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共10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传授讲授敬授馆授节授口传心授进授铨授
天授除授选授擢授诞授题授交授钵授
亲授虚授简授训授诠授超授面授承授
指授色授给授占授诲授论授专授注授
相授受授室授宠授诰授函授底授换授
神授更授回授荫授例授遗授横授板授
客授宣授册授责授量授迎授归授左授
口授禅授改授调授降授假授幸授泛授
付授转授敕授刊授升授都授追授播授
教授版授柄授试授美授遥授迁授正授

词语解释:传授  拼音:chuán shòu
(1).把知识、技艺等教给他人。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此大治之道也,先圣传授而復也。” 唐 齐己 《寄蜀国广济大师》诗:“冰压霜坛律格清,三千传授尽门生。” 清 叶名澧 《桥西杂记·塞上六歌》:“既而习於水,勇於泅,转相传授,习以为常。” 马南邨 《燕山夜话·讲点书法》:“近来有许多书法家在传授书法。”
(2).指帝位的授受或官员的任命。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下》:“夫 晋 宋 已前,帝王传授,始於锡命,终於登极。” 宋 司马光 《辞特转官第一札子》:“今陛下以 神宗 皇帝大渐之际,宰臣 蔡确 等啟迪圣心,建立储贰,传授大宝,各特迁一官,固亦其宜。”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林·进士授史官》:“ 焦黄中 以二甲第一名, 胡纘宗 以三甲第一名,俱奉旨传授检讨。”
词语解释:天授  拼音:tiān shòu
(1).上天所授。《史记·淮阴侯列传》:“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唐 刘禹锡 《天论下》:“在 舜 之庭,元凯举焉,曰 舜 用之,不曰天授。”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传説之所道,或为神性之人,或为古英雄,其奇才异能神勇为凡人所不及,而由于天授,或有天相者, 简狄 吞燕卵而生 商 , 刘 媪得交龙而孕 季 ,皆其例也。”
(2).引申指与生俱有的秉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词采》:“凡作诗、文、书、画,饮酒,鬭棋,与百工技艺之事,无一不具夙根,无一不本天授。”
词语解释:亲授  拼音:qīn shòu
(1).亲手授受。《礼记·曲礼上》:“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亲授。”《后汉书·列女传·董祀妻》:“ 文姬 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十:“男女无别者为魔,男女不亲授者为明教。”
(2).亲自教授。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诗》有讽刺之辞……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
词语解释:指授  拼音:zhǐ shòu
(1).指导;传授。 汉 班固 《白虎通·三教》:“立三教以相指授。”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相原隰之宜,指授方法,故连二岁大熟。”《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真人见 昇 长 二人道心坚固,乃将生平所得秘诀,细细指授。” 鲁迅 《呐喊·阿Q正传》:“ 阿Q 本来也是正人,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曾蒙什么明师指授过,但对于‘男女之大防’却历来非常严。”
(2).犹指示。《新唐书·李吉甫传》:“又请自往招 元济 ,苟逆志不悛,得指授羣帅俘贼以献天子。” 明 陈子龙 《伤春》诗之二:“詔书频指授,使者日倥傯。”
词语解释:相授  拼音:xiāng shòu
(1).互相授受。《礼记·内则》:“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
