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萧平声 [cháo zhāo][船桨,名词][qiáo][tiáo,调和][biāo][yāo,要求][tiāo][piāo,漂浮][liāo liáo][yáo][yāo,夭夭][yáo][liáo][俗幺字,小也][yáo][音聊,动词][xiāo][jiāo yāo][xiāo][详注1][音聊。盖骨也。][piāo piào][liáo liǎo]轿[jiào,小车][biāo biào][qiáo][yáo][liáo liù][biāo][音嫖,驃姚。][yáo][详注2][biāo][通遥]褿


注1:褕 《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注2:鹞 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
共193,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谁料春料材料香料草料话料糊料聚氯乙烯塑料
不料预料讵料马料青料详料集料肥料
诗料青云料加料佶料双料节料饮料颜料
相料三品料作料塑料反应性染料资料饲料颗粒肥料
自料禄料驿料物料药料分散染料食料九天材料
鹤料都料熟料意料原料供料蒽醌染料领料
逆料俸料照料废料原材料闲接肥料胚料鞣料
前料工料斋料边料调料豫料聚苯乙烯塑料六料
不自料大料正料公料出乎意料质料聚乙烯塑料课料
品料想料精料臆料出乎预料货料聚四氟乙烯塑料辅料

词语解释:谁料  拼音:shuí liào
岂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所以我只好送他几吊钱的乾脩,由他住在关上。谁料他又会偷东西呢!” 鲁迅 《呐喊·社戏》:“谁料照例,人都满了,连立足也难。”
词语解释:不料  拼音:bù liào
(1).不估计。《战国策·楚策一》:“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战国策·韩策一》:“诸侯不料兵之弱,食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比周以相饰也。”《史记·张仪列传》:“夫羣臣诸侯不料地之寡,而听从人之甘言好辞。”
(2).没想到;没有预先料到。 唐 耿湋 《屏居盩厔》诗:“百年心不料,一卷日相知。”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不料此人外亲内疎,挟诈而取 益州 。” 茅盾 《喜剧》一:“说时迟,那时快,瘦男子一边拉长着那个‘来’字调,一边刚要向后转,却不料青年 华 已经抓住了他的胳膊。”
词语解释:诗料  拼音:shī liào
做诗的材料。 宋 范成大 《中秋卧病呈同社》诗:“卧病窘诗料,坐贫羞酒钱。” 明 李开先 《暮春游城东水村》诗之二:“触目俱诗料,置身在画图。”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八:“从前的人大都以‘风花雪月’为诗料,新体诗中这类‘风花雪月’的词采也常常见到。”
词语解释:相料  拼音:xiāng liào
撩拨。《敦煌曲子词·凤归云》:“东隣有女相料实难过。罗衣掩袂,行步逶迤,逢人问语羞无力,态娇多。”
词语解释:自料  拼音:zì liào
自己估量。 唐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诗:“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三国演义》第八六回:“ 权 大怒曰:‘汝不自料,欲掉三寸之舌,效 酈生 説 齐 乎!可速入油鼎!’”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公盖熟知逆贼之情形,而又自料其廓清之才当在 李 郭 之列。”
词语解释:鹤料  拼音:hè liào
唐 代称幕府的官俸。后亦泛指官俸。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病中秋怀次韵》:“因分鹤料家资减,为置僧餐口数添。” 宋 陆游 《将赴官夔府书怀》诗:“有时缘龟飢,妄出丐鹤料。”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二:“餘粒敢期分鹤料,败垣惟是并鸡栖。”参阅 宋 张邦基 《墨庄漫录》卷六。
词语解释:逆料  拼音:nì liào
预料。 宋 陈亮 《酌古论·李愬》:“当时之人皆谓其不可,而 愬 独以为可,遂决意用之,卒能如其意之所逆料。” 清 李渔 《比目鱼·奏捷》:“计算神明胆气雄,逆料多奇中。” 鲁迅 《彷徨·孤独者》:“他们的第一大问题是在怎样对付这‘承重孙’,因为逆料他关于一切丧葬仪式,是一定要改变新花样的。”
词语解释:前料  拼音:qián liào
