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首字词组
摸索摸拓摸黑摸瞎鱼摸门不着摸桩摸娑摸拓
摸金摸头摸哨摸不着摸门儿摸拟摸头不着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摸象摸鱼儿摸黑儿摸夜摸营摸挲摸揣 
摸写摸椿摸不着边摸着石头过河摸瞎摸盲盲摸底 
摸棱摸金校尉摸秋摸量摸苏摸牌摸棱两可 

词语解释:摸索  拼音:mō suǒ
(1).绳索。参见“ 摸苏 ”。
(2).抚摩,以手抵触。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贾叟刻木》:“ 平阳 贾叟 ,无目而能刻神像…… 交城 县中寺 一佛,是其所刻,仪相端严。僧説 贾 初立木胎,先摸索之,意有所会,运斤如风。”《红楼梦》第二三回:“他姊弟三人依旧坐下, 王夫人 摸索着 寳玉 的脖项説道:‘前儿的丸药都吃完了没有?’”《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那马凭他怎样的摸索,风丝儿不动!”
(3).引申为暗中勾引。《红楼梦》第八十回:“不争气的孽障,狗也比你体面些!谁知你三不知的把陪房丫头也摸索上了!”
(4).试探;寻求。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许敬宗 性轻傲,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卿自难记。若遇 何 、 刘 、 沉 、 谢 ,暗中摸索著,亦可识之。’” 宋 刘克庄 《沁园春·答九华叶贤良》词:“英雄埋没蓬蒿,谁摸索当年 刘 与 曹 。”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 懒予 曾与客弈於画舫。一刦未定, 镇淮门 已扃。终局后将借宿 枝上村 ,逡巡摸索,未得其门。”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七章:“为了给同志们摸索点经验,今天我就跟你干了!”
(5).方言。谓不果决。
词语解释:摸苏  拼音:mō sū
绳索。《淮南子·俶真训》:“夫挟依於跂跃之术,提挈人閒之际,撢掞挺挏,世之风俗,以摸苏牵连物之微妙,犹得肆其志,充其欲。” 高诱 注:“摸苏,犹摸索。”《尔雅·释诂下》“貉缩,纶也” 郭璞 注“纶者,绳也” 清 郝懿行 义疏:“貉缩,谓以缩牵连緜络之也,声转为莫缩……又转为摸苏。”
词语解释:摸金  拼音:mō jīn
见“ 摸金校尉 ”。
词语解释:摸金校尉  拼音:mō jīn xiào wèi
曹操 所设官职,专司掘坟挖金。《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操 又特置发丘中郞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李周翰 注:“言 操 置发丘中郞,摸金校尉之官,所过皆破坏冢墓,以取金宝,而露其骸骨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宋 严有翼 詆 东坡 诗:‘误以葱为韭,以 长桑君 为 仓公 ,以摸金校尉为摸金郞中。’”亦省作“ 摸金 ”。后亦泛指发墓盗金者。 清 钱谦益 《闻母邹太君七十序》:“高臺倾矣,曲池平矣,华堂便房,牛溲马矢平填其中,而高坟大闕,摸金发丘交臂其间矣。”
词语解释:摸象  拼音:mō xiàng
犹仿照,模仿。《新唐书·傅奕传》:“佛,西胡黠人尔,欺訹夷狄以自神。至入中国,而孅儿幻夫摸象 庄 老 以文饰之,有害国家,而无补百姓也。”
词语解释:摸写  拼音:mō xiě
(1).描写,描绘。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时 山东 人 李白 ,亦以奇文取称……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摸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於 子美 矣。” 明 唐顺之 《蒋云壑像赞》:“而丹青词藻摸写之工,则又与墨客而争雄。”
(2).仿效。 唐 李德裕 《文章论》:“世有非文章者曰:辞不出于《风》《雅》,思不越于《离骚》,摸写古人,何足贵也。”
词语解释:摸棱  拼音:mō léng
亦作“ 摸棱 ”。 谓处事态度依违,不明确表示可否。《旧唐书·苏味道传》:“尝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貽咎谴,但摸稜以持两端可矣。’”世因称 苏 为“苏摸稜”或“摸稜宰相”。摸,用同“ 模 ”,今谓“模稜两可”,本此。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改官匪难,当别有骤进用,径入侍从行缀矣。然反覆不常,惟畏慎作摸棱态过当,卒致身辅相。”
见“ 摸稜 ”。
词语解释:摸拓  拼音:mō tà
