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旃檀 拼音:zhān tán
即檀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以旃檀木为薪。” 唐 王维 《荐福寺光师房花药诗序》:“焚香不俟于旃檀,散花奚取于优鉢。” 元 汤式 《天香引·题舜江寺》曲:“风荡幢旛,烟散旃檀。地僻尘稀,天上人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檀香》:“ 释氏 呼为旃檀,以为汤沐,犹言离垢也。 番 人讹为真檀。”参见“ 檀香 ”。
词语解释:檀香 拼音:tán xiāng
香木名。木材极香,可制器物,亦可入药。寺庙中用以燃烧祀佛。 南朝 梁 沉约 《瑞石像铭》:“莫若图玅像於檀香,写遗影於祗树。”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一·檀香》﹝集解﹞引 宋 叶廷珪 《香谱》:“皮实而色黄者为黄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腐而色紫者为紫檀。其木并坚重清香,而白檀尤良。宜以纸封收,则不洩气。” 清 赵翼 《西湖寓楼即事》诗:“桕烛檀香 三竺 路,一观音养百千僧。” 田汉 《关汉卿》第十一场:“以后每天多劈点檀香,备些酒果,供供神道。”词语解释:旃裘 拼音:zhān qiú
(1).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用兽毛等制成的衣服。《史记·匈奴列传》:“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 明 汪廷讷 《种玉记·妃怨》:“看着那旃裘毳帐,中心黯然。这是我红颜薄命伊谁怨。” 清 黄遵宪 《题运甓斋话别图》诗:“ 吉莫 製革履, 蒙戎 缝旃裘。”
(2).指古代北方游牧民族。 汉 桓宽 《盐铁论·诛秦》:“大围 匈奴 ,单于失魂……控弦之民,旃裘之长,莫不沮胆,挫折远遁,遂乃振旅。”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与单于连战十有餘日……旃裘之君长咸震怖。” 明 张居正 《葬地论》:“旃裘之国,亲死则弃之野,经月不视,俟虎狼野兽食尽,以为送终。” 严复 《原强》:“ 魏 晋 不纲,有五胡之乱 华 , 大河 以北,沦于旃裘膻酪者盖数百年。”
(3).席毡衣裘,比喻富贵。 清 方文 《金陵访王元倬先生并题其南陔诗》:“人争慕旃裘,君独守蓬蓽。”词语解释:旃厦 拼音:zhān shà
语本《汉书·王吉传》:“夫广夏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居前,劝诵在后,上论 唐 虞 之际,下及 殷 周 之盛,考仁圣之风,习治国之道……其乐岂徒衔橛之间哉!”后因以“旃厦”指帝王读书学习之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列朝·总裁永乐大典》:“即列圣亦不闻简閲展视者,惟 世宗 篤嗜之,旃厦乙览,必有数十帙在案头。”词语解释:旃车 拼音:zhān chē
毡篷车。 唐 韩愈 《画记》:“犬羊狐兔麋鹿共三十,旃车三两。”词语解释:旃毳 拼音:zhān cuì
(1).指鸟兽毛制成的衣服。 宋 田况 《儒林公议》卷下:“其民虽瘃堕寒冽,非旃毳不御,然有衣服染绩矣。”
(2).指我国古代北方地区住毡帐衣毳衣、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二:“遐荒旃毳仰陶甄,筐篚微忱切下臣。”词语解释:旃旌 拼音:zhān jīng
泛指赤色旗帜。《左传·定公四年》:“分 康叔 以大路、少帛、綪茷、旃旌。” 孔颖达 疏:“盖王以通帛、杂帛并赐 卫 也。然则大赤即是旃也。於綪茷之下更言旃者,茷言旂尾,旃言旂身,圆其文,故具言耳。若其不然,旌是干之所建,旗皆有旌,少帛、旃斾之后何须更復言旌,明是圆其文故重言之。” 汉 班固 《南巡颂》:“运天官之法驾,建日月之旃旌。” 北周 庾信 《郑常墓志铭》:“文轨既同,旃旌已偃;司勋行赏,军吏举功。”词语解释:旃罽 拼音:zhān jì
毡、毯一类毛织品。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若各居其处,食其食,则是橘柚不鬻,胊卤之盐不出,旃罽不市,而 吴 唐 之材不用也。”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禽兽衣冠》:“ 北齐 后主马犬有仪同、郡公之号,藉以旃罽,食物十餘种。”词语解释:旃蒙 拼音:zhān méng
