌装饰用的异色花纹图形。《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那三个不大的岁数儿,都是白氊帽,緑云子挖镶的抓地虎儿的靴子。”《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他身穿一件二蓝洋縐僧衣,脚登一双三色挖镶僧鞋。”
词语解释:挖角  拼音:wā jiǎo
把别的戏班中有叫座能力的演员用较高报酬或其他手段拉入自己的戏班
词语解释:挖耳当招  拼音:wā ěr dāng zhāo
见别人举手挖耳,误认为在招呼自己。比喻由期待过切而产生的误会。《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那 吴衙内 记挂着 贺小姐 ,一夜卧不安稳。早上 贺司户 相邀,正是挖耳当招,巴不能到他船中,希图再得一覷。”
词语解释:挖花  拼音:wā huā
一种用纸牌或骨牌作赌具的博戏。《海上花列传》第十六回:“倪来挖花,大少爷阿高兴?”
词语解释:挖补  拼音:wā bǔ
把局部损坏的地方挖掉,用材料补上,以恢复完整的原貌。
词语解释:挖耳  拼音:wā ěr
掏耳垢用的小勺。又叫挖耳勺。精美的挖耳,旧时也为中老年妇女兼作头饰。
词语解释:挖苦  拼音:wā kǔ
用刻薄的话讥笑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説是测字先生看《经世文编》,看来他还想做官,还想大用呢。从此就三三两两,时来挖苦。”《官场现形记》第四七回:“ 施藩臺 文理虽不甚清通,然而极爱掉文,又喜欢挖苦。因为 萧臬臺 是 江西 人,他背后总要説他是个锯碗的出身。” 巴金 《秋》十二:“大表哥,你在挖苦我,我哪儿说得上用功。”
词语解释:挖腰包  拼音:wā yāo bāo
指个人出钱。 夏衍 《论正规化》:“除极少数之外,大多数人再不像以前一样地剧运第一,个人第二,出力卖命,自己挖腰包来干戏剧了。”
词语解释:挖肉补疮  拼音:wā ròu bǔ chuāng
比喻只顾解决眼前问题而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梁启超 《外债平议》:“就财政上以论,外债之宜借者,不过为苟安目前、挖肉补疮之计。” 郭沫若 《万引》:“亏他的夫人挖肉补疮,东撙西节地还能勉强维持着。”
词语解释:挖选  拼音:yà xuǎn
谓挖取他人的空缺,使自己提前选用。《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大凡吏员考满,依次选去,不知等上几年;若用了钱,穵选在别人前面,指日便得做官,这谓之‘飞过海’。”
词语解释:挖运  拼音:yà yùn
明 代差派平民为官府运输粮饷称为穵运。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安南》:“又如西北边粮草,全赖 陕西 小民肩担驴驮,谓之‘穵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河漕·宣大二镇漕河》:“ 宣府 、 大同 二镇,粮餉运道最苦。 嘉靖 末年,行穵运之法,山谷崎嶇,率三十石而致一钟,当事者忧之。”《明史·食货志三》:“凡诸仓应输者有定数,其或改拨他镇者,水次应兑漕粮,即令坐派镇军领兑者给价,州县官督车户运至远仓,或给军价就令关支者,通谓之穵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