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斫脍 拼音:zhuó kuài
见“ 斫鱠 ”。
词语解释:斫鲙 拼音:zhuó kuài
亦作“ 斫膾 ”。 薄切鱼片。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革》:“进士 段硕 尝识 南孝亷 者,善斫鱠,縠薄丝缕,轻可吹起,操刀响捷,若合节奏。” 唐 郑谷 《漂泊》诗:“鱸鱼斫膾输 张翰 ,橘树呼奴羡 李衡 。”膾,一本作“ 鱠 ”。 宋 梅尧臣 《戏酬高员外鲫鱼》诗:“冷气射屋汗收额,便教斫鱠倾大白。” 宋 陆游 《秋兴》诗:“白头韭美醃虀熟,赬尾鱼鲜斫鱠成。”词语解释:斫鲙 拼音:zhuó kuài
亦作“ 斫膾 ”。 薄切鱼片。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革》:“进士 段硕 尝识 南孝亷 者,善斫鱠,縠薄丝缕,轻可吹起,操刀响捷,若合节奏。” 唐 郑谷 《漂泊》诗:“鱸鱼斫膾输 张翰 ,橘树呼奴羡 李衡 。”膾,一本作“ 鱠 ”。 宋 梅尧臣 《戏酬高员外鲫鱼》诗:“冷气射屋汗收额,便教斫鱠倾大白。” 宋 陆游 《秋兴》诗:“白头韭美醃虀熟,赬尾鱼鲜斫鱠成。”词语解释:斫木 拼音:zhuó mù
(1).被砍削的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庞涓 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2).伐木。 宋 苏轼 《真兴寺阁》诗:“当年 王中令 ,斫木南山赬。”词语解释:斫营 拼音:zhuó yíng
劫营;偷袭敌营。《晋书·艺术传·佛图澄》:“ 勒 ( 石勒 )自 葛陂 还 河 北,过 枋头 , 枋头 人夜欲斫营, 澄 谓 黑略 曰:‘须臾贼至,可令公知。’”《魏书·傅永传》:“ 永 量 吴 楚 之兵,好以斫营为事。” 唐 白居易 《奉送三兄》诗:“少年曾管二千兵,昼听笙歌夜斫营。”《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五年》:“乃遣提控 张定 夜出斫营,发数礮而还。”词语解释:斫断 拼音:zhuó duàn
砍断;截断。《西京杂记》卷五:“在船者斫断其缆,船復漂荡。” 唐 韩愈 《石鼓歌》:“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鼉。”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电线都被军士斫断,电灯泡也多被他们拿去了。”词语解释:斫地 拼音:zhuó dì
(1).砍地。表示愤激。 唐 杜甫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王郎 酒酣拔剑斫地歌莫哀,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西涯待友》:“斫地哀歌兴未阑,归来长鋏尚须弹。” 陈去病 《自厦门泛海登鼓浪屿有感》诗:“凭高独揽沧溟远,斫地谁为 楚 汉 争。”
(2).锄地。 宋 杨万里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诗之五:“斫地烧畬旋旋开,豆花麻荚更菘栽。”词语解释:斫柴 拼音:zhuó chái
砍柴词语解释:斫开 拼音:zhuó kāi
开辟。《三国志·魏志·王昶传》:“ 昶 斫开荒莱,勤劝百姓,垦田特多。”词语解释:斫轮 拼音:zhuó lún
1.亦作"斫轮"。
2.斫木制造车轮。
3.借指经验丰富、水平高超。
4.指经验丰富、水平高超的人。词语解释:斫丧 拼音:zhuó sàng
摧残;伤害。 周恩来 《论中国的法西斯主义--新专制主义》:“焚书坑儒,荼毒青年,威迫利诱,斫丧人格。”词语解释:斫畲 拼音:zhuó shē
开荒火耕。 宋 范成大 《劳畬耕》诗:“峡农生甚艰,斫畬大山巔。” 元 戴表元 《次韵焦治中云洞纪游十四韵》:“岂无题壁堂,多逢斫畬叟。”词语解释:斫路 拼音:zhuó lù
谓芟除草木。以成通道。 宋 刘詵 《和彭琦初》:“先生嬾斫路,门外人跡断。”词语解释:斫鼻 拼音:zhuó bí
语本《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后以“斫鼻”比喻技艺成熟高超。词语解释:斫鲜 拼音:zhuó xiān
切鱼。 宋 苏轼 《和蔡準郎中见邀游西湖》之三:“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词语解释:斫轮手 拼音:zhuó lún shǒu
1.亦作"斫轮手"。
