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举措 拼音:jǔ cuò
亦作“ 举厝 ”。亦作“ 举错 ”。
(1).举动,行为。《管子·五辅》:“故民必知权,然后举错得;举错得,则民和辑。”《汉书·匡衡传》:“举错动作,物遵其仪。”《东观汉记·梁商传》:“举措动作,直推雅性。”
(2).措置,措施。《荀子·天论》:“政令不明,举错不时。”《汉书·何武传》:“君举错烦苛,不合众心。”《后汉书·霍谞传》:“言行动天地,举厝移阴阳。” 晋 左思 《魏都赋》:“諮其考室,议其举厝。”
(3).任用与废黜。《周书·萧詧传论》:“赏罚得衷,举厝有方。”词语解释:风措
犹风流。形容风韵美好动人。 宋 柳永 《合欢带》词:“身材儿,早是妖嬈。算风措,实难描。” 宋 周邦彦 《木兰花令》词:“歌时宛转饶风措,鶯语清圆啼玉树。” 宋 李德载 《早梅芳近》词:“雪难欺,霜莫妒。别是一般风措。”词语解释:无措 拼音:wú cuò
(1).无法对付;不知如何应付。形容极其惶恐。《吴子·料敌》:“一可击十,必使无措。” 唐 刘禹锡 《代谢男师损等官表》:“﹝臣﹞惊跃无措,靦惧失容。”《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遐叔 得了这个消息,惊得进退无措。” 朱自清 《别》:“他终于彷徨无措呜呜咽咽哭了。”
(2).谓不执着,不拘泥。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
(3).无法置办。《三国演义》第八一回:“白旗白甲,一时无措,须宽限方可。”词语解释:刑措 拼音:xíng cuò
见“ 刑错 ”。
词语解释:刑错 拼音:xíng cuò
亦作“ 刑措 ”。亦作“ 刑厝 ”。 置刑法而不用。《荀子·议兵》:“传曰:‘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史记·周本纪》:“故 成 康 之际,天下安寧,刑错四十餘年不用。”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错,置也。民不犯法,无所置刑。”《汉书·文帝纪赞》:“断狱数百,几致刑措。”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九年策秀才文》:“永念画冠,缅追刑厝。” 章炳麟 《商鞅》:“虽不刑措,其势将偃齐斧以功榱桷。”词语解释:罔措 拼音:wǎng cuò
喻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景德传灯录·自满禅师》:“情知汝罔措,僧欲进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 子瞻 尝问一后进‘近读何书’,其人答‘读某书’。 子瞻 輒问曰:‘其中有某好亭子?’其人愕然罔措,不知 子瞻 所问。”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去古既远,治体不振,生当其时,手足罔措。”词语解释:峭措 拼音:qiào cuò
俏醋。艳丽,美好。 宋 陈造 《归欤老秋》诗:“霜后峰峦添峭措,波间鸥鷺剧风流。” 宋 刘克庄 《鹧鸪天·戏题周登乐府》词:“挥彩笔,展红綃。十分峭措称妖嬈。可怜才子如 公瑾 ,未有佳人敌 小乔 !”词语解释:失措 拼音:shī cuò
因惊慌而举动失常,不知所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张飞 卒后,领司隶校尉” 裴松之 注引《蜀记》:“ 曹公 遣刺客见 刘备 ……既而 亮 入, 魏 客神色失措。”《宋史·外国传二·夏国下》:“ 种諤 在 绥德 节制诸军,闻 夏 人至,茫然失措,欲作书召 燕达 ,战怖不能下笔。”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三:“小舟在怒涛中颠簸,失措的舟子,抱着樯杆,哀唤着‘天妃’的慈号。”词语解释:安措 拼音:ān cuò
(1).见“ 安厝 ”。
(2).安宁。《新唐书·褚遂良传》:“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
(3).安置。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就各山之瀑布飞泉,安措轮轴,使摩激而生电气。”
词语解释:安厝 拼音:ān cuò
亦作“ 安措 ”。
(1).安葬。《孝经·丧亲》:“卜其宅兆而安措之。” 邢昺 疏:“宅,墓穴也;兆,塋域也。葬事大,故卜之。” 汉 班固 《白虎通·崩薨》:“崩薨别号,至墓同,何也?时臣子藏其君父,安厝之义,贵贱同。葬之为言下藏之也。” 唐 吴少微 《为任虚白陈情表》:“两柩双魂,未遑安厝。”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将骨殖一担挑来,指望的傍祖塋好生安厝。” 清 李渔 《意中缘·救美》:“奴家原为葬亲而来,还要到 莆田 安厝了二亲,然后转去。”