(2).相传授。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弟子以次相授,鲜有覩其面者。”《景德传灯录·商那和修》:“昔 如来 以无上法眼藏付嘱 伽叶 展转相授而至於我。”
词语解释:神授  拼音:shén shòu
谓神明所授与。 南朝 梁 王僧孺 《从子永宁令谦诔》:“若其孝亲睦友,故非天堕地出,异才絶学,如有鬼告神授。” 唐 岑参 《过梁州奉赠张尚书大夫公》诗:“英雄若神授,大材济时危。” 宋 梅尧臣 《观居宁画草虫》诗:“ 寧公 实神授,坐使羣辈伏。”
词语解释:客授  拼音:kè shòu
在外地讲授。《后汉书·桓荣传》:“ 莽 败,天下乱。 荣 抱其经书与弟子逃匿山谷,虽常飢困而讲论不輟,后復客授 江 淮 閒。”《后汉书·鲍昱传》:“ 昱 字 文泉 。少传父学,客授於 东平 。”《后汉书·郑兴传》:“ 兴 去 莲勺 ,后遂不復仕,客授 閿乡 ,三公连辟不肯应。”
词语解释:口授  拼音:kǒu shòu
(1).口头传授。《汉书·艺文志》:“ 仲尼 思存前圣之业……有所襃讳贬损,不可书见,口授弟子,弟子退而异言。”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前者蒙示新注《公羊春秋》,又闻口授指略,私心喜幸。” 吴晗 《灯下集·古人读书不易》:“只能凭老师口授,自己笔记。”
(2).口头说,叫别人写。《三国志·蜀志·王平传》:“ 平 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下》:“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 小秦 说:‘……你认为这样好,就这样办。你口授命令吧。’” 刘宾雁 《本报内部消息(续篇)》:“总编辑叫他写三篇社论,口授了社论的中心内容。”
词语解释:付授  拼音:fù shòu
(1).嘱托授予。《晋书·羊祜传》:“取 吴 不必须臣自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所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 唐 元稹 《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在昔 徐 师,知於 南阳 ,付授兵柄, 涡 俾为防。”
(2).谓传授。 宋 刘克庄 《满江红·四首并和实之》词之三:“上帝照临忠义胆,老师付授文章脉。” 清 戴名世 《老子论下》:“ 孔子 适 周 ,见 老子 ,其叮嚀付授不过数语而 孔子 嘆美之。其后所著书上下篇,大抵不出此数语之中。”
词语解释:教授  拼音:jiào shòu
(1).学官名。 宋 代除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位居提督学事司之下。 元 代诸路散府及中州学校和 明 清 的府学亦置教授。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教授》:“ 宋 朝 神宗 元丰 中,兴太学三舍,以经术养天下之才,又於诸大郡府,始各置教授一人,掌教导诸生。”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仲子教授》:“至壬子癸丑,果连捷,中会榜第四,后补 寧国府 教授。”
(2).对私塾先生的尊称。《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吴教授 看那入来的人,不是别人,却是十年前搬去的邻舍 王婆 。”《水浒传》第十四回:“ 雷横 便道:‘教授不知,这厮夜来赤条条地睡在灵官庙里,被我们拿了这廝。’”
(3).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子夏 居 西河 教授,为 魏文侯 师。”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蒋琛》:“ 霅 人 蒋琛 ,精熟二经,常教授於乡里。” 巴金 《关于〈长生塔〉》:“他教授中文,也需要找人帮忙。”
(4).高等学校教师学衔或职务名称之一。 老舍 《牺牲》:“我是哈佛的博士,我是大学的教授。” 冰心 《我的学生》:“又在两月以后,我在一个大学里,单身教授的宿舍窗前,拆开了 P 的一封信。”