犹预料。 宋 苏轼 《范景仁墓志铭》:“公言国本未立,若变起仓卒,祸不可以前料。” 金 元好问 《嗣侯大总管哀挽》诗之二:“倚伏难前料,乘除忌早成。”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人事变迁,真是谁也不能前料。”
词语解释:不自料  拼音:bù zì liào
不自量。《楚辞·九辩》:“窃不自料而愿忠兮,或黕点而污之。” 宋 曾巩 《冬望》诗:“嗟予计真不自料,欲挽白日之而頽。”
词语解释:品料  拼音:pǐn liào
明 内廷畜养的动物,各有品级,按品级供给的饲料,称为“品料”。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摘抄·禽兽衣冠》:“我朝内监虫蚁房虎豹犀象,各有职秩,有品料,如虎之将军,象之指挥。”
词语解释:春料  拼音:chūn liào
宋 代为防 黄河 春汛时决口所贮备的土木材料。《宋史·河渠志一》:“旧制,岁虞 河 决,有司常以孟秋预调塞治之物,梢芟、薪柴、楗橛、竹石、茭索、竹索,凡千餘万,谓之春料。”
词语解释:预料  拼音:yù liào
(1).事先推测。 清 陈维崧 《二郎神·春寒感怀》词:“想当日,执手叮嚀,预料春寒如许。”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彭尚书奏折》:“祸福之机,殊非臣所预料也。”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三章:“大家预料,当天的晚会不可能再进行了。”
(2).事先的推测。 茅盾 《林家铺子》五:“一切都很顺利,一切都不出 寿生 的预料。” 峻青 《党员登记表》三:“她们两个的预料没有错,第二天,便衣队就来搜查了她们的小屋子。” 叶圣陶 《友谊》五:“正像大家的预料一样,她跟同学们一块儿升级,没受腿伤的影响。”
词语解释:青云料  拼音:qīng yún liào
谓获取高官显位的手段。 唐 高适 《留别郑三韦九兼洛下诸公》诗:“羈旅虽同 白社 游,诗书已作青云料。”
词语解释:三品料  拼音:sān pǐn liào
三品蒭豆。 宋 陆游 《夜雨有感》诗:“病马敢希三品料,惊禽聊借一枝巢。”参见“三品蒭豆。”
词语解释:禄料  拼音:lù liào
犹料钱。 唐 宋 间官吏除岁禄、月俸外的一种食料津贴。多折钱发给。 清 代也沿用。《通典·职官十七》“外官则以公廨田收及息钱等常食”原注:“谓内外员外官同正员者,禄料、赐会、会料一事以上并同正员。其不同正员者,禄赐食料亦同正员,餘各给半。” 唐 白居易 《咏所乐》:“官优有禄料,职散无羈縻。”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无羊之月》:“算命之书,以寅午戌三月为无羊之月。以 宋 制,官员于此三月例减禄料。” 清 曹寅 《雨寒书院小酌》诗:“行臺禄料支不前,园官菜把劳担送。”参见“ 料钱 ”。
词语解释:料钱  拼音:liào qián
唐 宋 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 唐 白居易 《送陕州王司马建赴任》诗:“公事闲忙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旧五代史·周书·太祖纪二》:“ 汉隐帝 时,有人上言:‘州府从事令録,皆请料钱,自合雇人驱使,不合差遣百姓丁户。’”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三:“ 燕恭肃王 轻施厚费,不计有无,常预借料钱,多至数岁。”
词语解释:都料  拼音:dōu liào
见“ 都料匠 ”。
词语解释:都料匠  拼音:dōu liào jiàng
古代称营造师,总工匠。 唐 柳宗元 《梓人传》:“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开宝寺 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甚精,都料匠 预浩 所造也。” 清 赵翼 《报恩寺塔》诗:“是谁都料匠,几费管勾官。”亦省称“ 都料 ”。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委巷丛谈五》:“刻手工拙淆杂,都料藉拙者以多尅头家钱。”
词语解释:俸料  拼音:fèng liào
唐 宋 官员除俸禄外,又给食料、厨料等(折成钱钞谓之料钱),二者合称“俸料”。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 泚 ( 朱泚 )以国家府库之殷,重赏应在京城公卿家属。皆月给俸料,以安其心。” 宋 孔平仲 《续世说·汰侈》:“ 王起 富於文学,而理家无法,俸料入门,即为僕妾所有。”《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令羣臣居丧被詔起復者,须卒哭朝謁,其俸料自詔下日给之。”
词语解释:工料  拼音:gōng liào
