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七感上声 [详注1][音黕。亦虎视。又音禫。徐视也。][dàn,憺然,名词]欿[《集韵》乌感切,庵上声。覆取也。与掩同。]


注1:歜 蚕上声。《左传·僖三十年》王使周公阅来聘享有昌歜。《杜注》昌歜,昌蒲菹。正义曰:《周礼·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有昌本。郑康成云:昌本,昌蒲根,切之四寸为菹,知昌歜即是昌蒲菹也。齐有邴歜,鲁有公甫歜,其音为触,此昌歜之音,相传为在感反。遍检书传,昌蒲之草无此别名,未知其所由也。《韩愈·赠无本诗》家住幽都远,未识气先感。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又叔歜,海外国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郭注》歜,乍感反。又音触。
首字词组
揽辔揽秀揽蔓揽总揽户揽持揽辔登车揽货
揽衣揽桓须揽泣揽工揽破揽惹揽脚揽缀
揽镜揽权揽抱揽塞揽察揽揆揽辔中原揽诸
揽涕揽月揽野火揽头揽摄揽凳揽长工揽跋
揽结揽收揽縻揽名责实揽搭揽客揽辔才 
揽取揽撷揽执揽延揽掇揽傤揽辔澄清 
揽胜揽减揽引揽纳揽捞揽事揽统 
揽笔揽载揽活揽田揽撮揽胜图揽转 

词语解释:揽辔  拼音:lǎn pèi
亦作“擥轡”。
(1).挽住马韁。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欲还絶无蹊,揽轡止踟蹰。” 唐 张文琮 《蜀道难》诗:“揽轡独长息,方知斯路难。” 宋 王安石 《自州追送朱氏女弟至皖口》诗:“揽轡上层冈,下临百仞濠。”
(2).《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文帝 从 霸陵 上,欲西驰下峻阪, 袁盎 骑,并车擥轡,上曰:‘将军怯邪?’ 盎 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柰高庙、太后何?’上乃止。”按,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作“揽轡”。后用为谏止君王履险的典故。
(3).见“ 揽轡澄清 ”。
词语解释:揽辔澄清  拼音:lǎn pèi chéng qīng
《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时 冀州 飢荒,盗贼羣起,乃以 滂 为清詔使,案察之。 滂 登车揽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载为 陈蕃 事。后以“揽轡澄清”谓在乱世有革新政治,安定天下的抱负。 唐 韦建 《黔州刺史薛舒神道碑》:“驻车决遗,揽轡澄清。” 宋 柳永 《一寸金》词:“仗 汉 节、揽轡澄清,高掩 武侯 勋业, 文翁 风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七:“少年揽轡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亦作“ 揽轡登车 ”、“ 揽轡中原 ”。 清 毛奇龄 《送吴明府超迁观察之闽》诗:“丈夫入世贵倜儻,揽轡登车气何爽!” 柳亚子 《流亡杂诗》:“劫餘仍遣同舟济,揽轡中原共死生。”亦省作“ 揽轡 ”。 唐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揽轡隼将击,忘机鸥復来。” 郁达夫 《无题》诗之三:“赘 秦 原不为身谋,揽轡犹思定十洲。”
词语解释:揽衣  拼音:lǎn yī
亦作“擥衣”。 提起衣衫。 唐 白居易 《酬集贤刘郎中对月见寄兼怀元浙东》诗:“下有白头人,擥衣中夜起。”
词语解释:揽镜  拼音:lǎn jìng
持镜;对镜。《晋书·王衍传》:“然心不能平,在车中揽镜自照,谓 导 曰:‘尔看吾目光乃在牛背上矣。’” 宋 刘克庄 《贺新郎·答实之》词:“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五节:“揽镜华髮,据鞍髀肉,蹉跎岁月,何以为情。”
词语解释:揽涕  拼音:lǎn tì
亦作“擥涕”。 挥泪。《楚辞·九章·思美人》:“思美人兮,擥涕而竚眙。” 王夫之 通释:“擥涕,挥泪也。” 三国 魏 曹植 《三良诗》:“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嘆。” 唐 杨炯 《〈王勃集〉序》:“盖以投分相期,非弘词説,澘然擥涕,究而序之。”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既抗言而誓众,方揽涕以登车。” 清 徐枋 《别诗》:“恐伤游子心,揽涕不敢下。”
