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纸上声 齿[mǐ][jī,几案]使[详注1][徵羽][详注2][详注3][诺也][pǐ,否泰][lěi][bèi,名词][mǐ][yǐ][zhǐ][详注4][chuǎi chuài][zǐ][详注5][详注6][nǐ][shì dì][xǐ lǐ][guī xī][yǐ][详注7][克也,任也][guī][ní,音你。声也。][shī][guǐ][lěi]氿[guǐ][qì][详注8][音跂。《广韵》行喘息貌][dǐ]俿[lǐ]


注1:使 式至切。遣人聘问曰使。《前汉·韩信传》发一乘之使,下咫尺之书。又《鬼谷子抵巇篇》圣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训》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注2:箠 音捶。击马策也。《史记·张耳陈余传》杖马箠,下赵数十城。
注3:花 《唐韻》韋委切,音蔿。《玉篇》花榮也。《拾遺記》西王母進洞淵紅蘤。《唐書·西域傳》王坐金蘤榻。
注4:机 音几。《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榆,可烧以粪田。 又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桷,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注5:萎 音委。药草。《尔雅·释草》荧,委萎。《注》萎蕤也。《韩愈诗》萎蕤缀蓝瑛。《注》萎蕤,青花圆实。亦作荽蕤。
注6:庳 脾上声。《说文》庳中,伏舍。一曰屋卑。《左传·襄三十一年》宫室卑庳。
注7:哆 音侈。《说文》张口也。《诗·小雅》哆兮侈兮,成是南箕。《传》哆,大貌
注8:坻 《广韵》《正韵》诸氏切《集韵》《韵会》掌氏切,音纸。止也。《左传·昭二十九年》蔡墨论养龙官曰:官宿其业,其物乃至,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首字词组
捶胸捶字捶胸顿足捶策捶胸跌脚捶句捶牛 
捶楚捶钩捶胸顿脚捶胸跌足捶拉捶掠捶勒 
捶床捶琢捶表捶笞捶扑捶殴捶击 
捶打捶考捶骨沥髓捶背捶挞捶提捶丸 

词语解释:捶胸  拼音:chuí xiōng
作态以示抗议(如悲哀,愤怒,或自责)
词语解释:捶楚  拼音:chuí chǔ
杖击;鞭打。亦为古代刑罚之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於清高,益护其短也。” 唐 韩愈 《赠张功曹》诗:“判司卑官不堪説,未免捶楚尘埃间。”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马啮定襄簿》:“ 河西 程氏 马逸,直上厅,嚙主簿,倒。旁立数十人,号叫捶楚,不能救。” 清 王晫 《今世说·识鉴》:“其师 计青麟 ,大加捶楚。”
词语解释:捶床
用手击床。表示愤怒、激动的动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母得闻之,搥牀便大怒。”《南史·恩倖传·茹法亮》:“先帝故人多见摈斥,今召而使之,谁不慷慨?近闻 王洪范 与 赵越常 、 徐增亮 、 万灵会 共语,皆攘袂搥牀。” 宋 陆游 《草书歌》:“此时驱尽胸中愁,搥牀大叫狂堕幘。”
词语解释:捶打  拼音:chuí dǎ
敲打。《南史·孝义传上·刘沨》:“ 渢 年数岁, 路氏 不以为子,奴婢辈捶打之无期度。”《红楼梦》第七七回:“一隻手攥着他的手,一隻手轻轻的给他捶打着。” 王西彦 《曙》:“为了要阻止 小凤 的哭声, 四宝 暴躁地咒骂着,捶打着床板。”
词语解释:捶字  拼音:chuí zì
炼字。谓精心选词遣字,使词句精美简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
词语解释:捶钩  拼音:chuí gōu
亦作“ 捶钩 ”。
(1).锻打带钩。《庄子·知北游》:“大马之捶鉤者,年八十矣,而不失豪芒。” 郭象 注:“拈(玷)捶鉤之轻重,而无豪芒之差也。” 成玄英 疏:“捶,打锻也;鉤,腰带也。”
