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捉月 拼音:zhuō yuè
传说 唐 李白 酒醉泛舟 当涂 采石 ,俯捉江中月影而溺死。 宋 洪迈 《容斋随笔·李太白》:“世俗多言 李太白 在 当涂 采石 ,因醉泛舟於 江 ,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 捉月臺 。予按: 李阳冰 作 太白 《草堂集序》云:‘ 阳冰 试弦歌於 当涂 ,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 李华 作《太白墓誌》,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谓 杜子美 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记太平州牛渚矶》:“傍顾荒臺,痛捉月之陨身。” 郭沫若 《文艺论集·波斯诗人莪默伽亚谟》:“正如 李太白 之死,人以为捉月骑鲸而去。”词语解释:捉笔 拼音:zhuō bǐ
执笔。《三国志·蜀志·许靖传》“ 歆朗 ……咸与 靖 书”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载 王朗 与 许靖 书:“捉笔陈情,随以喜笑。”《新唐书·杨师道传》:“捉笔赋诗,如宿构者。”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序》:“因追思捉笔纪録,不觉盈轴,以《游宦纪闻》题之。” 清 顾莼 《高阳台·庚申九日游归田园作》词:“想花围酒阵,舞榭歌廊;捉笔题糕,他时应説清狂。”词语解释:捉败 拼音:zhuō bài
谓被捉拿而败露行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走到寡妇人家里,是别人早做贼捉败。”词语解释:捉手 拼音:zhuō shǒu
(1).握手。《三国志·蜀志·赵云传》“ 云 遂随从,为 先主 主骑” 裴松之 注引《赵云别传》:“ 云 以兄丧,辞 瓚 暂归, 先主 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世说新语·方正》“ 宗世林 ……不与之交” 刘孝标 注引 晋 张方 《楚国先贤传》:“﹝ 曹操 ﹞乃伺 承 起,往要之,捉手请交。 承 拒而不纳。” 宋 王安石 《送张拱微出都》诗:“捉手共笑语,顾瞻中河舟。”
(2).犹买主。《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 荆 商日夜啼哭,惟恐卖不去,只要有捉手便可成交,价钱甚是将就。”词语解释:捉鼻 拼音:zhuō bí
(1).掩鼻。不屑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谢安 在 东山 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 刘夫人 戏谓 安 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 安 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 清 陈维崧 《满江红·赠吴白涵》词:“轰隐家门,捉鼻免、问君何术。”
(2).掩鼻。同“ 拥鼻 ”。 清 丘逢甲 《南园感事诗》之四:“女墻残月度鐘声,捉鼻微吟笑 洛 生。”词语解释:捉摸 拼音:zhuō mō
摸索;揣测。 宋 赵长卿 《满江红》词:“人心险,天又怎生捉摸?” 明 徐渭 《电》诗:“灭明难捉摸,搜索愈逃逋。” 清 赵翼 《瓯北诗话·七言律》:“ 东坡 出,又参以议论纵横变化,不可捉摸。” 叶圣陶 《给少年儿童写东西--〈东方少年〉代发刊词》:“美出自心灵,出自作者的高尚情操。这样说似乎有点玄虚,其实是可以捉摸的。”词语解释:捉取 拼音:zhuō qǔ
擒拿;捕捉。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刘整》:“孃去二月九日夜,失车栏夹杖龙牵,疑是 整 婢 采音 所偷。 苟奴 与郎 逡 往 津阳门 糴米,遇见 采音 在 津阳门 卖车栏龙牵。 苟奴 登时欲捉取, 逡 语 苟奴 ,已尔,不须復取。”《敦煌曲子词·鹊踏枝》:“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词语解释:捉影 拼音:zhuō yǐng
