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可敦 拼音:kě dūn
见“ 可贺敦 ”。
词语解释:可贺敦 拼音:kě hè dūn
亦省作“ 可敦 ”。 古代 鲜卑 、 柔然 、 突厥 、 回纥 、 蒙古 等民族对可汗妻的称呼。《北史·蠕蠕传》:“号 地万 为圣女,纳为可贺敦。” 唐 韩愈 《董公行状》:“先皇帝时,兵部侍郎 李涵 如 回紇 ,立可敦。”《旧唐书·突厥传上》:“可汗者,犹古之单于,妻号可贺敦,犹古之閼氏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可敦者, 準 部称其汗之妃也。”词语解释:敦敦 拼音:dūn dūn
孜孜不倦貌。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敦敦凭书案,譬彼鸟黏黐。” 宋 苏舜钦 《对酒》诗:“予年已壮志未行,案上敦敦考文字。”
独处貌;独处不移貌。《诗·豳风·东山》“敦彼独宿,亦在车下” 汉 郑玄 笺:“敦敦然独宿於车下。” 宋 曾巩 《不饮酒》诗:“且坐蒲团纸窓暖,两衙退后睡敦敦。” 清 汪懋麟 《唐官屯阻雨舟中写怀》诗:“船窓秋日长,敦敦但枯坐。”
聚集貌。《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 汉 郑玄 笺:“敦敦然道傍之苇,牧牛羊者毋使躐履折伤之。” 孔颖达 疏:“《周礼》以苇好丛生,而谓之丛物,故言敦聚貌。”词语解释:困敦 拼音:kùn dūn
十二支中“子”的别称,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子曰困敦。”《淮南子·天文训》:“困敦之岁,岁大雾起,大水出。” 高诱 注:“困,混;敦,沌也。言阳气皆混沌,万物牙蘖也。”词语解释:浑敦 拼音:hún dūn
同“ 浑沌 ”。《山海经·西山经》:“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 帝江 也。”《左传·文公十八年》:“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德,丑类恶物。顽嚚不友,是与比周,天下之民谓之 浑敦 。” 杜预 注:“浑敦,不开通之貌。”按,浑敦,《史记·五帝本纪》作“浑沌”。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左传》‘浑敦’, 杜 解谓不开通之貌。《庄子·应帝王篇》:‘中央之帝为 浑沌 ,无七窍’,亦此义也。今音转谓人不开通者为昏蜑。”按,昏蜑,即浑蛋。词语解释:铺敦 拼音:pù dūn
谓陈兵屯驻。《诗·大雅·常武》:“铺敦 淮 濆,仍执丑虏。” 郑玄 笺:“敦,当作屯……陈屯其兵於 淮水 大防之上以临敌。” 马瑞辰 通释:“敦、屯古声近,通用。”一说进击。 高亨 注:“铺,借为搏,击也。敦,迫也……此句指进击 淮水 边。”词语解释:厚厚敦敦 拼音:hòu hòu dūn dūn
形容很厚实。《儒林外史》第十六回:“穿的恁厚厚敦敦的棉袄。”词语解释:厚敦敦 拼音:hòu dūn dūn
亦作“ 厚墩墩 ”。 形容很厚实。 老舍 《四世同堂》第二部五八:“军服分明是棉的,因为上下身都那么厚墩墩的。” 华山 《山中海路》二:“遍地的酥油草厚敦敦平展展的,散布着一片片星星点点的小野花。”词语解释:金敦 拼音:jīn dūn
古代青铜食器。《仪礼·少牢馈食礼》:“主妇自东房,执一金敦黍,有盖,坐设于羊俎之南。”《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食举歌》:“甘酸有宜芬勺药,金敦玉豆盛交错,御鼓既声安以乐。”词语解释:傻敦敦 拼音:shǎ dūn dūn
傻呵呵。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傻敦敦的,可眼神里又藏着敏捷。”词语解释:你敦 拼音:nǐ dūn
蒙古语。眼睛。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 元 人以本国语命名……或取形相,如你敦者,眼也;赤斤者,耳也。”词语解释:阿摩敦 拼音:ā mó dūn
古鲜卑语。母亲。《周书·晋荡公护传》:“仍令人为 阎 作书报 护 曰:‘ 盛洛 小於汝,汝等三人竝呼吾作“阿摩敦”。’”词语解释:可贺敦 拼音:kě hè dūn