(2).喻功夫纯熟。 唐 杜甫 《夜听许十一诵诗爱而有作》诗:“应手看捶钩,清心听鸣鏑。” 唐 刘禹锡 《绝编生墓表》:“夫权衡所以揣轻重,不为捶钩者设也。” 清 黄鷟来 《雨晴游弘济寺》诗:“捶钩畅玄旨,妙理穷指摘。”
词语解释:捶琢  拼音:chuí zhuó
推敲琢磨。 五代 齐己 《喜彬上人见访》诗:“莫惜天机细搥琢,他时终可拟芙蕖。”
词语解释:捶考  拼音:chuí kǎo
杖击,鞭笞。《宋史·刑法志一》:“若罪至徒、流,方许制勘,餘止以众证为定,仍取伏辨,无得輒加捶考。”
词语解释:捶胸顿足  拼音:chuí xiōng dùn zú
见“ 捶胸跌脚 ”。
词语解释:捶胸跌脚  拼音:chuí xiōng diē jiǎo
悲极貌。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不是我炒炒闹闹,痛伤情搥胸跌脚。”《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玉英 听了这话,搥胸跌脚的号哭。”亦作“ 搥胸跌足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老翁搥胸跌足道:‘眼面前错过了僊缘,悔之何及!’”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西游记》第六七回:“ 八戒 捶胸跌脚,大叫道:‘哥耶!倾了你也!’”亦作“ 捶胸顿脚 ”、“ 捶胸顿足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何玉凤 ﹞拍着那棺材,捶胸顿脚,放声大哭。这场哭直哭得那铁佛伤心,石人落泪。”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 老寿 说到这里,心里像是插了一把刀,他捶胸顿脚地干号了起来。” 柯岩 《奇异的书简·她爱祖国的明天》:“老太太捶胸顿足地哭,一边骂 曹魁珍 为啥当个辅导员害孩子遭罪,一路顶着大风数落苦情。” 熊伯涛 《黄陂大捷》:“不料刚进我根据地,他心爱的两个师即全军覆没,因此,他竟捶胸顿足,发出了这样的哀鸣。”
词语解释:捶胸顿脚  拼音:chuí xiōng dùn jiǎo
见“ 捶胸跌脚 ”。
词语解释:捶胸跌脚  拼音:chuí xiōng diē jiǎo
悲极貌。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不是我炒炒闹闹,痛伤情搥胸跌脚。”《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玉英 听了这话,搥胸跌脚的号哭。”亦作“ 搥胸跌足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老翁搥胸跌足道:‘眼面前错过了僊缘,悔之何及!’”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西游记》第六七回:“ 八戒 捶胸跌脚,大叫道:‘哥耶!倾了你也!’”亦作“ 捶胸顿脚 ”、“ 捶胸顿足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何玉凤 ﹞拍着那棺材,捶胸顿脚,放声大哭。这场哭直哭得那铁佛伤心,石人落泪。”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 老寿 说到这里,心里像是插了一把刀,他捶胸顿脚地干号了起来。” 柯岩 《奇异的书简·她爱祖国的明天》:“老太太捶胸顿足地哭,一边骂 曹魁珍 为啥当个辅导员害孩子遭罪,一路顶着大风数落苦情。” 熊伯涛 《黄陂大捷》:“不料刚进我根据地,他心爱的两个师即全军覆没,因此,他竟捶胸顿足,发出了这样的哀鸣。”
词语解释:捶表  拼音:chuí biǎo
树立于边界悬有标志的木柱。《墨子·杂守》:“守表者三人,更立捶表而望。”
词语解释:捶骨沥髓  拼音:chuí gǔ lì suǐ
同“ 敲骨吸髓 ”。 喻残酷搜括民财。 唐 陆贽 《论长吏以增户加税辟田为课绩》:“今或重困疲羸,力求附益,捶骨沥髓,隳家取财,苟媚聚敛之司,以为仕进之路。”
词语解释:捶策  拼音:chuí cè
马鞭子。《韩非子·奸劫弑臣》:“无捶策之威,衔橛之备,虽 造父 不能以服马。”捶,一本作“ 棰 ”。
