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施设 拼音:shī shè
(1).实施;实行。《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论》:“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 吴起 《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 唐 韩愈 《上兵部李侍郎书》:“今者入守内职,为朝廷大臣。当天子新即位,汲汲于理化之日,出言举事,宜必施设。”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餘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清 戴名世 《承德郎工部屯田刘公墓志铭》:“自是益大肆其力於学……经世有用之学无所不贯穿,惜不得尽见之施设,而所施设一二未足以尽公之志也。”
(2).安排;措置;措施。《汉书·尹翁归传》:“会 田延年 为 河东 太守,行县至 平阳 ,悉召故吏五六十人。 延年 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閲数十人,次到 翁归 ,独伏不肯起,对曰:‘ 翁归 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朕以比来郡守因循,故令至京师,亲问其施设优劣,将行黜陟。” 明 李东阳 《明故罗公墓志铭》:“方将大有施设,时已沾疾。”
(3).陈设;布置。《南史·恩倖传·阮佃夫》:“中书舍人 刘休 尝诣之,遇 佃夫 出行,中路相逢,要 休 同反。就席便命施设,一时珍羞,莫不毕备。” 唐 康骈 《剧谈录·李相国宅》:“既而延入小斋,不甚高敞,四壁施设,皆古书名画。”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僧乃自开一房,其间施设幡像,有板壁遮以幕。”
(4).犹施展。 宋 苏舜钦 《答杜公书》:“盖或得其位而无其才,有其才而无其时者多矣。丈人才位如此,而又当有为之时,是天付之全,而使施设才业之秋也。”词语解释:施朱 拼音:shī zhū
(1).涂以红色。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宋 苏轼 《红梅》诗之二:“雪里开花却是迟,何如独占上春时。也知造物含深意,故与施朱发妙姿。”
(2).犹言涂脂抹粉。 清 戴名世 《洪崑霞制义序》:“乃一旦见有悦之者,则亦遂施朱涂粉,居然自以为国色。此窈窕贞静之女所疾趋而避者也。”词语解释:施为 拼音:shī wéi
(1).作为。《列子·周穆王》:“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已也。然吾之方密,传世不以告人。试屏左右,独与居室七日。’从之。莫知其所施为也,而积年之疾一朝都除。” 唐 韩愈 《爱直赠李君房别》:“ 南阳公 举措施为,不失其宜。” 明 方孝孺 《黄霸》:“ 丙吉 、 魏相 之徒号为贤相,不过逡逡然行乎绳墨之内,醇谨仅足而已,非能有所创达施为可为后世法也。”
(2).处置;实行。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奚乐山》:“徐谓主人:‘幸分别輞材,某当併力。’主人讶其贪功,笑指一室曰:‘此有六百斤,可任意施为。’”《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但此物作何处置? 张铁臂 笑道:‘……二位老爷可备了筵席,广招宾客,看施为此事。’”
(3).行动;行事。《红楼梦》第四回:“守着舅舅、姨母住着,未免拘紧了,不如各自住着,好任意施为。” 欧阳山 《苦斗》四六:“ 何胡氏 在床上,隔着帐子看见这种情况,怕 何守义 叫 胡杏 镇住,不敢施为,心中着急,就轻轻咳嗽了两声。”词语解释:施行 拼音:shī xíng
(1).行动。《墨子·明鬼下》:“虽有深谿博林幽涧,毋人之所,施行不可以不董,见有鬼神视之。”《文子·上德》:“雷之动也万物啟,雨之润也万物解,大人施行有似於此。阴阳之动有常节,大人之动不极物。”
(2).实行;执行。《荀子·性恶》:“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设,张而可施行。”《世说新语·政事》“ 冲 乃粗下意”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初, 文帝 命 荀勗 、 贾充 、 裴秀 等分定礼仪律令,皆先咨 郑冲 然后施行也。”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凡文书,非与长吏同签书者,所在不得承受施行。”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其论钟律、历法尤极精辨,而丧乱之世,不见施行,惜哉!”
