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尤平声 [详注1][móu,绸缪][ōu,水泡,名词][通‘不’,未定之辭也,多用于句末。][gōu][chóu][tōu][chōu chóu][liú][lōu][zhōu][chóu][音鎪。][音鄒。][dōu][gōu][ǒu][lǚ][zōu][sōu][详注2][jiū liú][fú][zōu zhōu chōu][yóu][ōu][zhōu][音浮。《集韵》或从包从不。][详注3][详注4]絿[qiū][yōu][róu qiú][qiū][yōu][yóu][zōu][gōu][音抔。《博雅》䥯䎧,耕也。]帿瀀[音求。《诗·周南》施于中逵。叶下仇。][fú fū][详注5][详注6]


注1:不 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䳡其鳺鴀。《邢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䳕鸠,幽州人或谓鷎鴡,梁宋闲谓之隹,扬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
注2:窭 音娄。《史记·淳于髡传》瓯窭满箦。《裴骃注》瓯窭,便侧之地。
注3:救 《韵补》叶居尤切。《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武王盘铭》溺于渊,尚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
注4:蹂 揉擦。通“揉”。《广韵》耳由切《集韵》《韵会》《正韵》而由切,音柔。《诗·大雅》或簸或蹂。《笺》蹂之言润也。《疏》蹂黍,以水润米,必当蹂之使湿。《朱传》簸扬去糠也。蹂,蹂禾取谷以继之也。
注5:軥 《广韵》古侯切《集韵》《韵会》《正韵》居侯切,音钩。《广韵》车軥心木。
注6:涑 音锼。《说文》浣也。一说以手曰涑,以足曰浣。
末字词组
冥搜搂搜征搜出搜东搜搊搜岐阳之搜甄搜
穷搜遐搜徵搜陡搜追搜抖搜巡搜研搜
旁搜渠搜抉搜颤抖搜检搜抠搜岐搜 
遍搜邹搜罗搜讲搜幽搜抠抠搜搜秋搜 
雕搜监搜讨搜搊搊搜搜扭搜巨搜穹礴冥搜 
大搜春搜茅搜博引旁搜搜搜搅搜前搜 

词语解释:冥搜  拼音:míng sōu
(1).尽力寻找,搜集。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非夫远寄冥搜,篤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书籍之厄》:“吾家三世积累,先君子尤酷嗜,至鬻负郭之田以供笔札之用。冥搜极讨,不惮劳费,凡有书四万二千餘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穷,絶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癩头蟆猝然跃去。”
(2).深思苦想。 唐 王昌龄 《箜篌引》:“ 明光殿 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 元 曾瑞 《青杏子·骋怀》曲:“情动魂消,腹稿冥搜,宿恩当受。”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下:“必兢兢焉冥搜积想,务期周遍而后已。”
词语解释:穷搜  拼音:qióng sōu
极力搜寻。 明 杨珽 《龙膏记·罗织》:“穷搜,谩把 范雎 拉胁追求。” 王闿运 《〈尚书大传〉序》:“先师遗书,冥讨穷搜,而四卷古本讫不可得见。” 刘揆一 《黄兴传记》:“方抵 沅陵 ,谁知釐卡从前商船中搜出私盐等违禁物,故在吾舟穷搜苦索,遂被洩露。”
词语解释:旁搜  拼音:páng sōu
亦作“ 旁蒐 ”。广泛搜求。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上》:“彼皆目下十行,胸罗万卷,旁蒐广擷,集厥大成。” 清 赵翼 《李雨村续寄诗话戏题于后》诗之二:“真个将军不好武,尽将风雅入旁搜。”参见“ 旁搜远绍 ”。
词语解释:旁搜远绍  拼音:páng sōu yuǎn shào
广泛搜集,远承古人。 唐 韩愈 《进学解》:“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清 魏源 《书古微》序:“坠绪茫茫,旁搜远绍,其得於经者凡四大端。”亦作“ 旁蒐远绍 ”。 王国维 《〈玉谿生年谱〉序》:“君独旁蒐远绍,博采 唐 人文集、説部及金石文字,以正 刘 宋 二书之失。”
词语解释:遍搜  拼音:biàn sōu
普遍寻求。 唐 李绅 《过吴门》诗:“故馆曾閒访,遗基亦徧搜。” 唐 李洞 《送东宫贾正字之蜀》诗:“若次江边邑,宗诗为徧搜。”
词语解释:雕搜  拼音:diāo sōu
谓刻意修饰文辞。搜,通“ 鎪 ”。《通志·图谱》:“义理之学尚攻击,词章之学务雕搜。”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六:“讲学者动以词藻为雕搜之技,工文者则举拙语为谈笑之资,若柄凿不相入,无论也。”
词语解释:大搜  拼音:dà sōu
古时天子、诸侯五年举行一次的军队大检阅。《左传·昭公八年》:“秋,大蒐于红。” 杜预 注:“大蒐,数军实,简车马也。”《公羊传·桓公六年》“大閲者何?简车徒也” 汉 何休 注:“比年简徒,谓之蒐;三年简车,谓之大閲;五年大简车徒,谓之大蒐。” 南朝 宋 傅亮 《从武帝平闽中》诗:“鞠旅 扬城 ,大蒐 徐方 。”
词语解释:搂搜  拼音:lōu sōu
(1).吝啬。 明 李翊 《俗呼小录》:“鄙嗇计较者为搂搜。”
(2).奚落取笑。《金瓶梅词话》第九四回:“我买将你来伏侍我,你不愤气?教你做口子汤,不是精淡,就是苦咸;你倒还对着丫头,説我几时恁般大起来,搂搜索落我!要你何用?”