词语解释:揽结  拼音:lǎn jié
(1).采摘系结。《晋书·五行志中》:“ 安帝 隆安 中,百姓忽作《懊憹》之歌,其曲曰:‘草生可揽结,女儿可揽擷。’” 唐 陆龟蒙 《书带草赋》:“弱可揽结,匀能布护。”
(2).收取。 唐 李白 《望五老峰》诗:“ 九江 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明 文徵明 《赋得庐山送卢师陈》:“秀色从来堪揽结,壮游还待发文章。”
(3).犹结交。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四川铁路案档案》:“逆绅实欲揽结军人,暗用反间。”
词语解释:揽取  拼音:lǎn qǔ
(1).抱取,搂取。《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儿识父母,轩渠笑悦,欲往就之,母不觉揽取,乃实儿也。”
(2).谓摘取,收取。 宋 苏轼 《渔家傲·七夕》词:“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取,清光长送人归去。”
(3).承揽。 闻一多 《给臧克家先生》:“唯其曾经一度写过诗,所以现在有揽取这项工作的热心。”
词语解释:揽胜  拼音:lǎn shèng
犹揽秀。 明 吴承恩 《寿乔母郭夫人障词》引:“两 淮 揽胜,佇远恋於瞻云;三 晋 流芳,庆长生於爱日。”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游於 滇楚 ,临流揽胜,慷慨悲歌,久之赋归。” 蒋士超 《秋日百花洲绝句》:“登临揽胜词人惯,洗马池头弔 灌婴 。”
词语解释:揽笔  拼音:lǎn bǐ
亦作“擥笔”。 执笔。指写文章。《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射 举巵於 衡 曰:‘愿先生赋之,以娱嘉宾。’ 衡 揽笔而作,文无加点,辞采甚丽。”《三国志·魏志·阮瑀传》“多 琳 瑀 所作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曹丕 《典略》:“ 太祖 擥笔欲有所定,而竟不能增损。”《梁书·谢朏传》:“ 庄 游 土山 赋诗,使 朏 命篇, 朏 揽笔便就。”《梁书·张缅传》:“ 昭明太子 亦往临哭,与 缅 弟 纘 书曰:‘……念天伦素睦,一旦相失,如何可言。言及增哽,擥笔无次。’”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 简文 面试,揽笔立成。”
词语解释:揽秀  拼音:lǎn xiù
采秀。谓观赏秀丽景色。 元 李季 丁复 《同永嘉李季和望锺山联句》:“揽秀目顒顒,讨幽心养养。”
词语解释:揽桓须  拼音:lǎn huán xū
晋 谢安 功名盛极时,遭到构陷,见疑于 晋 孝武帝 。一天, 孝武帝 命 桓伊 吹笛, 桓伊 吹完一曲以后,又抚筝而歌怨诗:“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在座的 谢安 感动得泣下沾襟,“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鬚曰:‘使君於此不凡!’” 孝武帝 也面有愧色。见《晋书·桓伊传》。后用为忠而见疑的典故。 宋 苏轼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鹤楼见寄并寄子由》之二:“不矜持 汉 节,犹喜揽 桓 须。”
词语解释:揽权  拼音:lǎn quán
抓权。《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陈定 托他掌管家事,他内外揽权,百般欺侵。”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二王实皆庸憒无能,其揽权窃柄,一以 肃顺 为主谋云。”《清史稿·爱新觉罗博洛传》:“﹝ 博洛 ﹞掌户部时尚书 谭泰 逞私揽权,不力阻,夺爵。”
词语解释:揽月  拼音:lǎn yuè
摘月。喻壮举。 毛泽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鱉,谈笑凯歌还。”《人民文学》1977年第7期:“禾苗的雨露战士的枪,揽月捉鳖喜报多。”
词语解释:揽收  拼音:lǎn shōu
抓取。 梁启超 《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三:“民主专制政体之所由起,必其始焉,有一非常之豪杰,先假军队之力,以揽收一国实权。”
词语解释:揽撷  拼音:lǎn xié