十干中乙的别称。古代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甲曰閼逢,在乙曰旃蒙。” 清 恽敬 《答董牧唐》:“旃蒙之春,东上 象湖 ,士女盛殷,礼文亦富。”词语解释:旃旆 拼音:zhān pèi
军旗。《后汉书·袁谭传》:“乃知 閼伯 、 实沉 之忿已成,弃亲即讎之计已决;旃斾交於中原,暴尸累於城下。”词语解释:旃茵 拼音:zhān yīn
毡制的褥子或坐垫。《韩诗外传》卷五:“天子居广厦之下,帷帐之内,旃茵之上,被躧舃,视不出閫,莽然而知天下者,以其贤左右也。”《淮南子·原道训》:“建钟鼓,列管弦,席旃茵,傅旄象。” 汉 桓宽 《盐铁论·取下》:“坐旃茵之上,安图籍之言若易然,亦不知步涉者之难也。”词语解释:旃帛 拼音:zhān bó
亦作“旜帛”。 红旗。 清 姚燮 《旜帛》诗:“旜帛连江拥甲斿,胭脂满地泼春愁。”词语解释:旃檀瑞像 拼音:zhān tán ruì xiàng
檀香木刻的 释迦牟尼 像。《梁书·诸夷传·扶南国》:“﹝ 天监 ﹞十八年,復遣使送 天竺 旃檀瑞像、婆罗树叶。”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 释氏 有旃檀瑞像者,见於内典。谓 释氏 在世时説法於 忉利天 ,而 优填王 思慕不已,请 大目犍连 运神力於他方取旃檀木,摄匠手登天,视其相好,归而刻焉。 释氏 者身长丈六尺,紫金色,人閒世絶不可拟。独他方有旃檀木者能比方故也。瑞像则八尺而已,盖减师之半。”亦称“ 旃檀佛像 ”。《元史·世祖纪十二》:“幸 大圣寿万安寺 ,置旃檀佛像;命帝师及西僧作佛事坐静二十会。” 震均 《天咫偶闻》卷一:“ 旃檀寺 本名 宏仁 ,以旃檀佛像所在,俗呼为 旃檀 云…… 庚子 之乱,寺毁,像不知所在。”词语解释:旃罗含 拼音:zhān luó hán
指男色。 明 沉德符 《野获编·风俗·男色之靡》:“佛经中名男色为旃罗含。”词语解释:旃蒻 拼音:zhān ruò
指毛、蒲之类制成的垫子。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古者皮毛草蓐,无茵席之加、旃蒻之美。”词语解释:旃戎 拼音:zhān róng
指军旅。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六:“旃戎所向,举江山归,指顾之中,帅藩復完,他郡县可谈笑而得。”词语解释:旃檀佛像 拼音:zhān tán fó xiàng
见“ 旃檀瑞像 ”。
词语解释:旃檀瑞像 拼音:zhān tán ruì xiàng
檀香木刻的 释迦牟尼 像。《梁书·诸夷传·扶南国》:“﹝ 天监 ﹞十八年,復遣使送 天竺 旃檀瑞像、婆罗树叶。”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五:“ 释氏 有旃檀瑞像者,见於内典。谓 释氏 在世时説法於 忉利天 ,而 优填王 思慕不已,请 大目犍连 运神力於他方取旃檀木,摄匠手登天,视其相好,归而刻焉。 释氏 者身长丈六尺,紫金色,人閒世絶不可拟。独他方有旃檀木者能比方故也。瑞像则八尺而已,盖减师之半。”亦称“ 旃檀佛像 ”。《元史·世祖纪十二》:“幸 大圣寿万安寺 ,置旃檀佛像;命帝师及西僧作佛事坐静二十会。” 震均 《天咫偶闻》卷一:“ 旃檀寺 本名 宏仁 ,以旃檀佛像所在,俗呼为 旃檀 云…… 庚子 之乱,寺毁,像不知所在。”词语解释:旃廗 拼音:zhān dài
毡帐。 汉 桓宽 《盐铁论·论功》:“ 匈奴 无城廓之守……织柳为室,旃廗为盖。”词语解释:旃席 拼音:zhān xí
毡席;毛毡。 汉 桓宽 《盐铁论·取下》:“匡床旃席,侍御满侧者,不知负輅輓船、登高絶流者之难也。”《史记·货殖列传》:“通邑大都……旃席千具,佗果菜千钟。”词语解释:旃冕 拼音:zhān miǎn
通帛制的冕冠。《太平御览》卷六八六引《世本》:“ 黄帝 作旃冕。”注:“ 宋均 曰:通帛为旃。”词语解释:旃衣 拼音:zhān yī
以毛毡等制成的衣服。《西京杂记》卷四:“脱羊裘而衣旃衣,以见 高祖 。”词语解释:旃帐 拼音:zhān zhàng
北方游牧民族所用的毡制帐篷。犹蒙古包。《汉书·苏武传》“赐 武 马畜、服匿、穹庐”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穹庐,旃帐也。”词语解释:旃褐 拼音:zhān hè
指粗衣。《西京杂记》卷四:“ 娄敬 始因 虞将军 请见 高祖 ,衣旃衣披羊裘。 虞将军 脱其身上衣服以衣之。 敬 曰:‘ 敬 本衣帛则衣帛见, 敬 本衣旃则衣旃见。今捨旃褐假鲜华,是矫常也。’”词语解释:旃荼罗 拼音:zhān tú luó
梵语。义译严炽恶业。古 印度 种姓制度下社会地位最卑微的受压迫最深的阶层。 晋 法显 《佛国记》:“举国人民悉不杀生,不饮酒,不食葱蒜,唯除旃荼罗。旃荼罗名为恶人,与人别居;若入城市,则击木以自异,人则识而避之,不相搪揬。”