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齐平声 西[qī,夫妻][yī][tí][详注1][dī]觿[ní][lí][bī pī][bǐ][详注2][详注3][guī][guī][xī][tí][详注4][qí jī][pí]


注1:儿 音霓。姓也。《前汉·艺文志》儿良一篇。《注》师古曰:六国时人也。《儿宽传》儿宽,千乘人也。又《韵会》弱小也。通作倪。《孟子》反其旄倪。
注2:媞 音题。美好,如“西施~~而不得见兮。”安详,如“有女怀芬芳,~~步东厢。”
注3:澌 音西。与嘶同。《说文》散声也。《徐曰》若今谓马鸣为嘶也。
注4:錍 又《集韵》篇迷切。《尔雅·释器·金镞翦羽谓之鍭注》今之錍箭是也。《扬子·方言》凡箭簇胡合嬴者,广长而薄镰,谓之錍。《注》錍,普蹄反。
共14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提携提掇提握提要提振提掖提学御史提干
提壶提孩提举提领提灯提学提参提念
提封提耳提醒提法提心提月提及提比
提挈提衡提琴提瓮提高提升提心在口提梁
提起提篮提提提点提行提石提单提味
提撕提出提奖提炉提引提名抖姓提名提头
提笔提取提象提词提拔提秽提台提教
提兵提省提胡芦提调提款提动提心吊胆提揭
提剑提唱提军提拂提案提头儿提成提摄
提纲提刀提壶芦提拨提掷提审提名道姓提早

词语解释:提携  拼音:tí xié
亦作“提擕”。
(1).牵扶;携带。 宋 陆游 《小市》诗:“暂憩轩窗仍汛扫,远游书剑亦提携。”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及其隄决也,哭声盈耳,鳧水走避,家人提携什器,相与掩面泪下,呼天而詈之。”
(2).指可供悬持的容器。 唐 杜甫 《石龛》诗:“苦云直簳尽,无以充提携。”
(3).照顾;扶植。《南齐书·萧景先传》:“ 景先 少遭父丧,有至性, 太祖 嘉之。及从官京邑,常相提携。” 唐 刘得仁 《山中抒怀寄上丁学士》诗:“幽拙欣殊幸,提携更不疑。”《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知县唤过 刘 家儿子来看了,对 直生 道:‘如此孩子,正好提携。’” 沉从文 《王谢子弟》:“七爷若有心提携她,我敢赌一个手指,说她会成当代女诗人!”
(4).提拔。《三国志·魏志·牵招传》“ 嘉 与 晋 司徒 李胤 同母,早卒” 裴松之 注引 晋 荀绰 《冀州记》:“﹝ 牵秀 ﹞ 太康 中,为 卫瓘 、 崔洪 、 石崇 等所提携。”《封神演义》第三一回:“ 黄将军 昔在都城,我在他麾下,荷蒙提携,奬荐陞用将职。”
(5).携手;合作。 唐 元稹 《青云驿》诗:“众真千万辈,柔颜尽如荑……云韶互鏗戞,霞服相提携。” 宋 苏轼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与君聚散若云雨,共惜此日相提携。” 孙中山 《致苏联遗书》:“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词语解释:提壶  拼音:tí hú
亦作“ 提壶芦 ”。亦作“ 提胡芦 ”。 鸟名。即鹈鹕。 唐 刘禹锡 《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池看科斗成文字,鸟听提壶忆献酬。” 宋 欧阳修 《啼鸟》诗:“独有花上提壶芦,劝我沽酒花前醉。” 宋 梅尧臣 《和永叔六篇·啼鸟》:“提胡芦,提胡芦,尔莫劝翁沽美酒,公多金钱赐醇酎,名声压时为不朽。”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提壶叫,布穀喳。” 清 曹寅 《雨中李使君饷浙东薏苡酒戏成》诗之一:“一具春槽十斛珠,栗留枝上唤提壶。”
词语解释:提封  拼音:tí fēng
(1).通共;大凡。《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 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广雅》曰:‘提封,都凡也。’都凡者,犹今人言大凡,诸凡也……都凡与提封一声之转,皆是大数之名。提封万井,犹言通共万井耳。”《汉书·食货志上》:“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
(2).犹版图,疆域。 隋 薛道衡 《老氏碑》:“ 牂牱 、 夜郎 之所, 靡汉 、 桑乾 之地,咸被声教,并入提封。”《旧唐书·东夷传·高丽》:“ 辽东 之地, 周 为 箕子 之国, 汉 家 玄菟郡 耳! 魏 晋 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长驱胡骑剪提封,谁夺龙沙斩将功。” 清 顾炎武 《海上》诗之三:“南营 乍浦 北 南沙 ,终古提封属 汉 家。”
词语解释:提挈  拼音:tí qiè
(1).用手提着。《礼记·王制》:“轻任并,重任分,斑白不提挈。”《宋书·沉庆之传》:“ 诞 餉 庆之 食,提挈者百餘人。”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歷代史册浩繁极矣,苟不提挈其纲领,便如一屋散钱,无从着手。” 闻一多 《李白之死》诗:“你那提挈海潮底全副的神力,把我也吸起。”
(2).提携,牵扶。《墨子·兼爱下》:“家室奉承亲戚,提挈妻子而寄託之,不识於兼之有是乎?於别之有是乎?”《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遣 芳 归藩於 齐 ,以避皇位”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帝﹞或与从官携手共行, 熙 白:‘从官不宜与至尊相提挈。’”《周书·庾信传》:“提挈老幼,关 河 累年。”引申为抚育。《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妙观 叹口气道:‘奴家自幼失了父母,寄养在 妙果庵 中,亏得老道姑提挈成人。’” 清 戴名世 《成烈妇传》:“﹝ 文昭 ﹞拜曰:‘少弟弱妹方须母提挈,毋自伤。’”
