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斧斤 拼音:fǔ jīn
亦作“ 斧釿 ”。
(1).泛指各种斧子。《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北齐 刘昼 《新论·言苑》:“ 倕 无斧釿,不能善斵。” 唐 杜甫 《枯棕》诗:“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不需梁柱之材,故斧斤不至。”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然而又未尝闻斧斤之声而有丝毫转侧。”《宋史·剧可久传》:“刑法者,御人之衔勒,救弊之斧斤。”
(2).以斧子修削。亦喻指过分雕琢。 明 李东阳 《桂岩书院为戴给事铣题》诗:“妙质归陶冶,良材谢斧斤。” 清 唐孙华 《闲居写怀》诗之七:“大巧谢雕琢,神运非斧斤。”词语解释:挥斤 拼音:huī jīn
《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运斤,挥动斧头。后用为发挥高超技艺的典故。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诗:“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词语解释:运斤 拼音:yùn jīn
亦作“ 运釿 ”。
(1).挥动斧头砍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闚意象而运斤。” 北齐 刘昼 《新论·适才》:“良匠善能运釿,故无弃材。” 唐 杨炯 《卧读书架赋》:“从绳运斤,义且得於方正;量枘製凿,术乃取於纵横。” 明 冯梦龙 《智囊补·明智·张昺》:“命夫运斤,树有血出,众惧欲止,公乃手自斧之。”
(2).喻技艺的高超。《北齐书·杜弼传》:“无取於游刃,有惭於运斤,不足破秋毫之论,何以解连环之结?”《五灯会元·马祖一禅师法嗣·章敬怀晖禅师》:“ 郢 人无污,徒劳运斤。”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嗟予生也鲁,空有运斤意。”词语解释:千斤 拼音:qiān jīn
(1).千斤顶的简称。参见“ 千斤顶 ”。
(2).机器中防止齿轮倒转的装置,是由安置在轴上的有齿零件和弹簧组成的。
词语解释:千斤顶 拼音:qiān jīn dǐng
一种起重工具。通常用液压或螺旋的方法顶起重物。 刘宾雁 《在桥梁工地上》二:“ 曾刚 来了,提出个方案,自己亲自走上了便桥,指挥工人用‘千斤顶’把钢梁吊起,然后处理桥墩。”词语解释:风斤 拼音:fēng jīn
指尖厉的寒风。 宋 杨万里 《春夜孤坐》诗:“老来觅句苦难成,细把风斤鏤薄冰。” 词语解释:斤斤 拼音:jīn jīn
(1).明察。《诗·周颂·执竞》:“自彼 成 康 ,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毛 传:“斤斤,明察也。” 陆德明 释文:“斤,纪覲反。”《汉书·叙传下》:“ 平津 斤斤,晚躋 金门 。” 颜师古 注:“斤斤,明察也。”
(2).拘谨;谨慎。《后汉书·吴汉传》:“及在朝廷,斤斤谨质,形於体貌。”《晋书·孔严传》:“临朝斤斤,每欲深根固本,静边寧国耳。”《明史·郑岳刘玉等传赞》:“斤斤奉职,所至以治办闻,殆列卿之良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锦瑟》:“婢颇风格,既熟,颇以眉目送情。生斤斤自守,不敢少致差跌。”
(3).过分着意。 宋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邪?”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高帝》:“天子斤斤然以积聚貽子孙,则贫必在国。” 林纾 《与姚叔节书》:“故拾其所闻以相语,非斤斤与此辈争短长。” 冰心 《我的择偶条件》:“像你这样的斤斤于小节,只有让你自己再变成为一个女人,来配你自己罢。”词语解释:论斤 拼音:lùn jīn
按斤量计算。 宋 陆游 《买鱼》诗之二:“两京春薺论斤卖,江上鱸鱼不直钱。” 明 汤显祖 《嗤彪赋》:“见其弱而可弄,牵以售而论斤。”《读书》1985年第2期:“例如观妙斋刊《无声诗史》,是刻得极精美的书,过去在旧书店里定价极高,但在三十年前,其价值却只少高于论斤的纸价。”词语解释:郢斤 拼音:yǐng jīn
同“ 郢匠挥斤 ”。 宋 李曾伯 《醉蓬莱·寿别制垣》词:“ 汉 橐班高, 郢 斤名重,喜动旌旗色。” 宋 卫宗武 《摸鱼儿·咏小园晚春》词:“剪裁妙语频賡唱,巧胜 郢 斤 般 斧。”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变调》:“变调者,变古调为新调也……若止为依样葫芦,则是以纸印纸,虽云一线不差,少天然生动之趣矣。因创二法(缩长为短、变旧为新)以告世之执 郢 斤者。”词语解释:般斤 拼音:bān jīn
古代巧匠 鲁班 的斧头。语本 汉 扬雄 《法言·君子》:“ 般 之挥斤, 羿 之激矢;君子不言,言必有中也。”后以“般斤”喻大匠的技能。 宋 苏轼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 般 斤思 郢 质,鯤化陋儵 濠 。”词语解释:郢匠斤 拼音:yǐng jiàng jīn