采摘,摘取。《晋书·五行志中》:“ 安帝 隆安 中,百姓忽作《懊憹》之歌,其曲曰:‘草生可揽结,女儿可揽擷。’” 宋 黄庭坚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采菊苗荐汤饼》之二:“幽丛秀色可揽擷,煮饼菊苗深注汤。” 宋 范成大 《黄罴岭》诗:“白云叵揽擷,但觉沾人衣。”
词语解释:揽减  拼音:lǎn jiǎn
歉收。 宋 陈造 《送学生归赴秋试因省别业》诗:“寧堪再揽减,又抱两呕鵶。”自注:“ 淮 人谓岁饥为年岁揽减。”
词语解释:揽载  拼音:lǎn zǎi
撮要记载。 汉 王充 《论衡·答佞》:“ 太史公 记功故高来禩,记録成则著效明验,揽载高卓,以 仪 秦 功美,故列其状。”
亦作“ 揽儎 ”。承揽装载运送。 宋 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祖宗以来,通许纲运揽载物货。”《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那 刘顺泉 双名 有才 ,积祖驾一隻大船,揽载客货,往各省交卸。”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船下》:“揽儎船虽未到,货宜先揽。”
词语解释:揽蔓  拼音:lǎn màn
攀缘。《庄子·山木》:“王独不见夫腾猿乎?其得柟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虽 羿 、 蓬蒙 不能眄睨也。” 成玄英 疏:“揽蔓,把捉也。” 宋 蔡襄 《翠岩寺》诗:“揽蔓巖扃峻,交绳寳界平。”
词语解释:揽泣  拼音:lǎn qì
挥泪。 唐 崔湜 《赠苏少府赴任江南》诗:“丈夫不叹别,达士自安卑;揽泣固无趣,衔杯空尔为。”
词语解释:揽抱  拼音:lǎn bào
拥抱。《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五·襄阳乐》:“ 扬州 蒲锻环,百钱两三丛,不能买将还,空手揽抱儂。”
词语解释:揽野火
惹麻烦
词语解释:揽縻
拉着牛鼻绳
词语解释:揽执  拼音:lǎn zhí
犹捕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余谓此奴伪作鬼装,一以使不敢揽执,一以使不復追求。又灯下一掌破窗,恐遭捶击,故伪作女手,使知非盗。”
词语解释:揽引  拼音:lǎn yǐn
亦作“擥引”。 犹援引,引证。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士有机变清鋭,巧言綺粲,擥引譬喻,渊涌风厉。然而口之所谈,身不能行。”
词语解释:揽活  拼音:lǎn huó
(1).犹揽工。 刘白羽 《红玛瑙》:“我家住在 横山 ,从小就是一个给人家揽活的人。”
(2).揽取活计。《小说选刊》1981年第8期:“她到处揽活,手脚不停地做,两口人倒也没有饿死。”
词语解释:揽总  拼音:lǎn zǒng
犹揽统。《红楼梦》第四八回:“内有一个 张德辉 ,自幼在 薛蟠 当铺内揽总,家内也有了二三千金的过活。”
词语解释:揽工  拼音:lǎn gōng
亦称“ 揽长工 ”。 指做长工。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二章:“他说他简单,土地革命那时才十五六,还给地主揽工拦羊哩。”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父亲、哥哥给人家揽工受苦。”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 顾涌 那时是个拦羊的孩子,哥哥替人揽长工。”
词语解释:揽塞  拼音:lǎn sāi
全部杜塞。《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五年》:“陛下夙夜勤苦,思有以揽塞时变,固宜改更理化,下罪己之詔,修顺时之令。”
词语解释:揽头  拼音:lǎn tóu
(1).包揽某项事务的头目。《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揽头 李智 、 黄四 ,派了年例,三万香蜡等料钱粮下来。”《儒林外史》第四回:“託他仍旧到集上庵里请平日相与的和尚做揽头,请大寺八众僧人来念经。”《清史稿·食货志一》:“ 吉林 放有揽头包领,虽荒疃緜袤,輒刻期集事。”
(2).接受。《二刻拍案惊奇》卷七:“青年少寡,那里熬得?待要嫁人,那边厢人闻得他妖淫之名,没人敢揽头。”
词语解释:揽名责实  拼音:lǎn míng zé shí
亦作“擥名责实”。 犹言循名考实。观其名而考核其实绩。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考功名》:“考绩絀陟,计事除废,有益者谓之公,无益者谓之烦,擥名责实,不得虚言。”