亦省作“ 可敦 ”。 古代 鲜卑 、 柔然 、 突厥 、 回纥 、 蒙古 等民族对可汗妻的称呼。《北史·蠕蠕传》:“号 地万 为圣女,纳为可贺敦。” 唐 韩愈 《董公行状》:“先皇帝时,兵部侍郎 李涵 如 回紇 ,立可敦。”《旧唐书·突厥传上》:“可汗者,犹古之单于,妻号可贺敦,犹古之閼氏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可敦者, 準 部称其汗之妃也。”词语解释:耨盌温敦 拼音:nòu wǎn wēn dūn
女真 姓。 金 有 耨盌温敦思忠 、 耨盌温敦谦 、 耨盌温敦兀带 。《金史》并有传。词语解释:邓虏沦敦 拼音:dèng lǔ lún dūn
形容滚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生得邓虏沦敦着大肚,眼三角鼻大唇麄。” 凌景埏 校注:“邓虏,圆。沦敦,圆的副词。现在语言中也还有‘圆滚沦敦’这样的话。”词语解释:隆敦 拼音:lóng dūn
崇尚,重视。《红楼梦》第六三回:“礼部见当今隆敦孝弟,不敢自专,具本请旨。”词语解释:克敦 拼音:kè dūn
敦厚。《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士先器识而后辞章,果然内行克敦,文辞都是末艺。”词语解释:黑不楞敦 拼音:hēi bù léng dūn
方言。形容黑而粗壮。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在她们中间,有的想着这个敢挥剑杀人的女豪杰必定是一个膀宽腰圆,黑不楞敦的母夜叉。”词语解释:陪敦 拼音:péi dūn
方田周围取土修筑的埂坝和绕田沟渠合成的道路与灌溉系统。《左传·定公四年》:“是使之职事于 鲁 ,以昭 周公 之明德。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杨伯峻 注:“土田陪敦即《诗·鲁颂·閟宫》‘乃命 鲁公 ,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之‘土田附庸’,亦即《召伯虎簋》之‘僕墉土田’。附庸,或谓即《孟子·万章下》‘不能五十里,不达於天子,附於诸侯,曰附庸’之附庸。”参阅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词语解释:伦敦 拼音:lún dūn
英国首都,多雾词语解释:树敦 拼音:shù dūn
见“ 树惇 ”。
词语解释:树惇 拼音:shù dūn
亦作“ 树敦 ”。
(1).谓立性敦厚。《国语·周语上》:“吾闻夫 犬戎 树惇,帅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韦昭 注:“言 犬戎 立性敦厚也。”按,《史记·周本纪》引作“树敦”。
(2).地名。 吐谷浑 旧都。在今 青海 共和县 境。《旧唐书·外戚传·王子颜》:“击 吐蕃 ,收 五桥 ,拔 树敦 城。”按,《新唐书·王难得传》作“树惇”。词语解释:摩敦 拼音:mó dūn
鲜卑语“母亲”的译音。《周书·晋荡公护传》:“矜哀听许摩敦垂敕,曲尽悲酷,备述家事。”词语解释:撒敦 拼音:sǎ dūn
蒙古语。亲戚,亲属。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四折:“双撒敦是部尚书,女婿是世袭千户。” 元 李五 《虎头牌》第二折:“我也曾吹弹那管絃,快活了万千,可便是大拜门撒敦家的筵宴。”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四折:“对着俺撒敦家,显耀些抬頦。”词语解释:懋敦 拼音:mào dūn
勉力弘扬。 唐 陆贽 《册嘉诚公主文》:“懋敦王风,勿坠先训。”词语解释:忠敦 拼音:zhōng dūn
忠实厚道。《吕氏春秋·审分》:“坚穷廉直忠敦之士,毕竞劝骋騖矣。” 许维遹 集释引 杨树达 曰:“敦,假为惇。《説文》:‘惇,厚也。’”词语解释:旄敦 拼音:máo dūn
旄丘与敦丘。《汉书·叙传上》:“今子处皇世而论 战国 ,耀所闻而疑所覿,欲从旄敦而度高虖 泰山 ,怀氿滥而测深虖重渊,亦未至也。”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尔雅》:前高曰旄丘,如覆敦者敦丘。”词语解释:沦敦 拼音:lún dūn
凸出貌。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生得邓虏沦敦着大肚。” 凌景埏 校注:“‘邓虏’,圆。‘沦敦’,圆的副词。现在语言中也还有‘圆滚沦敦’这样的话。”词语解释:哈敦 拼音:hā dūn