同“ 郢匠挥斤 ”。 唐 杜甫 《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奋飞超等级,容易失沉沦。脱略 磻溪 钓,操持 郢 匠斤。” 仇兆鳌 注:“ 磻溪 ,言遇合之迟。 郢 匠,言锋鋩之利。”词语解释:成风斤 拼音:chéng fēng jīn
《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后用为技艺高超的典故。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五:“安得 郢 中质,一挥成风斤。” 严复 《六十一岁生辰韩生以诗见寄斐然有怀次韵为答》:“淅米非前甑,成风少妙斤。”词语解释:辍斤 拼音:chuò jīn
《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 石 斲之。匠 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 闻之,召匠 石 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 石 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意谓自从搭档的人死后已不舞斧。后用“輟斤”指失去知己。 唐 卢照邻 《〈南阳公集〉序》:“輟斤之慟,何独 庄周 ;闻笛而悲,寧惟 向秀 ?”词语解释:长戟八十斤 拼音:cháng jǐ bā shí jīn
《三国志·魏志·典韦传》:“ 韦 好持大双戟与长刀等,军中为之语曰:‘帐下壮士有 典君 ,提一双戟八十斤。’”后用以形容勇武。 唐 杜牧 《史将军》诗之二:“弯弧五百步,长戟八十斤。”词语解释:赤斤 拼音:chì jīn
蒙古语,谓耳朵。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蒙古语》:“ 元 人以本国语命名……或取形相,如你敦者,眼也;如赤斤者,耳也。”词语解释:赫斤 拼音:hè jīn
见“ 赫哲族 ”。
词语解释:赫哲族 拼音:hè zhé zú
中国 少数民族之一。史称“黑斤”、“赫斤”、“黑真”、“赫真”、“奇楞”等。4200馀人。分布在 黑龙江省 同江 、 饶河 等县沿江地带,和 汉 族杂居。主要从事捕鱼和狩猎。词语解释:颉斤 拼音:jié jīn
唐 代 突厥 族官名,又译为“俟斤”。《新唐书·张守珪传》:“ 突厥 侵 轮臺 ,遣 守珪 往援,中道逢贼,苦战,斩首千餘级,禽頡斤一人。”参见“ 俟斤 ”。
词语解释:俟斤 拼音:sì jīn
突厥语irkin的音译。 突厥 部落首领之称。其先世官俟斤者,遂以为氏。参阅 宋 邓名世 《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二二。俟斤作为官名,亦为 契丹 等所沿用。参阅《周书·异域传上·车莫奚》、《北史·蠕蠕传》、《新唐书·北狄传·契丹》。《旧唐书·突厥传上》:“其大官屈律啜,次阿波,次頡利发,次吐屯,次俟斤,并代居其官而无员数,父兄死则子弟承袭。”词语解释:俟斤 拼音:sì jīn
突厥语irkin的音译。 突厥 部落首领之称。其先世官俟斤者,遂以为氏。参阅 宋 邓名世 《古今姓氏书辨证》卷二二。俟斤作为官名,亦为 契丹 等所沿用。参阅《周书·异域传上·车莫奚》、《北史·蠕蠕传》、《新唐书·北狄传·契丹》。《旧唐书·突厥传上》:“其大官屈律啜,次阿波,次頡利发,次吐屯,次俟斤,并代居其官而无员数,父兄死则子弟承袭。”词语解释:郢氏斤 拼音:yǐng shì jīn
同“ 郢匠挥斤 ”。 清 李渔 《怜香伴·蹴居》:“我私心,还自忖,怕遇着多才女伴联闺韵,那时节有技难藏 郢 氏斤。”词语解释:郢匠挥斤 拼音:yǐng jiàng huī jīn
《庄子·徐无鬼》载,匠 石 挥斧削去 郢 人涂在鼻翼上的白粉,而不伤其人。后因以“郢匠挥斤”比喻纯熟、高超的技艺。 唐 崔融 《嵩山启母庙碑序》:“ 周 官置臬, 郢 匠挥斤,异态神行,全模化造。”词语解释:俟伏斤 拼音:sì fú jīn
复姓。《魏书·官氏志》:“ 俟伏斤氏 ,后改为 俟氏 。”一说,后改为 斤氏 。参阅《通志·氏族五》。词语解释:面斤 拼音:miàn jīn
见"面筋"。词语解释:丝斤 拼音:sī jīn
指蚕丝。蚕丝以斤计量,故称。 清 林则徐 《拟谕英吉利国王檄》:“又外国之呢羽嗶嘰,非得 中国 丝斤,不能成织。”词语解释:铜斤 拼音:tóng jīn
指一定份量的铜钱。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祥异·樑中出血》:“ 忠亮 以任内亏缺铜斤,遂落职,监追而死。”词语解释:木斤 拼音:mù jīn
即木冰。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五·木冰》:“木冰者,雨及木而凝冰。谚云:‘木稼也。’《洪范五行传》谓之木斤。”参见“ 木冰 ”。
词语解释:木冰 拼音:mù bīng