2.经验丰富、技艺精湛的人。后常喻指诗文等方面的高手。词语解释:斫剉 拼音:zhuó cuò
1.剁切草料。词语解释:斫畬 拼音:zhuó shē
1.开荒火耕。词语解释:斫柴囡
砍柴的小孩词语解释:斫旗
砍倒彩旗词语解释:斫胥 拼音:zhuó xū
复姓。 北齐 有 斫胥光弁 。见《北齐书·上洛王思宗传》。词语解释:斫雕为朴 拼音:zhuó diāo wéi pǔ
1.亦作"斫雕为朴"。
2.见"斫雕为朴"。词语解释:斫败 拼音:zhuó bài
破坏;败坏。词语解释:斫刈 拼音:zhuó yì
砍杀。词语解释:斫杀 拼音:zhuó shā
斩杀;砍杀。《三国志·吴志·朱桓传》:“ 桓 出,不见 综 ,知左右所为,因斫杀之。”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拨被见蛇,大惊,以刀斫杀之。” 郭沫若 《战声集·诗歌国防》:“或用大刀斫杀,或用白丸麻醉,复古、存古、‘王道乐土’都是这一类。”词语解释:斫斩 拼音:zhuó zhǎn
砍削。 汉 枚乘 《七发》:“使 琴挚 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絃。”词语解释:斫挚 拼音:zhuó zhì
1.谓砍削精致,厚薄得宜。词语解释:斫治 拼音:zhuó zhì
开辟修建。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有 绥阳 小谷,虽山崖絶险,溪水纵横……今使前军斫治此道,以向 陈仓 ,足以扳连贼势,使不得分兵东行者也。”词语解释:斫锉 拼音:zhuó cuò
剁切草料。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夫斫剉养马,妻给水除粪洒扫,三年不愠怒,面无恨色。”词语解释:斫胫 拼音:zhuó jìng
斩断胫骨。典出《书。泰誓下》:"斫朝涉之胫,剖贤人之心。"孔传:"冬月见朝涉水者,谓其胫耐寒,斩而视之。"词语解释:斫馘 拼音:zhuó guó
割取敌人的左耳。古代战争中以此计功。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鹃红女史》:“斫馘献俘,巖疆以定。”词语解释:斫垩手 拼音:zhuó è shǒu
1.指技艺高超的人。词语解释:斫父 拼音:zhuó fù
螳螂的别名。《说文·虫部》:“蜋,堂蜋也……一名斫父。” 段玉裁 注:“堂蜋臂有斧能斫,故曰斫父。”词语解释:斫拂 拼音:zhuó fú
书画用笔中啄磔之类的技法。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 张僧繇 点曳斫拂,依 卫夫 人《笔阵图》,一点一画,别是一巧,鉤戟利剑森森然。”词语解释:斫刺 拼音:zhuó cì
(1).砍击刺杀。《后汉书·臧洪传》:“ 吕奉先 讨 卓 来奔,请兵不获,告去,何罪復见斫刺?”
(2).比喻中伤。 鲁迅 《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但从去年以来,我居然大大地变坏,或者是进步了。虽或受着各方面的斫刺,似乎已经没有创伤,或者不再觉得痛楚。”词语解释:斫刬 拼音:zhuó chǎn
铲除。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二:“ 童贯 轿中木板上生杂草,斫剗復生。”词语解释:斫击 拼音:zhuó jī
砍斫;打击。《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一县以去。”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弄刃不息者,伤刺之由也;斫击不輟者,缺毁之原也。”词语解释:斫伐 拼音:zhuó fá
砍伐。《水浒传》第四八回:“他如今都把白杨树木斫伐去了,将何为记?”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五:“因为它很高很大,家里人爱惜着没有斫伐它。”词语解释:斫砻 拼音:zhuó lóng
1.亦作"斫砻"。亦作"斲礲"。
2.砍削磨光。语本《谷梁传。庄公二十四年》:"礼,天子之桷,斫之砻之,加密石焉。"陆德明释文:"斵,削也。砻之,磨也。"词语解释:斫白 拼音:zhuó bái
谓削去树皮使露出白色的木质。语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乃斫大树白而书之。” 清 顾炎武 《岁九月虏令伐我墓柏二株》诗:“斫白书其处,须臾工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