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四旱上声 [sǎn sàn,散布][动词][音旱。《集韵》性急也。][音管。悹悹,无依也。][dǎn][详注1][详注2]


注1:酇 《广韵》《正韵》作管切《韵会》祖管切,音纂。《集韵》聚也。《周礼·地官·遂人》四里为酇,五酇为鄙。又《礼·乐记》缀兆。《注》缀,谓酇舞者之位也。又《奔丧》乃为位。《注》位有酇列之处。
注2:棵 音緩。《廣韻》斷木也。《類篇》一曰新蒸束。
共342,分5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断肠断碑断梦断头断红断章断线断制
断魂断弦断简断酒断碣断手断国断肠猿
断云断雁断还断机断矶断垄断渡断腕
断续断霞断猿断雨断港断裂断杀断狱
断桥断蓬断山断编断角断蛇断烂断句
断送断鸿断香断流断除断霓断发断路
断绝断行断臂断取断断断后断灭断纤
断崖断烟断梗断尽断丝断火断根断刻
断岸断虹断客断壁断槎断木断道断河
断无断金断石断经断绠断梅断谷断常

词语解释:断肠  拼音:duàn cháng
(1).割开或切断肠子。《三国志·魏志·华佗传》:“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
(2).谓肠断折。参见“ 断肠猿 ”。
(3).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三国 魏 曹丕 《燕歌行》:“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唐 李白 《清平调》词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 巫山 枉断肠。” 宋 苏轼 《次韵回文》之二:“红牋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欲断肠。” 郭沫若 《牧羊哀话》:“像这样断肠地方,伤心国土,谁还有铁石心肠,再能够多住片时片刻呢?”
(4).秋海棠花的别名。 清 黄宗羲 《小园记》:“至於丽春、款冬……断肠、洗手、红姑、虞美,丛生砌下,递换疄间,非盆盎之所收拾也。”
词语解释:断肠猿  拼音:duàn cháng yuán
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桓公 入 蜀 ,至 三峡 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餘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絶,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令黜其人。”后世用作因思念爱子而极度悲伤之典。 唐 李白 《赠武十七谔》诗:“爱子隔东 鲁 ,空悲断肠猿。” 宋 黄庭坚 《上冢》诗:“ 康州 断肠猿,风枝割永痛。”
词语解释:断魂  拼音:duàn hún
(1).销魂神往。形容一往情深或哀伤。 唐 宋之问 《江亭晚望》诗:“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演舞》:“难消受花间数巡,怎禁得灯前常近,一声声怨分离欲断魂。” 清 龚自珍 《摸鱼儿·乙亥六月留别新安作》词:“问馆阁梅花,谁家公子,来咏断魂句?” 何其芳 《忆昔》诗:“凛然大义何明灿,令我无言欲断魂。”自注:“断魂,旧诗词中有一往情深之意,此处指异常感动。”
(2).离开躯体的灵魂。 清 洪昇 《长生殿·冥追》:“荡悠悠一缕断魂,痛察察一条白练香喉锁。”
词语解释:断云  拼音:duàn yún
片云。 南朝 梁简文帝 《薄晚逐凉北楼迥望》诗:“断云留去日,长山减半天。” 宋 赵师秀 《会景轩》诗:“断云分树泊,饥鹤下田行。” 明 边贡 《出郭将访希准郡伯薄暮而返却寄》诗:“断云低白雁,斜日近青山。” 王横 《春感用黄仲则韵》之二:“彩凤倦飞求木集,断云恋岫绕山行。”
词语解释:断续  拼音:duàn xù
时而中断,时而接续。 南朝 齐 王融 《巫山高》诗:“烟霞乍舒卷,猿鸟时断续。” 唐 刘知几 《史通·二体》:“若乃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於《高纪》则云语在《项传》,於《项传》则云事具《高纪》。”《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那 白氏 歌这一曲,声气已是断续,好生喫力!”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沿路听见断续的歌声:有从沿河的妓楼飘来的,有从河上船里度来的。”
词语解释:断桥  拼音:duàn qiáo
(1).毁坏的桥梁。 唐 杜甫 《过故斛斯校书庄》诗之二:“断桥无復板,卧柳自生枝。” 宋 苏轼 《正月二十四日与儿子过同游罗浮道院及栖禅精舍过作诗和其韵寄迈迨》:“断桥寻胜践,脱屨欣小揭。” 元 曹文晦 《九月一日清溪道中》诗:“断桥归郭路,细雨过溪人。” 清 王韬 《淞隐漫录·乩仙逸事》:“或遇枯木寒花,断桥流水,輒低徊不忍去。”
(2).桥名。在 浙江省 杭州市 白堤 上。自 唐 以来已有此名。或言本名 宝祐桥 ,又名 段家桥 ,今罕有称者。 唐 张祜 《杭州孤山寺》诗:“ 断桥 荒蘚澁,空院落华深。”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湖山胜概》:“ 断桥 ,又名 段家桥 ,万柳如云,望如裙带。”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吴也仙》:“家住 西湖 断桥 北,緑杨深处有柴门。”
词语解释:断送  拼音:duàn sòng
(1).谓度过时光。 唐 韩愈 《遣兴》诗:“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閒。” 元 段成己 《江城子·季春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词:“断送餘生消底物?兰可佩,菊堪餐。”
(2).葬送;毁灭。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 朴 言:‘独臣妻有诗一首云: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古今小说·晏平仲二桃杀三士》:“今日説三个好汉,被一个身不满三尺之人,聊用微物,都断送了性命。”《再生缘》第二一回:“果然宿食将消化,胸膈宽舒渐渐平。若据众人惟用补,将为断送我残生。” 巴金 《第二次的解放》:“他们对我用的方法是精神折磨和人身侮辱,最后是断送我的政治生命。”
(3).引逗。 宋 吴潜 《满江红》词:“向黄昏断送客魂销,城头角。”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迤逗得肠荒,断送得眼乱,引惹得心忙。” 元 阿鲁威 《蟾宫曲》:“故国山河,水落江空,断送离愁, 江 南烟雨,杳杳孤鸿。”
(4).发付。 唐 白居易 《同梦得和思黯见赠》:“留连灯下明犹饮,断送樽前倒即休。” 宋 苏轼 《次韵答邦直子由》之二:“醉呼妙舞留连夜,闲作清诗断送秋。” 明 高明 《二郎神·秋怀》套曲:“一年好景还依旧,正橘緑橙黄时候,强把金樽开怀断送秋。” 清 徐瑶 《太恨生传》:“凄凉禪榻,断送青春。”
(5).送,推送。 宋 王庭珪 《感皇恩》词:“无情江水,断送扁舟何处。” 宋 贺铸 《忆仙姿》词:“向晚鲤鱼风,断送綵帆何处?” 宋 陆游 《春晚雨中作》诗:“方书无药医治老,风雨何心断送春。”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要甚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6).发葬治丧。《水浒传》第二一回:“我女儿死在牀上,怎地断送?”《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那老和尚已死了,他在地府里睁眼等你断送哩!”
