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七感上声 [详注1][音黕。亦虎视。又音禫。徐视也。][dàn,憺然,名词]欿[《集韵》乌感切,庵上声。覆取也。与掩同。]


注1:歜 蚕上声。《左传·僖三十年》王使周公阅来聘享有昌歜。《杜注》昌歜,昌蒲菹。正义曰:《周礼·醢人》:朝事之豆,其实有昌本。郑康成云:昌本,昌蒲根,切之四寸为菹,知昌歜即是昌蒲菹也。齐有邴歜,鲁有公甫歜,其音为触,此昌歜之音,相传为在感反。遍检书传,昌蒲之草无此别名,未知其所由也。《韩愈·赠无本诗》家住幽都远,未识气先感。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又叔歜,海外国名。《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叔歜国,颛顼之子。《郭注》歜,乍感反。又音触。
首字词组
敢言敢保敢决敢是敢莫是敢仔敢怒而不敢言敢子是
敢不敢于敢勇敢断敢作敢为敢死士敢毅 
敢自敢死敢任敢则敢做敢为敢言之敢勇当先 
敢问敢许敢情敢士敢怕敢死队敢则是 
敢当敢此敢直敢只敢做敢当敢谏鼓敢只是 
敢道敢往敢待敢仔好敢作敢当敢莫敢悍 

词语解释:敢言  拼音:gǎn yán
(1).敢于进直言。《国语·鲁语下》:“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庀 季氏 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新唐书·郝处俊传》:“ 处俊 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
(2).冒昧陈述。《战国策·秦策一》:“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臣敢言往昔。”
词语解释:敢不  拼音:gǎn bù
犹言说不定。 洪深 《走私》:“哼,怀里敢不还揣着手枪!”
词语解释:敢自  拼音:gǎn zì
(1).方言。敢情。自然;当然。如:你肯去一趟,那敢自好!2.方言。敢情。犹原来。如:屋里敢自还有一位客人呢,我才知道。
词语解释:敢问
请问;相问
词语解释:敢当  拼音:gǎn dāng
谓所当无敌。《急就篇》卷一:“石敢当。” 颜师古 注:“敢当,言所当无敌也。”
词语解释:敢道
难道,莫不是
词语解释:敢保  拼音:gǎn bǎo
有把握不出错;管保。例如:要是这事让你摊上,敢保不会心安理得。
词语解释:敢于  拼音:gǎn yú
谓有决心、有胆量去做某事。 鲁迅 《南腔北调集·谣言世家》:“当时实在并无敢于杀人的风气,也没有乐于杀人的人们。”
词语解释:敢死  拼音:gǎn sǐ
(1).勇敢不怕死;决死。《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平原君 ﹞得敢死之士三千人。”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狄青 善用不满千人之法,盖择鋭敢死者而已。”《明史·阉党传·卢承钦》:“ 丁元荐 、 沉正宗 、 李朴 、 贺焯 谓之敢死军人。”
(2).指敢死士。《后汉书·耿纯传》:“﹝ 耿纯 ﹞选敢死二千人,俱持彊弩,各傅三矢,使衔枚间行,绕出贼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 世祖 ﹞乘胜以敢死三千人,径衝 寻邑 兵。” 宋 岳珂 《桯史·二将失律》:“虏守实欲迎降,忠义敢死已肉薄而登矣。”
词语解释:敢许  拼音:gǎn xǔ
或许。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七章:“不要它来,它紧跟着你;要它来敢许还不来哩!”