(1).指人工和材料。 清 蒋士铨 《第二碑·上冢》:“分付工房,立刻估计工料,逐条开呈请示。”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醋溜鱼》:“ 西湖 醋溜鱼,相传是 宋五嫂 遗製。近则工料简濇,直不见其佳处。”
(2).材料;饲料。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闲话》:“发买工料,从新修造享殿碑亭,门墙桥道。”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有工料以给圉牧。”
词语解释:大料  拼音:dà liào
(1).大抵,大概。 宋 司马光 《同舍会饮金明诏上书事》诗:“人生大料无百岁,贵贱贤愚同一致。”《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这事大料无妨。”
(2).一种调味香料,即八角茴香。《西游记》第八六回:“把 唐僧 拿出来,碎劖碎剁,把些大料煎了,香喷喷的大家吃一块儿,也得个延年长寿。” 曹靖华 《艳艳红豆寄相思》:“八角,北方叫大料或大茴香。”
词语解释:想料  拼音:xiǎng liào
料想。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卷二:“ 张子房 与‘四皓’书云:‘……不及省侍,展布腹心,略写至言,想料翻然不猜其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想料死寃家,心中先有,琴感其心,见得十分能勾。”
词语解释:材料  拼音:cái liào
(1).可以直接造成成品的东西。 宋 苏轼 《乞降度牒修定州禁军营房状》:“一面置场和买材料烧造砖瓦。” 宋 李纲 《建炎进退志总叙上之上》:“正犹大厦之倾,持颠扶危,须一一修葺,而材料鲜少,此所以为尤难也。”如:不到十年的功夫,山上大家种的树全成材料啦。
(2).提供著作内容的事物。 元 张可久 《庆东原·次马致远先辈韵》曲:“山容瘦,木叶彫。对西窗尽是诗材料。” 鲁迅 《且介亭杂文·“以眼还眼”》:“那些‘朋友们’……还会知道《凯撒传》的材料是从 布鲁特奇 的《英雄传》里取来的。” 老舍 《我怎样写〈骆驼祥子〉》:“我入了迷似的去搜集材料,把 祥子 的生活与相貌变换过不知多少次。”
(3).指供参考用的资料。 毛泽东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所以印这个材料,是为了帮助同志们找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如:学习材料。
(4).比喻适于做某种事情的人才。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一折:“那泼烟花专等你个腌材料,快准备着五千船盐引,十万担茶挑。” 清 李渔 《比目鱼·改生》:“我看他的喉咙身段,倒是做生的材料。”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章:“请不要派我做南路主将。萝卜掏宝盒,我不是合适材料。”
词语解释:讵料  拼音:jù liào
岂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詎料渠此次亲身到京,不贞之据已被我拿住。” 萧三 《大家应该看〈历史的教训〉》诗:“詎料仲夏夕,惊嘆巨星陨!伟大革命者,寿终得正寝。”
词语解释:加料  拼音:jiā liào
(1).把原料装进操作的容器之中。 徐迟 《在高炉上》:“而在这二十二天中间,你算一算看,烘炉就得七天,加料两天,点火一天。”
(2).给牲口添加谷物豆类食料。
(3).指制成品的原料比一般用得多,质量比一般好。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六:“三排加料的金锭香间隔匀称地吐着蓝烟。”
(4).超过寻常的。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 钦文 的事,我想,兄最好替他加料运动一下。”
词语解释:作料  拼音:zuō liào
作料 zuō liào:(1).匠人所用的材料。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至平明……方有诸手作人上市,买卖零碎作料。”《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又在城里接了一个高手的裱匠,买了作料,一同到寺里来。”
(2).泛指材料。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三:“ 东坡 云:‘ 孟襄阳 诗非不佳,可惜作料少。’”
作料 zuó liào:(1).特指烹调用的调味品。《儒林外史》第一九回:“海参杂膾,加味用作料。”《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他自己手里捧着油盐作料,走了进来。” 张天翼 《清明时节》:“还有猪油盐呢,作料呢?”