(1).雨雪霜沾附于树木遇寒而凝结成冰。《春秋·成公十六年》:“王正月,雨木冰。” 杜预 注:“记寒过节,冰封著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变救》:“木有变,春凋秋荣。秋木冰,春多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木冰》:“又十日雨木冰,状如楼阁、人物、冠带、鸟兽、卉木,百态具备,殆非人工。高林大树,珠葆羽幢,弥望不絶。凡五日,始解。”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寒甚而木冰,如树作介胄也。”《清史稿·灾异志三》:“ 顺治 六年十二月, 咸寧 木冰。”
(2).指雨雪霜沾附于树木所凝结成的冰。《旧唐书·五行志》:“ 永泰 元年二月甲子夜,雷电震烈。三月,降霜为木冰。”词语解释:公斤 拼音:gōng jīn
也称“千克”。公制中计量质量的基本单位,习惯上也用作重量单位。一公斤等于二市斤,或等于一千克、千分之一公吨。词语解释:鼻斤 拼音:bí jīn
《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后以“鼻斤”比喻出众的才能。 宋 孙觌 《秋夜》诗之一:“鼻斤无可斲,尻驾不復犇。”词语解释:鼻垩挥斤 拼音:bí è huī jīn
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典出《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宋 陆游 《叹老》诗:“平生师友凋零尽,鼻堊挥斤未有人。”词语解释:釜斤 拼音:fǔ jīn
斧斤。釜,用同“ 斧 ”,砍木工具。 清 袁枚 《续新齐谐·虹桥板》:“ 朱文公 云:‘是 尧 时居民所栖避洪水处,后水退而木存,然木状非受过釜斤者,山洞罗列羣木,如民间开木行者。’”词语解释:煤斤 拼音:méi jīn
用作燃料的煤的泛称。 郑观应 《盛世危言·开矿》:“ 粤 中官局兵船所用煤斤,俱係绅士承办。”词语解释:市斤 拼音:shì jīn
市制重量的主单位。一市斤合五百克。市斤以上有市担,以百进;市斤以下有市两、市钱、市分、市厘、市毫、市丝,均以十进。我国过去长期通行十六两制,一市斤等于十六市两。后改为十两制,一市斤等于十两。通称斤。词语解释:山斤 拼音:shān jīn
佛教语。高山的斤数。谓以斤两衡量 须弥山 的重量。喻佛法广大或佛寿无量。《金光明经玄义》上:“此《金光明经》,甚深无量。太空虚界,尚不喻其高广,况山斤海滴,寧得尽其边崖?” 宋 宗鉴 《释门正统》卷四:“为説释尊长寿,虽山斤海滴,地尘空界,亦不可比。”词语解释:没眼斤 拼音:méi yǎn jīn
没眼睛。谓不辨是非好歹。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 鶯鶯 那里怎安稳,覷着自家般丈夫下得随人逃奔,短命的孩儿没眼斤!”词语解释:秤铊虽小压千斤 拼音:chèng tā suī xiǎo yā qiān jīn
1.喻人虽小而志气大。词语解释:讪斤 拼音:shàn jīn
1.见"讪筋"。词语解释:肉重千斤 拼音:ròu zhòng qiān jīn
讥讽肥胖无才的人。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一个个智无四两,肉重千斤。”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四折:“ 董太师 燕约鶯期,欢喜杀肉重千斤新女婿。”词语解释:眼斤 拼音:yǎn jīn
眼睛。借指眼光,眼力。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 鶯鶯 那里怎安稳,覷着自家般丈夫下得随人逃奔,短命的孩儿没眼斤!” 凌景埏 校注:“眼斤,就是‘眼睛’。”参见“ 眼筋 ”。
词语解释:眼筋 拼音:yǎn jīn
眼睛。亦借指眼光,眼力。《古尊宿语录·云峰悦禅师》:“诸禪德,大凡发足超方,也须甄别邪正,识辨真伪,带些眼筋始得。”词语解释:大匠运斤 拼音:dà jiàng yùn jīn
语出《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斵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斵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后以“大匠运斤”称人技艺精湛或文笔娴熟高超。 宋 惠洪 《冷斋夜话》卷一:“ 东坡 尝曰:‘ 渊明 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似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词语解释:奇斤 拼音:qí jīn
复姓。 北魏 有 奇斤 氏,后改为 奇 氏。见《魏书·官氏志》。词语解释:盐斤 拼音:yán jīn
亦作“ 盐觔 ”。 指盐。《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分明是你这奴才揽载了商人的盐斤,在路伙着押船的家人任意嫖赌花消,沿途偷卖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解给》:“恐有盐觔罪赎,不可早放。” 建南 《盐场》:“今天的盐斤被秤手扣刻得太多了,明天的担子便加得重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