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掊克 拼音:póu kè
亦作“ 掊剋 ”。亦作“ 掊刻 ”。聚敛;搜括。亦指搜括民财之人。一说,自大而好胜人。《诗·大雅·荡》:“曾是彊御,曾是掊克。” 毛 传:“掊克,自伐而好胜人也。” 朱熹 集传:“掊克,聚敛之臣也。”《汉书·叙传下》:“曾是强圉,掊克为雄,报虐以威,殃亦凶终。”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序》:“愡恫官府之閒,以窥掊尅之益,内以夸妻妾,外以钓名位。” 唐 白居易 《论刑法之弊》:“掊刻之心,无文之弊,不生於刀笔之下矣。”《新唐书·韩滉传》:“ 德宗 立,恶 滉 掊刻,徙太常卿。” 宋 王安石 《兼并》诗:“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元典章·兵部一·军官》:“似此掊尅非止一端,渐将军户侵损。”《明史·彭时传》:“光禄寺採办,各城门抽分,掊剋不堪。” 章炳麟 《訄书·消极》:“近岁掊克之尽,赂鬻之彰,誃馆之侈,蚩贱所发愤也。”词语解释:掊敛 拼音:póu liǎn
聚敛;搜刮。《旧唐书·王播传》:“ 播 至 淮南 ……设法掊敛,比屋嗟怨。”《旧五代史·晋书·李金全传》:“ 天成 中,授 涇州 节度使,在镇数年,以掊敛为务。” 宋 苏轼 《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掊敛民财,十室九空。”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广西先后守将优劣》:“﹝ 柳安远 ﹞未尝有心於掊敛,待之如一。”词语解释:掊昌
聚敛贪昌词语解释:掊聚 拼音:póu jù
聚敛;搜括。 宋 李纲 《乞正李宏擅杀马友典刑奏状》:“虽胁制官吏,搔扰百姓,掊聚钱粮,赡养徒众,不无过恶,然实未见有背负朝廷之迹。”《宋史·食货志下八》:“自 唐 室藩镇多便宜从事,擅其征利,以及 五季 ,诸国益务掊聚财货以自赡,故征算尤繁。”词语解释:掊攻 拼音:póu gōng
抨击。 罗惇曧 《文学源流·周秦诸子总论》:“夫以 墨 当 战国 ,疆宇至恢,同时宿学,掊攻极至,要属偏激之词,岂平情之论?”词语解释:掊斥 拼音:póu chì
抨击,指责。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国朝二十四家文钞》:“同时 章氏 实斋 与 吴胥石 书,深致不满,以 吴 敍其书为非,虽为掊斥 随园 而发,而云 穆堂 文仅取七首,买櫝还珠,则固至言也。”词语解释:掊捃 拼音:póu jùn
敛取。《新唐书·外戚传·李翛》:“帝以 浙 西富饶,欲掊攟遗利,以 翛 为观察使。”词语解释:掊取 拼音:póu qǔ
搜括。 宋 苏籀 《栾城先生遗言》:“公在諫垣,论 蜀 茶祖宗朝量收税…… 李稷 始议极力掊取,民间遂困。” 明 方孝孺 《存耕轩记》:“世俗之吏,乘其位而掊取,虐敛惟恐不足。”词语解释:掊冒 拼音:póu mào
聚敛贪冒。《新唐书·黎干传》:“﹝ 忠翼 ﹞当盛时,爵赏在其口吻,掊冒财贿,貲产累皆巨万。”词语解释:掊刻 拼音:póu kè
见“ 掊克 ”。
词语解释:掊克 拼音:póu kè
亦作“ 掊剋 ”。亦作“ 掊刻 ”。聚敛;搜括。亦指搜括民财之人。一说,自大而好胜人。《诗·大雅·荡》:“曾是彊御,曾是掊克。” 毛 传:“掊克,自伐而好胜人也。” 朱熹 集传:“掊克,聚敛之臣也。”《汉书·叙传下》:“曾是强圉,掊克为雄,报虐以威,殃亦凶终。” 晋 葛洪 《〈抱朴子〉外篇自序》:“愡恫官府之閒,以窥掊尅之益,内以夸妻妾,外以钓名位。” 唐 白居易 《论刑法之弊》:“掊刻之心,无文之弊,不生於刀笔之下矣。”《新唐书·韩滉传》:“ 德宗 立,恶 滉 掊刻,徙太常卿。” 宋 王安石 《兼并》诗:“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元典章·兵部一·军官》:“似此掊尅非止一端,渐将军户侵损。”《明史·彭时传》:“光禄寺採办,各城门抽分,掊剋不堪。” 章炳麟 《訄书·消极》:“近岁掊克之尽,赂鬻之彰,誃馆之侈,蚩贱所发愤也。”词语解释:掊怨 拼音:póu yuàn
犹招怨,积怨。《新唐书·封伦传》:“ 文帝 怒曰:‘ 素 殫百姓力,为吾掊怨天下。’”《新唐书·权德舆传》:“四方鋭於上献,为国掊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