(2).比喻可供制造事端的资料。《官场现形记》第二五回:“倘或传到都老爷耳朵里,又替他们添作料了。” 浩然 《艳阳天》第五五章:“ 马立本 随着加作料。”
词语解释:驿料  拼音:yì liào
驿马的饲料。《宋史·康德舆传》:“有 蕃部 乜罗 为殿侍,求锦袍、驛料, 德舆 不与, 乜罗 颇出怨言。”
词语解释:熟料  拼音:shú liào
经过加工的原料,特指高温煅烧过的粘土。
词语解释:照料  拼音:zhào liào
照顾,料理。《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商知县 ﹞家资颇多,尽是这妾掌管,小姐也在里头照料。”《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此外除了 张老 在外照料门户,只有 安老爷 偶然过来应酬一番。” 巴金 《秋》四:“他一人很可怜,请你照料他。”
词语解释:斋料  拼音:zhāi liào
供做斋用的物品。 宋 惠洪 《冷斋夜话·采石渡鬼》:“舟尾者呼曰:‘斋料幸见还。’有且行且答者曰:‘道场不清浄,无所得。’”
词语解释:正料  拼音:zhèng liào
可作正规用途的材料。《解放军报》1969.4.20:“过去认为不能用的钢管零头,现在把它接起来变成了正料。”
词语解释:精料  拼音:jīng liào
精细的饲料,如豆饼、糠等。例如:多吃精料。
词语解释:香料  拼音:xiāng liào
具有挥发性的芳香物质的总称。分天然香料和人造香料两大类。天然香料有麝香、玫瑰香精油等。用于制造化妆品、食品等。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回回香料》:“ 回回 茶饭中自用西域香料,与中国不同。”
词语解释:马料  拼音:mǎ liào
马的饲料。 唐 李冗 《独异志》卷上:“ 郭子仪 授中书令……月入俸钱二万贯,官供二千人,熟食马料五百石。”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小生]三万担粮米,还有几千马料在外。”《中国歌谣资料·吃的马料》:“吃的马料,穿的槽糕,花的鬼钱,站岗乱跳。”
词语解释:佶料
急料。敏捷,变化多端
词语解释:塑料  拼音:sù liào
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的统称。种类很多,如电木、赛璐珞、聚氯乙烯等等。一般有质轻、绝缘、耐腐蚀、耐磨等特点。应用极其广泛。
词语解释:物料  拼音:wù liào
物品,材料。 唐 李商隐 《杂纂》:“买卖不失时,物料不作践。” 宋 《旸谷漫录》:“厨师告物料齐,厨娘发行奩,取锅、銚、盂、勺、汤盘之属。” 明 周履靖 《锦笺记·进香》:“本山重修大雄宝殿,缺少物料工食,不拘多少,随意发心。”《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他领了一百吨的煤价到 上海 去, 上海 是有一家专供应兵船物料的舖家,彼此久已相熟的,他到那里去,只买上二三十吨。”
词语解释:意料  拼音:yì liào
事先对情况、结果等的估计。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上·宋彦举针法》:“ 邱 尝治消渴者,遂以酒酵作汤饮之而愈,皆出於意料之外。” 清 顾炎武 《与人书》之十三:“变故萌生,难可意料。”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六章:“可是出人意料,敌人既没有撤退,也没有再上来。”
词语解释:废料  拼音:fèi liào
(1).制造产品所需的各种原材料由於损坏、变质,以及加工后的残余不复具备其原有用途的,统称废料。
(2).詈词。犹言废物。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犹之专读《论语》《人间世》一两年,而欲不变为废料,亦殊不可得也。”
词语解释:边料  拼音:biān liào
犹边才。 明 卢象昇 《再陈卜哈情形疏》:“微臣识浅才庸,本非边料,勉肩鸿鉅,日夕焦思。”参见“ 边才 ”。
词语解释:边才  拼音:biān cái
(1).治理边疆的才能。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经略大臣设罢》:“而赞画 万世德 、 梁云龙 亦一时之选,皆以边才致通显。” 清 方苞 《书〈泾阳王佥事家传〉后》:“ 涇阳 王僉事 徵 ,当 明 崇禎 朝,以边才由司理擢按察司僉事。”
(2).治理边疆的人才。《明史·冯师孔传》:“十五年詔举边才,用荐起故官,监 通州 军。”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目下请告家居,暂图安逸。怎奈封疆多事,朝廷命臣下各举边才。” 黄人 《〈钱牧斋文钞〉序》:“时重边才,巧於覬覦节鉞,欲为 王威宣 、 韩襄毅 ,而有 张汉儒 之狱。”