(2).停放灵柩待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妖宅》:“二小人舁一棺入,仅长四寸许,停置凳上。安厝未已,一女子率廝婢数人来,率细小如前状。”《红楼梦》第一一二回:“且説 贾政 等送殯到了寺内,安厝毕,亲友散去, 贾政 在外厢伴灵, 邢 王 二夫人等在内,一宿无非哭泣。”词语解释:注措 拼音:zhù cuò
见“ 注错 ”。
词语解释:注错 拼音:zhù cuò
亦作“ 注措 ”。 措置,安排处置。《荀子·荣辱》:“君子注错之当,而小人注错之过也。” 杨倞 注:“注错……与措置义同。”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一》:“注错二字同义。《广雅》:‘措,鉒,置也。’措鉒即注错。是注、错同训为置。” 宋 曾巩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 仁宗 皇帝,宽仁慈恕,虚心纳諫,慎注措,谨规矩。” 明 刘元卿 《贤奕编·闲钞上》:“诸 吕 之际,诸公注措如用兵。”词语解释:措措 拼音:cuò cuò
石榴的别称。语本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元微 乃悟:诸女曰姓 杨 、姓 李 ,及顏色衣服之异,皆众花之精也。緋衣,名 阿措 ,即安石榴也。” 宋 陆游 《山店卖石榴取以荐酒》诗:“麴生正欲相料理,催唤风流措措来。”词语解释:时措 拼音:shí cuò
《礼记·中庸》:“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故时措之宜也。” 郑玄 注:“时措,言得其时而用也。” 孔颖达 疏:“措犹用也。言至诚者成万物之性,合天地之道,故得时而用之,则无往而不宜”。后以“时措”谓因时制宜。《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八年》:“大抵治狱以宽厚为本,而刑新国则宜用轻典,若执而不变,非时措之道也。”词语解释:阿措 拼音:ā cuò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是日东风振地,自 洛南 折树飞沙,而苑中繁花不动。 玄微 乃悟诸女曰姓 杨 、姓 李 ,及颜色衣服之异,皆众花之精也。緋衣名 阿措 ,即安石榴也。”后用以为石榴的代称。 宋 洪适 《许倩报白榴已得玉茗未谐以诗趣之》:“万里移根 安石国 ,何年傅粉未知名……东家阿措休相妬,不学穠粧照眼明。”词语解释:止措 拼音:zhǐ cuò
(1).犹废置。
(2).举措,行动。 明 何景明 《进舟赋》:“推是术而处之兮,虽夷险而同情。嗟世俗之止措兮,胡兹技之不侔!”词语解释:规措 拼音:guī cuò
规划处理。《金史·彀英传》:“ 大定 元年十一月, 彀英 以军至 中都 ……见 世宗 于 三河 。詔 彀英 以便宜规措 河南 、 陕西 、 山东 边事。” 元 李文蔚 《蒋神灵应》第二折:“初间布置张罗,次后往来规措。”《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四年》:“平章政事 庆图 规措有方,陆运川输,千里相属,朝廷赖之。”词语解释:朝中措 拼音:cháo zhōng cuò
词牌名。双调,四十八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有多种变体。始见 宋 欧阳修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词。又名《照江梅》、《芙蓉曲》、《梅月圆》。参阅《词谱》卷七。词语解释:博措 拼音:bó cuò
博射的动作。《世说新语·赏誉》“ 山涛 以下, 魏舒 以上”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 舒 ﹞少工射,箸韦衣入山泽,每猎大获。为后将军 钟毓 长史, 毓 与参佐射戏, 舒 常为坐画筹,后值朋人少,以 舒 充数,於是发无不中,加博措闲雅,殆尽其妙。”词语解释:举止失措 拼音:jǔ zhǐ shī cuò
举动失常。形容心慌意乱。《三国演义》第九八回:“ 睿 闻知两处危急,举止失措,甚是惊慌。” 容閎 《西学东渐记》第十三章:“予胸中既有成竹,故对於此重大问题,不至举止失措。”词语解释:美措 拼音:měi cuò
形貌俊美的贫士。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语未毕,有一美措傲睨直入,年二十餘,肥白可观。”参见“ 措大 ”。
词语解释:措大 拼音:cuò dà