词语解释:捶胸跌足  拼音:chuí xiōng diē zú
见“ 搥胸跌脚 ”。
词语解释:捶胸跌脚  拼音:chuí xiōng diē jiǎo
悲极貌。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不是我炒炒闹闹,痛伤情搥胸跌脚。”《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玉英 听了这话,搥胸跌脚的号哭。”亦作“ 搥胸跌足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老翁搥胸跌足道:‘眼面前错过了僊缘,悔之何及!’”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西游记》第六七回:“ 八戒 捶胸跌脚,大叫道:‘哥耶!倾了你也!’”亦作“ 捶胸顿脚 ”、“ 捶胸顿足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何玉凤 ﹞拍着那棺材,捶胸顿脚,放声大哭。这场哭直哭得那铁佛伤心,石人落泪。”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 老寿 说到这里,心里像是插了一把刀,他捶胸顿脚地干号了起来。” 柯岩 《奇异的书简·她爱祖国的明天》:“老太太捶胸顿足地哭,一边骂 曹魁珍 为啥当个辅导员害孩子遭罪,一路顶着大风数落苦情。” 熊伯涛 《黄陂大捷》:“不料刚进我根据地,他心爱的两个师即全军覆没,因此,他竟捶胸顿足,发出了这样的哀鸣。”
词语解释:捶笞  拼音:chuí chī
杖击;抽打。《荀子·富国》:“名声足以暴炙之,威权足以捶笞之。” 杨倞 注:“捶、笞,皆杖击也。” 汉 袁康 《越绝书·荆平王内传》:“﹝ 子胥 ﹞操鞭捶笞 平王 之墓。”
词语解释:捶背  拼音:chuí bèi
轻敲背部。亦为一种按摩术。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三折:“老夫一路上鞍马劳倦,我有些腿疼,过来与我搥一搥背。” 清 曹庭栋 《老老恒言·杂器》:“搥背以手,轻重不能调。製小囊,絮实之……令人执而搥之,轻软如意。”
词语解释:捶胸跌脚  拼音:chuí xiōng diē jiǎo
悲极貌。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不是我炒炒闹闹,痛伤情搥胸跌脚。”《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玉英 听了这话,搥胸跌脚的号哭。”亦作“ 搥胸跌足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老翁搥胸跌足道:‘眼面前错过了僊缘,悔之何及!’”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西游记》第六七回:“ 八戒 捶胸跌脚,大叫道:‘哥耶!倾了你也!’”亦作“ 捶胸顿脚 ”、“ 捶胸顿足 ”。《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何玉凤 ﹞拍着那棺材,捶胸顿脚,放声大哭。这场哭直哭得那铁佛伤心,石人落泪。”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 老寿 说到这里,心里像是插了一把刀,他捶胸顿脚地干号了起来。” 柯岩 《奇异的书简·她爱祖国的明天》:“老太太捶胸顿足地哭,一边骂 曹魁珍 为啥当个辅导员害孩子遭罪,一路顶着大风数落苦情。” 熊伯涛 《黄陂大捷》:“不料刚进我根据地,他心爱的两个师即全军覆没,因此,他竟捶胸顿足,发出了这样的哀鸣。”
词语解释:捶拉  拼音:chuí lā
捶打折辱。《宋书·高道庆传》:“ 道庆 凶险暴横,求欲无已,有失其意,輒加捶拉,往往有死者,朝廷畏之如虎狼。”
词语解释:捶扑  拼音:chuí pū