词语解释:公料  拼音:gōng liào
公家给予官吏的俸禄外的一种津贴。《北齐书·厍狄士文传》:“﹝ 厙狄士文 ﹞性清苦,不受公料,家无餘财。”
词语解释:臆料  拼音:yì liào
犹意料。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天地间奇奇怪怪,儘有在寻常臆料外者。”
词语解释:草料  拼音:cǎo liào
(1).牲口的饲料。多指干草。《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请到前街客寓里住歇。那里饭食、油烛、草料以至店钱……敝东回来,自然有个地主之情。”
(2).自谦之词。谦称自己无能力或无福分。《水浒传》第二九回:“ 武松 答道:‘小人年幼无学,如何敢受小管营之礼?枉自折了 武松 的草料。’”《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慌得 邓九公 连忙爬下还礼不迭,説:‘我的老父母,你可不要折了我 邓振彪 的草料!’”《三侠五义》第七二回:“ 倪忠 道:‘官人如何这等呼唤?惟恐折了老奴的草料。’”
词语解释:青料  拼音:qīng liào
亦称“ 青釉料 ”。 一种涂在瓷器坯体上的青色涂料。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白瓷》:“凡为碎器与千钟粟与褐色杯等,不用青料。”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瓦》“成色以无名异,棕櫚毛等煎汁涂染成緑黛” 锺广言 注:“无名异是一种含有氧化鈷、二氧化锰及其他氧化物的复矿,可作为瓷器的青釉料。”
词语解释:双料  拼音:shuāng liào
制造物品用的材料比通常的同类物品加倍。多用于比喻。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洋狗’比 瑞丰 还更讨厌,因为 瑞丰 的无聊是纯粹 中国 式的,而洋狗则是双料的--他们一点也不晓得什么是西洋文化,而把 中国 人的好处完全丢掉。” 钱锺书 《围城》二:“女人留洋得了博士,只有洋人才敢娶她,否则男人至少是双料博士。”
词语解释:反应性染料  拼音:fǎn yìng xìng rǎn liào
旧称“活性染料”。能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的染料。其分子中含有能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的活性基团,染色时与纤维形成化学键结合,成为“染料纤维”化合物。色泽鲜艳、耐水洗。广泛用于棉、麻、丝绸、羊毛等纤维的染色和印花。
词语解释:药料  拼音:yào liào
药材
词语解释:原料  拼音:yuán liào
(1).没有经过加工制造的材料。例如冶炼金属的矿砂,用以纺织的棉花,制造面粉的小麦,都是原料,是经过人类劳动取得的劳动对象。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五八:“原料,国家控制了。市场,国家管理了。”
(2).指未经加工整理的素材。 柯灵 《真实、想象和虚构》:“生活却只是一种粗糙的原料,恰如未经熔炼的金沙。”
(3).比喻能产生新事物的条件。 梁启超 《国民十大元气论》:“故独立性者,孕育世界之原料也。”
词语解释:原材料  拼音:yuán cái liào
原料和材料。亦指素材。
词语解释:调料  拼音:tiáo liào
调味用的佐料。 华山 《阵地春节散记》:“连部也是一样的猪肉白菜馅子,调料可没我们齐全。”
词语解释:出乎意料  拼音:chū hū yì liào
出于意料之外。 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九:“象 张裕民 他们,也觉得出乎意料,过去虽然有过斗争大会,但那总不象今天这样的无秩序。” 吴晗 《清华杂忆》:“ 奚老 呢,身体不大好,老朋友劝他出去一下调理也好,出乎意料的是学校竟然不准。”亦作“ 出乎预料 ”。 柯云路 《三千万》八:“ 白莎 轻微地一怔,她对 丁猛 的平淡反应出乎预料。”
词语解释:出乎预料  拼音:chū hū yù liào
见“ 出乎意料 ”。
词语解释:出乎意料  拼音:chū hū yì liào
出于意料之外。 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九:“象 张裕民 他们,也觉得出乎意料,过去虽然有过斗争大会,但那总不象今天这样的无秩序。” 吴晗 《清华杂忆》:“ 奚老 呢,身体不大好,老朋友劝他出去一下调理也好,出乎意料的是学校竟然不准。”亦作“ 出乎预料 ”。 柯云路 《三千万》八:“ 白莎 轻微地一怔,她对 丁猛 的平淡反应出乎预料。”