词语解释:遐搜  拼音:xiá sōu
犹穷究。 唐 韦应物 《因省风俗与从侄成绪游山水中道先归寄示》诗:“始造双林寂,遐搜洞府秘。” 宋 陈傅良 《器吕伯恭郎中舟行寄诸友》诗:“遐搜接混茫,细剖入幽眇。”
词语解释:渠搜  拼音:qú sōu
(1).古 西戎 国名。《书·禹贡》:“织皮 崐崙 、 析支 、 渠搜 , 西戎 即叙。” 孔 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文选·扬雄〈解嘲〉》:“今 大汉 左东海,右 渠搜 。”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禹贡》:‘ 析支 渠搜 ’,属 雍州 ,在 金城 河閒 之西。” 唐 舒元舆 《桥山怀古》诗:“我乘驛骑到中部,古闻此地为 渠搜 。” 章炳麟 《訄书·订文》:“然则 渠搜 以罽毳名, 支那 以蚕丝名。”
(2).兽名。
词语解释:邹搜  拼音:zōu sōu
(1).形容容貌难看。 明 董斯张 《吹景集》卷十:“貌不颺曰邹搜。 大慧禪师 自讚其像云:‘邹搜敛似天蒸枣。’”
(2).犹言过分。《刘知远诸宫调·知远充军三娘剪发生少主》:“男如 潘岳 ,女生 越 艳,媒人口一似蜜舌头…… 王嫂 、 李婆 ,説得两个太邹搜。”《刘知远诸宫调·君臣弟兄子母夫妇团圆》:“这三箇福气邹搜,内中两箇潜龙帝,一箇是诸侯。”
词语解释:监搜  拼音:jiān sōu
(1).监视搜查。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六殿门外有药树,监察御史监搜之位在焉。 唐 制,百官入宫殿门,必搜,监察所掌也。”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二:“自 晋 魏 以来,凡入殿奏事官,以御史一人,立殿门外搜索,而后许入,谓之监搜御史,立药树下,至 唐 犹然, 太和 中始罢之。”
(2).指监搜御史。
词语解释:春搜  拼音:chūn sōu
帝王春季的射猎。《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 杜预 注:“蒐,索,择取不孕者。” 唐 杜甫 《冬狩行》:“春蒐冬狩侯得用,使君五马一马驄。” 清 吴伟业 《南苑应制》诗:“熊舘发云旌,春蒐告礼成。”
词语解释:征搜  拼音:zhēng sōu
征召搜寻。 五代 齐己 《怀武陵因寄幕中韩先辈何从事》诗:“凿井耕田人在否,如今天子正徵搜。”
词语解释:徵搜
征召搜寻。 五代 齐己 《怀武陵因寄幕中韩先辈何从事》诗:“凿井耕田人在否,如今天子正徵搜。”
词语解释:抉搜  拼音:jué sōu
搜求挑取。 宋 苏舜钦 《哭师鲁》诗:“予年又甚少,学古众所羞,君欲举拔萃,声耦日抉搜。”
词语解释:罗搜  拼音:luó sōu
到处搜索。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棋鬼》:“岳帝使直曹问罪於 王 , 王 怒,使小人辈罗搜之。”
词语解释:讨搜  拼音:tǎo sōu
探寻搜集。 清 杨恩寿 《坦园日记》卷七:“《明河篇寿王一梧》云:‘……手撰鸿製辉刀球,熙朝掌故详讨蒐。’”
词语解释:茅搜  拼音:máo sōu
即茜草。根可作绛红色染料。《诗·小雅·瞻彼洛矣》“韎韐有奭” 毛 传:“韎韐者,茅蒐染草也。” 孔颖达 疏:“奭者,赤貌。传解言奭之由,以其用茅蒐之草染之,其草色赤故也。”参见“ 茜 ”。
词语解释:出搜  拼音:chū sōu
狩猎。古代打猎常带有军事目的,故亦指出兵攻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吕光》:“ 夏 大喜,因议举兵出蒐,如 吕 谋。 分宜 以挑衅起祸,间之 世宗 ,两公俱死西市。”
词语解释:陡搜  拼音:dǒu sōu
抖擞。《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老翁﹞纔喫下去,便觉精神陡搜起来。”
词语解释:颤抖搜  拼音:chàn dǒu sōu
