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挺挺挺直挺子挺崿挺脱挺胸突肚挺秆挺硬
挺生挺节挺率挺尸挺进挺敌挺括挺确
挺秀挺质挺脚挺实挺腰子挺押挺穟 
挺身挺走挺切挺力挺起挺杖挺而走险 
挺然挺操挺刑挺刮挺触挺鹿走险挺胸凸肚 
挺特挺劲挺动挺专挺解挺执挺擢 
挺出挺逸挺卓挺冠挺觉挺挏挺床 
挺立挺茂挺举挺争挺身而出挺正挺险 
挺拔挺杰挺带挺俊挺膊子话挺缓挺撞 

词语解释:挺挺  拼音:tǐng tǐng
(1).正直貌。《左传·襄公五年》:“《诗》曰:‘周道挺挺,我心扃扃。’” 杜预 注:“挺挺,正直也。”《新唐书·魏謩传赞》:“ 謩 之论议,挺挺有祖风烈。” 金 元好问 《和汴禅师》:“挺挺刚无敌,津津润可呵。” 明 唐顺之 《答王生宗道书》:“更愿於义利紧关处极力研析,使不为一切俗情所转,乃是挺挺自作豪杰。”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在朝挺挺谅直,不附权要。”
(2).僵直貌。 清 蒲松龄 《墙头记》第四回:“可是呢!已经挺挺了,怎么处?”
词语解释:挺生  拼音:tǐng shēng
挺拔生长。亦谓杰出。《后汉书·西域传论》:“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闻 孔 墨 之挺生,谓英睿擅英响。”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诗:“昔承推奬分,愧匪挺生才。” 清 陈恭尹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挺生奇树号木绵,特立南州持絳节。”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腐旧蚀败的根里,突然挺生新脆鲜绿的嫩芽。”
词语解释:挺秀  拼音:tǐng xiù
秀异出众;挺拔秀丽。 晋 潘尼 《释奠颂》:“篤生上嗣,继期挺秀。”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秋夜女工》:“人豪挺秀,邈焉寡儔,定应 荆 楚 旋歌奏。” 清 程麟 《此中人语·吕光复诗》:“今我师处仅留一纸,虽尘湮鼠囓,而字跡挺秀。” 郭小川 《秋日谈心》诗:“他年青的妻子 小庄 ,长得像绿竹一般挺秀。”
词语解释:挺身  拼音:tǐng shēn
(1).独自脱身。《汉书·刘屈氂传》:“ 屈氂 挺身逃,亡其印綬。” 颜师古 注:“挺,引也。独引身而逃难。”《陈书·文学传·阮卓》:“唯 卓 挺身而还,衣装无他,时论咸伏其廉。”《隋书·宇文忻传》:“帝为贼所窘,左右皆歼,帝挺身而遁。”
(2).直起身子;奋身而起。《三国志·魏志·庞淯传》“ 淯 母 娥 自伤父讎不报” 裴松之 注引 晋 皇甫谧 《列女传》:“ 娥亲 迺挺身奋手,左抵其额,右桩其喉,反覆盘旋,应手而倒。” 唐 杜甫 《八哀诗·汝阳郡王琎》:“詔王来射雁,拜命已挺身。” 宋 苏轼 《留侯论》:“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鬭,此不足为勇也。”《儿女英雄传》第五四回:“为什么挺身出来要揽这桩闲事?” 闻一多 《愈战愈强》:“ 卢沟桥 的烽火一起,我们挺身应战。”
词语解释:挺然  拼音:tǐng rán
挺拔特立貌。《南史·柳世隆传》:“挺然自立,不与众同。” 唐 杜甫 《课伐木》诗序:“维条伊枚,正直挺然。” 宋 苏轼 《祭蔡景繁文》:“挺然不倚,视退如进。”《四库全书总目·别集二四·东江家藏集》:“在 茶陵 一派之中,亦挺然翘楚矣。”
词语解释:挺特  拼音:tǐng tè
超群特出。 汉 班固 《为第五伦荐谢夷吾表》:“出自 东州 ,厥土涂泥,而英姿挺特,奇伟秀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容颜挺特,世所希有。” 宋 陈亮 《壬寅答朱元晦秘书书》:“秘书挺特崇深,自拔於党类之中。”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唯説尚书贤,与语林挺特。”
词语解释:挺出  拼音:tǐng chū
突出;出众。《三国志·蜀志·吕凯传》:“今 诸葛丞相 英才挺出。” 唐 杜甫 《奉赠韦左丞文》诗:“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陈公墓志铭》:“公未三十,心思挺出。”
词语解释:挺立  拼音:tǐng lì
直立。多指持身正直。《南齐书·徐孝嗣传》:“幼而挺立,风仪端简。” 宋 曾巩 《司徒员外郎蔡公墓志铭》:“属将佐交恶,府中多向背;公独挺立,无所与。” 闻捷 《海燕》:“宛如一棵挺立在田野里的参天杨。”
词语解释:挺拔  拼音:tǐng bá
(1).直立而高耸。亦形容高超出众。 晋 木华 《海赋》:“又似地轴,挺拔而争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袁孙 已下,遂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 景纯 《仙篇》,挺拔而为俊矣。” 唐 杜甫 《奉赠太常张卿垍》诗:“友于皆挺拔,公望各端倪。” 明 方孝孺 《王温子栗字说》:“尔毋厉外而懦中也,必也挺拔特立如雪霜之松栢,不挠不折以固其节乎!”