亦作“ 摸拓 ”。 拓印碑刻金石。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於 咸淳 间,尝命善工翻刻《淳化阁帖》十卷、《絳帖》二十卷,皆逼真。仍用北纸佳墨摸搨,几与真本并行。”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武亿》:“游歷所至,如 嵩山 、 泰岱 ,遇有石刻,捫苔剔鲜,尽心摸拓。”
词语解释:摸头  拼音:mō tóu
口语:∶了解事物的头绪、情况
初来乍到,不摸头儿
词语解释:摸鱼儿  拼音:mō yú ér
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本名《摸鱼子》。双调,一百十六字,押仄声韵。
词语解释:摸椿
摸营。夜里偷袭敌人
词语解释:摸金校尉  拼音:mō jīn xiào wèi
曹操 所设官职,专司掘坟挖金。《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操 又特置发丘中郞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李周翰 注:“言 操 置发丘中郞,摸金校尉之官,所过皆破坏冢墓,以取金宝,而露其骸骨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 宋 严有翼 詆 东坡 诗:‘误以葱为韭,以 长桑君 为 仓公 ,以摸金校尉为摸金郞中。’”亦省作“ 摸金 ”。后亦泛指发墓盗金者。 清 钱谦益 《闻母邹太君七十序》:“高臺倾矣,曲池平矣,华堂便房,牛溲马矢平填其中,而高坟大闕,摸金发丘交臂其间矣。”
词语解释:摸黑  拼音:mō hēi
在黑暗中摸索行动。 巴金 《军长的心》一:“我吃力地跟在后面,我不熟悉这里的路,也不习惯摸黑走山上小道。”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我摸黑穿上雨衣、雨鞋,戴好草帽,才开门出去。”
词语解释:摸哨  拼音:mō shào
以隐蔽方式消灭敌方哨兵。 黄新庭 《喧啸的柴林》:“不一会,去的人回来说:‘敌人没有做工事,东边镇口有一个哨,只有一个哨兵。’一个巡视员就对大家说:‘我先带两个人去摸哨,其余的人随后跟来。’”
词语解释:摸黑儿  拼音:mō hēi ér
在黑夜摸着 [行动]例如:摸黑儿赶路。
词语解释:摸不着边  拼音:mō bù zhuó biān
不着边际,接触不到实际问题。例如:咱别谈摸不着边的道理了。
词语解释:摸秋  拼音:mō qiū
一种求子息的风俗。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摸秋》:“ 鳩兹 俗,女伴秋夜出游,各於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 王西彦 《摸秋》:“我又没做别的,我是摸秋!”自注:“我们南方是有这样的风俗的:中秋节夜里,偷偷地到人家田里去,‘摸’一个瓜呵什么的农作物,说是可以使没有子嗣的人生儿子。”
词语解释:摸瞎鱼  拼音:mō xiā yú
一种儿童游戏。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民风一》:“元宵游灯市,走桥摸钉,祛百病,放烟火,打鬼,跳百索,摸瞎鱼。”自注:“羣儿牵绳为圆城,空其中方丈。城中轮着二儿,各用帕厚蒙其目,如瞎状。一儿手执木鱼,时敲一声,而旋易其地以误之。一儿候声往摸,以巧遇夺鱼为胜,则拳击执鱼儿,出之城外,而代之执鱼轮入,一儿摸之。”
词语解释:摸不着  拼音:mō bù zháo
料不定
词语解释:摸夜  拼音:mō yè
摸黑夜行。
词语解释:摸着石头过河  拼音:mō zhe shí tou guò hé
比喻办事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
词语解释:摸量  拼音:mō liàng
估计,估量。《金瓶梅词话》第四八回:“不是,你老人家摸量惜些情儿,人身上穿恁单衣裳,就打恁一下。”《醒世姻缘传》第二三回:“摸量着读得书的,便教他习举业;读不得的,或是务农,或是习甚么手艺。”
词语解释:摸门不着  拼音:mō mén bù zháo
亦作“ 摸头不着 ”。 犹言莫名其妙。《儒林外史》第三回:“一顿夹七夹八,駡的 范进 摸门不着。辞了丈人回来。”《儒林外史》第六回:“ 赵氏 听了这话,摸头不着,只得依着言语,写了一封字,遣家人 来富 连夜赴省接大老爹。”
词语解释:摸门儿  拼音:mō mén ér
指找到做某件事情的门径
词语解释:摸营  拼音:mō yíng
黑夜偷袭敌营。《中国歌谣资料·捻军民歌》:“ 高公庙 两头亭,当中坐着 杨驴熊 :绅士劝他他不走,等着瞎子来摸营。” 吴组缃 《山洪》三十二:“比如在要路截击,比如在夜间摸营,都是平日常听人们津津乐道的抗战英雄故事。”
词语解释:摸瞎  拼音:mō xiā
口语:∶在黑暗中摸索行动;摸黑儿
词语解释:摸苏  拼音:mō sū
绳索。《淮南子·俶真训》:“夫挟依於跂跃之术,提挈人閒之际,撢掞挺挏,世之风俗,以摸苏牵连物之微妙,犹得肆其志,充其欲。” 高诱 注:“摸苏,犹摸索。”《尔雅·释诂下》“貉缩,纶也” 郭璞 注“纶者,绳也” 清 郝懿行 义疏:“貉缩,谓以缩牵连緜络之也,声转为莫缩……又转为摸苏。”
词语解释:摸桩  拼音:mō zhuāng
摸营。夜里偷袭敌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夜搜夷巢,谓之摸桩。”