旧指贫寒失意的读书人。 唐 李匡乂 《资暇集》卷下:“代称士流为醋大,言其峭醋而冠四人之首;一説衣冠儼然,黎庶望之,有不可犯之色,犯必有验,比于醋而更验,故谓之焉。或云:往有士人,贫居 新郑 之郊,以驴负醋,巡邑而卖,復落魄不调。邑人指其醋驮而号之。 新郑 多衣冠所居,因总被斯号。亦云: 郑 有 醋沟 ,士流多居。其州沟之东,尤多甲族,以甲乙叙之,故曰醋大。愚以为四説皆非也。醋,宜作‘措’,正言其能举措大事而已。”《类说》卷四十引 唐 张鷟 《朝野佥载》:“ 江陵 号衣冠藪泽,人言琵琶多於饭甑,措大多於鯽鱼。”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 太祖 曰:‘安得宰相如 桑维翰 者,与之谋乎?’ 普 对曰:‘使 维翰 在,陛下亦不用,盖 维翰 爱钱。’ 太祖 曰:‘苟用其长,亦当护其短。措大眼孔小,赐与十万贯,则塞破屋子矣。’”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读书的功名须奋发,得志呵做高官,不得志呵为措大。”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陈自明》:“酸措大正气逼人,妾不愿近。” 郁达夫 《她是一个弱女子》四:“还有天才、学问等也是空的,不过是穷措大在那里吓人的傲语。”词语解释:设措 拼音:shè cuò
筹措。 清 蒋士铨 《空谷香·杀舱》:“如今同去 扬州 不难,但我身边没有盘费,前途僱船,何以设措?” 清 张集馨 《道咸宦海见闻录·庚申六十一岁》:“起身时一筹莫展,幸门生 陈灼亭 代为设措;同人见余狼狈,各有所赠,始能首涂。”词语解释:束手无措 拼音:shù shǒu wú cuò
同“ 束手无策 ”。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王小官人》:“有大酒楼失银器数百两,总所移文制司,立限搆捕严甚,少违则身受重谴矣。束手无措,用是冒急求策耳。”《清史稿·讷尔经额传》:“ 訥尔经额 回驻 临洺关 ,素不知兵,束手无措。”词语解释:废措 拼音:fèi cuò
废顿,僵伏不起。《周礼·考工记·梓人》:“苟穨尔如委,则加任焉,则必如将废措,其匪色必似不鸣矣。” 郑玄 注:“措犹顿也。” 孙诒让 正义:“《广雅·释詁》云:‘顿,僵也。’”词语解释:张惶失措 拼音:zhāng huáng shī cuò
见“ 张皇失措 ”。
词语解释:张皇失措 拼音:zhāng huáng shī cuò
亦作“ 张惶失措 ”。亦作“ 张徨失措 ”。 慌乱失常,不知所措。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三国》:“一旦有事,张皇失措,惊忧朒缩,而国固不足以存。” 清 薛福成 《上李伯相论与英使议约事宜书》:“一城偶失,先自震惊,以至张皇失措,受制洋人。” 朱自清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徨失措。” 巴金 《秋》十一:“ 枚 张惶失措地往四处看。” 韩少功 《七月洪峰》三:“‘我……’ 张明 张皇失措,哑了嘴。”词语解释:张徨失措 拼音:zhāng huáng shī cuò
见“ 张皇失措 ”。
词语解释:张皇失措 拼音:zhāng huáng shī cuò
亦作“ 张惶失措 ”。亦作“ 张徨失措 ”。 慌乱失常,不知所措。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三国》:“一旦有事,张皇失措,惊忧朒缩,而国固不足以存。” 清 薛福成 《上李伯相论与英使议约事宜书》:“一城偶失,先自震惊,以至张皇失措,受制洋人。” 朱自清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徨失措。” 巴金 《秋》十一:“ 枚 张惶失措地往四处看。” 韩少功 《七月洪峰》三:“‘我……’ 张明 张皇失措,哑了嘴。”词语解释:张皇失措 拼音:zhāng huáng shī cuò
亦作“ 张惶失措 ”。亦作“ 张徨失措 ”。 慌乱失常,不知所措。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三国》:“一旦有事,张皇失措,惊忧朒缩,而国固不足以存。” 清 薛福成 《上李伯相论与英使议约事宜书》:“一城偶失,先自震惊,以至张皇失措,受制洋人。” 朱自清 《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这突然的袭击使我张徨失措。” 巴金 《秋》十一:“ 枚 张惶失措地往四处看。” 韩少功 《七月洪峰》三:“‘我……’ 张明 张皇失措,哑了嘴。”词语解释:幸措 拼音:xìng cuò
谓将侥幸之人置于左右。《国语·郑语》:“不建立卿士,而妖试幸措,行暗昧也。”词语解释:仿徨失措 拼音:fǎng huáng shī cuò
谓心神不宁,举动失常。词语解释:进退失措 拼音:jìn tuì shī cuò
见“ 进退无措 ”。
词语解释:进退无措 拼音:jìn tuì wú cuò
