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揭天 拼音:jiē tiān
谓声音高入天际。 前蜀 尹鹗 《金浮图》词:“玉立纤腰,一片揭天歌吹。” 宋 王清惠 《满江红》词:“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明 陈所闻 《懒画眉·燕子矶即事》曲之一:“ 江 城日暮酒船迴,揭天簫鼓中流沸,我笑傲烟霞醉不归。”词语解释:揭厉 拼音:jiē lì
谓高举而扬厉之。 唐 芮挺章 《〈国秀集〉序》:“及源流浸广,风云极致,虽发词遣句,未协风骚,而披林擷秀,揭厉良多。” 唐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哀赠竟萧条,恩波延揭厉。” 杨伦 笺注:“延揭厉,言国恩之及,尚待高揭而扬厉之。”
涉渡。 汉 王充 《论衡·须颂》:“故夫广大,从横难数;极深,揭厉难测。” 唐 王维 《燕子龛禅师》诗:“跳波谁揭厉,絶壁免捫摸。”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七月初六日……踰坳,抵来所涉 安灵 西堰,则水势汹涌,洵非揭厉所及。” 清 钱谦益 《鹤林法师塔铭》:“读吾之铭,其亦思褰裳而揭厉也耶?”词语解释:揭竿 拼音:jiē gān
(1).举竿;持竿。《庄子·庚桑楚》:“若规规然,若丧父母,揭竿而求诸海也。” 成玄英 疏:“似儋揭竿木,寻求大海,欲测深底,其可得乎!” 汉 贾谊 《过秦论上》:“﹝ 陈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2).特指武装暴动。《旧唐书·柳璨传论》:“ 李氏 之失驭也……狐鸣鴟啸,瓦解土崩。带 河 礪岳之门,寂无 琨 逖 ;奋挺揭竿之类,唯効 敦 玄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杨诚斋军门》:“公尝入陛见,其署篆者暴虐,激变营兵,乱军 蒲大芳 揭竿而起。” 陈毅 《满江红·黄金海岸》词:“独立 非洲 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
(3).竖立旗竿。《野获编·科场·旗竿》引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士子乡会试得雋,郡县始揭竿於门,悬捷旗。”词语解释:揭揭 拼音:jiē jiē
(1).长貌;高貌。《诗·卫风·硕人》:“葭菼揭揭,庶姜孼孼,庶士有朅。” 毛 传:“揭揭,长也。”《楚辞·刘向〈九叹·远游〉》:“服觉皓以殊俗兮,貌揭揭以巍巍。” 王逸 注:“揭揭,高貌也。” 清 钱谦益 《丁氏坟前石表辞》:“ 茅 为世家,族大而贵;揭揭都水,为时职志。”
(2).动摇不定貌。
(3).疾驰貌。 汉 焦赣 《易林·需之小过》:“猋风忽起,车驰揭揭。”词语解释:揭阳 拼音:jiē yáng
复姓。 汉 有 揭阳定 。见《汉书·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词语解释:揭调 拼音:jiē diào
高亢的调子。 唐 高骈 《赠歌者》诗之二:“公子邀欢月满楼,佳人揭调唱《伊州》。” 前蜀 毛文锡 《甘州遍》词:“寻芳逐胜欢宴,丝竹不曾休。美人唱,揭调是《甘州》。” 明 杨慎 《丹铅总录·诗话·揭调》:“乐府家谓揭调者,高调也。”
揭短调唆。《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那 薛姑子 和 王姑子 两个,在印经处争分钱不平,又使性儿彼此互相揭调。”词语解释:揭榜 拼音:jiē bǎng
亦作“ 揭牓 ”。
(1).张贴文告。《宣和遗事》后集:“ 康王 与 耿南仲 连衔揭榜,召兵勤王。”《明史·太祖纪一》:“揭榜禁剽掠。有卒违令,斩以徇,军中肃然。”《续资治通鉴·宋钦宗靖康元年》:“﹝ 师道 ﹞揭牓沿道,言 种少保 领西兵百万来。”
(2).张贴考试录取名单。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声画押韵贵乎审》:“先生见卷子上书‘尽’字作‘尽’,必欲摈斥……云:明日揭牓,有喧传以为场屋取得箇尺二秀才,则吾辈将胡颜?”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甲辰科首题》:“今 山阴 朱相公 主甲辰试,首题为‘不知命’章。初命题即约同事,必三段平做,不失题貌,始可抡元……既揭榜,则元卷殊不然。”词语解释:揭示 拼音:jiē shì