(3).扶持,帮助。《汉书·张耳陈馀传》“夫以一 赵 尚易 燕 ,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灭 燕 易矣” 唐 颜师古 注:“提挈,言相扶持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臣有二子一婿,俱是选人,到处撞见寃仇,何人更肯提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若得他提挈,官事易解。” 孙中山 《欢迎苏联军舰祝词》:“彼此互相提挈,力排障碍,共躋大同,岂惟两国之福,亦世界之幸也。”
(4).提拔。《宋书·刘景素传》:“ 何季穆 等, 宣简王 之旧也, 王 提挈以升之。”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贯 起立谓 拣 曰:‘ 童贯 小内臣,蒙太师提挈,今官职至此,岂敢相忘。’”《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全亏 周翰 提挈, 程万里 亦得补 福建 福清 县尉。” 臧克家 《京华练笔二十年》:“他们对我的奖掖和提挈,使我触及动心的那一点时,不禁为之悲痛泪流。”
(5).带领;统率。《南齐书·萧颖胄传》:“﹝ 梅虫儿 、 茹法珍 ﹞帐饮闤肆之间,宵游街陌之上,提挈羣竖,以为欢笑。” 唐 元稹 《授田布魏博节度使制》:“提挈义旅,勤劳王家,冒白刃而不疑,推赤心而自信。”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六二:“抗 日 战争的指挥员就要发挥他们的威力,提挈全军,去打倒那些民族的敌人。”
(6).主宰,支配。《淮南子·俶真训》:“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淮南子·俶真训》:“提挈阴阳,嫥捖刚柔,枝解叶贯,万物百族,使各有经纪条贯。”《宋书·索虏传》:“ 慕容 、 姚泓 恃强作祸,提挈万里,卒婴鈇鉞。”《隋书·王昭传》:“投辅提者,言投授政事於辅佐,使之提挈也。”
(7).揭示要领。 唐 韩愈 《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清 袁枚 《与程蕺园书》:“近见海内所推博雅大儒,作为文章,非叙事噂沓,即用笔平衍,於剪裁、提挈、烹炼、顿挫诸法,大都懵然。”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或有才能,如‘ 浪里白跳 张顺 ’和‘ 鼓上蚤 时迁 ’等,并不能提挈这人的全般。”
词语解释:提起  拼音:tí qǐ
(1).举起;拿起。《水浒传》第五三回:“ 李逵 抢将入去,提起斧头,便望 罗真人 脑门上劈将下来。” 赵树理 《金字》:“我提起大笔在金里蘸着,就有人把缎子给我铺在桌面上问我说:‘先生!给他写几个什么字?’”
(2).说起,提到。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蔡公逼伯喈赴试》:“他意儿难提起,这其间就里我自知。”《花月痕》第四回:“ 荷生 嘆一口气道:‘不必提起,我有两首诗念给你听就知道了。’”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隔膜》:“ 清 朝初年的文字之狱,到 清 朝末年才被从新提起。”
(3).引起;提出。 毛泽东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序言一》:“这就使得很多的同志对于这个问题没有提起注意。”如:提起公诉。
词语解释:提撕  拼音:tí sī
(1).拉扯;提携。《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汉 郑玄 笺:“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撕其耳。”《剪灯馀话·芙蓉屏记》:“逝魄愿提撕,煢嫠赖将引。” 李大钊 《时》:“冀其翻然思反,复归于进步论者之林,与我们携手提撕,共到进步的大路上去。”
(2).教导;提醒。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吾今所以復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 清 魏源 《〈曾子章句〉序》:“惟为己为人义利际,谆谆提撕而辟咡之,百世下如见其心焉。” 叶圣陶 《线下·校长》:“现在经先生的提撕,我们才恍然觉悟,知道这件事是不该随意玩的。”参见“ 提耳 ”。
(3).振作。 唐 韩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所职事无多,又不自提撕。” 清 吴伟业 《途中遇雪即事言怀》诗:“昔贤长笑傲,吾道务提撕。” 杨度 《〈游学译编〉叙》:“及今日而提撕其精神,操炼其体魄,犹有可以自救者。”
词语解释:提耳  拼音:tí ěr
语出《诗·大雅·抑》:“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孔颖达 疏:“我又亲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后以“提耳”指恳切教导。《后汉书·循吏传·刘矩》:“民有争讼, 矩 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 宋 司马光 《除兼侍读学士乞先次上殿札子》:“伏蒙圣恩,曲赐手詔,过加奬待,諭以至意,温密纤悉,提耳谆谆。” 清 钱谦益 《兵科给事中李遇知父友竹加赠征仕郎兵科给事中制》:“生而有气谊可见,殁而有风骨可詒,式穀之似,有深於提耳者与!”