(7).指送终之物。《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徐言 、 徐召 看见棺木坚固,衣裳整齐,扯 徐宽 弟兄到一边,説道:‘他是我家家人,将就些罢了!如何要这般好断送?’”
(8).赠送。《敦煌变文集·不知名变文》:“倾剋中间,烧钱断送。若是浮灾横疾,渐次减除;儻或大限到来,如何免脱。”
(9).陪送。谓女子随嫁的妆奁。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两廊僧俗,但有退贼之策的,倒赔房奩断送, 鶯鶯 与他为妻。”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二折:“你这贱媳妇无断送,你这新女壻省钱财,覷的咱浑如芥蘚。” 元 无名氏 《符金锭》第三折:“夫人説的是也,俺收拾小姐的房奩断送便了。”
(10). 宋 元 间戏曲名词。犹饶头。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且舞且唱,乐部断送《採莲》讫曲终,復羣舞。”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最后归谒家庙》:“勾杂剧色 吴国寳 等做《年年好》,断送《四时欢》。”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有“断送引辞”。 钱南扬 《宋元南戏百一录·总说二》:“杂剧之后均有断送……求诸现代 江 浙 方言,当即‘饶头’之意。”
词语解释:断绝  拼音:duàn jué
(1).原来连贯的不再连贯;原来有联系的失去联系。《管子·幼官》:“方外旗物尚白,兵尚剑,刑则绍昧断絶。” 尹知章 注:“其用刑则断昼之昧断絶而戮之也。” 唐 綦毋潜 《春泛若耶》诗:“幽意无断絶,此去随所偶。” 梁斌 《红旗谱》四五:“学校和外界断绝了联系。”
(2).犹拒绝。《东观汉记·明德马皇后传》:“及上欲封诸舅,太后輒断絶曰:‘吾计之熟矣,勿有疑也。’”
(3).妙绝;绝无仅有。 唐 张鷟 《游仙窟》:“细腰偏爱转,笑脸特宜嚬。真成物外寄稀物,实是人间断絶人。”
(4).彻底。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遁》:“夫人,不是我迟疑观望,只因有心辞官,要辞箇断絶,不要辞了官头,又留箇官尾。”
(5).形容极其悲伤。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伯文 以次呼家中大小,久之,悲伤断絶,曰:‘死生异路,不能数得汝消息,吾亡后,儿孙乃尔许大!’” 南朝 宋 鲍照 《东明行》:“涕零心断絶,将去復还诀。” 宋 苏轼 《中秋月寄子由》诗之二:“欲和去年曲,復恐心断絶。”
(6).指死亡。《世无匹》第一回:“ 非烟 哀慟痛恨,又被老鴇羞辱了一场,当夜悬梁自尽。 权一庵 闻知断絶,心中甚觉畅快。”
(7).判决完毕。 宋 王安石 《赐敕奖谕权大理少卿蔡冠卿》:“四月一日已前下寺公案,并已断絶。”
词语解释:断崖  拼音:duàn yá
亦作“ 断厓 ”。 陡峭的山崖。 唐 周贺 《寄新头陀》诗:“远洞省穿湖底过,断崖曾向壁中禪。”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词:“断崖脩竹,竹里藏冰玉。”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修黎 ﹞尝曰:‘吾幼即爱山河林壑之幽寂,游戏于断厓絶壁之为危险,吾伴侣也。’” 华山 《远航集·窑洞阵地战》:“光线从通到外面断厓上的气孔里,透视到人住的窑洞里。”
词语解释:断岸  拼音:duàn àn
江边绝壁。 南朝 宋 鲍照 《芜城赋》:“崪若断岸,矗似长云。” 宋 苏轼 《后赤壁赋》:“ 江 流有声,断岸千尺。” 清 曹寅 《北行杂诗》之二十:“野风吹侧帽,断岸始登高。”
词语解释:断无  拼音:duàn wú
绝无。 唐 李商隐 《无题》诗之一:“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余谓幽期密约,必无人在旁,是谁见之?两生断无自言理,又何以闻之?”
词语解释:断碑  拼音:duàn bēi
断裂残缺的石碑。 宋 黄庭坚 《病起荆江亭即事》诗之五:“ 杨綰 当朝天下喜,断碑零落卧秋风。” 元 傅若金 《韩淮阴庙》诗:“ 高帝 旌旗俱寂寞,断碑零落后人看。” 清 方文 《富池晚泊》诗:“断碑零落荒草间,欲考其详罕知者。”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嘱托了他以煮饭烧菜的杂务,我和船家就从断碑乱石中间爬上了 钓台 。”
词语解释:断弦  拼音:duàn xián
亦作“ 断絃 ”。
(1).断绝的弓弦;断绝的琴弦。 晋 王嘉 《拾遗记·吴》:“神胶出 鬱夷国 ,接弓弩之断弦,百断百续也。”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乃知断弦可续,情去难留。”
(2).指断绝的弦音。犹言馀响。 北周 庾信 《怨歌行》:“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絃。”
(3).绝弦。断绝琴弦。典出《吕氏春秋·本味》: 伯牙 善弹琴, 锺子期 听之,即能知其意,“ 钟子期 死, 伯牙 破琴絶絃,终身不復鼓琴”。 宋 苏轼 《书文与可墨竹》诗:“空遗运斤质,却吊断絃人。”
(4).古以琴瑟调和喻夫妇和谐,故谓丧妻为断弦。 唐 徐彦伯 《闺怨》诗:“煖手缝轻素,嚬蛾续断弦。” 宋 郑刚中 《答潼州宇文龙图》:“自闻抱琴瑟断絃之悲,日欲修慰。”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我有个兄弟新来断絃,不如把来嫁与我兄弟。”《官场现形记》第三八回:“他是上年八月断弦,目下尚虚中馈。”
(5).谓失妻。 唐 白居易 《得甲去妻后妻犯罪请用子荫赎罪甲怒不许判》:“ 王吉 去妻,断絃未续; 孔氏 出母,疏纲将加。”
词语解释:断雁  拼音:duàn yàn
亦作“ 断鴈 ”。 失群的雁;孤雁。 隋 薛道衡 《出塞》诗之二:“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鴈声。” 唐 方干 《别从兄郜》诗:“已呼断雁归行里,全胜枯鳞在辙中。” 明 文徵明 《才伯过访》诗:“归心闻断鴈,衰髩逼残年。” 闻一多 《红烛·红豆诗之十九》:“我是只惊弓的断雁,我的嘴要叫着你,又要衔着芦苇,保障着我的生命。”
词语解释:断霞  拼音:duàn xiá