物体频繁地震动。 明 徐元 《八义记·宣子劝农》:“风吹苗叶颤抖搜。任他炎热暑气天,树下乘凉如数九。”
词语解释:讲搜  拼音:jiǎng sōu
演习;阅军。 元 马祖常 《驾发上京》诗:“讲蒐猎较黄羊圈,赐宴恩沾白兽尊。” 明 高启 《长洲苑》诗:“中国久无霸, 闔閭 思骋功,讲蒐开别苑,训武出离宫。”
词语解释:搊搊搜搜
精神抖擞
词语解释:博引旁搜
考证完备广博,引证资料丰富充实
词语解释:东搜  拼音:dōng sōu
帝王至东方巡狩。《左传·定公四年》:“取於 相士 之东都,以会王之东蒐。” 杜预 注:“为汤沐邑,王东巡狩,以助祭 泰山 。” 孔颖达 疏:“今言蒐,则王之巡狩亦因田猎以教习兵士。”
词语解释:追搜  拼音:zhuī sōu
犹追寻。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一出:“雍容絃诵罢,试追搜古传,往事闲凭。”
词语解释:检搜  拼音:jiǎn sōu
检查搜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当下买办便沉下脸来,叫茶房来把他看管着。要了他的钥匙,开他的衣箱检搜。”
词语解释:幽搜  拼音:yōu sōu
谓探寻山水胜景。 唐 陆龟蒙 《书带草赋》:“幽搜莫及,兴咏徒存。”
词语解释:扭搜  拼音:niǔ sōu
硬挤。《西游记》第三九回:“哭有几样:若乾着口喊,谓之嚎;扭搜出些眼泪儿来,谓之啕。”
词语解释:搜搜  拼音:sōu sōu
(1).清冷貌。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强人不管他説……左手捽住 张协 头稍,右手扯住一把光霍霍冷搜搜鼠尾样刀。”
(2).象声词。形容迅疾之声。《西游记》第六一回:“胡乱嚷,苦相求,三般兵刃响搜搜。”
动貌。《庄子·寓言》:“搜搜也,奚稍问也?” 陆德明 释文:“搜,本又作叟……又音萧。 向 云:动貌。” 成玄英 疏:“叟叟,无心运动之貌。”
词语解释:搊搜  拼音:chōu sōu
(1).亦作“ 搊瘦 ”。固执,顽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奈何慈母性搊搜,应难欢偶。”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哎!你箇呆老子,畅好是忒搊搜。” 元 史九敬先 《庄周梦》第三折:“老石头人难措手,乔孔窍玲瓏剔透,跟着他倚翠偎红不识羞。三斧砍不就,一向去搊瘦。”
(2).亦作“ 搊颼 ”。勇悍;凶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其时遂把诸僧点;‘搊搜好汉每兀谁敢?’”《全元散曲·柳营曲·风月担》:“保儿心雄纠纠,撅丁脸冷搊颼,且将我这风月担儿收。”《金瓶梅词话》第四九回:“看见一个和尚,形骨古怪,相貌搊搜,生的豹头环眼,色若紫肝。”
(3).英俊,威武。《金瓶梅词话》第一回:“ 武松 仪表甚搊搜,阿嫂淫心不可收。”《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一个个长长大大,搊搊搜搜,头带黑青巾,身穿皂直裰……端的威风凛凛,相貌堂堂。”
(4).犹猥琐。 明 徐复祚 《投梭记·应聘》:“你看我貂餘季子裘,态搊搜,沐猴岂识冠和綬。”《初刻拍案惊奇》卷七:“那 裴晤 到得 中条山 中,看见 张果 齿落髮白,一箇搊搜老叟,有些嫌他。”
词语解释:抖搜  拼音:dǒu sōu
(1).犹抖擞。振作。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二折:“抖搜着黑精神。”《西游记》第十回:“身在君前对残局,合眼朦朧;梦离陛下乘瑞云,出神抖搜。”参见“ 抖擞 ”。
(2).犹抖擞。威风,神气。《西游记》第九回:“文官英秀,武将抖搜。”参见“ 抖擞 ”。
词语解释:抖擞  拼音:dǒu sǒu