见“ 捉影捕风 ”。
词语解释:捉影捕风 拼音:zhuō yǐng bǔ fēng
亦作“ 捉风捕影 ”。亦作“ 捉风捕月 ”。同“ 捕风捉影 ”。 《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许人钱,如捉影捕风;骗人财,如探囊取物。”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律例》:“自风雅之道衰,即愚若 胡生 ,亦必捉风捕月,自詡五言之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是事如捉风捕影,杳无实证;又不可以刑求。断合断离,皆难保不误。”亦省作“ 捉影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祇凭数句之语,望空捉影,以陷臣罪。”词语解释:捉搦 拼音:zhuō nuò
(1).捉拿,捕捉。 唐 苏颋 《禁断女乐敕》:“睠兹女乐,事切骄淫,伤风害政,莫斯为甚……仍令御史金吾,严加捉搦。”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 公岳 下捕之,志取最巨者,然捉搦不得,止得大鱼中一最小者。”
(2).握持;捉摸。 唐 孙樵 《与王霖秀才书》:“读之如赤手捕长蛇,不施控骑生马,急不得暇,莫可捉搦。” 清 恽敬 《〈姚江学案〉书后》一:“而议论偏窳,才气又足以拯之,东击而西驰,南攻而北走,不可端倪捉搦。”
(3).捉弄;戏弄。 清 袁枚 《新齐谐·风水客》:“叔伯兄弟又以地不佳,时日不合,将不利某房为辞,咸捉搦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婢固引与狎,捉搦不释。”词语解释:捉捕 拼音:zhuō bǔ
擒拿;捕捉。 唐 元稹 《捉捕歌》:“捉捕復捉捕,莫捉狐与兔。狐兔藏窟穴,豺狼妨道路。”《水浒传》第四九回:“ 登州 知府拘集猎户,当厅委了杖限文书,捉捕 登州 山上大虫。”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五:“一只手在空中起劲地挥动着,如像在捉捕着她那高洁的理想。”词语解释:捉衿 拼音:zhuō jīn
见“ 捉衿见肘 ”。词语解释:捉船 拼音:zhuō chuán
(1).撑船,划船。 南朝 梁简文帝 《棹歌行》:“风生解刺浪,水深能捉船。”《百喻经·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 清 孙枝蔚 《捉船》诗:“捉船闻薄暮,舟子乱相呼。”
(2).扣押船只。 清 吴伟业 《捉船行》:“官差捉船为载兵,大船买脱中船行。”词语解释:捉迷藏 拼音:zhuō mí cáng
(1).蒙目相捉或寻找躲藏者的游戏。 唐 元稹 《杂忆》诗之三:“忆得 双文 朧月下,小楼前后捉迷藏。” 宋 无名氏 《致虚杂俎》:“ 玄宗 与 玉真 恒于皎月之下,以锦帕裹目,在方丈之间,互相捉戏……谓之捉迷藏。” 清 金农 《怀人绝句》之二五:“不识春光是何物,白蔷薇底捉迷藏。” 茅盾 《谈月亮》:“凭着我们小时也是捉迷藏的伙伴,我这样面对面朝她看是不算莽撞的。”
(2).比喻言行故意使人难以捉摸。 朱自清 《论老实话》:“于是乎钩心斗角,捉迷藏,大家在不安中猜疑着。” 朱光潜 《诗论·诗与谐隐》:“文字游戏不外三种……第二种是用文字捉迷藏,通常叫做‘谜’或‘隐’。”词语解释:捉对 拼音:zhuō duì
成对。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四折:“但则要捉对儿云期雨约,便是俺师徒每全真了道。”《三国演义》第三十回:“四员将捉对儿厮杀。”《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吓得 吴氏 面如土色,战抖抖的牙齿捉对儿廝打。”词语解释:捉获 拼音:zhuō huò
抓住。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官军败于 建康 江 中,督将尚奏功云:‘其四太子几乎捉获,亦为之推赏。’”《元典章新集·刑部·偷官粮》:“大济仓捉获贼人 俞住子 、 熊神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六回:“在祖宗跟前,烧香禀告过,已经捉获奸夫,那祖宗才转悲为喜呢。”词语解释:捉刀人 拼音:zhuō dāo rén