词语解释:揽延  拼音:lǎn yán
延揽。《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并献方物”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揽延英俊,奖励将士,则天下可图矣。”
词语解释:揽纳  拼音:lǎn nà
(1).包揽代纳赋税。《元史·刑法志二》:“若仓官人吏等盗糶官粮,与揽纳飞钞同论。”《明律·户律·揽纳税粮》:“凡揽纳税粮者,杖六十。”《明史·邢宥传》:“姦民揽纳秋赋,置之法。”参见“ 揽户 ”。
(2).收揽容纳。 清 吴敏树 《听雨楼记》:“度地不广大,而揽纳宏远者,惟高且显者为然。”
词语解释:揽户  拼音:lǎn hù
(1). 宋 代以后专以承揽他人税赋输纳从中取利者。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至有经营差委者,百端巧取,先献出剩,然后累其赢餘,印打虚钞,与胥吏及揽户通同分受。” 明 何景明 《赠胡君宗器序》:“听役之者:有仓吏,有塲吏,有吏胥,有兵隶,有车人,有揽户。”
(2). 宋 代 解州 解县 、 安邑 两盐池为朝廷制盐的民户称“揽户”。又称畦户。朝廷每年向每户供给一定数量的粮和钱,而每户则向国家交一定数量的盐。见《宋史·食货志下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解州 盐池……中随两邑之境分之,曰 解池 、 安邑 ,其雇於官而种盐者曰揽户。”
词语解释:揽田  拼音:lǎn tián
承租田地。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揽田》:“ 崇明 佃户揽田,先以鷄送业主。”
词语解释:揽户  拼音:lǎn hù
(1). 宋 代以后专以承揽他人税赋输纳从中取利者。 宋 俞文豹 《吹剑录外集》:“至有经营差委者,百端巧取,先献出剩,然后累其赢餘,印打虚钞,与胥吏及揽户通同分受。” 明 何景明 《赠胡君宗器序》:“听役之者:有仓吏,有塲吏,有吏胥,有兵隶,有车人,有揽户。”
(2). 宋 代 解州 解县 、 安邑 两盐池为朝廷制盐的民户称“揽户”。又称畦户。朝廷每年向每户供给一定数量的粮和钱,而每户则向国家交一定数量的盐。见《宋史·食货志下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二:“ 解州 盐池……中随两邑之境分之,曰 解池 、 安邑 ,其雇於官而种盐者曰揽户。”
词语解释:揽破  拼音:lǎn pò
亦作“擥破”。 筮卦时面对未成的破卦。《魏书·儒林传·陈奇》:“ 奇 於《易》尤长,在狱尝自筮卦,未及成,乃擥破而叹曰:‘吾不度来年冬季!’及 奇 受害,如其所占。”
词语解释:揽察  拼音:lǎn chá
亦作“擥察”。 审视明察。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今闻纷扰之规,恢扩宏大……擥察艾萧,中臣要害,此诚 嗣同 毕岁营营,期自制而不能者。”
词语解释:揽摄  拼音:lǎn shè
把持。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檄各州府县电》:“奸掳我妇女,揽摄我政权。”
词语解释:揽搭  拼音:lǎn dā
招引勾搭。《金瓶梅词话》第六七回:“甚么行货子,好的歹的揽搭下,不明不暗,到明日弄出个孩子来筭谁的?”
词语解释:揽掇  拼音:lǎn duō
掇拾,拾取。《淮南子·要略》:“《道应》者,揽掇遂事之踪,追观往古之跡。”
词语解释:揽捞  拼音:lǎn lāo
打捞。 沙汀 《丁跛公》:“这一夜乡约没有失掉什么银钱,虽然连毛坑也被揽捞过三次。”
词语解释:揽撮  拼音:lǎn cuō
总揽。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太一天一太一乘斗论》:“ 黄帝 《金匱玉衡经》云: 天一 贵神,位在中宫,据琁机,把玉衡,统御四方,揽撮阴阳,手握绳墨,位正魁冈。”
词语解释:揽持  拼音:lǎn chí
(1).犹拥抱。《太平御览》卷九一二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 逸 惊跃出迎,把臂入舍,遂与 莹 寝, 莹 仍求去, 逸 揽持不置,申款达旦。”
(2).把持。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德宗 在位久,益自揽持机柄,亲治细事,失人君大体,宰相益不得行其事职。”
(3).护持。 明 陈子龙 《杂诗》:“盛年閟幽欢,红颜谁揽持?”