(2).刚健有力。《文物天地》1982年第1期:“《神策军碑》严峻挺拔略逊于《玄秘塔碑》,而笔法精练遒劲却胜《玄秘塔碑》一筹。”
词语解释:挺直  拼音:tǐng zhí
(1).正直;刚直。 唐 元稹 《李拭授宗正卿制》:“执宪南臺,挺直不挠。” 范建军 《青松赞》诗:“高洁,挺直--青松的性格,青松的气质。”
(2).挺拔直立;直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乖崖剑术》:“有枣合拱矣,挺直可爱。” 沙汀 《记贺龙》十七:“他就挺直地站在担架旁边。”
(3).伸直。《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声息俱无,四肢挺直。” 巴金 《家》二十:“ 觉民 挺直地躺在床上。”
词语解释:挺节  拼音:tǐng jié
坚守节操。《新唐书·文艺传上·杜甫传论》:“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
词语解释:挺质  拼音:tǐng zhì
生就的美质。《艺文类聚》卷九一引 三国 魏 锺会 《孔雀赋》:“禀丽精以挺质,生丹穴之南垂。”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水犀如意启》:“珊瑚挺质,匹此未珍。” 唐 李咸用 《石版歌》:“直方挺质贞且真,当庭卓立凝顽神。” 宋 梅尧臣 《矮石榴树子赋》:“榦不足攀,阴不足息,夫何挺质之可惑耶?”
词语解释:挺走  拼音:tǐng zǒu
退走。《三国志·吴志·陆抗传》:“ 肇 众兇惧,悉解甲挺走。”《新唐书·南蛮传下·环王》:“ 隋 仁寿 中,遣将军 刘芳 伐之,其王 范梵志 挺走。”
词语解释:挺操  拼音:tǐng cāo
坚守节操。 唐 元稹 《阳城驿》诗:“公云自挺操,事 殷 不事 周 。”
词语解释:挺劲  拼音:tǐng jìn
指笔法雄劲挺拔。例如:这篇杂文笔力挺劲。
身体上挺用力
词语解释:挺逸  拼音:tǐng yì
(1).脱逃。《新唐书·藩镇传·刘仁恭》:“伏发,斩 可及 ,独 守文 挺逸,众无还者。”
(2).俊逸。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十四章六:“ 齐 梁 之间, 照 名尤著。然其险狭之处,挺逸之趣,则继轨者无闻焉。”
词语解释:挺茂  拼音:tǐng mào
(1).生长茂盛。《艺文类聚》卷八二引 晋 夏侯湛 《荠赋》:“钻重冰而挺茂,蒙严霜以发鲜。”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厨萐挺茂,堦蓂比芳。”
(2).秀异出众。 南朝 陈 蔡景历 《答陈武帝书》:“英才挺茂,雄姿秀拔。运属时艰,志匡多难。”
词语解释:挺杰  拼音:tǐng jié
卓越杰出。《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大兄英姿挺杰,有雄霸之风, 张王 之业不足继也。”
词语解释:挺子  拼音:tǐng zǐ
即锭子。纱锭的俗称。 郑观应 《盛世危言·纺织》:“西历一千八百六十八年,棉花厂有二千四百七十处,织机有四十万座,纺纱挺子有三千二百万根。”
词语解释:挺率
卓越特出
词语解释:挺脚
举步,抬脚
词语解释:挺切  拼音:tǐng qiē
直率恳切。《新唐书·谢偃传》:“直中书省 张藴古 上《大寳箴》,讽帝以民畏而未怀,其辞挺切,擢大理丞。”
词语解释:挺刑  拼音:tǐng xíng
谓不屈服于刑罚。《龙图耳录》第六七回:“瞧不得他人小瘦弱,竟能挺刑!” 老舍 《四世同堂》三四:“你们要挺刑……挺着点,万一能挺过去,你们好知道报仇!”