(1).指 曹操 。引申指顶替人做事或作文的人。 宋 刘子翚 《建康六感·吴》诗:“龙翔大耳儿,虎视捉刀人。”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习技》:“甚至三寸弓鞋,不屑自製,亦倩老嫗贫女为捉刀人者,亦何借巧藏拙,而失造物生人之初意哉!” 胡适 《〈西游记〉考证》六:“凡一时金石碑版嘏祝赠送之词,多出其手。荐绅台阁诸公皆倩为捉刀人。”参见“ 捉刀 ”。
(2).指侍从卫士。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石 从他处逃出,遇总兵 张维忠 闻变驰救,见 石 仓惶, 张 命以捉刀人氊笠覆其首,列之道前,竟为识者缚去。”
词语解释:捉刀 拼音:zhuō dāo
(1). 曹操 将接见 匈奴 来使,自以为形陋不足以雄远国,使 崔季珪 代,自己捉刀立床头。会见完毕,使人问 匈奴 使:“ 魏王 何如?”使答:“ 魏王 雅量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太平御览》卷四四四引 晋 裴启 《语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唐 刘知几 辨其非事实。见《史通·暗惑》。后因称代人作文或顶替人做事为“捉刀”。 清 徐述夔 《八洞天·补南陔》:“弱笔岂堪捉刀,还须先生自作。”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 许三多 ﹞于归后,为其壻捉刀。作试帖诗甚工。女子能诗者多,能为试帖者颇少。”参见“ 捉刀人 ”。
(2).借指卫士。《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旧制:诸王在都,唯得置捉刀左右四十人。” 胡三省 注:“捉刀,执刀以卫左右者也。”词语解释:捉空 拼音:zhuō kōng
趁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 王太 覷众人正手忙脚乱之时,捉空踅过来,将 房德 放起,开了枷锁,又把自己旧衣帽与他穿了,引至监门口。” 茅盾 《多角关系》十二:“我是在警察轰走那班人的当儿捉空儿逃了出来的!”词语解释:捉不住
控制不住词语解释:捉刀 拼音:zhuō dāo
(1). 曹操 将接见 匈奴 来使,自以为形陋不足以雄远国,使 崔季珪 代,自己捉刀立床头。会见完毕,使人问 匈奴 使:“ 魏王 何如?”使答:“ 魏王 雅量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太平御览》卷四四四引 晋 裴启 《语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唐 刘知几 辨其非事实。见《史通·暗惑》。后因称代人作文或顶替人做事为“捉刀”。 清 徐述夔 《八洞天·补南陔》:“弱笔岂堪捉刀,还须先生自作。”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 许三多 ﹞于归后,为其壻捉刀。作试帖诗甚工。女子能诗者多,能为试帖者颇少。”参见“ 捉刀人 ”。
(2).借指卫士。《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旧制:诸王在都,唯得置捉刀左右四十人。” 胡三省 注:“捉刀,执刀以卫左右者也。”
词语解释:捉刀人 拼音:zhuō dāo rén
(1).指 曹操 。引申指顶替人做事或作文的人。 宋 刘子翚 《建康六感·吴》诗:“龙翔大耳儿,虎视捉刀人。”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习技》:“甚至三寸弓鞋,不屑自製,亦倩老嫗贫女为捉刀人者,亦何借巧藏拙,而失造物生人之初意哉!” 胡适 《〈西游记〉考证》六:“凡一时金石碑版嘏祝赠送之词,多出其手。荐绅台阁诸公皆倩为捉刀人。”参见“ 捉刀 ”。
(2).指侍从卫士。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 石 从他处逃出,遇总兵 张维忠 闻变驰救,见 石 仓惶, 张 命以捉刀人氊笠覆其首,列之道前,竟为识者缚去。”
词语解释:捉刀 拼音:zhuō dāo