词语解释:讲授  拼音:jiǎng shòu
讲解传授。《汉书·夏侯胜传》:“始, 胜 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旧唐书·马周传》:“ 武德 中,补 博州 助教,日饮醇酎,不以讲授为事。” 王统照 《一栏之隔》:“下课钟响了,我究竟不明白这一课的心理学讲授的是甚么。”
词语解释:除授  拼音:chú shòu
拜官授职。 唐 白居易 《论孙璹张奉国状》:“况今圣政日明,朝纲日举,每命一官一职,人皆侧耳听之。则除授之间,深宜重慎。”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德宗 躬亲庶政,中外除授皆自揽。”《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先君因赴试,流落京师,以后得第,除授 钱塘 县尹。”
词语解释:虚授  拼音:xū shòu
谓授职给德才不相称的人。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授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 唐 刘禹锡 《让同平章事表》:“臣闻以德詔官,以劳定赏。苟或虚授,人无劝心。”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宋子京 明道,初召试学士院,试《琬圭赋》,其辞有曰:‘尔功既昭,则增圭之重;彼绩不建,则貽玉之羞。是以上无虚授,下靡妄求。’”
词语解释:色授  拼音:sè shòu
用神色传递内心的感情。多指男女之间的情爱。 唐 张柬之 《大堤曲》诗:“魂处自目成,色授开心许。”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仙人岛》:“每作房中之戏,招与共事,两情益篤,时色授而手语之。”参见“ 色授魂与 ”。
词语解释:色授魂与  拼音:sè shòu hún yǔ
指男女情爱的神交,默会。《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长眉连娟,微睇緜藐。色授魂与,心愉於侧。” 郭璞 注引 张揖 曰:“彼色来授,我魂往与接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於颠倒衣裳矣。”
词语解释:受授  拼音:shòu shòu
(1).犹呼应,传递。 唐 杜甫 《上水遣怀》诗:“歌謳互激远,回斡明受授。” 仇兆鳌 注:“舟人首尾相呼,以求水脉,谓之受授。”
(2).指学问的传受。 唐 韩愈 《南山诗》:“《山经》《地志》,茫昧非受授。”
词语解释:更授  拼音:gēng shòu
另行任用。《晋书·石苞传》:“以 苞 计画不同,虑敌过甚,故徵还更授。”
词语解释:宣授  拼音:xuān shòu
(1).宣布和授予。 汉 焦赣 《易林·临之噬嗑》:“钦敬昊天,历象星辰,宣授民时,阴阳和调。”
(2).指用皇帝制书的形式委命官职。《新唐书·刘栖楚传》:“帝问:‘向廷争者在耶?’以諫议大夫召。未几,宣授刑部侍郎。故事,侍郎无宣授者, 逢吉 喜助己,故不次任之。”《元史·选举志三》:“凡迁官之法……自六品至九品为敕授,则中书牒署之;自一品至五品为宣授,则以制命之。”
(3).传授。《晋书·隐逸传·杨轲》:“﹝ 杨軻 ﹞虽业门徒,非入室弟子,莫得亲言。欲所论授,须旁无杂人,授入室弟子,令递相宣授。”
词语解释:禅授  拼音:chán shòu
犹禅让。以帝位让人。 唐 刘知几 《史通·疑古》:“《汲冢琐语》云:‘ 舜 放 尧 於 平阳 。’而书云某地有城以囚 尧 为号。识者凭斯异説,颇以禪授为疑。” 清 恽敬 《〈李氏三忠事迹考证〉书后》:“ 可望 邀 秦王封 先发难,大罪一…… 马吉翔 等谋画 尧 舜 禪授图,大罪四;改国号,易印文,大罪五。”参见“ 禪让 ”。
词语解释:禅让  拼音:shàn ràng
中国 古代历史上统治权转移的一种方式,皇帝把帝位让给他人。《后汉书·逸民传论》:“ 潁阳 洗耳,耻闻禪让。” 李贤 注:“ 许由 隐於 潁阳 ,闻 尧 欲禪,乃临 潁 而洗耳。”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自古帝王有禪让之礼,今可行也。”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 太祖 以禪让开基,事与 魏 合。”