词语解释:话料  拼音:huà liào
谈话的资料。 老舍 《骆驼祥子》一:“在洋车夫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话料。”
词语解释:详料  拼音:xiáng liào
详细评估。
词语解释:节料  拼音:jié liào
见“ 节料钱 ”。
词语解释:节料钱  拼音:jié liào qián
宋 代逢时逢节分送的供娱乐用的钱。也称“作剧钱”、“则剧钱”。宫廷中也有此俗。 宋 岳珂 《愧郯录》《国初宫禁节料钱》《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八年》:“方其始参也,馈诸吏则谓之‘辞役钱’,知县迎送僦夫脚则谓之‘地理钱’,节朔参赞则谓之‘节料钱’。”亦省作“ 节料 ”。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一:“今七夕节在近,钱三贯与娘娘充作剧钱,千五与皇后、七百与妗子充节料。”
词语解释:资料  拼音:zī liào
(1).生产、生活中必需的东西。如:生产资料;生活资料。
(2).用做依据的材料。 鲁迅 《坟·写在〈坟〉后面》:“或者也须在旧文中取得若干资料,以供使役。” 赵树理 《实干家潘永福》:“我对他生平的事迹听得很多,早就想给他写一篇传记,可是资料不全。”
词语解释:分散染料  拼音:fēn sǎn rǎn liào
分子中不含水溶性基团,在水中需借分散剂作用而分散成悬浮状态才能进行染色的染料。染色时,染料在高温下溶解进入纤维而固着。适用于聚酯纤维、醋酸纤维等的染色。
词语解释:供料  拼音:gōng liào
将待加工的材料往前送的动作或过程(如往缝纫机的针下送布料)或指机床加工工件的连续进给
词语解释:闲接肥料  拼音:xián jiē féi liào
亦作“间接肥料”。 用来改良土壤性质或帮助有机物质分解,不能作为养分被植物吸收的肥料,如石灰、石膏等。
词语解释:豫料  拼音:yù liào
谓事先估计。《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 严可求 豫料帝所问,教 苹 应对,既至,皆如 可求 所料。”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尹山人》:“弟子献所赠, 尹 曰:‘是豫料我将遥适也。’” 鲁迅 《二心集·〈艺术论〉译本序》:“事实也并不很远于他的豫料。”
词语解释:质料  拼音:zhì liào
(1).品质;质量。 蔡锷 《致袁世凯及国务院电》:“查 滇 产紫铜,质料不亚 日本 ,惟因交通不便,购运较难。”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此间生活费颇贵,然一人月用小洋百元足够,食物虽较贵而质料殊佳。”
(2).指物品所用的材料。 叶圣陶 《倪焕之》十八:“给他穿的须是十分温软的质料,裁剪又要讲究。”
词语解释:货料  拼音:huò liào
货色,料子。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穿一套棕色西服,货料和剪裁都好。”
词语解释:糊料  拼音:hú liào
粘连物品的浆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裱背十三科》:“裱背亦有十三科……一抄造纸札,一染製上件颜色,一餬料麦麪。”
词语解释:集料  拼音:jí liào
呈碎块状的各种大小不等硬质的惰性材料中的任何一种,用来与水泥混合以制成混凝土、砂浆或灰泥
词语解释:饮料  拼音:yǐn liào
加工制造的供饮用的液体。如汽水、果子露、酒、茶等。 徐珂 《清稗类钞·饮食·饮料食品》:“茶、酒、汤、羹(汤之和味而中杂以菜蔬肉臛者,曰羹)、浆、酪之属,皆饮料也。” 沉从文 《萧萧》:“许多城市中文明人,把一个夏天完全消磨到软绸衣服、精美饮料以及种种好事情上面。”
词语解释:饲料  拼音:sì liào
喂家畜或家禽的食物。 谌容 《关于仔猪过冬问题》:“第二条,一定要让小猪吃饱吃好。对,要写上,提高精饲料的比例。”
词语解释:食料  拼音:shí liào
用作食物的原料。如粮食、蛋品、鱼、肉等。《魏书·高道穆传》:“宜改铸大钱……其中人功、食料、锡炭、铅沙,纵復私营,不能自润。”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丹阳化铜》:“余尝从 惟湛 师访之,因请其药,取药帖,抄二钱匕相语曰:‘此我一月养道食料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岂但和仁政并无关系而已呢,省些食料,倒是于监狱有益的。”