(1). 曹操 将接见 匈奴 来使,自以为形陋不足以雄远国,使 崔季珪 代,自己捉刀立床头。会见完毕,使人问 匈奴 使:“ 魏王 何如?”使答:“ 魏王 雅量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见《太平御览》卷四四四引 晋 裴启 《语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唐 刘知几 辨其非事实。见《史通·暗惑》。后因称代人作文或顶替人做事为“捉刀”。 清 徐述夔 《八洞天·补南陔》:“弱笔岂堪捉刀,还须先生自作。”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十:“﹝ 许三多 ﹞于归后,为其壻捉刀。作试帖诗甚工。女子能诗者多,能为试帖者颇少。”参见“ 捉刀人 ”。
(2).借指卫士。《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二年》:“旧制:诸王在都,唯得置捉刀左右四十人。” 胡三省 注:“捉刀,执刀以卫左右者也。”词语解释:捉头 拼音:zhuō tóu
抽头。设赌的头家抽取头钱。《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那押的当头,须不曾讨得去,在个捉头儿的 黄胖哥 手里。” 清 徐大椿 《洄溪道情·戒赌博》:“谁知你会赢他五百,他倒要输你一千。翻来覆去,只落得帮闲的捉头的釐釐登串。”词语解释:捉生 拼音:zhuō shēng
捉俘虏。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喜兆》:“ 淮西 用兵时, 刘沔 为小将……每捉生踏伏, 沔 必在数。”《辽史·太宗纪上》:“十年,十二月庚辰,如 金瓶濼 ,遣拽刺 化哥 、 窟鲁里 、 阿鲁扫姑 等捉生敌境。” 清 赵翼 《戴琬草根斗蟀图》诗:“阵前闻駡 周阳五 ,单骑突出誓捉生。”词语解释:捉鸡 拼音:zhuō jī
方言。谓俟人饮食。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皇甫真人》:“每太上游幸,上必进劝。会太上奉 宪圣 幸 东园 閲市,而上偶不记;太上左右阴颺鸡数十,故使捉之不获,乃相与大呼曰:‘今日捉鸡不着。’盖 临安 以俟人饮食为‘捉鸡’。故以此激太上怒。”词语解释:捉冷眼
趁人没看见词语解释:捉个空
找个空子词语解释:捉秤
拿秤,掌秤词语解释:捉勒 拼音:zhuō lè
中国画术语。专指花鸟画中以猛禽猎食为题材。如 南唐 郭乾暉 的《苍鹰捕狸图》, 北宋 崔白 的《俊禽逐兔图》。 南宋 李安忠 、 李猷 、 赵子厚 等皆以“捉勒”著名于时。词语解释:捉婚 拼音:zhuō hūn
提婚。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永锡 登甲科,京师权贵竞捉婚, 永锡 皆谢絶。”词语解释:捉奸 拼音:zhuō jiān
亦作“ 捉奸 ”。 捉拿正在通奸的人。《水浒传》第二六回:“后巷住的 乔老 儿子 鄆哥 ,去 紫石街 帮 武大 捉姦,闹了茶坊。” 周立波 《扫盲志异》:“你毁坏了我的名誉。你几时看见我们偷人了,老远地跑来捉奸?”
见“ 捉姦 ”。词语解释:捉裾 拼音:zhuō jū
(1).犹牵衣。 三国 魏 许允 妻为 阮共 女,有才德而貌丑。成婚交礼毕, 桓范 劝 允 入内, 允 一见即欲出,妇“捉裾停之”,以理服 允 ,遂相敬重。事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2).提起袍子。谓动身,启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 介 曰:‘……茅茨不远,可便下榻。’ 常 麻 并起捉裾,唤僕相将俱去。”词语解释:捉事人 拼音:zhuō shì rén
旧指捕役或缉访的人。《宣和遗事》前集:“当有捉事人 王平 ,到 五花营 前村,见酒旂上写著‘酒海花家’四字, 王平 直入酒店,将那姓 花 名 约 的拿了付吏。”《元典章·户部六·钞法》:“两相倒钞之人,罪同於犯人,名下追钞五定,给付捉事人充赏。”《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当下喝赐钱酒,赏犒捉事人。”词语解释:捉不良 拼音:zhuō bù liáng