词语解释:转授  拼音:zhuǎn shòu
转让(如交给自己的权力或权利)于他人。例如:将立法权转授于行政机构。
词语解释:版授  拼音:bǎn shòu
(1).谓不经朝命而用白版授予官职或封号。《宋书·王镇恶传》:“﹝ 镇恶 ﹞进次 澠池 ,造故人 李方 家,升堂见母,厚加酬賚,即版授 方 为 澠池 令。”《旧唐书·中宗纪》:“天下妇人八十已上,版授乡、县、郡等君。”
(2).指封号。《新唐书·太宗纪》:“民八十以上赐粟帛,百岁加版授。”
词语解释:敬授  拼音:jìng shòu
见“ 敬授人时 ”。
词语解释:敬授人时  拼音:jìng shòu rén shí
亦作“ 敬授民时 ”。 《书·尧典》:“乃命 羲 和 ,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蔡沉 集传:“人时,谓耕穫之候”。《史记。五帝本纪》引作“敬授民时”。谓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敬授人时”指颁布历书。《艺文类聚》卷三九引 南朝 梁元帝 《庆东耕启》:“伏惟陛下,敬授民时,造幄籍圃。”《梁书·元帝纪》:“食乃民天,农为治本,垂之千载,貽诸百王,莫不敬授民时,躬耕帝籍。”《元史·仁宗纪一》:“卿其敬授人时,益修臣职,毋替尔祖事大之诚,以副朕不忘柔远之意。”亦省作“ 敬授 ”。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茹柔嘉之旨脃,则忧敬授之失时。”
词语解释:选授  拼音:xuǎn shòu
经过选定授以官职。《南史·徐陵传》:“迁吏部尚书, 陵 以 梁 末以来,选授多失其所,於是提举纲维,综覈名实。”《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吏部榜出,果然选授 开封 县尉。”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二章:“上边开着十个人的姓名,有的要授给这样官职,有的要授给那样官职,有的是选授,有的是迁授。”
词语解释:简授  拼音:jiǎn shòu
铨叙授职。 晋 傅玄 《晋宗庙歌·文皇帝登歌》:“柔远能邇,简授英贤。”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正月丙寅朔》:“有由侯伯等爵简授头二等公使者。”
词语解释:给授  拼音:gěi shòu
给予;交付。 唐 元稹 《古社》诗:“绕坛旧田地,给授有等伦。”《新唐书·李密传》:“民食 兴洛仓 者,给授无检。” 宋 曾巩 《救灾议论》:“﹝賑粟﹞至于给授之际,有淹速,有均否,有真伪,有会集之扰,有辨察之烦,厝置一差,皆足致弊。”
词语解释:室授  拼音:shì shòu
犹真传。 唐 皮日休 《请韩文公配飨太学书》:“夫 孟子 、 荀子 翼传 孔 道,以至于 文中子 …… 文中 之道,旷百祀而得室授者,惟 昌黎 文公 焉。”
词语解释:回授  拼音:huí shòu
转授(官职)。《周书·泉企传》:“朝廷又以其父临危抗节,乃令袭爵 上洛郡公 ,旧封听回授一子。”《北史·隋纪下·炀帝》:“自今已后,诸授勋官者,并不得回授文武职事。”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京丞相转官》:“十二月敕局赏,当得两官,以一回授,一转光禄。”
亦作“廻授”。 古代官员把所得的封赠呈请改授他人。《隋书·达奚长儒传》:“餘勋廻授一子。” 唐 白居易 《为崔相陈情表》:“自去年已来,累有庆泽,凡在朝列,再蒙追荣,或有陈乞,皆许迴授。”《旧唐书·李大亮传》:“ 大亮 言於 太宗 曰:‘臣有今日之荣, 张弼 力也。所有官爵请迴授。’ 太宗 遂迁 弼 为中郎将。”
词语解释:册授  拼音:cè shòu
唐 制,三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当面册封,称“册授”。《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旧制,三品以上官册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参阅《唐会要·册让》