(1).亦作“ 抖藪 ”。犹搜索,寻找。《方言》第六:“铺颁,索也。 东齐 白铺颁,犹 秦 晋 言抖藪也。” 郭璞 注:“谓斗藪举索物也。” 戴震 疏证:“藪,亦作‘擞’。”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四和林卿韵》词:“抖擞空囊,存留諫笏,犹带虚皇案畔香。”《老残游记》第四回:“从上房里搜起,衣箱橱柜,全行抖擞一个尽。”
(2).以手举物而振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豉法》:“急抖擞筐,令极浄,水清乃止。” 唐 尚颜 《秋夜吟》:“梧桐雨畔夜愁吟,抖擞衣裾蘚色侵。”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人皆抖擞衣衫,虑其太湿。”
(3).抖却;摆脱。 唐 王炎 《夜半闻雨》诗:“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哦吟无好语。” 清 金农 《宿韬光飞雨轩》诗:“隙尘抖擞上方眠,飞雨轩中暂息缘。”
(4).振作;奋发。 明 唐顺之 《与万思节主事书》:“吾友閒居少过,却是不曾抖擞提醒精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他精神更加抖擞,容光更加焕发了。”
(5).显露,显示。 元 薛昂夫 《殿前欢》曲:“施展出江湖气概,抖擞出风月情怀。”
(6).颤动;哆嗦。 唐 白居易 《骠国乐》诗:“花鬘抖擞龙虵动,曲终王子启圣人。”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觉一阵地惨天愁,遍体上寒毛抖擞。” 许地山 《换巢鸾凤》:“众人看他们二人死了,都吓得抖擞起来。”
(7).威风,神气。 明 黄叔初 《新水令·寿陈荩卿》套曲:“词才羡君真抖擞,何事缘诗瘦?”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二:“你还说过:‘你们抖擞吧,等“中央军”来,割你们的脑袋。’”
(8).佛教语。梵语dhūta(头陀)的意译。《法苑珠林》卷一○一:“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是故从喻为名。”
词语解释:抖擞  拼音:dǒu sǒu
(1).亦作“ 抖藪 ”。犹搜索,寻找。《方言》第六:“铺颁,索也。 东齐 白铺颁,犹 秦 晋 言抖藪也。” 郭璞 注:“谓斗藪举索物也。” 戴震 疏证:“藪,亦作‘擞’。”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四和林卿韵》词:“抖擞空囊,存留諫笏,犹带虚皇案畔香。”《老残游记》第四回:“从上房里搜起,衣箱橱柜,全行抖擞一个尽。”
(2).以手举物而振拂。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豉法》:“急抖擞筐,令极浄,水清乃止。” 唐 尚颜 《秋夜吟》:“梧桐雨畔夜愁吟,抖擞衣裾蘚色侵。”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人皆抖擞衣衫,虑其太湿。”
(3).抖却;摆脱。 唐 王炎 《夜半闻雨》诗:“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哦吟无好语。” 清 金农 《宿韬光飞雨轩》诗:“隙尘抖擞上方眠,飞雨轩中暂息缘。”
(4).振作;奋发。 明 唐顺之 《与万思节主事书》:“吾友閒居少过,却是不曾抖擞提醒精神。”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七章:“他精神更加抖擞,容光更加焕发了。”
(5).显露,显示。 元 薛昂夫 《殿前欢》曲:“施展出江湖气概,抖擞出风月情怀。”
(6).颤动;哆嗦。 唐 白居易 《骠国乐》诗:“花鬘抖擞龙虵动,曲终王子启圣人。” 元 关汉卿 《四春园》第二折:“觉一阵地惨天愁,遍体上寒毛抖擞。” 许地山 《换巢鸾凤》:“众人看他们二人死了,都吓得抖擞起来。”
