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详注1][音黕。亦虎视。又音禫。徐视也。][dàn,憺然,名词]欿[《集韵》乌感切,庵上声。覆取也。与掩同。]


注1:歜 蚕上声。《左传·僖三十年》王使周公阅来聘享有昌歜。《杜注》昌歜,昌蒲菹。正义曰:《周礼·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有昌本。郑康成云:昌本,昌蒲根,切之四寸为菹,知昌歜即是昌蒲菹也。齐有邴歜,鲁有公甫歜,其音为触,此昌歜之音,相传为在感反。遍检书传,昌蒲之草无此别名,未知其所由也。《韩愈·赠无本诗》家住幽都远,未识气先感。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又叔歜,海外国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郭注》歜,乍感反。又音触。
[càn shǎn][音豏。怒声。][lián][详注1][详注2]


注1:阚 虎槛切。虎声。《诗·大雅》阚如虓虎。《传》阚然如虎之怒。《释文》火斩反。《前汉·叙传》於是七雄虓阚。
注2:滥 《广韵》胡黯切《集韵》《韵会》户黤切,音槛。泉名。《尔雅·释水》滥泉正出。通作槛。又水名。《前汉·地理志》降狄道东有白石山滥水。
[hān][dàn][详注1][dàn,憺畏,动词][音憺。《广韵》狂也。][《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详注2][zǎn][音糁。杂也。《韵会》与糁同。][详注3]


注1:澹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徒滥切,音啖。水摇动貌。《宋玉·高唐赋》水澹澹而盘纡。
注2:赣 《集韵》古暗切,音绀。《前汉·地理志》琅邪郡赣榆。《注》师古曰:赣,音绀。
注3:篸 《廣韻》《集韻》作紺切。《篇海》簪去聲,以針篸物也。
[zhàn,占据][详注1][详注2][《集韵》力验切,音潋。爁焱火延。][详注3]


注1:沾 音店。亦水名。又县名,在乐平。《汉志》属上党郡。《广舆记》太原府乐平县,本汉沾县。
注2:盐 音艳。《广韵》以盐腌物也。《礼·内则》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
注3:胁 《广韵》许欠切《集韵》虚欠切,音搚。妨也。
[仕忏切。镵土具。][张帆行驶,动词][qiàn qian][同陷][详注1][xiàn]


注1:阚 《广韵》《集韵》许鉴切《韵会》胡忏切《正韵》胡监切。《广韵》犬声。《集韵》兽怒声。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上声
 韵 去声

拼音:liǎn 繁体或异体字:斂歛艳韵,俭韵同

斂、歛 liǎn
〈动〉
  • (形声。从攴(pū),佥(qiān)。本义:收集,聚集)
  •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 敛,收也。——《说文》
  • 既射则敛之。——《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
  • 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汉书·食货志》
  •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敛赀财以送其行。——·张溥《五人墓碑记》
  • 又如:敛局(邀人聚赌,从中抽头);敛衣(聚集零碎布头所制成的衣服)
  • 收获
  • 自种自敛,服箱以走。——柳宗元《牛赋》
  • 又如:敛材(采集可食的百草根实);敛实(收割庄稼);敛获(收获)
  • 征收
  • 因重敛百姓。——《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 三老、廷椽尝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史记·滑稽列传》
  • 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柳宗元《捕蛇者说》
  • 稍敛众以去。——·高君《书博鸡者事》
  • 不敢敛户口。——《聊斋志异·促织》
  • 又如:征敛(旧指官府向民间征捐敛财);聚敛(重税搜刮);敛法(收税的准则)
  • 收缩;退缩
  • 合而为一以临必敛手。——《史记·春申君列传》
  • 如又:敛额(皱眉);敛退(退缩);敛策(收束马鞭。比喻隐退不仕);敛手(缩手不敢乱动)
  • 停止 。如:敛兵(收兵);敛辔(息驾,收起车马);敛祸(停止作祸);敛毫(停笔)
  • 入殓
  • 衣尸棺曰敛。——《释名·释丧制》
  • 敛般,请以机封。——《礼记·檀弓下》。注:“敛,下棺于椁。”
  • 桐棺足以周身,外椁足以周棺,敛形悬封,濯衣幅巾。——《后汉书·周磐传》
  • 醵金为敛。——·张廷玉《明史》
  • 又如:敛殡(入殓而殡葬);敛藏(犹敛葬);敛葬(入殓安葬);敛形(衣覆其形);敛埋(收敛埋葬);敛衾(古代大殓时盖尸体的被子);敛席(盖尸席)
  • 收敛,约束言行
  • 为敛威去。——·张廷玉《明史》
  • 又如:敛戢(收敛,止息);敛抑(收敛节制);敛马(勒马)
  • 整肃;整理
  • 诸侯敛衽。——桓宽《盐铁论》
  • 又如:敛甲(犹束甲。整理盔甲,表示准备战斗);敛声屏气(毫无声音,不敢出大气);敛衽(提起衣襟夹于带间,表示恭敬)
斂 liǎn
〈名〉
  • 赋税
  • 省刑薄敛。——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
康熙字典

  • 《唐韻》良冉切《集韻》《韻會》《正韻》力冉切,𠀤音䭑。 (俭韵)
  • 《說文》收也。《爾雅·釋詁》聚也。《疏》斂者,率聚也。《詩·小雅》此有不斂穧。《疏》不收斂之穧束也。《書·洪範》斂時五福。《疏》以斂聚五福之道也。《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賦斂財賄。
  • 又《儀禮·聘禮》斂〈方亶〉。《註》斂,藏也。
  • 又《博雅》斂,取也。又欲也,予也,略也。
  • 又姓。《左傳·定七年》公斂處父御孟懿子。《廣韻》姚秦錄有輔國將軍斂憲。
  •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力驗切,音爁。 (艳韵)
  • 義同。
  • 又《集韻》離鹽切,音廉。 (盐韵)
  • 斂盂,地名。《左傳·僖二十八年》晉侯齊侯盟于斂盂。《註》衞地。《釋文》斂,徐音廉。《韻會》作歛,非。互詳欠部歛字註。
  • 考證:〔《左傳·僖二十八年》齊侯晉侯會於斂盂。〕
  • 謹照原文改晉侯齊侯盟于斂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