词语解释:改授  拼音:gǎi shòu
另行授予官职。 晋 陆机 《赠顾交阯公真》诗:“发迹翼藩后,改授抚南裔。”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徵为吏部尚书领卫尉,固让不拜,改授尚书右僕射。”
词语解释:敕授  拼音:chì shòu
唐 制,朝廷封授六品以下官称“敕授”。《资治通鉴·唐睿宗景云元年》:“旧制,三品以上官册授,五品以上制授,六品以下敕授。”
词语解释:柄授  拼音:bǐng shòu
授予权柄。 唐 韩愈 《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 贞元 十五年, 刘逸淮 死。军中皆曰:‘此军司徒所树,必择其骨肉为士卒所慕赖者付之。’今见在人,莫如 韩 甥,且其功最大,而材又俊,即柄授之,而请命於天子。”
词语解释:馆授  拼音:guǎn shòu
谓教私塾。 明 都穆 《南濠诗话》:“ 袁景文 初甚贫,尝馆授一富家。”
词语解释:擢授  拼音:zhuó shòu
提升。《后汉书·袁绍传》:“臣以负薪之资,拔於陪隶之中,奉职宪臺,擢授戎校。”《晋书·文苑传·左思》:“父 雍 ,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五年》:“﹝ 裴藴 ﹞由是渐见亲委,未几,擢授御史大夫,与 裴矩 、 虞世基 参掌机密。”
词语解释:训授  拼音:xùn shòu
教授;传授。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三·慧义》:“后 西域 名僧多投止此寺,或传译经典,或训授禪法。” 宋 曾巩 《劝学诏》:“若训授无方而取舍失实,亦将论其罚焉。” 明 唐顺之 《章孺人传》:“至於训授诸子书,则缕缕竟朝夕,其语有外传所不能详者。”
词语解释:占授  拼音:zhàn shòu
口授。《陈书·赵知礼传》:“ 知礼 为文赡速,每占授军书,下笔便就,率皆称旨。”
词语解释:宠授  拼音:chǒng shòu
指皇帝授予官爵。《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曹公 表 策 为讨逆将军,封为 吴侯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曰:“夫悬赏俟功,惟勤是与,故便宠授,承袭前邑,重以大郡,荣耀兼至。”《南史·刘怀敬传》:“帝以旧恩, 怀敬 累见宠授,至 会稽 太守。” 北周 庾信 《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公频烦宠授,朝野为荣。三年,都督 成州 诸军事、 成州 刺史。寻加侍中。”
词语解释:荫授  拼音:yīn shòu
同“廕授”。
子弟承荫而被授以官职。
词语解释:责授  拼音:zé shòu
谓降级授予官职。《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一》:“己酉,前 泽州 刺史 李彦崇 责授右司御副率。”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谈禅》:“蒙圣主宽恩,责授 黄州 团练副使。”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宋史五》:“ 宋 时有节度副使、团练副使,皆为责授官,不得签书公事。”
词语解释:调授  拼音:diào shòu
调任官职。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自订年谱》:“旋调授 江苏 巡抚,即回 桂林 ,往来得饱看 阳朔 山水。”
词语解释:刊授  拼音:kān shòu
指以刊物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授课方式
词语解释:试授  拼音:shì shòu
任命、授予。 唐 元稹 《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三十餘试授祕书省校书郎。”
词语解释:节授  拼音:jié shòu
谓按时节授予。《汉书·魏相传》:“明王谨於尊天,慎于养人,故立羲和之官以乘四时,节授民事。” 颜师古 注:“各依其节而授以事。”
词语解释:诞授  拼音:dàn shòu