唐 代缉捕盗贼的吏卒,犹后世的捕快。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勅令 长安 、 万年 捉不良脊烂求贼,鼎沸三日不获。”词语解释:捉颤 拼音:zhuō chàn
发抖。《水浒传》第一回:“当时 洪太尉 听罢,浑身冷汗,捉颤不住;急急收拾行李,引了从人下山回京。”词语解释:捉襟肘见 拼音:zhuō jīn zhǒu xiàn
见“ 捉衿见肘 ”。词语解释:捉衿露肘 拼音:zhuō jīn lù zhǒu
同“ 捉衿见肘 ”。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募疏》:“伏以捉衿露肘,谁怜 子夏 之贫。”词语解释:捉衿见肘 拼音:zhuō jīn xiàn zhǒu
《庄子·让王》:“ 曾子 居 卫 ,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缨絶,捉衿而肘见。”衿,同“ 襟 ”。谓整一整衣襟就露出了肘子。后以“捉衿见肘”形容衣衫褴褛。引申为顾此失彼,处境困难。 宋 陆游 《衰疾》诗:“捉衿见肘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亦作“ 捉襟见肘 ”、“ 捉衿肘见 ”、“ 捉襟肘见 ”。或省作“捉衿”。 唐 李商隐 《上尚书范阳公启》之二:“捉襟见肘,免类於前哲;製裳裹踵,无取於昔人。”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境逆乐真》:“惟夫床琴于浚井之日,絃歌於絶粮之餘,以致捉衿肘见而歌商声,簞食瓢饮而不改其乐,乃为境之逆而乐之真耳。” 清 林则徐 《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犹藉民间钱票通行,稍可济民用之不足,若不许其用票,恐捉襟见肘之状,更有立至者矣。”《歧路灯》第七七回:“只为一向窘迫,捉襟肘见,便东涂西抹不来,所以诸事胆怯。” 清 尹会一 《答赵长公书》:“僕以菲才,量移剧郡,覆餗堪虞,捉衿可笑。” 邹韬奋 《被关在门外的教职员》:“以意测度起来,也许因为力量的限制,致有捉襟见肘的情形。”词语解释:捉风捕月 拼音:zhuō fēng bǔ yuè
见“ 捉影捕风 ”。
词语解释:捉影捕风 拼音:zhuō yǐng bǔ fēng
亦作“ 捉风捕影 ”。亦作“ 捉风捕月 ”。同“ 捕风捉影 ”。 《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许人钱,如捉影捕风;骗人财,如探囊取物。”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律例》:“自风雅之道衰,即愚若 胡生 ,亦必捉风捕月,自詡五言之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是事如捉风捕影,杳无实证;又不可以刑求。断合断离,皆难保不误。”亦省作“ 捉影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祇凭数句之语,望空捉影,以陷臣罪。”词语解释:捉风捕影 拼音:zhuō fēng bǔ yǐng
见“ 捉影捕风 ”。
词语解释:捉影捕风 拼音:zhuō yǐng bǔ fēng
亦作“ 捉风捕影 ”。亦作“ 捉风捕月 ”。同“ 捕风捉影 ”。 《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许人钱,如捉影捕风;骗人财,如探囊取物。”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律例》:“自风雅之道衰,即愚若 胡生 ,亦必捉风捕月,自詡五言之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是事如捉风捕影,杳无实证;又不可以刑求。断合断离,皆难保不误。”亦省作“ 捉影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祇凭数句之语,望空捉影,以陷臣罪。”词语解释:捉兵 拼音:zhuō bīng
提调军队。《北齐书·源彪传》:“如 文宗 计者,不过专委 王琳 , 淮 南招募三四万人,风俗相通,能得死力,兼令旧将 淮 北捉兵,足堪固守。”《隋书·周罗睺传》:“ 贺若弼 谓之曰:‘闻公 郢汉 捉兵,即知 扬州 可得,王师利涉,果如所量。’”词语解释:捉发 拼音:zhuō fà