片段的云霞。 南朝 梁简文帝 《舞赋》:“似断霞之照彩,若飞鸞之相及。” 唐 张说 《巴丘春作》诗:“日出 洞庭 水,春山掛断霞。” 宋 周邦彦 《蕙兰芳引》词:“寒莹晚空,点清镜,断霞孤鶩。”
词语解释:断蓬  拼音:duàn péng
犹飞蓬。比喻漂泊无定。 唐 王之涣 《九日送别》诗:“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宋 柳永 《双声子》词:“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 明 刘基 《题陆放翁〈湖上诗〉后》诗:“细看墨蹟成怀古,叹息他乡类断蓬。”
词语解释:断鸿  拼音:duàn hóng
(1).失群的孤雁。 唐 李峤 《送光禄刘主簿之洛》诗:“背櫪嘶班马,分洲叫断鸿。” 宋 何薳 《春渚纪闻·瓦缶冰花》:“次日又成寒林满缶,水村、竹屋,断鸿翘鷺,宛如图画远近景者。” 清 曹寅 《禁中见月感赋》:“香凝画省眠饥凤,梦隔寒云数断鸿。”
(2).比喻零散的诗篇。 姚锡钧 《论诗绝句》之十七:“ 笠云 诗学 黄双井 ,老骨秋筋絶可怜。一集梁园 秋草 后,断鸿零雁仗谁传。”
词语解释:断行  拼音:duàn xíng
果断行事;武断行事。《史记·李斯列传》:“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 梁启超 《再驳某报之土地国有论》:“当时商务大臣 巴科 既熟知之,徒惮于市有主义党之反抗,不敢断行,遂及延期,此其左右一国政治之明效也。”
隔断行列。 北周 庾信 《奉和赵王喜雨》:“惊鸟洒翼度,湿雁断行来。” 唐太宗 《春日望海》诗:“照岸在分彩,迷云雁断行。”
词语解释:断烟  拼音:duàn yān
亦作“ 断烟 ”。
(1).孤烟。 唐 贾岛 《雪晴晚望》诗:“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唐 赵嘏 《宿楚国寺有怀》诗:“风动衰荷寂寞香,断烟残月共苍苍。” 清 纳兰性德 《好事近》词:“再向断烟衰草,认蘚碑题字。”
(2).断火,禁火。 宋 刘辰翁 《永遇乐·诵李易安〈安遇乐〉为之涕下遂依其声》词:“谁知道、断烟禁夜,满城似愁风雨。”参见“ 寒食 ”。
(3).谓饭时已过,炊烟消歇。《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沙竹屿 《山居》诗:“饭罢鐘声已断烟,偶来閒倚寺门前。”
(4).戒烟。 清 林则徐 《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吸食者若不断烟,难逃繯首。”
词语解释:寒食  拼音:hán shí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词语解释:断虹  拼音:duàn hóng
一段彩虹;残虹。 宋 欧阳修 《临江仙》词:“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 元 傅若金 《送笃御史之南台》诗:“明朝挟策 秦淮 道,惆悵 燕云 隔断虹。” 清 纳兰性德 《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有怀荪友》词:“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
词语解释:断金  拼音:duàn jīn
语出《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孔颖达 疏:“金是坚固之物,能断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后谓同心协力或情深义厚。《汉书·王莽传上》:“当此之时,宫亡储主, 董贤 据重,加以 傅氏 有女之援,皆自知得罪天下,结讎 中山 ,则必同忧,断金相翼。”《晋书·慕容垂载记》:“主上与将军风殊类别,臭味不同,奇将军於一见,託将军以断金。”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斯则断金由於湫隘,刎颈起於苫盖。” 宋 陈师道 《谢端砚》诗:“挥翰吾非玉堂手,断金君有古人心。”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小生与 荆兄 悲同抱玉,义切断金。”
词语解释:断梦  拼音:duàn mèng
中断的梦;消失的梦。 宋 张先 《夜厌厌》词:“峡雨忽收寻断梦,依前是、画楼鐘动。” 宋 张耒 《破幌》诗:“高眠寻断梦,隣树已乌惊。” 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悄向屏山寻断梦,几回小胆怯帘钩。”
词语解释:断简  拼音:duàn jiǎn
见“ 断简残编 ”。
词语解释:断简残编  拼音:duàn jiǎn cán biān
犹言断编残简。 宋 陆游 《对酒》诗:“断简残编不策勛,东皋犹得肆微勤。”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一折:“则这断简残编 孔圣 书,则常是养蠹鱼。”《镜花缘》第九五回:“ 太宗 有剑士千人,都有万夫不挡之勇,惜其法不传。断简残编中虽有一二歌诀,亦不详其説。”亦省作“ 断简 ”。 唐 李绅 《南梁行》:“故篋岁深开断简,秋堂月曙掩遗题。” 明 焦竑 《焦氏笔乘·史通》:“勇于信冢中之断简,轻于悖显行之‘六经’。” 清 戴名世 《〈天籁集〉序》:“至於文字之可以公之於世者,即残编断简,而不忍其没焉。”参见“ 断编残简 ”。
词语解释:断还  拼音:duàn huán
见“ 断还归宗 ”。
词语解释:断还归宗  拼音:duàn huán guī zōng
出嫁或被卖的女子由官府判决回归母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如今认定我是你失去的妹子,我认定你是哥哥,两口同声当官去告理,一定断还归宗。”亦省作“ 断还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吾随身带有广缉文书,当官一告,断还不难,只是要你一口坚认到底,却差池不得的。”
词语解释:断猿  拼音:duàn yuán
孤独悲啼之猿。 唐太宗 《辽东山夜临秋》诗:“连山惊鸟乱,隔岫断猿吟。” 唐 孟郊 《车遥遥》诗:“旅雁忽叫月,断猿寒啼秋。” 唐 温庭筠 《上令狐相公启》:“叫非独鹤,欲近 商陵 ;啸类断猿,况隣 巴峡 。” 明 高启 《送贾麟归江上》诗:“别泪纷纷逐断猿,贫交无赠只多言。”