谓上天给予;上天授予。诞,语助词。 晋 刘琨 《劝进表》:“诞授钦明,服膺聪哲。”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公之生也,诞授命世,体三才之茂,践得二之机。”
词语解释:诠授  拼音:quán shòu
选授官职。詮,通“ 銓 ”。《周书·萧詧传》:“文官武寮,随即詮授。”
词语解释:诲授  拼音:huì shòu
犹教授。 汉 蔡邕 《太尉杨公碑》:“公承夙绪,世篤儒教,以 欧阳 《尚书》、 京氏 《易》诲授,四方学者自远而至,盖踰三千。”
词语解释:诰授  拼音:gào shòu
朝廷用诰命授予封号。《红楼梦》第十三回:“灵前供用执事等物俱按五品职例,灵牌疏上皆写‘誥授 贾 门 秦 氏宜人之灵位’。”
词语解释:例授  拼音:lì shòu
循例授官。 清 制封典,朝廷按照定例授予官爵:授给本身者为例授;因推恩而授给本人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妻之存者为例封,其殁者为例赠。参阅《清会典·吏部·验封清吏司》
词语解释:量授  拼音:liàng shòu
量能授官。《梁书·敬帝纪》:“又詔诸州各置中正,依旧访举。不得輒承单状序官,皆须中正押上,然后量授。”
词语解释:降授  拼音:jiàng shòu
(1).赏赐。 南朝 齐 王融 《谢敕赐御裘等启》:“云衣降授,仙裾曲委。”
(2).贬官,贬职。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一:“凡降官与职,并称降授。”
词语解释:升授  拼音:shēng shòu
亦作“ 升受 ”。 升官授职。《后汉书·栾巴传》:“虽干吏卑末,皆课令习读,程试殿最,随能升授。” 南朝 梁 江淹 《王俭为左仆射诏》:“升授之宜,盖允具瞻。”《水浒传》第一○一回:“ 宋江 等正在征剿,未便升受,待 淮西 奏凯,另行酌议封赏。” 清 夏燮 《中西纪事·粤民义师》:“ 黄恩彤 自 江寧 藩司升授 粤 抚。”
升迁授官。《水浒传》第三九回:“通判所言有理,下官即日也要使人回家,书上就荐通判之功,使家尊面奏天子,早早陞授富贵城池,去享荣华。”《明史·选举志三》:“请仍遵 洪武 旧制,於内外九年考满官内拣择陞授,或亲择朝臣才望者任之。”
词语解释:美授  拼音:měi shòu
谓授予美职。《北齐书·皮景和传》:“ 景和 於武职之中,兼长吏事,又性识均平,故频有美授。”
词语解释:口传心授  拼音:kǒu chuán xīn shòu
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明 解缙 《春雨杂述·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这刀法,枪法,弹弓,袖箭,拳脚,却是老人家口传心授。” 光未然 《戏曲遗产中的现实主义》:“古代戏曲中许多优秀剧目,尽管在旧社会得不到出版发行的便利,千百年来通过无数艺人的口传心授,终于很好地保留下来了。”
词语解释:题授  拼音:tí shòu
奏准任命(官员)。《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只是这两行难选,且打点不到,仍要转出外头去做县丞、主簿,不如这中书,纳完银就题授了,且又不外转。”
词语解释:超授  拼音:chāo shòu
升迁。亦指越等授官。《晋书·慕容暐载记》:“摧锋陷鋭,宜论功超授。”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有能捉获贼者,赐钱万贯,仍加超授。”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序》:“余友 遵义 黎庶昌 蒓斋 以出使 西班牙 参赞,超授出使 日本 大臣。”
词语解释:论授  拼音:lùn shòu
谓讲授课业。《晋书·隐逸传·杨轲》:“欲所论授,须旁无杂人,授入室弟子,令递相宣授。”
词语解释:函授  拼音:hán shòu
以通信辅导为主、面授为辅的教学方式。 张天民 《荒岛》:“在师范学院读书时,他是学中文的。毕业后被分配回家乡,在文化局工作,工作之余,通过函授学习历史和考古。”
词语解释:遗授  拼音:yí shòu
(1).指弃置未授官职的人才。《宋书·谢庄传》:“一人之鉴易限,而天下之才难原,以易限之鉴,镜难原之才,使国罔遗授,野无滞器,其可得乎?”