谓进退两难而无法应付。《元史·忠义传二·李黼》:“会西南风急,贼舟数千,果扬帆顺流鼓譟而至,舟遇桩不得动,进退无措。”《水浒传》第六十回:“当晚二更时分,天色微明,十五个头领,都在寨中纳闷,正是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嗟咨叹惜,进退无措。”亦作“ 进退失措 ”。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昔之照壁后,訾相人物,指摘仪度,见其或被上官詆訶,进退失措者,莫不羣笑,声闻於外。”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陆炳吉》:“ 陆 方心动欲还,奈歧路之中又有歧焉者,不知所向,正进退失措间,遥望前林,有灯火明灭。”词语解释:进退无措 拼音:jìn tuì wú cuò
谓进退两难而无法应付。《元史·忠义传二·李黼》:“会西南风急,贼舟数千,果扬帆顺流鼓譟而至,舟遇桩不得动,进退无措。”《水浒传》第六十回:“当晚二更时分,天色微明,十五个头领,都在寨中纳闷,正是蛇无头而不行,鸟无翅而不飞,嗟咨叹惜,进退无措。”亦作“ 进退失措 ”。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昔之照壁后,訾相人物,指摘仪度,见其或被上官詆訶,进退失措者,莫不羣笑,声闻於外。”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陆炳吉》:“ 陆 方心动欲还,奈歧路之中又有歧焉者,不知所向,正进退失措间,遥望前林,有灯火明灭。”词语解释:迫措 拼音:pò cuò
犹逼近。《汉书·王莽传下》:“﹝ 王莽 ﹞詔:‘太师 王匡 ……亟进所部州郡兵凡三十万众,迫措 青 徐 盗贼。’” 颜师古 注:“措读与笮同。”《汉书·王莽传下》:“纳言将军 严尤 ……亟进所部州郡兵凡十万众,迫措前队丑虏。”词语解释:不知所措 拼音:bù zhī suǒ cuò
语本《论语·子路》:“则民无所措手足。”形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酉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唐 柳宗元 《谢李吉甫相公示手札启》:“感深益惧,喜极增悲,五情交战,不知所措。”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青天白日》:“即有婢媪扶一美人出,与交拜, 南 不知所措, 昉 挽之拜。” 巴金 《秋》十四:“他站在那里不知所措,身子微微发颤。”词语解释:折措 拼音:shé cuò
犹抵偿。《元典章·刑部五·烧埋》:“ 张广 於 至元 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打死 袁六二 , 大德 元年三月二十七日钦遇释放,合追烧埋银两,移准 隆兴 万户府关, 张广 并无事产折措。”词语解释:容措 拼音:róng cuò
见“ 容错 ”。
词语解释:容错 拼音:róng cuò
亦作“ 容厝 ”。亦作“ 容措 ”。 犹措置;安放。 汉 仲长统 《昌言》:“ 孝宣 之世,则以 弘恭 为中书令, 石显 为僕射。 中宗 严明,二竖不敢容错其奸心也。”《晋书·刘毅传》:“故天下之人退而修本,州党有德义,朝廷有公正,浮华邪佞,无所容厝。” 唐 韩愈 《上郑尚书相公启》:“伏蒙仁恩,猥赐示问,感戴战悚,若无所容措。”词语解释:支措 拼音:zhī cuò
支撑筹办。 明 张居正 《与荆南道府二公》:“况先年议有废州县课银,近日两院又奏留存积粮银,目前尚可支措,俟明岁再议未晚。”词语解释:手足失措 拼音:shǒu zú shī cuò
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形容极其惊慌。 唐 韩愈 《为韦相公让官表》:“承命震骇,心神靡寧,顾己慙靦,手足失措。”《三国演义》第八五回:“ 孔明 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於地。” 鲁迅 《故事新编·出关》:“大家显出苦脸来了,有些人还似乎手足失措。”词语解释:手足无措 拼音:shǒu zú wú cuò
手脚无安放处。喻动辄得咎,不知所从。语出《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礼记·仲尼燕居》:“若无礼,则手足无所措,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陈书·后主纪》:“自画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无措。”后亦用以形容临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急得家人 王定 手足无措,三回五次催他回去。”《红楼梦》第九六回:“那人先自唬的手足无措,见这般势派,知道难逃公道。” 许地山 《女儿心》:“听说一两日间民军便要进城,住在城里的旗人更吓得手足无措。”词语解释:施措 拼音:shī cuò