词语解释:提笔  拼音:tí bǐ
握笔。指写文章。 唐 周繇 《送边上从事》诗:“提笔男儿事,功名立可夸。” 宋 王禹偁 《五哀诗·颍贽》:“提笔入广场,辞气干斗牛。” 鲁迅 《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不过我却又怀疑于自己的失望,因为我所见过的人们,事件,是有限得很的,这想头,就给了我提笔的力量。”
词语解释:提兵  拼音:tí bīng
率领军队。 唐 武元衡 《兵行褒斜谷作》诗:“注意奏凯赴都畿,速令提兵还 石坂 。”《封神演义》第四三回:“自来提兵征伐多年,未尝有挫锋鋭;今日到此,失机丧师,殊为痛恨!”京剧《取南郡》第十四场:“ 牛金 、 曹纯 恐非 周瑜 敌手,元帅还须提兵接应。”
词语解释:提剑  拼音:tí jiàn
《史记·高祖本纪》:“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后以“提剑”谓起兵或从军。 唐 杜牧 《感怀诗》:“ 高文 会 隋 季,提剑徇天意。” 明 何景明 《挽谢晚耕》诗:“ 日南 提剑志,海上却金名。”
词语解释:提纲  拼音:tí gāng
(1).提举网的总绳,举网。 唐 杜甫 《又观打鱼》诗:“苍江渔子清晨集,设网提纲万鱼急。”
(2).比喻抓住大的或主要的。《宋史·职官志八》:“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羣毛理。”
(3).指写作、发言、学习、研究、讨论等的内容要点。 浩然 《艳阳天》第六三章:“她这会儿坐在草地上,考虑着发言提纲。”
(4). 唐 宋 称总领提运财物至京。当时谓成批运送货物为纲。 唐 方干 《送婺州许录事》诗:“曙星没尽提纲去,暝角吹残锁印归。” 宋 梅尧臣 《依韵和许待制病起偶书》:“提纲勿用銖銖较,列局缘从物物监。”
词语解释:提掇  拼音:tí duō
(1).提拉。《坛经·行由品》:“ 能 隐草莽中, 惠明 至,提掇不动。”
(2).提携,挈带。 明 高明 《琵琶记·义仓赈济》:“今日得君提掇起,免教人在污泥中。”《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妾看君决非庸下之人,妾也不甘久处风尘,但得君一举成名,提掇了妾身出去,相随终身。”
(3).提出。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若诚意之説,自是圣门教人用功第一义,但近世学者,乃做第二义看,故稍与提掇紧要出来,非鄙人所能持倡也。” 明 李贽 《史阁叙述》:“故夫子又於六五之象復提掇而申明之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4).提起,振作。《朱子语类》卷四四:“平日须提掇精神,莫令頽塌放倒,方可看得义理分明。”
(5).整饬。 元 无名氏 《举案齐眉》第一折:“踏残红软衬着鞋儿去。再提掇綺罗衣袂,重整顿珠翠冠梳。”
词语解释:提孩  拼音:tí hái
幼儿,儿童。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莫烦相属和,传示及提孩。” 陈毅 《哭叶军长希夷同志》诗:“胸无城府,光风霽月,令我忆君之天真有如提孩。”
词语解释:提耳  拼音:tí ěr
语出《诗·大雅·抑》:“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孔颖达 疏:“我又亲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后以“提耳”指恳切教导。《后汉书·循吏传·刘矩》:“民有争讼, 矩 常引之于前,提耳训告,以为忿恚可忍,县官不可入,使归更寻思。” 宋 司马光 《除兼侍读学士乞先次上殿札子》:“伏蒙圣恩,曲赐手詔,过加奬待,諭以至意,温密纤悉,提耳谆谆。” 清 钱谦益 《兵科给事中李遇知父友竹加赠征仕郎兵科给事中制》:“生而有气谊可见,殁而有风骨可詒,式穀之似,有深於提耳者与!”
词语解释:提衡  拼音:tí héng
(1).亦作“ 提珩 ”。谓用秤称物,以平轻重。引申为抗衡。《管子·轻重乙》:“则是寡人之国,五分而不能操其二,是有万乘之号而无千乘之用也,以是与天子提衡争秩於诸侯,为之有道乎?”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功》:“七国之时,皆据万乘,南面称王,提珩为敌国累世。”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碑》:“既而三河失统,九州之寳币不归;四塞提衡,万里之长城继作。”
(2).谓简选官吏。《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提衡惟允,一纪于兹。” 李善 注:“言选曹以材授官,似衡之平物,故取以喻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吏部候人数满百或二百,即引试,量书、判注拟,乃无被放者。故吏曹四时提衡,略无休暇。”
词语解释:提篮  拼音:tí lán
有提梁的篮子。 鲁迅 《而已集·再谈香港》:“其次是看提篮,有一个包着七元大洋的纸包,打开来数了一回。” 冰心 《寄小读者》五:“她们带着好几个提篮,内中一个满圈着小鸡。”
词语解释:提出  拼音:tí chū
揭示;提请考虑、讨论、接受或采纳
提取。例如:他从银行存款中提出一千元。
词语解释:提取  拼音:tí qǔ
(1).从负责保管的单位或机构中取出财物。 赵树理 《三里湾·非他不行》:“办事员说:‘到了期自然由你提取!’”