(2).犹传授。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臆论·利己》:“先君子尝云:人有多积以遗授於子孙者,不如少积以培养其子孙也。”
词语解释:迎授  拼音:yíng shòu
谓迎接王命。 宋 朱翌 《猗觉寮杂记》卷下:“今之封王建节,以鼓吹迎节于閤门,谓之迎授。”
词语解释:假授  拼音:jiǎ shòu
非正式的委任。《晋书·宣帝纪》:“ 申仪 久在 魏兴 ,专威疆埸,輒承制刻印,多所假授。”
词语解释:都授  拼音:dōu shòu
谓集中诸生讲授经义。《汉书·翟方进传》:“ 胡常 与 方进 同经…… 方进 知之,候伺 常 大都授时,遣门下诸生至 常 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説。” 颜师古 注:“都授,谓总集诸生大讲授也。”
词语解释:遥授  拼音:yáo shòu
谓授予官衔,而不须到任。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 魏 明元皇帝 ,遥授平南大将军、 荆州 刺史。”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一:“州郡节察防团刺史,虽召居京师,谓之遥授。”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褐盖》:“﹝ 显纯 ﹞以太学生入貲,遥授指挥僉事。”
词语解释:进授  拼音:jìn shòu
(1).为君王讲读授课。《三国志·吴志·张昭传》“以《汉书》授 登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休 进授,指摘文义,分别事物,并有章条。”
(2).进升而授职。《梁书·武帝纪上》:“今进授相国……封公为 梁公 。”《北史·高丽传》:“ 隋文帝 受禪, 汤 遣使诣闕,进授大将军,改封 高丽王 。”《隋书·李浑传》:“ 开皇 初,进授 象城府 驃骑将军。”
词语解释:交授  拼音:jiāo shòu
(1).授与;交付。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名为众情,其实逼诈,因而可之者,又十八九;前置介倅,因缘交授者,亦十四五。”
(2).指负责交付事宜的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清查之法》:“驛马每站俱有额设,或更有邻封协济,前任须照额设交授。”
词语解释:面授  拼音:miàn shòu
(1).当面任命。《旧唐书·德宗纪下》:“召右金吾将军 吴凑 于 延英 ,面授京兆尹,即令入府视事。”
(2).当面传授。《宋史·职官志一》:“其大除拜,亦有宰相召舍人面授词头者。”《清史稿·恂勤郡王允禵传》:“十月,召来京,面授方略。”
词语解释:专授  拼音:zhuān shòu
谓君主授臣以特权。《管子·明法》:“故君臣共道则乱,专授则失。” 马王堆 汉 墓帛书《伊尹·九主》:“是故专授,失正之君也,过在主。”
词语解释:底授  拼音:dǐ shòu
传授,授予。 汉 王粲 《荆州文学记官志》:“天降纯嘏,有所底授。”
词语解释:横授  拼音:héng shòu
犹言超秩拔擢。 晋 陆机 《至洛与成都王颖笺》:“ 机 以駑暗,文武寡施,猥蒙横授,委任外閫。”
词语解释:归授  拼音:guī shòu
犹还政。《后汉书·桓帝纪》:“远览‘復子明辟’之义,近慕先姑归授之法,及今令辰,皇帝称制。”
词语解释:幸授  拼音:xìng shòu
指因帝王宠幸而授官的人。 苏曼殊 《岭海幽光录·李元荫传》:“﹝ 袁彭年 等﹞持论侃侃,专以尊主权,别流品,斥倖授为事。”
词语解释:追授  拼音:zhuī shòu
死后授予某种封赠、荣誉。 清 秦荣光 《上海县竹枝词·浦东故事》:“孙曾兵侍官追授,一品恩邀八世荣。” 萧琦 《罗盛教》:“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颁布政令,追授予 罗盛教 烈士以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斗荣誉勋章。”
词语解释:迁授  拼音:qiān shòu