(3).指进行。 杨朔 《木棉花》:“假使医生刚才操起刀子,还不曾施行完毕割治的手术,你就希望全身的疽疮一齐即时痊愈,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实。”
(4).传布。《东观汉记·冯异传》:“百姓失望,今专命方面,施行恩德。”《北史·魏收传》:“然犹以羣口沸腾,敕 魏 史且勿施行,令羣官博议。”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诋毁程朱》:“於是以所著初议上献,欲施行天下,一改章句之旧。”
(5).处置。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孝宗圣政》:“ 吴夫人 者……一日密諭当食内侍云:‘官家食素多时,甚觉清瘦,汝辈可自作商量。’於是密令苑中以鷄汁等杂之素饌中以进。上食之觉爽,询所以然。内侍恐甚,以实告。上大怒,即欲见之施行。皇太后闻之,亟过宫力解之。”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三折:“‘ 楚臣 ,你好生施行此贼咱。’ 荆楚臣 云:‘左右,将贼押赴县里去者。’”《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眼见 吴金 即是 陈小四 ,正是贼头。 朱源 道:‘路途不可造次,且耐着他到地方上施行,还要在他身上追究餘党。’”《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符二年》:“ 曾布 言:‘ 章惇 、 蔡卞 施行 元祐 人,众论皆谓过当。’”
(6).犹施展。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无论帝国主义在我们 中国 将施行怎样的威力,帝国主义的自身虽已取得暂时稳定,而总的方面是趋向于崩溃的。”
逶迤斜行。 宋 陆游 《晚游东园》诗:“药瓢藜杖合施行,独往山林已歃盟。”词语解释:施粉 拼音:shī fěn
抹粉。 南朝 梁 何逊 《和司马博士咏雪》:“暂蔽卷紈质,復惭施粉人。” 宋 陆游 《雪中寻梅》诗:“ 楚 人原未知真色,施粉何曾太白来。”词语解释:施功 拼音:shī gōng
(1).赏赐有功。《管子·禁藏》:“施功而不均,位虽高,为用者少;赦罪而不一,德虽厚,不誉者多。” 尹知章 注:“施功,谓施恩於有功者。”
(2).犹施恩。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与钱十万、药方三卷,云可以施功布德。”《太平广记》卷四二○引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居布素之贱,擅贵游之欢,浪跡怡情仅三十年,固亦分也;不得昇玉墀见天子,施功惠养,逞志平生,亦其分也。”
(3).操作。 宋 苏轼 《再乞发运司应副浙西米状》:“又自今已往,若得淫雨稍止,即农民须趁初夏秧种车水,耕耘之劳,十倍常岁,全藉粮米接济。见今已自闕食,至时必难施功,纵使天假之年,亦无所望,公私狼狈,理在必然。”
(4).犹施巧。 宋 叶适 《宿石门》诗:“藤萝异态度,尺寸疑施功,锦茵翠织成,照耀无春冬。”词语解释:施药 拼音:shī yào
施舍药物。 唐 高彦休 《唐阙史·王居士神丹》:“尝持珠诵佛,施药里巷。” 唐 韩偓 《腾腾》诗:“乌帽素餐兼施药,前身多恐是医僧。” 沙汀 《医生》:“对于贫苦病家,他更间或施诊施药,分文不取。”词语解释:施恩 拼音:shī ēn
给人以恩惠。 三国 魏 曹植 《求通亲亲表》:“诚可谓恕己治人,推惠施恩者矣。”《左传·昭公六年》“民知有辟则不忌於上” 唐 孔颖达 疏:“民知在上不敢越法以罪己,又不能曲法以施恩,则权柄移於法,故民皆不畏上。” 鲁迅 《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个村妇哺乳婴儿的时候,决不想到自己正在施恩。”词语解释:施食 拼音:shī shí
(1).施舍食物。 唐 于鹄 《温泉僧房》诗:“云里前朝寺,修行独几年。山村无施食,盥洗亦安禪。” 唐 白居易 《观游鱼》诗:“绕池閒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鉤。”
(2).佛教仪式。 阿难 在静室中修习禅定, 焰口 鬼王告 阿难 说:“你三日以后命尽,生在饿鬼中,如要免苦,须於明日普施鬼神,以 摩竭陀国 所用之斛各施一斛饮食。” 阿难 问佛,佛为其说此施食的方法。见《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教阿难陀缘由》。后遂用为转障消灾延年益寿而向饿鬼施食的一种仪式。俗名放焰口,又称瑜伽焰口。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赦孤》:“两堂清明日捡拾暴露骸骨及幼殤小儿殮毕,或化而瘞之,復延僧众施食荐度。”参阅 周叔迦 《法苑丛谈·瑜伽焰口施食仪》。词语解释:施张 拼音:shī zhāng