词语解释:断山  拼音:duàn shān
陡峭壁立的高山。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世目 周侯 ,嶷如断山。” 南朝 梁 江淹 《江上之山赋》:“悵日暮兮吾有念,临江上之断山。” 唐 杜甫 《远游》诗:“江阔浮高栋,云长出断山。” 明 文徵明 《题画》诗:“冰禽飞去疎烟灭,目送秋光入断山。”
词语解释:断香  拼音:duàn xiāng
一阵阵的香气。 后蜀 毛熙震 《菩萨蛮》词:“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南唐 张泌 《浣溪沙》词:“小槛日斜风悄悄,隔帘零落杏花阴,断香轻碧锁愁深。”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丙子仲冬紫阁寺联句》:“断香浮缺月,古像守昏灯。”
词语解释:断臂  拼音:duàn bì
(1).砍断手臂。谓僧人求法专诚。 南北朝 时,僧 神光 闻 达摩 在 沙林 ,遂往。彼晨夕参承,莫闻诲励,乃断臂置师前。后 达摩 遂传衣钵与 神光 ,是为禅宗二祖 慧可 。见《景德传灯录》卷三。 唐 贾岛 《赠绍明上人》诗:“祖岂无言去,心因断臂传。” 宋 欧阳修 《工部郎中欧阳公墓志》:“先是京师岁旱,有浮屠人断臂祷雨,官为起寺於 龟山 。”
(2).砍断手臂。谓女子贞洁守身。典出《新五代史·杂传序》:“予尝得 五代 时小説一篇,载 王凝 妻 李氏 之事…… 凝 家 青齐 之间,为 虢州 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 凝 家素贫,一子尚幼, 李氏 携其子负遗骸以归东。过 开封 ,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子而疑之,不许其宿。 李氏 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 李氏 仰天长慟曰:‘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断其臂。” 明 邵璨 《香囊记·强婚》:“岂不闻 李氏 断臂,清风满耳如生。”《剪灯馀话·鸾鸾传》:“效投崖之烈女,慕断臂之贞妻。” 清 黄宗羲 《唐烈妇曹氏墓志铭》:“夫 溧阳 女子,一言而沉身; 王凝 之妻,仓卒而断臂。古人於生死之际,处之至精,今人见其为轻耳。”
词语解释:断梗  拼音:duàn gěng
(1).折断的苇梗。 唐 李贺 《咏怀》之一:“ 梁王 与 武帝 ,弃之如断梗。” 宋 周邦彦 《宴清都》词:“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
(2).比喻漂泊不定。 元 曹伯启 《再和陈爱山》:“乾坤双断梗,身世一芳樽。” 明 杨珽 《龙膏记·空访》:“一别芳容悲断梗,千年幽恨正难平。” 夏曾佑 《送汪毅白》诗:“江湖断梗藩龙翼,一槎生平负典坟。”参见“ 断梗浮萍 ”、“ 断梗飘蓬 ”。
词语解释:断客  拼音:duàn kè
谢绝来客。《梁书·沉约传》:“ 天监 三年,遭母忧,舆驾亲出临弔,以 约 年衰,不宜致毁,遣中书舍人断客节哭。”《南史·袁粲传》:“性至孝,居丧毁甚,祖日及祥,詔卫军断客。”
词语解释:断石  拼音:duàn shí
(1).陡峭的岩石。 唐 杜甫 《移居夔州作》诗:“农事闻人説,山光见鸟情。 禹 功饶断石,且就土微平。” 唐 杜甫 《白帝城最高楼》诗:“扶桑西枝封断石, 弱水 东影随长流。”
(2).断裂之石刻。 宋 黄庭坚 《跋翟公巽所藏石刻》:“《乐毅论》旧石刻軼其半者,字瘦劲无俗气,后有人復刻此断石文,摹传失真多矣。” 元 张翥 《辱井石栏》诗:“好事能收断石存,摩挲堪惜古云根。”
词语解释:断头  拼音:duàn tóu
(1).亦作“ 断脰 ”。身首异处。形容死之壮烈。《韩非子·诡使》:“夫陈善田利宅所以战士卒也,而断头裂腹播骨平原者,无宅容身,身死田夺。”《淮南子·修务训》:“今距彊敌……决腹断头,不旋踵运轨而死。” 明 袁宗道 《封知县刘公墓志铭》:“故常人之情,与其家有断脰剖心之贞臣,寧有讳树数马之醇士也。” 张素 《足疾一百馀日九月廿三始杖行室中》诗:“解腕从来称壮士,断头尚且有将军。”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2).泛指把头砍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钩吻》:“白鸭或白鹅断头沥血入口中或羊血灌之……吐出毒物乃生,稍迟即死也。”
(3).被砍断的头。 明 张溥 《五人墓碑记》:“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阳阳,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4).间断;中断。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四折:“纳币帛綾段,不断头花担盒盘堪观。” 茅盾 《子夜》十三:“ 玛金 也撇开了那无断头的‘公式’对‘公式’的辩论,就从她刚才写着的那些纸中间翻出一张来,读着那上面记下了的预定节目。”
(5).指纺织中纱线、毛线的中断处。 理由 《中年颂》:“她是一个熟练的挡车工……单凭指尖细腻的触觉,就能判断有没有缺经断纬;在千丝万缕中哪怕有一根断头,也逃不过她敏感的神经末梢。”
词语解释:断酒  拼音:duàn jiǔ
(1).禁止酿酒。 晋 王羲之 《杂帖》:“此郡断酒一年,所省百餘万斛米,乃过於租。”《南齐书·武帝纪》:“五月戊辰,詔曰:‘水旱成灾,穀稼伤弊凡三调众逋,可同申至秋登。京师二县, 朱方 、 姑熟 可权断酒。’”
(2).戒酒。 唐 白居易 《答苏庶子》诗:“病来从断酒,老去可禁愁。”《水浒传》第三九回:“ 李逵 道:‘哥哥,你自放心去。若是这等疑忌时,兄弟从今日就断了酒,待你回来却开。’”《随园诗话》卷八引 清 马驌 《池上》诗:“种鱼有术寻渔父,断酒无心学醉翁。”
词语解释:断机  拼音:duàn jī
断织。 元 柯丹邱 《荆钗记·议亲》:“翦髮常思 侃 母,断机每念 軻 亲。” 清 程麟 《此中人语·李圭如》:“至晚间其母於灯下课读,不必画地断机,自能殷勤发愤也。”参见“ 断织 ”。
词语解释:断织  拼音:duàn zhī
(1).相传 孟轲 少时,废学归家, 孟母 方绩,因引刀断其机织,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轲 因勤学自奋,师事 子思 ,遂成大儒。事见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后遂用为母亲督子勤学的典故。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张司马启》:“加以承断织之慈训,得鋭志於书林;奉过庭之严规,遂容情於义圃。”