(1).指出或阐明不易看清的事物。《太平广记》卷二○四引 唐 卢□ 《逸史·李謩》:“至第十三迭,揭示谬误之处。” 明 张居正 《答姜巡抚言李公恤典事书》:“屡承揭示,差人竟不索报,遂失裁答为歉。” 秦牧 《艺海拾贝·〈哲人·小孩〉》:“这个童话是发人深思的,老实说,它揭示了相当精确的真理。”
(2).显示。《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三年》:“及贼境,揭示威信,所招集又得三千人,遂破 刘泽 三万餘众。”
(3).公布;宣布。 蔡东藩 许廑父 《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回:“于是 南京 政府,揭示进兵的方法,派 鄂 湘 民军为第一军,向京汉铁路前进; 宁 皖 民军为第二军……共捣虏廷。”
(4).指张贴告示。《宋史·食货志上五》:“又令州县録丁产及所产役使,前期揭示。” 清 周亮工 《书戚三郎事》:“抵 昇州 ,舟刺 鬼面城 下,乃入市揭示四达之衢曰: 江阴 戚三郎 觅妻。”词语解释:揭谛 拼音:jiē dì
见“ 揭帝 ”。
词语解释:揭帝 拼音:jiē dì
亦作“ 揭諦 ”。 佛教语。护法神之一。《水浒传》第四回:“直饶揭帝也难当,便是金刚须拱手。”《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禪师勃然大怒,口中念念有词,大喝道:‘揭諦何在?快与我擒青鱼怪来,和白蛇现形,听吾发落!’”词语解释:揭地 拼音:jiē dì
方言。翻地。 折聚英 《太阳从这里升起》:“妈妈是个瘦小女人,白天揭地、拾粪、种庄稼,晚上推磨。”词语解释:揭车 拼音:jiē chē
香草名。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揭车衡兰,槀本射干。” 清 方文 《白门买宅梅惠连书来却寄》诗:“遥知兰泽多芳草,为寄留彝与揭车。”词语解释:揭开 拼音:jiē kāi
使暴露出来。例如:揭开宇宙的奥秘。词语解释:揭露 拼音:jiē lù
揭示隐蔽的事物。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你怕我将你的底细都揭露出来么?” 巴金 《探索集·我和文学》:“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写来控诉、揭露、攻击这些敌人的。”词语解释:揭贴 拼音:jiē tiē
亦作“ 揭帖 ”。 犹张贴。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 元祐 四年六月九日勑:坊场钱并依上件助役钱,已得指挥,令封桩户房一就置簿揭贴。”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 宋 元丰 中,詔中书例写一本,纳执政,分令诸房揭贴。谓揭而贴之。古贴帖通用。”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船抵 西雅图 之前一两天,他们曾用全体名义,写一篇勉励 中国 学生为国家争气的话,揭帖在甲板上。”词语解释:揭箧 拼音:jiē qiè
把箱笼扛走。比喻全部抄袭他人的文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又製同他文,理宜删革,若排人美辞,以为己力,寳玉大弓,终非其有。全写则揭篋,傍采则探囊。”参见“ 揭篋担囊 ”。
词语解释:揭箧担囊 拼音:jiē qiè dān náng
盗窃箱笼等财物。《庄子·胠箧》:“然而巨盗至,则负匱揭篋担囊而趋。”亦作“ 揭篋探囊 ”。《旧唐书·酷吏传序》:“今夫国家行斧鉞之诛,设狴牢之禁以防盗者,虽云固矣,而犹踰垣掘塚,揭篋探囊,死者於前,盗者於后,何者?”词语解释:揭晓 拼音:jiē xiǎo
(1).公布考试录取名单。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又有 张湘 ,亦以乙卯魁亚荐。揭晓两夕前,梦人持巨螯扑卖……及榜出,乃为小荐第一。”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瞿泰安》:“比揭晓, 泰安 名在第五。”《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过了二十多天,贡院前蓝单取进墨浆去,知道就要揭晓。”
(2).泛指把事情的结果公开出来。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二章四:“到了第三次, 刘健群 的副厅长已经揭晓,我便更有所借口了。” 茅盾 《子夜》十八:“她的前途毕竟还是一个‘谜’;她巴望这‘谜’早早揭晓,可是她又怕。”