(1).施行。《后汉书·济南王刘康传》:“大王以骨肉之亲,享食茅土,当施张政令,明其典法,出入进止,宜有期度;舆马臺隶,应为科品。”《封神演义》第九五回:“举措乃人君之大体,岂得妄自施张。”
(2).张开;展开。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二:“ 牛哀 得疾,七日化而为虎,形体变易,爪牙施张。其兄启户而入,搏而食之。”《文选·左思〈蜀都赋〉》“罻罗络幕” 南朝 梁 刘逵 注:“络幕,施张貌也。”
(3).安放;铺陈。 唐 元稹 《张旧蚊帱》诗:“独有纈纱幬,凭人远携得。施张合欢榻,展卷双鸳翼。” 唐 元稹 《梦游春》诗:“铺设绣红茵,施张鈿装具。”
弛张。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青城甲由本命周天醮词》:“大则司劫历施张,小则察人伦善恶。”词语解释:施工 拼音:shī gōng
(1).制作。 宋 梅尧臣 《咏欧阳永叔文石砚屏》之一:“其形方广盈尺间,造化施工常不没, 虢州 得之自山窟,持作名卿砚傍物。”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四:“法当积薪其中,然之,乘热沃以釅醋,然后施工。” 明 马愈 《马氏日抄·狄梁公碑》:“ 金陵 守作文一篇欲识石,阴遣匠来,甫鑴二字,遭碎屑激入目,旋易他匠,皆然,竟不能施工。”
(2).谓工程按计划进行建造。 宋 朱熹 《西原崔嘉彦书》:“向説栽竹木处,恐亦可便令施工也。” 杜鹏程 《年青的朋友·光辉的里程》:“这几年,前后参加了十多座桥梁工程的施工工作。”词语解释:施施 拼音:shī shī
(1).徐行貌。《诗·王风·丘中有麻》:“彼 留子嗟 ,将其来施施。” 毛 传:“施施,难进之意。” 郑玄 笺:“施施,舒行伺閒,独来见己之貌。”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2).喜悦自得貌。《孟子·离娄下》:“﹝妻﹞与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赵岐 注:“施施,犹扁扁,喜悦之貌。” 朱熹 集注:“施施,喜悦自得之貌。” 唐 韩愈 《曹成王碑》:“王之遭诬在理,念太妃老,将惊而戚;出则囚服就辩,入则拥笏垂鱼,坦坦施施。”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谢花六》:“ 谢六 以盗成家……官司名捕者踵接,然施施自如。” 明 宋濂 《危孝子传》:“欣然就役,施施无难色。”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彼方以其能多杀人而施施自豪。”
(3).象声词。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三八:“荷荷引睡施施溺,竟夕闻娘唤女声。” 钱仲联 笺注:“荷荷、施施,皆借用古辞以状其声耳。”词语解释:施用 拼音:shī yòng
(1).施行,实行。《史记·封禅书》:“ 始皇 闻此议各乖异,难施用,由此絀儒生。”《南史·徐勉传》:“ 天监 初,官名互有省置, 勉 撰立选簿奏之,有詔施用。” 宋 叶适 《提刑检详王公墓志铭》:“龙图阁学士,太子詹事 王公十朋 ,以太学生对策,请收还威福,除 秦檜 蔽塞之政。天子即日施用。” 明 唐顺之 《万古斋公传》:“居常有志天下事。自为诸生,地方利害休戚,亹亹为上官陈説。既老无所施用,然犹不忘时事。”
(2).使用。 宋 苏轼 《石恪画维摩颂》:“挟方储药如丘山,卒无一药堪施用。”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柴 无子,所积俸緡数屋,未尝施用。 柴主 薨之时,悉以送之於宫闈之中。”词语解释:施生 拼音:shī shēng
(1).谓判生者罪。《左传·昭公十四年》:“ 叔向 曰:‘三人同罪,施生戮死可也。’” 杜预 注:“施,行罪也。”
(2).给人以生路。《汉书·楚元王刘交传》:“ 德 宽厚,好施生,每行京兆尹事,多所平反罪人。” 颜师古 注:“言好施恩惠於人而生全之。”
(3).谓生育万物。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水木可食,金火土不可食,何?木者阳,阳者施生,故可食。” 宋 赵时庚 《金漳兰谱》:“万物之殊,亦天地造化施生之功。”词语解释:施巧 拼音:shī qiǎo
施展巧技。《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卒然遇逸材之兽,骇不存之地,犯属车之清尘,舆不及还辕,人不暇施巧,虽有 乌获 、 逢蒙 之技不能用,枯木朽株尽为难矣。”《文选·王褒〈洞箫赋〉》:“ 般匠 施巧, 夔 襄 准法。” 张铣 注:“ 般匠 ,古之巧匠,令施巧而作簫也。”词语解释:施报 拼音:shī bào