(2).为妻劝夫勤学之典。见《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 东汉 乐羊子 远出求学,以久行怀思,一年即归,妻引刀趋机曰:“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
词语解释:断雨  拼音:duàn yǔ
阵雨;间歇之雨。 宋 刘仙伦 《江亭晚望》诗:“断雨挟云归岭嶠,怒涛推月出云间。”
词语解释:断编  拼音:duàn biān
见“ 断编残简 ”。
词语解释:断编残简  拼音:duàn biān cán jiǎn
残缺不全的古籍。简,古时用以书写的竹片。编,穿简的皮条。 宋 黄庭坚 《读书呈几复》诗之一:“身入羣经作蠹鱼,断编残简伴闲居。”《宋史·欧阳脩传》:“﹝ 欧阳脩 ﹞好古嗜学,凡 周 汉 以降,金石遗文,断编残简,一切掇拾,研稽异同,立説於左,的的可表证,谓之《集古録》。”亦省作“ 断编 ”。 宋 苏舜钦 《冬夕偶书》诗:“玉颜皓齿他人乐,独守残灯理断编。” 元 刘因 《平昔》诗:“人间万事思空遍,依旧西窻理断编。”
词语解释:断流  拼音:duàn liú
截断水流;水流中断。《晋书·苻坚载记下》:“以吾之众旅,投鞭於 江 ,足断其流。” 唐 柳宗元 《晋问》:“大罟断流,脩网亘山。”京剧《龙江颂》第二场:“当地有人说, 虎头 虎头 使人愁,山高坡陡水断流。这水根本流不过去。”《人民日报》1989.4.10:“假如私情比作小溪的话,那我这个物资局长只好让它断流。”
词语解释:断取  拼音:duàn qǔ
截取。 宋 王安石 《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颇疑道人三昧力,异域山川能断取。” 宋 范成大 《次韵袁起岩常熟道中三绝句》之三:“使君横槊赋诗回,断取天风海雨来。” 清 龚自珍 《乙酉补题李秀才梦游天姥图卷尾》诗序:“其曰 天姥 者,或但断取字义,非 太白 诗意也。”
词语解释:断尽
禁绝
词语解释:断壁  拼音:duàn bì
(1).绝壁;峭壁。 唐 杜甫 《晓望白帝城盐山》诗:“翠深开断壁,红远结飞楼。”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八达岭》:“又 会稽 陶崇政 诗:‘千寻粉堞跨山脊,断壁横崖路转生。’” 张抗抗 《地下森林断想》:“它悄然无声地躺在这断壁底下,并不急于到世上去炫耀自己。”
(2).倒塌的墙壁。参见“ 断壁頽垣 ”。
词语解释:断壁颓垣  拼音:duàn bì tuí yuán
倒塌了的墙壁。形容残破的景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抬头一看,只见断壁頽垣,荒凉满目,看那光景是被火烧的。”京剧《沙家浜》第四场:“敌人‘扫荡’三天整,断壁颓垣留血痕。”亦作“ 断壁残垣 ”。《新民晚报》1987.2.8:“几年后, 秦始皇 驾崩, 秦二世 登极。 朱贤 始得返回家乡。可家里人不见,唯剩一片断壁残垣。”
词语解释:断经  拼音:duàn jīng
在织造或整理时,由于受断裂的纱线所形成的织疵,各种织物都可能出现这种织疵,但常出现于精梳毛匹头上
词语解释:断红  拼音:duàn hóng
(1).谓稍抹胭脂,妇女的一种淡妆。 唐 元稹 《莺莺传》:“常服睟容,不加新饰,垂鬟浅黛,双脸断红而已。”《太平广记》卷四八八引作“销红”。 宋 苏轼 《元日次韵张先子野见和七夕寄莘老之作》:“莫唱裙垂緑,无人脸断红。”
(2).飘零的花瓣。 宋 周邦彦 《六丑·蔷薇谢后作》词:“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词语解释:断碣  拼音:duàn jié
断碑。 清 沉曰霖 《晋人麈·逸老堂诗》引闺秀诗:“自去招魂寻断碣,伤心半是为明霞。” 清 纳兰性德 《满庭芳》词:“賸得几行青史,斜阳下,断碣残碑。”《新民晚报》1987.2.20:“我自己壮年时代搜集破铜破铁、残碑断碣的癖好也是由 从文 传染给我的。”参见“ 断碑 ”。
词语解释:断碑  拼音:duàn bēi
断裂残缺的石碑。 宋 黄庭坚 《病起荆江亭即事》诗之五:“ 杨綰 当朝天下喜,断碑零落卧秋风。” 元 傅若金 《韩淮阴庙》诗:“ 高帝 旌旗俱寂寞,断碑零落后人看。” 清 方文 《富池晚泊》诗:“断碑零落荒草间,欲考其详罕知者。”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嘱托了他以煮饭烧菜的杂务,我和船家就从断碑乱石中间爬上了 钓台 。”
词语解释:断矶  拼音:duàn jī
突出水边的陡峭石滩。 唐 陈子昂 《万州晓发放舟乘涨还寄蜀中亲朋》诗:“啸旅乘明发,奔橈騖断磯。”
词语解释:断港  拼音:duàn gǎng
同别的水流不相通的港汊。 唐 韩愈 《送王秀才序》:“道於 杨 、 墨 、 老 、 庄 、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絶潢以望至於海也。” 宋 周必大 《吴郡诸山录》:“登 上方教院 ,在山之巔,即 楞伽墖 也。望 太湖 瀰漫, 石湖 如断港。” 元 马臻 《述怀五十韵》:“艤舟临断港,散策陟层巔。”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地十二·出河之泲》:“自 天寳 之后, 汴水 湮废, 泲渠 亦无所受, 菏泽 以西,竟成断港。” 姚莹 《论诗绝句》之二九:“妙语天成偶得之, 眉山 絶趣苦难追。纷纷力薄争 唐 宋 ,断港横流也未知。”
词语解释:断角  拼音:duàn jiǎo
稀疏而不连续的角声。 宋 陆游 《夜坐》诗:“惊鸿避弋鸣烟渚,断角凌风上雪云。” 宋 曹文晦 《梅魂》诗:“小桥流水乘春早,断角残鐘半夜寒。”
词语解释:断除  拼音:duàn chú
彻底铲除;彻底消灭。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以十五年之病,欲愈於此浅近之剂,固可笑。然日进一盃,固无反误。虽未保断除根本,似有近效。”《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观公妖气太重,我与你早早断除,免致后患。” 赵朴初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佛主要教导人们断除内心的烦恼,以求解脱。”