(2).指司法机关索取罪证。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印官亲验》:“立即出票差老成妥役,立限严拿,并提取兇器。”
(3).谓经过提炼而取得。如:从油页岩中提取石油。
词语解释:提省  拼音:tí shěng
提醒。《蒙古秘史》卷七:“我如今提省你,若不隄防,恐来夺你弓箭。”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三折:“这句话可将我提省了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 孟氏 ‘ 尧 舜 之道孝弟而已者’,是就人之良知发见得最真切篤厚,不容蔽昧处提省人。”
词语解释:提唱  拼音:tí chàng
见“ 提倡 ”。
词语解释:提倡  拼音:tí chàng
亦作“ 提唱 ”。
(1).佛教禅宗说法时唱说宗要之称。 宋 周葵 《宏智禅师妙光塔碑》:“其退 能仁 ,受 长芦 之请,适游 云居 , 圜悟 劲禪师 见其提倡,以偈送之。” 明 宋濂 《明辩正宗广慧禅师及公塔铭》:“自 宋 季以迄于今,提唱 达摩 正传追配先哲者,唯 明辩正宗广慧禪师 一人而已。” 清 王鑨 《秋虎丘》:“那管 达摩 提唱,休説如来戒律。”
(2).倡导;鼓励。 明 李贽 《答邓明府书》:“故不识讳忌,时时提唱此语。” 清 恽敬 《言事·与姚秋农》:“ 中州 人文渊藪,昔圣先贤,流风在人,五兄课士之外,必有提唱发挥、守先待后之事。” 清 龚自珍 《杂诗》之七:“十年提倡受恩身,惨緑年华记忆真。”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我当然不是提倡迷信;偶像崇拜和小孩子扮演神仙故事,截然的是两件事。”
词语解释:提刀  拼音:tí dāo
(1).持刀。《三国志·魏志·常林传》“ 旹 弟 静 绍封”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清介传》:“ 并 怒,因躧履提刀而出,多从吏卒,欲收 肇 。”
(2).兵器的一种。 宋 岳飞 《奏郾城捷状》:“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敌手拽厮劈,鏖战数十合,杀死 金 兵满野。”
词语解释:提握  拼音:tí wò
(1).执持。 唐 裴夷直 《观淬龙泉剑》诗:“击磨如不倦,提握愿长从。” 唐 雍裕之 《题蒲葵扇》诗:“羡尔逢提握,知名自 谢公 。”
(2).执手,携手。 唐 高适 《答侯少府》诗:“提握每终日,相思犹比隣。”
词语解释:提举  拼音:tí jǔ
(1).提而举之。《陈书·徐陵传》:“ 陵 以 梁 末以来,选授多失其所,於是提举纲维,综覈名实。”
(2).提拔荐举。 唐 白居易 《姚侍御见过戏赠》诗:“东臺御史多提举,莫按金章繫布裘。”
(3).掌管。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臣顷在 陕西 ,见刺义勇提举诸县。” 清 叶廷琯 《吹网录·石林公历官年月》:“以龙图阁学知 汝州 ,寻免,提举 洞霄 。”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 蔡京 入相,依仿三司条例司旧例,设置‘讲议司’制定法令制度,由他亲自提举。”
(4).官名。 宋 枢密院编修敕令所有提举,宰相兼;同提举,执政兼。此外,有提举常平仓、提举茶盐、提举水利等官。 元 明 沿其制。 清 亦有提举之职,如文渊阁设提举阁事,以内务府大臣充任。 宋 辛弃疾 有《鷓鴣天·和张子志提举》词。《明史·太祖纪一》:“置儒学提举司,以 宋濂 为提举。”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官职上》:“ 唐 枢密使亦宦官也, 五代 郭崇韜 、 安重诲 领之,遂改为宰相之要任。大抵古小而今大者,尚书侍郎也;古大而今小者,检校提举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五》《清文献通考·职官四》
词语解释:提醒  拼音:tí xǐng
从旁指点,促使注意。《朱子语类》卷十一:“且如看《大学》‘在明明德’一句,须常常提醒在这里;他日长进亦只在这里。”《红楼梦》第二五回:“一句话提醒了 王夫人 。” 柔石 《二月》八:“我为什么如此苦痛呢?因为你提醒我真的人生来了。”
词语解释:提琴  拼音:tí qín
(1).弦乐器。胡琴的一种。 明 西泠长 《芙蓉影·春饯》:“这是 姑苏 潘落斋 絶妙清曲,更兼提琴簫管、丝索串戏,无一不精。” 徐珂 《清稗类钞·音乐·提琴》:“提琴,圆木为槽,上冒蟒皮而空其下,竹柄贯槽中,柄端刻木为龙首,柄有小环,贯四絃於其中,槽面正平,设柱以承絃。竹片为弓,马尾双絃,间而轧之。”
(2).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总称。亦单指小提琴。 巴金 《新生》:“她底像提琴一样柔软的声音流进了我底心里,我觉得我要哭了。”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二章:“ 徐芳 知道他心中难过,想独自呆一会儿,就叹了口气,背起背包、提琴,独自回村里去了。”
词语解释:提提  拼音:tí tí
(1).安舒貌。《诗·魏风·葛屦》:“好人提提,宛然左辟。” 毛 传:“提提,安諦也。” 孔颖达 疏:“言安諦,谓行步安舒而审諦也。”
(2).显著,明显。《管子·白心》:“为善乎,毋提提,为不善乎,将陷于刑。”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念孙 曰:“提提,显著之貌。”《淮南子·说林训》:“旳旳者获,提提者射,故大白若辱,大德若不足。” 刘文典 集解引 王念孙 曰:“旳旳、提提,皆明也。”
词语解释:提奖  拼音:tí jiǎng