词语解释:揽惹  拼音:lǎn rě
招惹。 元 郑廷玉 《楚昭公》第四折:“不争为青锋剑,揽惹了那场灾。”
词语解释:揽揆  拼音:lǎn kuí
生日的代称。揽,通“ 览 ”。 吴梅 《词学通论·概论四·明人词略》:“庚寅揽揆,或献以諛词;俳优登场,亦宠以华藻。连章累篇,不外应酬。”参见“ 览揆 ”。
词语解释:览揆  拼音:lǎn kuí
观察衡量。《楚辞·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王逸 注:“览,观也;揆,度也……言父 伯庸 观我始生年时,度其日月,皆合天地之正中,故赐我以美善之名也。”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览揆人情者,莫贵乎司直。”后用以代称生辰。 清 钱谦益 《毕封君八十寿序》:“府丞虽以削杖归,览揆之辰,易衣破涕,与诸弟舒鴈行列,奉觴上寿。” 清 赵翼 《哭门人董东亭庶常之讣》诗之二:“从知堕地须论命,何物凭君览揆初。”
词语解释:揽凳  拼音:lǎn dèng
店铺设于柜台外的长凳。《西湖二集·张采莲隔年冤报》:“次日走到 周思江 门首,假以闲耍为名,就坐在 周 家揽凳上,看他卖东卖西。”
词语解释:揽客  拼音:lǎn kè
招引顾客
词语解释:揽傤  拼音:lǎn zài
见“ 揽载 ”。
词语解释:揽载  拼音:lǎn zǎi
撮要记载。 汉 王充 《论衡·答佞》:“ 太史公 记功故高来禩,记録成则著效明验,揽载高卓,以 仪 秦 功美,故列其状。”
亦作“ 揽儎 ”。承揽装载运送。 宋 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祖宗以来,通许纲运揽载物货。”《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那 刘顺泉 双名 有才 ,积祖驾一隻大船,揽载客货,往各省交卸。” 郑观应 《盛世危言·商船下》:“揽儎船虽未到,货宜先揽。”
词语解释:揽事  拼音:lǎn shì
惹事,管闲事。 宋 欧阳修 《再奏预闻边事札子》:“非欲侵边臣之权,揽事多管,以招罪累。”《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言吾善者,不足为喜;言吾恶者,不足为怒;只当耳边风过去便了,切莫揽事。”《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原来 孙大娘 最痛儿子,极是护短,又兼性暴,能言快语,是个揽事的女都头。”《红楼梦》第十三回:“那 凤姐 素日最喜揽事,好卖弄能干。”
词语解释:揽胜图  拼音:lǎn shèng tú
博戏名。其法为图列天下名胜,以 劳劳亭 为起点, 长安 为终点。六人合局,分词客、羽士、剑侠、美人、渔父、缁衣诸名色,用一骰挨次递掷前进,以先至终点者为胜。见 清 高兆 《揽胜图谱》
词语解释:揽辔登车  拼音:lǎn pèi dēng chē
见“ 揽轡澄清 ”。
词语解释:揽辔澄清  拼音:lǎn pèi chéng qīng
《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时 冀州 飢荒,盗贼羣起,乃以 滂 为清詔使,案察之。 滂 登车揽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载为 陈蕃 事。后以“揽轡澄清”谓在乱世有革新政治,安定天下的抱负。 唐 韦建 《黔州刺史薛舒神道碑》:“驻车决遗,揽轡澄清。” 宋 柳永 《一寸金》词:“仗 汉 节、揽轡澄清,高掩 武侯 勋业, 文翁 风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七:“少年揽轡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亦作“ 揽轡登车 ”、“ 揽轡中原 ”。 清 毛奇龄 《送吴明府超迁观察之闽》诗:“丈夫入世贵倜儻,揽轡登车气何爽!” 柳亚子 《流亡杂诗》:“劫餘仍遣同舟济,揽轡中原共死生。”亦省作“ 揽轡 ”。 唐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揽轡隼将击,忘机鸥復来。” 郁达夫 《无题》诗之三:“赘 秦 原不为身谋,揽轡犹思定十洲。”
词语解释:揽脚  拼音:lǎn jiǎo
方言。谓以驴马招揽客人雇用。《醒世姻缘传》第五回:“他若不肯等候,将那定钱交下,叫他另去揽脚。咱到临时另雇。”
词语解释:揽辔中原  拼音:lǎn pèi zhōng yuán
见“ 揽轡澄清 ”。
词语解释:揽辔澄清  拼音:lǎn pèi chéng qīng