词语解释:断断  拼音:duàn duàn
(1).专诚守一。《书·秦誓》:“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伎。” 孔颖达 疏引 王肃 曰:“断断,守善之貌。无他技能,徒守善而已。” 蔡沈 集传:“断断,诚一之貌。”《后汉书·谢弼传》:“今之四公,唯司空 刘宠 断断守善,餘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 唐 柳宗元 《惩咎赋》:“谗妬构而不戒兮,犹断断於所执。” 宋 王安石 《谢提转启》:“体爱养元元之意,乐扶持断断之能。” 明 焦竑 《焦氏笔乘·读〈论语〉》:“夫门人疑一贯之説,如繫风捕影之难,而 曾子 断断然以忠恕尽之。”
(2).确实;决然无疑。 宋 苏轼 《〈凫绎先生诗集〉叙》:“凿凿乎如五穀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石必可以伐病。” 清 刘鹗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自序》:“后此五十年后之子,必且与物俱化,更不能保其日月之暂留,断断然矣。”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虽人之性有不同乎,而可断断言之曰:人道无求苦去乐者也。”
(3).绝对。现代汉语一般用于否定式的语句。《儒林外史》第四回:“老世叔,这话断断使不得的了。” 清 刘铭传 《议开铁路以图自强疏》:“洋债以济国用,断断不可。” 鲁迅 《二心集·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现在有自以为大有见识的人,在说‘为人类的艺术’。然而这样的艺术,在现在的社会里,是断断没有的。”
词语解释:断丝  拼音:duàn sī
(1).断绝的丝。 唐 虞世南 《中妇织流黄》诗:“综新交缕涩,经脆断丝多。”
(2).指游丝,蜘蛛等昆虫所吐的飘荡在空中的丝。 宋 孙光宪 《浣溪沙》词:“轻打银筝坠鷰泥,断丝高罥画楼西。”
词语解释:断槎  拼音:duàn chá
孤筏。 宋 陆游 《冒雨登拟岘台观江涨》诗:“喷薄侵虚阁,低昂泛断槎。”
词语解释:断绠  拼音:duàn gěng
(1).断了的汲水绳。比喻前后不连贯。《〈通志〉总序》:“语其异也,则前王不列於后王,后事不接於前事……如此之类,岂胜断綆?”
(2).断了的汲水绳。比喻夫妇恩断缘绝。 清 洪昇 《长生殿·情悔》:“只指望两情如金似鈿,又怎知翻做断綆。”
词语解释:断章  拼音:duàn zhāng
(1).截取诗文中的一章一段。《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杜预 注:“譬如赋诗取其一章而已。”
(2).诗文的一章一段。 唐 元稹 《善歌如贯珠赋》:“吟断章而离离若间,引妙囀而一一皆圆。”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乐府一》:“ 韩子苍 在 海陵 ,送 葛亚卿 诗断章云:‘今日一盃愁送春,明日一盃愁送君。君应万里随春去,若到 桃源 问归路。’”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一》:“作诗者未必有意于是, 孔子 取其有会於吾心耳。 孔子 之于诗有断章之取也。”
(3).划分章节。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断章有检,积句不恒。”
(4).诗文的结尾。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若夫絶笔断章,譬乘舟之振楫;会词切理,如引轡以挥鞭。克终底绩,寄深写远。”
(5).指断代史。对通史而言。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汉书》断章,事终 新 室。”
词语解释:断手  拼音:duàn shǒu
(1).截断手。古代的一种肉刑。《韩非子·内储说上》:“ 殷 之法,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 子贡 曰:‘弃灰之罪轻,断手之罚重,古人何太毅也?’”
(2).泛谓手被折断。 清 王韬 《淞隐漫录·蓟素秋》:“壮士死者逾半,其存者非折足即断手。”
(3).指被截断的手。如:断手再植。
(4).完毕;完成。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小豆》:“夏至后十日种者为上时,初伏断手为中时,中伏断手为下时。”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 上元 始,断手 寳应 年。” 宋 朱熹 《答刘季章书》之十一:“《大学》近修改一两处,旦夕须就板改定,断手即奉寄也。”
(5).比喻兄弟死亡。 唐 白居易 《得辛奉使遇昆弟之仇不斗而过为友人责辞云衔君命判》:“ 辛 时惟奉使,出乃遇讎:断手之痛不忘,诚难共国;饮冰之命未復,安可害公?”
词语解释:断垄  拼音:duàn lǒng
亦作“断陇”。
(1).高而陡的冈垄。 宋 黄庭坚 《题王仲弓兄弟巽亭》诗:“人登断壠求,我目归鸿送。” 任渊 注:“《孟子》曰:‘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注云:‘龙断谓堁断而高者也。’”
(2).不整齐、不连续的田垄。 金 元好问 《野菊》诗:“荒畦断壠新霜后,瘦蝶寒螿晚景前。”
(3).条播作物由于土壤不好,病虫害严重,或播种技术不好等原因,一垄中有些地段的种子不出苗或出苗后死亡,这种现象叫断垄。
词语解释:断裂  拼音:duàn liè
折断开裂。 唐 韩愈 《黄陵庙碑》:“庭有石碑,断裂分散在地,其文剥缺。”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陈赡传异人胶法》:“余尝以万钱就 赡 取墨,适非造墨时,因返金,而以断裂不完者二十笏为寄。曰:‘此因胶紧所致,非深於墨,不敢为献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康熙 中, 枫涇 一太学生,尝读书别业,见草间有片石已断裂剥蚀,仅存数十字。” 徐怀中 《西线轶事》四:“山脊又高又陡,有的地方突然形成断裂,下边是乱石嶙峋的深渊。”
词语解释:断蛇  拼音:duàn shé