词语解释:挺动  拼音:tǐng dòng
灵活;活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双眸闪闪若巖下电,精神挺动。”《太平广记》卷三五九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郭氏》:“手掌如簸箕,指长数寸,又挺动其耳目。” 清 恽敬 《广西按察使朱公神道碑铭》:“公神明挺动,有识断。”
词语解释:挺卓  拼音:tǐng zhuó
卓越。 明 刘基 《〈写情集〉序》:“呜呼,千载之前,千载之后,英迈挺卓,能几人哉!”
词语解释:挺举  拼音:tǐng jǔ
举重比赛方式之一。双手把杠铃从地上提翻到胸前,再举过头顶,一直到两臂伸直、两腿直立为止。
词语解释:挺带  拼音:tǐng dài
皮带。《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头带软翅纱帽,身穿紫袴衫,挺带皂靴。”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将军设宴,并出部颁袍帽、靴韈、挺带、巾扇赐之。”
词语解释:挺崿  拼音:tǐng è
耸立。《艺文类聚》卷八引 晋 孙绰 《太平山铭》:“秀岭樊緼,奇峯挺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县东有 湞石山 ,广圆三十里,挺崿大江之北,盘址长川之际。”
词语解释:挺尸  拼音:tǐng shī
亦作“ 挺尸 ”。 睡眠的谑词或詈词。《西游记》第九四回:“俗语云:‘喫了饭儿不挺尸,肚里没板脂’哩!”《红楼梦》第七三回:“一个个黑家白日挺尸挺不够。” 沙汀 《还乡记》十九:“你着急做甚么?挺尸去了!”
词语解释:挺实  拼音:tǐng shí
挺直而又结实。例如:英俊挺实;挺实的腰膀。
词语解释:挺力  拼音:tǐng lì
犹言出力,用力。《艺文类聚》卷五九引 汉 徐干 《西征赋》:“伊吾儕之挺力,获载笔而从师。”亦指夫役。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贵人乘船,挺力十餘。”
词语解释:挺刮  拼音:tǐng guā
见“ 挺括 ”。
词语解释:挺括  拼音:tǐng guā
亦作“ 挺刮 ”。 挺拔;挺直平整。《新华月报》1979年第6期:“老头又严肃又欢喜地说:‘喏,你看它长得多挺括!’”《人民文学》1982年第10期:“他那套用西服改制而成的制服,虽说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光彩,但是还显得那么挺刮。”
词语解释:挺专  拼音:tǐng zhuān
古代 楚 越 间用灵草编结在断竹枝上的占卜方法。《后汉书·方术传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挺专、须臾、孤虚之术。” 李贤 注:“挺专,折竹卜也。”
词语解释:挺冠  拼音:tǐng guān
杰出超群。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钱起》:“ 高仲武 云:员外诗体格清奇,理致清淡,粤从登第,挺冠词林。”
词语解释:挺争  拼音:tǐng zhēng
挺身争斗。 南朝 陈 徐陵 《与杨仆射书》:“昔 魏氏 将亡,羣凶挺争,诸贤戮力。” 清 薛福成 《赠太常寺卿·丁公墓表》:“客主挺争,讹言朋兴。”
词语解释:挺俊  拼音:tǐng jùn
指人身材挺拔,面貌俊秀。例如:那个挺俊的小伙子盯着她看了半天。
词语解释:挺脱  拼音:tǐng tuō
方言。强劲结实;挺括舒展。 老舍 《骆驼祥子》一:“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 瑞丰太太 的一向懒洋洋的胖身子与胖脸,居然挺脱起来。她忽然有了脖子,身量高出来一寸。”
词语解释:挺进  拼音:tǐng jìn
犹前进。多指军队直指目标进军。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 宋 军却自 剑门 一路急速挺进。” 李季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诗:“旗开得胜大进军,八路军挺进到敌人后方。” 冯牧 《不断革命的战歌和颂歌(《郭小川诗选》代序)》:“从这部篇幅并不浩繁的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坚持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是如何在斗争生活的激流中顽强挺进的。”
词语解释:挺腰子  拼音:tǐng yāo zǐ
摆架子。《红楼梦》第七回:“别説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 焦大 挺腰子呢!”
