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寿[同否][吐也。][【廣韻】音某。][yǒu][音柳。蚴蟉,行動貌。][pǒu][详注1][详注2][详注3][yǎo][ròu][音纽。人姓也。高丽有之。][音塿。通水沟也。][详注4][音塿。《廣韻》嗹嘍,煩貌。][详注5]


注1:忸 《集韵》《韵会》《正韵》女九切,音纽。习也。《荀子·议兵篇》忸之以庆赏。《注》忸与狃同。
注2:趣 《集韵》《韵会》此苟切。《书·立政》趣马。《传》趣,七口反。掌马之官。《诗·小雅》蹶维趣马。《笺》掌王马之政。《疏》七走反。《周礼·夏官·趣马注》趣马,趣养马者也。
注3:掫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侧九切,篘上声。持物相著也。
注4:培 音瓿。小阜也。《晋语》赵简子使尹铎为晋阳,必堕其垒培。
注5:欧 音殴。《说文》吐也。或作呕。《急就篇注》欧逆,吐而不下食也。《前汉·严助传》欧泄,霍乱之病相随属。《山海经》薄鱼一目,其音如欧。《注》郭璞曰:如人呕吐声也。《又》海外欧丝之野,在大踵东有女子跪据树欧丝。《注》郭璞曰:言啖叶而吐丝,盖蚕类也。《白氏六帖》跪树欧丝,生桑得茧。又与殴通,捶击也。《史记·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欧之。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现代汉语字典本字分属于多个韵部:
 韵 上声
 韵 去声 dòu

拼音:dǒu 有韵,另见

斗 dǒu
〈名〉
  • (象形。有柄。说文叙,俗谓人持十为斗。本义:十升)
  • 同本义
  • 斗,十升也。——《说文》
  • 角斗甬。——《礼记·月令》
  • 扫除十斗归,一一以叶自彰。——邯郸淳《笑林》
  • 又如:斗斛(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计容积的量器);斗米升珠(形容粮食短缺、米价奇高)
  • 盛酒器
  • 木瓢为斗。——《通俗文》
  • 太宰持斗而御户右。——《大戴礼记·保傅》。
  • 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
  •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 又如:斗瓶(酒器);斗酒百篇(饮一斗酒,作百篇诗。形容能诗善饮,文思敏捷,气概豪迈)
  • 口大底小的方形或鼓形量器,多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容量为一斗
  • 形如斗状的器物 。如:烟斗,漏斗;斗文(剑鞘上的星纹图案);斗胸(胸部隆起如斗状)
  • 旋转成圆形的斗形指纹的简称 。如:斗纹(交叉的斗形花纹)
  • 指北斗七星
  • 维北有斗。——《诗·小雅·大东》
  • 日中见斗。——《易·丰》
  • 夫乘舟而惑者,不知东西,见斗极则寤矣。——《淮南子·齐俗》
  • 又如:斗箕(斗星和箕星);斗君(道家语。指北斗之神);斗斋(供奉斗星之处;亦指斗星神);斗魁(魁星。北斗七星中形成斗形的四颗星);斗杓(北斗七星形似勺,柄上的三颗星叫杓,斗杓指向东,时令交替)
  • 容量单位。也作量词。十升等于一斗,十斗等于一石
  •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陶潜传》
  • 星宿名 二十八宿之一,也称南斗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形〉
  • 比喻事物的微小 。如:斗筲之器(比喻器量狭小,才识浅薄);斗禄(微薄的俸禄);斗船(小船);斗锣(一种发音强烈的小锣,为戏曲或民间锣鼓乐的常用乐器)
  • 比喻事物之大 。如:斗碗(大碗);斗大(对小的物体形容其大);斗目(睁大眼睛)
  • 陡峭。后作“陡”
  • 成山斗入海。——《史记·封禅书》
  • 二壁争高,斗耸相乱。——《水经注·谷水》
  • 又如:斗健(峭拔刚健);斗辟(孤立而偏僻);斗峻(高且陡);斗峭(突兀);斗绝(陡峭险峻)
〈副〉
  • 陡然,突然
  •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韩愈《答张十一功曹》
  • 又如:斗顿(忽然);斗然(突然)
〈动〉
  • 通“抖”。抖动
  • 珠缨炫转星宿摇。——白居易《骠国乐》
  • 斗薮尘埃衣。——孟郊《夏日谒智远禅师》
  • 又如:斗叟(抖动;颤斗);斗薮(抖动;抖落)
康熙字典古文:𣂑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當口切,音陡。 (有韵)
  • 《說文》大升也。《羣經音辨》升十之也。《史記·李斯傳》平斗斛度量。《前漢·律歷志》斗者,聚升之量也。
  • 又宿名。《春秋·運斗樞》第一至第四爲魁,第五至第七爲杓,合爲斗。居隂播陽,故稱北斗。《易·豐卦》日中見斗。《疏》日中盛明之時,而斗星顯見。《詩·小雅》維北有斗。《疏》維此天上,其北則有斗星。《史記·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也。《又》衡殷南斗。《註》南斗六星爲天廟,丞相大宰之位。
  • 又酒器。《詩·大雅》酌以大斗。《疏》大斗長三尺,謂其柄也。蓋從大器挹之於樽,用此勺耳。《史記·滑稽傳》目眙不禁,飮可七八斗。
  • 又吳中市魚亦以斗計。《松陵倡和詩》一斗霜鱗換濁醪。
  • 又《前漢·王莽傳》作威斗,長二尺五寸。
  • 又《周禮·地官·序官掌染革註》染革藍蒨象斗之屬。《疏》象斗,染黑。
  • 又《尚書序》皆科斗文字。《疏》科斗,蟲名。蝦蟆子也。書形似之。
  • 又《史記·封禪書》成山斗入海。《註》謂斗絕曲入海也。又《韓愈·答張十一詩》斗覺霜毛一半加。
  • 又《集韻》《正韻》𠀤腫庾切,音主。 (麌韵)
  • 枓,或省作斗。勺也。《周禮·春官·鬯人》大喪之大渳設斗。《註》所以沃尸也。《釋文》斗依注,音主。
  • 考證:〔《周禮·地官·司徒掌染革註》染革藍蒨象斗之屬。〕
  • 謹照原文司徒改爲序官。兩革字均改爲草字。


  • 《唐韻》都豆切《集韻》丁𠋫切,𠀤音鬬。 (宥韵)
  • 《說文》兩士相對,兵杖在後,象鬥之形。《廣韻》凡从鬥者,今與門戸字同。《字㝈》鬥右音戟,𩰊字从手,手有所執,左音掬,𩰋字反𩰊,執物則一。
  • 又《集韻》克角切,音搉。 (觉韵)
  • 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