(1).提拔奖励。《北齐书·赵彦传》:“凡诸选举,先令銓定,提奬人物,皆行业为先,轻薄之徒,弗之齿也。”《隋书·李德林传》:“ 德林 虽庸愞,微诚亦有所在。若曲相提奬,必望以死奉公。” 宋 陈善 《扪虱新话·欧公收东坡东坡收秦黄》:“ 少游 不遇 东坡 ,当能自立,必不在人下也。然提奬大成就, 坡 力为多。”
(2).提成奖赏。 赵树理 《三里湾·范登高的秘密》:“就在这一路上, 范登高 便和 王小聚 谈判好了,达成了下面四条协议:每月工资二十万,生意赚了钱提奖百分之五。”
词语解释:提象  拼音:tí xiàng
本谓人君观天象而立法治国,引申指即帝位。《左传·昭公十七年》“凤鸟氏,歷正也” 唐 孔颖达 疏:“《河纪》云:‘ 尧 即政七十年,凤皇止庭。 伯禹 拜曰:昔 帝轩 提象,凤巢阿阁。’” 唐 元稹 《镇圭赋》:“自天有命,非因桐叶而封 唐 ;提象握机,故配土行而执镇。”《旧唐书·礼仪志二》:“ 永徽 二年敕曰:‘上玄幽赞,处崇高而不言;皇王提象,代神功而理物。’”
词语解释:提胡芦  拼音:tí hú lú
见“ 提壶 ”。
词语解释:提壶  拼音:tí hú
亦作“ 提壶芦 ”。亦作“ 提胡芦 ”。 鸟名。即鹈鹕。 唐 刘禹锡 《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池看科斗成文字,鸟听提壶忆献酬。” 宋 欧阳修 《啼鸟》诗:“独有花上提壶芦,劝我沽酒花前醉。” 宋 梅尧臣 《和永叔六篇·啼鸟》:“提胡芦,提胡芦,尔莫劝翁沽美酒,公多金钱赐醇酎,名声压时为不朽。”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提壶叫,布穀喳。” 清 曹寅 《雨中李使君饷浙东薏苡酒戏成》诗之一:“一具春槽十斛珠,栗留枝上唤提壶。”
词语解释:提军
率领军队
词语解释:提壶芦  拼音:tí hú lú
见“ 提壶 ”。
词语解释:提壶  拼音:tí hú
亦作“ 提壶芦 ”。亦作“ 提胡芦 ”。 鸟名。即鹈鹕。 唐 刘禹锡 《和苏郎中寻丰安里旧居寄主客张郎中》:“池看科斗成文字,鸟听提壶忆献酬。” 宋 欧阳修 《啼鸟》诗:“独有花上提壶芦,劝我沽酒花前醉。” 宋 梅尧臣 《和永叔六篇·啼鸟》:“提胡芦,提胡芦,尔莫劝翁沽美酒,公多金钱赐醇酎,名声压时为不朽。”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劝农》:“提壶叫,布穀喳。” 清 曹寅 《雨中李使君饷浙东薏苡酒戏成》诗之一:“一具春槽十斛珠,栗留枝上唤提壶。”
词语解释:提要  拼音:tí yào
(1).摘出要领。 唐 韩愈 《进学解》:“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 徐特立 《怎样学习哲学?》:“做一番提要功夫,比阅读好。”
(2).提出来的要点。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他的主要工作,是为这些书撰写‘提要’。”
词语解释:提领  拼音:tí lǐng
(1).提调带领。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遂詔辅臣 郑居中 提领修纂, 李子奇 及秘书丞 李錞 为编修官。”《宋史·律历志十四》:“迺詔礼部尚书 周执羔 提领改造新历。”
(2).官名。 元 始置。《元史·百官志一》:“提领一员,从七品;大使一员,从八品。”
词语解释:提法  拼音:tí fǎ
对某种问题所提出的见解和看法。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那道理,正像我们反对‘米、麦是人类唯一的食品’的错误提法一样。” 胡采 《〈在和平的日子里〉序》:“这种提法是片面的,不妥当的。”
词语解释:提瓮  拼音:tí wèng
《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 勃海 鲍宣 妻者, 桓氏 之女也,字 少君 。 宣 尝就 少君 父学,父奇其清苦,故以女妻之,装送资贿甚盛。 宣 不悦……妻乃悉归侍御服饰,更著短布裳,与 宣 共挽鹿车归乡里。拜姑礼毕,提瓮出汲,脩行妇道,乡邦称之。”后遂用为修行妇道、甘于贫苦的典故。 明 单本 《蕉帕记·闹婚》:“如梦。幸配 梁鸿 。喜齐眉燕尔,自甘提瓮。”
词语解释:提点  拼音:tí diǎn
(1).官名。 宋 始置,寓提举、检点之意。掌司法、刑狱及河渠等事。 金 近侍局置提点。 明 光禄寺尚饮局有提点大使之职。 清 废。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既而 许公 自 滨 罢,擢提点两 浙 刑狱。”《金史·章宗纪四》:“甲寅,以提点尚衣局 完颜燮 为 夏国 生日使。”《水浒传》第一回:“次日早膳以后,真人、道众并提点、执事人等,请太尉游山。”参阅《宋史·职官志七》《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2).提醒指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教导呢,我是不敢説;不过处处都想提点你,好等你知道些世情。”
词语解释:提炉  拼音:tí lú
(1).有提梁的香炉。《水浒传》第一回:“太尉拿着提炉,再寻旧路,奔下山来。”
(2).指仪仗中提着香炉的人。《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后面方是钦差閲兵大臣的执事,什么衝锋旗、帅字旗……提炉、亲兵、戈什哈、巡捕,一对一对的过完,纔见那抚院坐着八人抬的一顶緑呢大轿子,缓缓而来。”
词语解释:提词  拼音:tí cí
戏剧演出时在幕后给演员提示台词。
词语解释:提调  拼音:tí diào
(1).管领;调度。 元 杨暹 《西游记·江流认亲》:“是以名曰 玄奘 。今年十八岁,提调满寺大众。” 清 李渔 《比目鱼·奏捷》:“蒙上臺批下详文,把各路兵马钱粮,都属我一人提调。” 沙汀 《淘金记》十三:“和 白酱丹 一道来的,那时候只有八九个人,负责提调的头目是 丁酒罐罐 。”