亦作“ 哈屯 ”。 蒙古语。娘子;王妃。 元 无名氏 《岳飞精忠》头折:“皮紁里盛酥酪,帐房里藏着俊哈敦。喫的醉了胡厮闹,大家睡到天色明。”《剪灯馀话·至正妓人行》:“官里遥冲朔漠尘,哈敦暗哭穹庐月。” 周楞伽 校注:“哈敦,蒙古语:娘子。这里似指 元 宫后妃。”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硕矣天姬,为之哈屯。礼官择言,匪古和婚。” 清 龚自珍 《蒙古册降表序》:“曰哈屯者视福晋,曰格格者视郡主也。”福晋,满人指亲王、郡王、世子的正妻。词语解释:啴敦 拼音:tān dūn
盛大。 王闿运 《巡抚吴尚书六十寿颂》:“当是之时,威声嘽敦,故 俄罗 息其狡谋,海国诵其文章。”词语解释:纥逻敦 拼音:hé luó dūn
青草。纥逻为突厥语青的音译,敦为草或草原的音译。 唐 白居易 《阴山道》诗:“ 阴山 道, 阴山 道,紇逻敦肥水泉好。”词语解释:覆敦 拼音:fù dūn
指状如覆盂的山丘。 清 钱谦益 《三良诗·高侍郎平仲》:“移师围 大梁 ,投鞍成覆敦。”词语解释:瓦敦 拼音:wǎ dūn
陶制的礼器。《仪礼·士丧礼》:“无籩,有黍稷,有瓦敦,有盖,当籩位。”词语解释:珠盘玉敦 拼音:zhū pán yù dūn
古代诸侯盟誓时用的器具。引申为订立盟约。《周礼·天官·玉府》:“合诸侯则供珠槃玉敦。” 郑玄 注:“敦,槃类,珠玉以为饰。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合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珠槃以盛牛耳,尸盟者执之。” 柳亚子 《恩来送余返津南村感赋》:“珠槃玉敦行人节,棘地荆天故国墟。”亦作“ 珠盘玉敦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騂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者也。” 明 张煌言 《祭建国公郑羽长文》:“忆昔在 滃 ,同盟连翩;珠盘玉敦,实惟九贤。”词语解释:珠槃玉敦 拼音:zhū pán yù dūn
古代诸侯盟誓时用的器具。引申为订立盟约。《周礼·天官·玉府》:“合诸侯则供珠槃玉敦。” 郑玄 注:“敦,槃类,珠玉以为饰。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合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珠槃以盛牛耳,尸盟者执之。” 柳亚子 《恩来送余返津南村感赋》:“珠槃玉敦行人节,棘地荆天故国墟。”亦作“ 珠盘玉敦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騂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者也。” 明 张煌言 《祭建国公郑羽长文》:“忆昔在 滃 ,同盟连翩;珠盘玉敦,实惟九贤。”词语解释:玉敦 拼音:yù dūn
古代盟誓时歃血的器皿。《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槃玉敦。” 郑玄 注:“玉敦,歃血玉器。” 贾公彦 疏:“此槃、敦应以木为之,将珠玉为饰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盟者,明也。騂旄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词语解释:奥敦 拼音:ào dūn
即奥屯。复姓。 元 有 奥敦世英 。见《元史》本传。词语解释:培敦 拼音:péi dūn
谓增加其封地。《说文·土部》:“培,培敦土田山川也。” 段玉裁 注:“《左传》 祝鮀 曰:‘分 鲁 土田倍敦。’《释文》曰:‘倍,本亦作陪。’ 许 所见作‘培’为是矣。 杜 云:‘倍,增也;敦,厚也。’……按,封建所加厚曰培敦。 许 合《诗》以释《左》也。引申为凡裨补之偁。”词语解释:堥敦 拼音:máo dūn
泛指小丘。 汉 班固 《答宾戏》:“欲从堥敦而度高乎 泰山 ,怀氿滥而测深乎重渊。”《汉书·叙传上》作“旄敦”。词语解释:磨敦 拼音:mó dūn
北周 宇文护 对其母的昵称。《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五年》:“不谓 齐 朝解网,惠以德音,磨敦、四姑,并许矜放。” 胡三省 注:“ 护 兄弟呼其母为‘阿磨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