词语解释:挺起  拼音:tǐng qǐ
使身体的一部分直立。例如:挺起胸脯,大摇大摆地走开去。
词语解释:挺触  拼音:tǐng chù
顶撞。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四折:“急的俺忐忐忑忑把花言巧语谩支吾,当初当也波初,俺也拚的廝挺触。”
词语解释:挺解  拼音:tǐng jiě
涣散;松散。 汉 枚乘 《七发》:“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鑠而挺解也,况其在筋骨之间乎哉!” 汉 枚乘 《七发》:“今太子肤色靡曼,四支委随,筋骨挺解。”
词语解释:挺觉  拼音:tǐng jué
睡眠的谑词或詈词。《儒林外史》第十一回:“吃罢,扒上牀,挺觉去了。”
词语解释:挺身而出  拼音:tǐng shēn ér chū
勇敢地站出来。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小生挺身而出,作书与 杜将军 ,庶几得免夫人之祸。”《荡寇志》第八三回:“我便挺身而出,由他碎刀万剐!” 马烽 《刘胡兰传·挑起千斤重担》:“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越应该挺身而出。”
词语解释:挺膊子话  拼音:tǐng bó zǐ huà
闲话。 元 孛罗 《一枝花·辞官》套曲:“诵诗书稚子无闲暇,奉甘旨萱堂到白髮,伴轆轤村翁説一会挺膊子话。”
词语解释:挺胸突肚  拼音:tǐng xiōng tū dù
挺起肚皮。例如:骑马放牧者挺胸突肚到了酒吧间。
突:凸出。形容威武雄壮而傲慢的样子。例如:早进来了怒目横眉、挺胸突肚的一群人。
亦作“插胸叠肚”
词语解释:挺敌  拼音:tǐng dí
抵抗;抵敌。《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满船人都吓得魂飞魄散,那个再敢挺敌。”
词语解释:挺押  拼音:tǐng yā
(1).犹监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八回:“等到人家告了,他就在 江夏县 监里挺押起来。”
(2).俗谓不服管押。
词语解释:挺杖  拼音:tǐng zhàng
方言。棍棒。 梁斌 《红旗谱》三二:“听说他家里安上个大杀猪锅,钩子挺杖一边放着,就是没有人抬猪去。”
词语解释:挺鹿走险  拼音:tǐng lù zǒu xiǎn
挺而走险。谓事急之时,被迫冒险行事。语本《左传·文公十七年》:“古人有言曰……‘鹿死不择音(荫)’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鋌而走险,急何能择。”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二一:“势当骑虎难下之时,不得不为挺鹿走险之计。”参见“ 挺而走险 ”。
词语解释:挺而走险  拼音:tǐng ér zǒu xiǎn
谓被迫走冒险的道路。挺,本作“鋌”。《左传·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险,急何能择。” 唐 萧颖士 《赠韦司业书》:“挺而走险,何公之门,不可曳长裾乎?” 清 顾炎武 《中宪大夫寇公墓志铭》:“当此众怒如水火之时,焉知不激之挺而走险,以成意外之患耶!”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老百姓们是因为不能聊生,所以才挺而走险。”亦省作“ 挺险 ”。 清 黄景仁 《三月十六日》诗:“嗟我何为亦挺险?脱有不测无此身。”
词语解释:挺执  拼音:tǐng zhí
顶撞。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邀兴》:“这贱人敢来与咱挺执。”
词语解释:挺挏  拼音:tǐng dòng
谓上下推动。《淮南子·俶真训》:“撢掞挺挏世之风俗。” 高诱 注:“挺挏,犹上下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揰挏,此谓撞擣挺挏之。” 宋 罗泌 《路史·前纪二·秦皇氏》:“挺挏万物,无门无毒,以叶言教,为天下谷。”
词语解释:挺正  拼音:tǐng zhèng