(2).官名。负责管领、调度的人。《元典章新集·诏令·今上皇帝登宝位诏》:“仰各处提调官,常切加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回:“制造局里的总办、提调都是些道府班,他又多一班上司伺候了。”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二章第三节:“他们(洋务派)在这些企业中任意安插私人,担任总办、帮办、坐办、提调等职务,把持一切。”
词语解释:提拂  拼音:tí fú
(1).提携。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三:“尔诸真亦粗説其事,但 子良 庸陋,岂敢仰希,恃蒙诸真提拂不论耳。”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观其措意,盖将揽天下之英才,提拂诱掖教裁成就之耳。”
(2).扫帚。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二·黍》:“醉卧黍穰,令人生厉。人家取其茎穗作提拂扫地,用以煮汁入药,更佳。”
词语解释:提拨  拼音:tí bō
(1).振作。 明 方孝孺 《深虑论》九:“则当博求众庶之善,施之於政,而持其大纲,以提拨天下之勌怠,洗濯天下之昏秽。”
(2).提醒;指点。《水浒传》第七五回:“我叫这个干人跟随你去。他多省得法度,怕你见不到处,就与你提拨。” 清 李渔 《意中缘·卷帘》:“梅香姐,他们都説有一个男子,躲在桌闈里面,提拨他画画,可是真的么?” 冯不异 孙秀文 《住医院》:“我爱人胆儿小,直给我提拨:‘她是小人,别得罪她。’”
(3).调拨。《明律·兵律·军政》:“若有病亡、残疾、提拨等项事故者,不在此限。”
词语解释:提振  拼音:tí zhèn
提倡,倡导。 唐 元稹 《批宰臣请上尊号第二表制》:“卿宜为我提振大法,修明政经,慑窜戎夷,阜康黎庶。” 宋 王禹偁 《扬州谢上表》:“况 扬州 虽号藩方,无多户口,凡干场务,皆有使臣,臣在其中提振而已。”
词语解释:提灯  拼音:tí dēng
(1).可以提挈的灯。《红楼梦》第九六回:“按宫里的样子,用十二对提灯。”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 韩老六 喊人拿出一对擦得雪亮的玻璃小提灯,点着后,三个人合计一下,又吹熄放回。”
(2).提着灯笼。节日或庆典时夜晚游行的一种仪式。 郭沫若 《北伐途次》一:“在那天晚上要举行提灯行列。” 杨朔 《昨日的临汾》:“是旧历元宵的夜晚,许多救亡团体利用百姓们积习难除的旧习惯,举行一次提灯大会,游行,喊口号,宣传。”
词语解释:提心  拼音:tí xīn
不放心。例如:这事儿可真让人提心。
词语解释:提高  拼音:tí gāo
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他知道这三十亩地种好了能把产量提高一倍。”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说着说着,她提高了声音,这羞涩的沉默的少女,突然激昂起来。”
词语解释:提行  拼音:tí xíng
书写或排版时另起一行。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空格》:“ 贞元 时,县进玉石佩表草碑,‘我唐’,‘我’字提行。”
词语解释:提引  拼音:tí yǐn
提拔。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忘其菲薄,曲赐提引。”
词语解释:提拔  拼音:tí bá
(1).选拔提升。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其所提拔在无闻之中,若 陈元龙 、 何伯求 终成秀异者六十餘人。” 北周 庾信 《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不悟天泽沛然,谬垂提拔。”《儒林外史》第十六回:“现今考试在即,叫他报名来应考;如果文章会做,我提拔他。”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八:“指挥的人自然也很要紧,可是要从队伍里提拔出来的才能靠得住。”
(2).谓从深处向上提。亦以喻解救。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三折:“[ 张林 做看见云]这一个带锁披枷的妇人,是那里解将来的[正旦叫云]哥哥。[唱]哥哥也,且住咱,将妹子怎生提拔。”《古今小说·单符郎全州佳偶》:“ 杨玉 拜谢道:‘妾一身生死荣辱,全赖恩官提拔。’”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要不说这件事,也不能将自己提拔,出于‘人心日下’之中。”
(3).犹挑选。 鲁迅 《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因为我向来就没有格外用力或格外偷懒的作品,所以也没有自以为特别高妙,配得上提拔出来的作品。”
词语解释:提款  拼音:tí kuǎn
提取钱,提取存款
词语解释:提案  拼音:tí àn
提交会议讨论决定的建议。 巴金 《死去的太阳》四:“主席马上把这个提案付表决。” 葛娴 陆宏德 《百岁老人马寅初》:“他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把‘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主张,认真地写成书面发言,作为一项提案交给了大会。”
词语解释:提掷  拼音:tí zhì
投掷。《韩诗外传》卷七:“果园梨栗,后宫妇人以相提掷,而士曾不得一尝,是君之二过也。”
词语解释:提掖  拼音:tí yè