词语解释:敢此
莫非
词语解释:敢往  拼音:gǎn wǎng
谓行事果敢向前而无所顾忌。《汉书·酷吏传·义纵》:“﹝ 纵 ﹞治敢往,少温籍。”《汉书·王温舒》:“择军中豪敢往吏十餘人为爪牙。” 颜师古 注:“豪杰而性果敢、一往无所顾者以为吏也。”
词语解释:敢决  拼音:gǎn jué
果断。《周书·卢辩传》:“其执志敢决,皆此类也。” 唐 杜甫 《故武卫将军挽词》之一:“壮夫思敢决,哀詔惜精灵。” 清 张雅度 《宿昔》诗:“迂疏夸缓带,敢决负横行。”
词语解释:敢勇  拼音:gǎn yǒng
(1).果敢英勇。《周书·田弘传》:“﹝ 田弘 ﹞少慷慨,志立功名,膂力过人,敢勇有谋畧。” 元 李文蔚 《圯桥进履》第三折:“论敢勇可学谁也?”《天雨花》第八回:“小的有个女壻,姓 张 名 差 ,为人刚气,遇事敢勇。”
(2).指敢于决死的人。《周书·贺拔胜传》:“﹝ 太祖 ﹞乃募敢勇三千人,配 胜 以犯其军。”《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元年》:“﹝ 韩琦 ﹞又募敢勇凡万八千人,使 福 将以击贼。”
词语解释:敢任  拼音:gǎn rèn
果敢任气。《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驃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 司马贞 索隐:“谓果敢任气也。”
词语解释:敢情  拼音:gǎn qíng
(1).当然;自然。表示赞同。《红楼梦》第二九回:“老祖宗也去,敢情好,就只是我又不得受用了。” 老舍 《黑白李》:“‘刚沏上的茶,来碗?’‘那敢情好;我自己倒;还真有点渴。’” 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七章:“咱们的解放军要有这么大力量,那敢情太好了。”
(2).原来。《孽海花》第二三回:“敢情为了预备老佛爷万寿的事情,内务府请了去商量,説不定多早才回家呢。” 老舍 《四世同堂》三五:“敢情胖婶子并不是胖得走不动,而是故意的不来看他们。”《新华文摘》1981年第1期:“什么‘钓鱼’啊!敢情这是矿工的‘行话’,说的是‘交女朋友’!”
(3).莫非;难道。 欧阳山 《柳暗花明》一一○:“要买什么东西?敢情你们还缺吃少穿么?” 王汶石 《风雪之夜·新结识的伙伴》:“哪个 吴淑兰 ?敢情是有三头六臂?” 杨朔 《血书》:“敢情世间上净是苦人,怎么山南海北的凑到一块,说起来可像一个苦娘养的孩子?”
(4).犹那么。表示顺着上文语,申说应有的结果。 老舍 《四世同堂》四二:“可是应酬太多,敢情就吃不动了!”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五章:“敢情这倒得劲啦,用煤车拉上来,他们就不必用腿爬上坑来啦。”
(5).感叹词。表示赞叹。 刘宝瑞 郭全宝 《活动之家》:“真做到体贴乘客心了,敢情!人家对待乘客那种热情真是用语言都难以表达出来。”
词语解释:敢直  拼音:gǎn zhí
果敢正直。《新唐书·段平仲传》:“朝廷有得失,未尝不论奏,世推其敢直云。”
词语解释:敢待  拼音:gǎn dài
就要;将会。 元 关汉卿 《窦娥冤》楔子:“这早晚 竇秀才 敢待来也。” 元 无名氏 《渔樵记》第一折:“我且在这避风处等待着,这早晚两个兄弟敢待来也。” 明 陈与郊 《义犬》第一折:“若駡好人,只恐久后人到説你的不是;若駡不好人,他敢待饶了你么?”
词语解释:敢是  拼音:gǎn shì
(1).莫非;大概是。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二折:“这老子怎么瞅我那一眼,敢是见那个告状的人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从来説做公人的捉贼放贼,敢是有弊在里头?”《老残游记》第十四回:“大哥这两天没见,敢是在庄子上么?”
(2).犹言那就。《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二回:“我要认得对子上的款,敢是好了!”
词语解释:敢断  拼音:gǎn duàn
果敢决断;敢于裁决。《尉缭子·十二陵》:“除害在於敢断。”《孔丛子·儒服》:“有不忍之心,其於敢断,必不足矣。” 宋 龚鼎臣 《东原录》:“出当藩方,则有事敢断。”
词语解释:敢则  拼音:gǎn zé
(1).莫非;大概。 元 王子一 《误入桃源》第二折:“摆列着金釵十二行,敢则梦上他 巫山 十二峯。” 明 桑绍良 《独乐园》第二折:“你敢则会降龙,能伏虎。”《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敢则《三礼汇通》这部书是他们家纂的!怎么越説越有礼呢?”