亦作“ 捶扑 ”。 杖击;鞭打。《后汉书·申屠刚传》:“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乃捶扑牵曳於前,羣臣莫敢正言。”《宋书·恩倖传·奚显度》:“ 世祖 常使主领人功,而苛虐无道,动加捶扑。”《周书·王罴传》:“尝有吏挟私陈事者, 羆 不暇命捶扑,乃手自取鞾履,持以击之。”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二:“从者拽 子卿 捶扑之,其夜遂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崔猛》:“途遇数人,縶一男子,呵駡促步,加以捶扑。”
词语解释:捶挞  拼音:chuí tà
杖击,鞭打。《晋书·乐志下》:“中书令 王珉 与嫂婢有情,爱好甚篤,嫂捶挞婢过苦。”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骄慢已习,方復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设誓》:“昔日 陶侃 之僕,常遭主人捶挞。” 清 陈天华 《狮子吼》第二回:“数十人如驱牛羊,稍不前即加捶挞,或即杀之。”
词语解释:捶句  拼音:chuí jù
锤炼文句。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其为文也,大抵编字不隻,捶句皆双,脩短取均,奇偶相配。” 章炳麟 《文学说例》:“若乃素王《十翼》《老子》一经,捶句皆双,儷辞是昉,寻其文义,独多对待。”
词语解释:捶掠  拼音:chuí lüè
杖击;敲扑。《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 钱塘 褚冕 ,以 会理 故旧,捶掠千计,终无异言。”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权智》:“拽下械繫捶掠,极其苦楚。”《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景定元年》:“ 蒙古 命都元帅 耨埒 所过勿捶掠官吏。”
词语解释:捶殴  拼音:chuí ōu
欧打。《宋书·蔡兴宗传》:“帝每因朝宴,捶殴羣臣,自驃骑大将军 建安王 休仁 以下侍中 袁愍孙 等,咸见陵曳,唯 兴宗 得免。”
词语解释:捶提  拼音:chuí tí
掷;抛弃。 汉 扬雄 《法言·问道》:“《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搥提仁义,絶灭礼学,吾无取焉耳。”《宋书·王微传》:“吾欲高斅 山公 ,而以 仲容 见处,徒以搥提礼学,本不参选,鄙夫瞻彼,固不任下走,未知 新沓 何如 州陵 耳。” 清 张尔岐 《蒿庵闲话》卷一:“神仙家亦止言葆精鍊气,方欲絶弃圣知,搥提仁义,乌有所谓定之以中正仁义,主静立极者哉?”
词语解释:捶牛  拼音:chuí niú
击杀牛。 明 高启 《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归来父老拜旌旗,釃酒搥牛宴乡里。”
词语解释:捶勒  拼音:chuí lè
犹控制。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叙》:“都 燕 陵 燕 ,前万世未破斯荒,后万世无穷斯利,捶勒九边,橐篋四海。”
词语解释:捶击  拼音:chuí jī
用棍棒敲打;敲打。《汉书·陈馀传》“吏榜笞数千” 唐 颜师古 注:“榜谓捶击之也。”《晋书·愍怀太子遹传》:“或有犯忤者,手自捶击之。”《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二年》:“譬如狗,虽被捶击,终不离主耳。” 王西彦 《古屋》第四部五:“他把一只捏着拳头的手在桌上捶击着。”
词语解释:捶丸  拼音:chuí wán
古代球类竞技游戏之一。在旷地画线为基,离基线远处掘一浅穴为窝;球置基中,以棒击之,入窝者为胜。 元 宁志老人 《〈丸经〉序》:“捶丸,古 战国 之遗策也……至 宋徽宗 、 金章宗 皆爱捶丸。盛以锦囊,击以綵棒,碾玉缀顶,饰金缘边,深求古人之遗製而益致其精也。”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二折:“折莫是捶丸气毬,围棊双陆,顶鍼续麻,折白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