(7).威风,神气。 明 黄叔初 《新水令·寿陈荩卿》套曲:“词才羡君真抖擞,何事缘诗瘦?”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二:“你还说过:‘你们抖擞吧,等“中央军”来,割你们的脑袋。’”
(8).佛教语。梵语dhūta(头陀)的意译。《法苑珠林》卷一○一:“西云头陀,此云抖擞,能行此法,即能抖擞烦恼,去离贪著,如衣抖擞能去尘垢,是故从喻为名。”
词语解释:抠搜  拼音:kōu sōu
节省。《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除了过日子之外,还有甚么烦费的地方儿吗?就勉勉强强的抠搜些出来,这个局面,可就不像样儿了。”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房钱,煤米柴炭,灯油茶水,还先别算添衣服,也就将够两个人用的,还得处处抠搜,不能像 虎妞 那么满不在乎。”
词语解释:抠抠搜搜  拼音:kōu kōu sōu sōu
亦作“ 抠抠缩缩 ”。 方言。小气,不大方。《国强报》1920.3.5:“过日子我不会打算盘,我老说财主不是由抠抠缩缩来的。” 侯宝林 《宽打窄用》:“噢!抠抠搜搜,缩手缩脚就叫节约?其实多余点料也没拿我们家去。”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八段:“他怎么抠抠搜搜的,像个守财奴?”
词语解释:巨搜  拼音:jù sōu
古代西戎国名。巨,通“ 渠 ”。《列子·周穆王》:“驰驱千里,至於 巨蒐氏 之国。” 殷敬顺 等释文:“ 巨蒐 音渠搜,西戎国名。” 汪中 注:“ 巨蒐 即《禹贡》之 渠搜 也。”
词语解释:搅搜  拼音:jiǎo sōu
(1).象声词。
(2).翻覆搜求。 宋 李光 《陈氏园亭》诗:“酒杯棊局平生事,莫把枯肠数搅搜。”
词语解释:岐阳之搜  拼音:qí yáng zhī sōu
指 周成王 在 岐山 南面的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左传·昭公四年》:“ 周武 有 孟津 之盟, 成 有 岐 阳之蒐。” 杜预 注:“ 周成王 归自 奄 ,大蒐于 岐山 之阳。” 杨伯峻 注引《国语·晋语八》:“昔 成王 盟诸侯于 岐 阳。”亦省作“ 岐蒐 ”。 唐 王勃 《九成宫颂词》:“驾掩 岐 蒐,礼高 秦 望。”
词语解释:巡搜  拼音:xún sōu
犹巡视。《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臣闻巡蒐四方,省察风俗,乃天子巡狩之事也。”
词语解释:岐搜  拼音:qí sōu
见“ 岐阳之蒐 ”。
词语解释:岐阳之蒐
指 周成王 在 岐山 南面的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左传·昭公四年》:“ 周武 有 孟津 之盟, 成 有 岐 阳之蒐。” 杜预 注:“ 周成王 归自 奄 ,大蒐于 岐山 之阳。” 杨伯峻 注引《国语·晋语八》:“昔 成王 盟诸侯于 岐 阳。”亦省作“ 岐蒐 ”。 唐 王勃 《九成宫颂词》:“驾掩 岐 蒐,礼高 秦 望。”
词语解释:秋搜  拼音:qiū sōu
秋日畋猎。《春秋·昭公八年》:“秋蒐于 红 。”《穀梁传·桓公四年》:“四时之田(畋),皆为宗庙之事也。春曰田,夏曰苗,秋曰蒐,冬曰狩。”
词语解释:穹礴冥搜  拼音:qióng bó míng sōu
形容广泛深入地寻求。 元 房皞 《读杜诗》诗:“穹礴冥搜枉费功,天然一语自然工。”
词语解释:前搜  拼音:qián sōu
前锋;先锋。 宋 王禹偁 《前普州刺史康公预撰神道碑》:“神德皇帝,驾驭英雄。始即南面,乃平西戎,孰为前蒐,时维我公。”
词语解释:甄搜  拼音:zhēn sōu
有选择地搜集。 清 龚自珍 《二哀诗》:“手墨浩盈把,甄搜难为心。”
词语解释:研搜  拼音:yán sōu
犹研求。 隋 江总 《〈陶贞白集〉序》:“门人补辑,若逢 辽东 之本;好事研搜,如诵 河西 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