(3).破晓。 清 黄景仁 《登秦望山》诗:“揭晓达 秦望 ,奋身穷躋攀。”词语解释:揭短 拼音:jiē duǎn
揭露短处。《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你打人休打脸,駡人休揭短。” 柳青 《土地的儿子》四:“ 胡秃子 这一下把 李老三 顶得一声也不响了,只好用眼睛向乡长和我求援。对手却开始盛气凌人地尽情揭短了。”词语解释:揭跣 拼音:jiē xiǎn
提起衣服,赤足涉水。 唐 柳宗元 《石涧记》:“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牀十八九居之。”词语解释:揭骄 拼音:jiē jiāo
放肆自得。《文选·潘岳〈射雉赋〉》:“眄箱笼以揭骄,睨驍媒之变态。” 徐爰 注:“揭骄,志意肆也……《楚辞》,‘揭骄’字作‘拮矫’。” 李善 注:“《楚辞》曰:‘意恣睢以拮矫。’ 王逸 曰:‘纵心肆志,所意愿高也。’”词语解释:揭黄 拼音:jiē huáng
用黄榜公布。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武弁报恩》:“ 伦 坐 刘瑾 党,论永戍,揭黄停袭。”词语解释:揭载 拼音:jiē zǎi
刊登;发表。 鲁迅 《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有一种无聊小报,以登载诬蔑一部分人的小说自鸣得意,连姓名也都给以影射的,忽然对于投稿,说是‘如含攻讦个人或团体性质者恕不揭载’了。” 郭沫若 《断断集·屈原时代二》:“最有趣味的是 孝王 时的《曶鼎》……这是研究 周 代社会的最重要的资料,我索性把那原铭和释文揭载出来供读者的参考。”词语解释:揭鸡肆赦 拼音:jiē jī sì shè
谓在高竿上树起金鸡,宣布大赦。古传天鸡星动,必当有赦。因此在赦日要竖一枝七丈长的纶竿,上立四尺高的金鸡,集合百官父老和待赦的囚徒,击鼓宣读大赦令。见《新唐书·百官志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金鸡》。 宋 梅尧臣 《祫礼颂圣德》诗:“揭鸡肆赦,雷动乾坤。”词语解释:揭锅 拼音:jiē guō
方言。掀开锅盖。喻揭示结果或秘密。 徐光耀 《平原烈火》四七:“告诉你?这是军事秘密,不到揭锅那天,乱揭还行哪?”词语解释:揭盖 拼音:jiē gài
比喻把事情显示出来。 范乃仲 《小技术员战服神仙手》下:“这场竞赛谁输谁赢,是幺是六,今天要揭盖了。”词语解释:揭帖 拼音:jiē tiě
见“ 揭贴 ”。
(1).古代公文的一种。 元 虞集 《京畿都漕运使善政记》:“收支之数,有所勘会,止从本司揭帖图帐申报,无烦文也。”《金瓶梅词话》第六九回:“节级缉捕领了 西门庆 钧语,当日即查访出各人名姓来,打了案件,到后晌时分,来 西门庆 宅内,呈递揭帖。”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拜坛》:“ 寧南侯 左良玉 有本章一道,封投通政司;这是内阁揭帖,送来过目。”
(2).旧时称张贴的启事、公告。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小弟做了一篇留都防乱的揭帖,公讨其罪。” 叶圣陶 《倪焕之》十二:“同时街头巷口发见些揭帖……一律不署姓名。”
词语解释:揭贴 拼音:jiē tiē
亦作“ 揭帖 ”。 犹张贴。 宋 苏辙 《论衙前及诸役人不便札子》:“ 元祐 四年六月九日勑:坊场钱并依上件助役钱,已得指挥,令封桩户房一就置簿揭贴。”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 宋 元丰 中,詔中书例写一本,纳执政,分令诸房揭贴。谓揭而贴之。古贴帖通用。”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船抵 西雅图 之前一两天,他们曾用全体名义,写一篇勉励 中国 学生为国家争气的话,揭帖在甲板上。”词语解释:揭破 拼音:jiē pò
使掩盖着的真相显露出来。 鲁迅 《花边文学·化名新法》:“ 杜衡 和 苏汶 先生在今年揭破了文坛上的两种秘密,也是坏风气:一种是批评家的圈子,一种是文人的化名。” 邹韬奋 《“生活日报”创刊词》:“民族解放运动所争取的是民族大众的利益,所以必须唤起民众,共同奋斗,揭破汉奸理论的麻醉。”词语解释:揭穿 拼音:jiē chuān