词语解释:蒽醌染料  拼音:ēn kūn rǎn liào
分子中含有蒽醌结构的各类染料的总称。有还原染料、酸性染料、分散染料、活性染料等。色泽鲜艳、牢度较高。
词语解释:胚料  拼音:pēi liào
犹材料。借指人的气质才具。多用于贬义。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四幕:“你既然是这种胚料,我就把你当胚料看待。”
词语解释:聚苯乙烯塑料  拼音:jù běn yǐ xī sù liào
由苯乙烯聚合而成的塑料。绝缘性高,广泛用于电气工业,是超短波、雷达、电视等设备的绝缘材料。
词语解释:聚乙烯塑料  拼音:jù yǐ xī sù liào
由乙烯聚合而成的塑料,半透明,无毒,耐水,耐腐蚀,绝缘性高。化学工业、电气工业、日常用品的制造和食品包装上都广泛应用。
词语解释:聚四氟乙烯塑料  拼音:jù sì fú yǐ xī sù liào
由四氟乙烯聚合而成的塑料,耐热、耐寒、耐水,绝缘性能好,耐腐蚀能力特别强。在化学、电气、医药等工业上广泛应用。
词语解释:聚氯乙烯塑料  拼音:jù lǜ yǐ xī sù liào
由氯乙烯聚合而成的塑料。有良好的绝缘性,耐腐蚀,易制造。用途很广,如制造化工设备、水管、电缆外皮、雨衣、凉鞋、人造革、塑料薄膜等。
词语解释:肥料  拼音:féi liào
能供给养分使植物发育生长的物质。肥料的种类很多,有无机的,也有有机的。所含的养分主要是氮、磷、钾三种。 沙汀 《还乡记》一:“明年大春的肥料,会因延误发生恐慌,无法栽种粮食。”
词语解释:颜料  拼音:yán liào
用来着色的物质。种类很多,以无机化合物为主,如氧化铁、锌白等。《元典章·兵部三·铺马》:“使臣 哈迷蒙古 等前来 江浙 福建 收买修造颜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七回:“你道他好意请我吃酒?原来他安排下纸笔颜料,要我代他画 钟馗 。”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二:“至于颜料的三原色,则因它们有吸收作用的原故,经研究而改定为赤、黄、青。”
词语解释:颗粒肥料  拼音:kē lì féi liào
颗粒状的肥料。用过磷酸钙或硝酸铵等化学肥料制成;或用有机肥料和过磷酸钙混合制成。简称粒肥。
词语解释:九天材料  拼音:jiǔ tiān cái liào
果品蜜饯的美称。 宋 陶穀 《清异录·九天材料》:“一时之果,品类几何?唯假蜂、蔗、川糖、白盐、药物,煎酿曝糝,各随所宜。 郭崇韜 家最善乎此,知味者称为‘九天材料’。”
词语解释:领料  拼音:lǐng liào
(1).管理照料。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我承委託,当领料,这孤坟我自看守。”料,一本作“ 略 ”。
(2).领取生产所需材料。《新民晚报》1992.7.2:“遇到领导来查岗,就说 阿伟 去供应股领料了。”
词语解释:鞣料  拼音:róu liào
能使兽皮变柔软的物质。如铬盐、栲胶、鱼油等。
词语解释:六料  拼音:liù liào
指六穀。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今有 陈州 官员申上文书来,説 陈州 亢旱三年,六料不收,黎民苦楚,几至相食。”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楔子:“如今这六料不收,上司言语着俺分房减口。”参见“ 六穀 ”。
词语解释:六谷  拼音:liù gǔ
(1).谓稌(稻)、黍、稷、粱、麦、苽(菰米)。《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食用六穀。”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六穀,稌、黍、稷、粱、麦、苽。苽,彫胡也。”《三字经》称稻、粱、菽、麦、黍、稷为“六穀”。
(2).玉米(玉蜀黍)的俗称,言其在五谷之外。
词语解释:课料  拼音:kè liào
(1).计算,发给禄料。 唐 白居易 《使官吏清廉策》:“臣伏见今之官吏,所以未尽贞廉者,由禄不均而俸不足也,不均者,由所在课料重轻不齐也;不足者,由所在官长侵刻不已也。”
(2).指职掌发放禄料。《旧唐书·王遂传》:“ 遂 亲吏 韦行素 、 柳季常 请课料於两池务,属 遂 罢务, 季常 等为吏所诬。各笞四十。”
词语解释:辅料  拼音:fǔ liào
①对产品生产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许多轻工业生产需用的原料和~得靠农业供应。②指烹饪中的辅助原材料,如做菜用的葱、香菜、木耳等。
共193,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