(1).斩蛇。指 汉高祖 刘邦 斩蛇起义事。《汉书·高帝纪赞》:“ 汉 承 尧 运,德祚已盛,断蛇著符,旗帜上赤,协于火德,自然之应。” 唐 李白 《拟恨赋》:“断蛇奋旅,扫清国步。” 金 史肃 《过九里山》诗:“断蛇扛鼎两争雄,陈迹荒凉万事空。”
(2).剑名。
词语解释:断霓  拼音:duàn ní
亦作“ 断蜺 ”。 断虹。 唐 杜牧 《题池州弄水亭》诗:“断霓天帔垂,狂烧 汉 旗怒。” 宋 苏轼 《两桥诗·西新桥》:“昔桥本千柱,挂湖如断霓。” 宋 苏过 《飓风赋》:“断蜺饮海而北指,赤云夹日而南翔。” 清 纳兰性德 《浣溪沙·姜女祠》词:“海色残阳影断霓,寒涛日夜女郎祠。”
词语解释:断后  拼音:duàn hòu
(1).谓军队撤退时派一部分人在后面掩护。《梁书·武帝纪上》:“ 高祖 独帅众距战,杀数十百人, 魏 骑稍却,因得结阵断后,至夕得下船。”《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二年》:“ 赵云 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东周列国志》第三回:“ 郑伯 叫 尹球 保驾先行,亲自断后,且战且走。”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这时野战军的断后部队已经在 高柏山 。”
(2).断绝后嗣或后续者。 晋 潘岳 《西征赋》:“国灭亡以断后,身刑轘以啟前。”《新民晚报》1987.5.8:“然而,这许多年来,总不见表演唱新作问世,似有绝种断后的态势。”
词语解释:断火  拼音:duàn huǒ
断绝用火;不用火烹煮加工食物。旧俗清明节前一日起禁火三日,称断火。《艺文类聚》卷四引 晋 陆翽 《邺中记》:“ 鄴州 俗,冬至后百五日,为 介子推 断火,冷食三日。” 唐 韩鄂 《岁华纪丽·寒食》:“禁其烟, 周 之旧制;不断火, 魏 之新规。”参见“ 寒食 ”。
词语解释:寒食  拼音:hán shí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翽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词语解释:断木  拼音:duàn mù
(1).截断木材或树木。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断木为棋,梡革为鞠,亦皆有法焉。”
(2).锯断之木;片段之木。 宋 苏舜钦 《上执政启》:“古人覩道上之遗簪,为之泣涕;匠者得沟中之断木,饰以青黄。”
(3).啄木鸟。 宋 梅尧臣 《彼鴷吟》:“断木喙虽长,不啄栢与松。松栢本坚直,中心无蠧虫。”
词语解释:断梅  拼音:duàn méi
谓梅雨季节的雷雨。 宋 陆游 《归兴》诗之一:“轻雷轣轣断梅初,残籜纵横过笋餘。”自注:“乡语谓梅雨有雷为断梅,又谓笋出林为过笋。”
词语解释:断线  拼音:duàn xiàn
亦作“ 断綫 ”。
(1).线断了;断了线。 唐 孟郊 《汴州留别韩愈》诗:“四时不在家,敝服断线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引 清 智朗 《改葬》诗:“故衣断线痕犹在,静风摇树骨已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谓之全本,则为断线之珠,无梁之木。”
(2).比喻传统或关系中断。《美学向导·美学家寄语·宗白华》:“研究戏曲只看书,单从理论出发不行,必须从艺术上、生活上一代代传下来才行,中间断了线就很麻烦。”
词语解释:断国  拼音:duàn guó
决定国家大计。语本《汉书·薛宣传》:“经术文雅足以谋王体,断国论。” 宋 黄庭坚 《次以道韵寄范子夷子默》:“ 范公 秉文德,断国极可否。”
词语解释:断渡  拼音:duàn dù
停渡;禁渡。 宋 苏轼 《大风留金山两日》诗:“塔上一铃独自语,明日颠风当断渡。” 宋 惠洪 《冷斋夜话·梦中作诗》:“三月七日,偶与 莹中 济 湘江 ,是日大风,当断渡。” 宋 陆游 《南唐书·胡则传》:“使者至 独树浦 ,大风断渡。”
词语解释:断杀  拼音:duàn shā
(1).杀死;砍伐。《礼记·王制》“不殀夭” 汉 郑玄 注:“殀,断杀也。”
(2).判断;决定。《朱子语类》卷七一:“元亨利贞自 文王 以来説做希望之望,这事只得倚阁在这里,难为断杀他。”
词语解释:断烂  拼音:duàn làn
残缺不全。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一:“若使但求谐于《房中》《鐃吹》之调,取其字句断烂者而模范之,以为乐府如是,岂非 西子 之顰、 邯郸 之步哉!” 清 梅曾亮 《赠孙秋士序》:“敝衣冠,独行市中,断烂古书外,不市他物。” 清 魏源 《说文叚借释例》:“非竹简之断烂,即传写之譌佚。”参见“ 断烂朝报 ”。
词语解释:断烂朝报  拼音:duàn làn cháo bào
(1). 宋 王安石 对《春秋》经的贬称。 王安石 以《春秋》多残缺,而解经者每遇疑难之处,即指为阙文,故云。断烂,残缺不全。朝报,政府的公告。《宋史·王安石传》:“先儒传注,一切废不用。黜《春秋》之书,不使列於学官,至戏目为断烂朝报。”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今上史学》:“ 宋 朝大儒如 王荆公 ,以《春秋》为断烂朝报,不列六经。”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第三章二:“《春秋》的文句虽是简短,前人竟有讥之为‘断烂朝报’者,但在文字的技术及史事的编排上,比起《尚书》来,都有明显的进步。”
(2).谓事实记载凌乱芜杂。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说录十·辽宋金三史》:“《宋纪》凡一人一事,必为二目,如除既有文,授又叠出,建议施行,类皆数见,读尽一通,漫无綮要,所谓断烂朝报,良可浩叹。” 鲁迅 《小说旧闻钞·杂说》:“作者见闻较近,当有所根据,惟敍次散漫,多近乎断烂朝报,不甚合章回小説体裁焉。”
词语解释:断发  拼音:duàn fà
截短头发;剪断头发。《韩非子·说林下》:“ 公孙弘 断髮而为 越王 骑。”《后汉书·虞诩传》:“小人有怨,不远千里,断髮刻肌,诣闕告诉,而不为理,岂臣下之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阿耆尼国》:“服饰毡毼,断髮无巾。” 陈子范 《狂吟》:“断髮佯狂类 楚 囚,忽看新詔泪齐收。”
词语解释:断灭  拼音:duàn miè
绝灭。《朱子语类》卷七一:“《坤卦》纯阴无阳,如此,阳有断灭也,何以能生於《復》?”
