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现代汉语字典揆拼音:kuí 属 纸韵
 
 
揆 kuí〈动〉 
〈名〉(形声。从手,癸声。本义:测量方位)同本义揆,度也。——《说文》揆之以日,作于楚室。——《诗·鄘风·定之方中》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易·系辞》南北之揆七同也。——《国语·周语》揆度,大致估量现实状况皇览揆予初度兮,肇锡予以嘉名。——《楚辞·离骚》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论衡·实知》揆其所以,虽未必尽由于此,亦不可不以为戒。——《镜花缘》又如:揆格(对客观事物的量度推究);揆量(审度);揆端(估量事物的端倪);揆抚(审度省察);揆德(度量人的品德)管理;掌管[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左传》又如:揆持(掌管;管理)灭;破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揆吾家。”——《吕氏春秋》 
准则;原则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孟子·离娄下》又如:千载一揆事务;政事纳于百揆,百揆时叙。——《书·舜典》因宰相管理百官百事,后遂以指宰相或相当于宰相之职 。如:揆路(宰相之位,内阁);揆衡(宰相) 康熙字典揆
 《唐韻》求癸切《集韻》《韻會》巨癸切,𠀤葵上聲。 《說文》葵也。《爾雅·釋言》度也。《易·繫辭》初率其辭而揆其方。《註》循其辭,以度其義。《詩·鄘風》揆之以日。《史記·律書》癸之爲言揆也,言萬物可揆度,故曰癸。又百揆,官名。《書·舜典》納于百揆。《傳》納舜于此官,揆度百事也。《後漢·百官志註》百揆,堯初別置,周更名冢宰。又《正字通》渠惟切,音葵。 字彙闕平聲,非。按:唐韻,集韻諸書,揆字止收紙韻,不入支韻。經典釋文亦無平聲,从舊可也。本作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