(1).谓挟住两腋将人拎起。《汉书·西域传下·渠犁》:“ 匈奴 得 汉 降者,常提掖搜索,问以所闻。”《资治通鉴·汉武帝征和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提,谓提挈之也。掖,谓两人夹持其两掖。”
(2).提拔扶持。《旧唐书·许孟容传》:“ 孟容 方劲有礼学,每所折衷,咸得其正。好提掖士,天下清议上之。”《新唐书·许孟容传》作“提腋”。 清 沉秉钰 《湘烟小录·〈香畹楼忆语〉跋》:“遗孤善才,迄今提掖不少倦。”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七:“我们老一辈的人,心里无时无刻不想提掖晚辈。”
词语解释:提学  拼音:tí xué
官名。 宋 崇宁 二年在各路置提举学事司,掌管州县学政。 金 设提举学校官, 元 有儒学提举司。 明 置提学道。 清 设督学道、提学使等,俱简称提学。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丑年世科第》:“先友提学 张公 大亨 ,字 嘉甫 , 霅川 人。”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五折:“生来豪富有家貲,终日醺醺醉酒巵,诗书还学师,褒封靠小儿。提学来时闷箇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六·秦罗子孙》:“ 魏庄渠 提学 河南 归,为所亲言之。” 子虚子 《湘事记》:“又十日而 湘 军起,代藩篆者为提学 黄以霖 。”参阅《宋史·职官志七》《明史·职官志四》《清通典·职官十三》
词语解释:提月  拼音:tí yuè
晦日。指农历月终。《初学记》卷四“提月,晦日”引《公羊传》:“提月六鷁退飞过 宋 都。提月者何?仅建是月晦日也。”按,今本《公羊传·僖公十六年》作“是月”。
词语解释:提升  拼音:tí shēng
(1).提拔。 赵树理 《金字》:“按地方的习惯,每逢被提升的县、区长离任的时候,地方士绅便向老百姓收一笔钱,请他吃顿饭,送些礼物。” 碧野 《我们的力量是无敌的》第五章:“一个刚从文化干事提升的年轻指导员,做了战评会的主席。”
(2).用卷扬机等向高处运送。如:增加提升设备;提升黄沙。
词语解释:提石  拼音:tí shí
掷击。
词语解释:提名抖姓
提名道姓
词语解释:提秽
话语不干净;指责
词语解释:提动
调动
词语解释:提头儿  拼音:tí tou er
带头或提出话头。例如:没人提头,大伙都不讲话。
词语解释:提审  拼音:tí shěn
(1).把犯人从关押处提出来审问。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在宪臺提审,不过以安靖地方。” 张书绅 《正气歌》:“ 志新 被捕后,看守所、法院进行了多次提审。”
(2).上级法院依法将下级法院受理的或作了错误判决的案件提归自己审判。
词语解释:提学御史  拼音:tí xué yù shǐ
官名,在两京督察学政的御史。例如:提学御史房襄。——·张廷玉《明史》
词语解释:提参  拼音:tí cān
犹弹劾。《红楼梦》第一○二回:“只怕是謡言罢……那里有做了亲戚倒提参起来的?”
词语解释:提及  拼音:tí jí
谈到;说起。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史恩涛》:“臣惟恐洩漏远颺,是以不与一人提及。”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隐士》:“﹝隐士﹞有时也当作一个笑柄。最显著的,则有刺 陈眉公 的‘翩然一只云中鹤,飞去飞来宰相衙’的诗,至今也还有人提及。” 母国政 《我们家的炊事员》:“妈妈、大哥、大嫂,都是神经有些脆弱的人,在那一团混战的年代里,他们心灵上蒙受的屈辱,如今再也不愿提及。”
词语解释:提心在口  拼音:tí xīn zài kǒu
心提在口,几乎要跳出来。形容恐惧。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二折:“则听的声麄气喘如雷吼,諕的我战兢兢提心在口。” 明 李日华 《南西厢记·堂前巧辩》:“谁许你胡行乱走,一任的握雨携云,常使我提心在口。” 梁斌 《播火记》十九:“他猛醒了一下,觉得失了口。立时提心在口,回过头向左右看了看,见并没有别人,才放下心来。”
词语解释:提单  拼音:tí dān
向货站或仓库提取货物的凭据。也称提货单。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日前获惠函并《北平笺谱》提单,已于昨日取得三十八部。”
词语解释:提名  拼音:tí míng
(1).谓榜上有名。《宋书·良吏传·陆徽》:“﹝ 朱万嗣 ﹞如得提名礼闈,抗迹朝省,摶 岭 表之清风,负冰宇之洁望,则恩融一臣,而施光万物。”
(2).在决定人选之前提出候选人的姓名。
词语解释:提台  拼音:tí tái
提督的尊称。 清 洪楝园 《悬嶴猿·岛别》:“吾非和尚,乃是 浙江 提臺差我去取 张阁部 的。”《冷眼观》第十二回:“暗中嘱咐 长江 水师提臺 黄芍巖 宫保,託他相机剿抚。”
词语解释:提心吊胆  拼音:tí xīn diào dǎn
亦作“ 提心弔胆 ”。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弔胆,告天许愿。”《红楼梦》第六五回:“起先娶奶奶时,若得了这样的人,小的们也少挨些打駡,也少提心弔胆的。” 老舍 《龙须沟》第一幕:“我没睡好,提心吊胆的,怕把我拉走当壮丁去!”
词语解释:提成  拼音:tí chéng
从总额中提出一定成数。 谌容 《褪色的信》一:“果园提成怎么提呀?”
词语解释:提名道姓  拼音:tí míng dào xìng
说出或指出姓名。《红楼梦》第四九回:“一时又见 林黛玉 赶着 寳琴 叫‘妹妹’,并不提名道姓,真似亲姊妹一般。” 克非 《春潮急》二六:“算了,她又没提名道姓……权当没听见吧!”