(1).以手执发。谓急迫中无暇整治。《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叔武 将沐,闻君至,喜,捉髮走去。”
(2).喻为国求贤。 三国 魏 应璩 《荐和模笺》:“方今海内企踵,欣慕捉髮之德;山林投褐,思望旌弓之招。” 晋 陆云 《晋故豫章内史夏府君诔》:“岂方伊类,捉髮躬勤。”参见“ 握髮 ”。
词语解释:握发 拼音:wò fà
见“ 握髮吐哺 ”。词语解释:捉襟露肘 拼音:zhuō jīn lù zhǒu
同“ 捉衿见肘 ”。 清 薛雪 《一瓢诗话》:“分题拈韵,诗家之厄也……一遭牵合,未免捉襟露肘。” 吴晗 《闻一多先生传》:“一家八口,无法过日子。两夫妇捉襟露肘,儿女啼饥号寒。”词语解释:捉身 拼音:zhuō shēn
把握身体。《古今小说·杨谦之客舫遇侠僧》:“这个恶物,如茶盘大,看不甚明白,望着 杨公 扑将来…… 杨公 惊得捉身不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我看这妇人,日里也骚托托的,做妖撒妖,捉身不住。”词语解释:捉襟见肘 拼音:zhuō jīn xiàn zhǒu
见“ 捉衿见肘 ”。词语解释:捉钱 拼音:zhuō qián
从 北朝 起到 隋唐 ,官府常用公款投入商业或贷放市肆取利,谓之“捉钱”。即公廨本钱。也称月料钱。《新唐书·食货志五》:“于时祠祭、蕃夷赐宴、别设,皆 长安 、 万年 人吏主办,二县置本钱,配纳质积户收息以供费。诸使捉钱者,给牒免徭役,有罪府县不敢劾治。”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内外官料钱上》。词语解释:捉挐 拼音:zhuō ná
见“ 捉拿 ”。
词语解释:捉拿 拼音:zhuō ná
亦作“ 捉挐 ”。 擒捉;缉捕。《元典章新集·刑部·禁搔扰》:“若有违犯之人,捉挐到官,追问是实,遍行惩治。”《水浒传》第二二回:“知县吃三回五次来禀,遮掩不住,只得差人去 宋江 下处捉拿。”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四章:“ 杨大妈 从此就成为敌人指名捉拿的对象。”词语解释:捉藏猫 拼音:zhuō cáng māo
同“ 捉迷藏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三:“大道的北头,一帮孩子正在捉藏猫。”词语解释:捉影捕风 拼音:zhuō yǐng bǔ fēng
亦作“ 捉风捕影 ”。亦作“ 捉风捕月 ”。同“ 捕风捉影 ”。 《金瓶梅词话》第三三回:“许人钱,如捉影捕风;骗人财,如探囊取物。”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律例》:“自风雅之道衰,即愚若 胡生 ,亦必捉风捕月,自詡五言之城。”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是事如捉风捕影,杳无实证;又不可以刑求。断合断离,皆难保不误。”亦省作“ 捉影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祇凭数句之语,望空捉影,以陷臣罪。”词语解释:捉店 拼音:zhuō diàn
守护店铺。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不得輒於诸军诸使觅职,掌把钱捉店,看守庄磑。”词语解释:捉拿 拼音:zhuō ná
亦作“ 捉挐 ”。 擒捉;缉捕。《元典章新集·刑部·禁搔扰》:“若有违犯之人,捉挐到官,追问是实,遍行惩治。”《水浒传》第二二回:“知县吃三回五次来禀,遮掩不住,只得差人去 宋江 下处捉拿。”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四章:“ 杨大妈 从此就成为敌人指名捉拿的对象。”词语解释:捉弄 拼音:zhuō nòng
戏弄,使人为难。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三折:“小孩儿每将俺欺,待捉弄俺这老无知。”《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一定是你们倒勾结来捉弄我的,快快把银两还了便罢。”《红楼梦》第四十回:“丫鬟们知他要捉弄 刘姥姥 ,便躲开让他。”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 小桂儿 ﹞故意捉弄他祖母。”词语解释:捉驿 拼音:zhuō yì