(1).谓有所施与,则有所报答。《礼记·曲礼上》:“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 汉 贾谊 《新书·礼》:“上少投之,则下以躯偿矣,弗敢谓报,愿长以为好。古之蓄其下者,其施报如此。”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古人如 陶靖节 之高,而以乞一顿食,至於冥报相貽…… 范文正公 是何等人,而以 晏公 一荐故,终身执门生之礼。葢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圣人之所不讳也。”
(2).实施报答。 明 李贽 《答刘方伯书》:“故或积德於冥冥,或施报於昭昭,其用心至繁至密,其为至賾至众。”词语解释:施手 拼音:shī shǒu
犹动手。 唐 韩愈 《调张籍》诗:“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垠崖划崩豁,乾坤摆雷硠。”词语解释:施与 拼音:shī yǔ
亦作“ 施予 ”。 给予,以财物周济人。《韩非子·奸劫弑臣》:“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 越 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怨。”《后汉书·张奋传》:“常分损租奉,赡卹宗亲,虽至倾匱,而施与不怠。”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餘。”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家甚豪富,喜施予,乡人感其惠。” 郁达夫 《过去》:“有时候因为想受她这一种施与的原因,故意地违反她的命令,要她来打。”词语解释:施呈 拼音:shī chéng
犹施展。 元 尚仲贤 《三夺槊》第三折:“我便手段施呈尽,剗地罪过不离身。” 元 郑光祖 《周公摄政》第三折:“怎施呈大将军八面威。” 明 朱有燉 《义勇辞金》第四折:“凭智力将俊才收,假仁义把民心结,各施呈英武豪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凡一应吹簫打鼓、踢毬、放弹、抅拦、傀儡、五花爨弄,诸般戏具,尽皆施呈,却像献来与神道观玩的意思。”词语解释:施泽 拼音:shī zé
给予恩惠。 宋 曾巩 《饮归亭记》:“夫治固不可以不兼文武,而施泽於堂廡之上,服冕搢笏,使士民化、姦宄息者,固亦在彼而不在此也。”词语解释:施主 拼音:shī zhǔ
即檀越。佛道对布施者的敬称。 唐 杜荀鹤 《题江寺禅和》诗:“江寺禪僧似悟禪,坏衣芒履住茅轩。懒求施主修真像,翻説经文是妄言。” 宋 张元干 《满庭芳》词:“撞著门徒施主,驀然箇,喜捨由他。”《西游记》第五六回:“老者猛抬头……被 三藏 扯住道:‘老施主,千万慈悲,告借一宿。’”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星灯》:“观寺释道亦将施主檀越年命星庚记注,於是夕受香仪,代具纸疏云马,为坛而祭。”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二七章:“此时余乃战兢而前,至门次,颤声联呼施主。”参见“ 檀越 ”。
词语解释:檀越 拼音:tán yuè
梵语音译。施主。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二:“ 晋 大司马 桓温 ,字 元子 ,末年忽有一比邱尼,失其名,来自远方,投 温 为檀越。” 南朝 梁 沉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及至就讲,乃得七十檀越,设供果,食皆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诸方檀越,不论城郭与村坊,一齐齐随喜道场来,罢铺收行。”《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小檀越,你是谁家子弟?”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发薪”》:“只要有银钱在手里经过,即使并非檀越的布施,人是也总爱逞逞威风的。”词语解释:施法 拼音:shī fǎ
(1).实施法令。《周礼·天官·大宰》:“施法于官府而建其正。”《史记·秦本纪》:“ 鞅 ( 卫鞅 )之初为 秦 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
(2).施行法术。 郭沫若 《屈原》第三幕:“你们围成一个圈,等我开始施法的时候,你们就唱《礼魂》,要一面唱,一面跳。”词语解释:施展 拼音:shī zhǎn