揭露;揭破。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它发表了别处不肯发表的文章,揭穿了别处故意颠倒的谈话,至今还使名士不平,小官怀恨。”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五:“她骗了你。追上去揭穿她的假面罢。”词语解释:揭盖子 拼音:jiē gài zi
建国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时期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常用语,即所谓揭露隐藏着的矛盾,以此来掀起运动。词语解释:揭借 拼音:jiē jiè
借贷。《白雪遗音·马头调·讨饭》:“欲待揭借,没人给我。”《醒世姻缘传》第二九回:“成十朝半月没有肉吃,不放在心上,只是有了田鸡的时候,就是揭借了钱债,买一斤半斤,或煎或炒,买半壶烧酒,吃在肚里才罢。”词语解释:揭债 拼音:jiē zhài
举债,借债。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议亲》:“要成就小儿姻亲,全赖高贤担带。论才难佈摆,钱难揭债,物无借贷。”《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金满 闻得众人有言,恐怕不稳,又去揭债,央本县显要士夫,写书嘱托知县相公。”《歧路灯》第三十回:“揭债要忍,还债要狠。” 姚雪垠 《长夜》二八:“明年的荒春又得揭债,以后光这些债也会把咱拖死。”词语解释:揭帝 拼音:jiē dì
亦作“ 揭諦 ”。 佛教语。护法神之一。《水浒传》第四回:“直饶揭帝也难当,便是金刚须拱手。”《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禪师勃然大怒,口中念念有词,大喝道:‘揭諦何在?快与我擒青鱼怪来,和白蛇现形,听吾发落!’”词语解释:揭底 拼音:jiē dǐ
揭露底细。如:你再不承认,我可要揭底啦!词语解释:揭批 拼音:jiē pī
揭发批判
揭发批判词语解释:揭席 拼音:jiē xí
散席。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一折:“我直到揭席时来,到家时,我又索趲下些功夫忆念尔。”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怎当他酬酢处两三巡,揭席时五六盃,醉的我将官锦淋漓。”词语解释:揭挑 拼音:jiē tiāo
谓揭露别人的短处。《西游记》第三一回:“ 八戒 道:‘哥啊,救他救儿罢。不要只管揭挑他了。’”《儒林外史》第二三回:“他是 程明卿 管家,最怕人揭挑他这个事。你必定説出来,他才恼的。”《红楼梦》第七一回:“你未从揭挑我们,你想想你那老子娘,在那边管家爷们跟前,比我们还更会溜呢。”词语解释:揭竿而起 拼音:jiē gān ér qǐ
揭:高举起。竿:旗竿,代旗帜。原形容秦末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时的情况,后即指武装起义词语解释:揭瓴 拼音:jiē líng
倾倒瓶水。喻势不可阻。瓴,水瓶。 前蜀 杜光庭 《中和周天醮词》:“拟因揭瓴之便,将申破竹之功,为国诛奸,与人除害。”词语解释:揭幕 拼音:jiē mù
(1).在纪念碑、雕像等落成典礼的仪式上,把蒙在上面的布揭开。
(2).比喻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的开始。 袁鹰 《为家乡画图样》诗:“到少年宫揭幕的日子,门外就有千条垂柳迎风飘荡。”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一章:“果然,几天以后, 朝鲜 战场上一次空前残酷激烈的搏战已经揭幕了。”词语解释:揭涉 拼音:jiē shè
提起衣裳过河。 唐 李白 《莹禅师房观山海图》诗:“如登 赤城 里,揭涉沧洲畔。” 宋 郭彖 《睽车志》卷四:“行入一大林,有溪限其前,水石清浅。众皆揭涉,得一径,入大山谷间。”词语解释:揭白 拼音:jiē bái
(1).掀去覆盖在死者面部的白巾,为之画像。《金瓶梅词话》第六三回:“只见 来保 请的画师 韩先生 来到, 西门庆 与他行毕礼,説道:‘烦先生揭白传个神子儿。’”《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揭白画的,怎得十分相肖?幸得我还会过 晁老先生 ,所以还有几分光景。”
(2).明白宣示。 清 刘大櫆 《湖南按察司副使朱君墓志铭》:“与其阳禁阴违,曷若揭白而晓諭之?”词语解释:揭业 拼音:jiē yè
见“ 揭孽 ”。
词语解释:揭孽 拼音:jiē niè