唐 时受命主管邮递的人。《新唐书·刘晏传》:“初,州县取富人督漕輓,谓之‘船头’;主邮递,谓之‘捉驛’。”词语解释:捉狭 拼音:zhuō xiá
见“ 捉掐 ”。
词语解释:捉掐 拼音:zhuō qiā
亦作“ 捉狭 ”。 刁钻;捉弄。《西游记》第三二回:“你罢软的老和尚,捉掐的弼马温,面弱的 沙和尚 !他都在那里自在,捉弄我 老猪 来蹌路!”《花月痕》第五十回:“捉狭鬼,不是英雄,算我上你当罢。”《花城》1981年第5期:“常常可以相互挖苦、捉狭或打闹的老同学,恭维,是不可能的。”词语解释:捉鬼放鬼 拼音:zhuō guǐ fàng guǐ
比喻又做坏事又装好人的两面派行为词语解释:捉鹅头 拼音:zhuō é tóu
故意寻人过失,乘机敲诈勒索。 清 李玉 《一捧雪·遣逻》:“混名番子手,专会捉鹅头。”词语解释:捉鸡骂狗 拼音:zhuō jī mà gǒu
犹指桑骂槐。《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又每日間限定 石小姐 要做若干女工鍼指還他。倘手遲脚慢,便去捉雞駡狗,口裏好不乾净。”《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 徐氏 心中一發痛恨,自此日逐尋事聒噪,捉雞駡狗。”词语解释:捉脉 拼音:zhuō mài
指堪舆家据地势寻找所谓龙脉。 马南邨 《燕山夜话·〈平龙认〉》:“相传 晋 代的 郭璞 著有《葬书锦囊经》, 陶侃 作过《捉脉赋》。所谓捉脉就是捉‘龙脉’。”词语解释:捉翻 拼音:zhuō fān
绊倒抓住。《水浒传》第三二回:“树林里铜铃响,走出十四五个伏路小嘍囉来,发声喊,把 宋江 捉翻,一条麻索缚了,夺了朴刀、包裹,吹起火把,将 宋江 解上山来。”词语解释:捉盲盲 拼音:zhuō máng máng
方言。捉迷藏。《海上花列传》第五一回:“只见十来个梨花院落的孩儿,在这院子里空地上相与勃交打滚、踢毽子、捉盲盲,顽耍得没个清头。”词语解释:捉破 拼音:zhuō pò
(1).抓出破绽。 宋 严羽 《沧浪诗话》附《答吴景仙书》:“来书又谓:‘忽被人捉破发问,何以答之?’僕正欲人发问而不可得者。”
(2).捉住。《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 马綬 道:‘我们捉破了他,赚些油水何如?’”
(3).查清。《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 韩生 回覆母亲, 韩母 不信,定要捉破他踪跡。”词语解释:捉生替死 拼音:zhuō shēng tì sǐ
(1).陷害无罪之人为有罪者抵死。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三折:“官人每枉请着皇家禄,都只是捉生替死,屈陷无辜。” 清 李渔 《怜香伴·冤褫》:“把宪规当作生涯做,捉生替死报 阎罗 。”
(2).杀一生物为病者消灾的巫术。 清 袁枚 《新齐谐·广西鬼师》:“ 广西 信奉鬼师,有 陈 赖 二姓能捉生替死,病家多延之。”词语解释:捉班做势 拼音:zhuō bān zuò shì
装腔作势,摆架子。《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只是寻得主顾来,你却莫要捉班做势。”词语解释:捉搦歌 拼音:zhuō nuò gē
南朝 梁 横吹曲名之一。词语解释:捉衿肘见 拼音:zhuō jīn zhǒu xiàn
见“ 捉衿见肘 ”。词语解释:捉龙 拼音:zhuō lóng
犹捉脉。 沙汀 《记贺龙》三:“医卜星相这些精神法宝,他都懂。他时常骑了马去乡间‘捉龙’。”参见“ 捉脉 ”。
词语解释:捉脉 拼音:zhuō mài
指堪舆家据地势寻找所谓龙脉。 马南邨 《燕山夜话·〈平龙认〉》:“相传 晋 代的 郭璞 著有《葬书锦囊经》, 陶侃 作过《捉脉赋》。所谓捉脉就是捉‘龙脉’。”词语解释:捉掐 拼音:zhuō qiā
亦作“ 捉狭 ”。 刁钻;捉弄。《西游记》第三二回:“你罢软的老和尚,捉掐的弼马温,面弱的 沙和尚 !他都在那里自在,捉弄我 老猪 来蹌路!”《花月痕》第五十回:“捉狭鬼,不是英雄,算我上你当罢。”《花城》1981年第5期:“常常可以相互挖苦、捉狭或打闹的老同学,恭维,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