(1).展开。 唐 元稹 《竹簟》诗:“竹簟衬重茵,未忍都令卷。忆昨初来日,看君自施展。” 鲁迅 《准风月谈·禁用和自造》:“据我的经验,墨汁也并非可以常用的东西,写过几千字,毛笔便被胶得不能施展。”
(2).谓显示本领,发挥才能。 元 薛昂夫 《殿前欢·冬》曲:“施展出江湖气概,抖擞出风月情怀。”《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将 田牛儿 围住,险些儿动不得。急起左拳来打,手尚未起,又被一人接住,两边扯开。 田牛儿 便施展不得。”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张文端代作诗》:“ 王文简公 士禛 ,诗名重於当时,浮沉粉署,无所施展。” 王西彦 《人的世界》:“他并不是没有才能,不过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施展才能。”
(3).使用。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五章:“他们有的是刺刀、手榴弹、子弹,但不能施展:刺刀不敢近,打枪又怕打中他们的人。”词语解释:施人 拼音:shī rén
施恩于人。 汉 崔瑗 《座右铭》:“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廉於殖财,施人不倦。”亦指布施的人。 宋 徐照 《送奭上人化缘》诗:“阁盛灵佛像,碑载施人名。”词语解释:施予 拼音:shī yǔ
见“ 施与 ”。
词语解释:施与 拼音:shī yǔ
亦作“ 施予 ”。 给予,以财物周济人。《韩非子·奸劫弑臣》:“夫有施与贫困,则无功者得赏;不忍诛罚,则暴乱者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 越 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怨。”《后汉书·张奋传》:“常分损租奉,赡卹宗亲,虽至倾匱,而施与不怠。”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餘。”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转庵和尚》:“家甚豪富,喜施予,乡人感其惠。” 郁达夫 《过去》:“有时候因为想受她这一种施与的原因,故意地违反她的命令,要她来打。”词语解释:施政 拼音:shī zhèng
实施政务。《管子·大匡》:“小侯既服,大侯既附,夫如是始可以施政矣。”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能传圣人之业,而不能干事施政,是谓儒学。”如:施政纲领。
放宽禁令。《吕氏春秋·慎大》:“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土施政去赋。” 陈奇猷 校释:“ 孙 读‘施’为‘弛’,是……此文谓庶士弛其禁令,免其繇赋也。”词语解释:施布 拼音:shī bù
传布;散布。《释名·释采帛》:“女工之始,始於是,施布其法,使民尽用之也。”《后汉书·郎顗传》:“未见仁德有所施布,但闻罪罚考掠之声。”《文选·宋玉〈高唐赋〉》“东西施翼” 唐 李善 注:“东西施翼者,谓树枝四向施布,如鸟翼然。”词语解释:施德 拼音:shī dé
给予恩惠。《国语·周语中》:“先王之教曰:‘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草木节解而备藏,陨霜而冬裘具,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而广施德於天下者也。” 韦昭 注:“施德,谓因时警戒,谨盖藏,成筑功也。”《鬼谷子·中经》:“能言者儔善博惠,施德者依道。”词语解释:施教 拼音:shī jiào
进行教育。《管子·弟子职》:“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汉书·礼乐志》:“敕身齐戒,施教申申。” 萧乾 《栗子·矮檐》:“一个母亲施教最好的机会是当她清早给孩子穿衣裳的时刻。”词语解释:施舍 拼音:shī shě
(1).亦作“ 施捨 ”。给人财物。《左传·宣公十二年》:“老有加惠,旅有施舍。”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古人言‘施舍’者有二义……《左传》之‘施舍’皆赐予义。” 宋 叶适 《郭氏种德庵记》:“大父施捨惠助,一乡所倚。”《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 伯皋 ,平生忠厚志诚,奉佛甚谨,性喜施捨。” 艾青 《乞丐》诗:“乞丐伸着永不缩回的手,乌黑的手,要求施舍一个铜子。”