(2).必定。 元 无名氏 《锁魔镜》第二折:“喒两箇横鎗跃马且交半筹,敢则一阵里抹了芒头。” 明 无名氏 《乐毅图齐》第二折:“东杀过 东海 岸,西杀过 玉门关 ,敢则一阵教炼尽江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为甚么击鼓敲门闹转加,敢则要劫库抢官衙。”
(3).正是。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一折:“这娇娃是谁家?寻包弹,觅破绽,敢则无纤搯。”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君圣明威伏了四海,敢则他这庙堂臣八辅三臺。”
词语解释:敢士  拼音:gǎn shì
敢死之士,勇士。 唐 沉亚之 《旌故平卢军节士文》:“ 航 本 莱 人,常以气敢闻於 平卢军 。及 师道 欲叛,尽縻络敢士,故 航 在召中。”
词语解释:敢只
当然
词语解释:敢仔好
敢情好;求之不得
词语解释:敢莫是
莫非是,难道是
词语解释:敢作敢为  拼音:gǎn zuò gǎn wéi
谓做事果敢,无所顾忌。 明 王士性 《广志绎·江南诸省》:“此自英雄大畧之主,敢作敢为之事,意到即行。” 清 翁方纲 《石洲诗话》卷四:“ 石湖 、 诚斋 ……与 放翁 并称,而 诚斋 较之 石湖 ,更有敢作敢为之色,颐指气使,似乎无不如意,所以其名尤重。”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五章二:“﹝他﹞做起工作来很紧张,也很能敢作敢为,不怕得罪朋友。”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积极分子不是官,是老百姓当中敢作敢为的头行人。”
词语解释:敢做敢为  拼音:gǎn zuò gǎn wéi
做事勇敢,无所畏惧。例如:石湖(范成大)、诚斋(杨万里)……与放翁(陆游)并称,而诚斋较之石湖,更有敢作敢为之色,颐指气使,似乎无不如意,所以其名尤重。——·翁方纲《石洲诗话》
词语解释:敢怕  拼音:gǎn pà
或许;恐怕。《警世通言·福禄寿三星度世》:“敢怕官人肚饥,安排些酒食与官人充饥,未知何如?”《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此一套无主之物,莫非是天赐我的么?梦中説宝镜在此,敢怕也在里头?”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七:“啊啊,大约千把吨敢怕是有的。”
词语解释:敢做敢当  拼音:gǎn zuò gǎn dāng
敢于放手做事,也敢于承担责任
词语解释:敢作敢当  拼音:gǎn zuò gǎn dāng
敢于作为,敢于承担责任。《三侠五义》第七五回:“敢作敢当,才是英雄好汉。”《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十八〉》:“敢作敢当,也是不可不有的精神。”
词语解释:敢仔  拼音:gǎn zǎi
(1).犹敢情。自然,当然。《红楼梦》第二九回:“ 凤姐 听説,笑道:‘老祖宗也去?敢仔好!’”
(2).犹敢情。表示赞叹。 冯德英 《苦菜花》第八章:“ 永泉 ,敢仔好,真是个好人!”
词语解释:敢死士  拼音:gǎn sǐ shì
敢于决死的人。《后汉书·坚鐔传》:“ 鐔 乃引军赴 宛 ,选敢死士夜自登城,斩关而入。”《北史·李贤传》:“ 贤 率敢死士一战败之。” 清 黄遵宪 《冯将军歌》:“平生蓄养敢死士,不斩 楼兰 今不还。”
词语解释:敢言之  拼音:gǎn yán zhī
古时下属对上言事时的套语。《汉书·王莽传上》:“三公言事,称‘敢言之’。” 汉 王充 《论衡·谢短》:“郡言事二府曰‘敢言之’。”
词语解释:敢死队  拼音:gǎn sǐ duì
勇于决死的队伍。由敢于赴死的人员组成,承担最危险的任务。 郭孝成 《河南革命惨史》:“﹝ 王子瑞 ﹞供係 河南 革命军本部敢死队队长。” 端木蕻良 《浑河的急流》:“大队的人马都集合到 南山 ……隐藏在屋子的是敢死队。”
词语解释:敢谏鼓  拼音:gǎn jiàn gǔ
即登闻鼓。进谏者所击之鼓。 宋 范仲淹 《帝王好尚论》:“ 尧 设敢諫鼓,建进善旌。”参见“ 登闻鼓 ”。
词语解释:登闻鼓  拼音:dēng wén gǔ
古代帝王为表示听取臣民谏议或冤情,在朝堂外悬鼓,许臣民击鼓上闻,谓之“登闻鼓”。《晋书·卫瓘传》:“於是 繇 等执黄旛,挝登闻鼓。” 唐 柳宗元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有击登闻鼓以闻於上,上命先君总三司以听理,至则平反之。”《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八年》:“闕左悬登闻鼓以达冤人。” 胡三省 注:“登闻鼓,令负冤者得诣闕挝鼓,登时上闻也。”《明史·刑法志二》:“登闻鼓, 洪武 元年置於 午门 外,一御史日监之,非大寃及机密重情不得击,击即引奏。”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三幕:“我要击动登闻鼓,请主上临朝。”
词语解释:敢莫  拼音:gǎn mò
莫非。《西游记》第三回:“那一块天河定底的神珍铁,这几日霞光艷艷,瑞气腾腾,敢莫是该出现,遇此圣也?” 敖德斯尔 《欢乐的除夕》:“你哭什么,敢莫你认识她?”