词语解释:断根  拼音:duàn gēn
(1).全部灭绝;彻底消灭。《西游记》第八六回:“打又费功夫,不若寻些柴,教他(众小妖怪)断根罢。”
(2).谓疾病痊愈。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肺病是不会断根的病,全愈是不能的,但四十以上人,却无性命危险。”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倘有多年寒气腿,每逢阴雨,关节疼痛难忍,夜不成寐,常贴我的膏药,包他永远断根。”
词语解释:断道  拼音:duàn dào
(1).截断道路;阻塞道路。 三国 魏 曹操 《上言破袁绍》:“从弟 济阴 太守 敍 与 绍 书云:‘……便欲送璽,会 曹操 断道。’”《晋书·刘隗传》:“ 周嵩 嫁女,门生断道解庐,斫伤二人, 建康 左尉赴变,又被斫。” 唐 柳宗元 《行路难》之三:“飞雪断道冰成梁,侯家炽炭雕玉房。”
(2).拦路抢劫。 梁斌 《红旗谱》二四:“回去告诉老乡亲们!我 严运涛 ,一不是砸明火,二不是断道。”
词语解释:断谷  拼音:duàn gǔ
两旁是峭壁的山谷。 许地山 《空山灵雨·三迁》:“孩子整天在悬崖断谷间和他的小伙伴玩。”
辟谷。古代神仙家导引之术。《晋书·哀帝纪》:“帝雅好 黄 老 ,断穀,饵长生药,服食过多,遂中毒。” 唐 周贺 《湘汉旅怀翁杰》诗:“不拟为身谋旧业,终期断穀隐高丘。”亦泛指不食五谷。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县有猩猩……其肉甘美,可以断穀,穷年不厌。”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天门冬》:“入山便可蒸煮,啖之断穀。”
词语解释:断制  拼音:duàn zhì
决断;判断。《书·吕刑》:“惟时庶威夺货,断制五刑,以乱无辜。”《韩非子·难四》:“人君非独不足於见难而已,或不足於断制。” 清 冯桂芬 《宗法论》:“ 万氏 统宗 《学礼质疑》论宗法凡八篇,徵引博而断制严,可谓详且明矣。”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略论汉代政权的本质》:“ 马克思 的断制是正确的,但 日知 先生把它套到两 汉 时代来,那就成问题了。”
词语解释:断肠猿  拼音:duàn cháng yuán
语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黜免》:“ 桓公 入 蜀 ,至 三峡 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餘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絶,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令黜其人。”后世用作因思念爱子而极度悲伤之典。 唐 李白 《赠武十七谔》诗:“爱子隔东 鲁 ,空悲断肠猿。” 宋 黄庭坚 《上冢》诗:“ 康州 断肠猿,风枝割永痛。”
词语解释:断腕  拼音:duàn wàn
截断手腕。《墨子·大取》:“断指与断腕,於天下相若,无择也。” 唐 窦臮 《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材,壮士断腕以全质。” 宋 韩琦 《蜂虿》诗:“包潜中良善,断腕未足骇。”《辽史·地理志一》:“ 太祖 崩, 应天皇后 於 义节寺 断腕,置 太祖 陵,即寺建 断腕楼 ,树碑焉。”
词语解释:断狱  拼音:duàn yù
审理和判决案件。《墨子·尚贤中》:“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使断狱则不中,分财则不均。”《汉书·文帝纪赞》:“断狱数百,几致刑措。”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彼听讼者,研鞠两造之情伪,廉得其情,而后断狱。”
词语解释:断句  拼音:duàn jù
(1).即绝句。《南史·宋晋熙王昶传》:“ 在道 慷慨为断句曰:‘白云满鄣来,黄尘半天起,关山四面絶,故乡几千里。’”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张弼》:“ 东海 诗有豪气,不受覉勒,七言断句,尤推擅场。” 清 曹寅 有《题廊前玉兰二断句》。参见“ 絶句 ”。
(2).古书无标点符号,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殿试卷以红圈断句》:“读卷官於文之佳者,以红圈断句。” 鲁迅 《花边文学·点句的难》:“看了《袁中郎全集校勘记》,想到了几句不关重要的话,是:断句的难。”
(3).片断的句子;零碎的句子。 许杰 《江边小景》:“‘水深火热,水深火热之中哟!’我忽然想起这样的一句断句来。” 沙汀 《淘金记》十一:“然而,不管怎样,寡妇的答复,依旧是些不着边际的自怨自艾的断句。”
词语解释:绝句  拼音:jué jù
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韵,或用仄韵。绝句有近体绝句和古体绝句两种。近体绝句始于 唐 ,产生于律诗之后,盖截律诗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体绝句实为最简短之古诗,产生于律诗之前,《玉台新咏》已载有《古绝句》。 唐 以后诗人所作古体绝句一般即称古风。
2.指截去上下文的断句。 宋 王溥 《唐会要·选部下》:“﹝ 开元 ﹞十六年十二月,国子祭酒 杨瑒 奏:‘今之举明经者,主司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自今以后,考试者尽帖平文,以存大典。’”
3.犹断句。谓根据文意读断句逗。《朱子语类》卷五二:“ 伊川 以‘至大至刚以直’为絶句,如何?”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当於‘心’字絶句。”
词语解释:断路  拼音:duàn lù
(1).截断道路。《北史·车伊洛传》:“ 伊洛 规欲归闕,为 沮渠无讳 断路, 伊洛 连战破之。”
(2).拦路抢劫。《南史·梁临川靖惠王宏传》:“及还京师,专为逋逃,乃至 江乘 要道, 湖头 断路,遂使京邑士女,早闭晏开。”《西游记》第九七回:“怎的了!怎的了!苦奈得半夜雨天,又早遇强徒断路,诚所谓‘祸不单行’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只是那断路抢衣帽的小小强人,也必了人性命,然后动手的。”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九章:“好险呵,那是几个断路的!”
(3).前头被截断的路;走不通的路。《水浒传》第四四回:“我家后门头是一条断路小巷,又有一间空房在后面,那里水井又便,可做作坊。”
(4).电路中断,电流不能通过。
词语解释:断纤  拼音:duàn xiān
停止。纤断则船停,故云。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姑娘成了堆,总是爱笑。她们嘻嘻哈哈地笑个不断纤。”
词语解释:断刻  拼音:duàn kè
指断碑。 宋 晁补之 《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常恨平生好古家,无力骑马蹊田观断刻。”参见“ 断碑 ”。
词语解释:断碑  拼音:duàn bēi
断裂残缺的石碑。 宋 黄庭坚 《病起荆江亭即事》诗之五:“ 杨綰 当朝天下喜,断碑零落卧秋风。” 元 傅若金 《韩淮阴庙》诗:“ 高帝 旌旗俱寂寞,断碑零落后人看。” 清 方文 《富池晚泊》诗:“断碑零落荒草间,欲考其详罕知者。”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嘱托了他以煮饭烧菜的杂务,我和船家就从断碑乱石中间爬上了 钓台 。”
词语解释:断河  拼音:duàn hé
前面不能通航的河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匡超人 ﹞同他一路来到断河头,船靠了岸,正要搬行李。”
词语解释:断常  拼音:duàn cháng
佛教语。断见与常见。《百喻经·梵天弟子造物因喻》:“诸佛説法,不著二边,亦不著断,亦不著常。如似八正道説法,诸外道见是断常事已,便生执著。” 唐 王维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有无断常见,生灭幻梦受。” 赵殿成 笺注:“《涅槃经》众生起见,凡有二种:一者常见,二者断见。《楞伽经》离於断常有无等见。”参见“ 断见 ”。
共342,分5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