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首字词组
摭华摭采摭罗摭裂摭拾摭说  
摭实摭赖摭溜子摭拦摭诎   

词语解释:摭华  拼音:zhí huā
采摘其文章辞藻。 明 宋濂 《题金德原和王子充诗后》:“而其念乡学之美,思官政之治,实有得古人风劝之义。视彼摭华摘艷,取合於一时者,不翅天渊之悬隔矣。”
词语解释:摭实  拼音:zhí shí
摘取事实;据实。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博士 渤海 徐公讜 为余言之。岂曰语怪,亦以摭实,故传之焉。” 宋 蔡絛 《西清诗话·池底铺锦》:“ 李石 开成 中承詔録 文宗 论 德宗 奢靡云:‘闻得禁中老宫人,每引流泉,先於池底铺锦。’则知 建 诗皆摭实,非凿空语也。”《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元年》:“可令国史院摭实刊修,播告天下。”
词语解释:摭采  拼音:zhí cǎi
搜集采用。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五章:“据此造《太平经》时,所摭採极杂,远及夷狄之文。”
词语解释:摭赖  拼音:zhí lài
挑剔诬赖。《元代白话碑集录·林县宝严寺圣旨碑》:“中间或有不兰奚及姦细人等,本处官司自合审问来歷,无得因而将僧众摭赖。”
词语解释:摭罗  拼音:zhí luó
挑剔,罗织。《元典章·刑部一·迁徙》:“今后各处豪霸兇徒歹人,摭罗平民,把持官府者,败露到官,罪状明白,合依奉使宣抚所言,痛行断决。”《元典章新集·兵部·整治站赤》:“今后宣使人等押运官物,经过站赤,果有妄行摭罗,殴打站官……随即申覆合干上司区处。”
词语解释:摭溜子  拼音:zhí liū zǐ
犹滑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我不信你这摭溜子,人也死了一百日来,还守甚么灵?在那屋里,也不是守灵,怕是守人哩!” 陆澹安 《小说语词汇释》:“摭溜子,指滑头。”
词语解释:摭裂  拼音:zhí liè
采摘细碎,无关宏旨。 明 文徵明 《何氏〈语林〉叙》:“凡二千七百餘事总十餘万言,类列义例一惟 刘氏 之旧……而或者以为摭裂委琐,无所取裁。”
词语解释:摭拦  拼音:zhí lán
阻拦。摭,通“ 遮 ”。 清 黄宗羲 《硕肤孙公墓志铭》:“会 石斋先生 逮入。上怒其面折,意欲杀之,廷杖而入狱门,襆被药裹,一切摭拦。”
词语解释:摭拾  拼音:zhí shí
(1).收取;采集。 唐 柳宗元 《裴瑾崇丰二陵集礼后序》:“自 开元 制礼,大臣讳避去《国恤》章……由是累圣山陵,皆摭拾残缺,附比伦类,已乃斥去,其后莫能徵。”《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国中二三新进小臣,逆料公主必危, 寄华 势焰将败,摭拾前过,纠弹一本。”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全唐文纪事》:“至评隲优劣,训释音义,辨证异同,见於 唐 以来各集,亦详加摭拾。” 刘师培 《〈新方言〉后序一》:“ 餘杭 章太炎 适有《新方言》之作,方俗异语,摭拾略备。”
(2).犹挑剔。《元典章·刑部十三·失盗》:“近年以来,各处捕盗官吏,畏惧不获贼人罪名,往往将失盗事主,非理疏驳,百端摭拾,故行推调,不即受理追捉。”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著述·吕焦二书》:“丁酉, 焦 又不幸承乏典试,遂借闈事摭拾之,调外去。”
(3).收拾。《明史·侯震旸传》:“果能加意训练,则进止迟速不从中制,虽撤抚臣,一以付之,无不可者。如不然,则督其条晰陈奏,以听吏议,摭拾残局,专任 化贞 。” 章炳麟 《中华民国解》:“诚知地大物博,非须臾所能摭拾,四分五裂之餘,兵运不解,则军实匱而内乱生。”
词语解释:摭诎  拼音:zhí qū
犹言断章取义,加以歪曲。《新唐书·儒学传下·啖助传赞》:“ 啖助 在 唐 ,名治《春秋》,摭詘三家,不本所承。”
词语解释:摭说  拼音:zhí shuō
用言辞掩饰。摭,通“ 遮 ”。《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你休听他摭説。他若早有贞节之心,当初只守着厨子 蒋聪 ,不嫁 来旺儿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