词语解释:敢怒而不敢言  拼音:gǎn nù ér bù gǎn yán
内心愤怒但不敢说出来。语出 唐 杜牧 《阿房宫赋》:“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金瓶梅词话》第七回:“那 张四 气的眼大大的,敢怒而不敢言。” 闻一多 《人民的诗人--屈原》:“这对于当时那在水深火热中敢怒而不敢言的人民,是一个安慰。”
词语解释:敢毅  拼音:gǎn yì
勇敢刚毅。《新唐书·石雄传》:“﹝ 石雄 ﹞少为牙校,敢毅善战,气盖军中。”
词语解释:敢勇当先  拼音:gǎn yǒng dāng xiān
犹奋勇当先。比喻勇于承担重任,领头去干。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四折:“若不是老相国雄才大略,和 鱄诸 敢勇当先,岂有今日。” 明 无名氏 《紫泥宣》第一折:“他每都能骑战马,出来的敢勇当先。”
词语解释:敢则是  拼音:gǎn zé shì
亦作“ 敢只是 ”。亦作“ 敢子是 ”。
(1).大概是;也许是。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你可也敢则是饱諳世事慵开口。”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弹琴诉怨》:“怎的只见杀声在絃中见?敢只是螳螂来捕蝉。” 明 冯惟敏 《醉花阴·仰高亭自寿》套曲:“为甚么懒参禪慵学道?敢子是老先生顿悟高。”
(2).肯定是;正是。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三折:“敢则是天生的聪俊,待改家门,气象儿全别。”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他那里是羞我,敢则是羞你哩!”
词语解释:敢只是  拼音:gǎn zhǐ shì
见“ 敢则是 ”。
词语解释:敢则是  拼音:gǎn zé shì
亦作“ 敢只是 ”。亦作“ 敢子是 ”。
(1).大概是;也许是。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你可也敢则是饱諳世事慵开口。”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弹琴诉怨》:“怎的只见杀声在絃中见?敢只是螳螂来捕蝉。” 明 冯惟敏 《醉花阴·仰高亭自寿》套曲:“为甚么懒参禪慵学道?敢子是老先生顿悟高。”
(2).肯定是;正是。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三折:“敢则是天生的聪俊,待改家门,气象儿全别。”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他那里是羞我,敢则是羞你哩!”
词语解释:敢悍  拼音:gǎn hàn
强横。《周书·王杰王勇等传论》:“武夫禀刚烈之质,其失也敢悍。”
词语解释:敢子是  拼音:gǎn zǐ shì
见“ 敢则是 ”。
词语解释:敢则是  拼音:gǎn zé shì
亦作“ 敢只是 ”。亦作“ 敢子是 ”。
(1).大概是;也许是。 元 王晔 《桃花女》第一折:“你可也敢则是饱諳世事慵开口。”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弹琴诉怨》:“怎的只见杀声在絃中见?敢只是螳螂来捕蝉。” 明 冯惟敏 《醉花阴·仰高亭自寿》套曲:“为甚么懒参禪慵学道?敢子是老先生顿悟高。”
(2).肯定是;正是。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三折:“敢则是天生的聪俊,待改家门,气象儿全别。” 元 无名氏 《马陵道》第一折:“他那里是羞我,敢则是羞你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