正直。《南史·齐江夏王锋传》:“既殊羣而抗立,亦含贞而挺正。”《新唐书·奸臣传下·卢杞》:“ 李希烈 反, 杞 素恶 颜真卿 挺正敢言,即令宣慰其军,卒为贼害。”
词语解释:挺缓  拼音:tǐng huǎn
宽缓;缓解。《后汉书·臧宫传》:“宜小挺缓,令得逃亡。” 李贤 注:“挺,解也。”
词语解释:挺秆  拼音:tǐng gǎn
方言。高粱茎杆顶端长穗的一节。 梁斌 《红旗谱》十:“到了家, 运涛 立刻吩咐 春兰 、 江涛 、 二贵 ,去撧秫秸挺秆儿,动手插了一只小巧的鸟笼。”
词语解释:挺括  拼音:tǐng guā
亦作“ 挺刮 ”。 挺拔;挺直平整。《新华月报》1979年第6期:“老头又严肃又欢喜地说:‘喏,你看它长得多挺括!’”《人民文学》1982年第10期:“他那套用西服改制而成的制服,虽说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光彩,但是还显得那么挺刮。”
词语解释:挺穟  拼音:tǐng suì
草茎。挺,通“ 莛 ”。《文选·潘岳〈射雉赋〉》:“瞻挺穟之倾掉,意淰跃而振踊。” 徐爰 注:“挺穟,草茎也。”
词语解释:挺而走险  拼音:tǐng ér zǒu xiǎn
谓被迫走冒险的道路。挺,本作“鋌”。《左传·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险,急何能择。” 唐 萧颖士 《赠韦司业书》:“挺而走险,何公之门,不可曳长裾乎?” 清 顾炎武 《中宪大夫寇公墓志铭》:“当此众怒如水火之时,焉知不激之挺而走险,以成意外之患耶!”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老百姓们是因为不能聊生,所以才挺而走险。”亦省作“ 挺险 ”。 清 黄景仁 《三月十六日》诗:“嗟我何为亦挺险?脱有不测无此身。”
词语解释:挺胸凸肚  拼音:tǐng xiōng tū dù
(1).形容得意或狂妄自大的样子。 瞿秋白 《向光明》:“对小家伙挺胸凸肚,对大人物卑躬屈膝。”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七:“看他挺胸凸肚,一手执着司的克,这边一挥,那边一指,一副不可一世的气概。”
(2).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如:你看他走起路来总是挺胸凸肚的,多精神!
词语解释:挺擢  拼音:tǐng zhuó
拔擢,擢用。 唐 李庾 《东都赋》:“异材挺擢,多士优游。”
词语解释:挺床  拼音:tǐng chuáng
詈词。睡觉。《红楼梦》第六十回:“趁着这会子,撞丧的撞丧去了,挺床的挺床,吵一齣子,大家别心浄,也算是报报仇。”
词语解释:挺险  拼音:tǐng xiǎn
见“ 挺而走险 ”。
词语解释:挺而走险  拼音:tǐng ér zǒu xiǎn
谓被迫走冒险的道路。挺,本作“鋌”。《左传·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险,急何能择。” 唐 萧颖士 《赠韦司业书》:“挺而走险,何公之门,不可曳长裾乎?” 清 顾炎武 《中宪大夫寇公墓志铭》:“当此众怒如水火之时,焉知不激之挺而走险,以成意外之患耶!”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三幕:“老百姓们是因为不能聊生,所以才挺而走险。”亦省作“ 挺险 ”。 清 黄景仁 《三月十六日》诗:“嗟我何为亦挺险?脱有不测无此身。”
词语解释:挺撞  拼音:tǐng zhuàng
顶撞。指出言不逊。 元 无名氏 《谢金吾》第一折:“便是我 谢衙内 现做的朝中臣宰,你也不该挺撞我。”《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善继 大怒,駡道:‘小畜生,敢挺撞我!’”《红楼梦》第八十回:“ 薛璠 有时仗着酒胆,挺撞过两次。” 夏衍 《秋瑾传》序幕:“什么,还敢和本县挺撞!”
词语解释:挺硬  拼音:tǐng yìng
坚硬。《西游记》第七五回:“祇见脑后有三根毫毛,十分挺硬。”《儿女英雄传》第四回:“祇觉得一个冰凉挺硬的东西在嘴唇上哧留了一下子。”
词语解释:挺确  拼音:tǐng què
刚直。《新唐书·张荐传》:“詔復用 杞 为刺史, 荐 与 陈京 、 赵需 等论 杞 姦恶倾覆不当用,入对挺确, 德宗 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