采取措施。 明 王廷相 《策问》:“夫今学校之士,皆修经术而明道德者,其平居何以致力?临政何以施措?必有一定之学以窃附於古人,不徒曰举业文词而已也。” 清 魏源 《〈皇朝经世文编〉叙》:“亹亹乎经曲,淼淼乎精微,则遵袭循守与创制同,諏询谋议与施措同。”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凡所施措,莫不戾乎吾民好恶之常,而迫之以党于其恶。”词语解释:惊皇失措 拼音:jīng huáng shī cuò
同“ 惊惶失措 ”。 《文明小史》第二二回:“听得外头尚在那里乱,不觉惊皇失措。”词语解释:惊慌无措 拼音:jīng huāng wú cuò
同“ 惊惶失措 ”。 清 蒲松龄 《翻魇殃》第十二回:“这謡言传的凶……一家人惊慌无措。”词语解释:彷徨失措 拼音:páng huáng shī cuò
谓心神不宁,举动失常。《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我母亲只气得面白唇青,一句话也没有,婶娘也是徬徨失措。” 廖仲恺 《致蒋介石函》:“ 纪文 归,为言兄仓卒间谓弟不復兄电,使弟徬徨失措。” 茅盾 《小圈圈里的人物》:“可说是有生以来第一次, 贝师母 感得了徬徨失措。”词语解释:手脚无措 拼音:shǒu jiǎo wú cuò
同“ 手足无措 ”。 《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府尹 胡师文 ,见了上司批文,慌得手脚无措。”参见“ 手足无措 ”。
词语解释:手足无措 拼音:shǒu zú wú cuò
手脚无安放处。喻动辄得咎,不知所从。语出《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礼记·仲尼燕居》:“若无礼,则手足无所措,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陈书·后主纪》:“自画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无措。”后亦用以形容临事慌张,不知如何是好。《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急得家人 王定 手足无措,三回五次催他回去。”《红楼梦》第九六回:“那人先自唬的手足无措,见这般势派,知道难逃公道。” 许地山 《女儿心》:“听说一两日间民军便要进城,住在城里的旗人更吓得手足无措。”词语解释:惊惶失措 拼音:jīng huáng shī cuò
因惊慌而举止失常,不知所措。《北齐书·元暉业传》:“ 孝友 临刑,惊惶失措, 暉业 神色自若。”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韩生》:“家唯孀母并一姊,闻之,惊惶失措,急至阁,抚尸大慟。” 吴晗 《灯下集·谈曹操》:“ 曹操 死, 青州 军惊惶失措,以为天下又要大乱了。”词语解释:惊惶无措 拼音:jīng huáng wú cuò
同“ 惊惶失措 ”。 《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武 当时未曾开谈,先流下泪来。吓得众人惊惶无措。”《说唐》第九回:“当时 罗元帅 吓得面如土色,众官将目瞪口呆, 叔宝 惊惶无措。”《红楼梦》第一一六回:“正走时,只见一人手提宝剑,迎面拦住,説:‘那里走!’吓得 宝玉 惊惶无措。”词语解释:惊慌失措 拼音:jīng huāng shī cuò
同“ 惊惶失措 ”。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一章:“ 郭祥 他们乘势一阵猛打,惊慌失措的敌人已经忘了抵抗,只顾往坦克上乱爬。”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九:“我们若是惊慌失措,必然要动摇军心。”词语解释:筹措 拼音:chóu cuò
亦作“ 筹厝 ”。 谋划措办;设法筹集。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第五节:“ 湘省 财政,自近年创办军学各要政,库储久已无几,此次骤增兵餉至五倍之多,一时实无可筹厝。” 茅盾 《秋收》三:“镇上的商会筹措一百五十担米交给村长去分俵。”词语解释:置措 拼音:zhì cuò
犹措置。 宋 苏舜钦 《谘目七》:“苟置措乖方,有所当责,如此则不敢推避。”词语解释:罔知所措 拼音:wǎng zhī suǒ cuò
不知该怎么办。 唐 白行简 《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胜 看了,吓得目睁口呆,罔知所措。” 明 张居正 《为故大学士高拱乞恩疏》:“臣等闻命震惊,罔知所措。”词语解释:窆措 拼音:biǎn cuò
安葬。《周书·武帝纪下》:“宜追赠諡,并窆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