(2).亦作“ 施捨 ”。犹兴废。《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施舍之道,宜无殊典。” 李贤 注:“施舍,犹兴废也。”
犹客舍。《国语·周语中》:“国无寄寓,县无施舍。” 韦昭 注:“施舍,宾客负任之处也。”
免予服役。《周礼·地官·小司徒》:“掌建邦之教法……凡征役之施舍,与其祭祀饮食丧纪之禁令。” 郑玄 注:“施,当为‘弛’。” 贾公彦 疏:“施舍者,贵与老幼废疾不科役,故言弛也。”词语解释:施关 拼音:shī guān
设立关卡。《晋书·李特载记》:“又令 梓潼 太守 张演 於诸要施关,搜索寳货。”词语解释:施惠 拼音:shī huì
给人以恩惠。《周礼·地官·乡师》:“賙万民之囏阨,以王命施惠。”《淮南子·人间训》:“圣王布德施惠,非求其报於百姓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市药即干汞》:“性好施惠,遇人有急难,如在己也。” 郭沫若 《蒲剑集·文化与战争》:“我们并能以我们的文化成品毫无吝惜地施惠于邻人。”词语解释:施嫱 拼音:shī qiáng
古代美女 西施 、 毛嫱 的并称。 宋 许棐 《献丑集》序:“闺女弄粧,自谓天下色也。出见 施 嬙 ,始知献丑。” 清 赵翼 《题周昉背面美人图》诗:“真容安知非 盐 嫫 ,遗照转共疑 施 嬙 。”词语解释:施置 拼音:shī zhì
处置;安排。 宋 王安石 《省兵》诗:“省兵岂无时,施置有后前。” 宋 叶适 《郑仲酉墓志铭》:“ 新淦 素大县,诛责厚,往往失施置,累令坐不良去。” 宋 程大昌 《考古编·三宅三俊》:“三代本末有序。凡其施置,率常先德后刑,安有未及用贤而遽饰刑罚,恐非圣人彝序,亦非立政任人本指也。”词语解释:施礼 拼音:shī lǐ
行礼。《秦併六国平话》卷上:“诸王接了 楚襄王 书开看,剋日车驾起程……皆到 楚 地,入朝施礼毕。”《红楼梦》第一○三回:“ 雨村 听説出‘贾’字,益发无疑,便从新施礼。”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 盈盈 ﹞向 昭君 、 阿婷洁 施礼。”词语解释:施赏 拼音:shī shǎng
行赏。《韩非子·五蠹》:“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汉 王充 《论衡·谴告》:“人君用刑非时则寒,施赏违节则温。”词语解释:施受 拼音:shī shòu
语法学术语。谓施事与受事。 杨树达 《古书疑义举例续补·施受同辞例》:“《礼记·儒行篇》云:‘儒有不陨穫於贫贱,不充詘於富贵,不慁君王,不累长上,不閔有司,故曰儒。’按……慁、累、閔三字,皆受事之词,与上文陨穫、充詘一律;若以为主事之词,则於文义不合矣。此亦施受同辞,而初学易生误解者。” 张涤华 《古籍里一些值得注意的特殊语言现象》:“施是施事,也叫主事;受是受事。汉语的被动式,虽然在 先秦 就出现了,但因为没有形态,动词本身又显不出变化来,因此,主动、受动就没有区别。”词语解释:施令 拼音:shī lìng
施行政令;施行教令。《鬻子·道符五帝三王传政甲》:“发教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上下相亲谓之和。”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经战伐地,宽免租簿,施令酬功,急疾如火。”词语解释:施身 拼音:shī shēn
舍身。 唐 公乘亿 《魏州故禅大德奖公塔碑》:“ 汉明 推入梦之祥, 梁武 显施身之愿。”词语解释:施斋 拼音:shī zhāi
施食给僧侣。 唐 韦蟾 《道林寺》诗:“他方居士来施斋,彼岸上人投结夏。”词语解释:施命 拼音:shī mìng
施行政令;施行教令。《易·姤》:“后以施命誥四方。” 孔颖达 疏:“人君法此以施教命,誥於四方也。”《诗·鄘风·定之方中》“卜云其吉” 毛 传:“田能施命。” 孔颖达 疏:“谓於田猎而能施教命以设誓。”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涅槃经讲疏〉启》:“臣伏以六爻所明,至邃穷於几象;四书所总,施命止於域中。”词语解释:施翮 拼音:shī hé
展翅。 三国 魏 曹植 《送应氏》诗之二:“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词语解释:施衿 拼音:shī jīn
古代婚礼仪式之一。女子出嫁时,其母为之整衿。《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后用以称女子出嫁。 南朝 梁 沉约 《奏弹王源》:“买妾纳媵,因聘为资;施衿之费,化充牀笫;鄙情赘行,造次以之。” 北周 庾信 《周赵国公夫人纥豆陵氏墓志铭》:“施衿 赵 北,侍母 秦 南。” 倪璠 注:“施衿 赵 北,谓娉於 赵国 也。”词语解释:施香 拼音:shī xiāng