亦作“ 揭业 ”。 极高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陛揭孽,缘云上征。” 吕向 注:“揭孽,极高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体势宫殿,嵯峨揭业。”词语解释:揭参 拼音:jiē cān
弹劾。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总论》:“上官媒揑有司之短长,跟胥播弄属役之过失,非以贪污揭参而挟诈,即以不法衙蠧而访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不多几天,省里来了委员,把姓 朱 的上了刑具,提回省里,原来已经揭参出去了。” 李劼人 《大波》第三章五:“这个克复 新津 的责任,大人最好是交给 朱统制 ,并且给他一个限期……违了限,就揭参他。”词语解释:揭发 拼音:jiē fā
(1).阐明;揭示。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生物在进化,被 达尔文 揭发了,使我们知道了我们的远祖和猴子是亲戚。”
(2).谓揭露缺点、错误、罪行等。 鲁迅 《书信集·致尤炳圻》:“我们还要揭发自己的缺点,这是意在复兴,在改善。”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五章:“我们要发动群众,还要叫他们里头的人起来揭发。”词语解释:揭孽 拼音:jiē niè
亦作“ 揭业 ”。 极高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飞陛揭孽,缘云上征。” 吕向 注:“揭孽,极高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体势宫殿,嵯峨揭业。”词语解释:揭举 拼音:jiē jǔ
列举;提出。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我们且把他所称道的‘前王’和‘前圣’索性开一个清单在下面吧……以上一共揭举了十六项,还有些次一等的贤人我没有举出。” 王西彦 《夜宴》五:“接任后第一次向学生训话,他就用慷慨激昂的语调揭举了三章约法。”词语解释:揭不开锅 拼音:jiē bù kāi guō
谓断炊。 马识途 《老三姐》:“他们实在穷得揭不开锅了。一个赛一个凶恶的阎王把他们挤得精干,还不放手,还要把骨头都榨出油水来。”词语解释:揭宝 拼音:jiē bǎo
喻揭示结局。宝,一种赌具。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他希望在他进山以前,和她揭‘宝’,红哩黑哩,就这一家伙。”词语解释:揭地掀天 拼音:jiē dì xiān tiān
犹言翻天覆地。 清 蒋涟 《〈于忠肃公集〉序》:“公乃以一身支柱其间,扶危定倾,使揭地掀天之日,为苞桑磐石之安。” 张西曼 《辛亥招募革命骑兵记》:“安良除暴已足贵,揭地掀天应有心。”词语解释:揭局 拼音:jiē jú
结局。 元 石子章 《竹坞听琴》第二折:“都为那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蚁阵蜂衙,将一片打劫的心,则与人争论高下,直等待那揭局儿死时纔罢。”词语解释:揭箧探囊 拼音:jiē qiè tàn náng
见“ 揭篋担囊 ”。
词语解释:揭箧担囊 拼音:jiē qiè dān náng
盗窃箱笼等财物。《庄子·胠箧》:“然而巨盗至,则负匱揭篋担囊而趋。”亦作“ 揭篋探囊 ”。《旧唐书·酷吏传序》:“今夫国家行斧鉞之诛,设狴牢之禁以防盗者,虽云固矣,而犹踰垣掘塚,揭篋探囊,死者於前,盗者於后,何者?”词语解释:揭箧担囊 拼音:jiē qiè dān náng
盗窃箱笼等财物。《庄子·胠箧》:“然而巨盗至,则负匱揭篋担囊而趋。”亦作“ 揭篋探囊 ”。《旧唐书·酷吏传序》:“今夫国家行斧鉞之诛,设狴牢之禁以防盗者,虽云固矣,而犹踰垣掘塚,揭篋探囊,死者於前,盗者於后,何者?”词语解释:揭老底 拼音:jiē lǎo dǐ
揭露人的底细。例如:双方互相揭老底,闹得不可开交。词语解释:揭条 拼音:jiē tiáo
(1).揭短调唆。《金瓶梅词话》第二九回:“你纵容着他不管,教他欺大灭小,和这个合气,和那个合气,各人寃有头,债有主,你揭条我,我揭条你。”
(2).张贴的启事。 沙汀 《防空》:“茅房墙壁的兼职,便是义务担任张贴各种告示,白头帖子,以及种种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