词语解释:提干  拼音:tí gàn
(1). 宋 官名。即提举。
(2).谓由一般群众提拔为干部。 韶华 《肠梗阻》:“一九七四年我提干,调到冶金局当了干部科干事后,我仍然每晚到他家里去。”
词语解释:提念  拼音:tí niàn
(1).提及;说起。 谷峪 《新事新办》:“这两个人结亲,乡亲们没有不夸他们。人们在言谈话语之间,断不了提念他们。”
(2).纪念。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她对这两件果实,非常满意。她说:‘东西不多,是个提念。’”
词语解释:提比  拼音:tí bǐ
明 清 盛行之八股文中的一部分。 闻璧 《八股文种种》:“所谓八股,是一篇文章分为八个部分:破题、承题、起讲、提比、虚比、中比、后比、大结。”
词语解释:提梁  拼音:tí liáng
指篮、壶等的提手。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郫筒,截大竹长二尺,以下留一节为底,刻其外为花纹,上有盖,以铁为提梁,或朱或黑或不漆,大率挈酒竹筒耳。” 郭沫若 《虎符》第二幕:“每人肩头荷一肉架,一头挂有残肉,一头挂一酒壶,其形如卣,但系土制,有绳以为提梁。”
词语解释:提味  拼音:tí wèi
由于增加佐料而使得可口、好吃
加上美味的配料(如调味品或调味香料)使可口;使增添趣味或滋味
词语解释:提头  拼音:tí tóu
(1).指奏疏或书信中每逢尊称、名讳、恭维语,为表示尊敬而另起一行。
(2).带头说起。《红楼梦》第六七回:“ 寳玉 明知 黛玉 是这个缘故,却也不敢提头儿。”
(3).为首。 郭沫若 《星空·广寒宫》:“众 嫦娥 排成一个圆形,提头者站立在中央。”
(4).犹目标。 梁斌 《播火记》二四:“你们的提头太小了,我们不能光是想吃烧饼果子,喝红糖水的事。”
词语解释:提教  拼音:tí jiào
提示,启发。《朱子全书》卷二:“又问:若戒谨恐惧,便是把持?曰:也须是持。但不是硬捉在这里;只要提教他醒,便是操,不是块然自守。”
词语解释:提揭  拼音:tí jiē
犹提挈。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冥誓》:“叹书生何幸遇仙提揭,比人间更志诚亲切。”参见“ 提挈 ”。
词语解释:提挈  拼音:tí qiè
(1).用手提着。《礼记·王制》:“轻任并,重任分,斑白不提挈。”《宋书·沉庆之传》:“ 诞 餉 庆之 食,提挈者百餘人。”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歷代史册浩繁极矣,苟不提挈其纲领,便如一屋散钱,无从着手。” 闻一多 《李白之死》诗:“你那提挈海潮底全副的神力,把我也吸起。”
(2).提携,牵扶。《墨子·兼爱下》:“家室奉承亲戚,提挈妻子而寄託之,不识於兼之有是乎?於别之有是乎?”《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遣 芳 归藩於 齐 ,以避皇位”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王沉 《魏书》:“﹝帝﹞或与从官携手共行, 熙 白:‘从官不宜与至尊相提挈。’”《周书·庾信传》:“提挈老幼,关 河 累年。”引申为抚育。《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妙观 叹口气道:‘奴家自幼失了父母,寄养在 妙果庵 中,亏得老道姑提挈成人。’” 清 戴名世 《成烈妇传》:“﹝ 文昭 ﹞拜曰:‘少弟弱妹方须母提挈,毋自伤。’”
(3).扶持,帮助。《汉书·张耳陈馀传》“夫以一 赵 尚易 燕 ,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灭 燕 易矣” 唐 颜师古 注:“提挈,言相扶持也。”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臣有二子一婿,俱是选人,到处撞见寃仇,何人更肯提挈?”《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若得他提挈,官事易解。” 孙中山 《欢迎苏联军舰祝词》:“彼此互相提挈,力排障碍,共躋大同,岂惟两国之福,亦世界之幸也。”
(4).提拔。《宋书·刘景素传》:“ 何季穆 等, 宣简王 之旧也, 王 提挈以升之。”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 贯 起立谓 拣 曰:‘ 童贯 小内臣,蒙太师提挈,今官职至此,岂敢相忘。’”《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全亏 周翰 提挈, 程万里 亦得补 福建 福清 县尉。” 臧克家 《京华练笔二十年》:“他们对我的奖掖和提挈,使我触及动心的那一点时,不禁为之悲痛泪流。”
(5).带领;统率。《南齐书·萧颖胄传》:“﹝ 梅虫儿 、 茹法珍 ﹞帐饮闤肆之间,宵游街陌之上,提挈羣竖,以为欢笑。” 唐 元稹 《授田布魏博节度使制》:“提挈义旅,勤劳王家,冒白刃而不疑,推赤心而自信。”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六二:“抗 日 战争的指挥员就要发挥他们的威力,提挈全军,去打倒那些民族的敌人。”
(6).主宰,支配。《淮南子·俶真训》:“提挈天地而委万物,以鸿濛为景柱,而浮扬乎无畛崖之际。”《淮南子·俶真训》:“提挈阴阳,嫥捖刚柔,枝解叶贯,万物百族,使各有经纪条贯。”《宋书·索虏传》:“ 慕容 、 姚泓 恃强作祸,提挈万里,卒婴鈇鉞。”《隋书·王昭传》:“投辅提者,言投授政事於辅佐,使之提挈也。”
(7).揭示要领。 唐 韩愈 《南山》诗:“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 清 袁枚 《与程蕺园书》:“近见海内所推博雅大儒,作为文章,非叙事噂沓,即用笔平衍,於剪裁、提挈、烹炼、顿挫诸法,大都懵然。”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或有才能,如‘ 浪里白跳 张顺 ’和‘ 鼓上蚤 时迁 ’等,并不能提挈这人的全般。”
词语解释:提摄  拼音:tí shè
(1).犹掌管。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若钱粮早解,上件早结,必不令提摄经承。”
(2).吸引,提起。 叶圣陶 《未厌集·小病》:“题目虽老,却有提摄精神的魔力。”
词语解释:提早  拼音:tí zǎo
比通常、计划或预料的时间要早。例如:提早半小时上班;提早出发。
提前。例如:提早发工资了。
共14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