谓施舍香火钱。 唐 沉佺期 《绍隆寺诗》序:“ 绍隆寺 江岭最奇……将北客毕日游憩,随例施香。”词语解释:施针 拼音:shī zhēn
以针刺治疗。《宋史·方技传下·王克明》:“ 魏安行 妻风痿,十年不起, 克明 施鍼,而步履如初。” 词语解释:施御 拼音:shī yù
犹驾驭。 汉 班固 《东都赋》:“ 由基 发射, 范氏 施御。弦不睼禽,轡不诡遇。”词语解释:施然 拼音:shī rán
从容徐行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执贽》:“凡执贄……大夫用雁。雁乃有类於长者。长者在民上,必施然有先后之随,必淑然有行列之治。”词语解释:施孟 拼音:shī mèng
汉 《易》学家 施雠 、 孟喜 的并称。《汉书·儒林传·丁宽》:“ 宽 ( 丁宽 )授同郡 碭 田王孙 。 王孙 授 施讎 、 孟喜 、 梁丘贺 。繇是《易》有 施 、 孟 、 梁丘 之学。” 南朝 齐 王俭 《答陆澄书》:“《易》体微远,实贯羣籍。 施 孟 异闻, 周 韩 殊旨,岂可专据 小王 ,便为该备。”词语解释:施刑 拼音:shī xíng
行刑。 汉 桓宽 《盐铁论·论灾》:“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利以施刑。” 宋 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重禁祸之所自生,故其施刑极省。”
弛刑,赦罪。亦指获赦者。《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遣驃骑大将军 杜茂 将众郡施刑屯北边,筑亭候,修烽燧。” 李贤 注:“施,读曰‘弛’。弛,解也。《前书音义》曰:‘谓有赦令,去其钳釱赭衣,谓之弛刑。’”词语解释:施化 拼音:shī huà
(1).生育。 汉 刘向 《说苑·辨物》:“十六精通,而后能施化。”
(2).犹造化。《淮南子·泰族训》:“天地之施化也,呕也而生,吹之而落。”《后汉书·郎顗传》:“土者地祇,阴性澄静,宜以施化之时,敬而勿扰。”
(3).实施教化。《北史·孙绍传》:“建国有计,虽危必安;施化能和,虽寡必盛。” 宋 曾巩 《筠州学记》:“以今之事,於人所难者既几矣,则上之施化,莫易於斯时,顾所以导之如何尔。”词语解释:施敬 拼音:shī jìng
谓施行庄敬之教。《礼记·檀弓下》:“ 夏后氏 未施敬於民而民敬之,何施而得斯於民也?对曰:‘墟墓之间,未施哀於民而民哀;社稷宗庙之中,未施敬於民而民敬。’” 郑玄 注:“言民见悲哀之处则悲哀,见庄敬之处则庄敬,非必有使之者。”词语解释:施乐 拼音:shī lè
给以快感词语解释:施髟
安上假发词语解释:施遣
施舍赠送词语解释:施令,施命
施行政令词语解释:施函 拼音:shī hán
将一段木头挖成空心制成的桶。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施函。斲木为筩,因其自然,虚中以受物,贮水、酿酒皆用之,视束铁、编篾、攒木片为器者,天质为胜。”词语解释:施命发号 拼音:shī mìng fā hào
发布号令。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选贤建戚,则宅之於茂典;施命发号,必酌之於故实。”词语解释:施写 拼音:shī xiě
宣泄。《太平御览》卷七二○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魏武帝 问 封君达 养生之术。 君达 曰:‘体欲常劳……慎房室,春夏施写,秋冬闲藏。’”词语解释:施服 拼音:shī fú
指服旁系亲属的丧服。《仪礼·丧服》:“传曰:出妻之子为母期,则为外祖父母无服。传曰:絶族无施服……不敢服其私亲也。” 郑玄 注:“在旁而及曰施。” 贾公彦 疏:“絶族者,嫁来承奉宗庙,与族相连缀;今出,则与族絶,故云絶族也。无施服者,傍及为施,以母为族絶,即无傍及之服也。”词语解释:施屠 拼音:shī tú
复姓。《汉书·周勃传》:“ 燕王 卢綰 反, 勃 以相国代 樊噲 将,击下 蓟 ,得 綰 大将 抵 ……御史大夫 施屠浑都 。” 颜师古 注:“姓 施屠 ,名 浑都 。”词语解释:施检 拼音:shī jiǎn
加印密封。《后汉书·公孙瓒传》:“矫刻金玉,以为印璽,每有所下,輒皁囊施检,文称詔书。” 李贤 注:“《汉官仪》曰:‘凡章表皆启封,其言密事得皁囊。’《説文》曰:‘检,书署也。’”词语解释:施关发机 拼音:shī guān fā jī
安置机关。《后汉书·张衡传》:“復造候风地动仪……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词语解释:施属 拼音:shī shǔ
散布连缀。《韩非子·八奸》:“示之以利势,惧之以患害,施属虚辞,以坏其主。” 王先慎 集解引旧注:“设施缀属浮虚之辞。”词语解释:施威 拼音:shī wēi