《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时 冀州 飢荒,盗贼羣起,乃以 滂 为清詔使,案察之。 滂 登车揽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载为 陈蕃 事。后以“揽轡澄清”谓在乱世有革新政治,安定天下的抱负。 唐 韦建 《黔州刺史薛舒神道碑》:“驻车决遗,揽轡澄清。” 宋 柳永 《一寸金》词:“仗 汉 节、揽轡澄清,高掩 武侯 勋业, 文翁 风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七:“少年揽轡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亦作“ 揽轡登车 ”、“ 揽轡中原 ”。 清 毛奇龄 《送吴明府超迁观察之闽》诗:“丈夫入世贵倜儻,揽轡登车气何爽!” 柳亚子 《流亡杂诗》:“劫餘仍遣同舟济,揽轡中原共死生。”亦省作“ 揽轡 ”。 唐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揽轡隼将击,忘机鸥復来。” 郁达夫 《无题》诗之三:“赘 秦 原不为身谋,揽轡犹思定十洲。”
词语解释:揽长工  拼音:lǎn cháng gōng
见“ 揽工 ”。
词语解释:揽工  拼音:lǎn gōng
亦称“ 揽长工 ”。 指做长工。 柳青 《铜墙铁壁》第二章:“他说他简单,土地革命那时才十五六,还给地主揽工拦羊哩。”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父亲、哥哥给人家揽工受苦。”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 顾涌 那时是个拦羊的孩子,哥哥替人揽长工。”
词语解释:揽辔才  拼音:lǎn pèi cái
谓澄清天下之才。 明 李梦阳 《酬聂监察淮上见寄》诗:“ 夷门 合是投簪地, 淮海 须凭揽轡才。”参见“ 揽轡澄清 ”。
词语解释:揽辔澄清  拼音:lǎn pèi chéng qīng
《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时 冀州 飢荒,盗贼羣起,乃以 滂 为清詔使,案察之。 滂 登车揽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载为 陈蕃 事。后以“揽轡澄清”谓在乱世有革新政治,安定天下的抱负。 唐 韦建 《黔州刺史薛舒神道碑》:“驻车决遗,揽轡澄清。” 宋 柳永 《一寸金》词:“仗 汉 节、揽轡澄清,高掩 武侯 勋业, 文翁 风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七:“少年揽轡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亦作“ 揽轡登车 ”、“ 揽轡中原 ”。 清 毛奇龄 《送吴明府超迁观察之闽》诗:“丈夫入世贵倜儻,揽轡登车气何爽!” 柳亚子 《流亡杂诗》:“劫餘仍遣同舟济,揽轡中原共死生。”亦省作“ 揽轡 ”。 唐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揽轡隼将击,忘机鸥復来。” 郁达夫 《无题》诗之三:“赘 秦 原不为身谋,揽轡犹思定十洲。”
词语解释:揽辔澄清  拼音:lǎn pèi chéng qīng
《后汉书·党锢传·范滂》:“时 冀州 飢荒,盗贼羣起,乃以 滂 为清詔使,案察之。 滂 登车揽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载为 陈蕃 事。后以“揽轡澄清”谓在乱世有革新政治,安定天下的抱负。 唐 韦建 《黔州刺史薛舒神道碑》:“驻车决遗,揽轡澄清。” 宋 柳永 《一寸金》词:“仗 汉 节、揽轡澄清,高掩 武侯 勋业, 文翁 风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七:“少年揽轡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亦作“ 揽轡登车 ”、“ 揽轡中原 ”。 清 毛奇龄 《送吴明府超迁观察之闽》诗:“丈夫入世贵倜儻,揽轡登车气何爽!” 柳亚子 《流亡杂诗》:“劫餘仍遣同舟济,揽轡中原共死生。”亦省作“ 揽轡 ”。 唐 高适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揽轡隼将击,忘机鸥復来。” 郁达夫 《无题》诗之三:“赘 秦 原不为身谋,揽轡犹思定十洲。”
词语解释:揽统  拼音:lǎn tǒng
总揽,统理。 汉 刘向 《列女传·梁夫人嫕》:“今遭陛下神圣之德,揽统万几。”
词语解释:揽转  拼音:lǎn zhuǎn
挽回。《人民文学》1981年第6期:“命运的安排,终非人力所能揽转的。”
词语解释:揽货  拼音:lǎn huò
承包货物的运输或行销。
词语解释:揽缀  拼音:lǎn zhuì
亦作“擥缀”。 拉扯凑合。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自 开元 制礼讳去《国恤》章,累圣陵寝,皆因事擥缀,取一切乃已。”
词语解释:揽诸  拼音:lǎn zhū
传说中食鬼的神名。《后汉书·礼仪志中》:“ 腾简 食不祥, 揽诸 食咎。”
词语解释:揽跋  拼音:lǎn bá
揽辔跋涉。《太平广记》卷一九二引 唐 胡璩 《谭宾录·白孝德》:“ 孝德 挟二矛,策马截流而渡……观其揽跋便僻,可万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