词语解释:摸拟  拼音:mō nǐ
模仿,仿效。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 公琰 殖根,不忘中止。岂曰摸拟,实在雅性。” 宋 曾巩 《与王介甫第一书》:“ 欧公 更欲足下少开廓其文,勿用造语及摸拟前人,请相度示及。”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译者无文,不足摸拟其万一。”
词语解释:摸挲  拼音:mō suō
亦作“ 摸娑 ”。 抚摩。《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 惠莲 看见,一顿駡:‘贼囚根子,趁早与我都拏了去,省得我摔一地,大拳打了,这回拏手摸挲。’” 康濯 《东方红》第二章五:“她紧张忙乱地把酒碗菜碟搁到锅台上……直扑到侄女跟前,又摸挲又问讯。”
词语解释:摸盲盲  拼音:mō máng máng
(1).捉迷藏。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二:“小儿以巾掩目,暗中摸索,谓之摸盲盲。始于 唐明皇 、 杨妃 之戏,号捉迷藏。”
(2).比喻摸黑。《羊城晚报》1982.1.5:“男公厕的电灯又‘死火’了!昨天早晨上公厕的人都要摸盲盲,面碰面也不知。”
词语解释:摸牌  拼音:mō pái
玩牌。《红楼梦》第五三回:“所有贺节来的亲友,一概不会……或和 寳玉 、 寳釵 等姐妹赶围棋摸牌作戏。”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他一边摸牌,一边笑着……把他拿到的大鬼伸到 李主席 跟前,亮了一亮。”
词语解释:摸娑  拼音:mō suō
见“ 摸挲 ”。
词语解释:摸挲  拼音:mō suō
亦作“ 摸娑 ”。 抚摩。《金瓶梅词话》第二六回:“ 惠莲 看见,一顿駡:‘贼囚根子,趁早与我都拏了去,省得我摔一地,大拳打了,这回拏手摸挲。’” 康濯 《东方红》第二章五:“她紧张忙乱地把酒碗菜碟搁到锅台上……直扑到侄女跟前,又摸挲又问讯。”
词语解释:摸头不着  拼音:mō tóu bù zháo
见“ 摸门不着 ”。
词语解释:摸门不着  拼音:mō mén bù zháo
亦作“ 摸头不着 ”。 犹言莫名其妙。《儒林外史》第三回:“一顿夹七夹八,駡的 范进 摸门不着。辞了丈人回来。”《儒林外史》第六回:“ 赵氏 听了这话,摸头不着,只得依着言语,写了一封字,遣家人 来富 连夜赴省接大老爹。”
词语解释:摸揣  拼音:mō chuāi
(1).推测。 清 洪昇 《长生殿·禊游》:“迎机导窾,摸揣圣情;曲意小心,荷承天宠。”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八章:“你们创嘛……粮食全没寄远,不在暗窑就在地窖里!我不信你们这么多人,还摸揣不上?”
(2).谓试探着前进。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五章:“ 石得富 心里想,最坏忍耐到天黑,他也能摸揣出去。”
词语解释:摸底  拼音:mō dǐ
了解底细;摸清底细。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他们爷俩在这屯子里住了两辈子,屯子里人谁好谁赖,他都摸底。” 柯云路 《三千万》:“在维尼纶厂,一切和上层有联系的干部、工人,他都要摸底。”
词语解释:摸棱两可  拼音:mō léng liǎng kě
握持棱角,两端皆可。比喻遇事不决断可否,不分是非。亦作“模棱两可”
词语解释:模棱两可  拼音:mó léng liǎng kě
形容对事情的双方不置可否,是非不分。《明史·余珊传》:“坚白异同,模棱两可,是盖大奸似忠,大诈似信。”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五:“他觉得在 文采 的理论政策的渊博学问之下,就不敢坚持一个一定的主张,就不得不采取些模棱两可、含混的语句了。”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七章:“新任的支部书记……怕得罪人,在支部发生争论时,常常是模棱两可,摇摆不定。”亦作“ 模棱两端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粤东纪事》:“ 祁宫保 模棱两端,怕事之极。”
词语解释:摸拓  拼音:mō tuò
见“ 摸搨 ”。
词语解释: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拼音:mō yú ér (gēng néng xiāo jǐ fān fēng yǔ )
词篇名。南宋辛弃疾作。题为“淳熙己亥(1179年),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通过对春意阑珊、美人迟暮的感伤描写,隐喻南宋小朝廷的衰落,抒发了自己受投降派排斥,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为作者的词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