施展威风。《红楼梦》第一○五回:“ 赵堂官 听了,心想:我好晦气,碰着这个酸王!如今那位来了,我就好施威了!”词语解释:施加 拼音:shī jiā
给予。《人民日报》(海外版)1989.7.4:“ 中国 的问题应由 中国 自己独立自主地解决。一些西方国家对 中国 施加压力,这当然是不好的事,但 中国 不怕。”词语解释:施助 拼音:shī zhù
给予支持和帮助。例如:此事需要上级部门施助。词语解释:施发 拼音:shī fā
犹发放。 郭沫若 《北伐途次》十九:“总司令部里面是有灯油施发所的,洋油尽了可以到那儿去取。”词语解释:施医 拼音:shī yī
(1).进行医治。《太平御览》卷七二○引《老子养生要诀》:“是以志人上士当施医於未病之间,不追修施於既败之后。”
(2).谓免费给人治病。词语解释:施号发令 拼音:shī hào fā lìng
发布号令。《北齐书·杨愔传》:“每天子临轩,公卿拜授,施号发令,宣扬詔册, 愔 辞气温辩,神仪秀发,百僚观听,莫不悚动。”词语解释:施不望报 拼音:shī bù wàng bào
施惠于人而不望报答,谓轻财尚义词语解释:施以 拼音:shī yǐ
给予。 鲁迅 《南腔北调集·论赴难和逃难》:“施以狮虎式的教育,他们就能用爪牙;施以牛羊式的教育,他们到万分危急时还会用一对可怜的角。” 郭沫若 《集外·〈国防·污池·炼狱〉》:“凡是非同一立场的人爱施以毫不容情的打击。”词语解释:施事 拼音:shī shì
(1).行事。《史记·太史公自序》:“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2).语法上指动作的主体,也就是发出动作或发生变化的人或事物。如“作家写文章”的“作家”、“麦苗长高了”的“麦苗”。词语解释:施衿结缡 拼音:shī jīn jié lí
语本《诗·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縭,九十其仪。”又《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违宫事。’”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后汉书·马援传》:“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復言者,施衿结褵,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晋 张华 《女史箴》:“施衿结褵,虔恭中馈。”词语解释:施蛰存 拼音:shī zhé cún
(1905- )作家,学者。浙江杭州人。震旦大学肄业。曾主编《现代》杂志。1937年后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建国后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早年所作小说受弗洛伊德影响,注重挖掘人物的潜意识,有小说集《上元灯》、《将军底头》等。在文学翻译、古典文学研究方面亦有成绩。有《施蛰存文集》。词语解释:施授 拼音:shī shòu
传授;教授。 郭沫若 《天才与教育》:“为父母兄姐的人有应该施授的义务,为儿女弟妹的人有应该享受的权利的。”词语解释:施振 拼音:shī zhèn
见“ 施賑 ”。
词语解释:施赈 拼音:shī zhèn
亦作“ 施振 ”。 施舍财物救济贫民或灾民。《后汉书·马援传》:“凡殖财产,贵其能施賑也。否则,守钱虏耳。乃尽散以班昆弟故旧。”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同恶成羣,汲引姦党,吞财多藏,不知纪极;而不能散錙銖之薄物,施振清廉之穷俭焉。”《新华日报》1938.7.11:“他们是以‘青年会’的名义,利用水灾、旱灾,募捐施赈来号召人民。”词语解释:施洗 拼音:shī xǐ
以宗教仪式施行洗礼词语解释:施灵 拼音:shī líng
设置灵堂。《南史·齐豫章文献王嶷传》:“ 嶷 临终,召子 子廉 、 子恪 曰:‘……三日施灵,惟香火、盘水、干饭、酒脯、檳榔而已,朔望菜食一盘,加以甘果,此外悉省。葬后除灵,可施吾常所乘舆扇繖。’”词语解释:施济 拼音:shī jì
帮助;周济。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诸先羣哲﹞各竭其心思,出其方术施济之,而横览胥溺之滔滔,终无能起沉痼也。”《中国近代文论选·论戏剧弹词之有关于地方自治》:“竞谈地方自治矣……施济医药也,收养贫苦也:发於名家著述者,汗牛充栋。”词语解释:施炮 拼音:shī pào
放炮;开炮射击。《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三略汇编》:“应募教贼施炮者,皆旧时之兵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