迁升官职。《南史·蔡兴宗传》:“ 王景文 、 谢庄 等迁授失序, 兴宗 又欲改为美选。”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欲人之不怨,莫若迁授之有常;欲人之竭诚,莫若授拯于焚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上皇登极,恩典下颁,致仕官皆得迁授一级,宣议郎加迁宣德郎。”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二章:“﹝ 崇祯 ﹞拿起来一张由内阁进呈请旨的名单,上边开着十个人的姓名……有的是选授,有的是迁授。”
词语解释:铨授  拼音:quán shòu
选拔任命(官吏)。《北齐书·高叡传》:“ 须拔 进居蝉珥之荣,退当委要之职,自昔以来,实未闻如此銓授。”《新唐书·选举志下》:“侍中 裴光庭 兼吏部尚书,始作循资格,而贤愚一概,必与格合,乃得銓授。”
词语解释:钵授  拼音:bō shòu
犹授钵。僧侣传授衣钵等法物。引申为思想、学术、技能方面的传授与继承。 清 钱谦益 《文毅赵公神道碑》:“于是乎灯传鉢授,为留中永錮之法。”
词语解释:承授  拼音:chéng shòu
承继传授。 清 阮元 《〈汉学师承记〉序》:“读此可知 汉 世儒林家法之承授,国朝学者经学之渊源。”
词语解释:注授  拼音:zhù shòu
指职官铨选时的登记、授受。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自 唐 初并无县丞,诸司注授,勾留在京,纵有赴任者,不月餘必卒。”《元典章·礼部四·伪学》:“ 蒙古 、色目人,愿试 汉 人南人科目,中选者加一等注授。”《元史·拜住传》:“ 拜住 奏阁之,注授一依选格次第,吏无容姦。”
词语解释:换授  拼音:huàn shòu
谓酌其才能调任官职。《宋史·儒林传七·刘清之》:“又言用人四事……四曰听换授。谓文武之官不可用违其才,然不当许之自列,宜令文武臣四品以上,各以性行材略及文武艺,每岁互举堪充左右选者一人,於合入资格外,稍与优奬。”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伪官换授,是当诛而蒙赏。”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取士上》:“取士之弊,至今日制科而极矣。故 毅宗 尝患之也,为拔贡、保举、准贡、特授、积分、换授,思以得度外之士。”
词语解释:板授  拼音:bǎn shòu
(1).指诸王大臣权授下属官职。别于帝王诏敕任命。《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元年》:“ 绍 ( 袁绍 )自号车骑将军,诸将皆板授官号。” 胡三省 注:“时 卓 挟天子, 绍 等罔攸禀命,故权宜板授官号。”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白板天子》:“ 晋 乱,国璽没,胡人号 晋 诸帝为白板天子。白板,如今板授之官,无詔敕也。”
(2).指授予高龄老人荣誉职衔。《北史·隋纪下·炀帝》:“高年之老,加其板授,并依别条,赐以粟帛。”《通典·职官十五》:“ 太极 元年初,令老人年九十以上板授下州刺史,朱衣执象笏。”
词语解释:左授  拼音:zuǒ shòu
降官;贬职。 唐 韩愈 《祭郴州李使君文》:“当 贞元 之癸未,惕皇威而左授。”《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煜》:“ 熙载 后房妓妾数十人,多出外舍私侍宾客, 煜 以此难之,左授 熙载 右庶子,分司 南都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引 张秉政 诗:“此去未须怜左授,下方欲识謫仙人。”
词语解释:泛授  拼音:fàn shòu
古代指不按考绩制度规定而普授官职。《隋书·百官志下》:“六品已下,又有翊军等四十三号将军,品凡十六等,为散号将军,以加汎授。”参见“ 汎阶 ”。
词语解释:播授  拼音:bō shòu
布置安插。 汉 王符 《潜夫论·本政》:“贵宠之臣,未尝不播授私人,进姦党也。”
词语解释:正授  拼音:zhèng shòu
正式任命。 唐 元稹 《处分幽州德音制》:“管内州县官吏 肃存古 等二百餘人,悉是 刘总 选任材能,久令假摄,并与正授,用奬勤劳。”《新五代史·唐废帝纪》“许御署官选” 宋 徐无党 注:“‘御署官’,疑是 废帝 初举兵时所置之官,以其非吏部正授,故须有旨方得选。”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外扮 包待制 上]官拜龙图阁待制学士,正授 开封府 府尹。”
共106,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